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12
2014年11月1日-2014年11月7日 每逢周六出版 PP17868/09/2013 (033026) www.chineseweekly.com.my 免费 FREE COPY 103 大马华人 C HINESE W EEKLY 当一个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团体而且还 不断要求社会,政治与经济改革,而现 存的政治体制(Political Institutions) 又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改革派便 会不再承受现有体制,不再遵循原有政 治体制,转而发动群众运动要求政治改 革。 西非爆伊波拉瘟疫 全球恐现非理性“伊波拉歧视” 对首相言论断章取义 网民辨是非之路仍远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Address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编辑部 [email protected] | 发行部 [email protected] | 行政部 [email protected] 8 9 6 7 政治运动 VS 政治体制 4 2 3 中国崛起 有利周边国家 东南亚需要 平衡美国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Upload: chinese-weekly-msia

Post on 06-Apr-2016

24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 中国崛起有利周边国家 东南亚需要平衡美国 * 政治运动 VS 政治体制 * 从“颜色革命”到“占中” 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 * 对首相言论断章取义 网民辨是非之路仍远 * 西非爆发伊波拉瘟疫 全球恐现非理性“伊波拉歧视” * 马来西亚华商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角色(第一篇) * 保健养生智多星

TRANSCRIPT

Page 1: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2014年11月1日-2014年11月7日

每逢周六出版PP17868/09/2013 (033026)

www.chineseweekly.com.my

免费 FREE COPY

第103期大马华人周刊

CHINESE WEEKLY

当一个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团体而且还不断要求社会,政治与经济改革,而现存的政治体制(Political Institutions)又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改革派便会不再承受现有体制,不再遵循原有政治体制,转而发动群众运动要求政治改革。

西非爆伊波拉瘟疫 全球恐现非理性“伊波拉歧视”

对首相言论断章取义 网民辨是非之路仍远

Published by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 Akademi Kewartawanan & Informasi Taima Printed by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Address 4C & 4D, Jalan PJS 1/29, Taman Petaling Utama, Jalan Kelang Lama, 4615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Tel 603-77828871 Fax 603-77842871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chineseweekly.com.my Chinese Weekly 大马华人周刊

编辑部 [email protected] | 发行部 [email protected] | 行政部 [email protected]

8 9

6 7政治运动 VS 政治体制

4

2 3

中国崛起有利周边国家

东南亚需要平衡美国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Page 2: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2

马哈迪医生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往的历史比西方还长远,但中国从来就不曾征服东南亚,西方国家则占领整个东南亚。他举例说,葡萄牙在1509年到达马六甲,但在两年后就把马六甲占领了。

此外,中国人初到东南亚各地,都是靠劳力打拼,从最底层做起,逐步打拼出一份天下,成为社会上有成就的族群,为东南亚做出了贡献。

美国人喜欢控制一切

他说,曾经有一段时期,马来(西)亚有约百分之三十的华裔人口,可以成为中国的“第五纵队”,征服马来亚,作为中国的其中一个省份并非不可能,但华人和中国都没有这样做。如果他们是美国人的话,结果就不一定了。美国人喜欢控制一切。

他说,我们与中国做了长时间的交往和贸易,也没听说中国要统治我们。我们要问,西方真的要和我们做朋友、进行贸易,还是要控制我们?

他指出,中国有14亿人口,所以大家都怕它。但是马来西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他说,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快就可以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当然无法接受,所以美国就一直把中国当敌人。

马哈迪说:“我常说,如果你把一个人当作是你的‘潜在敌人’,那么他就是你的敌人,而我们不喜欢敌人。我之前在东京说过,要同14亿人起冲突,绝对不是件好事。”

“我们不认为中国会把东南亚变成殖民地,这对谁都没好处。以前日本占领东南亚,结果是大家都看到了。在战后,日本积极与东南亚展开贸易往来,这反而对日本战后重建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双输”是避免冲突的策略

马哈迪在演讲的时候,以其治理马来西亚的经验,为东南亚国家与其他国家如何解决争端开出“药方”,那就是要“双输”。他解释说,“双赢”是个比较常被人引用的词语,但是在实际的谈判,涉及的双方都需要让步,妥协才有可能。因此,双方都要“输”,也就是让出一些利益,避免冲突。

他指出,在马来西亚当各种族都感到不高兴的时候,那是好事。因为如果有任何一方的要求都得到满足,只有某个族群感到高兴,其他种族不满,那种族之间的关系就会有问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他说,在处理领土争端,如果双方真的无法通过双边关系解决,那就把问题带上国际法庭仲裁,前提是双方都要接受。马来西亚曾与印尼及新加坡的领土争端,就是通过国际法庭解决的。在与印尼的争端里,马来西亚获得了在东马两个小岛;但在与新加坡的争端里,新加坡却获得了一个岛礁。即使结果没有让任何国家都感到高兴,但是大家还得接受。

除了通过国际仲裁,马来西亚在解决领土的问题的办法是进行共同开发。马来西亚与泰国在马来半岛东海岸之外就有一个“马泰共同开发区”,两国分享该地区开发所得的利益。

在谈到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地缘政治角力,东盟可以扮演的角色时,马哈迪指出,即使东盟某些国家为了一国的利益愿意顺从美国“重返亚太”的对外政策,但在整体上东盟不愿意成为围堵中国的桥头堡。

专 题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中国崛起有利周边国家

东南亚需要平衡美国

我国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10月2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发表主题为《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的公开演讲,指出从历史来

看,中国实际上有机会殖民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国家,但是却没有这么做,因此,在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东南亚国家不需要把中国当作是个威胁。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演讲会是由《大马华人周刊》与大马新闻资讯学院主办,有300多名香港各界人士出席,场面热闹。马哈迪在夫人敦西蒂哈斯玛陪同下担任主讲嘉宾。出席者对已经89岁高龄的马哈迪在演讲中表现出的敏锐思路、犀利言辞大表惊叹。本次演讲筹委会主席郑赤琰教授,赠送一幅“路遥知马力”的骏马水墨画给马哈迪。

Page 3: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3

专 题

他认为,东盟采取这样的立场是因为不愿意塑造敌人,只想和平、富足与发展,反对任何一个大国统治世界,因此对任何国家的投资都十分欢迎。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崛起会为东盟国家带来好处,而不是威胁。

美国把中国当假想敌

无论如何,马哈迪指出,美国虽然仍然是世界第一,但是却把中国当作是威胁。这是因为美国不愿意看到任何国家崛起而能够挑战其世界第一的地位。也因为这样,美国把中国当作是假想敌。

他指出,设定假想敌会出现“当你视一个国家为潜在敌手的时候,它马上就变成你的敌手”。

对美国扮演“国际警察”,马哈迪语带讽刺的说:当那些曾是美国盟友的国家需要的时候,美国却无法为他们提供保护。他举例说,阿富汗、伊拉克、埃及等国家,都曾与美国站在一起,但是在这些国家需要协助的时候,美国却无法扮演好“国际警察”的角色。

“冷战结束后,美国想当世界警察,但它的做法与政策,让它没有这个资格,因为它根本无法保护这些国家,我们东南亚不想重蹈中东的覆辙。在此之前,一些中东国家奉行独裁统治。虽然是独裁统治,但国家还算稳定。美国来了之后,独裁者倒台,这些国家就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动乱。”

他说,美国入侵伊拉克,声称在3个月内就能够以“震慑作用”征服伊拉克。可是,美国处决了萨达姆,但换来的却是战火连天的伊拉克。在一些美国失去的中东国家,却掉入伊斯兰国的手上。

此外,美国这种到处挑动国家之间,乃至国家内部的武力对抗,最终的结果是会是像它当年在阿富汗扶持抵抗苏联的组织,结果在冷战结束后这抵抗组织演变成为塔利班反噬。

在冷战期间,美国在与苏联对抗时,强行在东南亚推行其意识形态,以“多米诺骨牌效应”(指美国在20世纪中叶认为共产革命如果在东南亚某一国成功,那么势必将导致其它东南亚国家 都出现无法阻挡的共产革命的一种说法)为幌子,武装干涉中南半岛,实际上是为了干预东南亚区域的局势。

美国没有从错误中学习

马哈迪说,即使美国过去在其外交政策上和对外军事上犯了许多错误,但是却从来没有从错误中学习,一错再错,以为靠武力军力干预他国的内政可以解决问题。他对美国继续信奉军事能力解决国际争端感到忧虑,并认为美国要借东盟国家围堵中国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这个能力。

而东盟国家也了解到,要围堵中国就等于马来谚语所说的“心向往合抱大山,奈何手臂不能及”。

他表示,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你可以打赢一场战争,但你永远打不赢你的敌人。你在正面战场上可以获得胜利,但敌人会用其它方式来对付你。美国以为有太平洋与大西洋作为其天然屏障,可以抵御外部的侵略,但其高楼却被恐怖分子用飞机撞毁了,它的公民在外国被斩首。

他指出:“美国现在推行‘东亚再平衡’政策,想要制衡中国,但美国才是需要受到制衡的。而要制衡美国只靠中国是不行的,中日韩、东盟要联合在一起。我们不一定要变成欧盟那样紧密的共同体,但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解决我们内部的矛盾。只要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对抗美国的势力。”

马哈迪在演讲一开始,就强调了东盟成立的动因,实际上是要消弭几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例如,马来西亚与印尼、菲律宾、泰国以及新加坡都存在一些矛盾。各国有见及坐下来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好过兵戎相见,因而成立了东盟这样的组织。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让邻居富有起来”他说,马来西亚崇尚和平,相信“让邻居富有起来”

,而不是要邻国变穷。而东盟成立的目的是要区域和平。马来西亚在独立后,欢迎前殖民国家英国的投资,也欢迎所有其他国家的投资。

他相信,大多数的东盟国家也有这样的想法。

因此,马哈迪认为当国家之间出现矛盾或冲突的时候,大家应该坐下来谈判,因为武力与冲突永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普通人吵架,一方一怒之下把另外一方给杀了,法律是要判以极刑的。那么国家之间的爭吵呢?难道也要靠杀人解決问题吗?这是一种非常原始野蛮的解決办法。”

针对马来西亚与其邻国新加坡的关系,马哈迪表示对这个人口有百分之七十五是华裔的邻国的防备心,把周边国家,甚至是中国视为威胁,大力发展军力表示不解。

他说,如果真的打仗的话,马来西亚的军力因为比新加坡弱,无法与新加坡一战。但是,对马来西亚而言,新加坡是个重要的邻居,马来西亚不会把它视为敌人。

陈启宗

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

马哈迪医生演讲完毕后,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左边坐者为主持人郭益耀教授。

周融

资深传媒人香港反占中保普选大联盟发言人

梁美芬

香港立法会议员

Page 4: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4

纵 目 天 下

政治运动 政治体制VS

郑赤琰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大马新闻资讯学院院长、

马来西亚政党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学者亨廷顿(Samuel Humington 已去世)的名著《政治秩序与变动中的社会》指出:当一个社会出现了新的社会团体而且还不断要求社

会、政治与经济改革,而现存的政治体制(Political Institutions)又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时,改革派便会不再承受现有体制,不再遵循原有政治体制,转而发动群众运动要求政治改革。

群众运动不断 社会走向衰落

亨廷顿从全球变动社会中发觉,往往就在这当儿,乱事便爆发了。因为现有政治体制下政治行为模式有其一定的价值坚守,经长期社会化的结果,在这体制下生活的人便有了一个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大家容易彼此接受和彼此尊重,把社会沟通达到原有默契的境界,政治、社会与经济秩序也就安定下来。因此改革派要将这套已稳定下来的政治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无疑将会触发新旧

势力之斗争。因为旧的不可能轻易被改变,新的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愿以偿得到他们的理想。亨廷顿的结论是如果群众运动不断,乱事不停,这个社会/国家便走向衰落。

“占中”用“公民抗命”

挑战法治秩序

总之,改革派对现有政治体制失去耐心与信心不断恶化,走上街头抗争的频率也不断增加,到了“占中”出现后,更公开动员“全城”用“公民抗命”的群众运动大举挑战执法人员与法治秩序,“占中”经过一年多的动员,成功地联合“泛民”27位议员、学生与社运人士等,发动了“9.28”的警民对峙。经过了第一波的催泪弹驱逐后,群众分别在金钟、铜锣湾、旺角、广东道等违法占据街道,影响交通人次高达150万,被影响生计的商铺、的士、货车、旅游车等行业,怨声载道。但是群众不但无动于衷,还声称这是一场“雨伞革命”。就其提出来的政治要求包括行政首长下台与人大常委收回香港政改决议来评断,本文有下列看法:

就要求本身来论,如果采行体制内去争取,不是革命,若采用群众大举破坏法律的行动以示对决,那便很有可能变成革命。

两项要求在体制内

并非不可行

其实,示威者所提出来的两项要求,在体制内并非不可行,《基本法》第五十条与五十二条便有规定行政首长可被立法会迫下台,如果特首因立法会以三分之二多数票否决其重要提案而解散立法会后,新选出的立法会仍以三分之二多数票否决该提案。至于人大常委的决议也一样有机会被立法会扳倒,若得不到三分之二支持,又或有三分之二以上议员坚持将政府提上会的提案当场作出修改,都是循用体制内争取改革的办法。

舍此不用,发动群众与政府对峙,若警员无法有效执法,立法会又因群众围攻而

无限期停顿,政府也就无法在体制内正常运作,采取非正常的紧急措施也就变成执政者唯一的选择办法了,这也是举世惯见到的结局,要嘛,革命成功,要嘛,革命失败。

“雨伞革命”提出制度改革

“雨伞革命”群众会问:为什么行政首长不可以在他们要求下落台?落台有这么难吗?难易的问题取决于群众提出的要求是制度改革,而改革权又非系于行政首长一人,甚至也不是人大首长一人,而是源头由立法会、行政首长、人大常务,环环扣在一起。甚至连所有在议会有议员的政党也有责任,群众为什么不问:为什么政党不能打破派别的对垒呢?又为什么选民不一致投票给一个政党或一个派别?这样一问便可了然于心,原来香港社会已然出现像本文开头引用亨廷顿所说的情况:维稳派与改革派各有坚持。如此下去,怎么办?

据作者老师著名政治学者H.Nieburg对“政治暴力”(Political Violence)的研究指出:政治暴力的发生是由于两个不同政治要求的势力对决的结果,唯一可以化解对决的办法是尽力在现有体制内寻求管道让双方进行谈判,谈判的过程要制造诱因让双方都有“妥协”(compromise)的意愿,有管道又有诱因,妥协便有空间,“政治暴力”便可避免。如果发觉管道具备,便要加以善用,若管道少或不具备,便要临时建立谈判的管道,Nieburg的办法在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大举暴动的过程中,曾参与国会的危机处理小组,也因此将风波平静下来,以后的问题也不断循用这办法处理,黑人问题之所以得到纾解,靠这办法。

香港没有暴力革命的条件,因为人口非常国际化,不乱则已,一乱便四散走光,所有民生条件又很脆弱,因此人心趋和与趋向妥协很有条件,处理眼前危机,当往这办法去处理!

改革派”发动街头示威

香港早在1997年之前的十五年左右,经港英政府推出政治体制的改革后,整个社会出现了新的(一般称“现代”的)政治团体,例如政党,新的结社(包括公民组织、人权组织、环保组织、学运组织、政治媒介等等)。以前殖民地时代被封禁或严加控管的,现在都一窝蜂飞了出来。这时新的政治力量通过议会选举进入立法会,很快便发觉立法会选举存在着功能组别选举令到他们的政治诉求有阻力,同时也发觉行政机关不改革,他们所要的政治理想更难实现。

于是紧接着1997主权回归到中国后,他们不断地力争,尽管有“一国两制”的宪制承诺,但他们认为“循序渐进”的改革速度太慢,主权回归还不到立法会一届,改革派便已迫不及待,要对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改革,行政与立法两机关的“双普选”被提出来力争,加快改革速度的政改“路线图”也被画出来。他们在立法会占少数,无法扭转败局,于是转而走上街去组织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游行示威。一旦发现社会有什么不满的人群,便将他们吸纳进游行队伍中,原先的希望是想借游行去壮大他们的选民支持。

可是维护现有政治体制的人群并不示弱,他们之间也很快从传统社团中团结起来,在议会选举中更形成一股实力抗拒改革派,尤其是代表工商金融企业界的实力,很快便在功能选举中凝聚起来,成为议会抗拒改革的“砥柱”,于是乎改革派的急进企图受到了挫折,近几年已开始有人先是做出了损耗政治体制的行为,如在立法会“拉布”干扰议会理性辩论,滥用议员发言权利,又如外有组织群众内有立法议员里外联手围攻议会,对议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著名学者亨廷顿Samuel Humington

Page 5: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5

国 际 漫 步

维持全球称霸是美国总统使命到了第一位黑人总统(实际上是黑白混血

儿)奥巴马上台之后,这位民主党籍的总统号称开明,声称要为美国带来“改变”。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美国在全球称霸”以及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地区称霸”,仍然是奥巴马执政期间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

只是美国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难以直接出兵干预,因此他采用比较隐蔽的手法,怂恿当地人通过示威手法搞掉独裁或民选的领袖。但这之间还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是亲美的独裁政府,美国仍然会尽量保护,直到万不得已时才让其垮台。

“阿拉伯之春”使人民受若例如,在北非的突尼西亚,发生了“阿拉

伯之春”,人民通过示威推翻了统治国家三十多年的总统。

奥巴马由此得到“灵感”,趁机除掉一直与美国对抗的利比亚总统卡达菲。美国鼓动利比亚人民示威,军人造反,把卡达菲活活打死。失去了强人统治的利比亚一片混乱,内战不休,人民陷入水深火热。

与利比亚毗邻的埃及,其独裁统治者穆巴拉克是美国的忠实仆从,一切以美国马首是瞻,美国也刻意保护他。

但埃及中产阶级受到“阿拉伯之春”影响而发动示威,推翻了穆巴拉克。过后举行民主选举,回教原教旨主义的穆西当选。不过,美国支持军人政变推翻民选政府,目前埃及恢复由军人统治。

美国为了推翻反美的叙利亚总统阿塞德,鼓励该国人民造反,结果引发内战。内战三年以来,至少已有20万人丧生,数十万人沦为难民,流落邻国,其苦难难以用笔墨形容。

美国对阿拉伯世界的干预,催生了极端派的组织“伊斯兰国”。奥巴马现在正忙于空袭由美国一手制造出来的“伊斯兰国”。

奥巴马还领导北约与欧盟东扩,以便围堵俄罗斯。因此在东欧地区激发“颜色革命“。

最近的做法是在俄罗斯西南面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制造“橙色革命”。乌克兰脱离苏联独立之后,原本与俄罗斯相处良好,並从俄罗斯取得优惠价格的石油与天然気供应,获得实惠。

但美国怂恿乌克兰人民示威,推翻与俄罗斯友好的民选总统。重新选举后选出亲西方的总统,表明乌克兰要加入欧盟和北约。

这样一来,俄罗斯的总统普京作出反击,合併了克里米亚半岛。俄罗斯还支持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族进行分离主义活动,结果爆发内战,迄今已经造成数千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受伤。

在美国忙于“反恐战争”的十多年中,中国正在悄悄“和平崛起”,成 为 全 球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 世 界 银 行用“购买力平价”推算,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这个美国控制的国际机构有“捧杀”中国之嫌)以及全球最大贸易国。

这使美国统治集团感到恐慌,担心美国的霸权地位不保,于是迫使奥巴马采取“亚太再平衡”政策,再度围堵中国。

这项政策分为几个层面。一是美国本身把海军主力调派到西太平洋,要 把 中 国 围 困 在 第 一 岛 链 之 内 。 二是唆使日本、越南、菲律宾和新加坡和 美 国 一 道 围 堵 中 国 , 这 一 招 本 小利大,达到离间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的目的,又迫使中国领导层必须腾出人力、物力和精神来应付这场新围堵。

最新的一招是在中国的领土香港掀起“占领中环”(“占中”)的行动,目的是在香港造成政治与社会动乱,打击其经济发展,瘫痪香港政府的施政,以及试图影响北京当局对香港的决策与控制,並通过香港颠覆中国。

中国人大最近推出2017年香港特首选举方案,由1200人的提名委员会遴选2至3名“爱港爱国”的候选人参选,由香港全体选民以一人一票方式选举其中一人为特首。此举符合“一国两制,港人占港”的香港《基本法》。

但泛民主派人士借题发挥,声称要通过争取“公民提名”选举特首,並煽动年幼无知,热情有余的青年学生展开非法“占中”。

其实,这项“占中”已酝酿一年多,是美国用来干扰中国的其中一项方案。发起“违法占中”的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廷耀以及“占中”金主黎智英都与美国关系密切。据香港传媒披露,黎智英派发总额4千多万港币给支持占中的香港退休主教陈日君,民主党创党人李柱铭和香港前政政务司司陈方安生等人,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占中”。资金源自美国。

“占中”取得“乱港”成果

“占中”颠覆中国的目标难以得逞,但“乱港”的目的

取得一定的“成果”。美国这项“本小利大 ” 的 投 资 “ 回 酬率”还算不错!

从 到 “占中”

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

“颜色革命”

林金树

“在全球称霸”是美国政治人物的“共识”,在两党轮替执政之下,不论是共和党籍总统或民主党籍总统,不论是开明派总统或保守派总统,都必须服膺这个“最高原则”,总统必须贯彻这项准则才算称职。

共 和 党 籍 的 小 布 什 是 牛 仔 作 风 的 总统,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他悍然出兵先后占领阿富汗与伊拉克,为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死伤人数不计其数。美国则由于军费浩大而债台高筑,濒临破产。

颜色革命”害惨乌克兰人民

图通过“占中” 颠覆中国

Page 6: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6

网络世界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于马华第61届公会代表大会的开幕演词,网络上突出不同新闻焦点,结果引来

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误读和结论。

朝野双方,为此相互斗嘴呛声。网络上的好事之徒,也纷纷大作文章,各自表述。其实,这样的做法,不但蒙蔽真理,彻底的混淆网络的意义和特色,即多元角度、多种意见,散发正能量,相互谅解包容等,都被各方忽略了!

对首相言论断章取义网 民 辨 是 非

之 路 仍 远

关山渡

纳吉10月12日的演讲稿,实际上务实求是,说出了治理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国家的难处。当各族群各阶层都有所求,如何取得平衡点,不偏袒或忽略任何一方,属于一项艰难任务。当华裔抒发不满时候,也得学习如何以同理心,看待这些实实在在、不断丛生的政治难题!

我们亲睹,今年爆发的雪州撤换大臣风波,始于“加影行动”。因为公正党内部以及民联三党之间的欠缺协调、互不信任态度,导致长达数月的执政危机。

首相在马华大会上,要求人民想象,“如果此事是发生在中央领导高层,会发生什么事?我们的国家将非常不稳定,我们承担不起(恶劣后果)。”

客观地审视,首相虽然有提到,华裔不能对国阵提出诉求,却把票投给民联的行动党,但首相同时也表示,拿督斯里廖中莱与拿督魏家祥,担任内阁部长后,都提出不少华社的要求,他会

考虑这些声音,并尝试公平对待。

脱稿一谈,首相提出他的见解,即华社需要支持国阵,这是集聚筹码请求,听者不一定要跟从,首相也并无威胁之意。

网络把纳吉的谈话当成是“恐吓”

网络上的反映,却是把这番言论,当成是“恐吓”。甚至有人(行动党组织秘书陆兆福)形容,这是把华社影射为“待施舍的乞丐”。其实,如果抛开负面情绪,那么全篇讲稿,应该有其他的论据作证,语气也严肃认真。首相提到许多华社关心的课题,例如华小的宪法地位,财政预算案的消费税事宜,他并没有忘记,身为一位全民首相需要讲的话!

日落洞区国会议员黄泉安,迅速利用网络开炮,抨击在场的马华领袖,没有及时纠正首相说法,俨然成为帮凶,这种说法颇为牵强。 即使他自己,是否有因为民联党盟友发言不

当,也会有同样的不礼貌当场发飙行为?自然不必多说。何况,大会出席者,并不觉得因此受激怒或冒犯,何须有过度反应?

黄泉安指,华裔选民是我国最大的纳税族群,为国家财库带来庞大收入,政府

应该反过来感恩华社的贡献,但近日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华社获得的权益少之又少。如果套用同样的逻辑,黄泉安本身也有施恩望报的心态。

不能拘泥于谁最有功劳

他忘记了,建设国家不仅要出钱,也得出力流汗水,各民族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不能拘泥于谁最有功劳?该维护谁的利益?这是不着边际的看法。

即使指控华裔协助国阵,2004年大选狂扫全国92%的席位,却未有政治收获。但当时的国阵掌舵者,并非纳吉本人,因此指认领袖善忘,也是不公平说法。首相即席肯定华小地位,宪法和法律下获得保障, 听毕马华领袖及中央代表全体站立,鼓掌欢呼,这是人之常情。就如民联实权领袖拿督斯里安华,不也在公开演说中,以煽情获得观众欢呼喝彩一般?

民联有人坚持“毋须缴税”,回敬首相。贵为财政部长的纳吉,大会讲稿并没忘记经济课题,他抨击民联反对消费税(GST),打算用资本增值税(Capital gains tax)与遗产税(Inheritence tax)来取代。

他认为,这种税制不亲商,会导致股市下跌、资金外流的恶果。他以在场的华商为例,管理政府如经商,总不能借钱付员工薪水,否则赤字恶化,将如同希腊般破产!

Page 7: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7

网络世界

软着陆确保一切不失控

首相呼吁,推行消费税,扩大税基,解决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他也保证,政府采取“软着陆”(Soft landing)措施,确保一切不失控。网媒报导首相的言论,似乎不甚重视经济方面的劝告,反而对负面新闻如党争内斗、官职少、华社支持率低落等等,非常有兴趣,甚至拿来打标题,吸引读者眼球。

这证明新闻议程、新闻价值及能够吸引读者的课题,可轻易受网媒所操纵!

人在现场,感染首相演讲气氛的民政党主席马袖强,认为首相整体言论,带出的正面讯息为,很想要获得所有社群的支持,共同带领社会及经济发展。他相信,首相用心良苦,呼吁各界停止非必要辩论招数,以及花言巧语(Rhetoric),例如关闭华小或淡小论,并不

会有市场。

那么,我们要如何看待媒体,尤其是来自威力强大的网媒,对于领袖言论,有意或是无意的扭曲抹黑?

治大国若烹小鲜

首先,要明白,治理国家并非容易事儿。中国哲学家老子,著有古老智慧结晶《道德经》,其第六十章中有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句话,也在2013年3月,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引用。当时,习近平说,身为国家领导人,要牢记人民重托,责任重于泰山,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他的意思为,态度要认真实际,就如烹调小鱼烧菜,一切材料如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掌握火候,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同时,小鱼不能随便搅动,否则就容易损坏,体现无为而治的真谛。

这一些掌厨的基本理论,回到政治舞台,对我国首相纳吉来说,不也是一项重大的考验?治理一个国情复杂的国家,可说是荆棘满途,挑战处处!

参考一些例子。2008年,美国的黑人总统奥巴马上台,期望消弥长久存在的种族歧视,两届任期过半,事与愿违。

也是同年,台湾的马英九上台,民众希望他有所表现,也是期望落空。最近的地沟油事件,有小市民花大钱,于《苹果日报》刊登半版公开信广告,质问“总统为什么还笑得出来?”向总统喊话,要他把握剩下的一年半任期,不可继续放任食安问题,让台湾根基被掏空。

网络惯性的呛声不满

政治和民生问题不易解决。回到我国,今年经历MH370和MH17超大空难,还有沙巴州海岸的绑架事件,我国的国际形象陷入谷底。因此,即使在2013年5.05大选不支持纳吉,如今也该放下成见,为全民首相打气。但在网络上,依然是一片惯性的呛声不满。

因此,首相有权利提出异议,也不代表他威胁选民。

网媒存有偏见,但马华中委会,根据会长理事会的指示,禁止《当今大马》记者入场采访,属于一项消极做法。了解网络者都知晓,即使是有禁足令,网媒有办法捕风捉影、无孔不入。他们只须套取片面讯息,补饰遗漏部分,再参考主流媒体,一样可以生产出正规的新闻,很难叫她完全闭嘴。

马华先发制人的禁令,指《当今大马》刻意扭曲言论,果然不幸言中,但对策也显得徒劳无功,不会杜绝这一类的舆论。《当今大马》很坦白地说:“我们的记者是在场外,通过大电视直播观看纳吉的演讲。”,直接化解了不利因素,也为网络带来同情加分,陷主家不利。

网民会问,这次人家还未见会犯错,尽管记录不良,但否决其到场权利,不是已经违反新闻原则?国阵议员曾鞭挞由民联执政的槟城州政府,禁止《马来西亚前锋报》采访官方新闻(现已取消),总不成自己也重蹈覆辙?

马华中央宣传局主任蔡金星,总结辩论时,提及网媒一个通病,即只有付费读者,才能阅读任何新闻详细内容。一般读者,则只能浏览标题,以及浅度阅读首段文字,这样就容易产生偏见,制造错误印象。这点无疑是正确的,但读者为何宁可相信残缺新闻,被一则新闻标题(网络上甚至可以随时修改)左右思维方向?值得我们深思因果关系。

政治网战需要每个党员积极参与掌握网络议程者,拥有最大的优势。马华领袖虽然明白这点,只能指控某些

网媒动机不良,此外能做的不多,事实不见得如此。政治网战,需要每个党员的积极参与,绝不可假手他人。同时,网络上多一个朋友,总比到处树立敌人好!

笔者2013年12月21日,《马华收拾政治旧山河-新领导层网络革新路》一文,建议政党认真参与网战,不能守株待兔,坐享其成,等待政敌自动分崩离析,也莫要忽略了互联网的“互动”两字含义。“互动”是双线式的,虽然网络是虚拟,一个政治领袖要广结网络人脉,必须要拿出真心诚意,打动期望甚高的一般网民。

一种要不得的心态,所谓网络战定义简单,甚至沦为“外包”,即设立美观得体的面书专页,重金请来文笔了得的枪手,发表数篇颇有见地的贴文或影音资料,即可交差了事。过后,面子书内的自家政论群组“会员”,第一时间内转载传播,发给广大的网民,然后“巧合”出现专业论战者,制造不利政敌的舆论,过程简单不过,也等于侮辱网客的智慧。

关心网媒的扭曲抹黑,不如也来问问《当今大马》英文版,为何刊载争议性巫统基层的言论,让不适当者评价马华大会?到底居心何在?

曾发表极端言论的蕉赖巫统区会主席赛阿里,10月13日接受该家网媒专访,直言马青,不要只关心权力分享,也得提供公民教育,提升大马年轻华裔的爱国情操,对祖国表现忠心。

赛阿里认为,华青滥用社媒,批评国家领袖和官方宗教,这种现象令人担心。他劝告马青总团长张盛闻,避免提出敏感课题,扮演社群英雄,就如行动党坚持的“大马人的大马”一般。他说,两届大选产生印象,华社就像在玩字谜游戏(Playing Charades),成为(政党的)“眼中刺”。查这项访谈,无法在中文版中寻获。

结论是,马华的党代表大会,领悟到网媒的力量与作用,你不惹她,她也会惹你。因此,作为大选舆论前哨战,马华不仅需要肯定自己,争取华社支持, 也得面对事实,采取正确的网络策略,软硬兼施、圆滑灵活,抗击任何的网络抹黑歪曲!

Page 8: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8

东马视野

全球恐现非理性“伊波拉歧视”

西非 洲 部 分 国 家 爆 发 伊 波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严重,引发全球大恐慌,全球各国和地区纷纷提高警戒,防备这种具高度传染风险的瘟疫的可能入侵或扩散。不过,全球人类也应保持理性态度和清醒头脑,避免因瘟疫恐惧感而不由自主地陷入“伊波拉歧视”,一股脑儿把全体非洲人及相关风险群体等同于伊波拉带菌者。

简单地说,不要因为非洲发生了伊波拉病毒病,就把全体非洲人视为“瘟神”,甚至于恐慌到失去理智,对全球黑人避之 则 吉 , 作 出 非 理 性 、 非 科 学 的 偏 见 行为,或表现出一种对他人偏见的想法、态度、举动,用给别人扣帽子的方式而不经意地把自己变成一种相对另类的恐慌症候群体。

歧视来自于偏见。当偏见变成一种集体认知时,就是一种社会歧视。因此,消除歧视的前提应该首先祛除偏见,不要自以为是,而要打开同理心,全球人类应当抱持大原则: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为出发点。

美国为非洲以外国家出现伊病

美国已是全球确实出现来自西非地区伊波拉病毒病的非洲境外国家,若美国社会出现歇斯底里式的伊波拉病毒病恐慌躁动,一旦出现歧视非洲国民/居民(主要是针对黑人群体),甚至于不可理喻地歧视美国本土非洲裔国民/居民的话,那也将是一件悲哀事。

因此,美国政府本身若顶不住来自于美国民间对政府所施加的美国与西非疫区暂时隔离的压力,而去落实具有歧视色彩的卫生防御性措施的话,那对成天向全球

各个地区输出美国式民主、人权理念的美国来说,将是最大的讽刺。

何况,这样的讽刺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来说,将会感到伤心难过,也会很尴尬,毕竟,奥巴马的祖先是来自非洲大陆的黑人群体,美国人的恐惧感难免会令奥巴马切身感受到歧视的心理伤害。

美国民众要求颁布“禁飞令”

随着美国本土于2014年10月份连续出现两宗源自非洲疫区的伊波拉病毒病确诊病例之后,已有美国民众在美国总统府白宫大门前举行抗议,要求美国政府下令禁止西非疫区的民航飞机航班飞到美国。不仅如此,也有部分美国议员向政府施压要求颁布“禁飞令”。

从生命安全、治疗和防护的医疗与卫生角度来看,在卫生上采取隔离措施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如果把隔离措施加倍扩大 到 行 政 政 策 上 , 好 比 颁 布 航 空 “ 禁 飞令 ” , 禁 止 美 国 和 西 非 民 航 飞 机 互 相 往来 , 这 是 否 是 属 于 政 府 层 面 上 的 歧 视 行动?这样的决定是有待于商榷的,它的后续影响必须考虑到。

如果美国真的采取航空“禁飞令”的话,那美国盟友或其它国家/地区,是否也将会如法炮制,仿效美国的隔离性政策,最终演变成全球性“伊波拉歧视”,把非

洲裔国民/居民(主要针对黑种人),甚至于全球非洲裔(主要针对黑种人)都简单被标签为伊波拉病毒带菌者?这对全球非洲人来说何其无辜!何况,这样的歧视性标签将会为全球立下很不好的先例,尤其要当心地缘政治陷阱,把某个区域的传染病事故加以政治化,成为一种对付敌对国的政治工具,以达到国际政治利益议程。

交通发达传染病扩散迅速

从人类迁移史可清楚了解,随着交通运输工具越来越先进,从最原始的徒步、独木舟方式,演进到扬帆、蒸汽航海、陆运,再进步到今天的超音速、阔体飞机的诞生,全球人口流动变得大量又频繁,如此一来,当一个地区出现/爆发转移性传染病,就有随着人口大量、密集地移动,而传播并扩散(近距离或远距离)开来的风险。

在这样的一种人口移动,以及病毒本身具可变异特点的相对复杂条件下,在预防和对抗任何一种传染病的努力上,须要获得全球各国/地区政府和人民携手合作,个别国家其实无法独立应付,包括全球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至于某些国家想独善其身,自以为不会受灾,想自扫门前雪的侥幸和自私心态,其实是短视,只是灾难暂时还未降临,还没陷入水深火热困境罢了。

何况,当前是全球化世界,即使是最偏僻的地区,都难免会有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 族 群 / 群 体 人 士 造访 , 这 包 括 进 行 旅游、商业、探亲、升学、探险、居留、访问活动等等,不同地方人士互相往来早 已 经是 常态。

钟永有

西非 爆发 伊波拉瘟疫

全球恐现非理性

10月16日,一名美国人穿防护服在白宫前示威,要求禁止西非航班入境。

Page 9: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9

东马视野

让我们来看一看,非洲是一个大陆块,大陆块上拥有54个国家和8个属国,总 人 口 1 0 亿 ( 非 洲 为 全 球 面 积 第 二 大洲、人口第二大洲。全球总人口72亿), 而 按 地 理 可 划 分 为 东 非 、 南 非 、 西非、北非、中非5个大区域。

西非有16个国家及一个属地,总人口2亿:尼日尔、布基纳法索(旧名:上沃尔特)、马里、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 旧 名 : 黃 金 海 岸 ) 、 多 哥 、 贝 宁 (旧名:达荷美)、尼日利亚、佛德角群岛、圣赫勒拿岛(英国属地,Saint Hel-ena)。

西非爆发伊波拉传染病

爆发伊波拉病毒病严重疫情的西非灾区国家主要是:几内亚(总人口1000万)、塞拉利昂(总人口600万人)、利比里亚(总人口400万),截至2014年10月份,已造成4500个病者死亡。

这3个重灾区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贫穷问题。而贫穷也就引发恶性循环大问题,好比当权的国家政府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医学能力应对疾病大流行危害。

从卫生角度来看,属于高度传染特性的伊波拉病毒属于瘟疫类,即属于可在广泛地区或全球各地,极度容易传染给他人或物种的大流行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瘟疫的定义如下:

(一)人类群体出现新病原

(二)病原可感染人并引起严重病况

(三)病原可轻易传染给他人,尤其在人与人彼此之间传染、扩散

纵观地球历史上曾出现多次可怕瘟疫,当中许多以动物为病毒宿主,也就是说病原来自动物,诸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鼠疫皆是范例。

瘟疫可导致国家和文明灭亡

由于瘟疫致死率高,可导致集体死亡,这不仅可造成病者死亡,当地区/区域居民大量集体死亡时,就意味着瘟疫足以摧毁社区、城镇、社会、国家、文 明 , 毁 灭 族 群 、 物 种 。 大 家 可 想 像一下,当一块农地、牧地发生瘟疫肆虐时,导致整个农地、牧地里的农作物(如香蕉、火龙果等)或禽畜(如鸡鸭牛羊狗儿等)集体死亡的恐怖情形,就可想像瘟疫毁灭性程度多么可怕。

时间 主流行区 别称 疾病 病原 死亡人数爆发次序/

备注公元前430年 希腊 伤寒 伤寒杆菌 500万 伤寒

165年-180年 罗马 安东大瘟疫 未知 500万

165年-180年 罗马西普里安大瘟疫

未知 500万

195年-220年 中国 建安大瘟疫 伤寒 (中医) 超过千万

541年-542年 地中海 查士丁尼瘟疫 鼠疫 鼠疫杆菌 2500万 淋巴腺鼠疫

1347年-1352年 欧洲 黑死病 鼠疫 鼠疫杆菌超过

7500万鼠疫2

1518年-1568年 墨西哥天花麻疹伤寒

天花病毒麻疹病毒伤寒杆菌

1700万欧洲人航海引入

1556年-1560年 欧洲 流感 流感病毒 2500万流感1,致死率20%

1665年 英國 伦敦大瘟疫 鼠疫 鼠疫杆菌 6万

1775年-1782年 北美洲 天花 天花病毒 13万

1816年-1826年 亚洲 霍乱 霍乱弧菌 霍乱1

1829年-1851年 欧洲、北美 霍乱 霍乱弧菌 霍乱2

1852年-1860年 俄国 霍乱 霍乱弧菌 100万 霍乱3

1863年-1875年 欧洲、非洲 霍乱 霍乱弧菌 霍乱4

1866年 北美 霍乱 霍乱弧菌 霍乱5

1892年 德国 霍乱 霍乱弧菌 霍乱6

1899年-1923年 俄国 霍乱 霍乱弧菌 霍乱7

1855年-1896年 亚洲 鼠疫 鼠疫杆菌 1000万

1918年-1919年 全球 西班牙流感 流感流感病毒A型H1N1株

2500万流感2,间接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

1957年-1958年 全球 亚洲流感 流感流感病毒A型H2N2株

100万流感3,疫苗研发

1961年 南亚、苏联 El Tor 霍乱 霍乱弧菌 霍乱8

1968年-1969年 全球 香港流感 流感流感病毒A型H3N2株

75万 流感4

2009年-2010年 全球2009年H1N1新型流感疫情

流感流感病毒A型H1N1

14,142 流感5

以下是取自维基百科关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瘟疫大爆发时序讯息表:

欧美医学昌明对抗疾病

从古代原始蛮荒到今天宇宙太空探索的现代化社会,整个人类文明史其实脱离不了传染病的威胁。人类与病毒的战斗不曾停歇。最著名的人类抗病史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院(现属伦敦帝国学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于1928年在实验室中发现具杀菌效果的“青霉素”(Penicillin,盤尼西林),自此奠定欧美医学昌明并惠及全球人类有效对抗疾病(病毒及细菌引起的疾病),地球人口持续增加和人类寿命延长,和20世纪医学突破性进步有直接关系。

无论如何,传染病的病原通常原自于病毒,从细胞结构组成来讲,病毒体积小、基因少,构造简单,也因此特点而具有变异性快速且顽强,医学专家在应对接踵而来的传染病,不但要鉴定病毒种类、找出病毒的基因结构、也才能找到破解病毒遗传物质密码--基因的方法,这个需过程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当然,还要有庞大财资。

何况,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强,因此,某些病毒可很快适应对付它的药物(比如抗生素),变种成耐药性强的超级病毒/细菌,产生更加棘手的医疗问题。

威胁世界人类的危险/超级危险传染病包括:天花、伤寒、鼠疫、霍乱、炭疽(Anthrax)、疟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伊波拉、爱滋病、拉萨热(Lassa fever)、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马尔堡病(Marburg virus)、甲型流感、狂犬病、肝炎、西尼罗河病(West Nile virus)、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Polio,引发小儿麻痹症)、马秋波病毒(Machupovirus))等。

Page 10: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10

华人研究

陈立勋

马来西亚华商在中国

中国有着悠久的对外移民历史,截至2008年,海外华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543万,其中东南亚华

人的比例最高,占海外华人总人数的73%,约为3348.6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进一步认识到了数量巨大的海外华人华侨对于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作用,胡耀邦曾经说道:“三千万华侨华人是了不起的力量,搞得好,可以变成促进四化建设、实现统一祖国、扩大海外影响和争取国际友人的重要力量。”同一时期,邓小平提出“海外关系论”、“华裔专家是活宝贝”、“华侨华人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以及“民族大团结”的观点,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外华人华侨在中国和平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将中国人移民东南亚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移民浪潮为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贸易互动阶段,第二次为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契约华工阶段,第三次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的自主移民阶段,以及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第四次移民大潮——新移民阶段。本文为求简洁,将中国海外移民与海外华商的移民进程简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阶段的贸易移民和劳务输出时期,第二阶段的移民低潮期,和第三阶段的新移民时期。

第一阶段:

二战前以劳工和个体商人为主的旧移民时期

据《汉书 • 地理志》记载,早在公元初,中国海商就已前往东南亚经商和生活。但是华人第一次大规模向这个区域迁徙,是在17世纪以后,此时正值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进行殖民开发。在欧洲国家建立殖民地的过程中,伴随着的是劳动力的不足和市场的开放,也意味着殖民地有着无数的就业机会和经商空间。华南地区(主要是广东和福建沿海地区)的居民成为海外移民的主力,尽管海外经商劳动者经历了数次清洗华人的惨案,但是财富吸引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踏足南洋,寻求更富足的生活。据庄国土教授的估计,鸦片战争前夕,东南亚的华人数量已经达到了150万人。

鸦片战争后一直到20世纪初,中国向东南亚国家的移民主要是通过“契约劳工”的形式进行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废除奴隶制后的欧美各国急需大量劳动力开发殖民地,另一方面则是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口激增,劳动力极度过剩,清政府也无力阻止列强对于中国劳力的征用。以马来西亚为例,在一八七四年以前, 近

打约有四千名华人矿工, 只有一部分马来矿工, 这些矿工大部分集中在怡保附近的务边和甲板两地。从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的十年, 华人对锡矿业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当时, 不论是开采锡矿, 或者经营锡米的出口, 几乎都是华人。矿场资本是华人的, 矿工也大部分是华人。据统计,“契约劳工”移民高潮过后,东南亚华人数量已经增长到了400万。

在这一阶段,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常年受到战争、外国侵略和政治动荡的影响,中国对外移民的人口组成主要是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的个体商人和体力劳动者,因此笔者在此为将之于下文叙述的以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和投资者为主体的新移民做出区别,特称这一阶段为旧移民时期。

美国史丹福大学硕士生研究东亚国际关系

和平崛起中的角色 第一篇

本文主要从海外华商角度出发,选取东南亚华人人口比例第二高的多民族国家马来西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海外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的海外移民与马来西亚华裔华商的基本构成

琉琅女在水中筛洗锡苗。

华人锡厂里熔炼锡的方法。

锡块制成后,一块块搬上卡车准备运送去交易。

Page 11: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11

华人研究

(待续)

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移民低潮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美苏冷战,以及中国政府对于“输出革命”的热情的影响,当时仍处在英国政府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对新中国政府也采取了敌对政策。在此背景下,英国1948年开始实行紧急状态,残酷镇压马来亚共产党,驱逐华侨华人回中国;实行严厉的移民政策,限制中国侨民进出;限制华侨华人汇款到中国大陆等等。

在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以后,中马关系受到冷战、马共等问题的影响,迟迟未能解冻,加上1969年5月13日,发生在马来西亚第三次大选后的“513事件”,使华巫关系降至冰点。在同一时期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极端封闭与排外的阶段,因此华侨华人向来被视为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或“准资产阶级”群体,他们在国内的亲属也成为了潜在的“阶级敌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海外关系”者意味着可能与境外敌对势力发生联系的复杂可疑的人,“海外关系”成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污名”。

从两国政府对待海外侨民的态度来看,从1955年始,中国政府正式宣布放弃双重国籍法,承自清末的根据血统主义原则制定的国籍法不再施行。中国政府从号召华侨在政治上认同、经济上协助新中国转变为鼓励华侨加入当地国籍,文化上认同于当地,政治上效忠于当地政府(加入当地国籍者)或不介入当地政治活动(保持中国国籍者)。中国政府对华侨工作的方针, “是为侨胞的长远利益着想, 鼓励更多的华侨参加当地国籍, 在当地生根。”另一方面, 独立后的东南亚国家,出于对共产主义国家“输出革命”的防范,对于本国存在的人数众多的“外侨社会”感到十分担忧,不但对本国华人实施同化政策,同时还设立了严格的移民政策。在内外双重合力下,东南亚各国华侨或被动或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完成了从“侨民”到“当地华人”的身份转变。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东南亚各国华人对于中国的认同,即所谓的“国家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和老挝,相当部分华人同化于当地社会。马来西亚华人主动加入马来西亚国籍,但基本保留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同化。

在这一阶段,中国延续了数个世纪的移民大潮正式宣告结束,在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中国向海外的移民数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海外华人的数量受到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仍有缓慢的增长。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后精英人才输出的新移民时期

改革开放伊始,国门骤开,外资和外国人蜂拥而至,近30 年来被隔离的发达富裕的西方和东亚展现在国人面前。同时,中国政府也逐步放宽出国限制,出国热蔚为时尚,大规模移民潮也随之而至,持续至今,称为“新移民”。

这一时期中国的移民群体相比以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精英人才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包括了留学移民、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等新型移民方式。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丘立本总结道:

1、从人员结构上看,已由过去的契约劳工或自由劳工转变为家庭团聚、留学、商业与技术移民,知识阶层占有相当比例;

2、从移民迁出地看,移民的主要区域从沿海几省逐渐扩大到沿江、沿边地区和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其移入地也逐渐集中到美、加、澳和西欧等发达国家;

3、从民族成份看,移民的组成从汉族扩大至许多少数民族;

4、从移民的动机看,过去的移民主要是为了生存,现在的移民主要是为了发展。

对于中国向东南亚的新移民,不同的国家的移民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别,在诸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从事贸易、管理、教育等行业的脑力劳动者所占比例较高,而对于如缅甸、柬埔寨等国,劳动输出型移民仍很普遍。总的来看,在东南亚的中国移民中,15%的大陆移民非常富有,40%的人是贸易商,而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占了另外的30%,剩下的则是教师、记者和

媒体发行人等。

中国新移民群体在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国际化、经济快速发展和开放的心态,但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性的问题和困扰,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此就不再赘述。

Page 12: 第103期  敦马哈迪香港演讲 东盟在中美之地缘政治

大马华人周刊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Chinese Weekly

12

李欣敏

养生之道

吃太甜损害孩子脑部可是,父母们又是否知道,让孩子摄取过多糖分,

不仅孩子会变得好动顽皮,情绪不稳定,还会伤害孩子的脑部,以至于孩子记忆力变差,功课当然也会受影响,别人的孩子为何可过目不忘,记忆力棒,偏偏自己孩子在学习时“过目就忘”,左耳进右耳出,让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表现差强人意干着急。

导致孩子功课变差,学习能力不达标的因素有很多,父母亲应该仔细自我检讨孩子是否摄糖多量呢?

根据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斯格卡诺斯基(Scott Kanoski)的研究发现,指年纪轻轻的少年男女,如果在平时生活中喝过多含糖饮料的话,会导致记忆力变差。

斯格卡诺斯基通过试验得出这个结果,他在试验时使用含糖量相当于汽水的液体来喂养年轻老鼠和成年老鼠。

他在一个月后,发现成年老鼠的大脑功能表现正常,可是,年轻老鼠的学习能力及空间记忆能力受到损害。

他解释含糖饮品会导致大脑海马体发炎,而海马体主要是控制人类短期和空间记忆、调节情绪,这对构成、组织和储存记忆起着关键作用,而儿童的大脑海马体仍处于发育阶段,一旦过度摄取高饱和脂肪、精制糖的话,脑部正常运作会遭干扰。

过多糖分缩短人的寿命他说含糖饮品林林总总,不仅是汽水,还有非纯正

天然的苹果汁、柠檬水、运动饮品也是一样。因此,儿童若自小爱喝含糖饮料,儿童和青少年将来长大成人后,记忆力将受影响,也就是说记忆力比别人来得差。

还有,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建议,糖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确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人体在日常饮食中不能缺少糖。不过,这并不是说在我们日常饮食中摄取的糖越多就越好,反而摄糖过多,不但无益,还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专家也提醒大家,若长时间摄取过多糖分,将缩短人的寿命。专家推荐糖分摄取量每个人每天不超过100克(g)为准,纵观许多喜欢吃零食和甜饮料的儿童和成人,每日摄食超过100克糖分,是普遍情况。

还有,过量甜食也会使人体内的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且会弱化人体免疫系统。还有,长期大量摄食糖分的饮料和食物,会使人体胰岛素分泌太多,碳水化合物与脂肪代谢紊乱,以至于人身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各种慢性疾病和危害,这包括易患癌、降低营养吸收、心脑血管病患、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蛀牙、近视、易骨折、情绪波动、使皮肤病和肾炎病情加重、患上佝偻病等。

摄糖过量已是马来西亚,甚至是全球的不良饮食问题,长期摄取过多糖分对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明显的,政府当局也一直苦口婆心在劝告和提醒少食糖,健康好。

因此,我们成人不仅要自我提醒,也要监督和培养孩子在平时避免摄食过多糖分,注重健康饮食和营养均衡,是保健的不二法门。

多糖饮品有害健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可是,知道归知道,许多人每天还是不含警戒心,继续喝下高糖分饮料,例如汽水和含

精制糖果汁等。不仅如此,很多人每天还不知不觉不停吃下多糖食品和零食呢!

吃喝过多糖分饮料和食品已成为众多马来西亚人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很多父母也对年纪小小孩子在平时摄食过多糖分掉以轻心,投孩子所好,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无甜不欢的不良饮食习惯。

智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