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8 星期二 责编 张静 美编 张琴 责校 田星星 电邮 ......复苏重振中的...

1
3 水产宝典 湖北日报农村版 2020.7.28 星期二 责编张静 美编张琴 责校田星星 电邮[email protected] 武汉率先实现长江禁捕“云执法” 农村新报讯(记者周惠清、胡胜 芳、通讯员黄敏、王璐) “长江、汉江 武汉段岸线长,以前常有非法捕捞者 利用夜间躲避执法人员进行电鱼、炸 鱼等违法活动;现在我们率先采用无 人机、大数据等手段,不仅弥补了水上 执法的短板,降低了执法成本,提升了 执法效能,也对沿江非法捕捞形成强 有力的震慑。”7月15日,汉口江滩实 地举行武汉长江禁捕“云执法”,武汉 市农业综合执法督察总队队长王文高 现场介绍。 当日,2架无人机先后从武汉渔政 码头起飞,执行到天兴洲往返的沿江 巡查。渔政船上的大屏幕上,巡江画面 实时回传,即使是云雨天气,江上情况 仍然看得清清楚楚。 “把高科技纳入沿江巡查,将有助 于长江、汉江禁捕工作全天候、全时段 开展。”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督察总队 副队长周尊贵介绍,武汉市有 150 多 公里的长江、72多公里的汉江,禁捕以 后责任重大。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有利 于打造高效、智能的禁捕水域防护网, 加快推进武汉市两江四湖的禁捕工作 进程。 自 6月 24 日以来,武汉市已开展 执法行动 855 次,出动执法人员 5843 人次、执法车辆 1722台次、执法船舶 72 艘次,检查农贸市场1603家、餐饮酒楼 7841家、水产经营户 4395家,收缴违 法作业网具 94 部、违规钓鱼竿具 14 套,查获违规捕捞江鱼56公斤。 农村新报讯(记者 吕博林、通讯员肖超、 张静雅) “感谢你们的 指导,让我有了生产 自救的可行方法,迅速 恢复了渔业生产。”看 着一尾尾鱼苗顺利投 入鱼池,团风县家辉种 养殖合作社法人代表吴 红兵心里的石头终于落 了地。 7月 21日,团风出 梅转盛夏,家辉种养殖 合作社忙得热火朝天, 预定的鱼苗按时到达,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工作人员向受灾鱼池 补投白鲢、鳙鱼、鳊鱼、 草鱼、鲫鱼、鳜鱼等鱼 苗,打响了该县灾后补 投鱼苗第一枪。 自入梅以来,连续多日的暴 雨使得团风水产业遭受严重灾 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水产受灾 面积达 8.7万亩,其中精养鱼池面 积 5.8万亩,稻鱼综合种养面积达 2.9万亩,冲毁渔业设施沟渠 4800米,涵闸 8座,生产用房105 座,直接经济损失达 1.2亿元。 洪水发生后,该县农业农村 局主动作为,划片组织开展水产 灾后生产自救工作,努力将灾害 损失降至最低。家辉种养殖合作 社位于回龙山镇岗上湾村地势低 洼地段,在此次降雨过程中受灾 严重。连续的强降雨致使合作社 300 余亩精养鱼池一片汪洋,10 万余斤鱼苗全部逃走。 得知消息后,县农业农村局 迅速组织水产专家到受灾一线指 导生产自救,并积极与苗种繁育 场联系,预定补投鱼苗数量,科学 指导合作社养殖人员整理池塘, 消毒水体,为补投鱼苗做好准备 工作。 目前,家辉种养殖合作社已 补投各类鱼苗 65 万尾,预计年 底出成鱼 30 余万斤。该县其他 受灾水产养殖基地鱼苗补投工 作也在进行中。 农村新报讯(记者戴蕾、 通讯员程国辉) “仅此一项, 每年可为村民增收 400 多万 元!总算没耽误今年的收成。” 7 月 1 日,应城市政府办驻古 堤村工作队队长陈利军言语 里透着自豪。 陈利军所说的这项“增收 利器”,是应城市陈河镇古堤 村不断壮大的小龙虾养殖产 业。疫情期间,该村一手抓防 疫一手按下复产增收“快进 键”,利用水源优势,抢抓小龙 虾养殖,开辟增收途径。 古堤村是应城市 58 个重 点贫困村之一,应城市政府办 公室精准扶贫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入户 走访,实地查看地理环境之后,提出因地 施策扶贫措施。充分利用南部湖区土地 肥沃、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争取项目 资金,大力发展小龙虾为主的特色产业, 目前古堤村小龙虾养殖面积达 630 余 亩,产量由过去每亩 300 斤提升到每亩 450 斤。 “今年大伙的虾都卖了好价钱,村民 们更有积极性了。”陈利军高兴地说。 枣阳清理“三无”船舶452只 农村新报讯(记者黄艳平、通讯 员杨子雯) 从枣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 截至目前,该市已拆除河道拦网 3处、 收缴地笼网 4474 条、非法捕捞船只 38只、非法诱捕产品 16公斤,收缴电 打鱼器51只,治安处罚1人。清理“三 无”船舶 452 只,其中,非法船舶 27 只,目前已上岸 107只,拆解 2只。 为深入推进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 治行动,枣阳市制定非法捕捞专项整 治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非 法捕捞的通告,深入开展河道巡查、打 击非法捕鱼,收缴非法渔具等专项行 动。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 568 人次,检查市场 1309家次,依法严厉 打击制造和销售“电毒炸”工具、非法 网具、禁用渔具以及发布非法广告信 息等违法行为。 全市建立地笼网交易实名登记制 度,购买者需持合法水产养殖证明,经 营者签订合法经营承诺书,确保地笼网 等交易可追溯;市交通部门联合水利 部门检查 22座中小型水库,检查养殖 渔船 158 只;市公安部门联合各职能部 门共查获收缴各类地笼网、粘网、绝户网 2600 余张,收缴电捕鱼器 240 余个, 捕鱼药包 50 包, “三无”船只 63只。 7月23日上午,洪湖市农业农村局向当地受灾渔民免费发放白鲢、花鲢、草鱼等 鱼苗共计 3250 万尾,总价值 80 万元。该局副局长戴武秀介绍,这些鱼苗可投放近 1 万亩受灾鱼塘,预计每亩增收3000 元。 (农村新报通讯员 吴坚 鲁腾 摄) 多元养殖拓富路 —— 仙桃市卫祥水产专业合作社转型记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张静 通讯员 陈国力 “换一个品种,再次获得成功。”7月 20 日 9时许,仙桃市西流河镇卫祥水产 养殖专业合作社,随着一辆辆满载的鱼 车驶出塘口,一年一度的鮰鱼销售拉开 帷幕,合作社理事长易卫祥意气风发。 卫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 集黄鳝育种、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省级示范合 作社,养殖面积达 7000多亩,社员 500多 名,年产优质商品黄鳝3500多吨,产品畅 销 10 多个省市,同时出口东南亚和港澳地 区,年创产值2亿多元。 以黄鳝为主的合作社,怎么养起了 鮰鱼? “近几年,黄鳝市场价 格 波 动 大 ,种 苗 价 格 不 理 想 。”多 年来经营单一品种, 合作社的发展已至瓶颈。到福建、广东、 浙江、江西、江 苏 等 多地考察后,2017 年起,易卫祥探索起鮰鱼养殖,当年试 养 150 亩,纯利润达 6000 多元每亩。 “养殖多元化,产业转型也是未来发 展的趋势。”易卫祥介绍,在湖北,鮰鱼的养 殖成本普遍在 5元 / 斤,亩产可达 4000 斤 左右,一年半左右达最佳上市规格。 在易卫祥的带领下,次年有 20 多名 社员试养鮰鱼,养殖面积3000多亩。第 三年带动 40 名社员养殖鮰鱼,面积达 5000 亩。 47岁的杨华兵从去年开始,拿出20 多亩塘尝试养殖。卫祥水产帮助联系种 苗、提供养殖技术、解决销售问题,他当 年投入 4 万尾鱼苗,净赚 10 万多元。 去年 6 月,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 抛来橄榄枝,和卫祥水产达成合作,在仙 桃建立 4 万亩鮰鱼现代渔业基地,正大 水产提供种苗、饲料和养殖技术。 今年受疫情影响,水产品销路受阻, 正当易卫祥发愁之际,正大水产又及时 伸出援手。3月 5日,双方达成深度合作 协议,建鮰鱼种苗基地和成鮰示范养殖 基地,正大水产提供从种苗、饲料到销售 的一条龙服务。 “养殖鮰鱼的利润不错,现在又有了 优质种苗供应、养殖技术支持,合作社兜 底销售,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探索结构 调整和多元养殖发展,让卫祥水产发展 之路越走越宽。 目前,卫祥水产除了 黄鳝、鮰鱼养殖 以外,还有鲈鱼、黄颡鱼等多种特色水产。 遗失声明 农村新报记者吕博林不慎遗失 新 闻 记 者 证(B42003666000003), 特此声明作废。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Dec-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7.28 星期二 责编 张静 美编 张琴 责校 田星星 电邮 ......复苏重振中的 湖北渔业 水产宝典 2020.7.28 星期二 湖北日报农村版 3 责编:张静

复苏重振中的湖北渔业

3水产宝典湖北日报农村版2020.7.28 星期二

责编:张静 美编:张琴 责校:田星星电邮:[email protected]

武汉率先实现长江禁捕“云执法”农村新报讯(记者周惠清、胡胜

芳、通讯员黄敏、王璐)“长江、汉江武汉段岸线长,以前常有非法捕捞者利用夜间躲避执法人员进行电鱼、炸鱼等违法活动;现在我们率先采用无人机、大数据等手段,不仅弥补了水上执法的短板,降低了执法成本,提升了执法效能,也对沿江非法捕捞形成强有力的震慑。”7月 15日,汉口江滩实地举行武汉长江禁捕“云执法”,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督察总队队长王文高

现场介绍。当日,2架无人机先后从武汉渔政

码头起飞,执行到天兴洲往返的沿江巡查。渔政船上的大屏幕上,巡江画面实时回传,即使是云雨天气,江上情况仍然看得清清楚楚。“把高科技纳入沿江巡查,将有助

于长江、汉江禁捕工作全天候、全时段开展。”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督察总队副队长周尊贵介绍,武汉市有 150 多公里的长江、72多公里的汉江,禁捕以

后责任重大。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打造高效、智能的禁捕水域防护网,加快推进武汉市两江四湖的禁捕工作进程。

自 6月 24 日以来,武汉市已开展执法行动 855 次,出动执法人员 5843人次、执法车辆 1722台次、执法船舶72艘次,检查农贸市场1603家、餐饮酒楼7841家、水产经营户 4395 家,收缴违法作业网具 94 部、违规钓鱼竿具 14套,查获违规捕捞江鱼 56公斤。

团风打响灾后补投鱼苗战

农村新报讯(记者吕博林、通讯员肖超、张静雅)“感谢你们的指导,让我有了生产自救的可行方法,迅速恢复了渔业生产。”看着一尾尾鱼苗顺利投入鱼池,团风县家辉种养殖合作社法人代表吴红兵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7月 21日,团风出梅转盛夏,家辉种养殖合作社忙得热火朝天,预定的鱼苗按时到达,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向受灾鱼池补投白鲢、鳙鱼、鳊鱼、草鱼、鲫鱼、鳜鱼等鱼苗,打响了该县灾后补投鱼苗第一枪。

自入梅以来,连续多日的暴雨使得团风水产业遭受严重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水产受灾面积达 8.7 万亩,其中精养鱼池面积 5.8 万亩,稻鱼综合种养面积达2.9 万亩,冲毁渔业设施沟渠4800 米,涵闸 8座,生产用房 105座,直接经济损失达 1.2 亿元。

洪水发生后,该县农业农村局主动作为,划片组织开展水产灾后生产自救工作,努力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家辉种养殖合作社位于回龙山镇岗上湾村地势低洼地段,在此次降雨过程中受灾严重。连续的强降雨致使合作社300 余亩精养鱼池一片汪洋,10万余斤鱼苗全部逃走。

得知消息后,县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水产专家到受灾一线指导生产自救,并积极与苗种繁育场联系,预定补投鱼苗数量,科学指导合作社养殖人员整理池塘,消毒水体,为补投鱼苗做好准备工作。

目前,家辉种养殖合作社已补投各类鱼苗 65 万尾,预计年底出成鱼 30 余万斤。该县其他受灾水产养殖基地鱼苗补投工作也在进行中。

应城古堤村科技养虾助脱贫

农村新报讯(记者戴蕾、通讯员程国辉)“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村民增收 400 多万元!总算没耽误今年的收成。”7月 1日,应城市政府办驻古堤村工作队队长陈利军言语里透着自豪。

陈利军所说的这项“增收利器”,是应城市陈河镇古堤村不断壮大的小龙虾养殖产业。疫情期间,该村一手抓防疫一手按下复产增收“快进键”,利用水源优势,抢抓小龙虾养殖,开辟增收途径。

古堤村是应城市 58 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应城市政府办

公室精准扶贫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地理环境之后,提出因地施策扶贫措施。充分利用南部湖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小龙虾为主的特色产业,目前古堤村小龙虾养殖面积达 630 余亩,产量由过去每亩 300 斤提升到每亩450斤。“今年大伙的虾都卖了好价钱,村民

们更有积极性了。”陈利军高兴地说。

枣阳清理“三无”船舶 452只农村新报讯(记者黄艳平、通讯员杨子雯)从枣阳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该市已拆除河道拦网 3处、收缴地笼网 4474 条、非法捕捞船只38 只、非法诱捕产品 16 公斤,收缴电打鱼器 51只,治安处罚 1人。清理“三无”船舶 452 只,其中,非法船舶 27只,目前已上岸 107只,拆解 2只。

为深入推进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枣阳市制定非法捕捞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非

法捕捞的通告,深入开展河道巡查、打击非法捕鱼,收缴非法渔具等专项行动。市场监管部门出动执法人员 568人次,检查市场 1309 家次,依法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电毒炸”工具、非法网具、禁用渔具以及发布非法广告信息等违法行为。

全市建立地笼网交易实名登记制

度,购买者需持合法水产养殖证明,经营者签订合法经营承诺书,确保地笼网等交易可追溯;市交通部门联合水利部门检查 22座中小型水库,检查养殖渔船 158 只;市公安部门联合各职能部门共查获收缴各类地笼网、粘网、绝户网2600 余张,收缴电捕鱼器 240 余个,捕鱼药包 50包,“三无”船只 63只。

7 月 23 日上午,洪湖市农业农村局向当地受灾渔民免费发放白鲢、花鲢、草鱼等鱼苗共计 3250 万尾,总价值 80 万元。该局副局长戴武秀介绍,这些鱼苗可投放近 1万亩受灾鱼塘,预计每亩增收 3000 元。 (农村新报通讯员 吴坚 鲁腾 摄)

投苗自救忙

多元养殖拓富路———仙桃市卫祥水产专业合作社转型记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张静 通讯员 陈国力

“换一个品种,再次获得成功。”7月20 日 9时许,仙桃市西流河镇卫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随着一辆辆满载的鱼车驶出塘口,一年一度的鮰鱼销售拉开帷幕,合作社理事长易卫祥意气风发。

卫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黄鳝育种、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省级示范合作社,养殖面积达7000多亩,社员500多名,年产优质商品黄鳝3500多吨,产品畅销10多个省市,同时出口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年创产值2亿多元。

以黄鳝为主的合作社,怎么养起了鮰鱼?

“近几年,黄鳝市场价格波动大,种苗价格不理想。”多年来经营单一品种,合作社的发展已至瓶颈。到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江苏等多地考察后,2017年起,易卫祥探索起鮰鱼养殖,当年试养 150 亩,纯利润达 6000 多元每亩。“养殖多元化,产业转型也是未来发

展的趋势。”易卫祥介绍,在湖北,鮰鱼的养殖成本普遍在5元/斤,亩产可达4000斤左右,一年半左右达最佳上市规格。

在易卫祥的带领下,次年有 20多名社员试养鮰鱼,养殖面积 3000 多亩。第三年带动 40 名社员养殖鮰鱼,面积达

5000 亩。47岁的杨华兵从去年开始,拿出 20

多亩塘尝试养殖。卫祥水产帮助联系种苗、提供养殖技术、解决销售问题,他当年投入 4万尾鱼苗,净赚 10万多元。

去年 6月,武汉正大水产有限公司抛来橄榄枝,和卫祥水产达成合作,在仙桃建立 4万亩鮰鱼现代渔业基地,正大水产提供种苗、饲料和养殖技术。

今年受疫情影响,水产品销路受阻,正当易卫祥发愁之际,正大水产又及时伸出援手。3月 5日,双方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建鮰鱼种苗基地和成鮰示范养殖

基地,正大水产提供从种苗、饲料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养殖鮰鱼的利润不错,现在又有了

优质种苗供应、养殖技术支持,合作社兜底销售,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探索结构调整和多元养殖发展,让卫祥水产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目前,卫祥水产除了黄鳝、鮰鱼养殖以外,还有鲈鱼、黄颡鱼等多种特色水产。

遗失声明农村新报记者吕博林不慎遗失

新闻记者证(B42003666000003),特此声明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