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力量 - ww3.cbt.edu.hkww3.cbt.edu.hk/subject/geog/products/2009-2010... ·...

37
1 綠色力量 新界東北堆填區「固體廢物處理及沼氣能源」 報告書撰寫比賽 報告書題目 現時我們主要依賴堆填區來處理固體廢物。你認為做法是否 恰當?試以可持續發展概念,探討本港應如何處理固體廢物 問題? 參賽團體: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 期:2011 5 4

Upload: dinhdat

Post on 19-Feb-2018

2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綠色力量

新界東北堆填區「固體廢物處理及沼氣能源」

報告書撰寫比賽

報告書題目

現時我們主要依賴堆填區來處理固體廢物。你認為做法是否

恰當?試以可持續發展概念,探討本港應如何處理固體廢物

問題?

參賽團體: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

日 期:2011 年 5 月 4 日

2

目錄目錄目錄目錄

一、堆填區現況

1. 引言 ................................................................................................. 4

2. 定義 ................................................................................................. 4

3. 堆填過程 ......................................................................................... 5

4. 歷史 ................................................................................................. 6

5. 現況 ................................................................................................. 7

6. 分析 ................................................................................................. 9

7. 小結 ............................................................................................... 12

二、未來前景

1. 引言 ............................................................................................... 12

2. 短期 ............................................................................................... 13

2.1 堆填方案........................................................................................ 14

2.2 焚化爐............................................................................................ 14

3. 長期 ............................................................................................... 15

3.1 建築廢物(原為建造及拆卸廢物).................................................... 15

方案一: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 15

方案二:公眾填料再用於內地.......................................................... 16

方案三:三維技術「建築資訊模擬」系統...................................... 17

3.2 家居廢物................................................................................................ 18

循環再造:廢物源頭分類-三色分類回收筒計畫.......................... 19

循環再用.............................................................................................. 20

3.3 工商業廢物............................................................................................ 21

3.3.1 廚餘..................................................................................................... 21

方案一:把廚餘用作農業用途.......................................................... 22

3

方案二:回收...................................................................................... 22

3.3.2 膠袋..................................................................................................... 23

方案一:實施膠袋徵費...................................................................... 24

方案二:使用「環保膠袋」代替普通膠袋 ........................................ 24

方案三:循環使用.............................................................................. 26

方案四:把塑膠垃圾提練變汽油...................................................... 26

方案五:使用生質塑膠(Bioplastics)代替傳統塑膠製造膠袋 ......... 27

3.3.3 發泡膠(聚苯乙烯)......................................................................... 27

方案一:使用其他物料代替發泡膠.................................................. 27

方法二:透過機器把發泡膠壓縮作其他用途.................................. 28

3.3.4 紙張..................................................................................................... 28

方案一:減少使用 ................................................................................ 28

方案二:使用再造紙 ............................................................................ 29

3.3.5 輪胎..................................................................................................... 29

方案:把輪胎碎屑 製成環保地墊.................................................. 29

3.3.6 膠樽..................................................................................................... 30

3.3.7 各種減廢方法撮要 .......................................................................... 32

4. 總結 ............................................................................................... 33

5. 減廢新思維 ................................................................................... 34

資料來源 ............................................................................................ 37

4

一一一一、、、、堆填區現況堆填區現況堆填區現況堆填區現況

1.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近日政府擬於將軍澳區擴建垃圾堆填區,引來附近居民不滿,

為反對堆填區興建於離家不足十米距離的位置。就此,我們意識到堆

填區即將飽和的問題。為著讓我們下一代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設

身處地,我們亦不希望後代要與垃圾共眠。所以,我們應該要想一想

可以怎樣用一個更可持續的方向處理本港固體廢物的問題,而此正正

是我們的主題。

現就堆填方法出簡介,並對其利弊作出分析,並再次反思香港的

固體廢物處理政策可改善之處。

2. 定義定義定義定義

固體廢物

固體廢物,簡單來說,是指由人類活動過程中產生,並對產生者

不具有任何使用價值而被拋棄的固體和泥狀物質(污染環境的廢棄

物)。

而都市固體廢物則分為家居廢物、商業廢物及工業廢物三大類。

家居廢物指住宅及公共事務機構日常活動產生的廢物及從公眾

潔淨服務收集的廢物。

商業廢物指在從事商業活動的地點(如商店、辦公室、街市等)

所產生的廢物。

工業廢物指工業活動產生的廢物,但不包括建築廢物及化學廢

物。

都市固體廢物在整體廢物量佔六十多個百分比,並於近年持續上

升,成為目前減廢政策最為關注的目標。除了都市固體廢物,還有建

5

築廢物、化學廢物及特殊廢物。 (資料來源: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09))

3. 堆填過程堆填過程堆填過程堆填過程

垃圾首先會被傾倒在堆填區內指定的工作面。然後垃圾壓實機來

回走動,把垃圾壓實,以善用堆填區庫容量。在每晚完工後亦會用泥

土把垃圾覆蓋。這樣垃圾會在厭氧環境下腐化降解,而過程中所產生

的滲濾液和堆填氣,都會被加以處理,以免污染環境。

6

堆填區運作:壓實以減少佔用空間

4. 歷史歷史歷史歷史

六十年代,政府主要以焚化爐處理固體廢物。因為可節省空間,

而且易於管理加上成本不高,所以適合地少人多的香港。但隨著空氣

污染的問題在香港陸續浮現,焚化爐踏上漸被廢置的命運。它們於

1990 年代被全面停用,並於 90 年代至 2000 年間陸續清拆。

廢物的數量因著經濟發展和人口的急促增長,穩定持續遞增,成

為香港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港府不得不盡快另想他法。焚化爐的方

案被取消後,堆填辦法取而代之。政府於 70 年代,開始在觀塘、將

軍澳、荃灣、沙田、屯門等地的一些山頭,大規模興建垃圾堆填區。

歷史證明,港府在垃圾處理的問題上大失預算。建於 70 年代的

堆填區的 13 個市區堆填區在運作時沒有考慮到足夠的環保意念,廢

物被埋後,部份有機物因自然分解,而持續不斷地釋出沼氣及污水,

嚴重影響環境。直至此時此刻,政府依然相信堆填是可取的方案,在

堆填區陸續飽和後,仍花費高達 60 億元,發展三個先進大型的策略

性堆填區,分別是新界東北堆填區、新界東南堆填區和新界西堆填區

﹝稔灣、將軍澳及打鼓嶺﹞,預計其壽命合共約 30 年,並於 1993至

95 年相繼落成。

7

早在 1997 年,香港的垃圾量已提前達至 2001 年的預計水準。時

至今日我們可預計這 3 個策略性堆填區根本沒可能用 30 年之久,政

府預計最後一個策略性堆填區(新界西堆填區)亦會於 2018 年飽和。

5. 現況現況現況現況

固體廢物量於 1995、96 年間大跌,期後微量波動,直至 2005 年

尾開始,政府實施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行之有效,2006 年的建

築廢料量大跌 2000 公噸,2007 年也錄得 1000 公噸的跌幅。於是自

2005 年起到目前為止,固體廢物量一直呈下跌趨勢,堆積區的處理

量亦見改善跡象。但都市固體廢物佔每日固體廢物量的比例不斷上

升,從過去的 5至 6 成上升至現在的 7 成。

(資料來源:香港環境保護署)

即使廢物量一直減少,但數量仍十分龐大。港人每日棄置超過

9,000 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連同污泥及其他廢物將達 13,800 公噸。

8

我們的堆填區共佔用 270 公頃土地,均設有防滲漏層、滲濾污水收集

及處理系統、堆填區氣體管理系統及地面/地下水管理系統,以管制

空氣及水污染。就目前情況來看,堆填區不足以支援香港長期的廢物

處理需要。根據政府統計,堆填區在未來的 4至 8 年內將被填滿。

政府根據策略性廢物處理計劃,耗資了超過 100 億元興建多個新

的廢物處理設施。這些堆填區原擬運作至 2020 年,但綜觀香港今日

的廢物量,假如不切實採取行動,恐怕三個策略堆填區會比預期更早

飽和。

(資料來源: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09))

9

6. 分析分析分析分析

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們每天需要處置一萬三千八百公噸的工商

業及住宅廢物。現時香港有三個策略性堆填區,雖然堆填區並不

能避免污染,但仍有其可取之處。

A. 沼氣發電沼氣發電沼氣發電沼氣發電

垃圾分解過程中會有沼氣發出,可用於發電。堆填區內的電

力都是以沼氣發電。此舉可將原來排放到空氣中的甲烷(溫室氣

體)燃燒作發電之用,為堆填區的基礎設施提供電力,並為滲濾

污水 (來自堆填區的廢水) 處理設施提供熱能。

堆填區(包括已關閉的)可採用堆填氣體作為能源。電力公

司鋪設管道,把堆填氣體輸送至公司廠房使用。以新界東北堆填

區為例,剩餘的堆填氣體送往中華煤氣位於大埔的廠房用作替代

能源,並供應堆塡區運作所需之能源。

沼氣發電不僅可避免未經處理的堆填氣體被直接排放,也使

政府省下了處理沼氣污染的防治費用。現時,船灣堆填區每日輸

送約十三萬兆焦耳堆填氣體作為生熱燃料,代替礦物燃料石腦

油。每年能減少約2,500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堆填氣體得到善

用,可見廢物降解過程產生的有害氣體可作良好用途。

B. 堆填後可堆填後可堆填後可堆填後可發展成有用的土地發展成有用的土地發展成有用的土地發展成有用的土地

環保署已推出修復計劃,以減低已關閉堆填區潛在的安全和健康

影響。修復後的堆填區會經過美化,成為市區的綠化區,為市民提

供健康怡人的生活環境。這些修復後的堆填區發展為康樂設施,諸

如高爾夫球場、多用途草地球場、休憩公園等。

C. 成本較低成本較低成本較低成本較低

由於這三個堆填區的吸納量大,每年營運費用大約4億多

元,而平均處理每噸廢物的費用約為83元,可見運作堆填區的平

均成本較低。

10

無疑,堆填區歷年來幫助我們處理不少固體廢物,可見堆填區

有其好處和利用價值;然而雖然堆填能帶來以上的種種利處,但卻

不太適合用於香港。

堆填區需具備以下條件:

1. 地點須遠離民居

2. 山的高度要適中 (過高會使堆填工作困難)

3. 山上石質要夠堅實 (防汙水滲漏)

4. 山下應有平地 (興建化油污池)

5. 交通網絡完善 (水陸交通皆要順暢)

審視一下目前的景況:香港寸金呎土;土地供應嚴重不足,但

用地需求卻極為殷切。而在香港在世界地圖上只佔一點,其面積之

小,要找到地勢適中的山自然是萬中無一。而最致命的一點是:香

港的人口密度高,堆填區所造成的問題不經緩衝直達民居,例如臭

氣、孳生昆蟲等等,對附近民居造成長時間的滋擾。細列如下:

堆填氣--堆填區傳來氣味惡臭難當,影響食慾。居民出入需緊閉

門窗以儘量防止臭氣傳入,民居空氣流通不佳。

孳生昆蟲--香港夏季濕熱,堆填區一旦處理不當,便會孳生蚊

蟲,民居防不勝防,造成衛生問題。

造成沙塵--運載垃圾的貨車經常出入堆填區,為所經道路及附近

民居帶來大量沙塵,降低空氣質素。

污染水源--堆填區釋出污染物,影響附近水源。大量垃圾滲濾液

由地表滲入地下令農地受污染,限制作物種類,收成和

素質也相繼減少,打擊農業。

雖然政府已通過種種措施改善堆填區環境:

1. 將傾倒運作區的範圍縮小,並在傾倒後以泥土掩埋並遮蓋垃圾,以

減少臭氣溢出。

2. 當降雨時,堆填區承辦商亦會將覆蓋層加厚以減低其被沖走的機

會,並防止垃圾外露。

11

3. 堆填區亦會定期進行滅蟲工作,並為所有進出傾倒範圍的車輛提

供清洗設備,以保持衛生。

以上幾項均針對堆填區的氣味及環境衛生作出的管理措施,奈何

經改善後的情況還是令居民難以忍受。以新界東北堆填區為例,即使

堆填區已引進種種科學化的處理措施,但打鼓嶺居民還是嗅到一陣陣

酸臭味,進餐時難以下嚥。

現時的三個堆填區只能夠輕減燃眉之急,另覓新地闢建新堆填區

非常困難。多個堆填區將於未來數年飽和,其中將軍澳、打鼓嶺和屯

門堆填區分別於 2014 年、2016 年及 2018 年爆滿。此外,建造新堆

填區亦需時不少,倘若我們不減慢廢物增長的速度,我們必須在未來

數年另覓約 400 公頃的土地,以建造多個新堆填區來容納香港由現

在直至 2030 年所產生的廢物。這片土地的面積略小於香港國際機場

三分之一,大小足以容納和安置香港未來十年新增的一半人口。而將

軍澳擴建堆填區計劃去年底被推倒,使本港處理垃圾問題迫在眉睫。

堆填的方法只是把廢物集中於一處並掩埋,無助於減少體積。即

使科技發展能讓堆填技術的效率上升,但單單以積壓壓實的方法,確

實難以有進步的空間。另一方面堆填區選址困難重重,蹤使便找到較

為適合的地方,但亦會因過於靠近民居而遭各方人士的反對,以致難

以通過實行。這是可以理解的,平心而論,誰亦不願厭惡性設施建於

家園附近。

擴建將軍澳堆填區的公眾諮詢已進行了 6 年,展開過全港性的廣

泛諮詢,並依據法定程式處理逾 3000份意見書。每次擴展堆填區,

均須與地區進行磋商,並吸納立法會和區議會的意見。當局早在 2004

年開始,已為預期於 2013 年爆滿的將軍澳堆填區啟動諮詢工作,為

廢物處理作好准備,可見要凝聚社會共識十分耗時。

長此下去,若照目前的堆填方法和香港的環境限制,垃圾處理問

題勢必進入一個死胡同。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找出解決問題的方

法。這個方法需以高效率、並更符合經濟原則的方式管理廢物。

12

7. 小結小結小結小結

政府於 2005 年 12 月發表《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

(2005-2014),重整管理固體廢物的全面策略。政策大綱建基於三層措

施:一)避免和減少廢物;二)再用、回收及循環再造;及三)減少

廢物體積及棄置。

環境保護署指出當局以避免產生廢物及回收再造為首要目標。此

外,亦計劃採用先進技術來處理廢物以減少其體積;堆填區仍有必要

保留以處理未能回收再造的廢物,以及經廢物處理所產生的殘餘物。

由此可見政府於垃圾處理問題上己稍顯眉目。但政府所指的政策

大綱實際上是甚麼呢?垃圾處理的中心理念為何?以可持續發展的

概念可如何析述?甚麼才是適合香港的垃圾處理政策?請閱下文。

二二二二、、、、未來前景未來前景未來前景未來前景

1.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毫無疑問,以現時香港產生固體廢物的速率,就算有千萬個大球

場也不足以成其容身之所。那怎辦才好?對此,最直接而又能從最根

源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不生產、不消費」。

然而,這卻近乎"Mission Impossible" 。試問又怎能想像一位富

翁能甘願放棄現有的奢華生活,選擇過貧僚的日子呢?更何況那富翁

正正是你。有見及此,權衡彼此利益後,我們得出可持續發展概念為

解決方法,而這又正正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的做法。

何謂可持續發展?

根據布倫特蘭夫人於 1987 年向聯合國呈交的報告:《我們的共同

未來》中指出,可持續發展是「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

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換言之,城市發展應該要

在經濟發展、良好的社會和環境素質之間取得平衡;以及不損害子孫

13

後代利益為基本原則。可持續發展涉獵多個範疇,包括能源、交通、

空氣污染等等。

本部份會先簡單討論短期的廢物處理方法是否合符成可持續發

展的方針;其後會介紹一些長期的方案,並且深入探究這些方法如何

達致可持續發展。

2. 短期短期短期短期

據綠色力量在 2010 年統計,本港每日處置約 13,808 公噸(每年

504萬公噸)的固體廢物,相等於大約 593架雙層巴士的重量,而一年

就累積了 216309 架的重量。可想而知,港人每天所棄置的廢物量有

多龐大。

對於廢物處理,政府絕無怠慢之理,否則會出現滿天垃圾的現

象。縱觀全球,日常運作要處理龐大的垃圾量,只有兩個方案較為可

取,一是興建新式焚化爐,二則為策略性堆填。

14

2.1 堆填方案堆填方案堆填方案堆填方案

香港面積只有 1104 平方千米,僅佔地圖上的一微點。本身可用

的土地少之有少,再加上人口密度甚高,土地供應真可謂寸金尺土。

如非必要也不會打土地的主意,因此然採取堆填之法實是迫不得已。

畢竟堆填之法只是權宜之計。政府預計三個策略性堆填區(新界

東北堆填區、新界東南堆填區和新界西堆填區),分別在 2010 年、2012

年和 2018 年飽和。據環境保護處資料顯示,堆填區共佔用香港 270

公頃土地,建造費用高達 60 億元,單是 2004 年營運費便達到 4.32

億元。由此可見,即使作為「救急措施」,繼續進行堆填在香港始終

是不切實際。政府於火燒眉睫之際,只好指望焚化方案。

2.2 焚化爐焚化爐焚化爐焚化爐

早於六十年代,政府曾萌生以焚化爐處理固體廢物的方案。此法

透過燃燒,務求將廢物體積縮至最小,最後把殘餘物堆填。此舉一來

可以節省空間,二來易於管理、成本亦不高,當時被視為最適合地少

人多的香港。

再加上焚化爐在處理醫療垃圾和某些有害廢物上有很強的優

勢:醫療垃圾需透過高溫焚燒把病原體和毒素破壞,就才能有效銷毀

醫療垃圾所含有的病原體和有害物質。

2008 年焚化處理方案捲土重來,環境局於該年 1 月提議重新興

建焚化爐以解燃眉之急。近十多年來,焚化技術有著突破性的發展,

可謂此方案不同彼方案。現代焚化爐具備先進的廢氣淨化系統,例如

半乾式吸收滌氣系統,使得二噁英的總排放量,大幅減少,符合國際

最嚴格的廢氣排放標準,不會對市民的健康構成不良影響。以日本都

市廢物焚化爐為例,2005 年的二噁英總排放量僅是 1997 年的 1%。

不過新式焚化爐仍然有其弊端。首先,它的建造成本和運作成本

相比起策略性堆填區的有過之而無不及,相信會加重市民的負擔。其

次是燃燒時,所釋放的大量廢熱勢必加劇城市熱島。最後是焚化後的

殘餘物問題。縱使新式焚化爐排放出外界的污染物數量與污染程度被

15

大大改善,但是剩餘物的有害物質含量卻比舊式的高出幾倍有多,萬

一焚化爐意外受損,有害物質洩漏,恐對人和環境有著災難性破壞。

整體而言,這方案雖然不需佔用大量土地資源,亦不會排放出可

致癌的二噁英,但卻會導致另一個問題─全球暖化。長遠而言以上所

討論的方案,始終是治標不治本。

3. 長期長期長期長期

可見要有效地處理本港的廢物問題,我們需要以一個較長遠的目

光去想出解決對策。現下我們就各種廢物按其分類和特徵,並針對性

地想出可行性高兼且可持續的解決辦法。

3.1建築廢物(原為建造及拆卸廢物)

定義

根據環保署的定義,建築廢物是由地盤清理、挖掘、建造、翻新、

修復、拆卸和道路工程所產生的混合剩餘物料。在 2007 年開始,建

築廢物亦包括運往堆填區處置的工業廢物類,如廢棄混凝土。

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

簡介

香港政府為了減少建築廢物,以「污染者自付」的原則,實行了

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這計劃根據污染者自付原則,並且利用經濟

因素勸籲市民改善生活習慣,及推動建築商減少產生建築廢物,將建

築廢物分類、再用及循環再造。不但能節省成本,更可舒緩堆填區的

壓力。

實施

政府在計劃中,所有承辦價值 100萬元或以上建造工程合約的主

要承判商,必須為有關合約開立專用的繳費帳戶,更需在合約批出後

21天內申請,否則即屬違犯。

至於價值小於 100萬元的建造工程合約,例如小型建造工程或裝

16

修工程,任何人士,例如進行工程的處所擁有人或其承判商,均可開

立繳費帳戶;該等帳戶可用於多個各價值少於 100萬元的建造工程合

約。處所擁有人亦可聘請持有有效繳費帳戶的工程承判商負責建築廢

物的處置安排。

這計劃於 2005 年 12月 1 日實施。計劃實施前,香港每日所處置

的建築物廢逹 6556 公噸,數字驚人;計劃實施 4 年後,即 2004 年,

香港每日所處置的數字下至降只有 431噸,足足下降了 52%。可見這

計劃成效相當高,達致了減少廢物產生的原則,香港政府能繼續實行

這項計劃,並加以改良,定能再下一城,大大減低廢物量。

可行性

這廢物處置計劃對發展商只是「小數目」,並無助促使他們減廢。

如一些興建豪宅的發展商,他們會使用一些較高級的材料來裝修屋

宛,以吸引消費者,這樣令他們並不介意付出這微不足道的廢物處置

費,以換取更可觀的收益。常見的是發展商多次進行裝修屋宛以吸引

一些更高級的消費者。另外,如家居裝修工程中,若工程所涉及的金

額以萬元計算的話,市民就根本不在乎再付出每平方呎 1元的裝修廢

物處置費,充其量也不過只需多付 $1000 - 2000。對於花上數萬元的

裝修工程,市民並不介意付出這些相對微小的費用。

即使計劃實施了,發展商也不會積極參與。故此,政府可以針對

性措施來實行這個計劃,例如對於一些興建豪宅的發展商收取較高的

廢物處置費。

有見及此,政府應採用累進收費方式,以增加他們的成本。藉此,

有望盡可能善用材料,以減低出現浪費情況。

方案二方案二方案二方案二::::公眾填料再用於內地公眾填料再用於內地公眾填料再用於內地公眾填料再用於內地

背景

由於在 2002 年,本港擱置所有填海工程,令公眾填料包括建

築廢物,只能貯於臨時填料庫。但現有的填海工程和臨時填料庫根本

不能處置這龐大的公眾填料量。對這些剩餘公眾填料的問題,香港政

17

府計劃將剩餘的公眾填料運往內地再作處理和使用。

簡介

這些公眾填料已與當地達成協議並需遵守有關條約,如物料

規格、運送規定,檢查和管制措施,並確保本港所產生的公眾填料用

於內地填海工程項目,且不會造成環境問題,這措施可算是一有利環

境和互惠雙羸的安排,更能處理龐大的建築廢物。

可行性

這項計劃的確可以減少香港現時所處理的建築廢物,而且可以處

理香港大量的公眾填料,並減輕我們處理建築廢物的壓力。但這並不

是一項可持續和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措施只是把填料庫未能容納處置

的建築廢物運往內地處理,並沒有真正解決這些廢物。若我們沒有這

項措施,臨時填料庫早於 2008 年時已飽和,並會被棄置在急速耗盡

的堆填,現時只是將現有的公眾填料和壓力作舒緩。但我們應著手於

一些可減量和減少生產的方法。

方案三方案三方案三方案三::::三維技術三維技術三維技術三維技術「「「「建築資訊模擬建築資訊模擬建築資訊模擬建築資訊模擬」」」」系統系統系統系統

簡介

這系統專為地勢較複雜的地盤而設,其使用三維技術,先模擬

建屋地盤的地勢,再透過電腦繪圖製作立體圖則,並透過立體影像計

算出樓宇的通風及房間的採光度等。

這電腦系統亦可模擬建築過程,以便能在施工前確定工序,這可

減少製造廢料及增加安全性,亦能省去了一次詳細圖則批核,方便日

後管理及維修。

實施

在 2009房屋署興建「建築資訊模型中心」,並利用「建築資訊模

擬」系統規劃建屋過程,由規劃、設計至施工均可透過三維影像作輔

助,這系統不但可提高工程的準確性,增加樓宇通風,更可減少建築

廢料及增加地盤安全性。

可行性

18

外國有研究發現,使用此類系統可節省整體成本百分之二。雖然

這系統缺乏吸引力,暫時只能減少少量整體成本,但政府可對這系統

再作技術上的改良,把能節省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以作為誘因吸引發

展商使用,因而減少由發展商製造的建築廢物。若發展商能持續地使

用這系統,這定必為一長遠並有效的減廢措施,並能以較低生產成本

來進行生產。

外國經驗

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實行了「捐贈與再利用計劃」,其中一項是有

關建築材料。

當中的交易是一項剩餘材料交易,可有助物料循環再用,這計劃

能協助企業和組織在麻薩諸塞州,尋找、銷售、交易、並贈送有用、

舊的或多餘的建築廢料予規模較小的,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和善用建

築“廢物”。這項措施在該州十分流行,因為這不但可減少對環境的影

響,同時亦為中小企業節省成本,並令建築廢物減少,避免生產過多

建築材料。

3.2家居廢物

根據環境保護處的定義,「家居廢物是指住宅廢物、公共事務機

構日常活動所產生的廢物及從公眾潔淨服務收集的廢物:包括食物、

環境衛生署收集的汙物和垃圾、海事處收集的海上垃圾以及漁農自然

護理署在郊野公園收集的廢物。」

總括而言,家居廢物範指由市民生活習慣所帶來的廢物。

學者及環保團體曾指出,要成功改善香港廢物氾濫的問題,就必

須從根本做起:減少廢物及做好垃圾源頭分類。其實他們不過是強調

現今一個核心的環保概念─「4R」,亦即是 Reduce(減少使用),Reuse(循

環再用),Recycle(循環再造)和 Replace(替代)。

我們全組人深信,這是長遠解決固體廢物的不二法門。特別對於

家居廢物而言,循環再造和循環再用是成效最高的措施,所以我們認

為香港理應先從這兩方面著手。

19

循環再造循環再造循環再造循環再造::::廢物源頭分類廢物源頭分類廢物源頭分類廢物源頭分類----三色分類回收筒計畫三色分類回收筒計畫三色分類回收筒計畫三色分類回收筒計畫

簡介

香港在多年前已實施三色分類回收筒計畫,把多個三色回收筒設

置屋苑和路邊。而事實上,實施這計畫後,從家居、公眾地方所收集

得的廢物回收率已高達百分之二十三。

有見及此﹐環保局自 08 年 12月起,推出新設計的三色回收筒並

試行在屋村每層放置回收筒,使回收筒數目增至二萬八千多套,並藉

此加強居民的回收意識,令市民更加方便參與這計畫。

評論

三色回收計畫本應能大有所為。運輸和收集廢物的成本能藉著

人口密集而大大降低,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推行這項環保指施。

不過,三色筒在港已設置一段頗長日子,但是成效卻未如理

想,這亦歸咎於市民的日常習慣,以及政府推行不力有關。雖然政府

提倡回收分類多年,但卻未能真正令市民自覺把家居廢物分類。同

時,這亦反映出香港市民好方便而惡麻煩的自私態度,為一己方便而

剝削了下一代的利益。

外地經驗

就以臺灣為例,臺灣有關部門亦曾推行垃圾分類計劃,規定居

民每日可以廢棄的垃圾種類,並需要按照不同顏色的膠袋分類。廢物

種類包括塑膠、鋁罐、玻璃、紙等;而廚餘由於易生氣味,會隔日收

集。至於大型物件,如棄置單車、微波爐、電風扇及梳化,通常延至

一個月後才收集一次。起初臺灣推動減少廢物,同樣面對不少市民的

反彈,但是在當局決心推行下,他們逐漸感受到回收所帶來的好處,

繼而主動配合,最終與政府合作,做好廢物回收。

分析

官員從前誤信堆填方法,以為本港可以應付本港一段長時間的廢

物問題,所以往往忽略了環保措施的推行力度。事實證明政府過於短

視,終使現在固體廢物問題愈滾愈大。而源頭分類則有助突破本港廢

20

物問題的樽頸。從臺灣經驗可見,源頭分類並非遙不可及﹐只要政府

有堅定的決心。

政府時時強調,成效最高的方式,是「利用經濟誘因在香港推動

環保工作」,有如膠袋環保徵費。無疑這種方法能在短時間內有成效,

但現時所謂的經濟誘因有根本就是一些懲罰性的措施,這些方法植根

不但不深,亦未能真正在市民心裡建立正面的環保訊息。

政府何不採取軟硬兼施的方針,不妨轉用獎勵形式,例如考慮透

過減收差餉或給予稅項優惠,鼓勵市民投身參與環保工作,並提升自

覺性。

此外政府亦可參考歐洲一些國家的做法,市民只須把分類後的垃

圾,棄置於指定的地方,便可獲得與丟棄廢物量成正比的超市購物優

惠券。如能靈活運用兩方面的措施,定能事半功倍。

循環再用循環再用循環再用循環再用

曾經有人建議,將載完商品或物品的膠袋循環再用,可減少耗費

新膠袋的使用量。然而人們循此法而行,再用次數最多不過數次。那

倒不如養成用環保袋的習慣,這更為實際;又有人提議利用廢棄的膠

樽或鋁罐造成植物的花盆,既實用又環保。不過這並不能普遍推廣,

因為在港有興趣種植的人不多。

例子:

以上都是一直存在的家居環保「小貼士」。過去很多人認為在家

庭這個細小的單位下,很難實行一些更有效的環保慨念。不過時至今

日此觀念有需要改變,因為不論政府還是市民,均可以在每日家居棄

置量最高的廚餘上,做一些工夫。

背景

早前有環保團體舉辨了「菜頭菜尾烹飪大賽」,廚師組冠軍烹飪

出一道菜餚,名叫「果皮湯」,它由薯仔皮、果皮和麵包皮製成和菠

菜根,有評判稱讚其鮮味更勝含鮮肉的參賽作品。家庭組則由邱燕萍

的「七惜花」勝出。她利用湯渣豬肉、甘筍皮、西蘭花莖、磨菇蒂及

21

蝦殼粉等製成饀料,再以春捲皮包好炸成金黃色的「花球」,以美味

及創意奪得好評。年紀最輕的參賽者是 14 歲的賀嘉毅和其弟弟,他

們利用西芹頭、粟米芯等蒸水蛋,最後雖因調味未盡完美,只得到優

異獎。由此可見只要花點心思,平時看似無用的「菜頭菜尾」,也可

以搖身一變成為美味的菜色。

建議措施

市民方面:不妨考量把有用的廚餘,重新烹調為佳餚以達致物盡

其用之效。政府方面:為了減少家居廚餘,我們建議可利如媒體,製

作有關「廚餘變美食」的方法、節目,並於電視的黃金時段內播放。

一方面可讓市民得知看似一無是處的廚餘也有方法能循環再用。二來

亦可藉此機會邀請擁有相關廚藝知識的廚師,教授簡單而美味的菜

色。

接受性

近年來,全球通貨膨脹,昇鬥市民生活壓力一天比一天大,以

致他們怨聲載道。其中不少家庭主婦埋怨食材原料價格暴升,可用收

入因而減少,生活襟見肘。所謂民以食為天再加上,現時這個經濟狀

況,若能以簡單而便宜的方法,市民應該是求之不得的。

3.3工商業廢物

商業廢物為都市固體廢物的其中一個主要來源。根據環保署的定

義,商業廢物分別來自商店、食肆、酒店、辦公室及私人屋苑的街市。

此外,工業廢物同樣是主要來源之一。根據環保署的定義,工業

廢物是指工業活動產生的廢物,但不包括建築廢物及化學廢物。不

過,由於香港的工業漸漸式微,工業廢物佔總體都市固體廢物的比例

並不多。

香港工商業廢物的例子有廚餘、膠袋、發泡膠、紙張、玻璃等等。

本章節中,將會介紹一些處理以上廢物的可持續方法。

3.3.1廚餘

22

廚餘主要來自家庭和餐廳,主要包括菜葉殘渣、果皮、茶葉、蛋

殼、禽畜剩骨及廢棄食用油。至於剩菜與剩飯,則屬廚餘的一部分。

現時本港每天棄置於堆填區的廚餘達 3200 公噸,佔都市固體廢物三

分之一。其中餐廳所佔的比例較家居為高。由於棄置數量驚人,堆填

區的空間日漸縮小。當務之急,我們必須考慮有甚麼方法可取代堆填

區,處理廚餘的問題。

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把廚餘用作農業用途把廚餘用作農業用途把廚餘用作農業用途把廚餘用作農業用途

把廚餘用作農業用途是一個可持續的方案。政府可以把餐廳和民

居的廚餘收集後,送往中央處理站分類。其中生廚餘可以用作堆肥,

其與一般的普通肥料分別不大,含有豐富的營養有利農作物生長,從

而增加農地的生產力。而熟的廚餘則可用作豬飼,能減省養豬的成

本,並變相鼓勵農民養更多的豬,間接增加食物供應!這方法既能善

用廚餘,亦能減少廢物的棄置,可謂一石二鳥!更重要的是,這個方

法使養份得以循環,對環境百利而無一害!

而政府亦計劃在大嶼山興建食品廢物處理中心,並希望能在 2013

至 2014 年開始運營。這食品廢物處理中心預計能處理約 200噸食物

垃圾,並把其變成堆肥產品。

其實,這類中心在早幾年已在社會上出現,並由市民經營,例如

在錦田,元朗。其每年能處理 9000 公噸食物渣滓,並轉化為豬食品

和化肥等。

方案二方案二方案二方案二::::回收回收回收回收

香港物質豐富,酒店食肆每天都會產生大量廚餘,例如麵包、果

皮等等,這些可被回收的廚餘都被棄置於堆填區,可見廚餘回收有龐

大的供應量。另一方面,坊間的志願機構嘗試回收卻回收不了。

市場雖然有空間容許廚餘回收,卻因雙方的信心問題而卻步不

前,而有心人士就只能每天眼巴巴的看著這些廚餘被浪費掉。很大程

度上,廚餘供應者由於未能確保廚餘能夠被善用而不願交出。這亦能

諒解,若過期食品被改頭換面再推出市場,只是好心做壞事,同時令

23

食肆聲譽大大受損。

酒店每天都生產大量廚餘。基於安全及衛生問題,在室溫之下放

置了一段時間的食物,例如沙拉、壽司、熱食,及麵包都會被棄置。

中小學每天棄置 80 萬個飯盒,有組織於錦田設置工場,專門處

理回收回來的飯盒。這裡每天只能處理 8萬個飯盒,只有十分之一。

13 噸廚餘每天可以生產 140 桶餿水,但本港豬場不多,市場對餿水

需求不足的求不足,每天只能賣出 60 桶。現今機構正在研究生物科

技,嘗試把益生菌放入廚餘,待其發酵;把廚餘轉化為有用的魚糧。

目前已有魚場進行試驗,跟進魚的生長速度。這些魚糧的成本較低,

若然可取,定會帶來雙方稗益。

政府正計劃於大嶼山小蠔灣興建廚餘處理中心,預計於 3-4 內年

落成。政府每日處理廚餘的開支達 240 萬港元。香港每日生產 3000

公噸廚餘,但廚餘中心每日處理只有 200 公噸,不足十分之一。

社企收集街市剩菜,邀請三餐不繼的低下階層一起食用,並把收

集所得送出。有企亦會選擇把棄菜送至老人院、兒童中心等。起初這

些機構聽見「棄菜」都不懷好感,但後來處理機構化驗是否有過高農

藥,增強這些社福機構的信心。不少餐飲業都樂意捐出食物,但基於

人手有限,令社企不勝負荷。

3.3.2膠袋

膠袋是其中一個數量驚人的商業廢物。在膠袋徵費實施前,在超

級市場購物的消費者,甚少會自備環保袋。

在膠袋徵費實施前,港人每年棄置 86 億個膠袋於堆填區,嚴重

污染環境。而我們平時所用的膠袋,一般都要五六十年五六十年五六十年五六十年才會分解,因

而長期佔用堆填區大量位置,影響子孫後代的利益。由於膠袋體積、

密度較細和低,若果丟棄時處理不當,可能會吹到海上。部份海洋生

物因而把膠袋誤當為水母而吞食,導致窒息。長遠而言,此問題減低

生物多樣性,影響生態環境!此外,大部份膠袋在自然下難以分解,

就算以焚化方式處理亦會帶來空氣污染的問題。

24

既然膠袋有這麼多的禍害,我們必須減少使用,令地球的壽命得

以延長。

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實施膠袋徵費實施膠袋徵費實施膠袋徵費實施膠袋徵費

減少膠袋棄置出現的最直接方法,莫過於減少源頭。而減少源頭

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實施膠袋徵費。

膠袋徵費,顧名思義,消費者購物後若要索取膠袋,便需要付五

毫。變相鼓勵市民自備環保袋,以減少膠袋的棄置。

香港的膠袋徵費於二零零九年七月七日實施。翻查紀錄,於膠袋

徵費實施三個月後,膠袋用量大減近九成近九成近九成近九成;證明膠袋徵費成效很高!

可行性

縱使計劃初期引起不少的怨言,而商戶的營業額亦受到一定影

響;但徵收膠袋費的確能令膠袋使用量大為減少。

可是膠袋徵費存在一個漏洞,令商戶各出奇謀派發無耳膠袋來逃

避徵費。再者,現時只有小部份大型商戶參與,令徵費未能遍及全港

商店。

不過,毫無疑問,環保袋的使用量的確因著這計劃的實施而大幅

度增加了,換句話說,膠袋的使用量和棄置量亦下降了,而市民的環

保意識亦提升了。

方案二方案二方案二方案二:使用使用使用使用「「「「環保膠袋環保膠袋環保膠袋環保膠袋」」」」代替普通膠袋代替普通膠袋代替普通膠袋代替普通膠袋

可分解膠袋

可分解膠袋分為光降解和生物降解膠袋兩類,而使用可分解膠袋

代替普通膠袋能夠縮減縮短分解膠袋的時間。長遠來說,能減少膠袋

佔用的堆填區空間。

好處

� 相對於普通膠袋,生物降解膠袋對環境的副作用較低。

� 處置成本較低。因使用可循環再用的物料製作,且能被自然分解。

25

� 生物降解膠袋以農製品製作,有利振興農業發展。

壞處

� 由於纖維素是生物降解膠袋的原料之一,大量生產會使樹木的需

求突增,因而被大量砍伐和破壞,加速水土流失。

� 這些膠袋若處理不當,混入可回收膠袋的話,會嚴重破壞再造塑

膠的品質,更甚,會拖垮整個塑膠回收行業。

� 人們往往誤以為它們是環保膠袋,然而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相

反會引起更多的環境問題。它們在大自然分解會釋放出膠袋中有

機物與其他成份如添加劑和染料,造成水質及土壤污染。

� 一些可分解的膠袋只是在過程中,分解成無數小碎片,但是這些

小碎片仍然是原本的膠料,並沒有降解為其他物質。

� 當全球糧食出現大規模通脹,而我們又以這些食物製作膠袋,會

令問題惡化。

� 使用農業土地生產這些膠料,會令糧食的生產下降,從而加劇糧

食短缺的危機。

生物塑膠 vs 紙袋

塑膠普遍輕於紙,因此其運輸更容易,成本較低,意味著所需燃

料(二氧化碳、燃油)更少。塑膠生產需要的能量也較紙少。

生物降解膠袋比塑膠袋有更多好處,因為紙由天然物質造成,

在自然界中可自然分解,但卻要花費大量的能源生產。(用於生產生

物降解膠袋的能源可能來自石油)

紙張生產是污染嚴重的行業之一,因它涉及大量化學品,並使用

相對大量的水和能源。回收紙張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化學品。因舊報

紙需經過清洗、脫油墨的過程。再生紙通常需要 60-80%的紙張浪費,

剩下的將是新材料。新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原生紙漿,最初從三

個。

26

可行性

有指出使用可降解膠袋比起用普通膠袋更不環保,解釋如下:

可分解膠袋最終也是經由一般處理垃圾的程式收集,再棄置於堆

填區內,因此對減低垃圾收集量和處理費用幫助不大。無論是光解或

生物降解的膠料,都需要一定的空氣、濕氣,才能有效地分解,然而

本港處理廢料的程式,缺乏與空氣接觸的機會及適當的環境進行分

解,未能減輕堆填區的負荷。

加上,可降解膠袋不如傳統膠袋般能回收再造,因為會影響再造

膠袋的質素。

而且,一般塑膠廢料在焚化過程中會產生熱能,可供發電,但可

分解膠料所產生的熱量較低,因而影響這種能源循環的效率。

最大的癥結是人們濫用膠袋,將濫用膠袋換成濫用紙袋,只是將

浪費石油變成浪費木材,換湯不換藥,始終無助解決核心的問題。

方案三方案三方案三方案三::::循環使用循環使用循環使用循環使用

膠袋可以用作多次使用;若全民能循環使用,當作環保袋,直至

膠袋穿破為止;必能大大減少膠袋的棄置。

因此,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教育大眾把膠袋作多次使用,從而

減少膠袋的棄置數量。

方案四方案四方案四方案四::::把塑膠垃圾把塑膠垃圾把塑膠垃圾把塑膠垃圾提提提提煉煉煉煉變汽油變汽油變汽油變汽油

最近日本有公司正研發一部把塑膠垃圾提練變汽油(Plastic to

Oil)的機器,可以把一些棄置的膠袋還原為汽油。

塑膠是石油的副產品。塑膠是二十世紀偉大發明之一,因為其帶

給我們不少生活上的方便。可是,塑膠的棄置為堆填區帶來了沉重的

負擔,也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系統。面對環保問題愈來愈受關注,日

本有科學家研發了一部把塑膠還原為汽油的機器,可以長遠地減低堆

填區的負擔,同時可以令化石燃料消耗得較慢,以符合城市可持續發

展的概念。

27

可行性

由於這方法尚在研發的過程,其可行性尚是未知數。若果過程的

成本過高的話,這個方法可能會不為使用。

方案五方案五方案五方案五::::使用生質塑膠使用生質塑膠使用生質塑膠使用生質塑膠(Bioplastics)代替傳統塑膠製造膠袋代替傳統塑膠製造膠袋代替傳統塑膠製造膠袋代替傳統塑膠製造膠袋

傳統塑膠對於環境的破壞非常大,使用生質塑膠取替傳統塑膠可

以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

生質塑膠有著普通塑膠的功能,耐用性,堅固度。不過,當生質

塑膠棄置於土中、海洋等自然環境時,徵生物會把這些塑膠分解成二

氧化碳和有機質,把養份帶到泥土中。

可行性

對比起傳統塑膠,使用生質塑膠的優點絕對是較多。可惜,使用

生質塑膠的成本較高。直到現代,生質望膠並不普遍。

3.3.3發泡膠(聚苯乙烯)

發泡膠為工商業廢物,由聚苯乙烯氯氟碳化合物製造。其價錢

平,加上方便,而受到廣泛使用;但是由於不耐用和不衛生,所以往

往都會用完即棄。但是,發泡膠在自然環境下難以分解,經燃燒又會

釋放有毒氣體;所以,處理發泡膠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在香港,每天有一百噸的發泡膠被棄置於堆填區,帶來沉重負

擔。跟膠袋一樣,若果丟棄時處理不當,可能會飄到海洋上,被海洋

生物當作食物,影響海洋生態。所以,我們必須要妥善的處理發泡膠

問題。

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使用其他物料代替發泡膠使用其他物料代替發泡膠使用其他物料代替發泡膠使用其他物料代替發泡膠

由於發泡膠對自然的破壞力大,長遠使用並不持續。因此,盡量

避免使用是可以有助提高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

不過,發泡膠是有可能使用其他物料代替的。例如:發泡膠餐盒

能利用紙代替(麥當勞的巨無霸盒便是一例);或我們外賣時自備餐

盒。如此一來,香港的堆填區壓力便能舒緩,並可以提高其可持續性。

28

可行性

若果用其他物料取代的話,成本可能會增加。而成本增加的部

份,可能會轉嫁都消費者手上;最後可能使得百物騰貴,不具經濟效

益。由於發泡膠對自然的破壞力大,且為堆填區帶來負擔。因此,有

人提出把發泡膠循環再用。

方法二方法二方法二方法二::::透過機器把發泡膠壓縮作其他用途透過機器把發泡膠壓縮作其他用途透過機器把發泡膠壓縮作其他用途透過機器把發泡膠壓縮作其他用途

由於發泡膠並不耐用,因此必須要經過處理後,才能再次使用。

所有,有部份國家使用了 Styrofoam技術,把發泡膠壓縮,用作製造

工藝品,例如相框等。

可行性

由於機器已被申請專利,價格昂貴,且使用這方法的成本高昂,

使得只有少數國家願意投資使用。加上,香港的工藝品製造業並不興

旺,這個方法是不適合香港的。

3.3.4紙張

無論是哪一個行業都會使用大量紙張。和其他固體廢物一樣,紙

張會為堆填區帶來沉重的負擔,令堆填區加速飽和。再者,製造紙張

的同時,有為數不少的樹木被砍伐以作為原料。此舉不但令動植物失

去棲息之地,更會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破壞生態系統。同時,亦推動

了溫室效應的惡化。這跟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背道而馳。

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方案一:減少使用減少使用減少使用減少使用

紙張是一必須品,無其他物料可代替。因此,減少使用是一個最

簡單且直接的方案。很多時候,我們在列印檔前,都沒有進行校對,

以致列印後造成浪費。然而,有部份機構也大量印刷一些用處不大的

刊物。例如某一些上市公司常向股東印刷大量用處不大的年報;香港

8間大專院校也大量印製宣傳品,對堆填區造成沉重負擔。

所以在列印時,應該盡量選擇縮印,或使用雙面印刷,以減少紙

張的使用和避免浪費,更可以使用電子方式取替印刷來傳遞資訊,例

如改用電子版年報。

29

可行性

其實早於六年前,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已開始改用電子版年報,

不但節省接近五百萬張紙,而且所節省的紙張數量更逐年遞增,由

2004-2005 年度節省的紙張數量 494,830增至本年度的 1,227,450張。

此外,中電股東在過去5年選擇電子方式閱讀年報的比例已由2%

增至 15%。而每增加一位股東轉用電子方式閱讀年報,中電就會向香

港乳癌基金會捐出 60元,金額相當於每本年報的成本。

方案二方案二方案二方案二:使用再造紙使用再造紙使用再造紙使用再造紙

再造紙跟一般紙張的分別在於,再造紙是由被棄置的廢紙經處

理。由於兩者有著替代性質,所以再造紙的出現,能減少一般紙張的

需求。換言之,一般紙張的需求減少了,生產商便會減少製造紙張,

從而減少樹林被砍伐的數量,令生境得以保存。再者,由於樹林留存

下來,溫室效應得以舒緩並可減低堆填區的負擔。

另外,把廢紙還原再造紙時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和水污染,較使用

原天然纖維造紙時所產生的污染,分別少 74%和 35%。因此,使用

再造紙比起使用一般紙張更加環保。

可行性

使用再造紙作食物的容器會易使人致癌,這是因為再造紙上會有

之前殘留的礦物油。若人體吸收過量的話,便會可能致癌。

另外,再造紙的質素較一般紙張為低,價錢也較為貴。而使用再

造紙會使用更多的能源,這些能源主要是用於交通和回收紙張。

3.3.5輪胎

香港路少車多,每年都會有為數不少的輪胎被棄置。據統計,香

港每年生產約二百一十萬條廢舊輪胎,重量多達五萬公噸。而每年約

有一萬條舊輪胎被棄置於堆填區,更有不少被非法棄置於郊外,對堆

填區造成沉重負擔,也對環境景觀造成破壞。

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把輪胎碎屑把輪胎碎屑把輪胎碎屑把輪胎碎屑 製成環保地墊製成環保地墊製成環保地墊製成環保地墊

30

面對每年大量輪胎的棄置,把輪胎再造絕對是一個良好的方案。

回收輪胎再造時,輪胎和塑膠回收公司會把舊輪胎切碎,磨成粉狀碎

屑,再以高壓壓成厚薄不一的安全地墊。主要用於屋苑和兒童遊樂

場。而屯門老鼠洲遊樂場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可行性

現時香港只有少量公司從事這種回收再造工業。面對著龐大的市

場,這種工業絕對是有利可圖!可是,這種再造塑膠的價格比傳統的

為高,難以吸引私人公司使用。

3.3.6膠樽

把膠樽製成衣架把膠樽製成衣架把膠樽製成衣架把膠樽製成衣架

我們嘗試把膠樽製成衣架。

所需材料:

膠樽 1 個(1)作為衣架架身及柄部、膠紙(2)標記用、刀片(3)、剪刀(4)

31

Step1:在樽身貼上標記(2)(3),並按下圖(1)剖開上部。

Step2:把樽身切為兩半,並把下半扭曲為架柄,插入樽內。

32

成品

各種減廢方法撮要

33

4. 總總總總結結結結

近日,堆填區、焚化爐的選址問題再度惹起爭議。政府為應付將

來需處理的廢物,而計劃覓地再建堆填區,但惹來該區居民的反彈,

當然,這能理解。堆填區為居民生活帶來的種種問題實在駭人聽聞,

惹來強烈反對是可預期的。

然而,相比起目前公眾對減廢的漠不關心,更反映出一種自私而

矛盾的心態:不想堆填區建於家附近,但卻不斷製造垃圾(促使這情

況的發生)。只要堆填區不建在家園附近,那建在什麼地方也行,亦

反映出「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

再者,在現今金錢掛帥、物質豐滿的社會,人們固之然希望經濟

得以飛快發展,生活水準得以推高幾層。無可否認,這是人之常情,

食色性也。當然想賺取更多的錢,以求花得快樂、花得豪。

然而,凡事有得必有失,就算是耳熟能詳的灰姑娘亦有幾個結局。

近數十年來,天氣幻變莫測。繼中國四川大地震後,日本亦發生

9級地震。死傷人數以千萬億計算,令人痛徹心扉!

鳥為栗死,人為錢亡

而這正正是人類選擇發展經濟,而摒棄環境保護的後果。賺錢也

只不過是想生活穩定、過得輕鬆快樂。倘若我們到現在還未能醒覺,

仍不願著重環境保護的話,最終只會「迫狗入窮巷」,後果是你我也

不能預計。

而正因為後果難以預料,所以為免有這一日發生的機會,我們全

組人深信「可持續發展」概念正是我們的救星。倘若再配合以下的減

廢方向,處理香港的廢物難題定必能「拋諸腦後」。

34

5. 減廢減廢減廢減廢新思維新思維新思維新思維

我們一致認為,減廢之未來方向應有以下七點:

1. 持之以恆及普及的環境教育。 這是由於廢物日增之根源在人之

貪性,所以政府應該由教育入手,從根本入手,改變人的貪性並

意識到香港廢物問題的嚴重性,從以減少廢物的產生。

2. 採用較為嚴厲的抽稅方式:

i. 累進稅。例如買車、房子的數量愈多,增購之的稅款亦隨之遞

增。因為這些打稅的物品多為奢侈品,是人類為滿足其一己私

欲,而非實際用途而購。

ii.增設一用即棄商品之稅項,例如紙尿布、樽、罐飲料、紙巾等。

希望能改變「速食」、「必須」的浪費觀念;刺激人尋找更環保又

耐用的替代品,以降低廢物棄置量。

3. 鼓勵推廣酒樓、食肆之飯餸有大、中、細碟之分,以稍低價格吸

引顧客點叫細碟飯餸。以降低吃剩浪費的情況發生,直接降低廚

餘量,並間接培養市民養成「恰好就夠」的觀念。

4. 由教育局編制全港中、小學教科書,放在網上任由學生、學校下

載,則每年可減少大量教科書之印製及丟棄;

5. 現時的結帳單、公司的顧客通知、機構的宣傳,大多都是以郵寄

方式來交給收件人;其實我們可以透過收費驅使公司願意以電子

書信來取代現時這種浪費紙張的方式。

如在帳單中加入紙張費,公司必須有電子帳單,信件讓顅顧客有

所選擇,(若公司沒有這方式,可被罰款),但是顧客不選擇電子

方式,仍使用較浪費紙張的方式,便需要繳交紙張費給政府來種

植樹木作出補償。

收費可交給環保團體來種植樹木,補償所浪費的紙張;這樣一方

面可增加大自然循環二氧化碳的能力,另一方面亦能減少使用紙

張。

35

6. 監察任飲任食文化。人們在「任飲任食」的消費模式之下往往忽

略珍惜食物的重要性。壽司任食、火鍋任食和酒樓下午茶任

食……只需付上一定數目的金額,顧客就好像有「享之不盡」的

美食,實在是非常吸引,因而吸引到普羅大眾的光顧。顧客往往

覺得,付了錢就有權大吃大喝,將「有衣食、粒粒皆辛苦」的道

理通通拋諸腦後。

雖然餐廳食肆可能有防止浪費的措施,按餘下的食物量,收

取個超於市價的價值,以起阻嚇之效。但是礙於監察費用過高,

以及害怕得失顧客,措施一般只是虛張聲勢。

當真正出現浪費的情況,餐廳或職員往往視而不見。久而久

之,市民見狀,不禁漠視這項形式上的措施,令食物浪費的情況

愈趨嚴重,廚餘數量大增。

政府要為這類型的食肆制定浪費食物的計算方式,同時規定

他們需按例嚴格執行。提供「任飲任食」服務的餐廳多以連鎖式

經營或是由大集團操縱,若政府要落實上述措施,會相比起食肆

林立不知何從入手的情況較為容易。與此同時,政府要派人員進

行突擊檢查,如果商户不如實執行,應給予適當的票控和警告,

但若他們婁勸不改,需勒令他們停止以「任飲任食」的形式經營,

而他們只好採取件計方式經營生意。希望這樣可以將浪費的食物

減至最少,從而舒緩處理廚餘的壓力。

7. 光碟環保再用

隨著科技進步使得光碟使用量大增,例如用於唱片、影片等

等的用途上,而且每每製造的數量亦不少,然而在這個資訊爆炸

的年代,它們很快更會過時,並會被人丟棄,結果每年造成大量

的塑膠廢料。

其實只要花點心思就可以物盡其用,誓如把三至四片的光碟

黏在一起,便可造成一塊「光碟杯墊」,雖然外貌一般,但是可

以充分發揮到杯墊的用途,隔熱的作用絕不比真正的杯墊遜色。

此外,光碟本身閃閃發光,可作為裝飾之用,舉例說可以用作時

裝設計中的小飾物。另外光碟薄身輕巧,只要將其黏稠成一飛鏢

36

形狀,即可作孩童的玩具。

大自然一旦反撲起來,你我還能否有幸生存下去?

但願人能覺悟,視野遠大, 懂得權衡輕重,發展商業固之然重要,

但亦不能忽視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及長遠的影響!

37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1 環境保護署 2 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2009 3 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 (2005-2014) 4 香港年報 5 SITA Waste 6 hkatvnews 7 鏗鏘集 8 維基百科

參考網址

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chi/materials/info/wr_paper.pdf

http://vimeo.com/4129407http://www.blest.co.jp/seihin-english.html(PIC)

http://www.pepa.com.hk/notes/solid_waste_pollution_c.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