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27 ra12 服务cepaper.xmnn.cn/xmrb/20191127/12.pdf ·...

1
征集令 A NEWS 都市新闻 2019 年 11 27 星期责编:唐逸豪 美编:江龙 有奖报料:96882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1 2 这张长 74 厘米、宽 16 厘米的老照片,保 存在沉甸甸的木质相框里,是从卓清哲的爷 爷手中传下来的。 上世纪70年代前后,位于同安的卓家老 宅颇为宽敞,曾经接待过一些上山下乡的知 青。卓清哲说,当时,一对知青夫妇住在村 里,送给他爷爷一张老照片,他爷爷 1979 年 过世,那张老照片保留至今。“就是这张鼓浪 屿全景照片。”1972 年出生的卓清哲说,那时 自己还年幼,没有关于赠送照片的印象,这些 事都是奶奶后来告诉他的。今后如果有需要, 可以在保存妥当的情况下无偿出借展览。 《中国最早的专 业足球场在鼓 浪屿》 后续>> 老照片里的细腻 线条,勾勒出厦门的动 人 风 光 。 本 报 22 日 A12 版报道《中国最早 的专业足球场在鼓浪 屿》为读者再现了百年 前的厦门旧景,同时向 广大读者发布征集令 “晒晒您手中的老照 片”。市民卓清哲近日 来电说,他家中有一张 超宽画幅的鼓浪屿全 景老照片。 这张老照片何时 拍摄、如何拍摄的?卓 清哲并不清楚,记者辗 转找到市委宣传部原 副部长、老鼓浪屿人林 聪明,本土文史研究者 卢志明以及摄影业内 人士,请他们帮忙揭开 这张老照片背后的鼓 浪屿人文往事,推测照 片拍摄时间和拍摄技 巧。 同时,本报尝试 从相同角度拍摄、拼接 一张鼓浪屿全景照片, 对比跨越百年的新旧 鼓浪屿,并请专业人士 介绍鼓浪屿百年前后 的有趣变化。 晒晒您手中的 老照片 在您家中,是否 也有这样的厦门老照 片?它是否可以反映 厦门的时代特性、特 色风貌,或再现一些 地标性建筑、场景? 如果您有这些老照 片,欢迎与广大读者 分享! 您可以选择扫描 或翻拍手中的老照片, 发送至邮箱 xmrbsh@ 163.com,标明拍摄的 具体时间与地点,并 简要介绍照片内容, 记得留下您的姓名和 联系方式。 屿当年如何拍出全景照? 近日,本报记者前往鹭江道与镇海 路交叉口附近的厦门第一广场,从高楼 上俯拍鼓浪屿和鹭江道,试图贴近、还原 老照片角度,展现鹭江两岸的今日新貌。 记者使用单反相机,但即使用广角 镜头拍摄,也无法在相同的视角下拍出 与老照片相同的鼓浪屿全景,只能尝试 拍摄三四张有重叠景段的画面,再用后 期软件拼接出一张“全景照片”。记者注 意到,在科技相对发达的今天,无论是单 反相机照片拼接,还是手机“全景”模式 拼接,都难以避免地在画面中出现因船 舶、车辆、行人移动产生的叠影,但是反 观卓清哲收藏的老照片,即使放大查看 细节,也很难找到上述瑕疵。 一百年前的摄影师如何拍出这样一 张超宽画幅的全景照片?记者向摄影业 内人士咨询。有业内人士称,过去也有 人使用拼接的方法,将几张景色相连的 底片巧妙相接后进行冲洗,得到一张拼 接后的全景照片,但以当年的摄影技术, 很难做到没有拼接痕迹。 “还有人为获得更宽视角的照片,用 加机关等方式发明宽幅相机,达到获取 完整场景范围拍摄的照片。”一位摄影业 内人士告诉记者,以这张鼓浪屿全景老 照片的画面完整度和流畅性来看,更可 能是用宽幅相机(Panoramiccamera,也称 为全景相机或摇头相机)拍摄而成的。 这种相机所拍景物比一般相机更加宽 广,镜头可以水平旋转,以增加可摄角 度,最大可达 360 度,多用于拍摄风景和 人物集体照。 文/本报记者 见习记者 卢剑豪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张江毅 程午鹏 林聪明认为,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 早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1927年到1928年, 鼓浪屿黄家渡和福州路一带曾进行填海造 地,把从东方冰水厂附近到和记崎的海湾填 掉了,形成黄家渡和福州路一带的平地,并建 造了黄家渡码头。但从这张老照片的画面看 来,拍摄时这一带尚未填海造地。”林聪明说。 卢志明告诉记者,这种宽幅的全景老照 片,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人在厦门拍 的,其中不少被厦门市图书馆收藏。他发现, 在这张老照片中,画面中央是完整的鼓浪屿全 岛,而画面下方的厦门本岛上,只有一片沿岸 而建的低矮平房,“画面上看不到成型的鹭江 道堤岸,而鹭江道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老照片应有百年历史 溯源 约 50 年前收到的赠礼 当时鼓浪屿岸线更曲折 对比 解密 市民卓清哲家的鼓浪屿 全景老照片翻拍图。 近日本报记者拍的鼓浪屿全景照 近日本报记者拍的鼓浪屿全景照本报记者拍摄的新全景照片上,一艘双 层客轮划过海面,向鼓浪屿驶去,比起百年前 的狭窄老渡口,如今鼓浪屿沿岸的码头十分 宽敞,隔海相望的鹭江道高楼林立,延伸向海 面的码头也宽阔平整。 而在鼓浪屿全景老照片里,鼓浪屿被一 色海天簇拥其中,画面左侧,一艘大船在雾中 航行;海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有些载着人, 有些好似正要出海捕鱼。 卢志明告诉记者,老照片近处的几条小 船,可能是早期被频繁用于往来厦门岛和鼓浪 屿之间的摆渡小船。卢志明说,那时候渡船很 小,一条船上可能只够坐下几个人,但需要往 来厦门岛和鼓浪屿之间的人很多,所以几乎每 天都有上百条小船以摆渡为生。 “从小木船、帆 船、小汽轮,到如今的多层客轮,百年间鼓浪屿 轮渡经历了巨变。”卢志明感慨道。 对比新老照片,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变 —鼓浪屿朝向厦门的岛岸线。林聪明告 诉记者,原来由于有一个个海湾,这条岸线是 弯弯曲曲的;而近百年来,不仅上世纪20年代 时黄家渡和福州路一带海湾被填,自上世纪 70年代至90年代初,河仔下海湾、三丘田到 中谦路头的海、和记海湾也都依次被填,从鼓 浪屿轮渡到燕尾山形成了一条比较平直的岸 线,成为鼓浪屿环岛路的部分路段。 老照片局部翻拍,小船上载着人。 来历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Jul-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191127 RA12 服务Cepaper.xmnn.cn/xmrb/20191127/12.pdf · 记者使用单反相机,但即使用广角 镜头拍摄,也无法在相同的视角下拍出 与老照片相同的鼓浪屿全景,只能尝试

征集令

A NEWS都市新闻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责编:唐逸豪 美编:江 龙

有奖报料:96882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

这张长74厘米、宽16厘米的老照片,保存在沉甸甸的木质相框里,是从卓清哲的爷爷手中传下来的。

上世纪70年代前后,位于同安的卓家老宅颇为宽敞,曾经接待过一些上山下乡的知青。卓清哲说,当时,一对知青夫妇住在村

里,送给他爷爷一张老照片,他爷爷 1979年过世,那张老照片保留至今。“就是这张鼓浪屿全景照片。”1972年出生的卓清哲说,那时自己还年幼,没有关于赠送照片的印象,这些事都是奶奶后来告诉他的。今后如果有需要,可以在保存妥当的情况下无偿出借展览。

《中国最早的专业足球场在鼓浪屿》后续>>

老照片里的细腻线条,勾勒出厦门的动人风光。本报 22 日A12版报道《中国最早的专业足球场在鼓浪屿》为读者再现了百年前的厦门旧景,同时向广大读者发布征集令

“晒晒您手中的老照片”。市民卓清哲近日来电说,他家中有一张超宽画幅的鼓浪屿全景老照片。

这张老照片何时拍摄、如何拍摄的?卓清哲并不清楚,记者辗转找到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老鼓浪屿人林聪明,本土文史研究者卢志明以及摄影业内人士,请他们帮忙揭开这张老照片背后的鼓浪屿人文往事,推测照片拍摄时间和拍摄技巧。

同时,本报尝试从相同角度拍摄、拼接一张鼓浪屿全景照片,对比跨越百年的新旧鼓浪屿,并请专业人士介绍鼓浪屿百年前后的有趣变化。

晒晒您手中的老照片在您家中,是否

也有这样的厦门老照片?它是否可以反映厦门的时代特性、特色风貌,或再现一些地标性建筑、场景?如 果 您 有 这 些 老 照片,欢迎与广大读者分享!

您可以选择扫描或翻拍手中的老照片,发送至邮箱 [email protected],标明拍摄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并简要介绍照片内容,记得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市民分享家中超宽画幅鼓浪屿全景老照片

百年前厦鼓海域就很忙

当时大小船只很多,有些载人,有些捕鱼

当年如何拍出全景照?近日,本报记者前往鹭江道与镇海

路交叉口附近的厦门第一广场,从高楼上俯拍鼓浪屿和鹭江道,试图贴近、还原老照片角度,展现鹭江两岸的今日新貌。

记者使用单反相机,但即使用广角镜头拍摄,也无法在相同的视角下拍出与老照片相同的鼓浪屿全景,只能尝试拍摄三四张有重叠景段的画面,再用后期软件拼接出一张“全景照片”。记者注意到,在科技相对发达的今天,无论是单反相机照片拼接,还是手机“全景”模式拼接,都难以避免地在画面中出现因船舶、车辆、行人移动产生的叠影,但是反观卓清哲收藏的老照片,即使放大查看细节,也很难找到上述瑕疵。

一百年前的摄影师如何拍出这样一张超宽画幅的全景照片?记者向摄影业内人士咨询。有业内人士称,过去也有人使用拼接的方法,将几张景色相连的底片巧妙相接后进行冲洗,得到一张拼接后的全景照片,但以当年的摄影技术,很难做到没有拼接痕迹。

“还有人为获得更宽视角的照片,用加机关等方式发明宽幅相机,达到获取完整场景范围拍摄的照片。”一位摄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这张鼓浪屿全景老照片的画面完整度和流畅性来看,更可能是用宽幅相机(Panoramic camera,也称为全景相机或摇头相机)拍摄而成的。这种相机所拍景物比一般相机更加宽广,镜头可以水平旋转,以增加可摄角度,最大可达360度,多用于拍摄风景和人物集体照。

文/本报记者 柯 笛见习记者 卢剑豪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张江毅程午鹏

林聪明认为,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应该早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1927年到1928年,鼓浪屿黄家渡和福州路一带曾进行填海造地,把从东方冰水厂附近到和记崎的海湾填掉了,形成黄家渡和福州路一带的平地,并建造了黄家渡码头。但从这张老照片的画面看来,拍摄时这一带尚未填海造地。”林聪明说。

卢志明告诉记者,这种宽幅的全景老照片,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人在厦门拍的,其中不少被厦门市图书馆收藏。他发现,在这张老照片中,画面中央是完整的鼓浪屿全岛,而画面下方的厦门本岛上,只有一片沿岸而建的低矮平房,“画面上看不到成型的鹭江道堤岸,而鹭江道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老照片应有百年历史溯源

约50年前收到的赠礼

当时鼓浪屿岸线更曲折对比

解密

市民卓清哲家的鼓浪屿全景老照片翻拍图。

近日本报记者拍的鼓浪屿全景照近日本报记者拍的鼓浪屿全景照。。

本报记者拍摄的新全景照片上,一艘双层客轮划过海面,向鼓浪屿驶去,比起百年前的狭窄老渡口,如今鼓浪屿沿岸的码头十分宽敞,隔海相望的鹭江道高楼林立,延伸向海面的码头也宽阔平整。

而在鼓浪屿全景老照片里,鼓浪屿被一色海天簇拥其中,画面左侧,一艘大船在雾中航行;海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有些载着人,有些好似正要出海捕鱼。

卢志明告诉记者,老照片近处的几条小船,可能是早期被频繁用于往来厦门岛和鼓浪屿之间的摆渡小船。卢志明说,那时候渡船很小,一条船上可能只够坐下几个人,但需要往

来厦门岛和鼓浪屿之间的人很多,所以几乎每天都有上百条小船以摆渡为生。“从小木船、帆船、小汽轮,到如今的多层客轮,百年间鼓浪屿轮渡经历了巨变。”卢志明感慨道。

对比新老照片,还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变化——鼓浪屿朝向厦门的岛岸线。林聪明告诉记者,原来由于有一个个海湾,这条岸线是弯弯曲曲的;而近百年来,不仅上世纪20年代时黄家渡和福州路一带海湾被填,自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河仔下海湾、三丘田到中谦路头的海、和记海湾也都依次被填,从鼓浪屿轮渡到燕尾山形成了一条比较平直的岸线,成为鼓浪屿环岛路的部分路段。老照片局部翻拍,小船上载着人。

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