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9 5130011 [email protected]...

1
电话: 0599 5130011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任智勇责任校对:叶子莲 5 04 2016 6 星期日 中国产茶明星县 近年来,武夷山茶文化鉴赏活动内容丰 富多彩,不仅具有大众的审美情趣,而且具 有互动性。自古以来,茶除了品饮外,人们 还把茶玩出许多游戏来,戏百茶由此而 生。武夷山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三十余年 来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积极挖掘沉淀在武 夷山的茶百戏历史,大胆创新,推出了一系 列符合传统人文意趣的茶百戏作品。 茶百戏的历史悠久。北宋陶谷在《 茗录》中就有说到一种叫茶百戏的游艺。 书中记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 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 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 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陶谷所述的“茶 百戏”,就是后来的分茶。分茶是手头上的 真功夫,玩法是指善分茶者的手法翻新,体 现了分茶技艺的高低。古人把它说成是茶 百戏,这“戏”就是玩,就是演绎。这种“戏茶 之法”,是通过分茶得以展示的。 分茶法在陆羽的《茶经》中即有介绍。 分茶法也有叫烹茶法的,即一面加热,一面 制作茶汤。分茶法还引起了帝王的兴趣。 宋徽宗在他所著的《大观茶论》中,也颇有兴 趣地介绍了分茶和点茶两种方法。宋徽宗 赵佶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把整个点茶过程分 成七个部分,也叫“七汤”。 分茶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 艺术表现手法。分茶是要靠茶客作为观众 来欣赏的,表演分茶者,优雅略带点魔术般 的技巧,能让你的视觉在惊讶中感到愉悦, 欣赏到魔术般的汤纹水脉。 分茶成功与否,与茶汤的泡沫有很大关 系。梅尧臣在《以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中 写道:“银瓶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嗟。” 说的是使用银质汤瓶煎汤,使用银质的梗棒 击搅,使得茶汤的表面形成小米粒般的泡 沫。为什么要用银质汤匙来击拂汤水呢? 北宋前期的一些茶文化史料,都证明了当时 击搅茶汤的工具是金属做或质地厚重的匙 箸。蔡襄在《茶录》中就介绍了诸种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 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黄金做的汤 匙,不是百姓能用的,只有皇室才有。而一 般平民百姓,更多的是用银铁类汤匙。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竹策或以桃柳 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 两头。”说明所用来分茶的竹策,就是竹制的 箸,也称筷子。或其它硬木类,只是两端包 了一些银,增加必要的重量。这又可从丁谓 的一首《煎茶》诗中得到证实:“罗细烹还好, 铛新味更全。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 箸,即竹做的击沸工具。陆羽也曾经使用过 竹策来搅拌茶汤。到了北宋末期,茶筅大量 流行,不仅《大观茶论》作了详细记载,还开 始频繁出现在诗文里,南宋的《茶具图赞》甚 至把它作为典型的搅拌工具加以收录,名之 曰“竹副帅”。元代诗人谢宗可在他的《茶 筅》诗中写道:“此君一节莹无暇,夜听松风 漱玉华。万缕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 芽。香凝翠发云生脚,湿满苍髯浪卷花。到 手纤毫皆尽力,多因不负玉川家。”赞美了茶 筅在分茶表演中发挥出的重要功能。 另据《问俗》记载,分茶有两种方法:一 是用搅,因能与汤面直接接触,较易掌握;另 一种是直接注出汤花来,很难掌握。此法被 陶谷称为“茶匠通神之艺也”。其法是以单 手提壶,将沸水由上而下注入放好茶末的盏 中,使盏内立即形成变化多端的景象。 沸水泡后,盏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会出现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的“粥面 光凝”现象,即古人煎茶时称汤光茶多,茶叶 浮在表面,如熬出的粥面一样泛出光泽,也 叫“粥面聚”,随后,粥面散开,茶面会泛出白 色的茶汤,这就是常听说的乳白色汤花。此 时最美妙的情景也很快出现在盏面上了,盏 面上现出的汤纹水脉会幻变出种种新奇图 样,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宛似水墨图 画,也有人把这种艺术效果誉为“水丹青”。 苏轼的《试院煎茶》中有诗为证:“雪乳已翻 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分茶技艺的高下,就是看分茶者玩弄汤 纹水脉是否娴熟老道。杨万里在《澹庵坐上 观显上人分茶》一诗中,记述他观看显上人 玩分茶时的情景:“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 似分茶巧。蒸云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 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 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 仍尻高,注汤作势字嫖姚。”茶水相遭,在兔 毫盏的盏面上幻变出怪怪奇奇的画面来,有 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劲疾的草书。显上人是 玩茶的老手了,善幻能变,心手相应。“银瓶 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这两句,写出 了分茶所用器具和手势掌握的高低。详细 描绘了分茶可使茶汤中出现气势磅礴的文 字,令人惊叹。 陶谷在《清异录》中,还记有精通分茶的 佛门弟子福全,每点茶一碗,吟诗一句,同时 点成四碗,即吟成一首绝句。这种分茶技艺 不仅手要巧,而且速度要极快,否则顾此失 彼。点茶让茶汤形成了你想要的文字和图 案,表达了点茶者手上工夫和审美情趣。 元、明后,由于点茶法不再盛行,分茶逐 渐衰落,虽仍有分茶流传,但在清代后逐渐 失传。武夷山的章志峰传承了分茶这一传 统技艺,能用蒸青团饼茶制成的抹茶,来演 示古代的分茶;也可以用红茶、乌龙茶、白茶 等茶类演示分茶技艺。他在传承的基础上 进行了创新,把新的创意理念融入茶汤构成 文字和图像中,突破了古人仅能用绿茶来演 示分茶的局限。 据介绍,章志峰亲手演示出来的分茶, 其图案可以保存 1 4 个小时。在茶汤里作 画写字,宛如丹青水墨画,看似平淡无奇的 几个动作,却演绎了武夷茶文化底蕴的艺术 灵魂,使之激活,使之创新。 一杯均衡分布着淡青色彩的茶汤,历练 出了表演者鲜活的形象思维,沉着娴熟的灌 汤技法。那些浮在茶汤水面上的优美图案, 虽然会很快消失,但是茶赋予的灵性,永远 附丽于武夷茶的千百个故事中。 汤纹水脉演分茶 □ 邹全荣 蔡襄( 1012 年-1067 年),字君谟,北宋 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1030 年(天圣八年) 进士,先后在朝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端 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 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蔡襄学识渊博,书艺 高深,获誉“苏、黄、米、蔡”四大家。所著《茶 录》,是研究闽北茶发展史的重大文献。 好茶争相品, 盖因品质珍。北苑御园,最 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孙樵《送茶蕉刑部 书》:“建茶‘晚甘侯’产于建阳‘碧水丹山之 乡,系月涧云龛之品’。” 北苑茶,初为张廷晖业主,献闽王国时就 为贡茶,南唐时已设龙焙,丁谓时已成誉满京 华的珍品。北宋庆历年间,蔡襄任福建路转 运使, 主持北苑茶事,在前人基础上再次创 新。他在“大龙凤”团茶的基础上,在外形上 改大团茶为小团茶,品质上采用鲜嫩茶芽作 原料,制作工艺上更讲究精细精巧。 由于他内求质、外求形,韵质佳,花色新, 创制出的“小龙凤”团茶韵质佳,花色新,尤其 是小龙团的“密云龙”和“瑞云翔龙”茶,已达 “益穷极新出, 而无以加矣”的高水平。对于 “名益新、品益出”的北苑御贡,欧阳修的《归 田录》卷二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 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 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 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蔡襄 把北苑茶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茶 业及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蔡襄鉴于唐代的陆羽未入闽、也未知建 溪春茶,所著《茶经》没有把闽产茶指出,使建 茶淹没不彰感到遗憾。而丁谓所著的《茶 图》,仅论及采制,没有说明烹试的方法而感 不足。由此,蔡襄所著的《茶录》上篇论茶,主 要论述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 汤、火胁盏和点茶。述茶色:“茶色贵白,而饼 茶大抵于表涂膏泽,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述茶香:“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 以助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 真。”即要求茶叶不宜掺杂珍果香草,把茶的 真香夺去;述茶叶:“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 凤凰山连属诸场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 加意制作,色与味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 能损味,前世论水品者,以此”;述藏茶:“茶宜 若叶,而畏香药。”这就是说,贮藏茶叶,要讲 究茶器和方法,注意温燥而忌湿冷方保持本 色和茶味。 下篇论茶器,主要论述茶焙、茶笼、砧椎、 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和汤罐。蔡襄每 年进贡福建的“小龙凤”团饼,深受仁宗皇帝的 赞赏。他在《茶录》序言中,向皇帝说了写作的 原由和目的:“陛上谕臣,先任福建转使,日所 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 承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也。” 可以说,蔡襄的“小龙凤”团饼和他的《茶 录》,对福建茶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前人评曰: “建茶所以名垂天下,由公也。” 蔡襄善别茶,被誉为宋代第一品茶大 师。有一次,建安府的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 寺僧采造,号石岩白,拿四饼给君谟,另取四 饼派人去京师送王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 朝去访禹玉,禹公命子弟于茶笥内选精品待 君谟,君谟捧瓯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 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取茶帖检验 之,果然如君谟说中,乃心服。 蔡襄还善把书画融于茶,诗文入于茶,对 茶文化发展也是一大贡献。他留下的《北苑 十咏》茶诗,仿佛让人看到从茶山到茶厂,从 茶树到茶叶的一幅长长画卷。如其二《北 苑》:“苍山走千里,斗落分两臂。灵泉出地 清,嘉卉得天味。入门脱世氛,官曹真傲吏。” 青山连绵不断,一溪而下,山如被分两手之 臂。御焙处的泉水流清,茶芽得天地之灵气, 在此任茶使是多骄傲呵。其三《茶垄》:“造化 曾无私,亦有意所加。夜雨作春力,朝云护日 华。千万碧玉枝,戢戢抽灵芽。”早晨的云 彩,遮太阳辉茫,一夜春雨化作神力,一垄垄 茶树如千万碧玉枝,茶叶尖上又抽出灵芽。 其四《造茶》:“屑玉寸阴间,搏金新范里。规 呈月正圆,蛰动龙初起。焙出香色全,争夸火 候是。”茶芽如玉屑,散碎的茶叶捏聚成团,在 印模里压成茶饼,纹图上面的龙凤好像要飞 起来。经过烤焙出的团饼色香味俱全,那是 火候掌握得好。其五《试茶》:“兔毫紫瓯新, 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愿 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品试新茶,用建窑所 产的兔毫盏,初烧滚的茶汤如蟹眼,冲入盏的 汤面上的茶泡沫,如凝着一层雪花一样,泛起 的香味好似闲云飘荡,又香又美极了。十咏 茶诗,且赏五首,让人对北苑香茶醉心矣! 蔡襄,获誉一代茶师。北苑贡茶创新,他 居功至伟,北苑名冠天下,他英名垂史。 顺昌举办评茶员职业技能大赛 围绕“技能增强软实力,技能提高生产力,技 能提升竞争力”的主题,6月2日,顺昌县人社局、 总工会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天的“2016年顺昌县评 茶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县共有25家茶企或经营 单位的36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图为大赛现场。 (吴启荣 江亚东 摄) 蔡襄与北苑“小龙凤” □ 王德仁 蔡襄是北宋时期的政 治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为 促进我国茶叶制作技术的 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北苑贡茶,名冠天 下。说其功,龙团凤饼起 于丁谓,成于蔡襄。如果 前是丁谓首创“大龙凤”团 茶,推动了建溪春茶的盛 世伊始,那么后是蔡襄创 新“小龙凤”团茶,将北苑 御茶推向成熟时期。 转眼已经进入夏天,高温天气很容易给 人们带来燥热、倦怠、食欲不振,甚至是中暑 等症状。那么该如何来缓解这些症状?其实 通过喝茶就可以做到。不过喝茶也要“对症 下药”的喝,避免“物极必反”,伤了身体。 预防中暑喝白茶 高温天气容易中暑,特别是对于经常外 出工作、游玩的人来说。这时候,您需要必 备的就是白茶了。白茶是一种只经过杀青、 干燥等程序轻微发酵的茶,性清凉,而且茶 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去热、消暑的 功效,还可以预防中暑。 饮用禁忌: 新白茶性微寒,所以胃寒的 人应该少饮,且不能空腹饮,必须选择5年以 上老白茶。 提神养胃喝红茶 一到夏天,人的精神劲就很差,时常昏 昏欲睡,非常倦怠。红茶中富含的咖啡碱可 以刺激神经中枢,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 谢,从而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夏天,我们总喜欢吃一些冰冻食物或者 冷饮来给自己“降温”。殊不知这样很容易伤 到脆弱脾胃。而红茶属于热性,具有暖胃护 胃的功效。所以,夏天也适合喝红茶。 饮用禁忌: 夏天喝红茶不适合冷饮,这 样会影响它暖胃护胃的功效,所以一定要热 饮或者温饮。 防晒防辐射喝绿茶 夏天防晒是爱美MM们的一项巨大“工 程”,除了涂抹防晒霜之外,还可以通过喝绿 茶来防晒。绿茶中所含的儿茶素具有很强 的抗氧化功能,能减少紫外线给皮肤带来的 晒伤、损害。同时,绿茶还具有防辐射的功 效,对于整天面对电脑的上班族,喝点绿茶 抗抗辐射最好不过。 饮用禁忌: 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人不宜 喝浓绿茶;另外,切记不要空腹喝绿茶,这样 对胃伤害严重。 消食去腻喝普洱茶 炎热的天气使得人的肠胃很娇气,要么 胃口不好,要么就是吃了容易消化不良。普 洱茶中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可以增 加消化道的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能达 到消食解腻的功效。 喝普洱茶的最佳时间是饭前一杯熟普 洱,养胃;饭后可以一杯生普洱,去脂。 饮用禁忌: 孕妇不宜喝普洱茶,不管是 熟普还是生普;同时,溃肠病患者也不宜喝普 洱浓茶;胃不好的人应该喝熟普洱。 (任智勇 整理) 夏天如何喝茶? 龙凤团茶饼 武夷山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在表演分茶技艺 茶百戏作品 对弈图 建瓯百年乌龙茶园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0599 5130011 mbrbczk@163.com 蔡襄与北苑“小龙凤”mbrb.greatwuyi.com/page/1/2016-06/05/4/201606054_pdf.pdf · 样,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宛似水墨图 画,也有人把这种艺术效果誉为“水丹青”。

电话:0599—5130011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任智勇 责任校对:叶子莲

5日042016年6月

星期日

中 国 产 茶 明 星 县

近年来,武夷山茶文化鉴赏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具有大众的审美情趣,而且具有互动性。自古以来,茶除了品饮外,人们还把茶玩出许多游戏来,戏百茶由此而生。武夷山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三十余年来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积极挖掘沉淀在武夷山的茶百戏历史,大胆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传统人文意趣的茶百戏作品。

茶百戏的历史悠久。北宋陶谷在《荈�茗录》中就有说到一种叫茶百戏的游艺。书中记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陶谷所述的“茶百戏”,就是后来的分茶。分茶是手头上的真功夫,玩法是指善分茶者的手法翻新,体现了分茶技艺的高低。古人把它说成是茶百戏,这“戏”就是玩,就是演绎。这种“戏茶之法”,是通过分茶得以展示的。

分茶法在陆羽的《茶经》中即有介绍。分茶法也有叫烹茶法的,即一面加热,一面制作茶汤。分茶法还引起了帝王的兴趣。宋徽宗在他所著的《大观茶论》中,也颇有兴趣地介绍了分茶和点茶两种方法。宋徽宗赵佶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把整个点茶过程分成七个部分,也叫“七汤”。

分茶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分茶是要靠茶客作为观众来欣赏的,表演分茶者,优雅略带点魔术般的技巧,能让你的视觉在惊讶中感到愉悦,欣赏到魔术般的汤纹水脉。

分茶成功与否,与茶汤的泡沫有很大关系。梅尧臣在《以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中写道:“银瓶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嗟。”说的是使用银质汤瓶煎汤,使用银质的梗棒击搅,使得茶汤的表面形成小米粒般的泡沫。为什么要用银质汤匙来击拂汤水呢?北宋前期的一些茶文化史料,都证明了当时击搅茶汤的工具是金属做或质地厚重的匙箸。蔡襄在《茶录》中就介绍了诸种茶匙:“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黄金做的汤匙,不是百姓能用的,只有皇室才有。而一般平民百姓,更多的是用银铁类汤匙。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竹策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说明所用来分茶的竹策,就是竹制的箸,也称筷子。或其它硬木类,只是两端包了一些银,增加必要的重量。这又可从丁谓的一首《煎茶》诗中得到证实:“罗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箸,即竹做的击沸工具。陆羽也曾经使用过竹策来搅拌茶汤。到了北宋末期,茶筅大量

流行,不仅《大观茶论》作了详细记载,还开始频繁出现在诗文里,南宋的《茶具图赞》甚至把它作为典型的搅拌工具加以收录,名之曰“竹副帅”。元代诗人谢宗可在他的《茶筅》诗中写道:“此君一节莹无暇,夜听松风漱玉华。万缕引风归蟹眼,半瓶飞雪起龙芽。香凝翠发云生脚,湿满苍髯浪卷花。到手纤毫皆尽力,多因不负玉川家。”赞美了茶筅在分茶表演中发挥出的重要功能。

另据《问俗》记载,分茶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搅,因能与汤面直接接触,较易掌握;另一种是直接注出汤花来,很难掌握。此法被陶谷称为“茶匠通神之艺也”。其法是以单手提壶,将沸水由上而下注入放好茶末的盏中,使盏内立即形成变化多端的景象。

沸水泡后,盏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会出现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的“粥面光凝”现象,即古人煎茶时称汤光茶多,茶叶浮在表面,如熬出的粥面一样泛出光泽,也叫“粥面聚”,随后,粥面散开,茶面会泛出白色的茶汤,这就是常听说的乳白色汤花。此时最美妙的情景也很快出现在盏面上了,盏面上现出的汤纹水脉会幻变出种种新奇图样,若山水云雾,状花鸟虫鱼,宛似水墨图画,也有人把这种艺术效果誉为“水丹青”。苏轼的《试院煎茶》中有诗为证:“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分茶技艺的高下,就是看分茶者玩弄汤纹水脉是否娴熟老道。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一诗中,记述他观看显上人玩分茶时的情景:“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云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纷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势字嫖姚。”茶水相遭,在兔毫盏的盏面上幻变出怪怪奇奇的画面来,有如淡雅的丹青,或似劲疾的草书。显上人是玩茶的老手了,善幻能变,心手相应。“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这两句,写出了分茶所用器具和手势掌握的高低。详细描绘了分茶可使茶汤中出现气势磅礴的文字,令人惊叹。

陶谷在《清异录》中,还记有精通分茶的佛门弟子福全,每点茶一碗,吟诗一句,同时点成四碗,即吟成一首绝句。这种分茶技艺不仅手要巧,而且速度要极快,否则顾此失彼。点茶让茶汤形成了你想要的文字和图案,表达了点茶者手上工夫和审美情趣。

元、明后,由于点茶法不再盛行,分茶逐渐衰落,虽仍有分茶流传,但在清代后逐渐失传。武夷山的章志峰传承了分茶这一传统技艺,能用蒸青团饼茶制成的抹茶,来演示古代的分茶;也可以用红茶、乌龙茶、白茶等茶类演示分茶技艺。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把新的创意理念融入茶汤构成文字和图像中,突破了古人仅能用绿茶来演示分茶的局限。

据介绍,章志峰亲手演示出来的分茶,其图案可以保存1至4个小时。在茶汤里作画写字,宛如丹青水墨画,看似平淡无奇的几个动作,却演绎了武夷茶文化底蕴的艺术灵魂,使之激活,使之创新。

一杯均衡分布着淡青色彩的茶汤,历练出了表演者鲜活的形象思维,沉着娴熟的灌汤技法。那些浮在茶汤水面上的优美图案,虽然会很快消失,但是茶赋予的灵性,永远附丽于武夷茶的千百个故事中。

汤纹水脉演分茶□邹全荣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朝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蔡襄学识渊博,书艺高深,获誉“苏、黄、米、蔡”四大家。所著《茶录》,是研究闽北茶发展史的重大文献。

好茶争相品,盖因品质珍。北苑御园,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孙樵《送茶蕉刑部书》:“建茶‘晚甘侯’产于建阳‘碧水丹山之乡,系月涧云龛之品’。”

北苑茶,初为张廷晖业主,献闽王国时就为贡茶,南唐时已设龙焙,丁谓时已成誉满京华的珍品。北宋庆历年间,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主持北苑茶事,在前人基础上再次创新。他在“大龙凤”团茶的基础上,在外形上改大团茶为小团茶,品质上采用鲜嫩茶芽作原料,制作工艺上更讲究精细精巧。

由于他内求质、外求形,韵质佳,花色新,创制出的“小龙凤”团茶韵质佳,花色新,尤其是小龙团的“密云龙”和“瑞云翔龙”茶,已达“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的高水平。对于

“名益新、品益出”的北苑御贡,欧阳修的《归田录》卷二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蔡襄把北苑茶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中国茶业及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蔡襄鉴于唐代的陆羽未入闽、也未知建溪春茶,所著《茶经》没有把闽产茶指出,使建茶淹没不彰感到遗憾。而丁谓所著的《茶图》,仅论及采制,没有说明烹试的方法而感不足。由此,蔡襄所著的《茶录》上篇论茶,主要论述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火胁盏和点茶。述茶色:“茶色贵白,而饼茶大抵于表涂膏泽,故有青、黄、紫、黑之异”;述茶香:“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以助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即要求茶叶不宜掺杂珍果香草,把茶的真香夺去;述茶叶:“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场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与味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味,前世论水品者,以此”;述藏茶:“茶宜若叶,而畏香药。”这就是说,贮藏茶叶,要讲究茶器和方法,注意温燥而忌湿冷方保持本色和茶味。

下篇论茶器,主要论述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和汤罐。蔡襄每年进贡福建的“小龙凤”团饼,深受仁宗皇帝的赞赏。他在《茶录》序言中,向皇帝说了写作的原由和目的:“陛上谕臣,先任福建转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承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也。”

可以说,蔡襄的“小龙凤”团饼和他的《茶录》,对福建茶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前人评曰:“建茶所以名垂天下,由公也。”

蔡襄善别茶,被誉为宋代第一品茶大师。有一次,建安府的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寺僧采造,号石岩白,拿四饼给君谟,另取四饼派人去京师送王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朝去访禹玉,禹公命子弟于茶笥内选精品待君谟,君谟捧瓯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取茶帖检验之,果然如君谟说中,乃心服。

蔡襄还善把书画融于茶,诗文入于茶,对茶文化发展也是一大贡献。他留下的《北苑十咏》茶诗,仿佛让人看到从茶山到茶厂,从茶树到茶叶的一幅长长画卷。如其二《北苑》:“苍山走千里,斗落分两臂。灵泉出地清,嘉卉得天味。入门脱世氛,官曹真傲吏。”青山连绵不断,一溪而下,山如被分两手之臂。御焙处的泉水流清,茶芽得天地之灵气,在此任茶使是多骄傲呵。其三《茶垄》:“造化曾无私,亦有意所加。夜雨作春力,朝云护日华。千万碧玉枝,戢戢抽灵芽。”早晨的云彩,遮太阳辉茫,一夜春雨化作神力,一垄垄茶树如千万碧玉枝,茶叶尖上又抽出灵芽。其四《造茶》:“屑玉寸阴间,搏金新范里。规呈月正圆,蛰动龙初起。焙出香色全,争夸火候是。”茶芽如玉屑,散碎的茶叶捏聚成团,在印模里压成茶饼,纹图上面的龙凤好像要飞起来。经过烤焙出的团饼色香味俱全,那是火候掌握得好。其五《试茶》:“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品试新茶,用建窑所产的兔毫盏,初烧滚的茶汤如蟹眼,冲入盏的汤面上的茶泡沫,如凝着一层雪花一样,泛起的香味好似闲云飘荡,又香又美极了。十咏茶诗,且赏五首,让人对北苑香茶醉心矣!

蔡襄,获誉一代茶师。北苑贡茶创新,他居功至伟,北苑名冠天下,他英名垂史。

顺昌举办评茶员职业技能大赛

围绕“技能增强软实力,技能提高生产力,技能提升竞争力”的主题,6月2日,顺昌县人社局、总工会组织开展了为期两天的“2016年顺昌县评茶员职业技能大赛”。全县共有25家茶企或经营单位的36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图为大赛现场。 (吴启荣江亚东摄)

蔡襄与北苑“小龙凤”□王德仁

蔡襄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家,为促进我国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北苑贡茶,名冠天下。说其功,龙团凤饼起于丁谓,成于蔡襄。如果前是丁谓首创“大龙凤”团茶,推动了建溪春茶的盛世伊始,那么后是蔡襄创新“小龙凤”团茶,将北苑御茶推向成熟时期。

转眼已经进入夏天,高温天气很容易给人们带来燥热、倦怠、食欲不振,甚至是中暑等症状。那么该如何来缓解这些症状?其实通过喝茶就可以做到。不过喝茶也要“对症下药”的喝,避免“物极必反”,伤了身体。

预防中暑喝白茶高温天气容易中暑,特别是对于经常外

出工作、游玩的人来说。这时候,您需要必备的就是白茶了。白茶是一种只经过杀青、干燥等程序轻微发酵的茶,性清凉,而且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去热、消暑的功效,还可以预防中暑。

饮用禁忌:新白茶性微寒,所以胃寒的人应该少饮,且不能空腹饮,必须选择5年以上老白茶。

提神养胃喝红茶一到夏天,人的精神劲就很差,时常昏

昏欲睡,非常倦怠。红茶中富含的咖啡碱可以刺激神经中枢,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夏天,我们总喜欢吃一些冰冻食物或者冷饮来给自己“降温”。殊不知这样很容易伤到脆弱脾胃。而红茶属于热性,具有暖胃护胃的功效。所以,夏天也适合喝红茶。

饮用禁忌:夏天喝红茶不适合冷饮,这

样会影响它暖胃护胃的功效,所以一定要热饮或者温饮。

防晒防辐射喝绿茶夏天防晒是爱美MM们的一项巨大“工

程”,除了涂抹防晒霜之外,还可以通过喝绿茶来防晒。绿茶中所含的儿茶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能减少紫外线给皮肤带来的晒伤、损害。同时,绿茶还具有防辐射的功效,对于整天面对电脑的上班族,喝点绿茶抗抗辐射最好不过。

饮用禁忌:老年人和肠胃不好的人不宜喝浓绿茶;另外,切记不要空腹喝绿茶,这样对胃伤害严重。

消食去腻喝普洱茶炎热的天气使得人的肠胃很娇气,要么

胃口不好,要么就是吃了容易消化不良。普洱茶中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可以增加消化道的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能达到消食解腻的功效。

喝普洱茶的最佳时间是饭前一杯熟普洱,养胃;饭后可以一杯生普洱,去脂。

饮用禁忌:孕妇不宜喝普洱茶,不管是熟普还是生普;同时,溃肠病患者也不宜喝普洱浓茶;胃不好的人应该喝熟普洱。

(任智勇 整理)

夏天如何喝茶?

龙凤团茶饼

位于泉州东郊洛阳桥上的蔡襄雕塑

(任智勇

摄)

武夷山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在表演分茶技艺

茶百戏作品:对弈图

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在讲

授分茶技艺

建瓯百年乌龙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