非洲

59
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 20.3% 截至 2005 年為止共有八億四千萬 居民,約佔全球人口的 12% 反映了非洲自然環境的限制,也 反映了相對落後的社會工藝水平 人口密度低

Upload: mcvsgeo

Post on 13-Jul-2015

3.697 views

Category:

Technology


4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非洲

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 20.3%截至 2005年為止共有八億四千萬居民,約佔全球人口的 12%。

反映了非洲自然環境的限制,也反映了相對落後的社會工藝水平

人口密度低

Page 2: 非洲

太空看非洲

Page 4: 非洲

國際焦點

剛果內戰 數萬婦女慘遭性虐

血鑽石 來自非洲獅子山

內戰殆盡金援 1990年至2005年之間 已耗費3千億美元

剛果雨林砍伐嚴重 世界銀行難辭其咎

全球死於可防範疾病兒童非洲佔一半

Page 5: 非洲

資料來源 :http://www.animalplanet.com.tw/african_animals/

疣豬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是唯一能夠在好幾個月沒有水的乾燥地區生存的豬種。

禿鷹與蛇、鬣狗一樣,被視為非洲動物王國的壞角色。但事實上,牠們是非洲動物中最合作的一群,更在當地生態系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尼羅或水巨蜥住在氣候溫和、持續有水源的地區,很少會遠離河流、湖泊或水壩。

黑色大毒蛇與其他爬蟲類一樣是冷血動物,倚賴外在的熱來保持體溫。牠出沒於東非地區,經常懸掛在低垂的樹枝上或在岩石上曬太陽。

生態多樣

Page 6: 非洲

生態危機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瀕危絕種的犀牛,牠們一度廣泛分布在非洲各個角落。在 1970 年代,犀牛的數量超過 7 萬隻,但是,由於非法盜獵犀牛角,犀牛數量在 1990 年已銳減至 2 千隻以下。農耕方式、清除林地、都市發展和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等,皆會導致非洲動物的消失。

氣候變遷也導致沙漠範圍的擴大

Page 7: 非洲

第 11 章 非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古農業文明第二節 政治與經濟發展第二節 人口與環境問題

Page 8: 非洲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古農業文明

自然環境與

古農業文明

高原地形

撒哈拉沙漠

北非的灌 農業溉

乾燥地區的游牧

古農業文明

東非的高坡地農業

西非的旱作農業

熱帶大陸

東非大裂谷

高原大陸

Page 9: 非洲

非洲地理區域

Page 10: 非洲

沿海及河岸平原

高原、台地

盆地

.

單調而完整的地形p123

Page 11: 非洲

自然環境與古農業文明

高原大陸

高原地形

東非高原

衣索比亞高原

南非高原

安哥拉高原

亞特拉斯山地

剛果盆地

海拔 500 ~ 1,000 公 尺的高原占全洲面積

60 % 以上

河川易形成急流,甚至成為瀑布

Page 12: 非洲

東非大裂谷

撒拉哈沙漠

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

紅海

莫三比克海峽

幾內亞灣

好望角

剛果盆地

納米比亞沙漠

喀拉哈里沙漠

維多利亞湖

Page 13: 非洲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

東非大裂谷( Great Rift Valley ),位於非洲東邊,是一個在 3500 萬年前,由非洲板塊的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地理奇觀,其所形成的生態、地理和人類文化都相當獨特,目前觀光的主要景點則由肯亞進入。

Page 14: 非洲

東非大裂谷

Page 15: 非洲

張裂型的板塊邊界 → 地塹

Page 16: 非洲

GOOGLE看東非大裂谷

Page 17: 非洲

資料來源:http://www.chui.cz/photogallery.htm

Page 18: 非洲

吉力馬札羅山和肯亞 山等高度超過 5,000

公尺的火山

大地塹的斷層湖提供水資源

其中有世界最深淡水湖之一的坦干依喀湖( 1470公尺深),以及世界上第二大的淡水湖-維多利亞湖。

目前東非大裂谷依然在活動當中,地質學家預測幾百萬年後,東非可能會分裂成不同的版塊形狀。目前地殼活動較旺盛的區域在肯亞和坦桑尼亞的火山區,包括有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

Page 20: 非洲

維多利亞湖( Lake Victoria ;又做 Victoria Nyanza )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面積有 68870平方公里,同時也是熱帶地區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Page 21: 非洲

生態和社會影響維多利亞湖周邊是世界上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對於這些數以百萬計的人民來說,湖在生活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現在維多利亞湖的生態系統也相當糟糕。自 1950年代起,尼羅河鱸魚(Lates niloticus)被引入湖中,原意是想增加湖區漁業的產出。但是這種鱸魚給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數百種當地特產物種自此滅絕。自 1900 年代起,維多利亞湖渡輪成為烏干達,坦尚尼亞和肯亞之間的重要交通工具。

Page 22: 非洲

北非

尼羅河谷及三角洲

撒哈拉

亞特拉斯山

.

並非自古就乾燥 山區峽谷、乾河

床、 潤氣候區生物特有的生化痕溼跡、古聚落的遺跡、史前岩雕與岩

畫關於狩獵放牧及採集植物等 曾

經擁有 環境溼 地下含水層

馬格里布

Page 24: 非洲

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於非洲北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沙漠總面積約9,065,000 平方公里,可以將整個美國本土裝進去,「撒哈拉」這個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صحراء 是從當地游,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引入的,在其語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

Page 25: 非洲

撒哈拉沙漠

砂質沙漠、岩漠及礫漠

風成地形

Page 26: 非洲

剛果盆地―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 (1 )原為 陸湖泊內 剛果河切穿西緣 (2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資料來源: 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 Rand McNally, p210~213.

Page 27: 非洲

剛果盆地

Page 28: 非洲
Page 29: 非洲

中非寶石

• 1.蘊藏著豐富的石油,邊 地區有緣 礦 資源產,金剛石、銅、鍺、鈷、錫、鈾、錳、鉭的儲量都居世界前列。

• 2.重要的農業區,盛 油棕、咖啡、橡膠產、椰子等許多熱帶作物。

• 3.上世紀初,非洲熱帶雨林資源還極其豐富,是僅次于拉丁美洲的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區,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而現在已不到10%。

Page 30: 非洲

氣候

Page 31: 非洲

地理位置唯一被北回歸線、

南回歸線及 赤道通過的 完整大陸

非洲地形圖

資料來源: Edward B. Espenshade, Jr. (1990), Good's World Atlas. U.S.A.: Rand McNally, p209.

Page 32: 非洲

乾燥的成因

a.副熱帶高壓籠罩

a.背信風

副熱帶高壓籠罩

a.沿海涼流

本吉拉涼流

加那利涼流

東北信風

東南信風

Page 33: 非洲

炎熱

位處低緯,地面所受的太陽輻射量較多

熱帶地區廣大,終年高溫 (除了高地氣候 )

0O

30O N

30O S

Page 34: 非洲

赤道通過中部→氣候帶南北對稱

緯度位置

地形平坦

海拔高度差異不大

非洲氣候分布圖

Page 35: 非洲

非洲雨量分布圖

氣候帶南北對稱

熱帶大陸自然環境與古農業文明

Page 36: 非洲

自然環境與古農業文明

非洲一月 I.T.C.Z.位置東非莽原氣候的成因

哈瑪丹風

I.T.C.Z.

Page 37: 非洲

西非季風氣候的成因

西南季風

自然環境與古農業文明

非洲七月 I.T.C.Z.位置

I.T.C.Z.

Page 38: 非洲

農業文明

Page 39: 非洲

1.尼羅河帶 綠洲狀

Page 40: 非洲

熱帶雨林

熱帶莽原

熱帶草原

熱帶沙漠

地中海型尼羅河大河 6671公里

全世界最長的河川

尼羅河流域的氣候及流量變化圖

Page 41: 非洲

北非的灌 農業溉古農業文明

尼羅河兩岸及三角洲從事農耕,形成帶 綠洲狀 年每 8 月到 9 月

時,尼羅河下游形成季節性氾濫

尼羅河的帶 綠洲:狀

Page 42: 非洲

照片9 - 1

B ACK 資料來源:牛頓雜誌 (1998),Vol.176,頁 55

Page 43: 非洲

圖 9 - 5

B ACK 資料來源: 觀貴、李麗瓊黃 (1995),人與環境 2。香港:齡紀出版,頁 74

Page 44: 非洲

2.撒哈拉沙漠

點 綠洲→綠洲狀 (灌溉 )農業叢林區→採集狩獵、游耕

陸草原→旱作農業內 (穀物 ) 乾燥區→游牧 (西北非圖阿雷格

人 )

Page 45: 非洲

圖 9 - 4

風蝕窪地

B ACK

Page 46: 非洲
Page 47: 非洲
Page 48: 非洲

西非的旱作農業

叢林區裡,人們多依賴砍伐樹木或在田地上種植芋頭、樹薯、蔬菜以及狩獵等方式

陸草原區內 的農民除了栽培玉米、小米等穀物以外,也種植各種耐旱的作物,形成旱作農業

Page 49: 非洲

乾燥地區的游牧

西北非 圖阿雷格人

撒哈拉沙漠中典型游牧族群,以駱駝為主,其次為山羊和綿羊

阿爾及利亞南部

圖阿雷格人靠駱乳和駱肉為生,而駱毛則可用來製作帳蓬,駱肉和駱皮可交換其他的食物和工具。

Page 50: 非洲

圖 9 - 9

B ACK

Page 51: 非洲

阿雷格族图 ( Tuareg或 Touareg)是一支主要分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週邊地帶的游牧民族,是散佈在非洲北部廣大地區的柏柏爾( Berber)部族中的一支。以迥異於周邊民族的文字、語言與獨特的游牧生活出名,今日的圖瓦雷克主要分佈在包括馬利、尼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與布吉納法索在 ,原本是內法屬殖民地的北非與西非國家境 。內

沙漠海盜

Page 52: 非洲
Page 53: 非洲

男性傳統上佩帶著 5公尺長的藍紫色面紗,稱為Tagelmust,根據他們的信仰認為這面紗能替其阻擋所有的邪靈,因此縱使在女性家人的面前也不能拿下,但一般認為,佩帶面紗的傳統應該是起因於為了抵禦沙漠地區強大的風暴。

Page 54: 非洲

生活環境的改變

例如沙漠邊緣的半乾燥旱地因為沙漠化的緣故而逐年消失,很多图阿雷格族也被迫放棄他們長期以來的游牧生活型態,遷入固定的城市村落中定居,或經營農業耕種,而逐漸失去民族特色。

Page 55: 非洲

駱駝商隊的沒落

商埠及綠洲 國家、部族爭奪

政治的不安 商路改道

運輸工具的革新(汽車、飛機)

疆界的劃分

沙漠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

Page 56: 非洲

3.東非高地農業

Page 57: 非洲

東非的高坡地農業

氣候涼爽 潤溼火山灰土壤

自然景觀帶具垂直分布

Page 58: 非洲

馬賽人的游牧古農業文明

東非的高坡地農業

Page 59: 非洲

嗤嗤蠅

馬賽人的游牧古農業文明

東非的高坡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