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1 27 029-87344644 e-mail:[email protected] 草明...

1
电话: 029-87344644 E-mail:[email protected] 本版编辑: 刘诗萌 版式: 王青 校对: 桂璐 4 2018 11 27 星期二 社址:西安市莲湖路 239 邮政编码 710003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 01018 华商数码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本期零售价壹元 也许时下的年轻人大多不知道 她的名字,但中国当代文学史定会 为她留一席之地。 也许见过这位瘦弱的小女人很 难联想到震耳欲聋的钢铁设备,可 她却一生坚持用纤弱之笔写作钢铁 大合唱。 她叫草明,连那位魁伟的领袖也 问她:“百家姓里没草姓啊?”她回答 说:“我搞创作时蒋介石到处捕杀革 命者,不能用自己的本名吴绚文发表 文章,就取了白居易诗句中‘离离原 上草’里的‘草’字,表示野火烧不尽, 所以成了‘草明’。” 从上世纪 30 年代走上文学道路 并于 1932 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的草明,就以自己家乡广东顺德地区 的缫丝女工的生活为题材,写出了 《缫丝女工失身记》等作品,发表在罗 西主编的广州左翼刊物《广州文艺》 上,这可算她工业题材的处女作。 1934 年她随欧阳山来到上海,认识了 一批左翼作家,并与鲁迅、茅盾、巴 金、罗西等 17 人联合签署《中国文艺 工作者宣言》,从此血液中流淌着“红 色基因”。她 1940 年入党, 1942 年到 达延安,在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工 作。次年她与欧阳山一起拜访了中 共领袖毛泽东,这次会面对草明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此后直到晚年,草明 在很多文章中都回忆这次的会面与 谈话对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意义。在 随后开始的延安整风中,草明积极参 加,她聆听了毛泽东所作《在延安文 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绪论部分,以 及朱德、陈云同志关于世界观转变、 关于作家与工农大众关系的讲话。 延安整风的思想洗礼,带来草明世界 观与文学观的根本性转变,使草明彻 底服膺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并形成了 终其一生都始终坚持的文艺思想。 在延安,她感受到革命队伍的温暖。 一天,草明来到毛泽东办公的窑洞, 主席正在工作,见到草明,毛泽东站 起来与她打招呼,认真看了她送来的 材料,还注意看欧阳山所写的材料简 介。阅毕,毛泽东问草明工作、生活 环境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除了 汇报工作,草明说:“一切都很好,只 3 个孩子缠身,对写作有些妨碍。” 一听这话,毛泽东关心地问道:“怎么 不把孩子送托儿所和学校去?”草明 回答:“中央托儿所需要一个保姆才 能让孩子进去,我没有保姆;两个到 学龄的孩子想进八路军干部子弟学 校,可我们不是军人,也送不进去。” 毛泽东感叹地说:“喔,还要带保姆?” 那时毛主席对同志们的生活非常关 心,立即让勤务员请负责中央托儿所 工作的傅连暲过来,为草明的小儿子 解决了入托的问题,又致函八路军总 参谋长叶剑英,请叶剑英介绍草明的 两个女儿到干部子弟学校入学,短短 几分钟困难全部解决,草明激动地流 出了泪水。 没过几天,毛泽东的二儿子毛岸 青从苏联回国。因很小就到了苏 联,中文表达很不熟练,蔡畅便请 草明来做毛岸青的中文辅导老师。 没有教材,草明便从具体实用的文 章分析讲解,再教毛岸青写信和写 报告的基本要素等,并让他学习记 日记,使他较快掌握表达中文的能 力。毛岸青进步很快,他给父亲写 的信,只需要修改两三个字,这使 草明感到很欣慰。 抗战胜利后,为了创建东北根 据地,她和解放区的两万多名干部 来到东北。在干部会议上听到陈云 同志讲了东北工作的目标是将东北 根据地打造成中国革命胜利的物质 资源基地和兵源基地,打造夺取全 国政权的钢铁洪流。东北局组织部 长林枫与草明谈话,强调当前的主 要工作不是农村包围城市,而是城 市领导农村。“目前去农村搞土改的 作家很多,到部队去的作家也不 少,就是没有作家去熟悉城市、熟 悉工厂和工人阶级。”东北的城市化 和工业化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夺 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需要东北的重 工业发挥作用,而当时遍布东北各 地的工矿企业在日伪垮台、国民党 政府退却后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 坏,需要恢复生产和扩大生产。按 照组织安排,草明 1947 5 月到牡 丹江市镜泊湖水力发电厂体验生活 并担任文化教员。她经历了修复机 器设备、恢复生产、重新发电为城 市乡村带来光明的整个过程,于 1948 6 月以该厂为生活背景的中 篇小说《原动力》出版,这是草明 在新中国工业文学史上的奠基之 作。茅盾评价 《原动力》 说,“她以 诗人的素质,女性的纤细和婉,把 材料所具有的硬性中和了”。这部小 说被译为 10 多种外国文字。毛泽东 看了草明的作品《原动力》后,专 门给草明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 说:“看了都很高兴,很感动……” 这封信草明珍藏到毛泽东逝世后交 给了中央文献馆保存。 在工厂生活中,她充分认识到 工人阶级的伟大,对毛泽东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的谆谆教导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她认识到“工业文学…… 还是要写人,写人的命运、人的思 想、人的感情,这才是文学创作的 中心内容。为写工人而写工人,社 会意义就不深刻,思路也越来越狭 窄。因为工人也不是孤立的,他和 整个社会、国家、民族、历史都是 紧密相关的。”工人的“社会性”, 他们和历史的关系成为了作家新的 观察视野。在这种新的思考领域 中,老工人、新工人的形象不再是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劳动者,而开始 以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担负起新时代 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自己 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我国是农业国,在我少年的记忆 中,乡亲们把铁钉称为“洋钉”、肥皂 叫“洋碱”、火柴叫“洋火”……很显然 大工业在新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熟 悉和了解这一领域的作家本来就不 多,工业题材的作品难觅踪迹。而工 业的技术性很强,每一种工业又各 异,往往不容易与作家熟悉的其他生 活知识结合。因此,工业题材创作不 同于农业题材和军事题材,其创作难 度远远大于后两者。写这样的作品, 先要从一点一滴学习和积累,要和工 人们一起摸爬滚打,“必须在工人中 间生活和工作,以便更深刻细腻地了 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他们内在的 感情、盼望、对问题的看法、新和旧的 矛盾、先进和落后的斗争等。”《原动 力》的成功让她坚定了为广大工人创 作的决心。1948 11 月沈阳解放, 草明奉命以军代表的身份进驻沈阳 皇姑屯铁路工厂做接收工作。发展 党团组织、筹建工会,担任工会主席, 深入生活。她的第一部描写工业题 材的长篇小说《火车头》于 1951 8 月出版。她坚持从实际中认识生活、 观察人物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丢弃 当时文坛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主 题先行、图解政策的路子,多接触活 人,多研究人多样的个性,多注意日 常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有社会性的 事件,还把“英雄也有错误和缺点,恶 人也有长处”作为自己创造人物的尺 码。这部作品以“革命是历史的火车 头”为象征,描写了解放的马家湾铁 路工厂里,以李学文为首的工人以主 人翁的姿态投身生产,褪去旧意识和 旧观念,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草明的 这部作品对工业题材文学作出了新 的探索和贡献:不仅描写了现代文学 史上罕见的,以车间厂房和机器 运转为征候的“工业风景”和空间 形象,而且再次深化地表达了工 人阶级改变世界的物质能力,展 现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与革命 胜利的火车头。 把写工人作为自己的毕生追 求,心甘情愿与工人们生活在一 起。她虽然担任东北文协副主 席,东三省作协分会副主席和中 国作协沈阳分会主席,但她并不 满足, 1954 8 月草明毅然带着行 李和户口到共和国钢铁工业长 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摇篮鞍山钢铁公司落户,并担任鞍钢 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 3 年,前后 长达 10 年。这对身体瘦小羸弱的 草明来说,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对工业 与工人的热爱,是很难做到这一点 的,也是十分令人敬佩的。但是主 动把户口、家庭都放到基层长期生 活和体验,在当代作家中似乎只有 长期在农村生活和写作的柳青,堪 与草明媲美。 在鞍钢,她与工人群众朝夕相 处,亲如家人。她熟悉鞍钢生产的全 过程,从厂里高级管理干部到第一线 的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好多人都是 她的朋友。加上她又担任了第一炼 钢厂党委副书记,对于鞍钢这样一个 全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流 程、管理过程的复杂与任务的艰巨, 她了如指掌,并留下了 25 万字的采访 记录。对于工人们付出的劳动与智 慧,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的精 神面貌,她更是稔熟于心的。 1959 9 月,以描写鞍钢生活 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乘风破浪》问 世,作为向国庆 10 周年的献礼。这 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成功之作,它艺 术地再现了新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中 的一个重大事—“鞍钢宪法”的 形成经过,见证了“鞍钢宪法在远 东,在中国出现了”的辉煌!这也 是新中国工业文学史上的扛鼎之 作,是草明文艺创作的高峰。《乘风 破浪》的文学艺术成就,在于作者 通过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塑 造,全方位地反映了我国第一个大 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描写了工人阶 级的英雄形象,全景式地向全国人 民展示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新 中国的伟大气概。这部表现新中国 建立后最大的钢铁基地的生产发展 和工业发展模式的小说,内容与人 物的丰富性远超此前的几部作品, 工业部长、市委书记、钢铁厂的政 治与业务中高级干部、技术专家、 基层工人等,举凡新中国 50 年代工 业建设的各类各级人物,都有描写 和表现。可以说,50 年代共和国大 规模工业建设时期涉及到的政治、 经济、权利、性别、路线、政策、 城乡等各种关系和话语,都包含和 熔铸于这个现代化的工业空间。鞍 山钢铁公司曾经赠给草明一块匾 额,上面刻着“延安火种钢铁魂”, 这是鞍钢工人们对草明先生由衷的 赞誉和感激,是对她一个新中国工 业文学拓荒者的一生革命道路最简 洁的定评。 1964 10 月,在东北生活近 20 年、在鞍钢生活 10 年的草明回到北 京,被安排到北京文联任专职作 家。对工业和工厂情有独钟的草明 次年又到北京第一机床厂体验生活 并担任党委副书记。她像在鞍钢时 期一样,积极辅导和支持工人写 作,定期举办青年业余文艺创作学 习班。她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 成文艺黑线人物,经历了批斗、抄 家、下放京郊农村等遭遇。1972 解除审查后,她依然积极参与北京 第一机床厂工人创作学习班的辅导 工作,并在 1980 年起笔创作,1984 年完成出版了以北京机床厂为背景 的长篇小说 《神州儿女》。这部呼应 了拨乱反正的时代要求的小说,反 映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与两个 反党集团进行斗争中起了中流砥柱 作用,在工人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广 泛欢迎,首印十几万册很快售罄。 这是她的收官之作,受到读者的欢 迎和全国总工会的推荐,并于 1987 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无论是鞍钢,还是北京第一机 床厂,她每到一个文学基地,不仅 劳动在生产一线,更利用业余时间 举办工人文学写作班,几十年如一 日,义务辅导工人写作。在鞍钢 10 年前后创办了 9 期“青年工人业余文 艺创作班”,为鞍钢培养了 200 多名 工人作家、诗人,如李云德、王世 阁、王维洲、王恩宇等。从鞍钢到 北京共举办了十几期工人文艺创作 讲习班,涌现了 40 多名全国省市的 知名作家。当年的工人作者陈建功 就多次受到草明的亲自指导。他说 在那个十七年文学的作品已被“扫 入历史的垃圾堆”的年月,他们一 批青年文学爱好者却成为草明家的 常客。草明仍坚持她的文学主张, 给他们讲解创作,修改作品。自己 不 仅 研 读 了 《原 动 力》《火 车 头》 等,还在笔记中梳理过《乘风破 浪》的主人公宋紫峰的性格线索。 草明的指导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 最终成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 协常委,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是绝无仅有的。 苏联著名作家波列沃依在和草 明一起参观过工厂后,不仅感叹 “这位瘦小的女人在工人当中是自己 人”,她和工人之间的交流是“专家 与专家在交流”,而这种特有的敏感只 能是“艺术家长期生活在工人或农民 中时才能养成的”。中国著名作家魏 巍同志也评价说:“她以女性的执著 和坚韧使得现实主义的传统,在中国 工业题材创作中得以发扬光大。从 而为共和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留下了一段真实可信的历史轨迹, 并且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形成了 一个令人瞩目的‘草明现象’!”有评 论家评价说“草明反映工业题材的 作品,正好构成了一部我国 50 年代 的工业发展史。”她的成就使她连续 六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作协 顾问等职。 银笙 ■钩沉 曹操的“三副面孔” ■往事 千百年来,围绕曹操的评论可 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三 种评价:一是奸雄,二是枭雄,三是 英雄。说曹操是奸雄的,应该有很 多人;认为曹操是枭雄的,大概也不 少;说他是英雄的,恐怕就没什么人 了。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可谓英雄 本色、枭雄行色、奸雄特色。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先说英雄 曹操在同刘备纵论天下英雄 时,曾这样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 君与操耳!”显然,曹操是以英雄自 诩的。曹操如此评价自己,也是有 来历的。据《后汉书》记载,曹操未 出道时,曾缠着许劭为自己作个评 价,但许劭拒绝了。没想到,曹操竟 然对他进行威胁。许劭无奈,对他 作了“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的评价。曹操听 后“大悦而去”。 曹操是参加 关东诸侯讨伐董 卓联军起家的, 随同他起兵的鲍 信就对他说:“能 拨乱反正者,君 也。”这拨乱反正 四字,正反映了 曹操的英雄本 色。他以兖州为 根据地,依靠收编 的青州兵作为基 本部队,网罗了一 大批谋士武将,以扫平群雄、一统天 下为己任。他在建安十五年感慨: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 帝,几人称王?”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次说枭雄 枭者,凶猛之谓,多指强横而有 野心之人。“枭雄”一词,最早就是为 曹操量身定制的。曹操身处乱世, 遭逢群雄纷争,能够脱颖而出、统一 北方,靠的正是这种“枭雄”的本 领。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 是政治谋略,另一个是把握战机。 就政治谋略而言,曹操同其他 各路诸侯相比,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还先后被张绣、吕布等打得惨败, 同袁绍更是不敢正面交锋,并主动 把大将军的头衔让给袁绍。但他的 政治远见、政治谋略都比对手要棋 高一着,特别是“奉天子以令诸 侯”,是他最终能够打败对手的一个 重要政治因素。 就把握战机而言,在当时的群 雄之中,曹操的军事力量并不是最 强,但他刚毅果断、深谋远虑,同 优柔寡断的袁绍等人形成了鲜明对 比。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建议荆 州牧刘表趁机偷袭许昌,却遭到拒 绝。不久,刘表病逝,曹操兵不血 刃地夺取荆州。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再说奸雄 一般认为,《三国志》中的“子治 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奸 雄一说的出处。加上小说《三国演 义》的渲染,曹操的奸雄形象更是板 上钉钉了。 的确,曹操为人行事多有狡猾 奸诈之处,但这恰恰是曹操政治谋 略的体现。我们来看看曹操对三个 反对者的不同处理态度:祢衡当众 辱骂曹操,曹操虽然非常恼怒,却没 有杀他,因为一旦杀他就会显得自 己气量狭小、不能容人;陈宫原是曹 操的部下,后辅佐吕布,被俘后又拒 不投降,曹操不得已将他处死,但 “扶视其家,皆厚于初”;孔融以名士 自居,不仅政治上与曹操的见解不 同,还处处同他作对,加上孔融在士 大夫中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对曹 操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曹操不但杀 死孔融,而且将其满门抄斩。 《资治通鉴》注文中谈到这一点 时就指出:“(曹)操厚陈宫之家而不 肯存孔融之嗣,必陈宫之妻子,可保 其无能为也。”这可谓一语中的。 总之,曹操是英雄气概、枭雄本 领、奸雄手段。这“三副面孔”,可以 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 □殷啸虎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 草明1942 年 5 月,毛泽东(前排左十一)等与文艺工作者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闭幕时合影,前排左九为草明。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8 11 27 029-87344644 E-mail:grbfkb2008@163.com 草明 ...paper.sxworker.com/upload/xpaper/2018-11-27/A4_1.pdf2018/11/27  · 鞍山钢铁公司落户,并担任鞍钢 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3年,前后

电话:029-87344644 E-mail:[email protected]

视 野本版编辑:刘诗萌 版式:王 青 校对:桂 璐版4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社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邮政编码 710003 广告经营许可证:陕工商广字01—018号 华商数码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本期零售价壹元

也许时下的年轻人大多不知道她的名字,但中国当代文学史定会为她留一席之地。

也许见过这位瘦弱的小女人很难联想到震耳欲聋的钢铁设备,可她却一生坚持用纤弱之笔写作钢铁大合唱。

她叫草明,连那位魁伟的领袖也问她:“百家姓里没草姓啊?”她回答说:“我搞创作时蒋介石到处捕杀革命者,不能用自己的本名吴绚文发表文章,就取了白居易诗句中‘离离原上草’里的‘草’字,表示野火烧不尽,所以成了‘草明’。”

从上世纪 30年代走上文学道路并于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草明,就以自己家乡广东顺德地区的缫丝女工的生活为题材,写出了《缫丝女工失身记》等作品,发表在罗西主编的广州左翼刊物《广州文艺》上,这可算她工业题材的处女作。1934年她随欧阳山来到上海,认识了一批左翼作家,并与鲁迅、茅盾、巴金、罗西等 17人联合签署《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从此血液中流淌着“红色基因”。她 1940年入党,1942年到达延安,在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工作。次年她与欧阳山一起拜访了中共领袖毛泽东,这次会面对草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后直到晚年,草明在很多文章中都回忆这次的会面与谈话对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意义。在随后开始的延安整风中,草明积极参加,她聆听了毛泽东所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绪论部分,以及朱德、陈云同志关于世界观转变、关于作家与工农大众关系的讲话。延安整风的思想洗礼,带来草明世界观与文学观的根本性转变,使草明彻底服膺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并形成了终其一生都始终坚持的文艺思想。在延安,她感受到革命队伍的温暖。一天,草明来到毛泽东办公的窑洞,主席正在工作,见到草明,毛泽东站起来与她打招呼,认真看了她送来的材料,还注意看欧阳山所写的材料简介。阅毕,毛泽东问草明工作、生活环境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除了汇报工作,草明说:“一切都很好,只是 3个孩子缠身,对写作有些妨碍。”一听这话,毛泽东关心地问道:“怎么不把孩子送托儿所和学校去?”草明回答:“中央托儿所需要一个保姆才能让孩子进去,我没有保姆;两个到学龄的孩子想进八路军干部子弟学校,可我们不是军人,也送不进去。”毛泽东感叹地说:“喔,还要带保姆?”那时毛主席对同志们的生活非常关心,立即让勤务员请负责中央托儿所

工作的傅连暲过来,为草明的小儿子解决了入托的问题,又致函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请叶剑英介绍草明的两个女儿到干部子弟学校入学,短短几分钟困难全部解决,草明激动地流出了泪水。

没过几天,毛泽东的二儿子毛岸青从苏联回国。因很小就到了苏联,中文表达很不熟练,蔡畅便请草明来做毛岸青的中文辅导老师。没有教材,草明便从具体实用的文章分析讲解,再教毛岸青写信和写报告的基本要素等,并让他学习记日记,使他较快掌握表达中文的能力。毛岸青进步很快,他给父亲写的信,只需要修改两三个字,这使草明感到很欣慰。

抗战胜利后,为了创建东北根据地,她和解放区的两万多名干部来到东北。在干部会议上听到陈云同志讲了东北工作的目标是将东北根据地打造成中国革命胜利的物质资源基地和兵源基地,打造夺取全国政权的钢铁洪流。东北局组织部长林枫与草明谈话,强调当前的主要工作不是农村包围城市,而是城市领导农村。“目前去农村搞土改的作家很多,到部队去的作家也不少,就是没有作家去熟悉城市、熟悉工厂和工人阶级。”东北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需要东北的重工业发挥作用,而当时遍布东北各地的工矿企业在日伪垮台、国民党政府退却后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恢复生产和扩大生产。按照组织安排,草明 1947年 5月到牡丹江市镜泊湖水力发电厂体验生活并担任文化教员。她经历了修复机器设备、恢复生产、重新发电为城市乡村带来光明的整个过程,于1948年 6月以该厂为生活背景的中篇小说《原动力》出版,这是草明在新中国工业文学史上的奠基之作。茅盾评价《原动力》说,“她以诗人的素质,女性的纤细和婉,把材料所具有的硬性中和了”。这部小说被译为 10多种外国文字。毛泽东看了草明的作品《原动力》后,专门给草明写了一封信表示祝贺,说:“看了都很高兴,很感动……”这封信草明珍藏到毛泽东逝世后交给了中央文献馆保存。

在工厂生活中,她充分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谆谆教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认识到“工业文学……还是要写人,写人的命运、人的思想、人的感情,这才是文学创作的

中心内容。为写工人而写工人,社会意义就不深刻,思路也越来越狭窄。因为工人也不是孤立的,他和整个社会、国家、民族、历史都是紧密相关的。”工人的“社会性”,他们和历史的关系成为了作家新的观察视野。在这种新的思考领域中,老工人、新工人的形象不再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劳动者,而开始以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自己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我国是农业国,在我少年的记忆中,乡亲们把铁钉称为“洋钉”、肥皂叫“洋碱”、火柴叫“洋火”……很显然大工业在新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熟悉和了解这一领域的作家本来就不多,工业题材的作品难觅踪迹。而工业的技术性很强,每一种工业又各异,往往不容易与作家熟悉的其他生活知识结合。因此,工业题材创作不同于农业题材和军事题材,其创作难度远远大于后两者。写这样的作品,先要从一点一滴学习和积累,要和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必须在工人中间生活和工作,以便更深刻细腻地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他们内在的感情、盼望、对问题的看法、新和旧的矛盾、先进和落后的斗争等。”《原动力》的成功让她坚定了为广大工人创作的决心。1948年 11月沈阳解放,草明奉命以军代表的身份进驻沈阳皇姑屯铁路工厂做接收工作。发展党团组织、筹建工会,担任工会主席,深入生活。她的第一部描写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火车头》于 1951年 8月出版。她坚持从实际中认识生活、观察人物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丢弃当时文坛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主题先行、图解政策的路子,多接触活人,多研究人多样的个性,多注意日常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有社会性的事件,还把“英雄也有错误和缺点,恶人也有长处”作为自己创造人物的尺码。这部作品以“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为象征,描写了解放的马家湾铁路工厂里,以李学文为首的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生产,褪去旧意识和旧观念,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草明的这部作品对工业题材文学作出了新的探索和贡献:不仅描写了现代文学史上罕见的,以车间厂房和机器运转为征候的“工业风景”和空间形象,而且再次深化地表达了工人阶级改变世界的物质能力,展现他们才是推动历史前进与革命胜利的火车头。

把写工人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心甘情愿与工人们生活在一起。她虽然担任东北文协副主席,东三省作协分会副主席和中国作协沈阳分会主席,但她并不满足,1954年8月草明毅然带着行李和户口到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摇篮——鞍山钢铁公司落户,并担任鞍钢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3年,前后长达10年。这对身体瘦小羸弱的

草明来说,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对工业与工人的热爱,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也是十分令人敬佩的。但是主动把户口、家庭都放到基层长期生活和体验,在当代作家中似乎只有长期在农村生活和写作的柳青,堪与草明媲美。

在鞍钢,她与工人群众朝夕相处,亲如家人。她熟悉鞍钢生产的全过程,从厂里高级管理干部到第一线的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好多人都是她的朋友。加上她又担任了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对于鞍钢这样一个全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过程的复杂与任务的艰巨,她了如指掌,并留下了25万字的采访

记录。对于工人们付出的劳动与智慧,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的精神面貌,她更是稔熟于心的。

1959年 9月,以描写鞍钢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乘风破浪》问世,作为向国庆 10周年的献礼。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成功之作,它艺术地再现了新中国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鞍钢宪法”的形成经过,见证了“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的辉煌!这也是新中国工业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是草明文艺创作的高峰。《乘风破浪》的文学艺术成就,在于作者通过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塑造,全方位地反映了我国第一个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描写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全景式地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气概。这部表现新中国建立后最大的钢铁基地的生产发展

和工业发展模式的小说,内容与人物的丰富性远超此前的几部作品,工业部长、市委书记、钢铁厂的政治与业务中高级干部、技术专家、基层工人等,举凡新中国 50年代工业建设的各类各级人物,都有描写和表现。可以说,50年代共和国大规模工业建设时期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权利、性别、路线、政策、城乡等各种关系和话语,都包含和熔铸于这个现代化的工业空间。鞍山钢铁公司曾经赠给草明一块匾额,上面刻着“延安火种钢铁魂”,这是鞍钢工人们对草明先生由衷的赞誉和感激,是对她一个新中国工业文学拓荒者的一生革命道路最简

洁的定评。1964年 10月,在东北生活近 20

年、在鞍钢生活 10年的草明回到北京,被安排到北京文联任专职作家。对工业和工厂情有独钟的草明次年又到北京第一机床厂体验生活并担任党委副书记。她像在鞍钢时期一样,积极辅导和支持工人写作,定期举办青年业余文艺创作学习班。她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文艺黑线人物,经历了批斗、抄家、下放京郊农村等遭遇。1972年解除审查后,她依然积极参与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人创作学习班的辅导工作,并在 1980年起笔创作,1984年完成出版了以北京机床厂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神州儿女》。这部呼应了拨乱反正的时代要求的小说,反映工人阶级在文化大革命中与两个反党集团进行斗争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在工人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广

泛欢迎,首印十几万册很快售罄。这是她的收官之作,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全国总工会的推荐,并于 1987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无论是鞍钢,还是北京第一机床厂,她每到一个文学基地,不仅劳动在生产一线,更利用业余时间举办工人文学写作班,几十年如一日,义务辅导工人写作。在鞍钢 10年前后创办了9期“青年工人业余文艺创作班”,为鞍钢培养了 200多名工人作家、诗人,如李云德、王世阁、王维洲、王恩宇等。从鞍钢到北京共举办了十几期工人文艺创作讲习班,涌现了 40多名全国省市的知名作家。当年的工人作者陈建功就多次受到草明的亲自指导。他说在那个十七年文学的作品已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的年月,他们一批青年文学爱好者却成为草明家的常客。草明仍坚持她的文学主张,给他们讲解创作,修改作品。自己不仅研读了 《原动力》《火车头》等,还在笔记中梳理过 《乘风破浪》 的主人公宋紫峰的性格线索。草明的指导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苏联著名作家波列沃依在和草明一起参观过工厂后,不仅感叹

“这位瘦小的女人在工人当中是自己人”,她和工人之间的交流是“专家与专家在交流”,而这种特有的敏感只能是“艺术家长期生活在工人或农民中时才能养成的”。中国著名作家魏巍同志也评价说:“她以女性的执著和坚韧使得现实主义的传统,在中国工业题材创作中得以发扬光大。从而为共和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留下了一段真实可信的历史轨迹,并且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草明现象’!”有评论家评价说“草明反映工业题材的作品,正好构成了一部我国 50年代的工业发展史。”她的成就使她连续六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银笙

■钩沉

曹操的“三副面孔”

■往事

千百年来,围绕曹操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评价:一是奸雄,二是枭雄,三是英雄。说曹操是奸雄的,应该有很多人;认为曹操是枭雄的,大概也不少;说他是英雄的,恐怕就没什么人了。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可谓英雄本色、枭雄行色、奸雄特色。

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先说英雄

曹操在同刘备纵论天下英雄时,曾这样说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显然,曹操是以英雄自诩的。曹操如此评价自己,也是有来历的。据《后汉书》记载,曹操未出道时,曾缠着许劭为自己作个评价,但许劭拒绝了。没想到,曹操竟然对他进行威胁。许劭无奈,对他作了“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的评价。曹操听后“大悦而去”。

曹操是参加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联军起家的,随同他起兵的鲍信就对他说:“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这拨乱反正四字,正反映了曹 操 的 英 雄 本色。他以兖州为根据地,依靠收编的青州兵作为基本部队,网罗了一

大批谋士武将,以扫平群雄、一统天下为己任。他在建安十五年感慨: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次说枭雄

枭者,凶猛之谓,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枭雄”一词,最早就是为曹操量身定制的。曹操身处乱世,遭逢群雄纷争,能够脱颖而出、统一北方,靠的正是这种“枭雄”的本领。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谋略,另一个是把握战机。

就政治谋略而言,曹操同其他各路诸侯相比,并没有特别的优势,还先后被张绣、吕布等打得惨败,同袁绍更是不敢正面交锋,并主动把大将军的头衔让给袁绍。但他的政治远见、政治谋略都比对手要棋高一着,特别是“奉天子以令诸侯”,是他最终能够打败对手的一个重要政治因素。

就把握战机而言,在当时的群雄之中,曹操的军事力量并不是最强,但他刚毅果断、深谋远虑,同优柔寡断的袁绍等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建议荆州牧刘表趁机偷袭许昌,却遭到拒绝。不久,刘表病逝,曹操兵不血刃地夺取荆州。

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再说奸雄

一般认为,《三国志》中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奸雄一说的出处。加上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曹操的奸雄形象更是板上钉钉了。

的确,曹操为人行事多有狡猾奸诈之处,但这恰恰是曹操政治谋略的体现。我们来看看曹操对三个反对者的不同处理态度:祢衡当众辱骂曹操,曹操虽然非常恼怒,却没有杀他,因为一旦杀他就会显得自己气量狭小、不能容人;陈宫原是曹操的部下,后辅佐吕布,被俘后又拒不投降,曹操不得已将他处死,但

“扶视其家,皆厚于初”;孔融以名士自居,不仅政治上与曹操的见解不同,还处处同他作对,加上孔融在士大夫中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对曹操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曹操不但杀死孔融,而且将其满门抄斩。

《资治通鉴》注文中谈到这一点时就指出:“(曹)操厚陈宫之家而不肯存孔融之嗣,必陈宫之妻子,可保其无能为也。”这可谓一语中的。

总之,曹操是英雄气概、枭雄本领、奸雄手段。这“三副面孔”,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 □殷啸虎

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新中国工业文学的开拓者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草明::::::::::::::::::::::::::::::::

1942年5月,毛泽东(前排左十一)等与文艺工作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闭幕时合影,前排左九为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