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社子輕軌路線與景觀規劃 - ceci ·...

8
3 SPECIAL REPORT SUMMARY │中│華│技│術│ 136 No.72October, 2006 3 No.72October, 2006 137 AHP 「社子輕軌路網走廊研究規劃」為台灣地區軌道路網規 劃一項全新的嘗試與挑戰,範圍內區分為計畫區域、可發展 區、成熟區,以不同方法進行都市發展與運量預測。在計畫 區域(社子島、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關渡平原)先分析原91年 先期規劃報告預測年期資料,再以現況調查驗證;可發展區 以現況調查結合遠景分析;成熟區則以現況調查為主。以運 輸需求篩選數條路廊後,為使路線具客觀及可受公評,乃透 過AHP進行評選。其中「交通衝擊」項目,以VISSIM程式分 析,選出對區域交通影響最小之路廊。景觀亦為AHP評估因 子之一,以迴避降低影響,選定對景觀生態衝擊最小的路 線。因此景觀規劃從區域現況景觀調查開始,進行區域景觀 分析,以瞭解捷運路線對未開發區之生態及已開發區之環境 可能的衝擊,並研擬對景觀影響最小策略來進行景觀規劃, 期望在結合永續生態及地方民意之理念下規劃一條普獲民眾 認同的捷運路廊。 壹、前言 都會區發展至某一程度後產生行車壅塞, 為解決交通問題引進捷運系統,此種以需求導 向解決交通壅塞之方式雖具經濟性,惟予人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印象。「社子輕軌 路網」為台北都會區軌道系統之一環,涵蓋區 域包括:經規劃且發展良好之天母地區、台北 市最古老之大稻埕住宅與商業區、新規劃之社 子島地區、具經濟發展潛力之北投士林科技園 區及具未來開發條件之關渡平原。在引進上述 各項建設後,如何維持本地區交通順暢,為本 運輸規劃之目標。 歐美各大城市在發展之初,其都市交通系 統之規劃蘊涵軌道運輸,百餘年來循序漸進開 發,至今都市交通仍舊順暢、運轉績效良好, 依此案例,社子地區乃考量以軌道運輸系統為 基石進行路網規劃。目前公路運輸之經濟效益 雖與軌道運輸相當,惟考量未來油源枯竭、石 油價格持續飆漲,加以公路運輸所引發之空氣 污染、交通壅塞等缺失,若能配合本地區已完 成的高運量捷運-北淡線,引進軌道系統替代 公車接駁,以構成準時、準點、運量大等特性 之軌道運輸,提供民眾旅行往來便利的交通運 輸。 貳、輕軌路網之規劃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考量地區發展潛 力、道路交通與路寬條件、替選運輸系統之工 程與營運特性、與台北捷運路網銜接轉乘便利 性、運輸效益與環境衝擊,及市府各單位、地 方民意之支持度,於91年6月完成之「社子、士 林、北投區域輕軌路網先期規劃」,提出東西 及南北兩路線方案(詳見圖1),概述如下: 東西線:由社子島北側1-1、1-2、2-1計畫 道路,穿越洲美快速道路跨基隆河,沿福國路 延伸段接至淡水線芝山站,經中山北路六段35 巷、忠誠路一、二段至天母運動公園北側止, 全長約8.5公里,設11座車站及1座主機廠。 南北線:由捷運淡水線北投車站附近,經 關渡地區聯絡道路,跨越大度路、磺港溪後, 往南地下穿越基隆河、社子堤防,於通河西街 中正路口附近轉至重慶北路,經高速公路重慶 北路交流道至民權西路口,銜接捷運新莊線大 橋國小站,全長約8.7公里,設9座車站及1座次 機廠。 1 3 圖1 社子輕軌先期規劃建議路線圖 2 1 2 3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Mar-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3專題報導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SUMMARY摘 要

│中│華│技│術│

136 │No.72│ October, 2006

3專題報導

No.72│ October, 2006 │137

社子輕軌路線與景觀規劃

關鍵詞:輕軌、路網、運輸規劃、景觀、A

HP

中華顧問工程司/運輸土木部/工程師/楊曉冬

中華顧問工程司/運輸土木部/組長/林明華

中華顧問工程司/運輸土木部/經理/堵一強

  「社子輕軌路網走廊研究規劃」為台灣地區軌道路網規

劃一項全新的嘗試與挑戰,範圍內區分為計畫區域、可發展

區、成熟區,以不同方法進行都市發展與運量預測。在計畫

區域(社子島、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關渡平原)先分析原91年

先期規劃報告預測年期資料,再以現況調查驗證;可發展區

以現況調查結合遠景分析;成熟區則以現況調查為主。以運

輸需求篩選數條路廊後,為使路線具客觀及可受公評,乃透

過AHP進行評選。其中「交通衝擊」項目,以VISSIM程式分

析,選出對區域交通影響最小之路廊。景觀亦為AHP評估因

子之一,以迴避降低影響,選定對景觀生態衝擊最小的路

線。因此景觀規劃從區域現況景觀調查開始,進行區域景觀

分析,以瞭解捷運路線對未開發區之生態及已開發區之環境

可能的衝擊,並研擬對景觀影響最小策略來進行景觀規劃,

期望在結合永續生態及地方民意之理念下規劃一條普獲民眾

認同的捷運路廊。

壹、前言

  都會區發展至某一程度後產生行車壅塞,

為解決交通問題引進捷運系統,此種以需求導

向解決交通壅塞之方式雖具經濟性,惟予人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印象。「社子輕軌

路網」為台北都會區軌道系統之一環,涵蓋區

域包括:經規劃且發展良好之天母地區、台北

市最古老之大稻埕住宅與商業區、新規劃之社

子島地區、具經濟發展潛力之北投士林科技園

區及具未來開發條件之關渡平原。在引進上述

各項建設後,如何維持本地區交通順暢,為本

運輸規劃之目標。

  歐美各大城市在發展之初,其都市交通系

統之規劃蘊涵軌道運輸,百餘年來循序漸進開

發,至今都市交通仍舊順暢、運轉績效良好,

依此案例,社子地區乃考量以軌道運輸系統為

基石進行路網規劃。目前公路運輸之經濟效益

雖與軌道運輸相當,惟考量未來油源枯竭、石

油價格持續飆漲,加以公路運輸所引發之空氣

污染、交通壅塞等缺失,若能配合本地區已完

成的高運量捷運-北淡線,引進軌道系統替代

公車接駁,以構成準時、準點、運量大等特性

之軌道運輸,提供民眾旅行往來便利的交通運

輸。

貳、輕軌路網之規劃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考量地區發展潛

力、道路交通與路寬條件、替選運輸系統之工

程與營運特性、與台北捷運路網銜接轉乘便利

性、運輸效益與環境衝擊,及市府各單位、地

方民意之支持度,於91年6月完成之「社子、士

林、北投區域輕軌路網先期規劃」,提出東西

及南北兩路線方案(詳見圖1),概述如下:

  東西線:由社子島北側1-1、1-2、2-1計畫

道路,穿越洲美快速道路跨基隆河,沿福國路

延伸段接至淡水線芝山站,經中山北路六段35

巷、忠誠路一、二段至天母運動公園北側止,

全長約8.5公里,設11座車站及1座主機廠。

  南北線:由捷運淡水線北投車站附近,經

關渡地區聯絡道路,跨越大度路、磺港溪後,

往南地下穿越基隆河、社子堤防,於通河西街

中正路口附近轉至重慶北路,經高速公路重慶

北路交流道至民權西路口,銜接捷運新莊線大

橋國小站,全長約8.7公里,設9座車站及1座次

機廠。

1 3

圖1 社子輕軌先期規劃建議路線圖

2

1 2

3

3專題報導

138 │No.72│ October, 2006

3專題報導

No.72│ October, 2006 │139

  本工程司自93年3月起接受台北市政府捷運

工程局委託,辦理「社子、士林、北投區域輕

軌路網走廊研究規劃」,規劃期間歷經多次地

方說明會,廣納專家學者、參與公聽會民眾之

意見,於94年10月完成規劃報告,以先期規劃

建議之路線及場站為基礎局部調整路線,研擬

替代路線及延伸路線後進行評估,再依建議路

線進行後續各項規劃作業。

一、替代路線

(一)東西線

  為避免影響沿線居民生活品質,民

眾建議東西向路線由原經過中山北路六

段35巷,改由芝山站福國路過中山北路

穿越忠誠公園接忠誠路(詳圖2),路線長

度縮減46公尺。

(二)南北線

  由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承德路、

雙溪交接處,推動「台北藝術中心及附

近地區獎勵民間參與投資興建」等相關

計畫,預估完成後將衍生2萬交通旅次,

以轉乘接駁方式將無法紓解交通需求,

因此,冀以軌道運輸提供便捷之服務,

分別研擬三個替代方案,以銜接台北藝

術中心(詳圖3)。

二、延伸路線方案

  綜整「社子、士林、北投區域輕軌路網走

廊研究規劃」多場公聽會專家學者、市府相關

單位、民眾代表之意見後,共研提三個延伸方

案。

(一)方案一

  路線由社子島1-1號計畫道路經社

子大橋、北投13號道路,右轉承德路至

石牌路口後左轉,經石牌路一段、二段

轉天母西路、天母東路,最後接至忠誠

路,形成一個環狀路線。全長約5.4公

里,如圖4所示。

(二)方案二

  路線由社子島1-1號計畫道路經社子

大橋、北投13號道路至承德路止,全長

約1.7公里,如圖5所示。

(三)方案三

  於東西線LR07車站預定位置前設置

支線,穿越雙溪後以平面方式進入台北

藝術中心,如圖6所示。

三、替代路線與延伸路線評估及建議

  為兼顧評選之客觀性、周全性,針對替代

路線之南北線重慶北路四段~北投士林科技園

區路段及延伸路線方案,採用多準則評估方

法,將複雜之決策目標系統層級化,以進行方

案評選。整體作業區分成決策問題構建、目標

分析及方案評選三階段,評估流程如圖7所示。

各評估因子建構在目標、標的、評估準則之目

標階層體系上(詳表1)。

圖7 替代或延伸路線方案評估流程圖

  經綜合評估結果,替代路線中南北線重慶

北路四段~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路段,以方案二

所得分數最高,為本路段之建議方案。「社

子、士林、北投區域輕軌路網走廊研究規劃」

圖2 忠誠路一段至福國路間路線方案示意圖

圖3 重慶北路四段至福國路間路線方案示意圖

圖4 延伸方案一示意圖

圖5 延伸方案二示意圖

圖6 延伸方案三示意圖

多準則評估階層體系建立

替代或延伸方案產生

各方案評估準則衡量值計算

準則評估權重產生

準則評估衡量值標準化

加權計算方案評點

替代或延伸路線方案排序

構建決策問題

目標分析階段

方案評選階段

3專題報導

140 │No.72│ October, 2006

3專題報導

No.72│ October, 2006 │141

之建議路線(詳圖8)敘述如下:

(一)東西線:由社子島北側1-1、1-2、

2-1計畫道路跨越基隆河,沿北投士林科

技園區計畫道路(福國路延伸段)接至捷運

淡水線芝山站,經福國路、忠誠路一、

二段至天母運動公園北側止,路線佈設

於既有道路中央,全長約8.77公里,設

11座車站及1座主機廠。

(二)南北線:由捷運淡水線北投車站附

近,經關渡地區聯絡道路跨越大度路、

磺港溪及北投13號道路,往南續行至北

投士林科技園區計畫道路(福國路延伸段)

跨越基隆河,沿百齡橋北側轉重慶北路

四段,穿越高速公路重慶北路交流道、

沿重慶北路三段至民權西路口,銜接捷

運新莊線大橋國小站,路軌於既有道路

中央佈設,全長約9.05公里,設10座車

站及1座次機廠。

  至於延伸方案之方案三因受計畫道

路寬度不足、支線營運將增加系統轉轍

軌,同時尚須進行都市計畫變更,及興

建橋梁跨越雙溪等問題,故以支線延伸

服務台北藝術中心之可行性不高,不納

入評估。經過綜合評估結果,積分排序

分別為建議方案優於延伸方案一優於延

伸方案二,表示現階段仍以建議路線優

先興建,不作延伸考量,待未來東西及

南北線完成後,視各線運量成長、都市

發展之情形,再作評估後續延伸路網之

興建。

參、輕軌捷運景觀規劃原則

  輕軌捷運是一種運量介於公車與捷運之間

的大眾運具,且以軌道引導、支撐,採用電力

驅動的綠色運具,在街道上可與其它交通工具

混合行駛。因此,輕軌對景觀影響主要包含:

空中綿延不斷的電力架空線、數十公尺一支連

續出現的電纜柱及車站站區量體等。規劃的手

法,須先分析輕軌行經路段之景觀特色,而於

人口密集的台北都會區設置輕軌,景觀規劃原

則包括設施減量化、量體輕巧化、設施設計內

斂化、車輛地標化、街道空間舒適化等五項,

分別說明如下。

一、設施減量化

(一)高架路段墩柱的減量

  高架墩柱的重複出現數量及間距大

小,衝擊都市景觀,應考量與其它高架

(如公路高架橋)共構的可能性、或以

鋼橋大跨徑輕量體的特性取代混凝土

橋,有效減低墩柱的量體衝擊。

(二)都市元件的整合

  都市中之建物、路樹、候車亭、人

行陸橋、標誌牌、號誌、照明燈具、門

架、測速照相等都市元件,若在街道空

間各自矗立,易造成街景過度複雜。因

此,藉由設置輕軌捷運的機會,整合軌

道系統與既有道路都市元件,以街俱共

桿改善道路景觀。國外即有許多直接將

電纜鎖在建築物外牆(照片1)或將軌道架

空電纜與街燈結合(照片2)之成功案例,

其共桿街燈於夜間造成之光廊效果,是

夜間指示行人輕軌捷運方向之最佳指

標。

二、量體輕巧化

(一)高架量體

  高架量體結構設計力求輕巧化,除

目標 標的 評估準則 操作指標

增加運輸效益

每公里 旅客承載量 替代或延伸方案每公里旅客承載量(千人/公里/日)

轉移私人運具使用人數 引進替代或延伸方案後可轉移私人運具使用者人數(千人/日)

交通衝擊與效益

總旅行時間 節省 引進替代或延伸方案後旅運者總旅行時間節省(千小時/日)

平面交叉號誌路口數或延滯 替代或延伸方案沿線平面交叉號誌路口數目或延滯(處或pcu-小時/日)

路段衝擊 軌道運輸所需路權佔據車道百分比(%)

配合都市發展

路段步行範圍人口數 替代或延伸方案行經路段步行範圍內人口數(人或人/公里)

路段步行範圍及業人口數

替代或延伸方案行經路段步行範圍內二、三級及業人口總數(人或人/公里)

服務重要旅次產生吸引點 替代或延伸方案行經路段1公里內重要旅次產生吸引點

環境衝擊古蹟或遺址 替代或延伸方案行經路段古蹟或可能遺址(處)噪音振動 替代或延伸方案行經路線噪音振動影響情形景觀 替代或延伸方案行經路線是否對景觀造成影響

降低執行困難

直接工程成本 替代或延伸方案直接工程費(億元)工程界面 難易度 替代或延伸方案工程相關問題難易度

降低用地取得

困難

房屋拆遷 替代或延伸方案行經路段所需拆遷房屋面積(平方公尺)

土地徵收 替代或延伸方案行經路段徵收土地面積(平方公尺)

表1 評估目標階層體系

照片1 電纜鎖在建物外牆

照片2 電纜與街燈結合

圖8 「社子、士林、北投區域輕軌路網走廊研究 規劃」建議方案路線示意圖

3專題報導

142 │No.72│ October, 2006

3專題報導

No.72│ October, 2006 │143

運用工程技術減小梁深外,上構立面將

加強折角設計;下構柱體則採柔順討好

的圓柱或垂直凹槽設計,以增加其細長

感,再利用光線明暗視差,減少量體之

視覺衝擊。高架橋採用之結構型式、材

質及墩柱造型均予統一,以增加整體景

觀一致性、連續性、和諧性。(照片3~5)

(二)站區量體

  車站站區採鋼構材及強化玻璃等視

覺穿透性高、輕巧之材質,減少混凝土

材料的使用。站區空間則採開放式設

計,並提供簡易遮陽避雨之等候緩衝空

間及休憩座椅。(照片6)

三、設施設計內斂化

(一)站區

  避免採用強調造型、主宰地景之設

計;站區設計應配合地方意象特色,強

調造型輕巧、線條簡潔內斂、採光良

好。位處較複雜都市景觀之站區則保持

外觀一致,使鮮明易辨識。

  站區基本具備之功能包括:提供遮

風避雨設施、乘客資訊、候車椅、電

話、照明、垃圾桶、安全設施、無障礙

空間設計等。(照片7)

(二)架空線

  採用架空線需求數量較少的系統設

備種類,選用簡單型懸垂線,減低架空

線之上空覆蓋範圍與覆蓋率,將電纜隱

藏於線槽內;架空線及支柱範圍限定在

軌道路權範圍內,避免橫越街道全寬;

以植栽融入架空線背景,模糊架空線

條。(照片8)

照片3 垂直凹槽降低面積量體

照片4 上構折角下構凹槽增加纖細感

照片5 下構圓柱造型討好

照片6 車站站區採較輕巧的鋼構材

照片7 站區乘客資訊設施

照片8 架空線數量少減低視覺干擾

照片9 瑞士伯恩的輕軌電車 照片10 瑞士伯恩的輕軌電車

照片11 穿梭在人群建物中之輕軌電車

3專題報導

144 │No.72│ October, 2006

3專題報導

No.72│ October, 2006 │145

四、車輛地標化

(一)塑造為城市街景中的移動地標

  軌道車輛造型應配合城市獨特風

貌,因輕軌運輸系統在人群建物間穿

梭,可結合都會文化意象,形成新的地

標,增加都會生活的附加價值。(照片

9~11)

  以台北市規劃中的輕軌捷運系統為

例,東西線途經社子島的觀光遊憩開

發、福國路兩側的知識經濟產業園區,

及忠誠路之優質居住空間,均為中低密

度開發配有大型休憩活動場所。而南北

線景觀由重慶北路車水馬龍且兩側高樓

林立的市區,轉至關渡平原人煙稀少、

綠意盎然的農作區,可遠眺大屯山景,

乘車視野品質優良。軌道系統著重將設

施物融入地景、車輛造型選用輕巧個性

化流線型,成為移動式地標,藉此來營

造本地區獨特的都市地域風貌。

五、街道空間舒適化

(一)檢核街道空間現況

1.道路使用狀況調查:調查對象包括道路

寬度、中央分隔帶寬、人行道寬度、路

面車道分配型式與交通量、路樹數量、

綠覆率及景觀效果、街道家俱及號誌標

誌等設施。

2.分析街道兩側土地使用情形:視土地使

用類別、建築型式及高度、退縮空間利

用型態等情況,再配合進行規劃。

(二)評選車站配置位置

  配合相關交通工具停靠站之位置及

人潮出入地點,分析車站空間舒適度及

視覺敏感度,選擇於可舒緩人車流動、

便利轉乘服務之舒適街道空間設置車

站,並依據車站位於節點或據點之重要

程度進行空間規劃。

肆、社子輕軌捷運沿線景觀特色

  在輕軌捷運路線規劃之初,對沿線土地使

用的現況及未來的發展計畫須先進行了解,以

辨識當地景觀之特色,做為整體景觀規劃之參

考。

一、路廊沿線土地使用

  本輕軌捷運路廊均位於台北市都市計畫區

內,南北線所經之重慶北路從民族西路以南為

商業區,以北至基隆河為住宅區,再北則為農

業區;東西線起點的社子島預計開發為娛樂

區,跨越基隆河後為士林科技園區,跨過磺溪

到忠誠路終點則為住宅區。

二、路廊沿線景觀特色分析

  依路廊沿線景觀現況可分為四類景觀分

區,包括都市塵囂街道區、恬靜綠意市郊區、

老舊社區廠房區、時尚高級住宅區等,分別說

明如下:

(一)都市塵囂街道區

  包括南北線的重慶北路(LO01站~

LO04站)、東西線的福國路(LR07站~

LR08站)皆屬此類景觀分區,其特點是

道路兩側高樓林立、商業活動頻繁、車

水馬龍且噪音量大、街道視域呈封閉狀

態。(照片12~20)

(二)恬靜綠意市郊區

  包括南北線的關渡平原路段(LO06

站~LO09站),以及東西線的福國路延伸

段(LR06站~LR07站),其特點是道路兩

側為未來計畫開發區,現況多為農地及

照片12 預定重慶北路LO01站現況 照片13 預定重慶北路LO02站現況 照片14 預定重慶北路LO03站現況

照片15 百齡橋 (預定LO04高架站) 照片16 社正公園停車場(LO04站平面位置) 照片17 承德路LO04”站現況(台北藝術中心)

照片18 福國路文林路口(LR07站後) 照片19 芝山站西側福國路(LR08站) 照片20 芝山站東側福國路(LR08站後)

照片21 預定LO06站周圍景觀 照片22 預定LO07站周圍景觀

照片23 預定LO08站周圍景觀 照片24 預定LR06站周圍景觀

照片25 預定LR06站周圍景觀 照片26 預定LR07站周圍景觀

3專題報導

146 │No.72│ October, 2006

3專題報導

No.72│ October, 2006 │147

草生地,可遠眺大屯山及觀音山,綠意

盎然而視域開放遼闊。(照片21~26)

(三)老舊社區廠房區

  包括南北線洲美路段(LO04站~LO05

站)、東西線的社子洲美路段(LR01站~

LR06站)均屬於此類景觀分區,為未來計

畫開發區,現況多為一、二層樓高之鐵

皮屋廠房或民房,沿線視域屬於半封閉

狀態。(照片27~35)

(四)時尚高級住宅區

  東西線的忠誠路(LR09站~LR11站)

為此類景觀分區,其特點是兩側建物整

齊美觀、高聳而退縮,街道綠地面積較

大,且人行道較寬,加上建物退縮出來

的空地後,街道共列植四排路樹,不論

車行或人行動線空間都較本計畫範圍其

他街道來得寬廣且綠蔭處處,景觀顯得

悠閒適意,假日常有市民來此散步購

物,街道屬於半開放視域空間。(照片

36~38)

伍、社子輕軌捷運景觀規劃

一、釐清現地景觀課題

  於擬定景觀規劃原則及捷運路線後,針對

沿線可能之景觀衝擊課題,分別探討因應對

策。本計畫於非農業區段多將路軌設於既有道

路之中央,其對中央分隔島路樹的衝擊為最主

要的景觀課題,影響對象包括重慶北路四段的

楓香、福國路之印度橡膠樹,及忠誠路之台灣

欒樹。

二、輕軌捷運沿線景觀規劃

  本計畫建造型式雖以平面輕軌對街道景觀

之衝擊為最小,但綜合民眾意見及對交通衝擊

等各方面考量後,最終評估建議採高架型式,

故全線景觀將配合高架輕軌進行規劃。以下從

南北線起點至終點,東西線起點至終點,分別

說明各路段於高架輕軌佈設後之景觀處理方

式。

(一)南北線景觀規劃

1.重慶北路三段

  利用原有街道中央分隔帶與公車專

圖9 重慶北路三段佈設高架路軌

圖10 重慶北路三段佈設高架路軌景觀模擬

圖11 重慶北路四段中隔綠帶保留佈設高架路軌

照片27 預定LO04站周圍景觀 照片28 預定LO05站周圍景觀 照片29 預定LO05站周圍景觀

照片30 預定LR01站周圍景觀 照片31 預定LR02~03站周圍景觀 照片32預定LR02~03站周圍景觀

照片33 預定LR03站周圍景觀 照片34 預定LR04車站周圍景觀 照片35 預定LR05車站周圍景觀

照片36 預定LR09站周圍景觀 照片37 預定LR10站周圍景觀 照片38 預定LR11站周圍景觀

3專題報導

148 │No.72│ October, 2006

3專題報導

No.72│ October, 2006 │149

用道佈設高架路軌橋墩,並以少設施、

輕巧、隱入街道之景觀方式處理軌道系

統及車站站體。高架路軌橋下全面植

生,本路段橋下淨空約5.1M,宜種植耐

蔭性灌木。(圖9~10)

2.重慶北路四段

  高架橋墩佈設於道路中央既有6公

尺寬之分隔綠帶上,不致影響既有車道

數,建議以少設施、輕巧、隱入街道景

觀方式處理軌道系統及車站站體。高架

橋下全面植生。本路段因需跨越中山高

速公路,路軌高程較高,且平面道路全

寬達60公尺,日照量較佳,橋下可種植

複層次半日照性的喬灌木與地被,形成

較佳之綠帶空間。(如圖11)

3.百齡橋段

  自重慶北路四段跨越百齡橋至承德

路四段,沿線以龐大的轉向車流、百齡

橋主橋及銜接匝道橋等複雜交通動線為

主要景觀元素。因此,高架量體強調輕

巧低調,於百齡橋北側設置之LO04高架

車站,因其高度易成為地標建築,車站

形式強調輕巧、通透性高且顏色鮮明,

提供行人視覺空間之暢通、易及性、安

全性及易辨識性。(照片39)

4.南北線LO05~LO09路段

  位於廣闊平坦農作的關渡平原區。

規劃著重於架空線纜柱連續出現所形成

之景觀律動感,車站採量體輕巧、鮮明

易辨識之造型。沿線照明設計以不影響

農作生長為原則。

(二)東西線景觀規劃

1.LR01~LR05社子島路段

  位於社子島,沿途零散分布老舊社

區、廠房與低矮農作。因應未來社子島

開發為娛樂休閒使用之規劃,軌道設施

以輕快活潑之鮮明造型突顯其自明性,

包括纜柱之造型藝術化外,每個車站應

配合該站娛樂區主題發展其獨特之造

型。

2.東西線LR05~LR06跨越基隆河路段

  路線自社子島跨越基隆河,景觀規

劃強調高架橋橋型之簡潔輕巧化,及墩

柱的減量設計,運用工程技術減小梁

深,上構立面加強折角設計,利用光線

明暗視差,降低量體之視覺衝擊;下構

柱體採柔順圓柱或垂直凹槽設計,增加

其細長感,並塑造墩柱景觀連續性。(照

片40)

3.東西線LR06~LR07路段

  行經洲美平原農作區、磺溪及雙

溪,為基隆河彼岸過渡到福國路芝山站

之路段,沿線有國立科學教育館及藝術

中心。軌道系統之規劃應著重藝術展

示,包括軌道設施纜柱藝術化及車站造

型化,以彰顯地域之藝術氣息為主。(照

片41)

照片39 輕巧車站造型/攝於瑞士Schaffhausen 照片40 高架橋體簡潔線條

照片41 架空線上的公共藝術/攝於瑞士伯恩

圖12 福國路中隔綠帶保留佈設高架路軌

圖13 福國路佈設高架路軌景觀模擬

3專題報導

150 │No.72│ October, 2006

3專題報導

No.72│ October, 2006 │151

4.東西線LR08~LR11福國路及忠誠路路

  結合芝山站轉乘之遊憩人潮,配合

忠誠路之欒樹林蔭、兩側沁涼而寬廣平

整之人行道,及假日舉辦之各種文化活

動與天母棒球場運動比賽,以營造健康

休閒徒步區之街道景觀為主。因此,軌

道系統與車站站體應展現優雅簡潔之造

型,以融入當地綠蔭處處,且安全適意

之街道氛圍。

(1)福國路段

  高架路軌沿中央分隔帶佈設,為跨

越淡水線捷運設施,路軌高達19公尺,

形成福國路街道空間衝擊最大之結構量

體。因此,原中央分隔帶之印度橡膠樹

因質感厚重,且根系易破壞硬體結構,

須移植他處。高架橋下新植分枝高之喬

木搭配較低矮之灌木地被,維持兩向用

路者之視覺穿透性。為配合本路段位處

重要交通接駁位置,植栽首重色彩鮮

明,具四季觀賞性之種類。(圖12~13)

(2)忠誠路段

  忠誠路上中央兩列與人行道共四列

台灣欒樹為當地特色景觀,高架路軌於

中央分隔帶上佈設,為儘量保留現地欒

樹,採偏單側佈設,以保留半數的欒

樹。路軌側則可新植較耐蔭且成株高度

在7公尺以下之喬灌木,以適地適性台灣

原生種且能搭配欒樹花季之觀賞性樹種

為原則。(圖14~15)

陸、結論與建議

一、以捷運建設解決都市開發衍生之交通問

題,為改善地區交通最終手段,本規劃地區聯

外之承德路、中山北路、重慶北路等道路服務

水準現已不佳,未來士林北投科技園區、社子

島等陸續開發後,預計將引入7~8萬居住與就

業人口,及大量觀光休憩旅次,更加重地區道

路之負荷。而在發展定型區域已難再新增與闢

建道路之情況下,若能在區域開發同時引進輕

軌運輸系統,提高大眾運具使用率,實為解決

本地區發展後運輸需求之良方。

二、台灣都市係經由自然發展而成,都市計畫

中並未預留軌道系統發展空間,引入輕軌系統

需改變現狀,對環境造成衝擊。因此,在執行

過程中反而成為民眾抗爭的主要對象,在社區

意識強烈、環保聲浪高漲的環境下,生態景觀

益顯其重要性,藉由完善的生態景觀規劃,可

改變民眾之認知與觀念。在交通便利、都市發

展、環境衝擊、民眾意願之交互影響下,提供

民眾正確的資訊是未來本案能否成功之關鍵。

本文參考國外案例、綜合現地環境,提供未來

輕軌運輸與環境結合可行之參考方向。

三、軌道系統服務最為民眾所詬病者為營運後

所產生之噪音與振動,因此在選擇系統技術型

式上固然非常重要,如何減輕對兩側民眾之影

響更為計畫推動之重點。景觀規劃之目的即為

尋求對現況環境影響最小之方案,爭取沿線居

民之認同與支持,期望在捷運建設之同時能破

除長久以來本計畫周遭地區因基隆河之阻隔所

形成之發展障礙,並藉由土地之整體利用發展

出基隆河之親水空間,加速促進社子地區的更

新與增加其開發強度,創造更優質之土地使用

空間。

圖14 忠誠路中隔綠帶保留增設高架路軌

圖15 忠誠路佈設高架路軌景觀模擬

四、工程師須對環境有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念,

確實扮演好專業的角色,在業主與民眾間達成

平衡與潤滑的功能,因此,不僅要以大眾健

康、安全及福利為優先考量,在重視生態與環

境保護的現代,以往土木專業已不敷需求狀況

下,必須更加努力吸取生態景觀的知識,面對

工程與自然環境發生衝突時知道如何判斷、應

對並找出雙贏的解決方案。

五、道路建設技術追求安全、舒適、效率,而

生物學及生態學的研究提供生物與生態系的知

識,如何從中找出兩者交集,確保人類活動在

維護物種多樣性及永續發展下進行。未來景觀

規劃不僅在研究環境保全行動,更要能配合環

境無污染、零排放的技術,提供永續生存的空

間。

參考文獻

1.張有恆(1990),大眾運輸系統之設計與營運管

理(上、下冊),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印行

2.龜山章(1997),生態道路的規劃與設計,軟科

學公司(Soft Science Inc)

3.台北市捷運工程局(1993),台北都會區整體運

輸需求預測模式(TRT3)校估報告(上、下冊)

4.平本一雄(2002),與環境共生的都市建造,行

政股份有限公司(Gyosei Corporation)

5.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1993),台南都會區

大眾捷運系統規劃報告

6.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1997),台中都會區

捷運優先路線規劃報告

7.王其昌(1999),高速鐵路土木工程,西南交通

大學出版社

8.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2005),社子、士

林、北投區域輕軌路網走廊研究規劃

9.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網頁 http://www.ceci.

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