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41
位位 位位位位位位 伊伊伊伊伊位位 ( 位位 位位 ) 伊伊伊伊 ( 位位位位 ) 1. 位位 位位位位位位 2. 位位位位位位 3. 位位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位位 (1960 位位位位位 ) 1.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2. 位位位位位 位位位 、、 位位 位位位位 3.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位位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位位位 、、 位位 位位 位位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位位 1. 位位位位位位 2.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3. 位位位位 4. 位位位位位位位

Upload: mcvsgeo

Post on 26-Jun-2015

4.699 views

Category:

Technology


3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位置:歐人東行必經 伊斯蘭文化傳入 ( 北非、東非 )

歐人殖民( 三角貿易 )

1. 地形、氣候不易深入2. 傳統文化改變3. 非洲文化外傳

二次戰後獨立(1960 非洲獨立年 )

1. 美洲印地安勞力不足2. 黑人有冶金、採礦、 熱栽、游耕技術3. 黑人對熱帶疾病有免 疫力

非洲文化外傳:宗教、歌舞、雕刻、運動

人口快速成長生態環境的惡化糧食生產不足單一經濟的不穩定性政治上的動盪

1. 殖民地式經濟2. 交通發展模式及其影響3. 區域衝突4. 人口與環境問題

Page 2: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第二節 政治與經濟發展

政治與經濟發

政治與經濟發

大西洋三角貿易大西洋三角貿易

區域衝突區域衝突

交通發展及其影響交通發展及其影響

殖民地式經濟及其影響殖民地式經濟及其影響

Page 3: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大西洋三角貿易

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發展落後

國家財富資本大量累積

移入黑奴勞工並改變人口結構 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涼流

北赤道洋流

Page 4: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對歐洲的影響歐洲人由自己一手操作的三角貿易獲得了龐大利潤,而且每一航行階段都有利可圖。更帶動了歐洲大都市的繁榮,例如英國利物浦,荷蘭阿姆斯特丹,法國南特等。咖啡、可可、茶葉、煙草、蔗糖、馬鈴薯等新消費品引入歐洲,歐洲人的飲食習慣也大幅度改變,導致對這些消費品需求的增長,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廣大地區發展經濟作物的種植。

對非洲的影響非洲因為奴隸買賣,人口大量減少,除蕭若當地原有生產力,更造成對黑人生命及人性尊嚴的漠視及迫害,強化了種族偏見,使得非洲人一度受到歧視。

對中南美洲的影響歐洲人在中南美洲所栽種的熱帶作物,經過工業化形成熱帶栽培業,產品為熱帶經濟作物,如甘蔗,橡膠,咖啡等,在當地做初步加工後,以低廉的利潤大量輸出國外外銷。但是這種商業農業極度依賴海外國家,容易受到國際價格波動,又是低利潤大量銷售,所以難以累積國家財富。

Page 5: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政治與經濟發展 殖民地式經濟及其影響

歐洲各國殖民地

1850年

Page 6: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1914年

政治與經濟發展 殖民地式經濟及其影響

歐洲各國殖民地

Page 7: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殖民地式經濟

地表的景觀

傳統自給式農業的土地利用方式

改變改變

政治與經濟發展 殖民地式經濟及其影響

Page 8: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經濟作物輸出量占全球百分比( 1961 2000 ∼ 年)

資料來源:聯合國 貿易與發展會議和聯合國 糧食及農業組織。

殖民地式經濟

政治與經濟發展 殖民地式經濟及其影響

Page 9: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殖民地式經濟

政治與經濟發展 殖民地式經濟及其影響

Page 10: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全球化反效果 可可產地依舊窮

Page 11: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熱帶栽培業• 經營特色:面積廣大• 科學化(專業且集約)• 先行初步加工(提高附加價值 、港口型都市)• 大企業兼營產銷(資本投入多 且長期)

Page 12: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交通發展模及其影響

幾內亞共和國鐵路運輸路線圖

鐵路的終點往往是港口都市,人口大量集中,多半是該國的首都或最大的都市

鐵路的終點往往是港口都市,人口大量集中,多半是該國的首都或最大的都市

區域差異大

運輸體系的發展模式運輸體系的發展模式

Page 13: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都市規模 都市規模 .doc

• 在一個國家或區域之中,各都市的人口規模層次,稱為都市體系的規模分布。

• 學者針對都市大小與其順序等級間的規律性,提出了經驗法則,將之分為規律型 ( 等級大小法則 ) 、首要型、複合型等三種型態。

Page 14: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區域衝突

實際部落的分布和國界線無法完全配合一個部落也常有被分割成幾個國家

內部衝突內部衝突

Page 15: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政治與經濟發展 區域衝突

蘇丹境內,北方的阿拉伯人和南方的黑人,被殖民者劃下的國界線綁在一起,雙方從十九世紀以來,從沒停止爭戰過。

蘇丹境內,北方的阿拉伯人和南方的黑人,被殖民者劃下的國界線綁在一起,雙方從十九世紀以來,從沒停止爭戰過。

北非 蘇丹的內戰

Page 16: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目前非洲內戰的局勢• 蘇丹 (津巴布韋种族衝突 ,莫桑比克大選衝突 )

安哥拉內戰

剛果(金)內戰

塞拉利昂內戰

埃厄武裝衝突

象牙海岸

賴比瑞亞

剛果民主共和國

Page 17: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非洲內戰引發環境問題• 在非洲,因爭奪礦產、石油等天然資源,而引發財團駐軍

和過度開發;以及政府不穩定、種族問題所造成內戰不斷等情況,皆使得非洲經濟蕭條,更甚者,在剛果、蘇丹、烏干達等地傳出環境遭破壞的惡劣情況。

實例:1.剛果東部國家公園金剛猩猩棲息地受破壞2.難民在國家公園內尋找食物、棲身處及燃料木材,也造成

國家公園裡生物棲地的破壞。 3.蘇丹西部達佛的衝突事件,主要導因於種族歧視以及農民

與遊牧民族對水源和土地的競爭。 4.蘇丹政府放任民兵焚毀農地、 污染水源,以驅離當地黑人

農民與市民,不僅違反人權,也嚴重破壞環境。

Page 18: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第三節 人口與環境問題人口與環境問題

人口與環境問

人口與環境問

撒赫爾的沙漠化撒赫爾的沙漠化

非洲疾病的擴散非洲疾病的擴散

人口與都市人口與都市

自然保育的衝擊自然保育的衝擊

Page 19: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乾旱期:乾燥範圍南移

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增加 加上人為干擾

植物受到永久性的破壞

人口與環境問題 撒赫爾的沙漠化

年雨量介於 100 600 ∼ 公釐

年雨量變率大

數年為週期的乾旱期和溼潤期交替出現

溼潤期:糧食需求

耕地北移畜牧北移天然植物

消失土壤侵蝕加劇+商業化畜牧畜牧界線再北移

溼潤期:糧食需求

耕地北移畜牧北移天然植物

消失土壤侵蝕加劇+商業化畜牧畜牧界線再北移

Page 20: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1968 1973 20021954

乾旱期溼潤期

沙漠、草原之界線

BACK 資料來源: National Geography(1987), Vol.172.No.2, p145

Page 21: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1968 1973 20021954

乾旱期溼潤期

農作帶

畜牧帶

沙漠帶

BACK 資料來源: National Geography(1987), Vol.172.No.2, p145

Page 22: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人口成長快

速 過度放牧與耕

作 乾季土壤受風蝕

雨季土壤受雨蝕

土壤肥力下降

植物生長條件惡化

土壤生產力減退

沙漠化

沙漠化

撒赫爾的沙漠化

Page 23: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衣索比亞饑荒情形 乾旱年和人為活動加遽了撒赫爾的沙漠化

撒赫爾的沙漠化

Page 24: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人口與環境問題 非洲疾病的擴散

非洲瘧疾分布圖(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2005 年)

Page 25: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平均壽命降低

壯年人力不足

經濟發展受限

扶養比過大

農業人口老化

農業生產大減

非洲愛滋病分布圖(資料來源:聯合國 愛滋病組織, 2005 年)

人口與環境問題 非洲疾病的擴散

Page 26: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愛滋病:非洲面臨最大挑戰•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警告說,在非洲,愛滋病正損害醫療衛生以及福利和司法系統,其巨大影響使得防治愛滋病的發展計劃倒退了數十年。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下降了百分之四。 當前,有大約 2800萬非洲人是愛滋病患者。

• 有的非洲國家,感染上愛滋病病毒的人佔成年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在愛滋病泛濫最為嚴重的非洲國家,生產力下降了一半。 平均壽命將從九十年代的五十九歲降到四十五歲,僅相當於五十年代初的水平。

Page 27: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Page 28: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人口與環境問題 人口與都市

非洲人口資料

非洲人口資料

•  2006 年總人口約為 9 億 2 千 4百多 萬 人

•  2006 年總人口約為 9 億 2 千 4百多 萬 人

•  5 歲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比例約占 全洲人口的 71 %•  5 歲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比例約占 全洲人口的 71 %

•  2006 年的人口成長率高達 19.8 0/00•  2006 年的人口成長率高達 19.8 0/00

• 平均壽命短,北非為 67 歲,撒哈 拉沙漠以南為 46 歲• 平均壽命短,北非為 67 歲,撒哈 拉沙漠以南為 46 歲

Page 29: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人口與環境問題

非洲人口問題 ---尚比亞與摩洛哥比較為例

Page 30: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人口與都市

非洲各國人口成長率分布圖(資料來源:世界銀行人口統計)

非洲各國人口成長率

非洲各國人口成長率

Page 31: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受到早期西方殖民影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

受到早期西方殖民影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

肯亞 奈洛比附近的貧民窟-基貝拉

人口大量入都市,造成都市問題人口大量入都市,造成都市問題

人口與環境問題 人口與都市

Page 32: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聯合國: 2008 年世界將有超過半數人口住在都市

• 這個數字將迅速增加,並在二零三零年增至四十九億人,亦即在全球八十億人口中,每十人便有六人住在都市。

• 這個數字將迅速增加,並在二零三零年增至四十九億人,亦即在全球八十億人口中,每十人便有六人住在都市。

• 「窮人將佔未來都市成長的一大部份」,都市爆炸將更加難以控制。

• 報告警告:「反對移民,以及拒絕協助都市窮人,以免吸引更多移民,僅會助長貧窮和環境惡化。」

Page 33: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提出兩項主要建議。

• 首先是控制都市人口成長,亦即透過允許女孩上學,並提供充分的避孕常識等促進兩性平等的措施,使婦女避免不必要的懷孕。

• 其次是「明確關切窮人的土地需求」。• 報告的結論說:「擁有一個安全的家和一

個合法的住址,是民眾取得城市所提供的一切所不可或缺的。」

Page 34: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人口與環境問題 自然保育的衝擊

非洲 盧安達 維龍加山的山坡梯田景觀

盧安達的人口密度為全非洲最高的國家,為了能獲得更多的耕地,農民向森林保護區推進。

盧安達的人口密度為全非洲最高的國家,為了能獲得更多的耕地,農民向森林保護區推進。

此舉不但引發人們爭奪土地,也使得瀕臨絕種的大猩猩處境更加危險。

此舉不但引發人們爭奪土地,也使得瀕臨絕種的大猩猩處境更加危險。

Page 35: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世界保育潮流演變• 1. 從排除人為干預到參與式保育

2. 全球共同體 保育無疆界:沙塵暴、公海資源、河川上下游等。

• 3. 目前著名的跨國界:印尼與馬來西亞合作的班騰卡利曼國家公園、南非與波札那合作設立的非洲第一座跨國界保護公園──哈拉哈迪跨國公園、奈及利亞和喀麥隆邊境的大猩猩保護區、南非、莫三比克與辛巴威的「大林波波跨國界公園」

Page 36: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跨國界保護公園 ---哈拉哈迪國家公園

非洲第一座跨國界保護公園非洲第一座跨國界保護公園

單一的生態區域管理單一的生態區域管理

觀光客可自由地從任一國家出入公園觀光客可自由地從任一國家出入公園

有助生態環境及改善當地人生活有助生態環境及改善當地人生活

Page 37: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Page 38: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See That My Grave is Kept Clean

兩匹白馬跟著我,兩匹白馬跟著我,牠們要到我的葬地去。

可曾聽見棺木碰撞的聲響?可曾聽見棺木碰撞的聲響?又一個可憐的男孩,埋到了地底下……

最後祇想請你再幫一個忙,最後祇想請你再幫一個忙,可否看看我的墓穴是否乾淨?

Blind Lemon Jefferson

Page 39: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Page 40: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今天一早,你在敲我的門今天一早,噢,你在敲我的門我說:「哈囉,撒旦,該是上路的時候了」

我和魔鬼,肩併肩走著我和魔鬼,噢,肩併肩走著我要揍我女人,一直揍到我滿意……

你可以把我的屍體埋在公路旁(念白:你把我埋到哪裡都無所謂,寶貝,在我斷氣之後)你可以把我的屍體,噢,埋在公路旁這樣,我邪惡的老靈魂才能搭上灰狗巴士,到處遊蕩……

Me and the Devil Blues

Robert Johnson

Page 41: 非洲政治與經濟發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