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32
'Nov 2014.11 第二期 通識 在東海 / 回顧 通識茶敘 & 通識講堂 十月系列講座報導 / 新知 特別預告 通識茶敘 & 通識講堂 十一月系列講座預告

Post on 22-Jul-2016

24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十一月到了~ 台中港的冷風又開始颳向東海校園,雖然如此, 本期的「通識在東海」電子報還是熱騰騰的出爐囉! 兩種方式提供讀者們閱覽: 1. 翻書的喜悅:http://goo.gl/nWtRuY 2. 大圖的一目了然:http://goo.gl/c3f5yN

TRANSCRIPT

Page 1: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Nov2014.11第二期

通識在東海

/ 回顧

通識茶敘 & 通識講堂

十月系列講座報導

/ 新知

特別預告

通識茶敘 & 通識講堂

十一月系列講座預告

Page 2: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21 世紀人文教育

與通識教育的危機和展望

103 年 11 月 1-2 日(週六、日)東海大學茂榜廳

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

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Page 3: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踏 入 二 十 一 世 紀, 大 學 中 人 文 教 育

與 通 識 教 育 的 前 景 如 何? 人 文 教 育

與 通 識 教 育 的 相 互 關 係 又 是 如 何?

在 一 片 危 機 重 重 的 呼 聲 中, 東 亞 華

人 社 會 中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之 理 念 與 實

踐, 有 何 具 體 而 可 供 借 鏡 的 做 法?

這 都 是 當 前 學 者 普 遍 關 切 的 問 題。

本 次 會 議 廣 邀 台 灣、 香 港、 中 國 學

者 與 會, 以 當 前 人 文 教 育 的 危 機 為

背 景, 請 學 者 提 供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念 和 經 驗, 從 文 明 史、 人 文 經 典

的 教 授、 藝 文 生 活 的 塑 造 等 面 向,

一 起 展 望 通 識 教 育 的 未 來, 並 探

討 建 立 共 同 交 流 平 台 的 可 能 性。

學 者 與 會, 以 當 前 人 文 教 育 的 危 機

為 背 景, 請 學 者 提 供 推 動 通 識 教 育

的 理 念 和 經 驗, 從 文 明 史、 人 文 經

典 的 教 授、 藝 文 生 活 的 塑 造 等 面

向, 一 起 展 望 通 識 教 育 的 未 來, 並

探 討 建 立 共 同 交 流 平 台 的 可 能 性。

特別預告

Page 4: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通 識 教 育(general education) 是 東 海 大 學 的 創 校 理 想, 但 今 日 東 海 通

識教育的理念是什麼?我們又要用甚麼方式來培養新一代東海學生?這是

我們經常反躬自問的兩個問題。如果東海通識教育的理想就是人文教育,

而把人理解為一個完整的人,那麼東海通識課程顯然需要呈現一個整體性

規畫,好讓學生在情感、理性、意志,乃至靈性上的需求,都能得到更為

適切的回應。我們肩負著耕耘學生心靈和心智成長的使命,深信自由開放

對話的重要性,為每一位關心通識教育的老師,在「角落習齋」保留了座

位。歡迎您在週二中午來吃個簡餐,彼此傾聽關於理念和經驗的分享。(為

了方便訂餐,請在茶敘前的週一下午五點前報名)另外,我們也舉辦不定

期 的「 通 識 講 堂 」, 邀 請 校 外 學 者 談 談 通 識, 本 學 期 邀 請 三 位 講 者: 林

載爵先生(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兼總編輯)、陳錦生校長(前長榮大學校

長)、林益仁所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歡迎您常常到

角落習齋坐一坐!

'Nov

講座預告通識茶敘| 2014/10-12 月 週二中午 12:15-13:45通識講堂| 10/30、11/11、12/1,每場次時間不同共同地點|角落習齋(C116)訂餐報名:游麗瑾小姐(分機:22700)     劉麗珠小姐(分機:22701)     顏清苓小姐(分機:22704)

通識茶敘

&通識講堂

Page 5: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11/11

/通識講堂

主題:「從人文角度談通識自然領域怎麼教?──以蚊子為例子」

講者:陳錦生教授(前長榮大學校長)

11/4

/ 通識茶敘

主題:「通識自然領域課程教什麼?如何教?」

引言人:胡承波老師

與談人:化學系林振東老師、應用物理系施奇廷老師

    應用數學系陳文豪老師、資訊工程系羅文聰老師

    物理系第八屆校友張圖南教授

11/25

/ 通識茶敘

主題:「通識自然領域課程──從學生的觀點看」

由 2-3 位學生作 30 分鐘引言,其餘時間自由討論

Page 6: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新的學年度裡,「人文三缺一」也有嶄新的系列活動。本學期共

計十個場次的「人文三缺一」,共有三個主題不同的特別場:「相

對論」、「現場閱讀」、「我如何走上領域邊緣」。三大特別主題,

每主題均有三場

2014 全新的「人文三缺一」,誠摯邀請每一個渴望知性探索的心

靈,一同讀書、思考、寫作,與對話。我們週四角落習齋見!

2014 秋季「人文三缺一」系列活動

●「相對論」:邀請兩位師長一同主講,各自代表不

同的立場,依據該場主題與大家討論、對話。

●「現場閱讀」:安排一位老師搭配一位學生主講,

帶著大家在現場閱讀文本,分享各自對文本的想法。

●「我如何走上領域邊緣」:邀請具有跨領域素養的

老師,分享他們如何結合不同專業領域研究。

Page 7: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Page 8: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11/7

「相對論」:寫作與生活:前網路時代 V.S 後網路時代

主講者:宇文正主編,王聰威總編

在 網 路 主 宰 的 時 代 下, 人 人 可 以 發 表 自 己 的 創 作, 可 以 自

由 書 寫 與 分 享。 寫 作, 不 再 與 生 活 有 距 離; 寫 作, 也 不 再

是 隱 密 的 活 動。 在 網 路 洪 流 侵 襲 之 下,「 作 家 」 一 詞 還 守

著 什 麼 樣 的 精 神? 生 活 又 與 寫 作 產 生 什 麼 樣 的 變 化? 聯 合

報 副 刊 宇 文 正 主 編 和 聯 合 文 學 王 聰 威 總 編 將 一 起 和 大 家 聊

聊網路時代的寫作與生活!

'Nov

講座預告撰文 | 人文三缺一日期 | 每週四 18:30-21:00

地點 | 東海大學角落習齋 C116

Page 9: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我如何走上領域的邊緣」:十年磨一斧

主持人:吳超然老師

主講者:邵美華老師

曾經《劍客》「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且看我「十年磨一斧」!

從一名《民生報》記者,轉換跑道單槍匹馬到英國倫敦

求 學, 歷 經 十 年 研 究 之路, 一 如 昔 日 西 出 陽 關, 前 往 和

闐 採 礦 的 採 礦 工, 長 途拔 涉 千 里 迢 迢, 玉 路 難 行, 她 無

怨無悔的原因何在?只因一心想求得五千年前良渚古人

如何磨出一把銳不可當,光可鑑人的玉斧頭。

11/27

「現場閱讀」:在藝術與哲學之間──

閱讀巴爾札克《無名的傑作》

主講者:張一中老師,沈裕昌

藝術與生命是怎樣的關係?他們又是怎樣的連結?藝術作

品的完美又是什麼?巴爾札克《無名的傑作》這篇富含哲

理的寓言文學,透過藝術的奧祕與激情來包覆這些議題。

今晚,讓張一中老師和沈裕昌學長,帶領我們展開隱藏在

文學中關乎藝術與生命的哲學思考。

11/13

Page 10: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11/4

教會對世界的啟示──侯活士《異類僑居者》的省思

東海工工系畢業、現任教於中華信義神學院的陳冠賢老師,大學時代發現自己

對神學的興趣,從此踏上神學研究一路。他的主要研究對象為馬丁路德,對近

日香港突然冒起的「侯活士派」(hauerwasian)亦有濃厚興趣。

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於 2001 年被《時代雜誌》評選為「美國最佳神

學家」,這對抗逆主流的侯氏而言,無意間被迎進主流簡直始料未及。他的教

會觀不是烏托邦式的理想藍圖,而是關注教會作為生活的具體實踐。

在《異類僑居者》一書中,侯氏大膽對基督教現況作出批判,認為假若要令教

會的宣講有效,必須撇棄重「術」於「道」、重「傳」輕「栽培」的模式,從

而真正成為一個有別於世界的「異類僑居者」。

十一月初,陳老師將與工工系黃欽印主任在角落習齋對談,帶領我們一同走進

侯活士的世界。

'Nov

講座預告撰文 | 胡家瑋日期 | 每週二 18:30-21:00

地點 | 東海大學角落習齋 C116

Page 11: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11/11

11/25

信仰與生活指引──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鄭 志 成 老 師 任 教 於 東 海 社 會 系, 古 典 樂、 牛 津 鞋、 皮 製 公 事 包、 針 砭 時 政、 深

入的課程、用心製作的考卷是鄭老師給學生的印象。旅德十五年期間,鄭老師

負 責 編 纂、 校 訂 和 詮 釋 韋 伯 全 集 中 的《 法 律 社 會 學 》, 直 觸 韋 伯 手 稿, 學 子 們

稱他為「韋伯同學」。

當韋伯探討資本主義的起源及運作邏輯時,意外從天主教文獻中發現資本主義

起源的線索。文獻中對於「基督新教徒在資本擁有與經濟地位上具有優勢」一

現象成因有不同意見,韋伯由此注意宗教信仰與資本主義的關聯。《新教倫理

與資本主義精神》研究的是資本主義形成的過程中宗教信仰特徵發揮的作用。

神學沙龍邀請到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的柯志明老師與談,畢生致力於基督教

價值的傳播和釐清,堅持自己的思想基礎必須來自聖經,是《獨者》雜誌的主

編,讓我們期待宗教與資本主義擦出的火花。

精神分析是一門猶太科學──關於佛洛伊德《犘西與一神教》

馬 來 西 亞 籍、 目 前 任 教 於 輔 仁 大 學 哲 學 系 的 曾 慶 豹 老 師 認 為:「 神 學 探 索 是

一 種 冒 險 旅 程, 在 當 中 必 然 期 待 看 到 新 的 可 能 性 和 事 物, 這 樣 的 期 待 是 研 究

神 學 需 要 有 的『 激 情 』。」 秉 持 著 對 神 學 的「 激 情 」, 曾 老 師 以 嚴 謹 的 態 度

研 究 不 輟, 對 華 人 神 學 學 術 界 更 是 委 身 奉 獻。 他 嘗 試 在 中 西 方 思 想 史 中 尋 找

可 能 的 神 學 出 路, 讓 基 督 教 神 學 得 以 面 對 世 界 的 轉 變。 曾 以 著 作《 上 帝 的 愚

拙 與 聰 明 的 人 》 和《 上 帝, 關 係 與 言 說 ─ ─ 批 判 神 學 與 神 學 的 批 判 》 兩 度 榮

獲湯清基督教文藝獎。

《 犘 西 與 一 神 教 》 為 佛 洛 伊 德 生 平 最 後 一 本 著 作。 在 書 中, 他 以 三 篇 論 文 顛

覆 摩 西 是 猶 太 人、 一 神 教 為 猶 太 信 仰 的 普 世 價 值。 身 為 精 神 分 析 學 派 始 祖 的

佛 洛 伊 德 認 為 宗 教 是 幻 覺、 是 典 型 的 神 經 症 狀。 在 該 書 中, 他 要 向 讀 者 們 證

明宗教的本質在於麻醉人心。

究 竟 相 信 神 學 是 一 個「 存 在 」 問 題 而 不 是「 學 術 」 問 題 的 曾 老 師 怎 麼 看 待 佛

洛伊德驚世駭俗的看法?你 / 妳又同意他們的論點嗎?且讓哲學系的蔡偉鼎老

師帶著我們一齊思考。

Page 12: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11/25

東海大學:開創的想像與實踐———張運宗老師

「一個愛家的自由人」,張運宗老師在他著作的書籍中,如此簡介自己。

在東海歷史學研究所完成碩士學位,張老師今日亦是該系所的教授,與東海

有極深的緣分。多次參與東海校史相關刊物的編輯工作,並主編各類書刊。

他參與編輯的《東海風──東海大學的歷史》,圖文並茂,銷量打破臺灣各

大學校史紀錄。個人著有《台灣的宅第園林》,循著台灣由南至北的開發歷

程,佐以人文故事,介紹二十九處台灣園林與宅地建築之美。

明代思想、社會、文化是張老師的學術研究專長,編輯庶務更是張老師多年

來傾注熱情筆耕的一塊生活田地。如同張老師自述,閱讀山水、品茶、煮咖

啡、看電影等日常活動,雖為人生的極短篇,卻是生活的一切。我們期待這

個快樂的歷史生活家,帶領我們如何以開創思考東海,以生活實踐東海。

'Nov

講座預告撰文 | 黃靖茜日期 | 週日 18:00-19:00 週一至周四 19:00-20:00

地點 |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Page 13: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11/30

找路:我的跨領域學習歷程———劉薏雯老師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劉薏雯老師任職於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遺傳

學、發育生物學、分子細胞學、分子生物學及動物器官發生學,長年投入斑

馬魚模式的生物醫學研究。然而誰能想到,劉老師大一唸的是臺灣大學歷史

系,她到底是如何曲曲折折地轉到現今的人生道路?

21 世紀的大學生活,已不能與全球化下變化速度劇增的國際社會劃清界限,

如何成功透過跨領域學習拓展視野、養成勇於突破自我的勇氣,不斷跨越更

多學習與生活疆界,將成為重要的課題。

關於跨領域學習的二三事,你是否已經迫不急待想聽劉老師述說她的生命故

事了呢?

Page 14: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如 果 提 到 通 才 教 育, 這 個 東 海 一 直 以 來 引 以 為 傲 的 教 學 方 式, 那 肯 定 少 不

了 要 從 頭 細 說 東 海 成 長 的 歷 史, 雖 然 不 算 悠 久, 卻 也 是 足 夠 曲 折。 這 次 我

們 請 來 了 清 華 大 學 榮 譽 退 休 教 授 陳 舜 芬 老 師 為 我 們 重 述 這 段 過 往, 早 期 東

海 獨 特 的 通 才 教 育 讓 老 師 與 這 片 美 麗 校 園 就 這 麼 結 下 了 不 解 之 緣, 並 以 此

展 開 了 研 究。 在 老 師 述 說 的 歷 史 中, 除 了 我 們 最 為 熟 悉 的 部 分, 還 有 一 些

鮮為人知的故事。

東 海 大 學 作 為 中 國 十 三 所 基 督 教 大 學 的 延 續, 繼 承 了 相 當 多 傳 統, 並 存 有

所謂 liberal arts college 的小型學校與全人教育的特點,在早期台灣成為

很 有 特 色 的 學 校。 東 海 創 校 之 初, 有 著 明 確 的 理 念 來 辦 學, 營 造 出 開 放 自

由的學風,與當時處於戒嚴時期下的其他大學,形成鮮明對比。

無 束 肯 定 也 是 受 此 影 響 吧。 這 兼 容 並 蓄 的 校 園 已 經 造 就 了 無 數 傑 出 校 友,

而後,故事還將會繼續寫下去。

東海人文教育的發揚- 從通識課程人文領域說起/朱歧祥老師、唐啟華老師、史偉民老師

'Oct

座後報導撰文 | 郭俊廷

通識茶敘

&通識講堂

Page 15: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只是路途並非總是如此平坦,東海仍舊歷經許多挑戰。從資金的缺乏、教授

與董事們理念的不合,再到黨政教育的滲入。其中有許多傳統只保留於吳德

耀校長的任內,成為那一代東海人的回憶,東海也從此踏上了一條不同的道

路。通才教育於當時急於訓練專業人士的時代下,遭遇了不少困難,但老師

認為如果理念明確、課程規畫得當,一定會有相當成效;此外,授課老師如

果用心改進教學方法,一定會有好的收效。對於目前再度致力於通識領域的

東海來講,會是非常寶貴的意見。

講座中,相當有趣的事情是來自同坐老師們的迴響。老東海們有著許多共同

回憶,大家討論著課程,也討論當初授課的教授,好像又回到學生時代般,

甚至還有當時的課本被保留著傳遞在眾人手中,似乎有條看不見的線緊緊聯

繫著每個東海人。有說到,或許早年東海與教授們並沒有想像中如此完美無

瑕,但東海的自由學風卻是深植於每個人的記憶裡,如今漫步於東海的無拘

無束肯定也是受此影響吧。這兼容並蓄的校園已經造就了無數傑出校友,而

後,故事還將會繼續寫下去。 20141007

Page 16: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東海發揚人文教育也已 50 年了,如今已成為與我們難以分離的一環,不

論於課堂中或是校園裡,總能發現其影響力。作為東海引以為傲的根本,

要 如 何 維 持 並 昇 華 這 個 特 色 便 是 我 們 需 要 思 考 的, 在 當 前 只 重 視 實 用 與

專 業 的 環 境 下, 尤 其 具 有 挑 戰 性。 這 次 我 們 請 來 了 朱 歧 祥、 唐 啟 華 與 史

偉 民 三 位 老 師, 分 別 從 文 史 哲 三 個 角 度 切 入, 分 享 自 己 長 年 於 人 文 領 域

教學的經驗、也道出現今所遇到的問題。

朱 老 師 一 開 始 就 以 他 的 經 歷 告 訴 我 們 人 文 教 育 應 重 於「 宏 通 」, 即 是 文

史 哲 三 系 不 應 分 家。 在 現 在 各 院 系 隔 閡 日 益 顯 著 的 情 況 下, 我 們 似 乎 都

忘 記 了 文 史 哲 的 知 識 本 為 同 源, 在 追 求 專 業 化 的 同 時, 視 野 便 侷 限 於 同

一 個 科 系 內, 難 以 廣 達。 如 想 在 領 域 中 成 其 大 者, 還 須 回 歸 基 礎 的 人 文

教 育, 加 深 科 系 間 的 課 程 交 流 便 是 要 點。 朱 老 師 也 點 出 學 生 普 遍 缺 乏 企

圖心,使有實學的老師也無法傾囊相授。

唐 老 師 則 從 歷 史 的 角 度 與 環 境 的 變 遷 進 行 討 論。 台 灣 當 前 於 高 科 技 產 業

投 入 大 量 資 源 與 人 才, 卻 只 換 到 代 工 的 位 子, 成 為 全 球 資 本 主 義 底 下 的

零 件。 但 台 灣 於 人 文 學 卻 有 著 得 天 獨 厚 的 環 境, 各 家 思 想 皆 傳 承 在 這 塊

土 地 上, 既 承 襲 自 中 國, 又 不 衝 突 於 日 本, 有 潛 力 成 為 東 亞 人 文 學 的 重

鎮。 而 各 大 學 卻 普 遍 以 實 用 的 熱 門 科 系 為 號 召, 東 海 的 人 文 傳 統 就 彌 足

珍貴,或許能成為台灣發展人文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

早期東海通才教育的成效和啟示/陳舜芬教授

Page 17: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史老師重新定義了哲學於通識教育中的位置,認為哲學能夠成為一個不同

觀點的儲藏所,並打開各種窗口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觀看世界,增廣了他們

經驗世界的可能性。同時,透過哲學思考讓人擁有思辯的能力,能夠深入

各種想法,進而去欣賞各種不同角度的觀點,也學會如何適當表達自己的

看法。

這次茶敘與會老師們的發言也提及不少問題,包括自然領域課程是否應含

納人文成分、通識課程難度的調整,以及除學生外,老師們該如何突破領

域的限制等等,許多疑問與挑戰留了下來,等待我們深入思索解決之道。

20141014

Page 18: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人文三缺一」係一知識社群,其目的在於促進師生之間談話與交流。我

們認為,讀書、思考、寫作與對話,缺一不可。對話不是亂聊,交流亦非

聯誼;有系統地建立在閱讀與跨界之上,把書籍、知性和生活緊密結合,

則是我們對於人文生活的想像。一來可讓知識融入生活之中,二來可讓生

活增添知性。透過此計畫,希冀師生們在互動過程中,共同活出人文的溫

度。「論傳統,何謂傳統?」、「當我們談論大學風華不在,抑或說大學

風華再現,正意味著大學已沒有風華。」、「然而,當今大學所面臨的挑

戰與轉型,又該從何談起?」諸如此類的論戰聲浪,在週四的傍晚,悠揚

迴盪於一個散溢昏黃柔光的角落裡。是的,今日是人文三缺一 2014 秋季

場的首場:論「大學傳統」與「大學轉型」的相對論。

座後報導撰文 | 蘇沛文

'Oct

大學傳統 VS 大學轉型/羅文聰、鄭志成老師

Page 19: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在這次活動中,鄭志成老師首先站在審視大學傳統的角度;向參與者

提問,「一所大學的理念為何?」、「並且,身為大學教師自我的認

知係如何?」、「同時,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又是什麼?」等問題。正

所謂知己者方可勝己,談論轉型的議題也只有在自我認知之後才得以

可能。而轉型的依據與方向,該予重新評估和定位;故羅文聰老師接

著以梳理東海校史資料的方式,細部談論台灣大學環境的現實問題及

東海大學正面臨的挑戰。有別於早期東海百家爭鳴的活躍,現今東海

人更該要發揮如 Wikipedia 般群眾智慧的精神,攜手面對。

然而,當我們大談教育,所謂「教」與「育」,並非單指學習上的接

與受;更多層次上還包含孕育、涵養的浸泡。「育」的問題,正直接

涉及我們對於大學的想像。鑑此,在後半段的場次中,胡承波老師進

一步探問關於「人味」的問題。如果說現今大學人味不足,原因為何?

而若說我們都同意渴求人味,那什麼才是人味?後續的探討,雖因時

間的關係戛然而止,然而探問的種子卻仍然繼續萌芽。秋風爽朗的今

夜,人文三缺一,溫度正在擴散! 20141016

Page 20: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秋 日 之 風 吹 降 於 大 度 山 的 黃 昏, 樹

葉飄落,夜幕升起,朋友群聚攀談,

情 侶 相 守 依 偎, 在 這 些 現 象 之 中 是

不 是 存 在 著 什 麼, 聯 結 大 自 然、 人

群 以 及 來 到 角 落 習 齋 的 我 與 你, 本

學 期 首 場 神 學 沙 龍 請 到 來 自 靜 宜 大

學 生 態 人 文 學 系 的 鄧 元 尉 老 師 為

大 家 介 紹 猶 太 哲 學 家 馬 丁 ‧ 布 伯

(Martin Buber)的著作《我與你》

(I and Thou), 鄧 老 師 先 從 布

伯 的 猶 太 信 仰 以 及 思 路 歷 程 講 起,

結 合 他 經 歷 的 事 件 和 寫 作 此 書 的 源

起, 導 出《 我 與 你 》 一 書 的 核 心 概

念:「我-你」和「我-它」。

座後報導撰文 | 林郁翎

'Oct

我與你─布伯《我與你》/鄧元尉老師

'Oct

Page 21: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布 伯 的 思 想 深 受 哈 西 德 教 派(Hasidism) 的 影 響, 此 教 派 為 猶 太 教 的 一 個 分

支,它持有萬有在神論的觀點,這與一般泛靈論有顯著的不同,它強調世界一

切現象背後都有神,這唯一的神體現了萬事萬物,這樣的背景讓布伯陷入神祕

主義的鑽研漸漸和日常生活脫節,這時候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改變他的想法,這

名青年與布伯談話後遠赴戰場,並且死於那場戰爭,布伯得知這個訊息之後開

始思索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進而寫出他的哲學代表作-《我與你》。

《 我 與 你 》 一 書 在 述 說 一 切 萬 物 都 是 種 雙 向 的 存 有, 日 常 最 頻 繁 發 生 的 是

「我-它」關係,這是一種有目的而且缺乏真實對話的關係,如吃麵包為了填

飽肚子,認識人想透過他賺錢,不過「我-你」關係也不全然有交流,好比一

對父子在客廳裡,一個人埋首電腦工作,另一個卻是專注電視節目,兩人沒有

真實的同在,必須一起聊天、打球之後才有「臨在」的關係,這種關係沒有時

空背景的限制,最極致的狀態便是「音容宛在」,但是,布伯認為這些關係的

最底層還有一個永恆的形象,那就是「永恆的你」,這個「你」體現在生活,

在枝葉搖曳裡,還有鳥語蟲鳴當中,只要意識到其存在便能和這個「你」對話,

而自己也成為萬物整體的一部分。

最 後, 鄧 老 師 和 參 與 的 老 師 同 學 們 進 行 問 題 討 論, 在 場 大 家 踴 躍 發 表 自 己 意

見,期間往來互動不斷,讓本次沙龍在實踐一段真切的「我與你」對話中結束。

20141014

Page 22: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Page 23: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Oct

Page 24: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音韻之美到了極致,便是無聲;形象之美到了盡頭,便是無形。「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說的就是這樣不張揚的、一個佇立於大度山上的故事。十月的第一

個 週 日 傍 晚, 舊 雨 新 知 齊 聚 路 思 義 教 堂 聆 聽 通 識 中 心 主 任 陳 以 愛 老 師 述 說 東

海。故事從大家身處的教堂開始,老師告訴大家,這座教堂近日才獲得蓋提基

金會選為二十世紀偉大建築之一,藉著這個引子,老師引領我們細究這座教堂

的 名 字 ¬ ─ 路 思 義(Henry W. Luce), 探 詢 他 的 生 命、 回 溯 東 海 歷 史, 進

而解釋東海精神與其獨特性。

'Oct

座後報導撰文 | 胡家瑋

大音希聲:一個不張揚的東海故事/陳以愛

Page 25: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未料不至百年,中國內戰後的新局面使這些學校停辦。在臺灣基督教長老會

及教育人士建議下,聯董會派芳衛廉博士(Dr. William Fenn)來臺考察校

址。在考察報告書中,芳衛廉博士指出:「這所大學要造就一群有特殊視野,

具有終生奉獻精神的『僕人』」。以「求真、篤信、力行」為校訓的東海大

學應運而生。為了遠離城市喧囂和政治干預,東海校址選擇位於郊區的大度

山上,想要型塑無形的美善,貝聿銘先生與陳其寬先生等以有形的紅磚瓦礫、

院落建築堆疊東海人的內斂樸實,1955 年植下的樹苗如今和唐式建築相稱,

展現了東海人深藏不外露的特格。這樣的校園隱藏著詩的精靈,孕育出對師

生關係一往情深的老師,還有追求知識與真理的學生。

故事尾聲,以愛老師提到:「如今我們需要一個『富而知理/禮(道理、禮

貌)』、『富而有品』(品味和品格)的社會。」面對當代社會的嘈雜喧嘩,

她期許每位同學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以及風吹動樹林發出的聲響,謹慎地

做出每一天每一個選擇,因為每個選擇將造就不同的未來。末了,在悠揚聖

歌的祝福下,在場者靜默思考,享受各自的路思義時刻。 20141005

路 思 義 的 一 生 與 他 大 學 時 的 選 擇 有 著

密不可分的關係。十九世紀末葉的美國

有 場 海 外 宣 教 的 學 生 運 動, 運 動 中 有

人 呼 籲:「 遙 遠 的 亞 洲 有 許 多 人 不 認

識對生命造成重大改變的基督信仰。」

彼 時 就 讀 耶 魯 大 學 的 路 思 義 和 他 的 好

友放棄了律師職業,開始學中文,三十

歲 時 到 了 山 東。 在 山 東 的 日 子 裡, 他

們 發 現 教 育 可 以 帶 來 改 變, 於 是 毅 然

決 然 以 基 督 教 精 神 辦 了 齊 魯 大 學。 隨

後 路 思 義 又 參 與 創 辦 了 燕 京 大 學。 從

1865 年 起, 十 三 所 重 視 全 人 教 育 的 基

督教大學陸續在中國大陸成立。

Page 26: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座後報導撰文 | 黃靖茜

開學邁入第四週,入秋微涼的黑夜裡佇立了一座點著溫暖黃光的教堂,引領

同學們在瑟縮的秋風裡入座。同學們坐定位後,一個精神抖擻的聲音和充滿

熱情活力的身影出現在大家眼前,他是劉德祥老師,東海生科系畢業校友,

現 任 國 立 自 然 科 學 博 物 館 副 研 究 員 兼 科 學 教 育 組 主 任。 在 科 博 館 十 五 年 的

工作經驗,劉老師十分了解知識海洋的浩瀚無邊,但一開場,他便表明自己

不是來告訴學弟妹們這片知識大海有多麼廣闊,而是藉著分享自己的學習經

驗,告訴大家「如何進入知識海洋而不被知識淹沒」。他說:「每個人的經

驗都不一樣,無法複製,但學習知識、摸索知識海洋的方法可以傳承。」劉

老師認為,21 世紀的學生在高等教育極普遍化的情況下,不該關心自己「是

否 有 機 會 念 大 學 」, 而 應 關 心「 什 麼 樣 的 教 育 才 能 讓 我 在 21 世 紀 生 活 」。

他提到,21 世紀的社會不僅是個全球化社會,資訊流通便利且快速,讓現代

人絕對不用擔心知識貧乏,反而應擔心是否因為資訊過度爆炸、找不到正確

的學習方法,而使得學習淪為片段式、應付升學式這般失去樂趣的一件事。

具備哪些能力才能讓我們在 21 世紀生活呢?劉老師提出了「21 世紀學生應

具備的能力」,其中,除勉勵同學永保好奇心與熱忱外,更特別強調溝通與

可建立一輩子的自主學習方法。他舉例說明,若是徒有豐富的知識涵養與思

考能力而缺乏良好溝通,以致不能有組織地闡述自己的想法,便難以在注重

團隊合作、雙向溝通的現代社會中發揮所長。另外,持續大量閱讀也是劉老

師強調的自主學習關鍵,他以自己為例,就算已具備博士學位,每年仍不斷

購入不同領域的書籍,發現自己在其他領域中的學習熱忱。談到學習,劉老

師 更 興 奮 的 跟 大 家 分 享 Aha! Moment, 意 即 學 習 過 程 中, 最 快 樂 的 事 情 莫

過於發現科學事實背後的真實意義,以及在徹底摸索一門知識後,得以連結

過去所學、瞬間領悟真理的喜悅。

躍入知識的洋海/ 劉德祥老師

Page 27: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對於現代教育環境,劉老師認為,大學不應成為職業訓練所,家長與學生

不該問「讀這個科系會不會找得到工作」,而應該問「讀這個科系後會不

會變成更好的人」,他強調,「教育不會保證一個人的正直,而是哪一種

的教育才能救我們。我們應該思考什麼樣的教育才適合自己。」真實體驗

Aha! moment 的求知喜悅,徹底理解一個學問後的真實意義,才不致於在

如此浩瀚無邊的知識洋海中淹沒自己,投入其中而一無所獲。 20141014

Page 28: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陳 老 師 從「 大 學 」 的 概 念 說 起, 他 說, 讀 大 學 不 是 讀 一 般 學 校, 大 學, 顧 名

思 義 就 是 一 個「 很 大 的 學 校 」, 學 習 必 須 在 如 此 廣 闊 的 校 園 中 進 行 才 算 是 大

學 精 神。 大 學 校 園 的 佔 地 因 而 成 為 陳 老 師 第 一 個 主 題, 他 告 訴 同 學, 除 了 東

部 另 一 間 擁 有 全 台 最 大 校 區 的 大 學 之 外, 東 海 大 學 是 全 台 灣 單 一 校 區 佔 地 第

二大的校園,也是 55 年前與台灣大學並列全台唯二的大學。

參 與 講 座 的 同 學 中, 大 一 新 生 占 多 數。 這 些 新 生 從 高 中 畢 業 後, 進 到 大 學 校

園 才 將 近 一 個 月, 對 於 東 海 校 園 的 認 識 想 必 仍 不 夠 熟 悉 與 深 刻, 更 別 提 探 尋

東 海 校 園 之 美。 因 此, 陳 老 師 在 講 座 中 特 別 邀 請 每 一 位 新 生 在 將 來 的 校 園 生

活 中, 更 仔 細 地 去 探 索 這 些 存 在 於 建 築 中、 廊 道 間、 光 影 與 綠 樹 間 的 美 好。

他 認 為, 透 過 細 微 的 觀 察 體 驗, 同 學 才 有 可 能 在 畢 業 的 許 多 年 之 後, 仍 可 說

出 自 己 心 中 的 東 海 印 象。 離 開 東 海 後, 東 海 留 給 你 什 麼 樣 的 記 憶? 東 海 大 學

在 你 接 下 來 人 生 中 扮 演 什 麼 角 色? 這 些 都 是 陳 老 師 鼓 勵 同 學 們 在 這 四 年 中 尋

找的答案。

今 年 七 月 底 剛 剛 卸 任 東 海 圖 書 館 館 長 一

職、 常 年 研 究 建 築 史、 世 界 各 地 建 築 物 及

大 學 城 規 劃, 這 場 路 思 義 時 刻, 陳 格 理 老

師 帶 領 同 學 們 尋 找 東 海 校 園 的 美 感 記 憶,

並 鼓 勵 同 學 從 現 在 開 始 書 寫 自 己 的 東 海 故

事, 這 個 故 事 不 僅 關 於 東 海 之 美, 也 關 於

自 己 的 東 海 記 憶, 可 以 是 一 本 書, 也 可 以

是 一 部 電 影, 陳 老 師 以 寫 作、 拍 電 影 的 概

念 告 訴 同 學 們 運 用 場 景、 安 排 情 節, 開 啓

這 段 即 將 圍 繞 著 自 己 打 轉、 為 期 四 年 的 故

事, 而 觀 察 故 事 主 要 發 生 場 景 ——— 東 海

校 園, 便 成 為 陳 老 師 邀 請 大 家 開 始 進 行 的

第一件事。

座後報導撰文 | 黃靖茜

悠悠東海:一生的記憶和榮耀/ 陳格理老師

Page 29: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談 到 東 海 記 憶、 東 海 印 象, 陳 老 師 不 得 不 從 建 築、 美 學 的 觀 點 開 始 向 同 學 們

介 紹 東 海 的 美。 根 據 陳 老 師 的 觀 察, 一 個 校 園 之 所 以 美 麗, 通 常 具 備 幾 個 共

通點,校園必須寬廣、充滿自然景觀、建築特殊,並有著動人的歷史與故事,

而 這 些 特 點 都 是 東 海 具 備 的。 陳 老 師 進 一 步 將 鏡 頭 拉 近, 帶 同 學 走 遍 校 園 各

個 角 落, 探 勘 這 些 美 好 的 細 節, 比 如 東 海 有 百 分 之 三 十 三 的 道 路 是 彎 曲 的,

比 如 東 海 鼎 鼎 有 名 的 文 理 大 道 充 滿 韻 律 之 美。 陳 老 師 認 為, 美 麗 的 校 園 取 決

於 彎 曲 而 非 筆 直 的 園 中 道 路, 除 了 蜿 蜒, 這 些 道 路 間 還 必 須 夠 寬 廣, 設 有 桌

椅, 讓 行 人 能 隨 時 坐 下 來 休 息、 呼 吸。 而 綠 油 油 的 草 皮 也 是 建 築 美 學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要 素, 每 棟 建 築 物 前 都 要 有 片 大 草 皮, 除 了 能 映 襯 整 棟 建 築 物 的 美,

還 能 塑 造 出 這 棟 建 築 物 與 建 築 物 使 用 者 之 間 的 關 係, 更 形 成 這 棟 建 築 物 的 形

象, 當 我 們 由 遠 而 近 欣 賞 一 棟 建 築 物 時, 前 面 闢 有 大 片 綠 色 草 皮 的 建 築 物,

才更顯得動人美好。

文 理 大 道 上 除 了 眾 所 皆 知 的 一 片 綠 蔭 之 外, 陳 老 師 特 別 具 體 描 述 這 條 大 道 上

每 棟 建 築 物 當 初 建 造 時 所 考 慮 的 韻 律 感。 首 先, 同 一 邊 的 建 築 物, 全 是 以 這

一 棟 突 出、 下 一 棟 即 後 退 的 順 序 比 鄰 而 座, 形 成 一 條 彎 曲 的 線 條 美 感, 而 非

全 都 建 在 同 一 條 水 平 線 上。 另 外, 面 對 面 相 對 的 兩 排 學 院 建 築, 採 不 完 全 門

當 戶 對 的 方 式, 打 破 整 齊 一 對 一 的 排 列 方 式, 刻 意 錯 開。 整 條 文 理 大 道 上 的

建 築 物, 不 論 是 同 一 排 的 建 築, 或 是 兩 排 相 對 的 建 築 體, 都 是 交 錯 座 落、 相

互 交 織 出 綠 蔭 間 的 建 築 韻 律 感, 一 路 往 上 抵 達 圖 書 館、 往 下 延 伸 至 教 堂, 台

灣 著 名 旅 遊 及 婚 紗 拍 攝 景 點 的 純 粹 美 感, 其 實 是 這 樣 充 滿 建 築 巧 思 與 美 學 哲

思構成的。

書 寫 故 事 必 須 從 探 勘 場 景 開 始, 對 於 即 將 生 活 與 學 習 四 年 的 校 園, 陳 老 師 勉

勵 同 學 先 細 心 觀 察, 接 著 嘗 試 欣 賞 它 的 美, 然 後 才 能 開 始 以 自 己 的 大 學 生 活

為 經 緯, 編 織 屬 於 自 己 的 一 部 東 海 生 活 史, 這 部 歷 史, 是 關 於 自 己 在 這 裡 生

活 的 記 憶, 而 這 樣 的 記 憶 也 將 伴 隨 每 一 個 東 海 人 離 開 校 園, 並 在 很 久 以 後 的

將來,幻化成東海人一輩子的記憶與榮耀,悠悠然地存在他們心中。

20141020

Page 30: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通識在東海FB 粉絲頁

www.facebook.com/ge.inthu

Page 31: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觀賞紀錄片網址http://goo.gl/1493Ur

Page 32: §103年(103-1)通識在東海 秋季11月刊

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製作

策劃:陳以愛

主編:蔡函芫

文字編輯:黃靖茜 胡家瑋 林郁翔

     林韋錠 郭俊廷 蘇沛文

美編設計:丁伯慶 陳儷方

攝影 : 黃靖茜 胡家瑋 林郁翎

鄭伃婷 游珮瑄 蔡函芫

公民素養陶塑計畫

地址 : 40704 台中市東海大學 975 號信箱 /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 電話 : 04-23590121*22700-22704 /

傳真 : 04-23599209 東海大學共同科暨通識教育中心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of Tungha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