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s211 ge06l01

55
《台大地下刊物》 自然科學愛觀察週刊 四月雪白染枝頭── 流蘇 2012.04.10 第五期 主編:張文亮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 同方式分享」台灣3.0授權釋出】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Upload: -

Post on 05-Jul-2015

16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100 s211 ge06l01

《台大地下刊物》─自然科學愛觀察週刊

四月雪白染枝頭──流蘇

2012.04.10 第五期

主編:張文亮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2: 100 s211 ge06l01

如果,我沒有愛,

請不要明白太多大自然的知識。

以免擁有知識,卻滋生驕傲,

而失去愛。

Page 3: 100 s211 ge06l01

• 早期在北台灣的林口台地,有一種植物。於四月初期開花,

花朵是四片雪白、舌狀的花瓣組成,形狀如同早期編織的

飾物,故稱為流蘇(Chionanthus retusus)。開花時,花

朵在枝頭叢簇,一株流蘇可同時開放上千朵的小花,是世

界上開花最多,最美麗的花樹之一。白色的花朵幾乎染白

樹叢,樹名俗稱「四月雪」。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4: 100 s211 ge06l01

美麗的危機

• 流蘇的美,非常吸引人。每年

四月,流蘇樹旁總有人在觀賞、

拍照、寫生。流蘇容易盆栽,

許多人又喜愛在花園種植,有

人盜伐野生流蘇,以致林口台

地的流蘇已經稀有。流蘇是昂

貴的樹種,一株幼樹可達千元

以上,更增加野地原生種的流

失。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5: 100 s211 ge06l01

• 當我看到花園流蘇開花,固然讚賞流蘇的美,栽種太多流

蘇,使人難過湧心頭。花園的美不該取代野地的森林。何

況流蘇也要種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密植栽種的流蘇,一起

開花,空氣中花朵的香味太濃,會產生呼吸道過敏的刺激。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6: 100 s211 ge06l01

• 每一種生命都有其特色,流蘇生長的特性,幾乎是「古怪」。

流蘇的樹皮非常的硬,又具厚度,以致樹皮內部的維管束層,

不易增長與向外膨脹,堅硬的樹皮,幾乎限制自身的生長。

流蘇大都生長在氣候溫暖,海拔200公尺以下的丘陵地,卻

有高山低冷環境植物的特性──生長極為緩慢。幼樹時期一年

頂多生長10公分,長到6公尺,幾乎不再增長。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7: 100 s211 ge06l01

生長緩慢的優點

• 觀察流蘇,不要祇在看花。樹皮有許多的流蘇「陵紋」

(ridge),呈現樹皮組織緊密,處於張力狀態。樹皮到很

老,也不常脫落。樹皮若掉落,樹木就容易染菌,或被天

牛攻擊,甚至在樹幹留下穴洞。日後風大,將容易斷枝。

流蘇生長的對策,寧願紮實長的慢,不願鬆散長的快。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8: 100 s211 ge06l01

• 流蘇的側枝很少,迄今,沒有人知道流蘇可以活多久。植株愈

多樹皮剝落,枝幹多彎延,樹皮多皺紋,代表年代久遠。流蘇

可活數百年(甚至千年),只要有承受足夠的陽光,花就盛開,

對人是非常好的提醒。早期,有些人在學校門口種一棵流蘇,

大概想讓以後學生由枝幹的彎延,知道學校存在久遠。或願學

生在未來,對社會的貢獻,如流蘇花朵的繽紛與信實。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9: 100 s211 ge06l01

每種植物背後都有故事

• 流蘇花期約一個月,開花後結果,果實為綠色。到了九月,

轉為藍色。果實落地後,種子約要18個月才發芽。種子的

休眠期很長,很容易被其他的生物攝食分解。使得野外的

流蘇,大都生長在較乾旱,土壤昆蟲、黴菌較少的地方,

才易繁殖。流蘇種子發芽

後,前3-4年長的快,而後

生長趨緩。每年累積的營

養,是為開花結實,繁殖

新株之用。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10: 100 s211 ge06l01

• 1737年,著名的瑞典植物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 1707-

1778)取得海外流蘇的標本,將其命名為Chionanthus。

Chion為「雪白」,anthus為「花」,意即「雪白之花」。

1814年,宣教士凱瑞(William Carey, 1761-1834)在中國與

印度的邊界,發現這種傳說中美如白雪的植物,流蘇才移

種到英國的皇家植物園。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11: 100 s211 ge06l01

• 後來的研究也發現其樹皮多含抗分解木質酸(lignin)與多

酚類(polyphenol),難怪早期中國雲南地帶的人,用流

蘇苦味的樹皮作為保護肝臟的藥材。流蘇後來移植到美國,

北美洲的鹿幾乎能吃各種樹的樹皮,但是不敢吃流蘇的樹

皮。流蘇多種在門口,成為「防鹿植物」(deer resistant

tree)。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12: 100 s211 ge06l01

流蘇的智慧• 除了景觀、藥用與防鹿之外,觀察植物還可以體會更多。

1917年,加拿大的植物學家傑弗瑞(Edward Charlee Jeffrey,

1866-1952)出版「木本植物組織學」(The Anatomy of

Woody Plants),他寫道:「生命存在形式,絕對不受限

於過去的知識。我們對熟悉的植物,仍有許多未知,何況

是不熟悉的植物……植物以高

度分化的細胞,組成不同功

能的組織;以不同功能的組

織,成為長期來保護大地與

環境的承續,迄今仍是活潑地在我們週遭。」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13: 100 s211 ge06l01

• 植物開花時遇到大雤,雤水淋去花粉,將減低流蘇授粉的

成功率。在歐美,流蘇經常在5-6月開花。在台灣,是在3-4

月開花,雤季之前是開花的好時機。台灣北部11月~隔年4

月,下雤日數少,下雤也多下細雤;5-6月下連續數日的梅

雤;7-10月有雤量強大的颱風雤。流蘇要先發芽,才開花,

發芽之前要有低溫催芽,又要防綿綿的雨季,因此4月是最

好的選擇。過了4月,花已凋零,流蘇不在梅雤與颱風期開

花,以免做無效的工。

• 流蘇愛惜美的有效性,這

是何等的智慧。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14: 100 s211 ge06l01

植物與自我教育• 我相信,觀察植物是一種自我教育的方式,沒有考試的壓

力,沒有重在應用的功利,祇是珍惜植物生命的存在,與

其底價值。流蘇是我的老朋友,開花時我去看他,沒開花

時我去看他。他似乎總在提醒我,一生的成就不在攻城掠

地,為自己強佔更多空間,而是數算自己的日子,有慢慢

結實與選對開花時間的智慧,因為「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

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Better is the

end of a thing than the beginning thereof: and the patient

in spirit is better than the proud in spirit.)。

• 這老友總給我我另一種指標,不是世俗經常的衡量。

Page 15: 100 s211 ge06l01

習題7:

編一教案,給盲眼的孩子,認識流蘇的美。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16: 100 s211 ge06l01

昆蟲學系的源起與瑪麗恩(MARIA SIBYLLA MERIAN, 1647-1717)

張文亮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17: 100 s211 ge06l01

•古代人類,即從事耕種、養

蜜、蠶絲、香料、染色;驅

蟲、鬥蟲等,皆與昆蟲有關。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18: 100 s211 ge06l01

•1. BC. 5000年,埃及昆蟲的染色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19: 100 s211 ge06l01

•BC. 3200年,中國對蠶絲的使用

•BC. 1000希臘”entomon”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20: 100 s211 ge06l01

•BC. 1600年,昆蟲insect –

由不同區段(sect,卵、蟲、蛹、羽化)組成。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21: 100 s211 ge06l01

• 1200-1300年,中國以昆蟲做偵探的線索。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22: 100 s211 ge06l01

•但丁,Dante Alighiers (1265-1321)

•昆蟲的演變

•昆蟲的趨光性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23: 100 s211 ge06l01

•瑪麗恩

• 186種昆蟲的生活史

•昆蟲在化蛹前,攝食植物的獨特性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24: 100 s211 ge06l01

• 1860 University of Mariland成立昆蟲學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25: 100 s211 ge06l01

習題7: (流蘇習題外的另一項選擇)

到台大農場拍一種昆蟲,說明他

的名字、出現的地點、與植物的關係。

• 4/17交

Page 26: 100 s211 ge06l01

梅森對台灣淡水螺的研究與熱帶醫學的啟發

張文亮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Page 27: 100 s211 ge06l01

親愛的伊莎貝爾小姐,

這也許是我給妳的最後一封信了。

當倫敤午夜的霧笛響起,

就是我要離開的時間,

再度回到中國,

我日夜夢迴的所在。

成千上萬的中國人,

染著可怕致死的嗜血絲蟲、血吸蟲、瘧疾,

在還沒有認識耶穌基督的救恩前,

病魔就先奪去了他們的性命。

中國需要我!

藉著高明的醫術,移去他們的封閉與保守……

Page 28: 100 s211 ge06l01

親愛的伊莎貝爾,

滿了如火熱情的我,

在短短相聚的十個月裏,

不是在圖書館裏苦讀,

就是沉湎在顯微鏡前,

很少對妳細語呢喃,情話深訴,真是滿心的歉疚。

對中國人苦難的負擔,使我無法扮演一個好情人。

但是,如果回到福音的戰場,

妳將發現我是全力以赴的一流戰士。

親愛的,妳願意來中國嗎?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29: 100 s211 ge06l01

一八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伊莎貝爾小姐搭船到中國的廈門,

與梅森醫生結婚。

因著這一對夫妻的努力,

使得當時許多可怕的傳染病,

在太平洋沿海島嶼成為稀有疾病。

Page 30: 100 s211 ge06l01

天涯浪子

• 台灣是個美麗的海島,但是西元一八六六年(清朝

同治七年)絕對不是到台灣的好時機。彰化四張犁

人戴潮春在一八六一年響應太平天國之亂,自稱大

元帥,組織八卦黨,攻打彰化、斗六、嘉義,歷經

五年才被清軍平定。而後外國商團為了搶購台灣樟

腦,軍艦砲轟鹿港城。日本德川幕府的步士浪人也

經常騷擾沿海,更增加台灣人對外國人的仇視。

Page 31: 100 s211 ge06l01

• 在這危險的時候,為了把福音的好消息告訴台灣人,

宣教士們紛紛登入台灣。一八六五年,英國宣教士馬

雅各(James L. Maxwell)首先來台,在台南佈道。一

八七一年,加拿大宣教士馬偕醫生也開始在淡水行醫。

本文的主人翁,近代醫學史上著名的「熱帶醫學之父」

(Father of Tropical Medicine

)培特瑞克‧梅森(Patrick

Manson),就是在一八六六

年由英國來到台灣的打狗(

後改名為高雄)。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32: 100 s211 ge06l01

• 中國人渡海到台灣是為了打拼開墾過生活。梅森醫生

卻不同,甚至跟一些傳福音的宣教士──遵行「上帝的

旨意」來台灣的人──也不一樣。

• 梅森從小就自認「火熱的心靈像是一匹難以駕馭的野

馬,渴慕尋找天地間的一點共鳴」。愛伯丁大學

(University of Aberdeen)醫學系畢業後,他在醫院

當了兩年的助理醫師。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33: 100 s211 ge06l01

• 他不甘像一部念書機器,從

小就是唸書、唸書……,畢

業後就像部快被裝好的機器

送出廠。他決定尋找一個不

同的劇本來演。正好英國有

位有錢的老婦人,願意支持

基督徒醫生前往遙遠的台灣

行醫,他接受這位老太太的

資助,在二十二歲來到台灣。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34: 100 s211 ge06l01

來吃解毒丸吧!• 梅森一來到台灣就在佈道醫院行醫,一面學習台語。

台灣經常流行瘟疫──瘧疾、鼠疫、血吸蟲,通通被視

為水土不服。他常常看到綁著紅色頭巾的道士,大吹

法螺、念念有辭地在病人身上灑米粒;渾身顫抖的乩

童,在恍惚狀態下給人開的藥方。因為迷信,中國人

有極高的受苦情操,能夠長期忍受不合理的痛苦。他

這一匹野馬,最適吅在這片無知的曠野中,踩出一條

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來。一八七一年,台灣南部的一些

暴民攻擊宣教醫院。梅森決定轉移陣地,不是返回英

國,而是到中國的廈門。

Page 35: 100 s211 ge06l01

• 當時的廈門已是個大港口,有三十萬居民。梅森在

廈門開了佈道醫院,但是沒有人肯上門就醫。「哼!

不要到那個洋鬼子那裡,他包的藥都是毒丸。」謠

言在廈門紛起。梅森的奮戰精神來了,他發現要幫

助中國人,除了醫術以

外,還需要先得到中國

人對醫學的信心。

• 「來!來!這些藥品就

叫解毒丸。」梅森沿街

發送,開始有人來醫院了。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36: 100 s211 ge06l01

• 有人說:「小心喔,到洋鬼子的醫院去,會被挖心

肝喔!」梅森醫生為此把醫院的窗子改成透明的,

讓馬路上的人也看的到他在裡面幹什麼。即使這樣

的努力,五年來到醫院看病的還是不多。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37: 100 s211 ge06l01

洋鬼子,不要動刀!

• 廈門有位年輕人,得到象皮症(Elephantiasis)的

巨大腫瘤,經過治療屢不見效,痛不欲生的自殺三

次,都沒有成功。窮途末路時才到佈道醫院。夜裡

醫院外面圍滿舉著火把的暴民,大叫:「洋鬼子,

你不要給他動刀哦!他如果死了,你是殺人犯,我

們不會放過你的,還是把人放出來罷。」又對那位

病人呼叫:「你要死就死個乾脆,不要死在洋鬼子

手上。」

Page 38: 100 s211 ge06l01

• 情況變得非常危險,廈門裏少數的基

督徒為梅森醫生迫切禱告,在手術房

裡的梅森醫生也非常緊張,象皮症是

英國非常少有的疾病,而且當時的病

因不明。他跪在手術房禱告,求上帝

幫助他,不僅為了他、為了病人,更

為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也能夠接受醫學

的治療,能夠明白拿著手術刀背後的

愛心。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39: 100 s211 ge06l01

• 不久,這個年輕人痊癒出院了。突然間,整個反對

的圍牆像是崩潰的堤防,各地的象皮症病人如潮水

般的洶湧而來。梅森醫生這時反而收拾行李,趕回

英國。人家又說話了:「洋鬼子上一次是意外成功,

沒真才實學的料子,滾蛋算了。」

Page 40: 100 s211 ge06l01

午夜才現身的殺手

• 梅森的回國原因,他自己寫道:

「我強烈地期待得知象皮症的

原因,而不是一直在手術床邊

開刀。」如果一直只有動手術

的醫生,而沒有進一步去研究

病理的醫生,那麼醫生永遠是

在滿足病人的需求,而無法找

出疾病本身,有個斬草除根的

解決法。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41: 100 s211 ge06l01

• 一八七五年回到英國,買了一部新式的顯微鏡,又

埋在最近的醫學報告裏尋找對策。有了!一八七二

年有位一身劉易斯(T. Lewis),發現皮下組織腫

瘤症的病患血液中有嗜血絲蟲(Sanguinis

Filaria)。一八七五年底他又趕回廈門,不久,最

得力的助力伊莎貝爾(Isabella)也趕到,兩人在

廈門重開醫院。梅森醫生寫道:「一八七七年動了

三百七十九次手術。」

Page 42: 100 s211 ge06l01

• 在這麼忙碌的生活中,他繼續研究象皮病的原因。

當時地球上南北緯30度之間,太平洋的島嶼百分之

七十至百分之八十的居民,染有象皮病,是非常可

怕的傳染病。他仔細地在顯微鏡下觀察,果然發現

患者血液中有嗜血絲蟲,尤其在夜裡這些絲蟲密密

麻麻,在患者身上可多達四千萬隻。

Page 43: 100 s211 ge06l01

• 他進一步的發現,有些絲蟲被淋巴腺管所過濾,導致

淋巴液受阻滯,產生皮膚上的巨大腫瘤。這些絲蟲是

哪裡來的呢?很多科學家認為是空氣中有毒物質,他

像個偵探,仔細追蹤,發現蚊子胃中有血絲幼蟲,再

傳給叮過的人。

•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現──蚊子是傳染病的宿主

(host),只要保持環境衛生,就可以減少蚊子與象

皮症。這個發現也是公共衛生的重要里程碑。因此,

斷絕象皮症的方法還不是對付那個症狀,而是對付蚊

子,甚至是如何保持環境的衛生。

Page 44: 100 s211 ge06l01

田螺裏的危機

• 不久他又發現,台灣、大陸沿海、日本人經常患得血吸蟲病。

這種寄生在人體肺中的鉤蟲,由患者糞便中排卵而出,孵化

後長成纖毛幼蟲(又稱毛蚴,miracidia)進入螺類(如燒酒

螺、田螺)體內,長成為搖尾幼蟲(又稱尾蚴,cercariae)

再進入淡水毛蟹、蝦子

體內,再被人食用時進

入人體。發現這樣的循

環後,避免得吸血蟲病

的方法就很清楚了。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45: 100 s211 ge06l01

李鴻章與孫中山

• 一八八七年李鴻章身染舌疾,群醫束手無策。梅森已經很有名氣,李鴻章希望梅森去醫治他。那時梅森自己也患痛風,嚴重得站不起來。但是他知道只要治好李鴻章這個大人物,中國人就更容易接受醫學,於是忍受疼痛,航海一千八百哩到北京,給李鴻章治病。治好後,果然大大消除了中國人對西醫的疑慮與排斥。

Page 46: 100 s211 ge06l01

• 梅森知道這是成立醫學院訓練

中國人的時候,他到香港成立

「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

前身),由康德禮(J. Cantlie)

任教務長,兹收男女生。一八

九二年,第一批學生畢業,其

中有一位名叫「孫中山」,後

來成為中華民國的國父。梅森

對中國影響太大了。

Page 47: 100 s211 ge06l01

老醫生的呼喚

• 一八八九年梅森回到英國,在李文斯敤大學

(Livingstone College)教授預備要前往海外的宣

教醫生。他在課堂上呼籲:「不要把你的眼光只放

在英國,英國已經有太多醫生了。看那些落後地方

──印度、多明尼加、哥倫比亞……他們更需要你

們。」受到他的榜樣激勵,許多學生都成為落後國

家的宣教醫生,有的就客死他鄉,包括梅森唯一的

孩子。

Page 48: 100 s211 ge06l01

• 一八九四年,他與前往印度的羅斯(Ross)醫生通

了一百一十封信,幫助羅斯發現瘧疾病原蟲是寄生

在蚊子的另一重大發現,解開可怕的瘧疾之謎。

• 梅森病逝於一九二二年四月九日。他生前立下遺囑,

把所有的財產設立

作獎學金,資助研

究「熱帶醫學」的

學生,使一批批的

生力軍不斷進軍到

各個落後的地方去。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Page 49: 100 s211 ge06l01

Copyright DeclarationWork Licensing Author / Source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Page 50: 100 s211 ge06l01

Copyright DeclarationWork Licensing Author / Source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Page 51: 100 s211 ge06l01

Copyright DeclarationWork Licensing Author / Source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Page 52: 100 s211 ge06l01

Copyright DeclarationWork Licensing Author / Source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Page 54: 100 s211 ge06l01

Copyright DeclarationWork Licensing Author / Source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台灣大學 張文亮

Page 55: 100 s211 ge06l01

Copyright DeclarationWork Licensing Author / Source

台灣大學 張文亮

Wiki: user Spellcast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Li_Hung_Chang_in_1896.jpg2012.03.28 visited

Wiki: user Conscious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Sun_Yat-sen_2.jpg2012.03.28 visited

台灣大學 張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