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

26
陳侃寧 社會四

Upload: scott-chen

Post on 03-Jul-2015

610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0 download

TRANSCRIPT

陳侃寧社會四

資本是一種具有耐久性的要素,可用以在未來產生

出其他資源或利潤。

文化資本

社會資本

人力資本

經濟資本

定義(Bourdieu):透過家族傳承或是自身學習、累積

而來的教養、知識、稟賦、品味、學歷等非經濟性

的資本。這些資本在社會關係中可以如同金錢一樣

進行流通,並且賦予擁有者權力和地位,用以區分

出優勢和劣勢階級背景的人。

Bourdieu將文化資本分為三種類型:

(a)內含的資本;(b)具體的資本;以及(c)制度的資本

(a)內含文化資本:指內含於個人的文化資本。譬如:

個人的稟賦、品味、談吐、抱負、知識等。

(b)具體文化資本:指能夠象徵高水準文化的具體物

品。譬如音樂、繪畫、雕刻、古董等藝術文化物品。

(c)制度文化資本:用以識別資格、區分等級的正式

化象徵性資本。譬如:學業證書、文憑、證照、會

員資格等。

擁有這些文化資本的人會佔有很大的優勢,他們傾向

於在教育上或職業上取得更好的表現。這是因為這些

文化資本可以在這些過程中,再度轉換成為經濟資本。

因此社會不平等得以透過更隱含、細緻的方式被再製,

並且傳到下一個世代。

Bourdieu又透過兩個概念來協助我們瞭解文化資本如

何再製社會不平等:

Habitus(慣習)、Field(場域)

定義:布爾迪厄認為 habitus 是個人在歷史經驗累積

的沈澱物,並且內化為心理結構的持久性系統。而

habitus 會因為我們所處的社會階級、位置等客觀條

件和環境而有所不同;也會隨著我們每天生活中的點

點滴滴而不斷改變。

habitus 可以用來營造我們個人的品味、言語、穿著、

儀表等生活風格;而因為 habitus 是一種社會化結果,

會形成相同的habitus階級,因此能用以鞏固文化和

社會再製的結果。

定義:場域是由各種社會地位和職務所建構的空間,

每個場域都是權力的競賽場,行動者在其中競爭資

源、權力和地位。(e.g.宗教、經濟、法律、政治)

而地位的場域則是由資本(資本形式有經濟資本、

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等)的分布而界定的。換句話

說,社會行動者的資本結構及資本總量,決定了其

在社會階級空間裡的位置。

一個人是否能在特定場域中取得成功,取決於他/她的

Habitus和資本是否適合用來角逐競賽(game)。

因此位處高社經地位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優勢在場域中

取得其他資源,因為這些人比其他人更瞭解場域中的

「競賽規則」。結果則是造成每個時代的主導文化總

是圍繞在統治階級的文化上,而這些具有主導性質的

文化會保障其文化再製機制的順利運行,使統治者的

地位更趨於穩定。

而權力者會透過賦予這些文化資本意義,並且把這些

意義合法化,使其成為一種辨認所屬團體用的「識別

證」 ;而最主要的識別工具即是「教育」。

學校體系的合法化權威穩

固並提高了支配階級的社

會地位,乃是社會不平等

現象的重要因素。

而學校裡的教職員對於學

生們的期望和教育方式,

也受到其社會地位背景所

影響。結果是在學校內再

製了相應的社會階級關係。

定義(Bourdieu):與群體成員相

連結的實際或潛在資源的總和,

可以為群體當中的每一位成員提

供集體共有資本的支援。

定義(Coleman):社會資本是(1)一

種義務、期望與信任、(2)資訊管道

以及(3)一套規範與有效的約束,它

們能限制或者鼓勵某些行為。

定義(林南):內嵌于社會

網路中的資源,行為人在採取行動時能夠獲取和使

用這些資源。

定義(Putnam):社會組織的特徵,

能夠透過協調行動增進社會功效,

譬如信任、規範和網絡。

成長、求學、音樂之路受到

許許多多人的幫助和激勵

社會資本─人力資本─文化資

本─經濟資本的交換運用

教育和培訓是累積人力資本最重要的變項之一。

完成教育年數越多,在勞力市場上的薪資和工作環境

也會越好;同時也會獲得包括了健保、退休金、晉升

機會、低失業率以及個人正向社會心理因素(ex:健康

生活、快樂、自信、榮譽)等多種額外好處。

人力、文化及社會資本最重要且共同的

應用即在於家庭栽培子女,為子女培養

技能和習慣

→家庭資源理論

→探討在子女的生命歷程當中創造不平

等的機制

在這些個人社會心理因素當中,

最關鍵的概念是個人控制感

(sense of personal control)或自

我效能。

定義:指的就是我們自覺能夠做

決定與採取有效行動,以獲得想

要的結果,避免不要的結果。

個人控制感和個人的健康生活,以及擁有強大的社

會支持網絡有正相關。

而教育年數的增加,能使這些變項皆向上提升,進

行正向循環。

擁有較多資本的家庭會培養他們的子女才能、習慣

→幫助子女在學校和同儕之間取得成功→而這些成

功會使子女建立良好的個人控制感→使他們的目標

與成就向上修正→他們會傾向於完成較高的學歷→

找到很好的工作→他們的人力、文化及社會資本不

斷地累積→……

人力、文化及社會資

本常會不斷地轉換,

進行正向循環,最終

將導致富者越富,貧

者越貧的現象

大多數公司傾向給予新進年輕人較低薪資、

老一輩較高薪資。

→彌補公司訓練新進者的訓練費用

→讓新進者願意長期留下來工作、效忠公司

→這讓受過高教育、位處高職者擁有優勢

女性的就業機會以及離婚率的增加

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

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韓愈《送孟東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

鳴。」

馬克思表示:「全世界身為

99%的人們,團結起來!!」

THE END

THANK YOU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