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1出刊...

CBSM ToC 調四眾佛子共勉語 庚午年季春釋聖嚴撰 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為了廣種福田.那怕任怨任勞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1 要聞 ◆創辦人:聖嚴師父 ◆發行人:果東法師 ◆社長:張昌邦 ◆發行所: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地址︰ 112 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 186 號 ◆網址:www.ddm.org.tw ◆ E-mail:[email protected] ◆變更地址、索取、取消雜誌請電:(02)2893-9966 轉 6312、6313、6306 2018.2.1 出刊 338 PERIODICAUSI 雜誌紙類 ◆法鼓山建設基金劃撥專戶 帳號:19078983 戶名: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TAIPEI TAIWAN R.O.C. POSTAGE PAID LICENCE NO.1890 Android iOS 法鼓雜誌APP 歡迎下載 最快樂 西Alexey Serebrov 便Ivan Kapalin 西滿便滿便調使使西○○ 西○○ ○○ ○○ 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 止惡行善 心安平安 觀世自在 無事無礙 殿 俄國禪眾體驗茶禪,輪流擔任茶主人,全神專注在動作上,珍 惜「一期一會」的因緣。 (林何臻攝) 心靈環保 發揚公益慈善 近六十位兩岸及海外學者、社企實 業家齊聚一堂,探究真正的社會價 值,即是忘己利他的心。 (李東陽攝) 18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Jun-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8.2.1出刊 最快樂...感念師父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 教授張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瓈「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

【張曜鐘/臺北報導】法鼓文理學

院與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於元月十三

日,在政大綜合院館聯合舉辦「二○

一八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

學論壇」,邀集兩岸及海外學者、社

企實業家近六十位,包括:臺灣大學、

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羅

格斯大學、臺灣社會影響力研究院、

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等單位,進

行論文發表、評論與經驗分享。與會

人士從學術與實務兩個面向,就「社

會價值與社會影響力」、「公益慈善

與第三部門」、「社會企業與社會創

新」三項主題,進行九場聯合發表。

開幕式由政大社科院院長江明修主

持,向近三百位與會者說明論壇緣起

及特色,期望透過學術論文與社會實

踐的積極對話,以社會的文化底蘊、

善行貢獻,讓世界更美好。

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從「以社區

為基礎之社會營銷」(CBSM

)與「變

革理論」(ToC

),分享「心靈環保與

社會價值」的教育觀點,表示心淨則

國土淨,因此聖嚴師父一九九二年提

出心靈環保,並期勉學校成為「善良

動能的發源地」,而論壇所探究的社

會價值,即如日本天台宗強調的「照

千一隅,此則國寶」,所謂真正的

「寶」,就是忘己利他的心。

常年參與、支持本論壇的臺大社工

系教授馮燕,稱許政大和法鼓兩所大

學,開創公益學的領域,將宗教理念

與公益慈善、兩岸學者與實務菁英結

合。她表示,融入世界公益學後,論

壇發展空間將愈加寬廣,期望公益的

概念能藉由多方合作,深植人心。

認同聖嚴師父所說:「只要還有一

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

大的財富。」飽受重症血友病、癌症

化療所苦的鄭衛寧表示,自從投入殘

友安置平台後,儘管工作繁忙,卻為

人生帶來力量。

文理學院學群長楊蓓也表示,佛法

不離人的生活,未來更將與社會、經

濟發展息息相關,學校正嘗試將佛法

融入社會企業與創新、社區再造、生

命教育、環境與發展等方面,做前瞻

性的對話跟論述。

四眾佛子共勉語 庚午年季春釋聖嚴撰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為了廣種福田.那怕任怨任勞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1 要聞 ◆創辦人:聖嚴師父 ◆發行人:果東法師 ◆社長:張昌邦 ◆發行所: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 ◆地址︰ 112 臺北市北投區公館路 186 號

◆網址:www.ddm.org.tw ◆ E-mail:[email protected] ◆變更地址、索取、取消雜誌請電:(02)2893-9966 轉 6312、6313、63062018.2.1出刊 338

PERIODICAUSI雜誌紙類

◆法鼓山建設基金劃撥專戶 帳號:19078983 戶名: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

非經本刊同意,不得轉載本報圖文。

本刊編印費用為十方信施,閱後請轉贈親

友,功德無量。

TAIPEI TAIWAN

R.O.C.

POSTAGE PAID

LICENCE NO.1890

Android iOS

法鼓雜誌APP歡迎下載

最快樂

【林何臻/臺北報導】聖嚴師父

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

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

國播下了漢傳禪法的種子。感念師父

教授禪法之恩,俄國禪眾除了多年

來持續共修、翻譯師父著作,更於

元月九至二十三日,由七位禪眾與

一位學禪的基督教教士組成尋根團,

抱著懇切求法之心,來到法鼓山園區

與北部各分院,體驗寺院生活,參與

早晚課、朝山、法會、茶禪、出坡,

以及禪二,並前往中華佛教文化館與

農禪寺溯源、禮祖,領受漢傳禪佛教

豐富的內涵和修行法門。

「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

「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

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

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

教授張瓈文解說下,了解從文化館、

農禪寺到今日法鼓山篳路藍縷的開

創歷程。監院果毅法師關懷時,團員

們紛紛把握機會向法師請益。來自聖

彼得堡的亞力克西(A

lexey Serebrov

請教:「平時工作很累,晚上打坐無

法集中精神怎麼辦?」法師鼓勵他:

「禪在行住坐臥中,當意識到無法專

心,已經是踏出第一步,只要讓心回

到當下。」

下午至文化館,除了拜見二師伯

鑑心長老尼,並在副住持果祥法師

帶領下,向佛陀、達摩、六祖惠能、

禪宗祖師、靈源老和尚、東初老人

和聖嚴師父一一禮祖頂禮,了解法

脈傳承源遠流長,從而生起飲水思

源的感恩心。「修行不只是打坐」,

果祥法師開示,從東初老人創辦文化

館開始,法鼓山除了致力於提昇佛教

文化教育、舉辦念佛和禪坐共修,也

積極參與社會關懷,包括冬令救濟、

助念、長者慰訪等,足見漢傳禪佛教

以利他為修行的核心精神,重視運用

多元的善巧方便,接引眾生。

十三日,一行人至德貴學苑參加國

際禪坐會共修、體驗茶禪,與青年院

法師和法青學員交流。八位禪眾輪流

擔任茶主人,全神專注在動作上,用

心品茗,珍惜「一期一會」的因緣。

「來到法鼓山,就像回到家一樣。」

去年(二○

一七)曾在禪四十九當外

護義工、此行擔任翻譯的伊旺(Ivan

Kapalin

)表示,在寺院生活,感受法

師把禪法融入日常的身教,有種心被

洗滌、放鬆且溫暖的感覺。自三年前

禪修、從此戒除菸酒的亞力克西,發

願將感動化為精進的動力,將淨化人

心的力量帶回俄國,幫助更多人活出

自在和快樂。

莫斯科無極門禪修會來臺尋根

阿彌陀佛,果東向大家拜年,祝福平安快

樂,萬事如意。

二○

一七年已經過去了,這一年,我們每個

人所努力耕耘的成果,不會憑空消失,而將成

為我們邁向新年堅實的基礎。已經擁有的基礎,

要珍惜、感恩,卻不必執著或者惋惜。迎接新

年最好的心態則是歸零。「零」是活在當下、

重新開始,「零」也象徵清淨圓滿的智慧。因

此我們講:「活在當下,佛在當下。」若能一

念清淨,便在一念之間體驗到圓滿的智慧,便

在一念之中置身於淨土。祝願二○一八年,人

人都能在平安快樂之中成長,在自安安人之中

精進。

身安心安

漸進成長

從佛法來講,心安就有平安,無事是最快樂

的事。無事,並非無聊、懈怠、無所事事,而

是心中沒有牽掛、處世無礙的自在心境。不過,

要能有這種心境,是需要透過練習體驗的。因

此,二○

一八年法鼓山提出「平安無事」為年

度主題,並以「止惡行善,心安平安;觀世自

在,無事無礙」作為實踐方針,邀請社會大眾

共同來體驗平安無事的真義。

平安,有個人的平安、家庭的平安、環境的

平安,以及超越於個人與環境的究竟平安。平

安的基礎是從個人做起,我們的意念、言語及

行為,除了不自害害人、不自擾擾人;更要進

一步保護自他、利人利己。策勵我們身心清淨、

精進,不受誘惑、汙染,這就是止惡行善的積

極功能。

智慧觀照

普門示現

心安平安是調心的工夫,從收心、攝心到放

心,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明淨,使我們不受外在

環境變化而起情緒的波動,進而成為安定環境

的中流砥柱。

觀世自在、無事無礙,則是智慧的觀照,心

無所求而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給予適當協

助,也就沒有捨不得與放不下的人事物;並且

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的精神,不畏苦難而

能救苦救難。假使一天之中有一次這樣的體驗,

就有一次的成長;如果每天都有這樣的成長,

不僅自己能夠感受平安無事的自在,與我們互

動的家人、職場、環境或是社會大眾,也會愈

來愈安樂。

提放自如

不留痕跡

佛法看待一切現象,不講主觀與客觀,而是

彼此互為因緣的互動關係。恩師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師父告訴我們,從個人的提昇到促進整體

環境的安樂,一直到「無事於心、無心於事」

的平安,有五個層次:第一是身體放鬆,第二

是心量放寬,第三是煩惱放下,第四是把個人

的責任範圍放大,第五是把目標與方向放遠。

這五個步驟,看起來是不斷地放、放、放,

其實是要放下自我中心的利害得失;放下之

後,則要提起願心。隨時想到自己與所有的人

是生命共同體,乃至於承擔一切眾生的平安快

樂,這就是初發菩提心。提得起是慈悲,放得

下是智慧。經常練習提起放下、放下再提起,

心中不留情緒、情感執著的痕跡,只有契機契

理的慈悲智慧,那才是真正的平安無事。

希望新的一年平安快樂,還是要從心開始,

以身作則。若能盡責負責,大事小事,都是好

事;若能修福修慧,大事小事,都是佛事;若

能提放自如,大事小事,根本沒事。

祝福大家:心安最平安,無事最快樂,阿彌

陀佛。

【本刊訊】二○

一七年十二月

二十一日,中國佛教協會名譽

會長一誠長老於江西雲居山真

如禪寺安詳圓寂,世壽九十一

歲,十二月二十七日在真如禪

寺舉行追思暨荼毘法會。方丈

和尚果東法師代表法鼓山僧俗

四眾,致上追思與緬懷。

同為漢傳佛教承先啟後的繼

起者,一誠長老與聖嚴師父法

緣深厚。二○

二年,長老護

送佛指舍利來臺,到訪法鼓山

園區,師父親自接待敘談;同

年十月,師父率法鼓山僧俗四

眾五百人,前往中國大陸禪宗

古道場溯源巡禮,期間至寶峰

禪寺參學,長老親自為眾勉

勵;十二月,師父護送阿閦佛

古佛首至山東神通寺四門塔,

往北京拜會中國佛教協會,長

老特地自江西至北京迎接。

二○○

三年九月,長老接任

古剎法源寺方丈陞座大典,師

父出席致賀;同日中國佛教協

會在北京召開「第二屆兩岸佛

教教育座談會」,長老與師父

一同懇切建言。二○

五年三

月於海南三亞舉行「海峽兩岸

暨港澳佛教圓桌會議」,師父

與長老再次聚首,師父以「法

源、血源」為題,追述兩岸佛

教交流成長的歷程。

二○○

八年九月,方丈和尚

率領四眾前往大陸佛教聖蹟巡

禮,至法源寺禮座,長老殷重

表示:「兩岸佛教要多交流、

多互動,共同來推動佛教的發

展。」

一誠長老色身雖遠,法身常

在,祈願長老乘願再來,廣度

有情;也盼長老遺願得以實

現,兩岸佛教互勉同行,將漢

傳佛教的優點奉獻給整體佛

教,為全球人類再創福祉。

典範長存

緬懷一誠長老

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

止惡行善 心安平安 觀世自在 無事無礙

(許朝益

攝)

�來到法鼓山園區祈願觀音殿,尋根團了解法鼓山

為觀音道場的淵源,一起向祈願觀音禮拜發願。

������������������

(李東陽�

攝)

▲�俄國禪眾體驗茶禪,輪流擔任茶主人,全神專注在動作上,珍

惜「一期一會」的因緣。� �(林何臻�攝)

以心靈環保發揚公益慈善

▲�近六十位兩岸及海外學者、社企實

業家齊聚一堂,探究真正的社會價

值,即是忘己利他的心。

� (李東陽�攝)

【二○

一八方丈和尚新春祝福】

千里法緣

相續

年18

Page 2: 2018.2.1出刊 最快樂...感念師父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 教授張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瓈「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

2 護法關懷338期2018.2

【林何臻/綜合報導】﹁農禪家風在我身,信佛學法和敬

僧,四感四它隨時用,不畏苦難利眾生!﹂﹁齋明寺祝福你,

修福修慧百年吉祥又富貴;齋明寺祝福你,平安順適無事無礙

活百二!﹂元月二十一日舉辦的﹁邁向二○

一八年歲末感恩分

享會﹂,九千多位海內外護法鼓手分別回到總本山、農禪寺、

天南寺、齋明寺、寶雲寺、雲集寺、紫雲寺、信行寺、蘭陽精

舍、花蓮辦事處、馬來西亞道場團聚,大眾透過連線,以各具

特色的隊呼彼此祝福問候,感受法鼓山大家庭的和樂,並再次

提起願心─

在承擔中成長自己、成就眾生。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於園區大殿主現場連線開示時,妙語解

讀:﹁所謂護法﹃總會﹄,是大家一起凝聚向心力,引導眾人

與佛法相會、相應。﹂呼應年度主題﹁平安無事﹂,勉勵眾人

從止惡行善做起,時時觀照起心動念、加以修正,就能開啟清

淨佛性,體會﹁心安平安,無事最樂﹂的真意。

﹁感恩師父創辦法鼓山,讓我們有種福修慧的地方;感恩法

師,讓我們聽聞佛法;感恩悅眾、義工投入護法,建設人間淨

土。﹂張昌邦總會長代表護法總會向僧俗四眾致上感謝,並以

﹁精進學佛,圓滿福慧﹂為祝福。

值此﹁回心家﹂時刻,僧俗四眾以法相會,祈福互勉。總本

山大殿裡,一千多位護法信眾在主法常寬法師帶領下,唱誦

︽心經︾與觀音菩薩聖號,莊嚴心地;與會人數逐年增加,今

年近三千人參與的農禪寺,監院果毅法師點出感恩分享會宗

旨:﹁我們都是佛門眷屬、是師父的弟子,認同心靈環保,

珍惜善緣,比什麼都重要。﹂因理念相同而匯聚的善緣,

成為共同培福修慧的動力;前往齋明寺關懷的僧團都監果光

法師,因俗家老菩薩受當地照料的因緣,談及樂齡照顧的重

要性;雲嘉南鼓手團聚雲集寺,藉由影片回顧,重溫擔任義

工、同為﹁如來家人﹂的感動,監院常宗法師應機勉勵大

眾,在奉獻中長養法身慧命。

悅眾與義工的生命故事分享,是各地分享會動人的一章。

當二十五位護法二十年的資深勸募會員,依序進入寶雲寺大

殿,近千位中部鼓手響起熱烈掌聲,已屆八十歲的李雪玉分

享,在監院果理法師鼓勵下,了解﹁學佛是不能退休的﹂,

至今仍在大寮歡喜奉獻。天南寺邀請歷經多次化療的中永和

區陳雪,以及走過同修往生、長子罹患罕病的文山區孫美

文,分享如何以佛法走過人生困境;馬來西亞道場邀請義工

交流一路走來的心得,並將各自的新年祝福掛上許願樹。

各地精心規畫佛曲帶動唱、戲劇、樂器演奏等節目,讓老

中青三代有了更多交流機會。首次受邀參加的基隆法青演出

短劇,以輕鬆活潑的方式,教導孩子不被外在標籤所束縛,

長者和孩童皆看得津津有味;紫雲寺高雄法青純淨樂團以

非洲鼓為媒介,與眾人心中的法鼓相呼應;寶雲寺就讀國中

的蔡峻家,從五歲開始擔任勸募會員,他與父母一同上台,

分享護持法鼓山的故事;三芝石門區年甫九歲的施奕豪,跟

著母親張靜飛前來,主動跟著義工發筷子、擦桌子與祝福問

好,在潛移默化中,護法因緣代代相傳,綿延開展。

【王淑麗/臺南報導】﹁法鼓榮

董殊勝行,心靈環保理念行。護法

因緣福慧行,代代相傳信願行。﹂

榮譽董事會於去年︵二○

一七︶

十二月十七日,在雲集寺舉辦南區

榮譽董事頒聘典禮,在方丈和尚果

東法師的勉勵下,共有一○

五位雲嘉

南高屏地區榮譽董事與家屬齊聚一

堂,發願護法弘法。臺南分院監院常

宗法師、榮譽董事會會長黃楚琪、南

部榮董聯誼會召集人蔡美惠等,皆到

場關懷與祝福。

﹁二○

一七年的代表字雖然是

﹃茫﹄,但是只要有正知、正見、正

信、正行的佛法為前導,人生方向正

確,面對世間的紛擾現象,仍然可以

藉由體認因緣觀、因果觀,而攝心安

心。﹂方丈和尚關懷開示,待人處事

接物,一切都是增上緣,在逆境中是體

驗,在順境中是收穫,只要放下剛強難調

的自我中心,就會人格穩定,心理平衡,

並期許眾人要練習放下諸心,學習無心的

提放自如工夫,共同發菩提心,修菩薩

道,建設人間淨土。

黃楚琪會長致詞表示,感恩榮董二十八

年來一起推動護法、建設、教育等弘法活

動,除了分享佛法的好,並邀請大家親自

來體驗法鼓山的禪法與佛法課程。頒聘儀

式接著在眾人的祝福中展開,共有三十五

位新任榮譽董事獲頒聘書,並且闔家與方

丈和尚合影留念,更有人特地帶著四歲的

孩子與八十多歲的長者一同前來,三代同

堂歡喜許願,同為法鼓山的鼓手。

典禮中,臺南分院合唱團、法青及接待

組義工,獻唱︿四眾佛子共勉語﹀、︿我

為你祝福﹀等佛曲,並帶領大眾齊聲合

唱,溫馨和諧的氣氛,展現出南區護法鼓

手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謝宛真、林雅櫻/綜合報導】法鼓山社

會大學金山、北投、新莊三校聯合結業典

禮,元月七日上午在新莊區農會教育中心舉

辦,本季秋季班共開設一百二十六門課,約

二千多位學員結業,現場超過八百位師生參

加,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社大校長曾濟群與

新莊區區長李政勳等,也應邀到場為師生勉

勵祝福。

﹁一處社會大學,就有一處人間淨土;

處處社會大學,處

處人間淨土;一個

人就是一處人間淨

土,眾人就呈現眾

人的人間淨土。﹂

方丈和尚致詞表

示,世界雖有許多

動盪不安,但只要

人人心安,就有平

安,透過潛移默

化,將安定感染他

人,一旦遇到社會

各種衝擊,便可以

不受影響,保持這

一分平靜與安定。

在點燈發願儀式中,一輛大型環保手作學

習列車駛進台上,由社大校長曾濟群帶領大

家一起點燈發願,大眾手持發光的終身學習

卡,共同為新的學習之旅點亮心燈、獻上祝

福。曾校長鼓勵師生,把心的能量與熱量綻

放出來,以溫暖照亮他人,並強調﹁這社會

要有愛,就要先把自己的愛拿出來,這才是

點燈的意義。﹂

熱情掌聲中,織品彩繪班學員化身時尚模

特兒,在舞台上大方走秀,穿戴自己彩繪的

衣帽、提包等服飾配件,秀出學習歐風藝術

的成果。班上唯一的男學員,七十四歲的陳

長實表示,感恩能於社大學習,在老師專業

學識與技藝帶領下,讓他活出另一個自己。

各校區的結業成果發表,猶如小型演唱

會、文創展覽與美食博覽會,除了二胡班、

古箏班、烏克麗麗樂齡班、太極拳班的精

彩演出,還有烘焙班、咖啡班、香藥草班及

品茶趣班提供茶水點心,並展出快樂手縫布

包、壓克力彩繪與FUN鬆趣玩瓷繪、金屬

線編織飾品手作、速寫入門等許多作品,令

參觀民眾讚歎不已,躍躍欲試。

社大秋季班結業

點亮心燈 終身學習樂趣多

以佛法為導培福修慧

【南區榮譽董事頒聘】

▲�高屏鼓手歡喜回到紫雲寺團聚,

以各具特色的表演為分享會增添

溫馨與法味。� (紫雲寺�提供)

鼓手團圓 歡喜再奉獻邁向 2018 歲末感恩分享會

▲�

總本山大殿為今年主現場,一千一百多位護法信眾在祈福法會中

互相感恩祝福,祈願人人平安無事。

(李東陽

攝)

活 動

看 板

雲嘉南鼓手相約雲集寺,大眾圍坐圓

桌,合唱佛曲為世界祝福。

(陳慧玲

攝)

▲�僧團都監果光法師至齋明寺,以

「青山不礙白雲飛」分享「平安

無事」的真義。�(齋明寺�提供)

▲�北四轄區1300多位護法信眾齊聚天

南寺大殿,與各地鼓手歡喜連線打招

呼。� (天南寺�提供)

▲�連線隊呼、陶笛等表演後,臺東

信眾從法師手中接過感恩祝福

禮,滿心歡喜。(信行寺�提供)

▲�25位護持法鼓山20年的中部資深

勸募會員,在大眾的掌聲中進入

寶雲寺大殿。� (楊仁達�攝)

▲�「農禪家風在我身,信佛學法和敬僧,四感四它隨時用,不畏苦難利眾生。」

農禪寺僧俗四眾以隊呼展現特色,並祝福各地勸募鼓手。� (廖順得�攝)

▲�

馬來西亞法青與合唱團獻

唱、義工分享心得,場面溫

馨。

(劉秀梅

攝)

▲�蘭陽精舍的小菩薩帶來精彩的表演

節目,為活動注入青春活力。

(蘭陽精舍�提供)

▲織品彩繪班學員穿戴自己做的衣帽、提包等服飾配件,秀出學習成果。

(賴心萍

攝)

寶雲寺2018梁皇寶懺法會啟建慈悲道場 護念眾生平安

【法會日期】 3/31∼4/7(日∼六)【法會內容】 3/31下午灑淨安位

4/7上午齋天 4/7下午瑜伽焰口法會【報名日期】2/1起 【報名洽詢】(04)2255-0665 知客處

花蓮護法鼓手展現熱情,凝

聚願心願力建設道場,令人

感動。(花蓮辦事處

提供)

Page 3: 2018.2.1出刊 最快樂...感念師父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 教授張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瓈「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

以懺悔、拜佛、感恩、迴向,為自己的心來一趟年終

大掃除,以精進、清淨的心迎向新年。美國紐約東

初禪寺於二○

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四至三十一日,啟建為

期七天的地藏法會。每日誦二部︽地藏經︾,下午聆聽

聖嚴師父影音開示,晚上進行一場地藏寶懺,以佛法的

清涼水,化解自己的煩惱心,學習地藏菩薩的悲願,為

全球眾生祈福,同時祈願東初禪寺擴建工程順利。

馬來西亞道場往年於歲末最後一天,舉行慈悲三昧水

懺法會,因配合當

地佛教團體合辦的跨

年活動,提前於十二

月三十日舉行。香港

道場於十二月三十一

日至元月一日連續兩

天,在九龍會址舉辦

跨年慈悲三昧水懺法

會,約四百五十人參

與共修。

﹁我們能在一年的

最後一天、新一年

的第一天,藉著拜

懺、誦念懺文淨化我

們的身口意,別具意

義。﹂副住持果品法

師關懷時,勉勵大眾

在新的一年裡,面對

任何事情,練習放

下罣礙,多多行善助

人,便能活得自在。

二○

一七年十二月

二十九日至二

一八年元月一日期

間,臺南雲集寺、臺

東信行寺、桃園齋明

寺先後舉辦了精進禪

二,共有二百多位學

員以簡單、放鬆、無

所求的心,跨入全新

的一年。

在雲集寺禪堂裡,

總護常宗法師提點學

員﹁禪無所求﹂,打

坐時沒有期待、沒有

追求,真實面對當

下,放鬆身心,但要

鬆而不懈。二天二夜

的禪期,眾人透過打

坐來鍊心,並至戶外

禪坐、經行。由於不

少人是初次參加精進

禪二,法師仔細講解

正確的禪修觀念及方

法,以七支坐法端坐

姿勢,面對腿痛、妄念紛飛,學習欣然接受,心便能漸漸

沉澱、安定下來。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常宗法師分享自己

帶領禪七的體驗,勉勵學員生提起利他的菩提心,發願將

打坐的利益分享給眾生,如此修行方能得力。而在齋明寺

禪堂,總護常報法師則於圓滿時期勉學員,將禪法與生活

結合,時時保持愉快的心情、平穩的情緒、持續的毅力來

修習禪法。

��繼程法師(中)

和曾志龍(右)展開跨年

祝福對談,左為主持人許裕全。(Matt�攝)

二○

一七年最後一晚,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與馬來西亞佛教青

年總會、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首度於吉隆坡馬華大廈

合辦﹁LIFE

現在就是未來﹂倒數活動,約六百位年輕朋友參與。跨

年倒數前,監院常藻法師受邀上台祝福,分享新年許願的要點﹁種

善因﹂,勉勵大眾時時以佛法的觀念來調心,不管遇到順境逆

境,都能保有內心的平靜與安定。

當晚活動內容包括:才藝表演、生命對談會、倒數演唱會。馬

來西亞道場兒童生命教育課程二十二位小學員,上台演示法鼓

八式動禪,並透過歌曲向大眾介紹動禪十六字心法。

生命對談會邀請繼程法師、患有腦性麻痹的超級馬拉松選手

曾志龍,展開跨年祝福對談。﹁祝福別人前,先學會祝福自

己。﹂法師鼓勵大眾每天晨起先給自己一個微笑,並展示二○

一八新年祝福:﹁新舊相對非真實,不需執著;年月流逝是無

常,慎勿放逸﹂,期勉大眾不需執著過去好壞,將過去留下的

痕跡,轉化為善的、對大眾有益的力量,並好好地發揮出來。

﹁我的終點永遠跟第一名一樣。﹂曾志龍分享,只要不放棄

生命,就能創造更多價值。他感謝過去三十年,生命給他許多

考驗,希望新的一年,

大家都能以正面心態接

受挑戰,為社會帶來更

多正向能量。

鼓勵信眾一起體驗佛教的環保跨年,高雄紫雲寺於

二○

一七年十二月三十日至元旦,舉辦跨年念佛

禪二。在傳燈院常願法師帶領下,上百位學員用禪修

的方法來念佛,以一句佛號來攝受身心,從去年念到

今年,一念跨越兩年,在念念都是佛號聲中,感受到

平安法喜。

跨年夜,法師與學員們一同在大殿點燈許願,看著

投影幕上法鼓山的明月,指引眾人修行方向;新年倒

數之際,影片中的煙火瞬間升空,浮現﹁二○

一八新年

快樂,平安無事,阿彌陀佛﹂。有學員分享,往年都

和朋友去參加跨年演唱會、看煙火、迎接新年第一道

曙光,今年選擇在紫雲寺,和同行善知識一起跨年,

內心非常平靜踏實。

臺中寶雲寺於歲末舉辦念佛禪二,三百多位中部各

地禪眾把握二○

一七年最後兩天精進的時光,跟隨監

院果理法師、常住法師

們展開念佛禪共修。大

眾放鬆身心,一心繫念

﹁阿彌陀佛﹂聖號,以

句句念佛聲,滌淨過

去一年來內心累積的塵

垢,以清淨的身心邁

向﹁平安無事﹂的二○

一八年。

3 各地報導 338期2018.2

北投農禪寺舉辦跨年祈福法會,已邁入第五

年,不僅成為許多大臺北地區民眾跨年的

新方式,今年還有來自新加坡、上海、桃園等

海內外民眾特地相約參與。二○

一七年十二月

三十一日當晚,一千八百多人齊聚農禪寺,跟著

法師們恭敬合掌、禮佛拜佛,專心持誦︽金剛

經︾,並於唱誦︿叩鐘偈﹀之後,開始靜坐。整

點時分,大磬聲悠然響起,金剛經牆大放光明,

大眾在安定沉澱的氛圍中,以清淨心迎接二○

一八年到來。

﹁諸位菩薩,早安!﹂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在迎

接新年的第一刻,來到會場關懷祝福,期勉大眾

不管過去一年是好是壞,都放下歸零,對未來抱

持信心和希望,將身體放鬆、心量放大、煩惱

放下,注意身口意的修行,便能時時﹁平安無

事﹂。

跨年法會圓滿後,農禪寺以﹁新年心功課﹂書

籤、平安糕等與大眾結緣。﹁心功課﹂書籤節錄

聖嚴師父︽智慧一○

︾書中文句,除了勉勵,

也提點新年的修行方向。來自新加坡的黃春蓮分

享,自己以禪修為法門,對於持誦︽金剛經︾跨

年特別相應,﹁當誦完︽金剛經︾,看見金剛經

牆亮起的那一刻,彷彿般若的智慧光明,照破世

間黑暗,非常殊勝,令人感動。﹂

誦經祈福

照亮智慧放光明

念佛禪二 念念平安好法喜

精進禪二 簡單放鬆無所求

生命對談

學習祝福轉好念

拜懺禮佛

法會共修淨身心

元旦早課

開啟美好迎心光

跨年共修安定迎 年

當全球各地以絢爛煙火、熱情演唱迎接新年之際,

法鼓山海內外各分院道場,邀請民眾以漢傳佛教的修行方式,

為心靈除舊布新,以清淨、安定、光明的心,

一起跨入2018年。

◎編輯室

▲�

民眾於農禪寺大殿持誦《金剛經》、唱誦

〈叩鐘偈〉,以清淨心迎接二○

一八年到

來。�

(施純泰�

攝)

上百位學員於紫雲寺參加跨年

念佛禪二,一念跨越兩年,在�

佛號聲中感受平安法喜。

(紫雲寺�

提供)

▲�

農禪寺跨入新年之際,金剛經

牆大放光明。(廖順得�

攝)

▲�

齋明寺舉辦跨年精進禪二,近百位學員

以簡單、放鬆、無所求的心,跨入全新

的一年。�

(梁志偉�

攝)

▲�馬來西亞跨年活動中,兒童生命教育課程學

員為大眾演示法鼓八式動禪。� (Matt�攝)

▲�

東初禪寺於歲末啟建地藏法會,為全球

眾生祈福,祈願擴建工程順利。

(東初禪寺�

提供)

▲�

寶雲寺第三年舉辦元旦早課,小菩薩跟著

家人到寺院做早課,持誦〈楞嚴咒〉。

(梁忠楠�

攝)

▲�元旦早課後,法師以象徵平安的蘋果,祝福大

眾開啟一整年的吉祥光明。(臺南分院�提供)

香港法青傳承香積精神2017年12月17日,香港道場舉辦法青聚會,

主題為「素學:最大恭恩素」,邀請香積組資

深悅眾,與三十位法青分享準備齋菜的經驗和

心得。

香積悅眾們表示,他們根據季節挑選食材,

因應素食者的身體需求,設計出營養、寒熱均

衡的菜單,希望透過食物將關懷傳遞給信眾,

讓眾人安心修行。悅眾們還分享,準備齋菜也

是他們的修行方法,「懷著恭敬心,專注放鬆

地切菜、烹煮,把握好每個當下的過程。」強

調只有在專注中放鬆地用上方法,才能在有限

的時間中,達到出錯率最低的結果。

悅眾鼓勵法青們將禪法運用在生活中,以同

理心感受家人對自己的照顧,以感恩心真誠道

謝,一同將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和行動,傳承

下去。 (黃柏融)

新 聞 短 波 跨年共修後,農禪寺、寶雲寺、臺南分院同於

元旦清晨,邀請民眾到寺院參加早課,迎接

二○

一八年第一道心光。第二年舉辦元旦大悲早課

的農禪寺,近三百位民眾帶著家人來到寺院,以清

淨莊嚴、自在安定的方式,邁入新的一年。早齋過

後,當第一道晨光穿透樹影,民眾以清楚放鬆的身

心,在水月道場慢步經行,體驗當下的步步禪悅。

臺南分院於元旦楞嚴早課後,接著舉行佛一暨八

關戒齋,共一百五十多人參加。寶雲寺是第三年舉

辦元旦楞嚴早課,清早天未亮,六百多位信眾便攜

家帶眷到大殿,與法師們一起做早課,齊聲持誦

︿楞嚴咒﹀,並於早課後,享用寺院準備的早齋。

連續三年到寶雲寺參加的劉姿宜分享,元旦做早

課是為了提醒自己,未來一年要更加精進不懈。

﹁來參加元旦早課,是跟佛菩薩的約定。﹂同樣第

三次參加的曾譯嫻表示,希望未來每年都能在清淨

莊嚴的寺院中,開啟美好的一年。

Page 4: 2018.2.1出刊 最快樂...感念師父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 教授張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瓈「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

學群長楊蓓(圖左),二

一七年十二月二日獲頒第十四

屆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

年會終身成就獎。楊老師致力將

心理學結合禪修方法,轉化為大

眾身心安頓之道,透過著作、演

講、影片,從生活中一點一滴推

動心理衛生的普及化。在教學與

研究外,楊老師亦著力於實務工

作者的培訓,近年來實地投入法

鼓山救災工作,尤其是災區工作

者的心理支持與災後居民的心靈重建。

「我愛這人世間的糾結,也愛這人間的深情。糾結,

所以我坦然存在;深情,所以我甘願輪迴。存在,所

以我可以涵融萬象;輪迴,所以我可以緣緣相續。萬

象自在心中,緣緣心中自在。」楊老師甫於去年(二○

一七)接任文理學院人社學群學群長,感性道出一路

走來的心情與願心,期許培育更多服務奉獻社會的人

才,成為未來世界的希望種子,將「心靈環保」的精

神落實到各個角落。

(圖.文/法鼓文理學院提供)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

研究所研究員、法

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謝清

俊(圖中),是臺灣人文

資訊學的開拓及奠基者,

也是國家文物典藏數位化

的重要推手。二○

一七年

十二月二十七日榮獲「行

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表彰謝教授結合科技與人

文的重要成就。

謝清俊曾擔任中華佛學

研究所兼任教授,長期

推動與指導佛典資訊化工

作,並擔任中華電子佛典協會顧問,提供技術協助。

謝教授擅長開發跨領域的資訊系統,研究項目涵蓋:

中文資訊交換碼的設計與應用、二十五史全文資料庫

的研究開發等,規畫推動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數位

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等,將豐富文化資產和見解,彙

整為有系統的知識,幫助人類文明走向嶄新境界。

(文/編輯室.圖/法鼓文理學院提供)

【釋演化/金山報導】集合

一百三十多位頂尖國內外學者、

優秀佛學新生代的「二○

一八

佛教與東亞文化國際寒期研修

班暨禪學國際研討會」,元月

十三至二十一日於法鼓文理學

院展開。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

亞大學(UBC)佛學論壇、文

理學院及廣州中山大學人文學

院佛學研究中心共同主辦,聖

嚴教育基金會贊助,研修班內

容分為研討會、研修課、青年

論壇三階段進行。每晚並有不

同專題演講,行程豐富緊湊。

第一階段的研討會,主題為

「從曹溪到敦煌:多重資料和

不同視角下的跨學科禪宗研究

和敦煌寶藏研究」,由文理學

院佛教學系主任果暉法師及倫

敦大學亞非學院名譽教授巴瑞

特(T.H

. Barrett

)帶來主題演講。

果暉法師分享因校對大小《安

般經》,肯定敦煌文獻對佛學

研究的助益;巴瑞特則指出宋

代印刷術發達,使禪宗典籍流

通,成為往後中國圖書館的重

要典藏。接下來的研討會,十

多位學者發表最新研究,包括

中華佛研所所長果鏡法師發表

「《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

在中日兩國弘傳之小考」等。

第二階段課程,由UBC大

學教授陳金華、哈佛大學教授羅

柏松(Jam

es Robson

)及牛津大學

教授田海(Barend J. ter H

aar

)共

同授課。陳金華深入分析史

上每個帝國走向崩解的不可

逆之點,在於帝國的集團

利益凌駕於追求良善的普

世價值之上,並指出無論

政治、經濟,乃至學術、

宗教領域,營建出具包

容性、互惠性、開放性、

獨特性的場域極為重要,

並思考漢傳佛教能夠為人

類未來帶來什麼貢獻。

曾經親炙聖嚴師父學禪的羅

柏松,則從佛教禪定系統切入,

爬梳經論記載的禪病、定難、

魔考等禪修障礙,說明持戒為

禪修基礎,中國禪修傳統更用

懺悔法門除障,進而反思全球

化正念、禪修熱潮下,急求禪

修速成的危險;田海則以其文

化人類學背景,提醒回到文化

情境的脈絡下,將有助於了解

宗教現象與經典內容。

第三階段的青年論壇,四十

多位青年學者展現豐沛的學術

活力,分成文獻、義理、實踐、

跨宗教、禪學研究、佛教藝術、

道教與其他東亞宗教等七個面

向發表論文。在限時十分鐘內,

學員練習以精準語言呈現論文

精華,隨即由資深學者評論回

饋,並接受台下學員即席問答。

最後,精選出十篇優秀論文,

包括史丹佛大學博士生饒驍「笑

的觀念和禪宗在北宋的興盛」、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博士生歐

思文(D

aan Frans Oostveen

)「多

元宗教歸屬下的宗教歸屬」等,

並於十九日閉幕式中頒發獎學

金。文

理學院國際事務組組長

鄧偉仁指出,本屆學員組成

極為特別,除一般碩博士生

之外,更有多位已任職於學

術機構的教授、研究員報

名,其中不乏已參加過兩、

三次者,顯見學術界的高度

肯定,未來將繼續藉由研修

班的舉行,帶來最新的國際

佛學研究成果,並提高國內

優秀青年學者的參與。

4 教育文化338 期 2018.2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 414 期 2 月號

平安湯 無事茶2018 年,法鼓山以「平安無事」為世界

祝福,回應現世共同的願望,本期專題為

大家奉上聖嚴師父的「平安湯」,從小故

事汲取安心、放下、包容、感恩等平安味,加上安頓身

心的修行方法,讓人人都能在日常中活用。繼程法師分

享無事七碗茶,講解禪宗的「無事」公案,從中領會禪

的本意,進而體會「無事忙中老」,念念著眼眾生苦樂

的悲智。

自小對生命充滿疑惑的常慧法師,回顧 17 年出家心

旅,重新體會平安的要義。《美力台灣 3D》導演曲全立,

用傻瓜精神拍台灣之美,領會知足就有幸福。視障者呂

學勝因佛法的支持,接受失明的無常,化障礙為明燈。

「清心自在」單德興追憶文壇巨擘余光中老師,分享

余老師對中英詩文、評論與翻譯的「譯」往情深。(每

本 180 元,訂閱一年 1680 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

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 facebook◎洽詢電話:(02)2896-1600

文.圖/釋常啟

紅塵不迷亦不離

佛教與東亞文化國際寒期研修班

教 育 文 化 看 板

法鼓文理學院 召募景觀維護義工【出坡內容】除草、清理環境、相關維護工作

【參與方式】

(1)固定認養一塊福田,平日自行安排出坡時間

(2)參加每個月第二或第四個週日的「景觀出坡一日禪」

【近期景觀出坡一日禪】2/25、3/18(日)

【網路報名】http://www.dila.edu.tw/node/13483/【洽詢電話】(02)2498-0707 分機 5004、5208

法鼓文理學院 佛學推廣課程

◎更多課程內容請上 http://dilatw.blogspot.tw【洽詢電話】(02)8978-2110 分機 8013【E-mail】[email protected]

課程名稱 開課日 授課教師

導讀 佛使尊者著《生活中的緣起》 2/25 楊郁文

入菩薩行──瑜伽法相及唯識論典 2/26 釋智懿

藏譯無垢友著作《心經釋》導讀 2/27 蘇南望傑

多重視角探索

此次報名「五分鐘書評」活動,

為自己訂定了目標:首先是

希望在競賽的環境中鍛鍊禪修—

止觀的歷緣對境修,也就是在面

對當下境界時,能做到隨緣盡分,

不起心動念,行捨放下。再者,發

揚書評精神:樂於分享好書,實

踐校長提倡的「終身學習五戒」。

感恩圖書館提供隨時隨地提昇自

我、增長智慧的清修之處。

我分享的《當呼吸化為空氣》,

作者保羅‧

卡拉尼提成為史丹福

醫學院外科教授時,因背痛而確診

肺癌第四期。在面臨死亡的當下,

他以哲思角度探尋生命奧祕,細

膩研究環繞於死亡的身心變化:

「我掙扎、面對自己生死的同時,

也設法重建舊日生命,或者說在

尋找新生命。」

透過本書,讓我深入理解探究

生命的過程,書中所描述的反省

振動,不斷地引發自身生命的共

鳴,真切深入地縈繞著未死前的生

命——

如保羅以貝克特的詩所說:

「我繼續不了。我會繼續。」

鄭喬語(佛教學系二年級)

去年(二○

一七)暑假至美國G

oogle

Apple

兩家企業總部參訪,地點座落於

舊金山灣區西岸的矽谷,創新的科技產品與

服務,引領全球趨勢,甚至改變人們的生活

型態,不過兩家公司卻有著極其不同的企業

文化。

走進G

oogle

園區總部,穿著可愛鱷魚裝

的守衛主動打招呼,臺灣來的工程師為我們

解說企業使命、管理方式、員工文化與福利

等。扁平式的組織,讓基層員工都能直接與

公司CEO對話,創辦人每週一次與全體同

仁午餐聚會,傾聽同仁的聲音;人才召募由

整組團隊一起聘任,採「議會制」管理,淡

化上下的主從關係;所寫的程式完全公開,

讓人能站在既有基礎上開展創新;提供像家

一樣的工作環境,讓生活和工作更快樂而有

效率,讓人感受到「開放透明」的文化氣息。

而Apple

總部,銀色極簡的建築圍繞,整

齊安靜,大廳的景觀樹被修剪成俐落的圓

形,乍看還以為是塑膠做的。園區警衛森

嚴,禁止拍照與喧嘩,為我們導覽的菩薩,

需要刷卡七次,才能到達她的辦公室;員工

彼此之間不知道各自負責的工作,也禁止談

論,呈現出「隱密內斂」的企業風格。

兩種企業文化,一個積極開放,一個隱匿

密行,展示成功沒有固定模式,只要善於發

揮自己的特點與生存方式,便能留存於世。

然而,漢傳佛教僧團的修行特色,不是要

踏遍紅塵,處處留痕,更非隱蔽山林,銷聲

匿跡。聖嚴師父曾說:「修行是超越世俗的

羽翼。」常寬法師更進一步舉例,出離心與

菩提心,如同鴻雁的一雙羽翼,兩者兼具才

能自在飛翔。此外,雁鳥還必須組成團隊,

相互鼓勵提攜,也才能飛得安全長遠。唯有

「紅塵不迷亦不離」的團體,才能不被社會

淘汰,續佛慧命、紹隆佛種。

【本刊訊】法鼓文理學院圖書館週

於去年(二○

一七)十二月二十日在

麗英館展開,主題為「從『心』開

始」,內容有電影欣賞、書展、好書

大放送、中西參大賽、五分鐘書評及

電子資源課程等。圖資館圖書組代理

組長鍾澤豐表示,以往中西參大賽都

是以紙本形式出題及應答,今年則結

合科技通訊方式進行,參與者只需透

過雲端分享和FB即可答題,使得參

與人數增多,一週下來,共有四百人

次參與各項活動。

備受期待的「五分鐘書評」,今年

共有十四人參與,除文理學院師生、

專職外,來自園區的專職、義工,也

加入說書的行列。分享《壇經講記》

的佛教學系學生余素仙回饋,之所以

選擇此書,是因為在文理學院接觸禪

修,而想深入禪宗源頭,讀後最相應

「自性清淨」的概念,從中體認到每

個人本質都是清淨如水,所以也有能

力回到本來面目。比賽最後由分享

《當呼吸化為空氣》的佛教學系學生

鄭喬語,以及分享《達賴喇嘛的貓》

的園區義工林玉芬脫穎而出。

聖嚴師父指出,圖書館是研究學問

最基礎的設施,也是了解現今世界各

國研究發展情形的重要資訊中心。鍾

澤豐希望大家多多利用圖書館,使圖

書館成為學校的教學資源中心。

禪學 敦煌學與

▲ �

文理學院

學生參加中

西參大賽,

充分運用圖資

館整合介面檢索

系統,藉此熟悉操

作方式。(圖資館�提供)

從心開始愛閱讀

楊蓓學群長

獲終身成就獎

謝清俊教授

獲科技貢獻獎

探索生命

培養正念

法鼓文理學院圖書館週

法鼓文理學院教師獲獎

研究漢傳佛教或東亞文化的各國研究

生,在國際一流教授的課堂裡學習與交

流。

(李東陽

攝)

Page 5: 2018.2.1出刊 最快樂...感念師父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 教授張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瓈「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

活在當下

享有當下

黃淑貞(新莊長青班)

自接任長青班主持人以來,每次都在

歡樂中與講師互動,然而此期的長

青班,第一堂課就讓自己充滿對生命的敬

畏與感動。因為這次邀請了身障人士郭華

屏,約略了解他的背景後,心裡猶豫著該

如何與這位年輕的生命鬥士對談,於是和

淑玲班長一起先行拜訪。

走入巷子裡,在一樓的微弱燈光下,映

入眼簾的是一個坐著卻累到打瞌睡的母

親,以及一位綁著桌板直立做復健的年輕

人。他就是郭華屏,年僅三十歲,頗富文

青氣息,卻在考上大學那年,因乘坐同學

的機車被撞飛,頸部以下全身癱瘓。同學

不敢去醫院探視,他卻在清醒後擔心同學

的安危。

當郭華屏的雙親與看護將他安頓在輪椅

上之後,我們說明來意及上課的訪談方

式,他欣然接受並侃侃而談,爽朗的模

樣,讓我無法想像這位年輕人究竟是用何

種信念來支撐他的生命。

課程當天,我問郭華屏:「做金融客服

工作,讓你感觸最深刻的是什麼?」他

笑著說:「常常有人打電話來,哭訴自己

損失很多錢,覺得活不下去,如果他們看

到一個全身癱瘓,只能用口含著筆,點著

電腦螢幕的人,正在安慰鼓勵他們珍惜生

命,不知會不會覺得更應該愛惜身邊的一

切?」

這樣的體悟,讓台下的長者們紅了眼

眶。我不禁深思,原來生命的歷練不在於

活了多少歲月,而在於用多少心思,來體

悟生命的價值。最後,我單刀直入地再

問:「除了無止盡的身心苦楚,還需要家

人日夜照顧,你處理好自己的心,放下了

嗎?」華屏說:「完全放下是不可能的,

但是當我痛不欲生時,看到聖嚴師父的一

本小冊子,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當時我

就發願一定要『活在當下,享有當下』,

才能經驗生命的美好,也才對得起當初不

放棄我的父母。」

聖嚴師父說「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

看著華屏和郭媽媽眼中散發的光芒,我突

然明白「活在當下」的真義,就算匍匐前

進,也別忘了抬起頭來觀看擦身而過的樹

木草花。生命的奧妙處,就在於雖然無法

知道挑戰會如何降臨,但我們卻能夠決定

用何種姿態迎接,並綻放出明亮而動人的

光彩。

解決煩惱

不向外求

王丹怡(馬來西亞快樂學佛人班)

去年(二○

一七)擔任「快樂學佛人」

關懷員,即使活動結束快一週,感

觸仍非常深。和學員的互動中,認識什麼

是放下自己與奉獻,也從法師和學員的分

享中,自我成長。

由於第一次當關懷員時相當緊張,反而

使氣氛落入一板一眼的僵硬,因此這次決

定以輕鬆的心情和學員互動,將心比心,

用心感覺。「快樂學佛人」,顧名思義是

快樂的,除了不失道場的威儀和莊嚴,把

快樂帶給大家,更是最直接拉近

彼此距離的方式。

學員的回饋很多,尤其是他們獨到的分

享,深深啟發了我。有位學員說,聽完法

師的Q&A後,她的總結只有一個:「自

己的心才是解決一切煩惱的關鍵。」聽到

的當下,如當頭棒喝,那時才真正發現,

自己一直以來,根本放錯了解決煩惱的重

點!除了深深感恩,也了解一切有緣遇見

的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善知識,更如佛經

所說,是未來佛。

聆聽法師在課程中解說「四它」和「四

要」,領悟到運用「四它」的關鍵,在於

先放鬆身心、清楚心念。修學佛法的過程

中,遇到問題、有自我中心的煩惱,都是

正常的,重要的是大家皆能在學佛的道路

上,彼此護持和學習,就是一件美麗幸福

的事。三週的參與,忙得非常歡喜,感恩

大家的用心,一起成就活動的圓滿,也護

持了彼此的成長。

人品提昇

心靈防毒

黃士本(溫哥華佛學班)

年紀愈大,要愈有智慧和慈悲。」

十多年前,有幸拜讀聖嚴師父的

《正信的佛教》等書後,才認識佛教,

明白佛法正是學習智慧和慈悲的法寶,也

才領會師父常說「佛法那麼好,知道的人

那麼少」的慨嘆。

佛學班是夢寐以求的課程,為了珍惜聽

聞佛法的因緣,每年回臺時,一定會去臺

中寶雲寺補課,除了增加佛學知識,也從

中檢視自己的身口意:平常做對的,就繼

續保持並增長;不對的則改過,避免再

犯,並時時慚愧懺悔。

每次上課,老師總為同學準備豐富的教

材,將艱深的佛法名相,以淺顯易懂的方

式講解;也常與同學分享修行的經驗,互

相鼓勵把佛法運用在生活上,每每課程後

都充滿法喜,就像電腦的作業系統升級更

新,心靈的功能和防毒能力也增強了,正

如聖嚴師父所說:「提昇人的品質。」

來到道場,看到交通組、知客處、香積

組,以及班級悅眾、關懷員等發心護持的

義工,都是發菩提心行六度的菩薩,總是

佩服和讚歎。

受到這樣的感召,自己也抱著感恩和學

習的態度,參加了農耕隊。作務中,體悟

到菜園中的雜草,就像我們的無明煩惱,

如果任由雜草叢生,蔬菜就無法收成;正

如同佛學班教導我們認識無明煩惱,並提

供方法來幫助我們對治,才能讓智慧和慈

悲心,得以日日增長。

學習成長看板

338期 2018.25 心靈成長

法鼓長青班

【開班日期、地點】1/25 紫雲班 2/22 中正萬華班

2/23 土城班 2/26 海山班 2/27 新莊班、齋明別苑班

3/1 雲來班、基隆班、文山班、內湖班、臺東班、香

港班 3/6 安和乙班、松山班 3/7 農禪班、中山班、

中永和班 3/8 蘭陽班、潮州班 3/9 安和甲班、新店班

【報名對象】60 歲以上社會大眾

【網路報名】開班前兩個月起,額滿截止

【上課期間】每梯上課八次 ( 隔週上課 )

【報名方式】請洽各分寺院、辦事處或上網

http://dbs.ddm.org.tw【洽詢電話】(02)2893-9966 分機 6659

法鼓文理學院是聖嚴師父所說

的「不一樣的大學」嗎?如

何從教育中體現心靈環保的價值,

成為「善良動能的發源地」?人

文社會學群首度與普化中心合作,

於元月六、七日假農禪寺舉辦二

梯次「終身學習菩薩行」活動,

由學群長楊蓓帶領四位學程主任

辜琮瑜、張志堯、陳定銘、張長

義聯合授課,為三百多位聖嚴書

院的在學與結業生,分享如何將

智識學習融合生命經驗,形塑個

人學思歷程,成為終身學習的人

間菩薩行者。

課程開始前,楊蓓致詞表示,

為了增進與法鼓山體系的互動、

了解,特別與普化中心合作,希

望為在佛學、修行上都有相當基

礎的學員,帶來新的視野、專業

的看法,以期在生命實踐的過程

中,加一把勁。「師父一直要辦

一所不一樣的大學,希望將佛法

以人文的心靈環保,與其他學科

會通,讓更多人接受。」普化中

心副都監果毅法師說明,本次活

動即是嘗試以師資與知識上的交

流分享,串聯起大學院和大普化

教育。

接著,四位學程主任分別分享

各學程研修綱要與目標:「生命

中的悅樂與平安」單元由生命教

育學程主任辜琮瑜,帶領學員了

解悅納異己、關懷自他,才能讓

心與心美好相遇;社區再造學程

主任張志堯與學生代表,共同分

享「落實關懷,再造社區淨土」

單元,將「入世化世,菩薩願行」

的精神,融入社區再造的理論與

實踐。

曾任坪林鄉長的社造二年級生

黃銘豐分享,為了讓家鄉坪林不

再是「貧林」,於是積極以企業

化經營、推動在地建設,卸任之

後,就讀文理學院社區再造學程,

才發現以往的作法是土法煉鋼,

他期許自己:「透過學習國內外

案例、理論,再回到家鄉奉獻,

打造臺灣小瑞士。」

在「社會創新,營造心企業」

單元,社會企業與創新學程主任

陳定銘說明,只有創新的「企業

家精神」,才懂得運用「創造性

破壞」的力量去因應新局,打造

實踐心靈環保精神的心企業;環

境與發展學程主任張長義,以探

討世界各國設立保護區的現況,

分享自然保育的核心價值,開展

「環境永續,從心開始」單元,

助理教授黃信勳則以生態村,說

明再造永續新生活的可能。

最後座談Q&A,學員紛紛發

問,有人關心報考準備與論文呈

現;也有學員對生態村的概念感

到嚮往與好奇;更有人問道:「四

個學程之間,感覺是由內而外,

相輔相成的,該如何聯合起來,

共同創造?」學程主任們一一回

覆後,楊蓓總結:「文理學院四

個學程,是以聖嚴師父三大教育

為核心所發展出來,能夠真正在

社會落實的理論與方式,所探討

的議題是跟著社會的脈動,甚至

是地球的脈動,創新的思維與作

法,就是希望能為人類的未來找

出路。」

文理學院希望未來培養出的學

生,是在一方土地就把一方土地

治理好的人,而那一方土地可以

小到只有自己,大到影響世界,

與聖嚴師父「提昇人的品質,建

設人間淨土」理念一以貫之,有

待有心人士加入,為佛法在人間

的實踐,盡一分心力。

讀書會培訓的課程很活

潑,有法師及學長的

分享,方隆彰老師也示範提

問與帶領的方式,關懷備至

的教學風格,讓學員如沐春

風,收穫良多。組員中有打

過禪四十九的資深師兄、有

遠從屏東來的國小老師,也

有擔任過關懷員的義工老

師,大家藉由閱讀文章相互

交流,就像方老師所說:

「讀書會不是在讀書,而是

在『讀人』。」每個人都給

了我前進的能量。

我發現許多人不畏懼在眾

人面前說話,著實令人驚

訝,雖然我知道是身處在一

個「安全」的環境中,但是

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及冒

著被批判的可能,需要相當

的勇氣。兩天下來,我學

習到「不帶情緒與個人成

見」,讓組員輪流說話,互

相交換意見,並因此聽到更

多有建設性或不同的想法,

實在很有趣。這種讓成員

「放心表達自己心得」的平

台,正是讀書會真正的精神

所在,也讓我體驗到團體共

修的難能可貴。

經過培訓後,我對於如何

開展讀書會更有概念,也有

更健全的心態去運作,誠如

方老師所說,經營讀書會是

修行最好的方式之一。聖

嚴師父勉勵我們「即知即

行」,知道多少就做多少,

除了用這句話自勉,也祝福

有心經營讀書會的夥伴,都

能早日耕耘、早日收穫,種

福田的路上,共同勉勵!

學院連結普化教育

終身學習菩薩行

�楊蓓老師帶領四位學程主任

聯合授課,讓學員了解如何

將終身學習,轉化為菩薩行

的生活實踐。(施純泰

攝)

課外 一章

▼�

讀書會成員輪流表達,交換意見,彼此激盪出

更多有建設性和創意的想法。

(信眾教育院

提供)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讀書 讀人 讀心 ◎連怡惠

釋常真

(釋常鐸

攝)

融會大普化、大關懷與大學院教育,

法鼓文理學院與普化中心合辦「終身學習菩薩行」課程,

鼓勵人人成為終身學習的菩薩行者。

▲�法鼓文理學院與普化中心首次合作,為大學院與大

普化教育搭起貫通的橋樑。� (施純泰�攝)

Page 6: 2018.2.1出刊 最快樂...感念師父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 教授張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瓈「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

6 生活佛法338期 2018.2

以和為貴 以誠相待

◎果東法師

這次水陸法會,第一次承擔居士寮樓主

的執事,對於在職場上二十多年、做

事只求「快、狠、準」的我來說,深深覺

得要事事圓滿,必須不斷練習觀照自己的

心,除了時時回到初發心,更要有強大的

願力。

法會中,常提醒自己不起分別心、瞋心。

外在的我,看似事事有條有理,內在其實

忐忑不安。過程中,也有起退心的時候,

但看到法師耐心教導,義工菩薩們不計

較、不比較,盡心盡力全心投入、無私付

出,與其說是我帶領出坡,實際上大家才

是我學習的榜樣。看著眾人出坡的身影,

不僅感動,也感受到當下身在淨土中。

法會後回到家,大哭了一場,不是委屈,

而是為自己的愚癡、執著而懺悔。想起《六

祖壇經.懺悔品》中的「自性五分法身

香」:一戒香、二定香、三慧香、四解脫

香、五解脫知見香,「此香各自內熏,莫

向外覓。」要持守戒律、修習禪定、體悟

智慧、祈求解脫、證悟解脫知見,真的不

容易。

法會已圓滿,感恩佛菩薩、法師、義工

菩薩們,以及所有的善知識、增上緣,讓

我能有學習、修正的機會,願自己持續學

習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廣度眾生。

在創辦人聖嚴師父捨

報後,法鼓山方丈

所須承擔的法務愈來愈

廣,所要照顧的僧俗四

眾愈來愈多。而我個人

雖能力、資質有限,仍

秉持師父教導的「行事

六要領」,互勉建立團

隊的和諧關係。

我與所有僧團法師都

是師兄弟,我不會要求,

唯有懇求和合共事,互

信互助、互敬互諒。所

謂以和為貴,並非虛偽,

也不是敷衍了事,而是

以誠相待。面對各界,

方丈不從事無謂的應酬,

但有與社會各界互動所

需的交流,共同參與淨

化人心、淨化社會活動

的義務。

無論他人如何看我,我

仍是以誠相待。我常分

享:「心靈環保的最高原

則是慈悲與智慧,基本

態度是謙卑與尊重,下

手工夫是誠心與和敬。」

慈悲是關懷、體諒、包

容,智慧是放下自我中

心,不起煩惱。有此心

理建設,遇到順逆境界,

就會馬上去觀照:我現

在的起心動念是什麼?

是否起了貪、瞋、癡、

慢、疑等煩惱心?由於

經常反省檢討,更懂得

謙卑自處,尊重他人。

因此,每個相遇的因緣

我都珍惜,時時是我鍛

鍊、體驗、學習、成長

的著力點,處處是我結

法緣、善緣的菩提道場,

人人都是勉我常行菩薩

道的善知識學侶。這份法

喜是不斷增長、昇華的。

(摘錄自《福慧好當家》)

感恩有這次機會,回總本山參加法青義工成

長工作坊。到了臺北,我們先去農禪寺參

訪,農禪寺是法鼓山的發源地,東初師公和聖嚴

師父因戰亂來臺,在最艱苦不安的時期,仍致力

弘法,讓人們得到平安。如今的農禪寺,是歷經

一代又一代僧俗四眾的努力所成就出來。

這一天,我很慚愧,因為看見了「自我」。從

小就是高材生的我,一直認定自己很重要,彷彿

身邊的人都應該為我做各種事。香港生活很緊

張,來到農禪寺和總本山可以放鬆身心,心胸也

變開闊了,心裡的不安也平靜下來。

這次營隊和以往不同,主要是對法青擔任義

工,進行各種面向的討論。課程內容很符合我們

的需要。香港和臺灣的情況相似,年輕人的出路

不多,發展的機會也很少。雖然社會有豐富的資

源,可是我們的心裡空蕩蕩的,常常覺得很痛

苦,卻又說不出苦什麼。

聽了校長、法師和老師的講課,讓我有了深刻

反省。我經常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連當義工也

不例外。以前做義工,是抱著來道場玩的心態,

這次上課中,才明白當義工不只是修行,還是很

寶貴的磨鍊機會。在職場上,如果遇到逆行菩

薩,受包容的空間很小;在法鼓山,遇到了逆行

菩薩,我們反而獲得很多真誠的回饋,從中學到

一些好習慣,把自己準備好,去創造機緣,面對

時代的挑戰。

我們這一代的法青,沒有因緣看見師父本人,

但佛法本就是依法不依人,況且我們很有福報,

平常都能在莊嚴的環境裡,聽到師父的影片開

示,這次還很難得,與臺灣法青們一同分享、修

學。三

天的營期,就像常寬法師所說:「思念總是

在分手後。」回到平常生活,更加想念營隊的點

滴。感恩眾人護持,讓我有機會和其他法青們共

修,在迷茫的生活中,嘗試用佛法的智慧來處理

事情。

時時發心處處淨土

「我在哪裡,淨土就在哪裡」,圓滿了第十一屆大悲心水陸法會,

每位與會者心中,有著滿滿的收穫、感恩和感動,

本期分享法青們參與送聖、普請,以及義工的奉獻心得。

猶記得最後一次總彩排,帶領我們

練習的師姊於耳畔提醒:「不用

緊張。」那時半疑惑地想:「有什麼好

緊張的?不過走走路而已。」的確,走

路簡單,但我的心,卻不那麼簡單。

從來沒參加過送聖,沒想像過是什麼

場面,當一進入會場,就被全場的念佛

聲給震懾住了,只知道自己被迅速帶入

全神貫注的狀態,趕緊拾起出發前常炬

法師的提醒:「抱著一顆虔誠、感恩而

放鬆的心。」

起初,隊伍向中央走道簇擁而上,讓

我有點不知所措;然而,在佛號聲中,

卻顯得非常溫暖。行進的過程確實緊

張,害怕一不小心就會破壞如此殊勝的

法會,也不敢望向直播螢幕,擔心分

神,所以只專注腳下的步伐,並試著融

進佛號聲裡,如此才能讓止不住感動想

哭的莫名情緒,逐漸轉移。最終,專注

與放鬆使原先繃緊的心,漸漸釋放,反

而有「清涼的水沁入蓮花池」之感。

起初決定參與送聖,只是單純地想:

無緣參與全程,能參加一部分也好。實

際體驗後才發覺,句點不只是句點,法

會的每個部分都是無法切割的,送聖讓

我串起前一晚瑜伽焰口法會,心中召請

來的所有眾生,並觀想起這八天伴著我

們的諸佛菩薩、龍天護法,讓自己提起

恭敬與感恩的心,送他們一程。

第二次參加水陸法會送聖,心情比

較平靜安定,尤其走在隊伍中,

發現自己持誦一聲聲佛號,為的不是

別人的肯定,而是真心感恩諸佛菩薩

的慈悲,以及祈願一切眾生皆能學佛

修行,得到佛法利益。

法會圓滿後的普請,看見來自不同

地區的法青,不分你我,共同完成一

件事,深深感動不已。法師和義工們

上上下下忙碌著,沒時間休息,卻法

喜充滿,更關心我們是否太累、是否

溫飽。我覺得很慚愧,平時總是受到

許多人幫助,走上別人搭建好的舞台,

還自以為福報很好,忽略了許多默默

無私奉獻的菩薩們,實在慚愧。

接觸法鼓山近三年,從原先不知道

佛法,慢慢到可以收攝自己散亂的心,

不向外攀緣,這是改變自己生命很重

要的一件事。尤其當我知道,從小被

說是「濫好人、淚腺發達」的個性,

是因為自己不捨、也不忍看見他人受

苦,希望能做一點什麼來幫助他人,

此時也才肯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的。

經歷家人離別、看見生與死的過程,

知道生命無常,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

身體與生命。期許自己把握還能呼吸

的時候,勤加拜懺反省、修學佛法、

自利利人,學習放下自我中心的執著,

提起眾生的幸福。

句點不只是句點

莊璦淳

提起眾生的幸福

曾演晴

洗淨剛強凡夫心 ◎程馨慧

瓶中甘露如來置,要去塵勞不淨身……」過往

唱誦這段儀文,總以為只是幫餓鬼眾生淨除

業障而已,但這次在五大士瑜伽焰口法會中,竟然

顫抖泛淚。

無明愛染的紅塵流轉之中,我們行走世間,日日

夜夜為內在的貪欲、瞋恨、愚癡所催逼苦迫。苦心

求得的難免離散,用力追逐的終究失落,日復一日

的渴望、追逐、失望,然後再拚命地索求更多,來

填補心中的空洞,到頭來卻如精衛填海般,於事無

補。看著疲憊的身心在老、病、死、苦當中耗轉,

深陷各種「我想要」之中,求出無期,四顧茫然之

際,才驚覺所謂「餓鬼道」,不就在此刻嗎?

要去掉反覆積累的塵勞不淨,何其不易,但當我

們以餓鬼的醜惡形體、飢渴苦惱為境,以唱誦觀想

為方便,或許便能自經文儀軌中,多了些反觀自

身、正視內在恐懼的勇氣。也因此,法會中看似為

眾生而懇切祈願,但聲聲呼喚的,或許是內在蘊

藏的、願意為他者苦難而奉獻的大悲願心,藉以洗

滌、慰藉彼此疲乏的身心吧!

但願這份溫潤清涼的法水,能洗淨這顆剛強難

伏、無明愚癡的凡夫心,還我本來面目。

全心投入再學習 ◎葉素娟

磨鍊自我

面對時代挑戰

法青義工成長工作坊心得

鄭湋潼(香港)

(施純泰

攝)

(施純泰

攝)

(李東陽 攝)

(施純泰

攝)

Page 7: 2018.2.1出刊 最快樂...感念師父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 教授張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瓈「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

7 樂在修行 338期 2018.2

生命和自然合一

第三個步驟,是人類要把自然的

環境,當作自己的身體來看,

也就是把自己的身體擴大。其實我

們的身體一定是生活、生存在這個

大的自然之中,但我們往往忘了自

然的環境就是我們的大身體,所以

許多人只重視照顧自己身體的健

康,卻忘了照顧自然環境的健康,

反而不斷破壞,那等於是在糟蹋自

己身體的健康。

所以我們要加強這種認識,也就

是我們個人的生命和自然的生命是

結合一起,如果沒有這種體驗,我

們對自然便會予取予求,恣意破

壞。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照顧、愛惜、

改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不但會反

撲,而且會貽禍萬代子孫,甚至造

成後代無法生存在這個世界。

生命和宇宙合一

第四,是每個人要去擴展生命的

經驗和心胸,要把我們自己跟宇宙

生命結合為一,不論有沒有學問、

知識,甚至宗教信仰,都還是其次

的。我常說,我們這個地球,就像

大宇宙中的一個胎兒,而地球上的

每一個人,則是胎兒中的胎兒,整

個的宇宙,是我們一個無限大的身

體,因此我們的生命是跟無限大的

宇宙結合為一的,這是在宗教、哲

學上都有的說法。

不過就算我們沒有宗教信仰,也

沒有哲學常識,只要相信我們的生

命是跟無限的時間、無限的空間息

息相關,我們就會非常平安了。之

所以覺得不平安,是因為覺得自己

的立足點太小、環境太小,所以覺

得不平安,如果心胸廣大而至無限

無盡的世界、無窮的空間,就不會

有不平安的感覺。

在第四個層次,我們的生命與宇

宙合一,乃至無限的時間、空間,

但還是有「有限」和「無限」相對

的存在。但是中國禪宗所說的大解

脫,是超越於有限與無限的。

最究竟的平安

因此最後一個步驟就是要超越內

在與外在、統一與對立,這樣的人,

才真正是大智者,大解脫者,也就

是禪宗所講的平安無事,《六祖壇

經》所說:「瞋愛不關心,長伸兩

腳臥。」就是沒有什麼事;雖然世

間的任何事都是有的,但不起瞋、

不起愛,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心中沒有罣礙,這才是最徹底、究

竟的平安。

(待續)

(摘自《聖嚴法師與人文對話》原

篇名〈平安的追尋〉)

如何成為真正平安無事、自在無礙的大智慧者、大解脫者?上一期,聖嚴師父開示生命平安的五個層次,

本期接續分享結合自然、宇宙,以及超越一切的三個平安層次。 ◎聖嚴師父

超越一切真平安

氣候的劇烈變化,讓寒冬中的法

華鐘樓,圍繞在一片猶如初秋

的楓紅之中,挺拔的老樹與滿地的落葉,

訴說大自然的遞嬗無常,令尋幽訪勝的遊

客,都能感受、傾聽無情說法。

法華鐘是刻有「經中之王」《法華經》整部經

文的青銅梵鐘,蘊含最高的佛法義理與精神。除夕

夜,將撞響一○

八聲壯闊悠遠的法華鐘聲,記得闔家

前來參加撞鐘勝會,讓鐘響鳴發內在心的力量,迎向

「平安無事」的新年。

(文/編輯室.圖/張繼高)

除夕有約法華鐘樓見

這次參加查可(Žarko A

ndričević

)老師在溫哥

華道場帶領的默照禪七,老師用水來譬喻

禪修經常遇到的障礙「五蓋」─

貪欲、瞋恚、

睡眠、掉悔、疑。貪欲就像有顏色的水,看不

清水的本質;瞋恚就像燒開的水,映照出的影

像是扭曲的;睡眠像是澆灌在田裡的水,看不

見水的存在;掉悔是憂慮太多,像海面的波浪

起伏不定;疑則像是沼澤裡的水,混濁不清。

無論遇到哪一種,老師鼓勵大家要對方法有信

心,即使腿痛也要堅持,上坐前更要發願精進

用功。

第五天,查可老師帶領禪眾經行,提醒身心

放鬆,覺知當下跨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沒有

一樣東西重複,因為無常隨時在變化,過往的

經驗,通通放下。經行至一半時,自己突然停

下,剎那間,感覺時間停止,只有窗外的車聲

和禪堂內的腳步聲。隨後,老師的香板往地上

一擊「Stop

」那一刻,身體放軟坐在地上。晚

課時嘴張不開,唱誦從內心裡面出來,與大眾

聲音融為一體,那種靜默的感覺,很美妙。

第六天懺悔和拜佛時,每每淚流滿面。修行

路上,心也許多了些慈悲和柔軟,但境界來時,

有時還是無法控制,特別是對親近的人。知見

上理解「無常」是正常,「無我」後才會顯露

出真正的慈悲與智慧,但為何煩惱障礙現前,

身心還是起伏不自在?這是我想在禪修裡找尋

的答案。知見唯有透過自己親自體證,才能了

解如來的真實義。

禪修不是向外去追求什麼,而是向內觀照自

心、層層放下,本來面目才會如實呈現。有位

資深的師姊在心得分享時鼓勵大家,禪修是一

條漫長的路,如同聖嚴師父所說的「爬玻璃

山」,雖然每一步都會艱難地滑下來,但只要

堅持,總有一天會到達山頂。

東初禪寺正進行擴建工程,於附近租用的臨

時道場空間窄小,但兩年來,所有課程、

法會、禪修等例行活動,在法師及信眾同心協

力下,都保持正常運作,二○

一七年十一月十八

至二十五日,還首次舉辦了都市默照禪七。

以前,聖嚴師父每年夏、冬兩次在象岡道場

帶領的默照禪七,是我從不缺席的充電課程。

這次在東初禪寺,有機會溫習平日修行的法門,

真是特別歡喜。不同於象岡道場,東初臨時道

場位於紐約市一條商業街上,門外是巴士站,

早上九點大家搭著地鐵、巴士前來,中午用自

備的環保餐具,坐在蒲團上用齋,五點下課後

各自回家。

相同的是,只要一坐上蒲團就無差別了,尤

其是聆聽聖嚴師父的影音開示,熟悉的聲音,

剎那間以為師父就坐在面前。師父開示每天播

放兩次,是我最珍惜的時段,再次聽師父指導

修行方法,溫故知新且受益無窮。

每炷香上坐時,由於已先做好前行基礎功課,

因此很容易將身心放鬆,迅速進入安定的狀況,

有「一席方墊,空間無限」的感覺。時間也過

得特別快,很多次好像才開始,引磬就響了。

當然也常有妄念不期而至的時候,當覺察到它

時,卻已悠然而去,於是就再提起方法。

師父開示提到,很多人一參加禪修便寄望開

悟,其實開悟是有層次的。開悟雖然不容易,

但也不是希奇的事,重要的是在每次的修行過

程中,能夠由定生慧。修行如果想得力,必須

深植善根、廣結善緣,用「四它」處理好人際

關係,用默照方法消融自己的煩惱,並且不造

成他人煩惱。而修行人一定要發菩提心,為了

自利利他必須努力精進,唯有自己愈好,才能

幫助他人愈多。

這次的都市默照禪七每天朝九晚五、舟車往

返,附近環境又較嘈雜,但大家不僅情緒上沒

有受到影響,反倒是應了師父所說的「十字街

頭好參禪」。感恩各種善緣具足,才能在禪修

中獲益,祝願東初禪寺擴建工程早日圓滿啟用,

接引更多人來學佛修禪。

【東初禪寺都市默照禪七心得】

一席方墊

空間無限

鄭淮芝

(東初禪寺

提供)

總本山召募義工

歡迎您一起來植福修慧,成就人間淨土!

【園區義工召募】◆召募「除夕暨新春活動」義工

.活動日期:2/15 ~ 20(除夕~大年初五)

◆召募「第 23 屆在家菩薩戒」義工

.第一梯:3/8 ~ 11;第二梯:3/15 ~ 18

◆新義工召募說明會

.活動時間:4/1(日)(2/1 起開始報名)

.活動內容:透過闖關活動認識各組勤務,開放福田認養

【聖嚴書院福田班課程】.上課日期:4/29 ~ 2019/1/27

(每月一次,共 10 次。1/29 起開始報名)

【景觀維護.環保清潔】◆環保清潔日(環境維護):3/4(日)

◆景觀維護日(花草修剪):2/4、3/25(日)

◎以上報名詳情請洽【法鼓山園區義工室】

.電話:(02)2498-7171 分機 2660 ~ 2662

.上網報名:http://fagushan.ddm.org.tw

點選「義工資訊/召募項目」

你們來到這兒了,千萬別

想著會得到什麼或改善

什麼。」不管初階禪七、高

階禪七,乃至這次的默照禪

四十九,禪期第一天,聖嚴師

父還是這樣的開場白。人生不

就是為了追求夢想、達成目

標?花了四十九天,不就是希

望得到什麼?

「默照沒有對象、沒有目標,

不是世俗法的有目標、有研究

對象。」這是第二週小參法師

的解說,一直到圓滿當天早上,

法師還是重複這句話,我卻仍

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小時候,頑皮地在農禪寺偷

看打七的禪眾,一個一個坐著,

心裡告訴自己:「打七的是呆

子。」長大一點,看見人家騎

自行車環島,心裡嘀咕:「騎

自行車旅行是傻子。」看見人

家揹著大背包去爬山,心裡又

咕噥:「背這麼重的背包去爬

山,一定是瘋子。」

離開了大學穩定的研究工

作,自己竟然當起「傻子」加

「瘋子」,展開近七年的海外

旅行,每天晚上最確定的事,

就是不確定睡哪裡。中間回臺

灣幾次,竟然是當「呆子」,

而默照禪四十九則成了這些年

來,在同一個地方睡得最久的。

離開是「為實現夢想」而出

發,卻踏上了尋找回家的方向。

做生意要賺大錢、做員工要

比績效……人生是一場競賽,

戰勝自己更是琅琅上口的激

勵。但「選佛場中別無對手」,

禪堂生活自由活潑,作息規律,

連做瑜伽運動,法師都提醒三

個重點:不跟他人比較、不跟

自己比較、放輕鬆。這下子連

壓力都沒有了。

「誰曾經見過風?既非你也

非我,而當葉子舞動時,風正

穿梭而過……」四十九天下來,

還是不知道默照是什麼樣的方

法,只是念頭一閃而過時,知

道自己在用方法了。

「真理只有方向,沒有路

徑」,練習尋找回家的路,常

常不知道路在哪兒,但我知道

找到法鼓山,就在回家的路上

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

◎朱祐璽默 照 禪 四 十 九 心 得

2平安無事

爬一座修行玻璃山

溫哥華默照禪七心得

唐兢英

Page 8: 2018.2.1出刊 最快樂...感念師父指導武術學校無極門師生禪修,在北國際弘化的腳步曾兩度踏入俄羅斯,「以前的農禪寺是什麼樣子?」 教授張月道場的禪悅境教,並在輔仁大學日上午,尋根團來到農禪寺,體驗水瓈「聖嚴師父曾在哪裡帶禪修?」十二

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鄧偉仁從西方

佛學研究的學術史脈絡,以及佛

教義學傳統,對應臺灣「佛教研修學

院」的發展,並就學術與宗教實踐兩個

面向,思考臺灣「佛教研修學院」的轉

型與契機。

以「歷史文獻學」為主的研究範式,

影響日本及臺灣的佛教學術風格,但其

中潛在的問題包括:以印度為中心,忽

視其他地區的佛教傳統;忽視佛教元素

的研究,如銘文、考古、藝術、儀式、

社會實踐等;將豐富多元的宗教化約為

經典;佛教文獻學獨樹一格

的學風與專業,與其他學科對

話困難。

鄧偉仁指出,以培養宗教師

為目標,理想而完整的佛教教

育,應該具備學術與修行兩個層

面,包含:一、教理:佛教宗教師

的根本基礎;二、跨宗教、跨宗派

的認識:了解佛教殊勝處,並能與

其他宗教對話、合作;三、宗教實

踐專業:自利利他的修行與生命關

懷;四、佛教的社會介入:宗教團

體作為公民社會

的一分子,不自

外於社會,而能

以佛法智慧,提出

改善社會制度之對

策,並在重大社會議

題上,提出智慧闡述。

如此規畫將使佛教學院不

僅是大學的一個佛教學系,更

能兼具佛教學術專業,體現宗

教社會責任,甚至與國際佛教

接軌合作,貢獻國際社會。

8 焦點報導338 期 2018.2

由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第三屆近現代

漢傳佛教論壇」,於二○

一七年十二月

二十二、二十三日,假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行。

除延續第二屆引發熱烈回響的漢傳佛教教育主

題,更將視野放寬至日、中、韓、泰等,從共

同面臨的課題中,探索可能的開展與契機。

二十二日上午的圓桌論壇,由兩岸三地四校

的代表: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陳劍鍠、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中國

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副教授宣

方、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任果暉法師進行

交流對談,並由政大哲學系教授林鎮國主持。

林鎮國首先提出三十年來備受關注的「宗教

重返」(R

esurgence of Religion

)現象,禪修、靈

修活動蔚為風潮的同時,宗教也成為問題中心,

衝突、恐攻事件頻傳,顯見在全球化中,宗教

不只是個人修行問題,宗教教育更是其中關鍵。

在深入各國佛教教育之後,佛光大學人文

學院院長蕭麗華以「禪宗公案的人文主義精

神」為題,反思禪宗公案呈現的精神,引發

熱烈討論。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

究員廖肇亨指出,禪宗師徒語錄如「啐啄同

時」、「不重久習,不輕未學」隱含的教育哲

學,極具啟發性與創造

性;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蓓也表示,禪宗

的批判與創造兩項特質相加即是創新,對傳統

加以檢視,並經由跨領域的合作創發,才能與

時俱進。然而,宣方也提醒佛教中的「默會」

(Tacit Know

ledge

)傳統,是要為師者不斷減法,

尊重內在的創造性,因此應思考以啟發性的方

式進行教育,在契機之外,義學研究則是不變

的根本,本立而道生。

最後的綜合討論中,中華佛研所所長果鏡法

師表示:「每個國家的佛教教育都有其各自隱

憂,也有共同的問題,但可貴的是能夠如此無

私地分享討論。」法國多學科佛教研究中心主

任汲喆則提出三個信心:對法鼓山的教育學術

定位有信心、對臺灣的宗教環境有信心,並對

漢傳佛教有信心。然而,學者們也一致認為漢

傳佛教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因此佛教教育

的規畫,須有著眼世界整體需求的未來視野。

承續太虛大師及東初老人,聖嚴師父以「今

天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的悲心,致力

推展佛教教育,除以恢宏的高度和氣度,延請

國內外一流學者打造中華佛研所,培養學術人

才外,二○

一年創辦僧伽大學時,更期許培

養出「洞悉新時代的要求,足以代表漢傳佛

教的精神與內涵,並在國際宗教界和學術界

占有一席地位的僧眾人才。」至今回望,這

樣的遠見和理念仍是擲地有聲。

宗教重返

漢傳佛教教育的現代性

聖嚴教育基金會「第三屆近現代漢傳佛教論壇」

在現今全球「宗教重返」的現象中,

佛教面對不同的社會需求與期待,

必須提出適應現代的因應方式,

佛教人才培育的方向和方式為其中關鍵。

聖嚴教育基金會邀集學者專家,

探討各國佛教教育現狀,並提出建言,

為漢傳佛教教育提供借鏡與省思。

▼�

同樣經歷現代化過程的東亞國家,佛教教育面

臨共同的課題,必須相互交流,探索未來的開

展與契機。���

�������������

(施純泰�

攝)

教育是一種介入,是一套

植入木馬的過程;方法

是溫柔的暴力。」萬金川老師

開場的這句話,氣魄萬千卻率

直促狹,順著這樣的邏輯,或

許可以說,佛陀是最和平的顛

覆者、論壇是沒有答案的最佳

解答……這麼說,只是想呼應

這次論壇中不斷提到的佛教教

育的諸多矛盾。

矛盾,才能意識到思想的局

限,才會期待打破僵局,聽到

不同的聲音,然後歷經一連串

的推翻、思惟、建立、再推翻、

又思惟、重建立的過程。尤其

現場聚集了多位專家學者,聆

聽到多面向且厚實的實務經驗

及研究,更讓人感受到深刻、

殷切的愛護與願景。

其中,屢屢被提及、並試圖

平衡的,是佛法的超越性及人

間化。超越性是佛法之所以能

帶領人們超越自身局限的最佳

工具,而人間化試著將佛法教

理融入生活與生命的血液中,

如何讓它發揮最強作用?

不同面向的討論在論壇中來

回穿梭:強調入世化俗的出家

人,如何保持正見及僧格不被

模糊;當傳統的佛學研究無法

對當前社會問題,進行深入且

細膩的描述、解釋時,如何補

足;面對人們所渴望的心靈提

昇及安定,如何回應……

在反覆地探討中,看似不斷

地挖掘現代佛教教育的矛盾及

難題,同時也刺激我們的反

思。論壇最後,焦點也回到了

「漢傳佛教的主體性」。印度

佛教進入中國後所形成的漢傳

佛教,歷經了種種演化及適應

過程,但依舊保存佛教最根本

的精神。

聖嚴師父說:「它在任何一

點上,都可以四通八達,絕對

不會在講這個部分時,與其他

部分產生矛盾、衝突,這就是

漢傳佛教的智慧。」愈珍貴的

價值,愈會在深刻討論中,益

發彰顯。

日本駒澤大學佛學系

副教授山口弘江

分析,日本可說是實

踐佛教教育最興盛的

國家之一,有學者指

出「佛教教育是日本

教育的主體」,至今從

幼稚園到大學,有許多是

由佛教宗教法人營運。由於

日本《憲法》第二十條規定

「信教的自由」及「國家及其

機構,不得從事宗教教育及其

他所有的宗教性活動」,加上

多數日本人沒有特定信仰,因

此,基於經營需求,這些佛教

教育機構並不以弘法、培養佛

教徒為目的。

然而,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發

生後,宗教及臨床宗教師─

在醫療機構或福利設施等場所

從事公共服務

的宗教人員

──

開始被正

視及討論。

與這個現象

相關的是,

山口副教授提

到任教的駒澤

大學,原本以培

養曹洞宗僧侶為主,

在現代化潮流中,已

成為有七個學院、

二十餘個系所,一般

生人數超過一萬六千

人的大型教育機構,

其中,以僧侶培養為主的佛教

學院,人數僅約八百人。近年

來,禪修課程廣受非佛教學院

學生歡迎,校方為此還增加開

課。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副教授宣方,

以深入的政、學、教交流經驗及視野,觀察了文革

以後大陸佛學院教育的發展,特別是大陸佛教整體發展

對於佛學院教育的制約,以及頗具大

陸特色的政、教、學協同作業。

整體而言,急遽的社會轉型,提

高了社會各階層的宗教需求,

然而文革後佛教仍處於恢復階

段,僧眾人數相對不足,使得

佛教界對於僧教育的要求為速

成、大量,以解佛教復興之急,

因此,僧人素質參差不齊;應

用型、速成型的導向,也使得教

育理念難以貫徹。

針對以上問題,宣方向政府提出了許多具體

的政策建言,如統一規畫、一綱多本、引進教

材、統編教材、師資培訓等;但殷切期盼的,

還是佛法最重要的根─

僧團自身由內而外的

壯實:僧格穩固、聞思圓滿、正見確立。

上海復旦大學

教授劉宇光

指出,大部分上

座部佛教國家都

是佛教社會,公

共領域所有環節

都與佛教相關,當社會發

生重大轉折,不論社會或

僧團,都期待佛教扮演重

要角色,這是異於漢傳佛

教之處。另一個相異處,

在泰國的傳統社會中,僧

團教育即等同國民教育,

出家是去受教育,還俗則

表示學習告一段落、回歸

社會,而被普遍接受。

以摩訶朱拉隆功僧伽大

學為例,學生除了以佛學

及佛教研究為共同基礎

外,另有自己的主修科目,

如社會學、人類學、政治

學、經濟學等,內學與現

代教育做了相當程度的整

合。這是因為泰國僧團理

解到現代僧人在從事服務

時,更需要現代人文與社

會科學的相關知識,這樣

的取向也培養了僧侶的公

民意識。

一九七○

年代初,摩訶朱

拉隆功僧伽大學爆發兩萬

人的大型學僧運動,導火

線是學僧下鄉服務時發現

國家農業政策偏差,導致

農民生活困境,因此在主

張僧團教育改革、僧團權

利結構改革之餘,要求制

定更為公平的國家農業政

策,以維護農民權益,這

樣的主張終獲政府及僧團

總部所接受。劉宇光分析,

泰國僧侶有百分之七十以

上為農民子弟,因此泰國

農民問題,與其切身相關。

然而,劉宇光也疾呼關

注泰國僧團嚴拒女眾出家

的態度,在農村自足經濟

被現代經濟衝垮的現代化

處境下,這意味著斷絕農

村年輕女性受教育的機

會,使得她們無從改變命

運,並加劇了泰國的社會

問題。

東國大學教授朴永煥談到,韓國佛教最大宗派

曹溪宗的僧伽基本教育機構,主要有三個

體系:東國大學佛教學院、中央僧伽大學,以及

僧伽大學,包括:叢林或大寺院裡的

講院、禪院。前兩者為教育部承認的

正規教育課程。

朴教授說明東國大學為因應時代需

求,除了紮實的佛學與佛教相關科目,

另開設「冥想音樂的理解」、

「冥想與兒童青少年發

展」、「現代瑜伽」

等課程,並為學生的

未來出路提供五套

主修科目,包括「學

問繼承」、「布教

活動」、「宗教行

政」、「冥想心理」

及「瑜伽指導」,另

設立「社會福利學系」;

而中央僧伽大學開設的「文

化財學專業課程」,如「文化財保存科學」、「佛

教無形文化」、「佛教工藝」等,成為該校最具

特色的學科,這是因為韓國主要的文物,幾乎都

是佛教界所有或與其相關,這些科目將在韓國佛

教文化保存和繼承上,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然而,韓國三百三十三所大學中,佛教創辦

的大學僅九所,顯示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此外,二○

五年至二○

一五年十年間,韓國佛

教人口從一千萬降至七百萬;對大學生所做的佛

教形象調查,反映出大學生普遍認為佛教是反科

學、反未來、保守落後的。因此,如何讓佛教及

佛教教育與時俱進,走入年輕族群,成為當前韓

國佛教重要課題。

▲�在全球「宗教重返」

現象中,對於佛教如何

回應時代及人心需求,

在第三屆近現代漢傳佛

教論壇中,

展開精彩的探討。����

��������������������������

��������������������������

��������������������������

����������(李東陽�攝

◎文/釋演化、釋演真.圖/李東陽、施純泰

中國

宗教急速復興的隱憂

臺灣

佛教研修學院的轉型與契機

泰國 僧侶的社會參與及女性議題 日本

三一一震後宗教需求與期待

▼ �山口弘江分享禪

修課程受日本大

學生歡迎的現象。

韓國 佛教與佛教教育需與時俱進

釋演化

◎釋智如公案式的教育省思 ▼ �劉宇光探討泰國佛

教教育,如何培養

僧侶的公民意識。

�朴永煥指出,韓國

的佛教教育亟需走

入年輕族群。

▼ �宣方觀察大陸佛教

教育的發展,提出

具體建言。

▼ �鄧偉仁就學術

與宗教實踐,

思考臺灣佛教

教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