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60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Nov-2021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Page 2: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1

1TA

BLE O

F CO

NTEN

TS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心靈

文藝沙龍 Literary Salon

生活

“機運與努力"博文選編哼小調的哈比人群体博客

Selected Blogs on Luck vs. Diligence

《解下十字架》――觀看梅姆靈.漢斯的繪畫作品 高偉川Hans Memlinc Descent from the Cross

第三隻眼看鴉片戰爭(中)亦文

A Fresh Insight on the Opium War (2)

16

21

22

我們或者可以埋怨他們沒有撥出更多的精力反

目錄

動感

天路

往事如煙 蘭豐2

Past as if Smoke

毛毛蟲變成了花蝴蝶 王矯Butterfly out of Cocoon

繞著圈子的祝福 沈琅Disguised Blessing

嚴冬夢回(上) 曉丹 Wintry Dreams (1)

同窗的早逝 天明Untimely Death of a Classmate

精彩人生平淡心――華裔保險業精

英王保華夫婦訪談錄 天歌Undisturbed by a Wonder Life: Interview with

the Wangs

3

5

6

0

2

科學與信仰 Science and the Christian Faith

文化論壇 The Cultural Forum

“那本來就不是我的目標。地上的生活不是客旅嗎?我很喜歡一首歌,歌名是〈這世界非我家〉。"

之旅 Journey of the Heart

再多的智慧和名譽,在死亡面前還是一場虛空。

品談 Travails & Triumphs of Life

基督教入華200年之得與失的對話

(4)劉建慰 Two Centuries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A

Dialogue on the Pros and Cons (4)

簡介〈美國的本質〉臨風 A Brief Intro on The Essence of America

也談〈美國的本質〉(之一)臨風 Also on the Essence of America

第三種傳統:

基督教與中國近代大學 陳懷宇 The Third Tradition: Christianity and Modern

Chinese Universities

真是耶穌基督之墓嗎? 一思 Was it Authentic Tomb of Jesus?

26

28

30

33

36

對鴉片貿易,但實在也找不出幾個人與鴉片走私有“解不開、脫不掉的關係"。

為了這激動人心的幸福時刻,我們等候了整整八年!

近代大學肇源於基督教傳統,而對於中國近代大學的起源而言,其資源有三,歐美、日本和中國傳統。

校園 Campus Blog

歷程 The Heavenly Way

卡麥隆的紀錄片《遺失的基督之墓》並沒有提供像樣的証據,証明古墓與聖經上記載的耶穌基督有什麼關係。

在討論美國的“本質"之前,讓我們先弄清楚一些歷史背景吧。

Page 3: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封三

廣角鏡 Wide Angle Lens

雙月刊 第84期 2007年8月

Volume 15 Number 4 August, 2007

出版者

電話

傳真

網址

電郵

美國校園福音團契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OCM)

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U.S.A.

(310) 328-8200

(310) 328-8207

www.oc.org

[email protected] (投稿)

[email protected] (索閱)

本刊有作者署名之文章,文責作者自負,其立場

不一定代表本刊。

本刊保留所有文章及圖片版權,歡迎轉載,請先

來信通知。

若需本刊索閱單,請複印本期第56頁。

Overseas CampusVolume 15 Number 4 August, 2007

Overseas Campus USPS No.010511 is published

bi-monthly by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Overseas Campus Magazines

1753 Cabrillo Ave.,Torrance, CA 90501, U.S.A.

Tel: (310)328-8200 Fax: (310)328-8207

Periodicals postage is paid at Torrance, California.

Postmaster: Send Address changes to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OCM

1753 Cabrillo Ave.,Torrance, CA 90501

Director: Edwin Su Chief Editor: Joanna Su

ISSN# 1072-1053

社長

主編

特約編輯

執行編輯

編輯

美術編輯

編輯助理

訂閱、寄發

特約諮詢委員

蘇文峰

鄭期英

熊璩、范學德

施瑋

駱鴻銘、蔡越

楊莉

盧苹苹

劉鳳

丁果、王志學、呂允智、呂沛淵、

陳宗清、張敏、張儒民、楊小涓、

遠志明、寧子、談妮、饒孝楫

(按中文筆劃順序)

名詞淺釋 Christianity Glossary

先見,先知,禁食

Seer, Prophet, Fasting

海外華人工作、移民、生活狀況

夏納森 Status of Overseas Chinese Employment,

Immigration and Living

彷彿哈姆雷特的選擇――替朱令、

吳今問一聲為什麼 越越

As if Hamlet's Choice: But Why

那幾個美麗的身影 蓉逸 Those Pretty Silhouettes

以弗所廢墟 焦明The Ruins of Ephesus

新天堂路100號 莫非100 New Paradise Road

那夜,風動 施瑋That Night, Ruffling Wind

耶穌恩友 周瑞芳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機遇論 末雁

Fortune

幽默 Humor

決志禱告文 A Sinner's Prayer

戰爭

電視專題片《福音》的第一集:

恩典(節選之一)遠志明

Descent: Prelude of Docudrama "Gospel"

38

39

40

42

44

46

50

54

35

955

漫畫 Cartoons

聖詩漫談 Causerie on Hymns

短篇小說 Fiction

資訊小方塊 Information Corner

古今人物 Historical character

山水屐印 Footprints on Earth

Page 4: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2 第八十四期

文藝沙龍

往事如煙圖/利子

上世紀80年代初,寒冷的一月,我在南京火車

站與父母告別,坐上南下的火車。我的口袋

裡只有100元港幣,一張過羅湖橋去香港的單程通

行証,還有一封孝子(我的父親)寫給慈母(我的

祖母)的信。

我的父親人已到中年,那曾使他靈魂騷動不

安的這“潮"、那“熱",消失了痕跡,生活的

寫照,倒有點像元人雜劇《劉行首》裡的一首詩:

“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早起開門七

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當他回眸一望,看到南方的國門開了一條

縫,希望的光輝正如水般嘩啦啦地流下來,他就趕

緊從自己的兒女裡,撿起一個看上去強壯、經得起

摔打的,用力一揮,把這孩子扔過那條剛剛開啟的

縫隙,落到香江邊祖母的手上。

我在香港九龍紅墈,認識到什麼是“街坊族

(下接4頁)

群"。在香港,紅墈和北角是福建人集聚的地方。

我住的那棟民居大廈,八成是福建籍居民,都有相

似的背景。族親是一個龐大的人際網絡,外圍連接

著旅居菲律賓的華僑,和福建鄉下的村民。我姑丈

家裡的客廳,接待著來自不同地方的親朋,南洋來

的表親到這裡轉機去歐洲或北美,福建鄉親手持雙

程通行証來港打工……

初來乍到,街坊們用閩南話熱情地和我打招

呼。當我用國語回答時,他們就很詫異:“怎麼你

父親沒有教你家鄉話呢?"

不能講閩南話讓我抬不起頭,我於是花很多

的時間,陪長輩們打麻將,端茶倒水。我整理麻

將,順便為自己抓鬮――抓到一個“中"字,表示

應該先學閩南話,努力在本鄉本族出人頭地;抓到

一個“東"字,表示應該學廣東話,努力走出福建

人的三條街區;抓到一個“西"字,留學的美夢在

腦海裡迴轉;抓到一個“北"字,立刻淚流滿面,

還是回到父母身邊吧……

在這陌生的環境中,我不知道能做什麼。

國內的教育,已離我遠去,“好好學習,天天向

上"、“有志者事竟成"、“要名垂青史"“要做

中流砥柱"……這些詞句,在我現在的生活裡,出

現的概率實在太少了。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孤單、

疏離和冷落。

有一天,收到外公從蘇州輾轉而來的一封

信。外公是國內教會裡的傳道人,一生坎坷曲折,

經歷過兩次教會被封事件,一次是日本侵華時期,

一次是文革。外公來信說,蘇州的教會重新開放

了,可是他沒有聖經。聽說我到了香港,可否幫他

買一本?

我就這樣向北走出了三條街區,停留在一間

浸信會的禮拜堂門口。迎接我的是一位和我年齡相

仿的女孩子,她是教會的秘書。

聽清我的來意後,她立刻說:“我們有聖

經,你來參加我們的慕道班吧。"

以後的幾週,我只要一去教會,她就笑臉相

文╱蘭豐

Page 5: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3

生活品談

朋友送一條caterpillar(蝴蝶的幼蟲),給兒

子Joseph養。我小時候雖見過農民養絲蠶,但從未

看過從蟲變蛹,蛹再變蛾的全過程。這一回,算是

和兒子一起長了點見識。

這是一條身上帶黑、白、黃條紋的蝴蝶幼

蟲。從接過手起,就見它總忙個不停地吃葉子,精

力非常充沛。

養了大約兩週左右,一天早晨,見它已爬到

了瓶子的頂端,橫躺在玻璃罐蓋子的內側,一動也

不動(蓋子上鑿有無數個出氣孔,粗糙的表面正好

便於它附著在上面),而且昔日身上的濕潤光澤也

蕩然無存,看上去就像是死了一樣。

等我中午再看時,更大吃了一驚,約莫兩寸

長的蟲子,連個影子都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隻

約一寸長的蟲蛹,垂直懸吊在玻璃罐子中。看上去

像一隻棺材,一頭大一頭小,大頭的頂端粘附在蓋

子內側中央。顏色淺綠,外觀軟乎乎、濕漉漉的,

看似透明卻又看不清裡面的結構。大的一端還有一

條長長的口子,像一隻關閉的大嘴巴。

耐心地等了幾天也沒見蝴蝶的影子。後來我

們要去賓州,本打算帶它一起旅行,轉念一想不

妥,於是把它托給鄰居照看。在賓州的那幾天不時

想到它,不知蟲蛹怎麼樣了?從賓州回來後急忙跑

鄰居家,蟲蛹還是老樣子,懸掛在玻璃罐子中一動

不動,裡面的東西也不知是死是活。

直到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小兒子急促而又驚

喜地喊他哥哥,原來蟲蛹已經變成了蝴蝶。

那是一隻漂亮的Monarch蝴蝶,就是帝王蝶。

黃色的翅膀上有一圈花邊,黑色中鑲嵌著無數白

點,色彩非常的鮮亮。印象最深的

是那個嶄新的樣子,它身上不帶一

點污濁,濕潤的翅膀反射的光,更

增添了一份亮麗的魅力。

傍晚的時候,孩子們把它放

了出去。也許因為翅膀還是潮濕

的,它並沒飛遠,只是停在後院的

花束上,兩天之後才消失無蹤。

觀看毛蟲變成美麗蝴蝶的全

過程,就像是在看一齣精彩的魔術

表演。不過我忍不住問:毛蟲有它

的來處和去處,那我們人呢?人是

從哪裡來的?到這個世界上旅遊一

圈後,又要到哪裡去?

翻開聖經,第一句話就說:

“起初神創造天地"。在第六

日,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

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

毛毛蟲變成了花蝴蝶文╱王矯

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

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六日末了,“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可是好景不長,人想變得和神一樣。於是經

不住蛇的誘惑,偷吃了禁果。直到今日,人不只是

想和神一樣,而且還要“人定勝天"。人不順服上

帝的結果,是失去了天人合一的伊甸園,招來了死

亡。(參《創世記》第1-3章)。

但,“神就是愛"!他“願萬人得救而不願

一人沉淪"。於是,他為我們預備了重返天堂的天

梯,那就是耶穌基督。耶穌說:“若不藉著我,

Page 6: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4 第八十四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活品談(上接2頁)

請將《海外校園》當作您心靈的園地,

一同耕耘、澆灌;

請將它送給您最關愛的人,讓他

同蒙祝福、同得飽足。

請按能力奉獻,讓更多的朋友認識基督。

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如何才能搭上這天梯?很簡單,“你若口

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

就必得救(《羅馬書》10:9-11)。"承認我

們都達不到上帝的標準,相信耶穌基督是人類唯

一的拯救。

搭不搭乘這天梯,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但我知道,“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

的"(《希伯來書》11:13),就像瓶中的那

隻毛蟲。人到中年,日子過得飛快,沒有人能

讓開向死亡的列車停下來。但因抓牢了上帝的應

許,在我的“蟲蛹"裡,便不再是死亡的黑暗和

恐怖,而是新生命的盼望。

耶穌說:“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

死。"(《約翰福音》11: 26)。上帝對未來

的應許,雖然我尚未見到,但透過上帝在耶穌基

督身上的工作(整個舊約所預告的這位彌賽亞都

在耶穌基督身上應驗了),使我對這個應許有深

深的確據。正如我看到的那隻脫繭而出的美麗蝴

蝶,等時候到了,脫掉這身破舊的皮囊,上帝會

為我換上華美的新衣,去一個更美的地方。

毛蟲進到蟲蛹裡,還可以變成蝴蝶飛走;

而你仍然相信,人進入棺材之後,就真的不復存

在、萬事了結了嗎?

作者生於四川,現與先生及兩個孩子居住在紐約

上州。

迎,盡力以國語和我對話。在一片陌生的語言中聽

到她講國語,猶如聽到了天堂裡的歌聲。

她的聲音充滿生命的輕靈。她出身於漁村,

氣質單純明淨,說話柔聲細語,臉龐光彩照人。這

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人的臉面可以閃閃發光。那

光映襯著安詳、甜美、喜樂,絕對不是《紅燈記》

裡,李鐵梅提到她父親時,臉上表現出來的那種激

動表情。

在我少年兒童時代,樣板戲充斥在電影中,

男女主角們,即那些英雄人物,氣勢高昂的時候,

會把京劇舞台上的表演手法搬上銀幕。鑼鼓音樂響

起,只見他們抬頭挺胸一個亮相,然後換個方向、

換一個姿勢,抬頭挺胸再一個亮相。攝影師的鏡頭

逐步拉近,最後凸現出一個面部特寫鏡頭,大大地

霸佔了整個螢幕。這特寫雖然通常只有一瞬間,卻

將英雄人物的那張豪情萬丈、紅撲撲的臉蛋,深深

烙在人心上。

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教會裡女秘書的微

笑,一下子怔住了,然後馬上捕捉到那不同之處。

小秘書做著很平常的迎接、招待的工作,在

九龍大街上,茫茫人海裡,她是一個普通女孩,你

大概必須拐一個彎走進這個教會的大門,才會遇到

她。可是,她臉上的靈光,是超越這個世界的……

我後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常常在基督徒的

臉上,看到這樣的靈光閃爍。每次,奇妙的異彩從

他們臉上折射過來的時候,連四周的空氣都被過濾

得又堅定又甜美。這榮光滲透到內心深處的時候,

勾畫出了信仰的情節,使得信仰的內容漸漸豐富,

信仰的根基漸漸深厚。

我知道這光不是這世界賦予的,而是神、萬有

的創造主給予的。基督徒的價值和尊嚴,是去執行

神給的工作。這是我們生命的力量,叫我們不管生

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裡,臉上都有那樣的榮光!

作者來自中國,現居加拿大多倫多。

Page 7: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5

香腸菜飯

學校裡,來了兩位

大陸的交換學生。同是

中國人,自然很親,所

以我們不久就熟識了。

文╱沈琅

動感校園

的祝福

他們兩個人,一個爽朗親切,一個謙虛和善。

一次聊天逗笑時得知,他們借住在美國家庭,中午自

己帶飯到學校來吃。因為畢竟是在別人家裡搭伙,多

少有些不好意思拿,所以有時中午只吃一兩片麵包。

於是那天晚上,我就決定做頓菜飯,在第二天

帶給兩個好朋友當午飯。

炒了青菜,煮了香腸菜飯。晚上還一直有些擔

心,菜飯裡的菜會變黃,所以特別小心。早上八點被

鬧鐘叫醒,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廚房,看菜飯中的

菜有沒有變黃。呵呵,見到裡面的菜竟綠得更深了,

開心得手舞足蹈。

拿飯盒裝飯,一大勺一大勺地裝滿,挑了飯鍋

裡菜最綠、香腸最多的部分,又加上冰箱裡的梅菜乾

燒肉和海帶凍餚肉。真的,付出愛,也是一種喜悅。

下課時在教室外面,拿飯盒給其中的一位朋

友。他愣一下就笑了,忙跟我說:“我今天好好準備

飯啦。"怕我不信,還從包裡掏出來飯盒給我看。他

見我探著頭瞧,又加一句,今天可不是麵包。說著大

家都大笑了。

也沒見著另外一個。後來,準備好的菜飯,就

帶著去中文系辦公室啦。到上中午的課之前,有些餓

了,便把菜飯吃了。一邊吃,一邊愣了一下,忽然想

到,早上裝飯的時候,都是挑最好的,想給他們的,

到最後,竟是自己吃了。一下子噗哧笑了,上帝的祝

福,就是這麼繞著圈子,就是這麼奇妙。

加麗娜

下午工作完了,開車載加麗娜去買東西。

加麗娜(Galina)是俄羅斯人。我們中國教會

裡有活動,需要人幫忙,加麗娜就自願來教會做義

工。

她沒有車,買東西都得騎自行車,好遠,而且

在那條街上,騎自行車很危險、很難。所以我在教會

裡就跟她講好了,我可以載她去買東西。

載著加麗娜,一邊開車,一邊想起唐牧師,想

起可若(Cora),想起在洛杉磯時,唐牧師載我去這

裡、去那裡買東西,可若有時候甚至每天都要跑好幾

趟來接送……心裡滿是溫馨:真的,我的靈魂被他們

的愛洗滌,我願以他們為榜樣,將愛傳下去。一個人

的愛、一個人的好,真的可以化為馨香的祝福呢,從

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再傳到其他的人,傳得好遠好

廣……

一邊又想,上帝的安排好奇妙啊!若不是加麗

娜自己憑著愛心去做義工,幫助教會,和她幾年未

見的我,那天又怎麼能驚喜地和她重逢呢?要是不

遇見她,又怎麼知道她每個星期需要有人載她去買東

西呢?現在,因為加麗娜去教會義務幫忙,我和她能

再相見,從而知道了她的需要,可以每個星期開車帶

她一起去買東西……心裡感歎:上帝的祝福,好奇妙

啊!

以前在李建安牧師的《語心心語》裡,看過這

麼一段話:“施出去的恩惠,常是繞著圈子的祝福;

並且,有時更大的繞回來。施於人的恩惠,常是帶利

息的投資。"

記得初看這段話時,想著雖然它可能有理,但

是我偏就不喜歡,因為覺得它太功利。後來一對和我

很親的基督徒夫婦跟我說,這段話,不是在討論“動

機",而是在表述“事實"。是啊,這是真的,“施

出去的恩惠,常是繞著圈子的祝福"。

作者來自江蘇,專業是傳播學。鍾情文學和傳媒,

渴望用文學和傳媒傳播愛和微笑。

繞著圈子

Page 8: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6 第八十四期

心靈之旅

婚禮進行曲奏響了。身穿潔白新娘禮服的我,

被牽引著,緩緩步入教堂,走向等候在紅毯

另一端的新郎。四目相接,我們的眼中都是晶瑩

的淚。一切恍若在夢中。為了這激動人心的幸福時

刻,我們等候了整整八年!

瞬間,一幕幕往事穿越時空,如煙如霧般漫

過了我……

落葉殘景笑猶在

我和楊是在大學裡相識的。早春三月的北京,

剛剛開始有星星點點的綠意。是偶然,還是注定?那

一個陽光午後,我們走進了彼此的視野。奇妙地,兩

顆心竟如此相通,默契,彷彿早已認識多年。

三年朝夕相伴的甜蜜日子裡,有多少溫馨的

回憶,難忘的時光!愛得至深的我們,認定對方就

是上天為自己預備好的另外一半,認定我們會攜手

共度一生。

雖然我們那時並不相信上帝,但卻非常嚮往

莊重聖潔的基督教婚禮儀式。我們幻想著,將來

有一天,在教堂裡舉行婚禮,讓上天為我們的愛作

証。

1980年代起,中國興起了出國熱潮。封閉多

年的國門驟開,在窮匱中苦熬了多年的人,紛紛湧

向國外“淘金"。那時的我們,也天真地對外面的

世界充滿嚮往,期盼能有機會出國開眼界,闖出一

番天地。

終於,在大學三年級實習期間,他遇到機會,

辦妥了留學手續,只等一畢業,就可遠赴巴西。

然而,就在那時,反腐敗、要求民主自由的

“學運"開始了。身為熱血青年,我們和千千萬萬

的同齡學子一起,日夜在天安門廣場上為民主自由

的理想吶喊……事後,楊被列入黑名單,成為被監

查的對象。見處境危險,他決定悄悄提前出國。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日,我送他去機場。一路

上,兩人無語相望,愁腸百結。空氣彷彿凝成了

冰,令人窒息。我們的雙手握得緊緊的,巴不得這

條路永遠不要有盡頭。

當他的身影最終從我的視線中消失時,我的

淚水決了堤。打開他臨別前塞在我手裡的信,最

後一句是:“我期待著重新擁你入懷的那一日!"

字,被淚染暈。

我失魂落魄地離開機場。車窗外的楊樹林,

葉子都凋落了。我們曾經在金黃的秋葉間漫步,那

歡樂的笑聲,似乎還迴響在耳畔。如今,只剩下光

禿禿的樹枝,在寒風蕭瑟中顫抖。只要熬過嚴冬,

文╱曉丹

嚴冬夢迴(上)

為了這激動人心的幸福時

刻,我們等候了整整八年!

戀愛中的曉丹與楊

Page 9: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7

心靈之旅來年春天,樹木又能重新披上嫩綠的新裝,而我們

的冬天,會有盡頭嗎?何時春天會再回來?

在希望與絕望的交織中,我數算獨自度過的

每一天,生平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度日如年。

斷腸人兒在天涯

由於“學運"的緣故,我的畢業分配受到影

響。加上不會拉關係、走後門,最後竟淪為無處接

收的“待業青年"。為生存,我只得到處找臨時工

作。

我像安徒生筆下的醜小鴨一樣,所到之處,

盡遭白眼、冷漠、譏諷、排擠。涉世不深的我,還

數度險遇別有用心之人的欺騙。

我飽受傷害和打擊,卻無處可訴,只能獨自

承受。父母一直反對我與他相愛,如今更不看好我

們的未來。孤立無援的我,黯然神傷,變得沉默寡

言。

那個漫長的冬季,我的天空始終是灰色的,

從未放晴過。多少個不眠的長夜,我流著淚寫信給

他,密密麻麻,寫滿我的思念。恨不能自己就變成

那信,飛越萬水千山,到他的身邊。

我引頸翹盼他的來信,那是我唯一的安慰。

當第一次收到他的信時,我激動得手都顫抖。然而

讀了信,卻更心如刀割。他的字裡行間,流露出多

少辛酸、痛苦和失望!試想,一個剛滿20歲的男

孩,兩手空空,隻身飄泊於舉目無親的異鄉,要適

應環境和語言,要打工讀書,掙扎求生,該是何等

艱辛!

他每天一大早就要起來,坐兩個小時的公車

去大學上課。下課後立即趕往打工的餐廳上班。他

要在悶熱的廚房打下手;要掃地擦桌、清潔廁所;

要搬運疊得高過人頭的啤酒箱;要把成捆的甘蔗削

皮,放入機器內榨汁……粗活累活,樣樣要做。

一次,他的腳趾被摔下的箱子砸得血流如

注,包紮後還得忍著鑽心的疼痛,跛著腳繼續工

作。那一杯杯甜甜的甘蔗汁,是和著他身上的汗

水、心中的淚,榨出來的。

工作到午夜,筋疲力盡的他回到住處――那

是老闆辦公室裡騰出的一角,一張雙人座沙發權且

作床。趕完功課,已是凌晨兩點多。睡不到四個小

時,新的一輪忙碌又開始了。

有時,老闆會叫朋友們來打通宵麻將。他沒

得休息,還要陪在旁邊端茶倒水。直到次日黎明將

至,眾人散去,他收拾好殘局,和衣而臥片刻,就

又要出門了。

由於菲薄的工資,難以應付那日趨高漲的學

費,他拮据得每天只吃一頓飯――餐廳裡免費的

一個三明治。短短數月,他的体重掉到不足57公

斤。

相思相望不相見

巴西里約是座美麗的城市,碧海藍天映襯著

潔白如雪的沙灘。人們悠閒地躺在陽傘下,啜飲著

冰涼的飲料,怡然自得。而此刻,坐在悶熱的公車

裡趕路的楊,已困倦地睡著了。車窗外那天堂般的

美景,咫尺天涯,是與他不相關的另一個世界。

儘管現實如此令人失望,儘管自顧不暇,他

還是切切盼著我能到巴西去。相思之苦甚於一切,

日夜煎熬著我們。若能相聚在一起,彼此給予溫暖

和安慰,日子再苦也會覺甘甜。

沒想到,我們嘗試盡了各種辦法,都一次次

以失敗告終。因中巴兩國政策的限制,我始終無法

獲得巴西簽証。我的心涼到冰點,無語問天:誰能

告訴我們,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萬般皆失意,戀人又遠在天涯,且相見無

望。他在極度的苦悶下開始酗酒,用酒精來麻醉自

己,在渾渾沌沌中捱過那漫漫長夜。

超負荷的重壓,使他患上了十二指腸潰瘍。

當初那意氣風發的少年人,如今已是失魂落魄,

面目全非。在打工的餐廳,他常常脾氣火爆與人口

角,動輒大打出手,全無往日文質彬彬的模樣。

雪上加霜的是,通貨膨脹使他再也付不起學

費,只得退了學。走投無路的他,到航空公司售票處

打聽票價,才發覺他竟連一張回國的機票都買不起!

Page 10: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8 第八十四期

心靈之旅 時間彷彿停止了。他被夾在中間,既回不到

過去,也沒有未來。

他跑到海邊,喝得爛醉如泥。第二天,他辭

了工。收拾好簡單的行李,他買了一把槍,當晚就

搭上了前往巴拉圭的長途汽車。因為他聽說那裡是

走私天堂,賺錢機會很多。他計劃去那裡闖蕩幾個

月,賺一筆錢寄回家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然後

用餘下的錢作旅費去亞馬遜叢林,把自己埋葬在那

裡,一了百了。

夜路很黑,巴士在輕微的顛晃中前進。他睡

不著,獨自凝望著窗外。只見夜空中點點星光閃

爍,遙遠又神秘。浩瀚的宇宙,無限的時空中,人

是何等的渺小!一種莫名的感覺觸動了他,他在心

中默默地說:“宇宙中的神啊!如果你真的存在,

求你向我顯現,為我指一條路吧!"

孤獨過客孤獨淚

這時的我,仍舊在北京,在自己的城市裡,

像異鄉人一樣孤獨地四處漂泊。自從他走後,我的

世界裡就只有冬天,冰雪從不曾化過。

我們往來的信,越寫越少,不忍把自己的苦

告訴對方,只有把淚往肚子裡咽。“你問我何時

歸故里,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楊,記得這首

歌嗎?你讓我把它記在心裡等你。你說,一年,最

多兩年,我們就能團聚。而如今,第三個冬天又近

了,卻依然不見你歸來的身影。這漫漫的嚴冬啊,

何時才是盡頭呢?

終於,黑暗中出現了一絲希望:我意外獲得

去新加坡工作的機會。我興奮地幻想,也許從新

加坡轉道去巴西比較容易;也許,我能先在那裡立

足,之後楊來與我相聚。反正只要出了國門,總能

有辦法使我們越走越近。

儘管前方一切都是未知數,我仍義無反顧地

邁了出去。

到了新加坡,短暫的新鮮感過去之後,我回

到現實裡。異地求生,艱難重重。物質社會中的

價值觀,是金錢衡量一切。我心中對比著當地人

的優越生活條件,與我們中國幾代人所經歷的種種

苦難,覺得命運實在不公。我暗下決心,要拼命賺

錢,憑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出人頭地。

那時,我身兼數職,早出晚歸。除了在一家

私人公司上班之外,還在工餘時間做華語家教,為

廣告公司撰稿,又藉著在全國華語演講比賽獲獎的

機會,成為電台兼職主持人。此外,還參加一些華

人社團的活動以擴大社交圈。我把日程表排得滿滿

的,根本沒有休息天。

新加坡的南洋美食非常聞名,我卻從未見識

過――因為我捨不得花錢、花時間,找個餐廳坐

下來好好吃頓飯。我往往是三口兩口就吃完一個盒

飯,或是在匆匆趕路時,邊走邊啃三明治。

緊張的生活使我患上了慢性胃炎,有時胃絞

痛得渾身冒冷汗,臉色蠟黃。我的腰痛舊疾也經常

發作,走路時疼得鑽心。

一次,我去一個住在山坡上的學生家上課。才

走到山腳下,驟然腰痛襲來,我咬著牙硬撐,一點

點挪動腳步。平日五分鐘的路程,竟用了近40分

鐘。好不容易到了學生家門口,全身已被汗濕透。

由於早已過了上課的時間,家長叫我改日再來。

我回到來時的曲折小徑前,坐在台階上,把

頭深深埋在了臂彎裡。

夜幕降臨了。望著遠處的萬家燈火,我心中

隱隱刺痛。每個家都有一扇開著的窗,窗內的燈

溫馨地亮著,等候工作勞累了一天的親人歸來。想

必桌上還有熱騰騰的飯菜,屋裡還有孩子們的歡聲

笑語。而我的窗,卻緊閉著,更沒有一盞燈為我而

留。在這繁華的都市裡,我只是個孤獨的過客,誰

會在乎我的存在,傾聽我的心聲?

兩片浮萍流水分

在新加坡的三年期間,我前後搬了六次家。

因為工作不穩定,常常要換住處。

這期間,楊已離開里約去了巴拉圭,與幾經

搬遷的我,陰差陽錯地失去了聯絡。我們如同兩片

浮萍,被無情的流水分開,各自漂泊天涯。今生今

Page 11: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9

心靈之旅世,也許再無緣相見了。

哀莫大於心死。日復一日,我機械般地忙碌

著,心,卻是渾渾噩噩的。最怕有假日――突然

閑下來,我會不知所措。望著天邊的白雲一朵朵飄

過,反復問自己:“這樣活著,為了什麼?有意義

嗎?我還能撐多久?"沒有答案。只有無邊的空虛

寂寞,像潮水一般湧來,淹沒了我。

和楊那份刻骨銘心的愛,是我最深的痛:渴

望,卻得不到。漫長的歲月把希望慢慢熬成了絕

望。這是怎樣的一種折磨!我將自己的感情,小

心層層包裹,埋在記憶的最深處。我的心被他帶走

了,剩下的只是一個軀殼。

空虛的我,常常和朋友在舞廳流連到深夜。

我灌下大杯的威士忌,藉著醉意,在強烈的節奏

和震耳欲聾的音樂中,不顧腰痛,在舞池裡盡情狂

舞。曲終人散後,筋疲力盡的我踉踉蹌蹌地走在無

人的街道上,讓晚風吹乾臉上的淚。

一天上班的路上,見到賣花小販手中的玫瑰

嬌豔欲滴,忍不住買了下來。到了公司,一位同

事見了就說:“哇,好漂亮!一定是哪個男生送

的!"我沒應聲,默默低頭走開。楊,當年你離開

時,我對你說過:等我們重逢時,你一定要帶玫瑰

花來接我哦!你答應過我的。還會有這一天嗎?

瓶中的花漸漸凋零。終於把枯萎的花丟棄

時,我對自己說,再也不買花了,我那蒼白的日子

不配有鮮花點綴。

愁苦已把我當初那年輕活潑的心,刻成了核

桃殼一般,裡面裝滿了怨恨、苦毒、嫉妒、不平。

若有人得罪我,我會毫不留情地報復。我甚至去利

用、嘲弄一些對我有好感的人。看到別人痛苦時,

我冷漠、無動於衷。我給自己一個很堂皇的理由:

命運對我如此不公,我為何要善待他人?

長期的抑鬱,使我的健康出現了問題:常常

數日失眠,臉色晦暗無光,精神恍惚,焦躁不安,

胃痛、腰痛頻頻發作。

我處在崩潰的邊緣,每天回到住處,一定要

大哭一場來釋放心中幾乎要爆炸的憋悶,才能昏昏

睡去。多少次半夜從噩夢中驚醒,怔望著天花板,

熬到天亮。我彷彿看見自己四周都是厚厚的牆,

黑漆漆的,沒有一絲光透進來。我在心中一遍遍吶

喊:“路在哪裡?我該往何處去?"

那天,得知又一次被迫要搬家時,我把從國

內帶來的、全部的、心愛的書籍,統統塞進垃圾

袋。聽著袋子從高樓垃圾通道墜下,發出“咚"的

一聲巨響,我覺得自己整個人也隨之墜落到底了。

當晚,我拿起電話,撥打SOS自殺者生命熱線

求救,向接電話的義工傾訴心中的苦悶與絕望。

終於有人聽我的心聲,且給我安慰與鼓勵,我的情

緒稍微平復,冷靜下來。想到父母對我這唯一女兒

的殷殷期盼,我這些年的坎坷讓他們心痛又愛莫能

助,我還要忍心撇下他們,讓他們傷心絕望嗎?

還有他呢?我們之間的誓言,難道就這樣隨

風飄逝無蹤嗎?心力交瘁的我,抓起電話,打給

遠方的父母,泣不成聲地說,我和楊失去聯繫很久

了,不知道他是否還活著。我好想能再找到他,哪

怕只說上一句話,我也甘心了……

(未完待續)

作者現居巴西聖保羅市,為全職母親。

作者保留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每天晚上兒子睡覺前,我都會花一點

時間與他談心,禱告。

這一天,如同往常一樣,禱告完之

後,正要離開時,我六歲的兒子用他的兩

隻小手抱著我的臉頰,鼻子碰我的鼻子,

問我說:“媽媽,為什麼聖經說,我們要

`鼻子相愛´呢?"

彼此相愛笑話

文╱燕莉

Page 12: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10 第八十四期

心靈之旅

如果說詩人馬驊是復旦理想主義者的

代表,那麼我的復旦同窗夏同學,

就是“託派"的佼佼者了。當時中

國經濟沒有起飛,年輕人在國內沒有前途,所

以大家千軍萬馬都在考託福,要實現美國夢。

這些人就叫“託派"。那時復旦至少有一半是

“託派"。而夏同學是最成功者之一。

在今年不幸過世以前,夏同學是美國數

一數二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Wharton)商

學院金融系的副教授,再過一個月就要評終

身教授了。按規定,有三篇論文發表在頂級雜

誌就夠格了,而她有九篇論文,所以評終身教

授是十拿九穩的事。在美國,名牌商學院的終

身教授是金飯碗,名利雙收,而且校方不能解

雇。

她不僅事業輝煌,而且家庭幸福。先生

很愛她,有一個六歲的可愛的女兒,在風景如

畫的費城富人區有一幢大房子。似乎人生最好

的,她都奮鬥到了。

但2005年8月,她忽然得了一種非常罕

見的血液免疫疾病,“血栓性血小板減少",

在三週內去世,年僅34歲。消息傳來,人人

扼腕歎息。一代才女隕落了。再多的智慧和

名譽,在死亡面前還是一場虛空。正如聖經

所說的:“可嘆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

異。"

優秀和奮鬥

夏同學的一生,是優秀和奮鬥的代名

詞。她出身微寒,年少時在一所鄉村小學讀

書,但憑著聰穎和刻苦,考上了江蘇省的重點

中學,並在高考時大放異彩,以江蘇省理科狀元的

身分考入復旦。在那樣一個強手如林的環境裡,夏

同學逐漸得到了同學們的尊敬。

我初次看到夏同學的時候,她個子單薄瘦

小,但臉蛋圓圓紅紅的,很質樸。在第一年,她

淹沒在人群中。第二年,這位不起眼的夏同學,

居然拿了第一名。從此我們這些同學就對她刮目相

看了。接著她在國家四級英語考試中拿了滿分。這

下全班轟動。99分可能還不那麼難,但滿分不容

易,那得連作文都不扣一分。

慢慢地,大家發現,她是非常刻苦努力的。

有一門課的老師是廣東人,說話口音重,必須坐在

前三排才能勉強聽懂。男生們又想佔座位,又要睡

懶覺,於是就輪流派人在早上6:30去佔位子。但

每次到了教室都發現,夏同學已經在那裡了,而且

說:“我已經來了半小時了,早飯也吃好了。"大

家因而咋舌。

而且,往往晚上11:00時,她才離開教室趕

回宿舍。這樣算來,她每天睡眠不足7小時。

“零"的突破

大學畢業後,她渴望到世界的大舞臺上証明

自己。1999年我到美國訪問時,去拜訪她。她那

時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金融博士,那所學校的

金融系,在全美排前十名。

和 她 寒 喧 幾 句 後 , 她 的 直 率 讓 我 “ 嚇 一

跳",她劈頭蓋臉地沖我一句:“你怎麼這麼沒

出息,還在國內讀博士?哪個同學不是到美國讀

書?"我很尷尬。旁邊有同學忙為我解圍:“天明

馬上要到美國讀MBA了。"

她這才笑著說:“這才像樣。等明年我畢業

同窗的早逝 文╱天明

Page 13: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11

心靈之旅了,到沃頓去教書。"我以為她說大話。她那時剛

生了女兒,按理應該休息一年再寫論文。再說,從

來沒有聽說過,中國學生能到沃頓教書的。不過我

一點也不生氣,她那笑容可掬的樣子,總是讓人容

忍她那孩童般的炫耀。

誰知第二年,她給我發電郵,說她接到了三

所著名商學院的聘書,她選了沃頓。這下是真正讓

我嚇了一跳。那時,中國同學到美國好的商學院讀

MBA,已經是挺平常的事了,沃頓那一屆招了三十

多位中國學生。但商學院的教授,幾乎是清一色的

白人,夾了幾個印度人和俄國人。夏同學算是衝破

了文化和語言的重重障礙,實現了“零"的突破。

MBA畢業前,我在沃頓和她道別,她一臉幸

福的樣子,為我歷數她一生奮鬥的成就。我們談

到兩位在哈佛和賓大讀金融博士的同班同學,她認

為,他們畢業後任教的學校遠遠不如她。另有一位

麻省理工畢業的復旦同窗,去了哈佛商學院教書,

那也是歷史性的“零"的突破。我不經意中多誇了

那位同學幾句,她馬上微笑地提醒我:“對我們教

書的來說,沃頓是最好的選擇。哈佛要九年才能評

終身教授,而且要浪費時間,寫其它學校不承認的

教學案例。而沃頓五年就可以了。今年沃頓沒有招

生,他可是不得已才去哈佛的。"言下之意,她是

當之無愧的第一。

她跟我說,她只準備再寫兩篇論文,她要好

好享受生活。但她那種好強的個性是停不住的,她

要繼續站在風口浪尖上,所以一口氣又發了七篇論

文。在美國頂級雜誌發論文很難,那位賓大畢業的

同學也很有才華,但他在四年裡才發了三、四篇論

文。夏同學的天分和努力可見一斑。

全然是虛空

但她那樣的成就,不是沒有代價的。30歲不

到時,眼角就有許多皺紋了。今年她明顯感到身体

的危機,但她決定撐到評上終身教授,才去治病。

但人不能知道明天怎麼樣。

在太平洋海邊,有許多衝浪者。一個浪頭起來

時,許多弄潮兒站在浪尖上,好不得意。但一秒鐘

不到,一個新浪頭打來,就都被淹沒了。又有一批

弄潮兒起來,誰能永遠站在浪尖上呢?正如聖經中

一位最有智慧和最富有的國王所羅門說:“我察看

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

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夏同學的早逝令我們這些同窗很傷感。她的

女兒該如何接受這個殘酷的打擊?她的雙親白髮

送黑髮,該如何傷心?她的丈夫中年喪偶,情何以

堪?

而最令我痛心的,是我不知道她是否得救。

去年我向她傳福音,把我的得救見証給她看。她很

驚訝我信了耶穌後所產生的改變,但她告訴我,她

以前也讀過聖經,去過教堂,也喜歡基督教,但她

信的不同,她不向他人傳福音。

我一聽就明白,她算是“文化基督徒",即

在文化、哲學或宗教上認同基督教,卻沒有真的

生命。但,基督教不是一個宗教,是和那位道成肉

身、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命又復活的基督的生命連

接,是和神的個人關係。這種新的生命体驗是如此

美好,所以真是忍不住要告訴每個人,讓每個人都

能分享這永恆的生命,就好比一個人在熱戀中時,

眉梢眼角都是喜悅,他巴不得告訴全世界的人他

在戀愛了。而我們基督徒得到了耶穌,就是得到了

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名利、地位都是過眼煙雲,人

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人賺了全世界,失去了生

命,又有什麼意義呢?神給我們最好的東西,是神

(基督)自己……

當我再次向她解釋生命之福音和宗教的區別

時,她就沉默了,我只好天天為她禱告。我不知

道在她去世前,是否真正接受了耶穌為她的個人救

主,如果是,那麼她此時已經在主耶穌的懷抱裡安

息快樂了;如果不是,那麼此刻她活在和神隔絕的

痛苦中,她在這世界奮鬥所得的所有成就,不能幫

助她分毫。這是多麼可嘆啊!

作者來自大陸,現居美國。

Page 14: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12 第八十四期

文╱天歌

精彩人生平淡心“那本來就不是我的目標。地上的生活不是客旅嗎?

我很喜歡一首歌,歌名是〈這世界非我家〉。"

天路歷程 三月末的洛杉磯已是盛春,在濤浪市一間狹小

的辦公室裡,我採訪了前藍十字保險公司執

行副總裁,現在的美國校園團契副總幹事王保華。

辦公室中除了一張較寬大的轉角辦公桌和一個書架

外,僅能放下三把椅子。

辦公桌後的王保華六十開外,穿著樸素的深駝

色夾克。灰白卻仍顯豐厚的短髮,一絲不苟地向後

梳攏。起初他的手還在桌上無意識地翻動著文件,

當我說採訪開始時,才將身体向後微仰,手離開了

辦公桌,那姿態和眼神彷彿是個不得已暫停奔跑的

運動員,難怪他妻子稱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工作。

王保華的妻子楊歆娥穿著兩件套的淡駝色毛

衣,安靜地坐在一邊。歲月已逝,卻仍是秀美。常

聽王保華說妻子當年的成績比他好,卻堅持讓丈夫

讀博士,因為她認為丈夫要負起一家之主的重任。

也曾聽一位他們年輕時的朋友說過,楊歆娥在中

學和大學成績都是出了名的好,而且嬌小美麗的她

是個標準的乖乖女。此刻我望著這位毫不張揚、秀

外慧中的女子,不禁感歎地想起聖經中的一句話:

“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

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

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彼得

前書》3:3-4)

不知明天的道路救主領我

王保華和楊歆娥兩人都是從小在教會中長大

的,但王保華說自己是到了初中,才認真思考基督

教信仰。到高三時,在一次聚會中決心將自己的一

生奉獻給救主耶穌。從那時起,無論他身處何時何

地,在怎樣的境況中,耶穌基督作為他生命的主都

始終帶引他,與他同在。隨著人生的起伏跌蕩,神

的旨意漸漸成了他人生真正不變的目標,天國成了

他價值的天平、眼目的關注、和積存財寶的地方。

因此,他一再說不明白我為何要採訪他,他不認為

自己是個“成功人士"。

他倆從初一開始在一個教會的少年團契,進

入大學後開始交往。高中時,他在教會兒童主日

學當校長,她是小老師。楊歆娥回憶說,當時很

怕這位校長,覺得這人很成熟,以為他是大學生,

是個靠近三十的“老人",根本沒想到他和自己同

年。採訪時楊歆娥笑著告訴我:“我們結婚20多

年後,一個當年同在少年團契的老同學說:保華從

前那麼老,現在還是那麼老。"

1964年王保華從台大數學系畢業後,就與台

大藥學系畢業的楊歆娥訂了婚。兩年後,隨著當年

臺灣的留學浪潮雙雙來到美國。經過半年的尋找,

他們加入也服事於西雅圖初成立的華人教會,當時

教會成員多是港台來的留學生及少數定居的華僑,

大家親如家人。1967年他們結婚時,為他們安排

婚禮一切細節,出席的賓客都是教會弟兄姊妹;

在雙方家長都無法從台灣來參加的情況下,眾弟兄

――華裔保險業精英王保華夫婦訪談錄

Page 15: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13

天路歷程姊妹的愛心與祝福,他們至今難忘。雖然,當我問

到信仰對他們人生的意義時,他倆沒有什麼高言大

智,只是說一直在教會參與服事,遇到事情當然和

團契的弟兄姊妹一同禱告,彼此幫助。但這份一生

的堅持,已經在不經意中讓信仰融化在他們的生命

和生活中,無法分割。

1971年他們的第一個女兒出生,王保華當時

正在寫博士論文。他一邊埋頭在紙上,一邊在華大

兼職教課,一邊找工作。雖然他選的論文專題當時

頗受重視,指導教授名聲也不錯,但那年工作十分

難找。他告訴我同期畢業的13位同學最後只有6人

找到了工作。

我問他們當時著不著急?是否倆人會為此吵

架?他們說當然著急,但教會團契的弟兄姊妹與他

們一同禱告。楊歆娥說:“著急是著急,因為多了

一個嬰兒,開銷大了。但知道雙方心中壓力都大,

都不忍將壓力加給對方,只能更多學習向神禱告的

功課。"最後,王保華找到了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

教職,但工作僅兩年為期。

教書二年後,王保華重新面臨了找工作的

困境,當時他找了各種工作,但都不成功。想在

Community College教書,被拒;想找計算機的工作,

被拒……拒絕的理由都是學歷太高,認為工作市場一

好轉就會跳槽。他只能一邊找工作一邊作些零工,像

為一些臺灣來的商人開車,貼補生活費等。

楊歆娥當時又懷上了第二胎,她想為丈夫分

擔,也出去找工作。有一份不錯的藥學研究工作幾

乎已經向她敞開了門,當她和老闆在電梯中時,老

闆不經意地問了一聲:“你懷孕了嗎?"她便愣在

那裡,心中知道自己很需要這份工作,但她更知道

自己不能撒謊。於是,老闆拒絕了她,並對她說,

這是為了她和孩子的健康。

我問她:“你當時有信心,神一定會給你們

工作嗎?"她說:“我當時沒有這麼大的信心,

但我們倆那時很喜歡唱兩首歌:〈我不知明天的道

路〉和〈全路程我救主領我〉。"當她提到這兩首

歌時,我的思維飄開了一瞬,這兩首熟悉的旋律和

歌詞在我心中迴蕩起來。

“我不知明天的道路,每一天只為主活……我

今天要與主同行,因他知前面如何……每一步越走

越光明,像攀登黃金階梯;每重擔越挑越輕省,每

朵雲披上銀衣……有許多未來的事情,我現在不能

識透,但我知誰管著明天,我也知誰牽我手。"

我們的訪談靜默了一會,不由地在心中各自

回味著那一次次,心從疲憊黯然中被歌聲牽引,被

主的手拉著,起來,向著天際,越走越光明越升高

的美妙與感恩……王保華打斷了這短暫的沉默。他

說,全路程我救主領我,這是盲人女詩人芬妮.克

羅斯比晚年寫的詩歌,當時我們都才三十多歲,卻

非常喜歡。全路程我救主領我,捨此外我復何求?

從科羅拉多搬到洛杉磯,王保華帶著一個三

歲的女兒,和一個懷孕的妻子,住在姊姊家。在

找工作的三個月中,壓力大得像是經歷了好幾年。

因著這次經歷,作妻子的楊歆娥以後對丈夫經常

出差、不能幫助做家務等就不敢太抱怨了,深深体

會,一份養家的工作,是神給的恩典。

把握人生的方向面對選擇

教書一直是王保華喜歡的工作,但當時大學

入學率忽然大降,大學教授過剩,一位同教會的弟

兄當時在保險業作精算師,他把自己工作的性質經

驗與保華分享後,王保華就試著朝這方向進行。

“當一個公司給我工作機會後,另外二個公

司也同時給我工作,我一下子面對了三個選擇。

我選擇了工資最低的那份工作。"聽到王保華這麼

說,我很好奇。成功的一大因素是選擇,我很想知

道這有違常規的做法是否隱含了成功的密訣。“當

時我和一位在這方面工作上很有經驗,並且也很有

愛心的教會弟兄一起為工作禱告。他對我說,這個

公司雖然給的工資低,但它的專業口碑最好,我在

裡面最能學到東西。於是,我就進了這個公司,從

最低的職位和工作做起……"

找到工作後他們馬上出去找公寓,當時許多

公寓出租的先決條件就是:“No Kids,No Pets"

Page 16: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14 第八十四期

天路歷程 (不可有孩子和寵物)。於是,他們被迫無奈,

只得借貸買了一幢舊房子。豈不知這次好像在“無

奈"的情況下買的第一幢房子,以後在換工作時賣

了,就有頭款買另一幢。

從1974年到1992年,王保華在Milliman精算

顧問公司工作了18年,也許正

是因著“全路程我救主領我"

的信心,使他可以安靜地為了

多學點東西而選擇一個低工資

的工作,使他可以以一顆作主

忠心管家,討神喜悅的心,在

人前人後都殷勤、忠誠,踏踏

實實地工作,贏得了人格和專

業的雙重認可,最後成為這個

大公司唯一的華裔合夥人。

作為合夥人,壓力一下

子就大了。但就在王保華事

業成功,卻又緊張忙碌之際,

妻子卻對他說:“你能不能換

個工作,不要經常出差呢?"

楊歆娥認為家庭比事業重要,

工作只要賺得夠用的衣食就可

以了。雖然王保華心裡並不贊

成她的觀點,但愛妻子就該理解並体恤她的心思。

聖經上說,“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

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

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

(《彼得前書》3:7)

那年小女兒也高中畢業要去上大學了,王保華

想到妻子將一個人在家裡,想到她的寂寞,想到自

己那麼多年忙碌,常常出差不在家……他決心要放棄

一些個人的計劃,來與妻子一同建造並享受家庭。因

為,夫妻二人是成為一体的,就不能單顧自己。

他離開了Milliman公司,放棄了高職和高薪,

搬到洛杉磯,進入LA Health Net公司工作。工薪

減了一半,但好處是這個健康保險公司是加州地

域性的,出差應該在加州範圍內,這樣就可以常常

與妻子共進晚餐。楊歆娥對丈夫所做的當然非常感

動。後來,當丈夫真正進入這個公司後,由於公司

業務擴大,他仍是常常出差時,她就盡心料理家事

和丈夫的起居飲食。1994年,得知岳父在香港病

重,醫生告知大概只有半年時間了,丈夫全力支持

妻子將岳父岳母接來美國家中,就近照顧。

事業成功不能吸引他的心

1997年,王保華56歲,公司的業務越做越

大,但大公司的一些複雜人事,使他打算退休。

他想全心在教會服事,也想好好陪伴妻子。但就

在他剛剛遞出辭呈時,他接到了華盛頓州藍十字保

險公司西雅圖總部的邀請。西雅圖是妻子一直縈懷

的第二故鄉,他倆在那裡結婚、學習、工作,在那

裡有了第一個女兒。特別是那裡的華人教會,就像

他們的家,那裡許多弟兄姊妹一直與他們有聯繫和

往來。能搬回西雅圖真是太棒了!王保華接受了邀

請,出任藍十字保險公司的執行副總裁。

事業的順利與成功,並不能吸引住王保華的

全部心思,也不能滿足他對人生的構想。生命的熱

情究竟在哪呢?王保華心中一直不能忘懷,他在高

三時蒙神呼召,將自己獻給了神。這麼多年來,他

的心思一直在服事主、為基督的生命作見証上,這

才是他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在這麼多年繁忙的工作

中,他不僅每個主日按時去教堂敬拜上帝,在教會

中參與詩班、主日學等事工,而且只要沒出差就一

定去禱告會。常常是參加完晨禱直接去辦公室,或

是從辦公室一下班就直接去教會參加團契。他說:

“我不認為工作忙可以是不去教會的理由,我需要

去禱告會、去團契,這不是個負擔。"

當他在2002年決定離開藍十字保險公司,而

要搬到洛杉磯,參與美國校園團契事工,成為一

個不支薪的同工時,妻子楊歆娥完全沒有抱怨,

反倒在心中生出份喜悅。遠在她念大學時,她就曾

悄悄向神禱告:“神啊,你將來要我在什麼地方服

事你,就求你先預備我丈夫的心,無論他在何時何

地,以何種方式服事你,我就作他的幫助者。"

1967年結婚

Page 17: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15

天路歷程就在他倆心懷激動,口中忍不住要唱出歌

時;就在他們已經將房子賣了,打包準備搬家時;

一次例行的婦科檢查,查出楊歆娥患了乳癌。怎

麼辦?她不禁問神,你的心意如何呢?你不要我們

去嗎?在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決定中,她切切地禱

告著,一天,突然一句聖經的話跳入腦海,“撒

但,你退後去吧!"

楊歆娥對我說:“我禱告時不常有特別的

話或感動,但那一句很特別,我相信是神對我說

話。"於是,她在心中決心不受魔鬼的哄騙,看牠

的攻擊為虛謊。當丈夫對她說,若她希望留在西雅

圖,他可以不在乎罰金保留這房子。但她說:“神

給我們的路我們就一步步走,既然已經決定去了,

就不要改變。"

楊歆娥把行期告訴了醫生,醫生安排她在走

前動手術,後期治療就移到洛杉磯繼續進行。手

術非常成功,癌細胞也沒有擴散。治療的過程雖然

難過,但有神的應許為盼望;有遠近弟兄姊妹們的

代禱作支持;還有“遠庖廚"的先生擔起了全部家

務。她回憶這一切,感慨地對我說:“真是神的恩

典!"

我曾去過他們在洛杉磯的家,一個只有約

1500平方英尺的連体屋。屋中陳設簡樸但潔淨,

色調非常溫暖,讓人呆在那裡就不想離開。但想到

作為藍十字保險公司副總裁的商業成功人士的家,

想到他們賣掉的西雅圖5000平方英尺的房子,我

忍不住問她:“這裡小不小。"她笑著說:“這

裡很好啊!不用拔草!"秀氣的楊歆娥有時笑起來

特別爽朗,她又非常愛笑,任何一句不太好笑的笑

話也都能把她逗笑,她被大家戲稱為“笑"(校)

長。她曾告訴我,她說笑話給丈夫聽,說完了她自

己已經笑得直不起腰了,丈夫王保華卻一臉嚴肅地

探問:“後來呢?"

地上人生是客旅注目天國

王保華在美國校園團契福音機構開始了服

事,擔任了副總幹事,楊歆娥也夫唱婦隨地在同

一機構的雜誌社做義工。無論是審稿、校對、貼

信封、採訪,哪裡需要,她都是“On Call"(隨

叫隨到),非常開心地做這“流動雇員"。現在王

保華仍常出差,最不愛旅行的她卻常常陪他飛來飛

去,因為她在癌症治療恢復後,更確知此生年日全

是神的恩典,想到丈夫是在為神國的事奔忙,就願

陪伴他幫助他。

2005年應藍十字保險公司的特約,王保華

作為保險業華裔的專業人才之一,他30多年的經

驗,加上對這方面中英文雙語專業術語的精通,使

他又參與了該公司在中國的保險業務拓展。他說,

一來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理當為中國的保險業盡一

份力;二來,他感到神是藉著這個機會,讓他更多

認識中國大陸,並尋找向那裡的同胞親人傳講天國

福音的機會。一年後,當

公司的業務和團隊都安排

好,並前景無限時,他卻

離開了,重新全力在福音

機構義務工作。我問他:

“不是都很看重事業嗎,

今天中國商機無限,保

險業更是空缺帶,你怎

麼能放得下?不想大幹

一場?"他只是平靜地說:“那本來就不是我的目

標。地上的生活不是客旅嗎?我很喜歡一首歌,歌

名是〈這世界非我家〉。"

在這個浮躁、功利的世代,人都在為自己心

中的王效力,在敬拜自己心中的主。一個小時的

簡單訪談,王保華、楊歆娥這對夫妻,彷彿靜靜地

在我面前走過了他們的一生。望著他們相攜相伴走

向天光的背影,我不禁問自己:我要為天上的事效

力,還是為地上的?我要敬拜上帝的榮耀,還是敬

拜名利的光環?我要按造物主美善的旨意而活,還

是按世人眼中的標尺?我要被聖靈帶引、遵神的律

而行,還是被潮流捲裹?

作者來自中國,現為基督教文字工作者。

1962年大學時代

Page 18: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16 第八十四期

信仰廣場

老許:加足馬力的火車頭

經過90年代初期的不

景氣,忽然閒,我的客戶變

得很多;當然這也是因為過

去汲汲營營的努力,人脈的

建立與口碑的相傳,再加上

大環境的經濟復蘇,人們對

整個社會前景的看好,我的

生意一下子好得不得了,甚

至每週工作70小時,案子

仍然多得接不完。

“機 運 與 努 力"

就在一切都順遂,人像個加足馬力的火車頭

高速前進的時候,那天也不知是怎麼一回事,忽

然間,腰就痛得動彈不得。倉皇之中, 911召來

了幾個身高2米以上的救火員,把我連人帶床單的

移到救護車上,當時那種稍動分毫即痛徹心扉的經

驗,今生難忘!檢查後,醫生說是因為長期的腰肌

勞損。

現在,有人若再問我機運與努力,孰重?我

的看法是,一味的努力和抓住機運都是不夠的。表

面上是主動積極,其實只是被內在的欲望和環境的

誘惑所驅使。要努力多少分?眼下的機運值得費幾

分力去獲取,都牽涉到個人主觀的判斷,是內在的

價值觀的現實反映。

我是個勤謹努力的人,上天對我的勤勉也從

來有所回報,但從未想到事業有暫停的時候。除了

機運和努力以外,人生還有其它因素在影響未來。

言炎:小哥終于要結婚了

老媽興奮極了!也難為,小哥經過多年的

“努力",在不惑之年終於傳喜信了。

其實小哥的條件極佳,高大俊朗不說,又是

名校畢業,年紀輕輕就在跨國銀行任高階的管理工

作,對他有意甚至大方追他的淑女不少,但他遇到

的挫折也不少,還從眾作了許多有違天性的努力,

卻就是沒有碰到合適的對象。

直到兩年前,他遷到另一個城市工作,遇到

了一位同學。當初在校園中,兩人是擦肩而過毫無

所覺的,但這會兒卻看對了眼,有說不盡的話題,

共同的興趣與人生志向,於是決定要共度一生。

早年,小哥由於資質得天獨厚兼少年得志,

我們這些與他親近的人,會覺察到他溫文爾雅的表

面下,其實是自負急躁與跋扈。但這幾年,尋偶上

的不順,卻使他將注意力逐漸轉移到個人興趣的培

養,與公益的關注,包括組織跨教會的老人關懷,

醫療宣教,和單身男性的小組。他也對我那兩個皮

得 像 猴 子 的 小 傢

伙,顯得溫和有耐

心多了。

我 不 覺 得

“ 眾 裡 尋 他 千 百

度"這種老掉牙的

形容適合我老哥,

若不是他多年在自

己本分上的努力,

增加內在生命的分

量與人格的魅力,即便日後有他鄉遇故知的驚喜,

也缺乏可以源源不斷分享的豐盈生命,又怎會贏得

傾慕呢。而我這位準嫂嫂亦然。

書正:少填了一個志願

三十多年前在台灣,大學聯考可是一樁大

博 文 選 編

Page 19: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17

信仰廣場事。那年頭,大學少,錄取率低,尤其要進名牌

大學,更是難上加難。而填志願,更是一門學問。

當時大學考試分四組:甲

組(理工科)、乙組(文

科)、丙組(醫農)、丁組

(法商)。我選的是文科,

至於文科中的中文、外文、

歷史、考古、哲學、圖書館

或教育等等科系,我到底喜

歡什麼,自己也弄不清楚。

因此,填志願時只能按著前

一年錄取的標準,由最高分

挨個往下填。

我記得前一年乙組錄取最高分的科系是台大

外文系、師大英語系、台大歷史系、台大中文系、

台大圖書館系……而我在填志願時,對於是否要填

師大英語系,心中有許多掙扎。其實,以當年貧寒

的家境,若能考上師大,可以享受完全公費,應當

是父母求之不得的事。可是,我非常嚮往延襲北大

自由校風的台大文學院,因為當年許多教授來自北

大。

當然,我也暗地自忖,以我當時的成績,並

非班上的佼佼者,要考上前面幾個志願不太可能,

於是,就少填了師大英語系,只寫了台大各系。

沒想到聯考放榜,我居然考上了第二志願――台大

歷史系。而那年是我們高中歷年來考績最好的,有

30多位考上了台大。

回顧過往的人生,我常想:如果當年我沒有

少填一個志願,這一生會有怎樣的不同?我可能就

失去了一個極豐富又有意義的大學生活:不單遨翔

在知識的殿堂裡;更是和一群基督徒同學,一同探

索人生的意義,並在課餘時探訪孤兒院、寒暑假往

山地和鄉村去服務;一起編織為神國圖謀大事的美

夢……

當然最大的不同是,我可能就不會認識現在

的先生――台大歷史系的學長,而且以我淡泊安於

現狀的本性,也不會飄洋過海,更不可能和他一起

成為天國的大使,走過世界20多個國家,把福音

的好消息帶給許許多多的華人朋友和鄉親。

聖經《箴言》16章9節說:人心籌算自己

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對我而言,

“少填一個志願"並非偶然,乃是全知全能的神早

就計劃好了我的一生,他對我的愛和引導,是如此

細膩、無微不至。能夠信靠祂、跟隨祂,是我這一

生最大的祝福。

窮忙傻樂:斯巴達勇士的好運氣 

也許因為自小不會打架,所以總是津津有

味於戰爭和武打影視作品。 兩週前看過電影

“300"以後,300名斯巴達勇士浴血抵抗經過4

年精心準備的30餘萬(亦有資料說50萬)大軍,

扼守德摩比利隘口三日之久的血戰,在我的腦海中

堅守了近一週,讓我一再在回味、讚歎300對30

萬寧死而不屈的場面。

據史書記載,這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千古

名戰, 雖因一個名叫希臘奸(電影中是一個自認

為被列奧尼達斯輕看了的駝背人)向波斯國王透露

了可以通到關口背後的小路, 使得遮天蔽日的標

槍箭矢,把被圍在峽谷中的300斯巴達勇士全部釘

死在古希臘的腹地, 但他們的英勇犧牲,激勵了

因恐懼席捲北希臘的波斯大軍、而面臨分裂的希臘

議會,也為正沉溺在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古希臘,

奧林匹克高於一切,運動會期間禁止打仗)中的希

臘人,組成抗擊波斯聯軍,贏得了時間,最終使希

臘奪得了“希波戰爭" 的桂冠。

然而,當我更進一步地瞭解這段歷史時,我卻

在尊崇300勇士的個

人奮爭的同時,感歎

起他們能青史留名的

好運氣來。史上不缺

可歌可泣甘撒熱血的

大丈夫,一役而動全

局,且以少勝多的戰

鬥,也非僅此一例,

Page 20: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18 第八十四期

信仰廣場 然列陣搏殺能300滅2萬抗30萬,卻唯此一仗。名

垂青史當然與斯巴達人自幼的殘酷訓練,和誓死保

國的努力奮戰分不開, 但戰場若在開闊平原, 若

波斯也有一支戰力相似的驍勇之旅, 若希臘人沒

有先進於波斯人的鎧甲盾牌長槍(史記述斯巴達裝

備精良且幾乎覆蓋全身, 並非電影中裸露發達的肌

肉),會有如此輝煌戰績嗎?若大戰絲毫未能改變

亡國命運,若斯巴達猛士是在行非正義屠殺,若因

某種原因史書上從未記載這一仗,後人會為300勇

士樹碑立傳嗎﹖更若時空交錯,他們面對面地與現

代高科技化的300名美軍特種兵狹路相逢, 或被數

顆巡航導彈命中隘口,結果又如何呢﹖

天時地利人和,使300斯巴達勇士永載史冊,

可因他們努力而換來的“希波戰爭"的勝利,雖然

打敗了波斯,使古希臘進入輝煌的古典巔峰,但也

使斯巴達從希臘最強大的的城邦,變成屈居雅典之

後的城邦。這不有點捉弄斯巴達勇士嗎?更可悲

的是西元前405年,斯巴達人為從雅典手中奪回霸

權,竟尋求波斯國的幫助。最後的確打敗了雅典,

但亦導致雅典和斯巴達雙雙都從此離開了舞臺中

心。希臘古典時代就此結束了。我相信在德摩比利

隘口之役以後的歷史中,一定還有三百,三千,三

萬和更多的斯巴達勇士在努力著,但好運不再,壯

士悲哀。

英雄豪強,來去匆

忙;泱泱霸主,你走我

亡。蕩漾在無涯的歷史長

河中的人生小船,順逆起

伏, 或默然沉戟或豐碑

傳世,到底幾分歸功於個

人奮力博擊,幾分憑風吹

浪推,實在值得慎思。

誠之:命運在誰手中?

人的命運到底是掌握在誰的手中?是時勢造

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是個一直困擾著我的

問題。同樣聰明、同樣努力的人,一生的命運可能

大相徑庭;歷史上的成王敗寇,真的以人的因素最

為重要嗎?我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外

在的環境至少佔了三分中的兩分,似乎“機遇"更

是掌握人一生命運的鑰匙。當然,人也要有一定的

聰明與努力,才能分析時勢,把握命運給你的機會

(有人說,機會只對聰明人開一次窗戶)。只是這

個“時勢",你可能等了一輩子,也盼不到。

不過,中國的人生智慧還是告訴你,人一生

要奮鬥不已,天天向上,然後把命運交託一個不可

知的天。“審時待勢",就是一個最有智慧的人生

路向。萬一時運不濟,天不假我,中國人也可以學

像莊子一樣,逍遙地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

命",然後給自己安一個“德之至者"的封號,樂

天瀟灑地“我行我素"。這是一個無可奈何的、對

宇宙現實的不可知的妥協。

然而,當我接觸到基督信仰,掙扎多年成為

基督徒後,我開始認知到,所謂的“天時",乃

是掌握在一個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手中,“歷史"

(His-Story)乃是他(神)的故事。這位天地的

真神,不僅創造了天地,還用他無窮盡的知識、能

力與智慧,管理整個宇宙的進程,朝向一個他早就

安排好的永恆命運前進,宇宙的一切在這個計劃中

才能找到真正的意義。西方神學家給了這個教義一

個奇怪的名字:“神的護理"(The Providence of

God)。

人的努力與機遇的問題放在基督教信仰的架

構中,就是人的行動與神的護理的關係。

聖經提供的觀念是:盲目的機運並不存在,

是神的護理在引導並管理這世界。不僅所謂的“自

然現象",是出於神的能力,連看似“偶然"的

事,也出於神的旨意。事實上,聖經認為,神的

護理乃是透過萬物本身的行動,來實行其計劃。因

此,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包含了人的行動和態度。

聖經中有一段經文,就是《腓立比書》2:

12-13,保羅勸勉信徒當“恐懼戰兢作成他們得

救的工夫",但立刻解釋說,因為他們“立志行

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而神的護理的

Page 21: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19

信仰廣場結果,就是神的子民可以放心地知道,“萬事互

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

29),一切都在神大能全知的掌握中。

因此,對一個相信神的護理的基督徒來說,

認識神對我們的一生的旨意,就是最重要的一件

事。幸運的是,神已經將他對人的心意啟示在聖經

中。按照聖經所啟示的智慧來過人生,就會得到最

豐盛的生命。因為我們所依賴的智慧不是人自己的

發明,而是造我們的神所賜的。沒有任何一種人間

的智慧可以超過這個智慧。這就是為什麼聖經說: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言》9:

10)的原因。

(延伸閱讀:《系統神學》任以撒著。《神護

理的奧祕》(God Willing by John Flavel)。可在網

上閱讀 http://www.chinachristianbooks.org/)

基甸:一個老龍門陣

七年多前,美國西部沙漠裡的一個城市。一

個三十出頭的“職青"在家裡禱告。他覺得好難,

上帝的旨意似乎太難瞭解。他一直覺得自己在公司

裡面工作很努力,業績也很好。但是近來那個來自

東歐的猶太人老闆實在太難伺候,而且最近,其苛

刻似乎變本加厲,在很多事情上刁難他,對他很不

公平。他很想“鬥爭"一下,跟老闆大鬧一場。但

是他又不敢。他正在辦綠卡,需要公司的支援(証

明材料),而他的綠卡辦得特別不順。加上妻子還

在這裡的學校讀博士,還沒畢業,他們也不想兩地

分居。他向自己覺得比較成熟的基督徒兄長和朋友

請教,他們有的建議為了伸張公義,他應該剛強壯

膽據理力爭,有的建議他要先學習順服忍耐,似乎

都有道理。他很困惑。

這個小公司是個沒有一分錢銷售額、完全靠

風險投資維持的起步型(start-up)研發公司。那

幾年美國經濟衰退,公司在風雨飄搖中掙扎,員工

們便如履薄冰,隨時可能被裁員。而且公司裁員並

不提前通知,他經常在上班的時候突然看到別的同

事,甚至是同一個辦公室的人,被“請"出公司,

連告別都來不及。當初他在美國拿到

碩士學位就開始找工作,那時候他剛

信主不久,似乎“初信之時,猶蒙恩

惠",上帝對他特別眷顧。學業,如

有神助(儘管他在查經班花了不少時

間);找工作,導師也很支援(儘管

導師很希望他能繼續讀博)。他相信

這個工作是上帝給他的。而他這幾年

履過這麼多薄冰竟然還在冰面上滑著

沒掉到冰水裡,他相信這是上帝的保

護。他越來越覺得上帝要他在目前的

困境中學習一些功課。他想了很久,

最後告訴妻子他決定先學習順服忍

耐。決心下了以後,再到公司跟老闆

打交道,竟覺得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以忍受。心裡面寬廣了,擔子反而顯得輕省。

這樣過了幾個月,有一天妻子在整理信件,

看到一封移民局的信,是通知他們去按手印的,

但是郵戳是幾週前的,而通知上的時間已經錯過。

這簡直太令人難以置信了。按手印是辦綠卡的最

後步驟之一,這可是他和妻子盼星星盼月亮的東

西,妻子素來很有條理,看郵件很細心的,怎麼可

能錯過?他們趕忙給移民局打電話重新約了時間。

他拉著妻子的手低頭禱告。很快他們按了手印,又

過了幾個月他們拿到綠卡。這時妻子的博士也正好

讀完。有獵頭來找他,他在東部找到一份很好的工

作,妻子也跟過去做博士後。他離開那家公司的前

兩天,公司進行了新一輪的大規模裁員,他跟失去

工作的同事告別,跟他們一起禱告。他很感動。他

在神學書上讀過“上帝的護理",而今天,他想跪

下來感恩,因為“上帝的護理"對他不再僅僅是一

個神學術語,而是生命的經歷。

上面真實故事的主人公是我自己。我生命中

經歷的這兩件事情,讓我思考到底我能成為今天的

我,特別是有今天的我身上的這些“福氣",到底

是“機遇"還是“努力"的結果。我想我自己的答

案是,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的結果。我當然

Page 22: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20 第八十四期

信仰廣場 不是沒有努力,但是很多事情都不是只要我們努力

就能得來的。上帝藉著“機遇"實施他的護理。上

帝在我還不認識他的時候就愛我、眷顧我,在我成

為他的孩子以後更是管教、引領、護理,所以都是

恩典,奇異而甘甜的恩典。

綠蒂雅:撞得煙消雲散

愛迪生說:天才是

百分之一的靈感,與百分

之九十九的努力。從我的

經驗來說:若不是上帝的

恩典,人就枉然努力,是

從神來的祝福,使我的努

力達成目標。

從小到大,我都在

功課上努力認真,考試永遠第一名,當班長又是模

範生。小學、中學、高中都第一名畢業,大學考上

第一志願――台灣大學商學系。大學畢業後,全國

金融高等考試得到第二名,出國留學託福考試成績

是頂尖的百分之三。25歲以前,我已經拿到美國

會計碩士,及會計師執照。

輝煌的成績單,能否保証我一生幸福美好?

其實,當我努力追求學業成就時,人生中有許多層

面卻是一片空白。像童年歡樂的時光,人際關係的

學習,情感的成熟這些方面,我不是錯過了,就是

有點低能。

當我工作穩定以後,開始買車子、買房子、

學鋼琴、出門旅遊,在二十多歲面對人生無限機會

的時候,卻在一次旅遊中,發生了頭對頭相撞的大

車禍。由於一個二十出頭的女生搶道左轉,幾乎把

我所有努力的成果,在剎那間就撞得煙消雲散。

這時候,我需要的不再是自己的努力,而是

上帝無限的恩典。當我因車禍脊椎骨折時,正好有

一個在德州軍營裡開救護車的人,他因思念姊姊,

沒請假就外出,剛搭了幾天灰狗車,星期五來到華

盛頓州軍營,卻沒被這裡的長官監禁。在那個星期

六下午一點多,他“正好"和姊姊一家,在101公

路旁的停車場,所以能在第一時間趕來搶救,穩住

我的身体,讓骨折沒有傷害到脊椎神經,保全我雙

腳能自由行動。這不是我的努力,而是上帝莫大的

恩惠與慈愛。

車禍以後,我兩年不能上班,專心求醫治。

因為這次車禍,三年內,我動了十次大手術,看了

大約150次醫生,做了200多次復健,住了五家醫

院。是的,我很努力做復健,但是因為兩次醫生的

疏忽,卻使我受盡苦楚。第一次脊椎手術完三個禮

拜後,用來固定脊椎的鋼條和鐵絲鬆了,又動一次

脊椎手術把鋼條固定住。六個月後,又因為醫生判

斷錯誤,太早拿出鋼條,我的脊椎骨還沒長穩,所

以脊椎向前彎曲,導致這二十年來,我長期腰酸背

痛,現在還沒辦法全時間上班。

幸好我的人生並沒有因為醫生或別人的失

誤,而停留在黑暗和痛苦裡面。是的,人生中有苦

難,但在耶穌基督裡有平安。由於車禍後心理的落

差太大,我不再是凡事順利的天之驕女,而是在辛

苦中掙扎的人。我努力讀聖經,倚靠神的話語得力

量,尋找受苦的意義。我才知道:人生並不是抬著

花轎上天堂,努力就得著祝福,也不只是自我的完

成。上帝創造的世界原是美好的,人卻選擇背逆上

帝,使這個世界有了罪與苦難,人類也不再完美。

只有當人找到創造他的造物主,才能找到生命的意

義。耶穌基督為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他擔當人

的軟弱、疾病、罪惡,信靠他的人,就有平安與喜

樂,和承載苦難的力量。

走過人生的高低起伏,我的視野擴大了,不

再只是自我的滿足。上帝說愛是生命的目標。全心

全意愛上帝,愛人如己,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我仍

然會在我的本分上努力,但我已知道一切都是上帝

的恩典。機會是上帝給的,能夠把握住機會是上帝

的保守。有意願去努力,也是蒙上帝的祝福。如果

能有所成就,更是上帝的恩待與憐憫。

新浪網群体博客,哼小調的哈比人 h t t p : / /

blog.sina.com.cn/u/1251756623

Page 23: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21

耶穌為人類的罪捨身死在十字架上的時

刻,是歷史上最震撼人心的時候,也

是最令人觸目驚心的一刻。但在此畫面上,被強烈

而單純的簡化為三個正在撐扶著耶穌身体的人,和

一小部分傾靠在十字架上的梯子。人物擠滿在畫面

的前景,背景是一片簡略的風景,映現在視野中,

成為其作品構圖的一部分。

作者梅姆靈.漢斯生於德國,但其大半生卻

居住在比利時的布魯日,並成為當時的畫壇宗師。

其繪畫風格受到胡斯的影響很大,他常學習並模仿

他的構圖,但他的特點是極其樸拙、寫實,構圖簡

潔而自信,其中不難看出荷蘭繪畫的精髓。

看著耶穌身上流出的血,人的心不由地感到

震撼。畫中人物形態表現出的哀痛,藉著凸顯人物

的特殊構圖,撲面而來,直逼心靈。

文╱高偉川

《解下十字架》信仰廣場

畫廊談信仰

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承受的是人間最大

的苦難,我們常常在經歷苦難時會發問:上

帝你在哪裡?為什麼?為什麼?十字架就是

最好的回答,人間再也沒有什麼苦難大過耶

穌基督道成肉身所承受的苦難。人類的罪帶

來人間的苦難與死亡,耶穌基督就是為著你

我要面對的苦難而來,他以替死贖罪來承擔

你我的苦難與罪惡,他以自己受傷的身体鋪

就了一條讓我們回歸天父之家的路。

當釘子被一錘一錘釘下去的時候,那

殘忍的刑罰就這樣加在了無罪的耶穌基督身

上。他就這樣默默地被釘在十字架上,如祭

壇上的羔羊,承受你我應該承受的死的刑

罰。但有多少人不知道,不敢相信,不能相

信這樣的愛。我們貪戀世界虛浮的享受,活

――觀看梅姆靈.漢斯的繪畫作品

在自私、自我中,不肯回應造物主的大愛,不懂得

耶穌基督救贖的寶貴,不知道為什麼要有十字架的

存在。

教堂有十字架,醫院有十字架,但人們的受

傷的心卻沉睡在麻木中,不知道尋求醫治。當人

類面臨苦難的時候,耶穌基督早已經為我們預備

了一個徹底解決的方法,就是十字架的救贖。藉著

十字架,罪就得以解決,人類的苦難就得以解決,

因為耶穌早已經勝過了罪和死亡。我們面對苦難的

時候,耶穌基督與我們一起度過,他懷抱著你我走

出苦難的陰影,通向永恒光明的國度、最美麗的家

鄉。

作者來自北京,原為畫評家,現居加拿大溫哥華。

Page 24: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22 第八十四期

誤區之三:傳教士是鴉片走私的幫兇?

由羅冠宗主編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帝

國主義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國史實述評》一書中,第

一篇就是〈傳教士與鴉片戰爭〉,該文中所論証的

傳教士與鴉片走私之間那種“解不開、脫不掉的關

係",可以說是官方資料中較典型的文字,也代表

了很多中國人的看法。總結起來,不外乎:傳教士

是披著宗教外衣的殖民主義侵略者,為鴉片貿易搜

集情報、積極效力,一面販賣物質鴉片,一面傳播

精神鴉片。福音究竟是不是精神鴉片,有待專文討

論,筆者的研討僅限於傳教士與鴉片走私的關係。

按《中華叢報》(The Chinese Repository)

的名單,自嘉慶元年(1796)禁止鴉片進口到

咸豐八年(1858)鴉片進口重新合法的62年

中,約有300位赴華的西方傳教士;在鴉片戰爭

(1840)爆發前也已有64位傳教士抵華,其中有

“走私販煙嫌疑"的只有兩位:馬禮遜和郭士立。

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之所以受到注

意,不僅因為他是第一位新教赴華傳教士,更因為

他在東印度公司擔任譯員長達25年之久,該公司

對外宣稱不販賣違禁品,暗地縱容“港腳商人"

(指印度孟買一帶散商)走私鴉片的伎倆,他不可

能不知道。不過,在我們做出任何論斷之前,先來

環顧一下馬禮遜生存的環境:

首先,鴉片戰爭前的清政府,對“外夷"防

範極嚴;而駐澳門的天主教神父對新教傳教士也深

懷敵意;為了避免與清政府和葡萄牙政府起衝突,

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始終拒絕載送傳教士,以至於馬

禮遜來中國時,只能坐美國商船繞個大圈子。合法

長期居留廣州、澳門的唯一途徑,就是接受壟斷中

英貿易的東印度公司的聘用,成為其雇員,在業餘

時間從事宣教。其性質,相當於今天的西方基督徒

以“外教"或“外企職員"身分取得中國的合法居

留權。

其次,馬禮遜充其量只是一個譯員,再高級

的譯員也無法與擁有決策權的公司“大班"們相抗

衡,更談不上左右公司的經營方針了。連從事“傳

教學"這門“顯學"50年之久的大陸學者顧長

聲,在他最新出版的《馬禮遜評傳》中,也認為馬

禮遜的翻譯工作是在“正當貿易的談判中起到溝通

的責任",“並不涉及非法的鴉片走私活動"(p.

89,90)。更重要的是,顧先生在他的新作中引

用了一些史料,足以証明馬禮遜對鴉片貿易的否定

態度:

“最近有兩三艘裝有鴉片的英國船停靠在廣

州海岸,正欲走私運入中國……這種非法買賣,對

於英國的國旗,或基督教國家的國格,都是極端可

恥的行徑。"(pp. 90-91)

文╱亦文

第三隻眼看鴉片戰爭(中)

我們或者可以埋怨他們沒有撥出更多的精力

反對鴉片貿易,但實在也找不出幾個人與鴉

片走私有“解不開、脫不掉的關係"。

信仰廣場

上期回顧:

誤區之一:都怪上帝造了鴉片?

誤區之二:都怪外國人用武力傾銷鴉片?

Page 25: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23

信仰廣場

這封信是馬禮遜寫給他的前任、也是他的提

攜者斯當東爵士。斯當東返英後升任國會議員,以

他的資歷應該很瞭解鴉片貿易在公司經營及英國經

濟中的比重,馬禮遜敢於向他坦誠地提出自己的想

法,相當不容易。第二封信是一位在廣州的英國青

年寫給馬禮遜的:

“我豈能一手拿著生命之糧,另一隻手拿著

鴉片同時給中國人呢?在我作出決定停止將鴉片走

私進入中國之後,曾告訴了……兩位船長……和一

位從來不走私鴉片的美國商行大班……,他們三位

都完全支持和同意我作出的這個決定。[這就令我

對你向我作出的忠告感到了自信和平安。…… 我

求你?我祈禱],不是為了讓我得到任何屬世的財

物,而是求上帝使我能從愚昧、虛妄、腐化、墮落

和一切低級趣味中被拯救出來,令我可以把我的生

命獻身於事奉上帝和為我的同胞們謀幸福。"(p.

92)([ ]內為筆者所加)。

顧長聲認為,這封信足以証明馬禮遜如何

“在可能的情況下,竭力勸阻英商和其他外商"放

棄鴉片貿易。

與英籍的馬禮遜相比,普魯士背景的傳教士

郭士立(Gutzlaff)的個案更具有爭議性。通常資

料中都指責他在鴉片戰爭前,多次坐武裝鴉片船到

中國沿海進行走私、間諜活動,一邊為買賣鴉片的

雙方作傳譯,一邊分發福音單張和藥品。即便歸罪

於清政府的禁教、鎖國的政令,即便郭士立在這些

走私活動中沒有個人的經濟利益,即便郭士立的搭

乘純粹為了福音的目的,他畢竟把基督和鴉片拉扯

得太近了。但是,傳教士直接參與鴉片走私,郭士

立是第一個,也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批評傳教士的

學者們,至今未能找出第二個例子。郭士立與其說

是典型,不如說是特例。

至於郭士立把沿途的所見所聞寫成遊記發

表,究竟是陰險的“軍事刺探",還是單純的“商

務考察",則更多地取決於國人的心態。如果一定

要把郭士立的文字定性為“情報工作",那麼這種

工作也是雙向的。鴉片戰爭爆發前十年裡,郭士立

一方面把英文遊記刊登在《中國叢報》(Chinese

Repository)等歐美期刊上,另一方面則在自己創

辦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上用中文、以“愛

漢者"為筆名介紹西方文化,並藉機勸告中國人

戒除鴉片。蔡武和李志剛等學者認為該雜誌能在中

國境內發行,和“鴉片戰爭一樣是件大事",如果

殖民者能夠利用郭士立提供的英文資料侵略中國,

中國人也可以利用郭士立提供的中文資料反侵略。

可惜,同樣性質的文字,英美願意睜眼看中國的人

多,而中國願意睜眼看世界的人少。

當然,還有更值得我們效仿的傳教士,比如

說麥都思(Medhurst)。1835年到達廣州的麥都

思,和馬禮遜一樣

面對進入中國的困

難,也和郭士立一

樣受到鴉片走私船

的邀請。但麥都思

想的更多更遠:福

音使者如果和鴉片

貿易牽連在一起,

必然種下惡果。他

Page 26: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24 第八十四期

信仰廣場 毅然放棄這個機會。等候耶和華的必不致羞愧,很

快,他等來了一艘美國商船,麥都思便搭乘該船到

中國沿海散發聖經和福音冊。

綜上所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消極地

避免與鴉片貿易的瓜葛已屬不易,而要積極公開

發表反對鴉片貿易的言論,則需要更大的勇氣。美

國傳教士裨治文(Bridgman)便是第一位“吃螃

蟹"的人物。

1832至1847年間任《中國叢報》主編的裨

治文,發表、翻譯了16篇文章論述鴉片毒性和鴉

片走私的歷史和結果,包括於1839年5月翻譯的

林則徐要求英國女王禁種

罌粟的信函。與美國傳教

士相比,在華的英國傳教

士們更為孤立,因為英國

是他們的母國、也是他們

在中國的保護者,鴉片走

私販是他們的同胞,受害

國又是他們的福音對象,

而他們的差會或母會往往

因為不清楚鴉片貿易的真相而保持沉默,甚至支持

政府向中國開戰。

儘管如此,上文提到的麥都思仍於1855年,

在《北華捷報》(North China Herald)上發表了

譴責鴉片走私的文章。同年,另一名英籍傳教士

溫敦(William Welton)在兩份英國傳教期刊上公

開批評鴉片貿易:“英國曾經為了解放她的奴隸付

出了二千萬英鎊,卻藉此不法的鴉片走私,每年收

那六百萬英鎊,那是多可悲的事。"(轉引自黃智

奇,2004,p.22)

篇幅所限,筆者不能舉更多的例子;但作為

一名基督徒,還想多說一句話:無論是什麼世代,

傳福音都是基督徒的責任,傳教士不會也不該因為

這是禁教的世代、殖民的世代、鴉片泛濫的世代、

不平等條約的世代而放棄“大使命",不會也不

該因為中國人將因誤解而唾罵他們而放棄中國。來

到中國之後的傳教士,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影響力上

都屬弱勢群体,他們不僅勢單力薄,還要努力學中

文、擔任繁忙的福音工作,甚至通過兼職來維持生

活。我們或者可以埋怨他們沒有撥出更多的精力反

對鴉片貿易,但實在也找不出幾個人與鴉片走私有

“解不開、脫不掉的關係"。

誤區之四:英國本土禁食鴉片?

自道光的時代起,國人就盛傳這種說法。林

則徐寫給英國女皇的信中也如此提到:“聞該國禁

食鴉片甚嚴,是固明知鴉片之為害也。既不使為害

該國,則他國尚不可移害,況中國乎?"有關鴉片

戰爭的普及讀物中也常引用東印度公司總裁、首任

印度總督沃倫.哈斯丁的話作証據:“鴉片不是生

活必需品,而是一種有害的奢侈品,除非用於對外

貿易,它應該被禁止,明智的政府應該嚴格禁止鴉

片的國內消費。"其實,這段引文只顯示了鴉片商

人自身的無恥與虛偽,充其量只是他們良心發現時

對政府的警告和提議,並不能証明英國政府在鴉片

戰爭前曾立法禁食鴉片。

布思(Martin Booth)的《鴉片史》(Opium

- A History)一書,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歐美國家曾

經如何誤用鴉片:18、19世紀的西方醫學家仍普

遍師從古希臘醫生的看法,把鴉片當作醫治百病的

“萬應靈藥",取代較為野蠻的杯吸法、放血法和

醫蛭法。當時醫生的主要功能只是抑制病痛,而非

治癒疾病,在這種醫療條件下,鴉片的麻醉性與鎮

靜性當然大有用武之地。英國政府一方面把嗎啡含

量為4%-6%的印度鴉片出口到中國,另一方面又

進口嗎啡含量高達10%-13%的土耳其鴉片用於製

藥業;英國人一方面認為因享樂而吸鴉片是“獨特

的東方習俗",另一方面卻以治病的名義把鴉片酊

灌進自己的肚子裡。

英國沼澤區的人民尤其依賴鴉片,用以減輕

農業勞動的單調與繁重,以及沼澤地氣候引發的

瘧疾、熱症、風濕、神經痛和肌肉痛。鴉片被配

製成“多弗粉"(Dove's Powder)、“哥羅丁"

(Chlorodyne)之類的專賣藥,患者可以用低廉的

Page 27: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25

信仰廣場價格從藥劑師、雜貨店、書店、甚至流動小販那

裡買來自我治療。在“鴉片無害"的假定意識下,

一般人都把“藥物上癮"當作是解脫病痛的代價

來接受。最可怕的是市場上品種繁多的“嬰兒保

靜劑",為了減輕育兒的負擔,貧民窟的母親、保

母、甚至育嬰堂,都會給孩子餵食這種罌粟果茶。

下流社會的妓女、酒鬼,用鴉片鬼混,代替酒精;

上流社會的貴族、學者,用鴉片享樂、激發靈感;

身為國王的喬治三世,嗜食鴉片,導致瘋狂,即位

的喬治四世,同樣具有鴉片癮(參Flowers in the

Blood,轉引自周寧,2004,p.206)。

鴉片在英倫三島曾經如此普及,以至於布思

認為“每一個英國人在他們生命的某一段時期都服

用過鴉片"(p.74),“對於一般維多利亞時代的

人們來說,服食鴉片就像喝酒或抽煙一樣是生活

的一部分"(p.79)。即使中毒致命的情況發生,

“也極少有醫生願意作証把死因歸於鴉片,因為

這會牽涉到他的同行或者會損害鴉片的使用"。

(pp. 78-79)。醫生和藥商支持對華鴉片貿易的

言論,只不過是他們在對本國同行包庇縱容的延

伸,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教會人士反對鴉片貿易的呼

聲,在母國得不到專業人士的支持。

1860年,中國政府被迫在《天津條約》中允

許鴉片貿易的合法化,而英國政府卻驚訝地發現,

本土國民對非藥用鴉片的濫用,也已到了必須立

法禁止的地步。但是,直到19世紀末,隨著特效

新藥的發展,歐美醫學界才開始解除對“鴉片治

百病"的迷信,醫術的提高也減少了自我治療的程

度,鴉片的適用範圍這才得到相應的限制。

筆者引用這些資料,並非為鴉片貿易辯護,

而是希望讀者能瞭解,人類對物質屬性和使用的認

識並非一蹴而就,現代藥物管理的概念與体系,也

是在人類付出巨大代價後才逐漸形成的。人與鴉片

之間漫長的拉鋸戰,在多種天然與人造藥品的開發

過程中不斷重複,至今仍提醒我們在“治理全地"

時,當具備何等的謹慎與節制。

英國人對鴉片的容忍和對鴉片貿易的默認,

雖然經濟利益占了支配地位,無知與誤解也是一

大因素。然而,誤導民眾的政府、醫家和商界,

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無從知道,在神的

歷史中,日不落帝國的衰微是否與她在鴉片貿易

中的不義與偽善有關;能夠確認的是,人對自然物

的 濫 用 , 危 害 了

中 國 , 也 危 害 了

英 國 。 或 許 , 筆

者 可 以 用 旅 粵 傳

教士俾士(George

Piercy)在1883

年 出 版 的 《 倫

敦 的 鴉 片 吸 食 》

(Opium Smoking

in London)一書中的話作為本小節的結語:

“英國向中國販運鴉片,如今中國人又將鴉

片帶到英國,對英國來說,這是自食其果……鴉

片起於中國,但不一定終於中國!"(引自周寧,

2004,p.207)

下期預覽:

誤區之五:嗎啡是“耶穌鴉片"?

誤區之六:只有中國人努力禁煙?

作者來自上海,現旅居新西蘭。

好消息!本社的網站(www.oc.org)已經全面更新了!

讀者可瀏覽過去所有的文章,並就關鍵字進行搜索;還有

一些書籍會陸續上網……特色還有很多,歡迎讀者評賞。

Page 28: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26 第八十四期

王志學博士:

剛才的五位學者已經做了他們的表述,其中

共同的一個關懷,就是基督教如何融入中國文化,

成為中國文化的基因,就是文化的DNA。我相信

過去200年基督徒是有朝這方面努力的,所以我們

希望藉著對談,回顧過去基督徒在這方面的努力,

他們的成敗得失,哪些路通,哪些路不通,再來看

將來如何走下去。

林治平教授:

這是很大的問題,傳教士跟著所謂的帝國主

義、侵略者,同時進到中國,這不是傳教士故意

的,這是個時代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我要分割。我

要問,傳教士他為什麼要到中國來?他來的時候,

所面對的中國,是個什麼樣的中國?

這次展覽的圖片中呈現了一些,其實他們來

的時候,西方現代化已經開始,他們的科技已經

發展到一個地步了,他們的生活已經達到某種程度

了。他們不需要到這個對他們來講是比較落後、比

較窮苦、比較危險的中國來。但是他們要來,為什

麼?我就發現他們裡面,有個基本的價值觀,就是

根據聖經的信仰來看,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之

基督教入華200年之得與失的對話(4)

寶,這個無價之寶的生命,貴重到一個地步,貴重

到上帝的獨生子,可以為人死在十字架上。

這時,我就想起以前讀政治理論時,說到基

督教信仰對政治發展的影響,其中有一句話深刻

影響我,它說“君王也好,乞丐也好,可以同時

並肩,跪在上帝面前祈禱。"所以宗教改革運動帶

出了這個很重大的,所謂“人權"的基本。不管你

有什麼,只問你是什麼。你有君王的地位,還是乞

丐,上帝都不看,上帝只看你是不是人,你是人,

你就有絕對的地位。

我研究這些宣教士的生命過程和心路歷程,

發現是因為他們認識了那生命絕對的意義,所以成

為非常優秀的宣教士。很多宣教士是普林斯頓、耶

魯、劍橋等名校畢業的,他們都是很優秀的人,他

們願意到中國的窮鄉僻壤去,他們去人跟人相遇,

他們覺得那是最重要的。

我從這個角度回過頭來看,我們今天的現代

文明,我們最缺少的就是人沒有碰到人。所以,

在這種狀況之下,難怪有些學者說,我們今天所發

展出來的文化是個失去人性(dehumanized)的文

化。愈來愈沒有人了,我們找不到自己,我們要靠

外在的有,回過來看生命的價值。

文化論壇

(續上期)

Page 29: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27

有好的車子,有好的房子,有好的學位,有

好的什麼什麼……那我就覺得自己很好。看別人也

是這樣看:他有沒有錢?有沒有地位?於是,人跟

人沒有關係,人跟自己也沒有關係。當人跟自己沒

有關係,人跟人沒有關係的時候,外在的物質隨便

怎麼豐富,裡面依然是空虛的。所以這個時候你就

會發現,很奇怪,就是剛剛燕青先生所說的,心裡

就是有一種追求生命根源,追求生命意義的基本東

西。

我在台灣做基督教的研究差不多有十多年的

時間,後來就轉向去思考什麼叫做“全人教育"。

我們現在的文化是單面向的,沒有看到生命的

“是",只看到生命的“有",我覺得這個很成

問題。當我從這個角度來看時,就有點開心,因為

我們中國人講,人有四個層面,天、人、物、我。

基督教講到耶穌基督從他十二歲開始,他的智慧、

他的身量、神喜愛他的心、人喜愛他的心,都一起

長,也是四個層面,所以這四個層面,才能構成為

一個“全人"。

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在談教育的時候,我就

說“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訓

練成一個 skillful的機器,如果他只是一個純技術

的機器,那教育就變成了一個製造工具的工廠了。

教育是應該培養一個人成為“人"。

基督教的宣教工作也是要把失落的人,把沒有

活出人的榮耀性的人找出來,所以耶穌他說,他來

就是為了要尋找、拯救世上的人;他來就是為了要

叫人成為一個更完全的人。我覺得在這個方面,可

以把基督教的信仰跟中國的傳統有一些整合,也合

乎人存在的狀況。

我從60年代存在主義時期,一直走到後現代

時期。從教會歷史上來看,很多宣教士不顧一切擺

上自己,他覺得:我犧牲生命,如果我能夠影響一

個人,找到他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我就值得了,我

這一生就值得了。因為我是一個人,我換回另外一

文化論壇

個人,所以我能夠影響二個人,我就賺了。所以

他整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跟我們現在的物質文

明、看得見的文化發展,不太一樣。我覺得這個意

義很重大。

魏外揚教授:

問到過去200年教會做了些什麼努力,來融入

到中國的文化、中國社會裡面,從翻譯聖經的角度

來看,傳教士到中國,他們稱中國文化是多元的,

特別是語言也多元,所以他們翻譯聖經時,不是只

一個版本,不是只有官話本,還有不同層次,有文

理本、淺文理本,還有很多方言本。比如我是福州

人,我們看到有福州話的版本,這次展覽上的圖片

就有一些。這說明他們不只是想融入上層,也願意

融入到下層,願意融入到各種方言裡面去。

再舉一個例,從建築來看,我們看上面很多

圖片,很多教會大學,我們發現當時有名的教會

大學,他們在設計,在建築的時候,很多都是傳統

中國宮殿式的建築。這表示他們在中國設立高等教

育學府的同時,在建築上也想要融入中國的傳統中

去。反而是我們現在的一般建築,都不會考慮到要

保留中國的傳統,而非常西化。

同樣,我剛才講過,比如說很多的教會習

俗,也入境隨俗了。我們在圖片上看到有“男人之

門,婦女免進",這個就是因為當時中國男女比較

嚴格,所以教堂入門還要分男人的門、女人的門,

讓不同的性別走不同的門。當時西方社會已打成

一片了,但在中國還是要分開男女。我想這些都是

入境隨俗的努力,為了融入到中國的社會禮俗裡面

去。當然,很多方面做得不夠。但在許多形式上,

他們是很用心,並不是說把西方的一套拿來,一定

要取代中國的東西。

本文由北美宇宙光供稿,劉建慰錄音記錄,本刊編輯

整理編輯。

Page 30: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28 第八十四期

文╱臨風

2006年5月30日,中國的“關天茶舍"論壇

上,發表了于哥《美國的本質》一文。這篇文章旨

在分析美國的文化環境和理念,以及它如何影響美

國的外交政策。此文刊登後,在國內引起熱烈的討

論。本文只介紹該文中討論美國為基督教立國的觀

點,省略了文中主要外交上的立論。(筆者按:以

下皆為《美國的本質》一文的觀點。)

要瞭解美國的文化、社會、政治、外交,就

必須瞭解美國的主流宗教,即教基督新教,尤其要

瞭解清教徒的思想。美國看起來是世俗的價值觀和

社會制度,但實際上起源於基督新教的價值觀和宗

教改革,体現著基督新教的信念。

一、表面世俗,實質宗教

所謂的世俗化,是指國家在政治、經濟、社

會以及民眾的心理上,已經擺脫了宗教影響或束縛

的狀態。其主要表現為:

1) 政治與宗教的分離。

2) 公民絕對的信仰自由。

3) 社會生活不受宗教戒律的束縛。

政教分離和信仰自由的原則,其實起源於耶

穌時代的原始基督教教義,成型於近代基督教新教

的教義。是故,政教分離和信仰自由,雖被認為是

當今世界上世俗化國家的特徵,實際卻來自於基督

教的宗教改革。

政教分離、信仰自由,以及生活的奢侈和對物

質的追求等等,使得一般人都認為:美國是一個極

端世俗化的社會,美國文化的主流是世俗主義、現

世享樂主義,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在美國已經衰落。

但實質上,美國是一個非常宗教化的國家,

基督新教在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國民心理

上,起著主導性的作用。

美國社會的道德倫理,就是基督教倫理。法

國著名作家政治家托克維爾說:“世界上沒有任何

國家像美國那樣,保持著基督教對人心靈如此巨大

的影響。此外,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像美國那樣,能

証明基督的效用和符合人性。這個國家,是世界上

最開明和最自由的國度。"

美國學者桑多斯在《法的政府》一書中說:

“獨立宣言所表達的美國精神,發端於十八世紀

三十年代的宗教大覺醒(Great Awakening)運

動。"

馬斯登也說:“十八世紀的宗教偉大復興運

動,為清教徒和民主革命之間,提供了橋樑。"

美國是由清教徒開始的。清教徒特別強調選

民意識和使命感,並強調基督徒對社會的改造作

用。清教徒的思想,基本上繼承了加爾文宗的教

義,認為基督徒是被上帝揀選來榮耀上帝和光照世

人的,有責任對社會進行改良。

在這之上,清教徒又接受了後千禧主義思

想,就是基督徒應該改造社會,改造世界,建立基

督的千禧王國,以迎接基督的再臨。這是美國人天

命意識的主要源流。

美國的《獨立宣言》深受基督新教思想的影

響。美國的建國之父,把建國的合法性依據全部

訴諸於上帝,訴諸於基督新教中的“天賦人權"和

“主權在民",以及“政府為民"的思想。近代的

文化論壇

〈美國的本質〉簡介

Page 31: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29

人權、自由、民主等思想,實際上起源於基督教宗

教改革和以後形成的新教教義,起源於新教教徒對

聖經的理解和詮釋。

有人將美國的獨立精神,追溯至歐洲的自然

法思想,認為可以從洛克、盧梭等自然法學者那

裡,找到《獨立宣言》的思想根源。洛克等人的自

然法思想,其實是起源於基督教。

二、歷史上的兩個例子

美國的南北戰爭,實現了南北統一,為今天

的美國奠定了基礎,它實際上也有著深刻的宗教原

因。

表面上,戰爭的爆發,是因為南方的分裂主

義者試圖脫離聯邦。但更深層的原因,是美國基督

徒對南方奴隸制的憎惡,引起南北方對立。南北戰

爭是一場廢奴主義和蓄奴主義之間的戰爭,是有著

廢奴主義傳統的基督教,與奴役人的制度之間的戰

爭。馬斯登說:“北方人往往將聯邦軍隊的前進,

等同於基督王國的前進。"

其次,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民權運動,是馬

丁.路德.金領導的黑人民權運動。馬丁.路德.

金成功的原因,是他沒有從世俗化理論中尋找民

權運動的根據,而從基督教理念中尋找,從而使這

場民權運動,完全與美國的基督教國家意識形態一

致,喚取了美國社會的普遍共鳴。

三、基督教理念的實踐

美國電影表現的情景,不是真實的美國。那

只是一些脫離了基督教的藝術家,在反映一部分

美國人的生活。美國原《時代雜誌》社記者、著名

作家大衛.艾克曼說:“美國的主流報紙、期刊和

雜誌,不怎麼反映美國內地的宗教熱忱。流行的文

娛節目,也沒有反映出美國虔誠的形象。"因為,

“好萊塢、強勢媒体、學術中心和重要的金融基礎

機構,多半是由放棄宗教,或至少放棄基督教信仰

的人所控制"。

中國的學者,把美國社會表現出的強烈的世

俗性,以及同樣強烈的宗教性,稱作是“宗教信

仰無所不在與世俗精神歷久不衰的共生現象",是

“令宗教學者感到困惑的普遍的拜物性,與顯著的

宗教性的悖論式結合"。其實,這種理解、描述和

定義,都是錯誤的。

我們還可以看到,在當今世俗化國家,被認

為是物質主義的勤勉、儲蓄、敬業、追求財富等世

俗化觀念,就如社會學家韋伯所論証的那樣,其實

也起源於近代的基督教改革。不僅是政教分離、信

仰自由等制度起源於基督教,其實現代資本主義的

生產方式,也被學者認為,是起源於基督教改革。

四、民主等思想的來源

打破中世紀那種團体壓制個体的局面、讓人產

生“個体"意識的,是宗教改革。“個人"意識的產

生,促使了人權思想和個人主義的產生。個人主義首

先顛覆了人類自有史以來,那種傳統的國家與個人的

關係。其次,個人主義又顛覆了傳統的政府與民眾的

關係,為民主主義提供了合理依據。第三,個人主義

催生了民主体制中的三權分立的原則。

美國的基督徒,遵循這樣的邏輯,即:人是

榮耀上帝的,所以人應該完善自我。這個完善自

我,包括自身的修養和自我的實現。尤其是自我的

實現,人應該依靠自己,自由地實現自我,而不是

靠他人、父母或親緣。

人的權利和自由,同時意味著人的責任。尊

重別人的自由和權利,也就是尊重自己的權利和自

由。

上述這些,就是〈美國的本質〉一文,有關

“美國以基督教立國"的觀點。筆者認為,這些觀

點非常值得探討,特撰文〈也談美國的本質〉(請

見下篇),和大家一同討論。

文化論壇

謎語一網打盡(打一聖經人名) 謎底請在本期內找

Page 32: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30 第八十四期

文化論壇

〈美國的本質〉文╱臨風

在討論美國的“本質"之前,讓

我們先弄清楚一些歷史背景吧。

讀完 了 于 哥 所 著 的 〈 美 國 的 本

質〉,非常敬佩作者博覽群書,

旁徵博引,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因為筆

者對外交是外行,所以只對該文的基礎

理論,特別是關於基督教與美國文化的

互動關係,提出討論。

鮮明的圖象

每當美國國慶日前後,我們會聽說

(或者讀到),美國建國者(Founding

Fathers)絕大多數是基督徒,他們是本

著聖經的精神簽署《獨立宣言》和《美

國憲法》的;我們也聽說,有次討論憲

法觸礁的時候,富蘭克林帶領制憲會議

的代表們一起禱告;也聽說獨立戰爭

中,華盛頓將軍在Forge谷跪著禱告……這些圖像鮮

明地印在人們的腦海裡。

因此許多人認為,美國的開創,有著深厚基督

教的傳承(heritage),但如今卻離棄了上帝,崇

尚“世俗的人文主義"。這些人憂心地呼籲:“這

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

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

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歷代志下》7:

14)。"這種強烈的選民心態(“天命意識"),

要求美國除去罪惡,歸回上帝,回到開國時期的信

仰和使命。

當然,也有相反的聲音,認為美國從立國以

來,就是一個崇尚自由、民主的共和憲政的世俗國

家。獨立宣言顯然是啟蒙運動的產物。憲法清清楚

楚聲明,美國政教分離,不是基督教國家。無論是

《獨立宣言》,或是《美國憲法》,都沒有提到上

帝或基督的名號,也沒有引用聖經。

這些人還提出,歷史資料顯示,經過國會通過

後,亞當斯總統於1796年在《Tripoli協定》上簽

字,宣稱“在任何意義上,美國政府都絕非建立在

基督教的基礎上"。傑斐遜總統更是明顯地反感基

督教,他堅持信仰是私事。可見這幾位美國的奠基

者,都反對基督教插手政治,要美國保持世俗化。

大家莫衷一是,到底真相如何呢?解讀歷史真

的很難,所以,在討論美國的“本質"之前,讓我

們先弄清楚一些歷史背景吧。

解讀美國史

每當想到美國的過去,我們就會想到五月花

號,想到清教徒,想到大覺醒運動。這些都被認為

是塑造美國文化環境的因素,是美國獨立戰爭和建

國的動力。但若要因此歸納,美國立國是建立在基

督教信仰上,卻太過簡化。我們必須對文化情境中

的因素,作比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瞭解。

大多數人都有個模糊的印象:新大陸起初,多

半是由基督徒開創的,所作的決議,多半符合基督

教信仰原則,表現出了基督教的價值,和基督教的

傳承。

但是,當我們要用“基督教國家",或“以基

督教立國"這樣的字眼,來形容美國時,我們必須

知道這些詞句的定義,要對歷史背景有比較客觀的

認識。

在80年代“道德大眾"運動的高潮(所謂“宗

也談 (之一)

Page 33: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31

文化論壇教右派"的開始),三位知名的基督徒歷史學家,樂

馬可(Mark Noll),馬斯登(George Marsden)和

哈挈(Nathan Hatch),綜合他們多年研究的心得,

聯手出擊,就美國的立國寫了一本大眾化的書:《尋

找基督教的美國》(註1)。他們的結論是:

a) 如果我們定義“基督化"(Christian)為,

“建立在聖經理念下的社會狀態",那麼,經過詳

細研究史料發現,早期的美國,並不構成為一個獨

特的,或明顯的基督化國家,甚至不能稱為由基督

教主導的國家。在美國歷史上,並不存在一段所謂

基督教的黃金時代。美國社會今天的世俗化,有很

大一部分是基督徒造成的。

b) 經過仔細審查基督教有關政府、國家和文化

本質的教導,所謂“基督教國家"這個觀念,不但

非常不明確,而且會妨害基督徒在社會上做出有效

的貢獻。

這兩點非常驚人的結論,筆者會在以後作比較

詳盡的討論。本文是緒論,主要釐清一些觀念。

自調的顏色

不可否認,基督教的信仰和實踐,深深地影響

著美國從新大陸移民到建國以來的歷史。基督教對

建國有貢獻,對立國文獻也有貢獻。可以說,基督

教的信仰,對美國有不可磨滅的影響,使得美國到

今天,仍然可以被稱為是有宗教性的國家。

但是,“受基督教影響",並不等於“以基督

教立國",或是“基督化"。美國也深受理性主義

的影響,我們能夠因此說,美國是“啟蒙運動的產

品"嗎?

許多民調顯示,美國信仰上帝的人,以及認

為宗教信仰很重要(有宗教性)的人,佔了大多數

(70-90%)。1980年代至今,蓋洛普的民調多次

指出,美國人有40%以上的人,每週參加宗教儀式

(大多是基督教的禮拜)。雖然普林斯頓大學的社

會學家Robert Wuthnow,認為這個數字有點誇張,

實際應當在28-30%之間(註2)。可就算是這個數

字,也還是相當可觀。

另一方面,從2002到2005連續3年,巴拿研

究所(Barna Group)調查發現,美國只有極少數人

(4-5%),其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行事為

人,是以聖經為基礎的(註3)。

這兩組對照的數字,差距太大,也非常耐人尋

味。

那麼,一個社會或是國家,到底需要達到什

麼程度,才算是基督化呢?以早期的美國移民為

例,是看他們敬虔的生活,按照聖經教導行事的

一面呢?還是看他們侵佔印第安人土地,掠奪謀

殺的一面呢(特別是他們自稱,這些行為是有“信

仰根據"的時候)?當年清教徒威廉斯(Roger

Williams),就對此提出過挑戰。

還有,我們應當強調麻州清教徒渴望在新大陸

自由敬拜上帝的一面呢?還是他們逼迫那些與自己

立場不同的貴格會信徒,甚至四次將他們處死的一

面呢?

同樣地,我們應當稱許美國的愛國者向英國

議會爭取自由權的行為呢?還是應當反對他們剝奪

不加入獨立戰爭者的基本人權的行為呢(在獨立戰

爭時,英國的議會和國王,是被看成是“敵基督"

的。所以保皇和中立的人受到壓迫,至少一部分原

因是宗教迫害)?

今天的美國,或許比較世俗化了,但是也不隨

便壓迫人了。那麼,是維持公義、公平的原則,更

基督化呢?還是強迫人

(例如強迫貴格會員),

接受自己的信仰,更基督

化呢?

若是談到聖經的原

則,我們是應當讚許愛國

者維護“自然法則",和

“天賦人權"的行為呢?

還是批評他們違反《羅馬

書》的教訓,沒有順服掌

權者呢?到底哪一種表

現,更基督化呢?

Page 34: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32 第八十四期

文化論壇 從獨立革命的低谷到南北戰爭時期,基督教

(特別是福音派)在美國的傳播,達到了歷史的高

峰。但是基督徒、包括神學家,在此期間卻分成兩

個對立的陣營,一個堅決反對蓄奴,一個堅決支援

蓄奴。

南北戰爭所以那樣慘烈,就是因為雙方都是為

了信仰而戰。南方的代表李將軍,和北方的代表林

肯總統,都是抱著這種信念開戰的。

例子還很多。所以,到底怎樣是基督化?到底

有沒有達到基督化?或者,某些行為是否受到外來

思想的影響?還是私心的作祟?這些問題的答案,

有時並不那麼簡單。

若是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那麼所謂歷史的

解讀,不過好像在一塊畫布上作畫,人人選取自己

喜歡的顏色創作罷了。摘取配合自己理念的歷史片

斷,作符合自己主見的結論,這或許才是讀史最大

的危機吧?

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

表面上,美國的本質,好像是個學術性的問

題。其實不然。研究這個問題,不但是為了澄清歷

史,更是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態度、行為抉擇息息相

關。其原因如下:

筆者理解基督徒對美國世俗化的擔憂。我們身

為基督徒,在倫理和道德問題上有立場、有觀點,

是對的。但是,如果我們對歷史有錯覺、有偏差,那

麼,我們在與人討論的時候,就容易浪漫化,不僅很

難說服對方,更會妨礙我們採取有效的對應行動。

我們若是對歷史一知半解,或是判斷錯誤,就

會影響我們今天運用聖經觀點分析問題。如果我們

以為美國當年某些做法是基督化的,而實際上並非

如此的話,我們並不能因此彰顯基督。特別是,如

果我們把美國先賢的短處當作是長處,那只會模糊

問題,甚至可能導致是非不分。

不去瞭解當年的文化環境,也會導致誤判。例

如,在那個時代,宗教上還沒有脫離16-17世紀的

世襲和神權統治的心態,每一個政權都要擁有自己

的官定信仰,充斥著宗教戰爭。我們今天是否也要

效法那樣的“聖經政治"路線呢?

可見,每一個文化環境,都有自己的特色。所

謂基督化的原則,也有它不同的解析和應用,不能

食古不化。這是我們要討論這段歷史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們華人能夠比較冷靜、客觀地解讀美國

歷史,就不容易盲目產生 “美國至上"的情結,或

是盲目地反美,也不會盲目地是古非今了。並且,

在我們面對中國的宗教和文化現況時,也不會把愛

國與愛上帝,或者等同起來,或是對立起來,也不

會用“基本教義式"的態度,看待問題了。(未完

待續)

註:

1. Mark Noll, Nathan Hatch & George Marsden, “The

Search for Christian America”, Helmers & Howard, ex-

panded edition, 1989. 本文多處參考該書。

2. Interview Robert Wuthnow by Bob Abernathy, Re-

ligion & Ethics Newsweekly, April 26, 2002.

http://www.pbs.org/wnet/re l ig ionandeth ics/

week534/rwuthnow.html

3. Michael Foust, “Barna: Biblical Worldview Only Held

by 4% of Adults”, Pastors.com, issue #134, Dec.24,

2003.

http://www.pastors.com/RWMT/?id=134&artid=49

96&expand=1.

另見,調查顯示只有5%美國成年人,持有以聖

經為基礎的世界觀,2006年3月7日, ht tp ://

article.crossmap.cn/column/focus/262.html.

重要書目:

1. Mark Noll, “America’s Go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大西洋》月刊、《今日基督教》雜誌

社,皆推此書為2002年最佳書籍之一。

2. George M. Marsden, “Fundamentalism and Ameri-

can Cultur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st edition,

1980, 2nd edition, 2006., 此書公認為經典之作。

3. Mark Noll, “The Rise of Evangelicalism, The Age

of Edwards, Whitefield and the Wesley’s”. IVP, 2003.

《今日基督教》雜誌社推之為2005年最佳書籍之

一。

Page 35: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33

文化論壇

第三種傳統:

文/陳懷宇

近代大學肇源於基督教傳統,而對於中國近代大學的

起源而言,其資源有三,歐美、日本和中國傳統。

(一)

近代大學肇源於基督教傳統,而對於中國近

代大學的起源而言,其資源有三,歐美、日本和

中國傳統。儘管有一些私立高等教育學校成立於

1840年至1898年間,一般認為中國官方設立的第

一所近代大學,是1898年戊戌維新中設立的京師

大學堂。這所大學雖然繼承了傳統太學的傳統,

但從名稱到制度均仿自日本,反映了這所大學的成

立,有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給日本之後,進行

反思和學習的背景。京師大學堂成立之後,新式學

堂逐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第二種傳統發展起來。

這種新式學堂的主要特色是培養洋務人才。

民國以後,隨著基督教在華的傳播,各式基

督教學校紛紛創辦,影響迅速擴大,成為中國高等

教育的第三種傳統。基督教大學在民國時期,則發

展成為中國私立大學的主要力量,如30年代在北

平的四所名校:北大、清華、燕京、輔仁,有兩所

是教會學校。其它各地的教會學校,也逐漸確立它

們在教育界的領先地位,如上海的聖約翰、南京的

金陵、廣州的嶺南、四川的華西也是一時名校。這

些學校,無疑繼承了基督教大學教育的傳統,在多

災多難的中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我們今天講到民國初年,尤其那些受大陸教

育背景影響的讀書人,總認為民國初期是反帝反

封建運動,與民眾繼續革命,以及軍閥混戰的交

織時代。事實上,民國時期,因為大一統的政局被

打亂,全國政令並未定為一尊,一個黨、一個主

義、一個政府不能完全控制全國,因為自由的空氣

相對較濃,在思想、教育、文化上,反而造成百家

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平,

反而能在北大成就蔡元培的改革。基督教大學的

急速發展,和這種政治上的混亂局面分不開。雖然

在日本侵華時期,由於日本與英美等國的交惡,教

會大學也深受戰火的摧殘,但尚能苟延殘喘。直到

1952年,由於大一統局面的重新形成,思想教育

學術方面的全面蘇俄化,教會大學終於全部關門。

這一傳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二)

中國傳統的教育,在先秦以來,受教育基本

上是貴族的特權。兩漢經學、儒學的教育,由私

人家族私相傳遞,所以形成儒學世家,專門治《詩

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等五經。隋唐科舉制度興起以後,教育水平和層

次,與政治和行政級別成正比,如鄉下只有私塾教

育,隨著縣城、省城、京城的升級,才有縣學、省

學、太學或者國子監的變化。

這一時期的高等教育,可稱為太學的傳統,

肇源於東漢。這種傳統主要圍繞四部書的教育,經

史子集,以經學為主。宋代以下的科舉考試,則以

四書五經最重要。傳統的經學教育主要為培養精英

服務,培養統治者及其助手。其目的是為了培養所

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對於普通人而言,

只需要修身齊家就可以,甚至齊家都不必,不存在

治國平天下的問題。

傳統儒學教育,與舊時代的等級社會結構,

一脈相通。如傳統儒學教育中的禮學,教導所謂謙

基督教與中國近代大學

Page 36: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34 第八十四期

恭,其實是對上級的謙恭,對天、地、君、親、師

的謙恭,而所謂孝、悌、忠、信、禮、義、廉、

恥,基本上局限在本家族,本階級,不能普遍適

用於普天之下。對於下級,對於女性,對於下層階

級的長者不存在謙、恭、忠、信、廉、恥的問題。

君子,作為一個名詞,雖然沒有英文名詞中的性、

數、格的修飾,但在中國傳統語境中,基本上僅指

男人,特別是一群受過儒教教育的,掌握政治經濟

文化權力的男人精英。這種培養目標,在西方基督

教、民主、科學進入中國以後遭到衝擊。

經學在中國傳統社會的地位,相當於西歐中

世紀,羅馬教廷勢力鼎盛時期,天主教的地位。而

作為求知的哲學、治病的醫學、求秩序的法律等學

問,常常被歸入子學,實際上附屬於傳統經學。

(三)

第二種傳統醞釀於洋務運動,開始於戊戌變

法時期,形成於晚清最後十年的學制改革,這就是

日本傳來的近代學堂制度,這與康有為、梁啟超等

人,主張效法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分不開。這類新

式學堂主要包括水師學堂、陸師學堂、礦路鐵路學

堂,培養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以便將來拯

救國家、報復歐美日本列強。這些學堂雖然也翻譯

一些政治、經濟、哲學書籍,但其學習內容,主要

包括現代數學,以及聲光電學,即物理化學,後來

逐漸加入極少的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內容,以

及生理學、生物學,乃至於醫學。

我們從魯迅和周作人兄弟的例子即可以看

出,這種新式學堂以培養現代技術為主導的教

育方向。魯迅、周作人兄弟,都曾上過新式學

堂。魯迅1898年曾上江南水師學堂,後來轉入

礦路鐵路學堂,後來又去日本仙台,留學醫學專

門學校。可是在日本因為受到刺激,才意識到學

技術、學醫學救不了中國人的民族痼疾,轉向文

學。周作人在《自傳》中則說自己早先學海軍,

其實他和魯迅一樣均出自江南水師學堂。可見這

類學堂主要目的是培養一些人才,可以直接用於

對抗歐美、日本列強的軍事和技術。

(四)

第三種教育傳統,即基督教教育,則非常不

同,博雅性、專門性和平等性為其三大特色。

對於民國初期以來設立的基督教大學,其培

養的目標,相當大程度上繼承了希臘和中世紀大學

的傳統,強調所謂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造

就博雅型人才。中世紀大學培養通識教育之後的研

究生的主要科目是,神學、法學和醫學。神學解決

人的靈魂問題,法學解決社會關係問題以及經濟問

題,醫學解決肉体疾病問題。

神學的興起和天主教大學、基督教大學分不

開。其中最著名的例子除了專門的神學院之外,還

包括一般大學中的神學院或者神學課程,如燕京大

學的神學院。

近代的神學教育分成兩類,包括基督教神學

和其它宗教的神學。而基督教神學主要指以神學的

角度來看基督教。其它宗教的神學則指以神學的眼

光來看其它宗教。如所謂傳教士漢學,則指傳教士

如何理解看待中國其它宗教。

近代中國大學神學教育雖然已經有了雛形,

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卻不高。主要原因在於聖經學

沒有發展起來。和中國的經學一樣,聖經學在神學

教育中非常重要。中國的經學注重識字,所以經學

的基礎是小學,文字音韻訓詁等專門學問。聖經學

的基礎是希伯來文、希臘文、拉丁文的訓練。而這

些語言的學習與研究以及註經學,沒有在近代中國

大學中奠定學科基礎,這使得神學的根基也不穩。

目前,中國神學很難造就高深人才,和其根基不穩

有關。

(五)

近代中國的基督教大學發展了十分優秀的專

業學院,如法學院、醫學院等,培養專門的近代技

術人才。而其學生的學習內容加入了神學,則成為

精神修煉的重要內容。教會大學的法律教育主要是

文化論壇

Page 37: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35

經濟法、商法、財產法,目的是解決財產糾紛,其

基本精神起源於《羅馬法》。這和中國傳統法律以

懲罰為主要目的的刑法為主不同。東吳大學以培養

現代法學人才而著名。

一些著名的醫學院在基督教教育傳統中發展起

來,如華西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湘雅醫學院,

都是教會設立的著名醫學專門大學。而燕京、金陵、

嶺南大學的醫學院也相當有水準。其中,嶺南大學

1930年合併的博濟醫院,即是孫中山的母校。

醫學院之外,近代公共衛生教育更是基督教

的貢獻。和前兩種傳統極端不重視女子教育不同,

近代基督教教育逐漸給予女子平等受高等教育的機

會,女子專門學校也由教育發展起來。

博 雅 教 育 起 源 於 希 臘 , 包 括 所 謂 三 道

(Trivium)和四道(Quadrivium),其核心是語

言和符號的變化。三道包括語法、修辭、邏輯。四

道則包括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算術即符號本

身,幾何指符號在空間中的位置,天文指符號在時

空中的位置,音樂則是指符號在時間中的變化。

今天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改革風起雲湧,很多

在位者一方面大談所謂通識教育,另一方面各校競

相創辦法學院、商學院,看似熱鬧,無非是要與美

國看齊,爭奪世界頭牌帝國的金交椅。這些改革並

不瞭解和觸及所謂通識教育的傳統和真義,同時又

全為富國強兵以及經濟利益驅動。實際上,在校學

生對學校的教學內容和質量非常失望。尤其宗教教

育的地位仍然沒有受到足夠重視,這不能不說是巨

大缺陷。無聖經的學習和研究,則無以言瞭解西方

文化。

作者來自中國大陸,非基督教信仰的學者。目前在

西來大學教書,教授宗教與歷史。

機遇論 圖文/末雁

文化論壇

我等待機遇

我尋找機遇

我抓住機遇

我創造機遇

我察辨機遇

終于我明白,機遇就是永遠給造物主留空間!

Page 38: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36 第八十四期

???

真是耶穌基督之墓嗎?

文/一思

科學與信仰

卡麥隆的紀錄片《遺失的基督之墓》並沒有提供像樣的証據,証明古墓

與聖經上記載的耶穌基督有什麼關係。

2007年3月4日,美國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播放了一部由著名導演詹姆

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擔任製片

人的紀錄片,名為《遺失的基督之墓》(The Lost

Tomb of Jesus)。探索頻道的新聞報導說:“新的

科學証據,包括由世界最先進的分子遺傳實驗室做

的DNA分析以及統計學的研究,顯示一個在耶路撒

冷的2000年前的古墓,可能是耶穌基督及其家人

的墓。新的發現還顯示,耶穌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結

婚,生有一個兒子,名為猶大(Judah)。"

此片除了美國播放之外,還在加拿大、英國、

以色列等國播放。片中的“考古學發現"及其結

論,與基督教信仰嚴重衝突,因而引起西方媒体的

廣泛關注。

這部片子也引起一些基督徒的困惑。聖經上

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安放在墳墓裡,第三天

復活(所以並無留下遺骸)。復活後先向抹大拉的

馬利亞顯現,然後向11個門徒顯現(《馬太福音》

27、28)。難道是聖經錯了嗎?

需要直接証據

這部紀錄片描述,1980年在耶路撒冷南部的一

個建築工地,發現了一個古墓。古墓中有十個屍骨

盒,其中有六個刻有名字,分別是:耶穌――約瑟

夫的兒子,馬利亞,馬太,約瑟夫,馬利亞――大

師,猶大――耶穌的兒子。

該片聲稱,前一個馬利亞(Mary)是耶穌的母

親,而“馬利亞――大師"(Mariamene e Mara,譯

成英文是Mary known as the master),是抹大拉的

馬利亞,耶穌基督的妻子。

因為歷史學家都知道,“耶穌"和上述所有這

些名字,在一世紀前後的耶路撒冷,都是非常常見

的,這些名字本身並不能說明什麼。因此,要讓人

相信,這就是聖經上說的耶穌基督,還得有更強有

力,更直接的証據。於是,這部片子用了“科學証

據"和“DNA分析"等詞句,很容易使人以為,他

們的結論是經過科學証實的,是確實可靠的。可是

實際上,他們究竟做了什麼科學分析呢?

關於DNA測試

其實,他們並沒有用DNA測試証明,刻有耶穌

名字的屍骨盒內的東西,確實是基督的遺骸。他們

只是從刻有耶穌名字的屍骨盒和刻有“馬利亞――

大師"的屍骨盒中,各取一個樣本。DNA測試結果顯

示,這兩個人沒有血緣關係。就是說,“馬利亞――

大師",和耶穌不是母子,不是父女,也不是兄妹。

由於當時耶路撒冷的人,一般是將一個家族的人葬在

一起,由此,他們推斷,這兩個人是夫妻。

Page 39: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37

科學與信仰在科學上,只有陰性結果,是不能發表論文

的。陰性結果只能証明“不是"什麼,不能証明

“是"什麼。例如一個人死了,屍檢報告說,他不

是死於肝炎,那麼就下結論說他死於心臟病嗎?心

臟病一定要有心臟病的直接証據。

邏輯學上有排他法,即列舉所有可能性,然後

逐一排除。如果剩下一個不能排除,就可以推斷,

這最後一個可能性是真的。但是,目前這個例子,

他們並沒有排除所有可能性。在這個墓裡,男性名

字不只耶穌一個。若推測“馬利亞――大師"是馬

太或者約瑟夫的妻子,都可以成立。

再說,既然做了DNA測試,為什麼就不測試

一下,“耶穌的兒子"的屍骨盒的樣本,是否既

與“耶穌"有親子關係,又與“馬利亞――大師"

有親子關係呢?這樣的DNA測試,在技術上是可能

的,至少不會比他們已經做了的測試更難。

所以只有兩種可能性:製片組沒有想到去做這

種測試;或者,他們做了這樣的測試,沒有得到陽

性結果,就避開不提了。我不認為他們沒想起去做

測試――誰會放棄如此直接而強有力的証據呢?那

麼,答案應該是後者:他們做了這樣的DNA測試,

卻沒有得到陽性結果。

在科學上,如果為了証明一個假設而做了一系

列的試驗,發表論文的時候卻只報告符合自己假設

的結果,不報告不符合自己假設的結果,這是造假

行為。

進一步想,即使他們做了這樣的DNA測試,

又得到了陽性結果,也只能証明,稱為“猶大"

的人,是名為“耶穌"的人和名為“馬利亞――大

師"的人的兒子,証明耶穌和“馬利亞――大師"

是夫妻。可是,離証明這個屍骨盒的“耶穌"就是

聖經上記載的耶穌基督,還差很遠呢。

可見,這部紀錄片所提供的DNA測試結果,作

為証據,實在是非常軟弱無力的。既不能証明耶穌

和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夫妻,也不能証明猶大是耶穌

的兒子,更沒有証明刻有耶穌名字的屍骨盒,裡面

裝的就是聖經上記載的耶穌基督的屍骨。

關於統計學分析

再從統計學分析上來看。

歷史學家都知道,古墓中屍骨盒上刻的六個名

字,在一世紀的耶路撒冷,都是非常常見的名字。

因此,為了証明這些名字確實和聖經上的耶穌有

關,製片組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統計學和數學系教

授Andrey Feuerverger,做了一個統計學分析,請他

計算一下,一個名叫耶穌的人,同時他的父親又叫

約瑟夫,還有其他的家人正巧又叫馬利亞等其它四

個名字……這樣的六個名字,一起出現在一個古墓

裡,概率有多大?

Feuerverger教授是這麼算的:根據歷史數據,

名為耶穌的人占當時人口的4%,而名為耶穌,同時

其父親又叫約瑟夫的概率是1/190;另外,叫馬利

亞的人在當時占25%……把古墓裡所有屍骨盒上刻

的名字的概率相乘,然後再乘上一些修正因子,他

得出一個數字:1/600。

影片由此認為,這說明了這六個名字一起出現

在古墓裡是很罕見的,因為可能性只有1/600。而

聖經上卻剛好記載了這六個名字,因此,古墓屍骨

盒不太可能與聖經上記載的耶穌基督毫無關係。

概率1/600,看似很小,卻並不等於不發生。

舉個例子,醫生診斷他的病人患了肺癌。這個病人

不相信,說,跟據美國2003年統計學資料,男人患

肺癌的發病率,是100,000人中有78.5人,也就是

1/1274。這麼小概率的事件,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呢?

可是,統計資料還顯示,美國現有肺癌患者

351,344人。也就是說,肺癌是在351,344人身上

真實發生的事情。

這個例子說明,小概率事件並不表示不發生。

統計學是嚴格和精確的,1/600就是表示,發生的

可能性是1/600,而不是不會發生。概率等於0才是

不會發生。

可見,這部片子所提供的統計學証據,是多麼

軟弱無力!

Page 40: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38 第八十四期

其實,他們的統計分析,還可以做得好一點。

因為聖經上的這六個人,不單是六個名字,他們之

間還有一定的關係。比如,製片組既然認為,古墓

中的“馬利亞"就是耶穌的母親。那麼,這個問題

可以用DNA測試來解決。

如果DNA測試,這個馬利亞確實是耶穌的母

親,那麼,名為“耶穌"、同時又是約瑟夫和馬利

亞的的兒子,算出來的概率一定小得多;如果DNA

測試出,這個馬利亞不是耶穌的母親,那麼,這個

古墓是耶穌及其家人的墳墓的假設,就不成立。

這真是一個關鍵的測試。他們或者沒有想到去

做,或者是做了,得到陰性結果。所以,他們或者

是考慮不周,或者是作假。

綜上所述,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卡麥隆的紀錄

片並沒有提供像樣的証據,証明古墓與聖經上記載

的耶穌基督有什麼關係。顯然,不是聖經錯了,而

是製片人利用這個古墓,誤導觀眾,提高收視率,

謀求商業利益而已。

作者來自中國廣州,現居洛杉磯,為UCLA醫學院

神經生物學系研究員。

名詞淺釋先見(Seer)

1. 希伯來文含有“神托"的意思。就是神托

人說話,神使人看見未來的事。“先見"是先知

較古的一種稱呼,舊約記載在先知撒母耳以後,

先見也成為先知,是傳神的旨意和教訓的。

2. 請看聖經記載:《撒母耳記上》9:9;

《列王紀下》17:13。

先知(Prophet)

1. 也稱為“先見",古希伯來人也稱先知為

“神人"。先知是神的代言人,把神的旨意傳給

人。神使他能看見異象,明白將來要發生的事。

神也使先知能行神蹟、奇事。

2. 聖經中第一次提到先知是亞伯拉罕(《創

世記》20:7)。後來有摩西以及女先知米利暗

(《出埃及記》15:20)。摩西曾說,神會興起

一位像他的先知,是指耶穌基督說的(《約翰福

音》7:40)。舊約聖經從《以賽亞書》到《瑪

拉基書》均為先知所寫,被稱為先知書,其中多

處的預言,在後來的時代逐漸應驗了。

3. 請看聖經記載:《申命記》34:10;

《撒母耳記上》3:19-21;《列王紀上》18:

2-3;《列王紀下》4﹕42-44;《馬太福音》

23:29-37;《使徒行傳》3:20-24;《啟示

錄》11:18。

禁食(Fasting)

1. 禁食是不吃飯食,刻苦己心,以便專心禱

告。禁食的人也蒙耶和華神的賜福。耶穌指示門

徒,禁食的時候不要讓人看出來。聖經中沒有明

文規定禁食的時間,舊約時代只有贖罪日為禁食

日。法利賽人規定甚嚴,每七日中有二次禁食。

2. 請看聖經記載:《撒迦利亞書》8:

19;《以賽亞書》58:3-4;《馬太福音》6:

16-18。

(摘編自《聖經語匯詞典》,白雲波編著,中央編

譯出版社出版)。

(編者按:《聖經詞典》一套共三冊,分為語匯、

人名,與地名詞典,有簡体、繁体兩種版本。有意

購買者,請向使者書房或其他基督教書房洽購。使

者書房網址:http://www.afcinc.org/bookstore。

訂購電話:800-624-3504/888-462-5481)

名詞淺釋

Page 41: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39

資訊小方塊

2007年初中國社科院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中

國是全世界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根據國有

媒体,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海外留學的中國人

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選擇不回中國。

據留園網2007年2月,《海外華人工作,移

民,生活狀況全面問卷調查》已經收到的12070

份有效獨立提交結果統計(資料來源中98.7%的是

中國大陸出生的第一代移民。 男:76.4%,女:

23.6% ):

出國平均時間為8-9年,已經在海外工作或者

移民的人員,其中54.1%的移民為先留學,然後再

辦理移民或者在海外工作;另外23%的群体為直

接辦理移民或家庭移民;15.9%的人員為跨國公司

(部門)直接外派工作,其他移民情況占6.9%。

出國前,70.7%的群体在國內完成高等教育,

其中9.6%在國內完成碩士生研究生教育,3.6%在

國內完成博士研究生學位。而在調查的群体中,

目前已經擁有碩士生以上學歷的比例,已經達到

45.3%。

目前16.4%的人員已經擁有所在國家國籍,

35.0%為永久居民,69.3%的群体正在考慮或者希

望申請所在國家國籍。

絕大部分(97.3%)在海外工作生活的華人,

表示了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熱切關注,而且超過一半

(54.8%)的移民(工作)群体,對中國未來的發

展,持有相當樂觀的態度(中國會不斷良好改革,

持續穩定的發展)。認為局勢需要時間觀望的占

32.0%,僅有10.5%的移民(工作)群体,對中國

的發展不持有贊同態度。但計劃在三年內回國發展

的人員僅有26%。

吸引海外華人繼續在海外發展的主要因素有:

生活條件(住房,環境,交通,等等)選擇率 70.1%

生活更加自由           選擇率 60.8%

收入待遇             選擇率 56.4%

不適應國內的人際關係       選擇率 36.7%

子女教育問題           選擇率 24.7%

政治因素             選擇率 14.7%

34.7%的移民(工作)群体對目前的收入狀況

比較滿意,但大多希望更好的發展,52.0%的群体

感到一般可過,13.2%的覺得收入太低,生活相對

非常艱難,在這其中3.9%的移民處於失業狀態,無

固定生活來源。

對海外移民(工作)壓力最大的因素:

娛樂生活過於單調         選擇率 63.2%

收入壓力             選擇率 38.9%

就業壓力             選擇率 36.1%

父母的孝敬            選擇率 32.1%

生活孤單困難           選擇率 29.9%

婚姻問題             選擇率 17.9%

移民壓力             選擇率 16.9%

當地人對華人的不公正對待     選擇率 15.9%

子女的教育問題          選擇率 14.9%

娛樂生活的匱乏是各地海外移民(工作)的普

遍現象。在《中國海外留學生學習,生活狀況全面

調查問卷》中,42.3%的中國留學生也感到娛樂生

活過於單調。

對於出國發展是否決策正確的態度:(如果讓

您重新選擇的話,您是否還會選擇出國發展?)

1. 一定也會出國 48.9%

2. 不一定,看當時的情況了 44.9%

3. 後悔了,不該出國發展 6.2%

新聞來源:留園網( 02/28/2007), www.6park.com

海外華人工作、移民、生活狀況文╱夏納森供稿

Page 42: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40 第八十四期

不久前,中央電視臺連續三天,播放《朱令的

12年》三集節目。網上搜索“朱令",相關

的詞條有10萬條。凡知道朱令一家故事的人,沒有

幾個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的,都是長歎不已。知道

內情多一點的,更會問一句:天理何在?

一死一殘憐白髮

朱令和吳今,是很漂亮、很可愛的姐妹倆,

一個從父姓,一個從母姓。吳今是姐姐,朱令是妹

妹。

剛巧,我和朱令、吳今姐妹是中學校友。我和

吳今還是同一屆的,在北京的同一所中學,度過了

六年美好的時光。

1987年,吳今考上北京大學生物系。因為她

的考分特別高,所以大家都為她高興。大學二年級

的時候,我們這些校友聽說,她和同班同學去北京

郊區的野山坡春遊,中途不知道為什麼,脫了隊單

獨行動。她的同學們回學校後,發現她沒有回來,

就以為她回家了。家裡父母又以為她在學校。結果

三天後才發現不對,最後在懸崖下面找到了屍体。

一個花季少女,就這樣沒有了。

妹妹朱令,比我們小幾屆。因為傷心姐姐的

死,特別避開北大,1992年考入清華化學系。但是

誰也沒有預料到,她的遭遇會比姐姐更加悲慘。

朱令是典型的“才貌雙全",她的古箏還獲過

全國高校藝術表演獨奏組二等獎。大約在大學三年

級的時候,有人給她下了毒。她當時疼痛難忍,還

脫髮,所以住進了醫院。

可惜當時的醫院,沒有查出她是鉈中毒,過了

一段時間,就讓她出院了。過了寒假,朱令拖著虛

弱的身体回清華上課。才一個星期,她在學校宿舍

內又再次鉈中毒。

鉈是一種重金屬。而鉈鹽,根據化學專業的同

學的說法,是一種基本無色無味,服入一點點就能

要人的命,“比砒霜厲害幾百倍",只比金庸筆下

的鶴頂紅好一點點的劇毒。

問題是,是誰這麼狠,要用這樣的毒對付朱

令這麼個女孩子?第一次沒有毒死她,還要毒第二

次!最終,使一個活潑苗條、笑靨如花的少女,變

成一個口角流涎、癱瘓、萎縮、幾乎失明、智商只

有七歲的終身殘疾!使她的父母,在淚水中度過晚

年餘生!

我們都在校園裡見過朱令和吳今父母,他們

是誠懇、厚道的知識分子,聽說一個是國家地震局

的工程師,一個是遠洋運輸公司的工程師。總之是

慈祥的父母,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可是現在,在

《朱令的12年》中的他們,已是被苦難壓得鬢髮斑

白、憂傷的老人了。

天不公?人不公?

我在美國的高中同班同學,除了兩位以外,都

是清華畢業的。聽到朱令和吳今一家的事情,自然

彷彿哈姆雷特的選擇文╱越越

廣 角 鏡

――替朱令、吳今問一聲為什麼

被害前的朱令

Page 43: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41

倍加唏噓感慨不已。又除了兩個同學以外,都皈依

了基督教,於是就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上帝為什

麼允許這樣的苦難,發生在這家人身上?

“上帝不公平!"一位同學說。

是啊,上帝為什麼允許這樣的慘劇,發生在這

麼老實本分的家庭呢?為什麼讓兩個花季少女,一

死一殘?為什麼老年的父母,先忍受了喪女之痛,

接著又要以餘生來服侍殘疾的孩子,心裡更要擔

憂,自己百年之後,女兒如何生活?

另一位同學卻說:“造成這悲劇的,不是上

帝,是人惡毒的心!"

確實,給朱令下毒的兇嫌,是她同宿舍的女

生。據說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下毒只是因為嫉妒:

貌不如人、藝不如人、技不如人。人性中的惡,是

何等的可怕,竟具有如此的毀滅性,可以令一位同

是天之嬌子的少女的心,形同地獄。

但因為她的家人是高級別的權貴,所以不許

追查。按照朱令同班同學網上帖子中說,朱令毒發

後,學校不得已按照上級指示,下令封口,“不准

單獨核查和不准猜測議論"。公安機關的調查,也

是不了了之。

還有北京某著名醫院,收取了朱令家50萬元的

醫療費用,卻因傲慢無知,耽誤了治療時間。最後

還是朱令的父親,僅僅用40元人民幣,到外面去買

了10支藥,救回了朱令的性命……

是承載不是解釋

至今,兇手逍遙法外,被害人卻還在無望地受

苦。不僅我們這些朱令的校友,可能所有的人都會

問一聲:正義和公理何在呢?

中國人習慣於把一切的不公推給社會,推給一

段歷史,推給上天。於是有了怨恨一切的理由,於

是有了愛心泯滅的藉口,有了良心冷漠的坦然。

然而,這不公正,不正源自我們每個人的心

靈?社會中的不公正,不正由於源自我們個人內心

的醜陋,源自我們對神的毫無敬畏?一個不敬畏靈

魂審判,只相信強者生存、適者生存的社會,如何

會尊重生命?

苦難本身包含著人不能看透的奧秘。也許,我

們最終也無法用我們所信的基督教信仰解釋苦難;

即便有各種解釋,苦難仍讓在苦難中的人痛徹心

肺。也許,我們的信仰,本來就不是用來解釋和回

答苦難的,而是用來承載苦難的――

它讓受苦的人,在最痛的時候,不會忘記此世

只是短暫的旅途,而不是人生的全部,有真正的美

好和永恒,在生命的盡頭等待。

它讓受欺凌的人,在今生因看不到公平、因

黑暗而絕望的時候,能夠仰望上天,相信死後有公

正的審判,會有“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

滔"。

沒有這樣的盼望,人生怎麼走得下去?走下

去,也是走在虛謊與冷漠中,膽戰心驚,從沒有平

安。

哈姆雷特的詰問

“生,抑或死,這是一個問題。"

吳今和朱令,從小學習鋼琴、古箏、芭蕾舞、

游泳……然而她們的生命之花尚未綻放,就枯萎

了。那麼生命還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她們一家的悲慘遭遇,我們大部分人不會遇

到。但是死亡和苦難,卻遲早會與我們相會。就如

吳今出事之前寫的英文作業,To Be or Not to Be

― The Meaning of Life, the Meaning of Death,

廣 角 鏡

(下接44頁)

〈生,抑或死?――

生命的意義,死亡的

意義〉中寫的那樣:

任 何 熟 稔 莎 士

比亞的人都必知曉

莎翁最有名的悲劇之

作《哈姆雷特》,以

及那句名言:“生,

抑或死,這是一個問

題。"

被害前的朱令

Page 44: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42 第八十四期

幾 個

這間以城市命名的大學剛開辦不久,坐落在市

郊。下了汽車要走好長一段路,要經過一條狹窄的

巷子,兩邊是擁擠的民居和一些小賣店、小吃店。

居民屋多數是兩層,很黑,污水都往街上倒。所以

總是很濕,很髒。特別是雨天,街上全是泥濘。

走過這長長的窄巷,再經過一片農莊,就到

了學校的大門。門口照例是一個傳達室,大約三平

方米,然後是飯堂,再進去就是校園了。校園也很

破,一副開荒的樣子。

學校辦得倒是新。幾個系,準確地說是幾個

班,全是當時的時髦專業:電子電腦,建築工程,

酒店管理,還有英語。學生也都是時髦的城市子

弟,多數不用功,所以大學是考不上的,碰了巧或

是找了關係,進了這走讀的大學(其實是大專),

讀讀時髦的科系,到時候再找一份時髦的工作,也

就可以在大城市裡繼續過著時髦的生活了。

與學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校的師資。老師

多數是老廣東,以往在外省工作,藉著成立新學校

的機會,調回老家。而年輕的,被分配到這裡做老

師,都不甚高興,臉上的表情近乎呆板。

這是一個破舊與現代、虛假的時髦與內心的呆

板,融合在一起的奇怪的地方。

這個城市一年最長的是兩個季節,梅雨季和火

辣的太陽的季節。

雨季的時候,那狹窄的長巷就更泥濘,骯髒不

堪。而一年裡長長的烈日,同樣令人焦灼。特別是

星期日,同事們都出門了,只剩下我獨自一人,感

受著莫大的孤獨和空寂。於是就在這空寂中昏昏睡

去。醒來時已近黃昏,該回來的也都回來了。他們

不在時,我感到孤獨,在時,我又擺出一副清高的

樣子。

就這樣度過了一年。

有一天,我又睡到中午才起床。拿著飯盒,走

出又黑又低的“單身教工宿舍"。打了個哈欠,漫

不經意地往左邊看一下,卻看到幾個不一樣的人:

女的臉頰搽得很紅,像隻快樂的鴿子,手裡捧

著書,像是老師剛下課;男的極高大,也是教師的

樣子;還有一對夫妻和一男一女,也都很愉快地說

笑著。

當然這些人的膚色不太一樣――不是我們中國

人。抓住我的不是那膚色,是那亮光。陽光燦爛的

笑臉,從心底裡發出的喜樂,這與我每天見到的學

生、老師,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

原來他們是新來的外籍教師。每個人都起了很

好的中文名字。比如白樂施(音譯,Ms. Price),

高中友(取意,他長得很高大),麥士徒等等。他

們的行為也很奇妙地符合著他們的名字。

這所我認為很奇怪的學校,就因為他們的來

到,注入了一股很特別的清新的空氣。時髦的學生

們聲稱,他們因此找到了西方文明的精髓;古板的

教師們也說,他們因而認識到了,心靈本是有源頭

的――我一直不理解這清新的來歷,直到許多年後

讀到《詩篇》126篇: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

的時候,外邦人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

行了大事。"

原來,他們都是基督徒。他們來這裡教書,更

那幾個美麗的身影古今人物

文╱蓉逸

Page 45: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43

身 影

來傳講一件奇妙的事。

一天下午我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就是那幾

個外籍教師中的一位,高中友。進來後,他介紹了

自己。他手裡拿著一本深紅色的書。

“你知道這本書嗎?"他問。

“不知道。"我答。

“聽說過耶穌嗎?"

“沒有。"

“我想介紹你讀這本書。"他打開書讀了一

段:“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

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約翰福音》3:16)

“先跟你講講耶穌,耶穌的父親,還有耶穌的

Spirit。Spirit,中文怎麼說?"

“精神。"我有限的英文學習裡,學到的Spirit

只是精神。

“對了,耶穌的精神。"於是他從此跟所有人

說“耶穌的精神"。他認為這是大陸人最能理解的

意思,卻不知道那來自我的一個錯誤。可幸的是,

人們都聽到了“耶穌的精神",那就是耶穌是神的

獨生子,來到世上拯救我們,使我們得永生。

那天他跟我講了一個下午。後來他講得特別興

奮,把我拉到校外的田間,摘下一朵藍紫色的花遞

給我,解說神創造的一切多美好。大約他說到了所

羅門王榮華的時候,還不如一朵花呢。

我不確切記得他說了些什麼,因為畢竟聽不太

明白。就是那樣,朦朦朧朧,一顆美好的種子就撒

下了。後來的歲月裡,當人們向我傳福音,帶我進教

堂,我從未拒絕過。總是覺得很自然。於是很順從。

他留下那本紅色的書給我,也經常問我讀了沒

有。我沒有讀,而是把它放在書架上。每當我遇到

困難,就把它放在枕邊,陪我睡一夜,然後又放回

書架。許多年後我才明白,如果那時候認真去讀那

本書,青春就不應是那樣晦澀,愛情也不會是那樣

痛苦。

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為的是“中國人民的心

靈"。他除了上課,任何時候都是到處串門。他走

訪單身教師的宿舍,走訪教師的家庭,走訪學生宿

舍。還走出了校門,走訪到學生家裡。

他走到哪裡都受歡迎,彷彿他到哪裡,歡笑

就到哪裡。記得那時有個老師很不以為然地說,

他有什麼了不起,還以為自己是毛主席、能救苦救

難呢。我笑一笑。他不是什麼毛主席,但他帶來福

音,那是賜人喜樂的源泉。

他有著智慧和幽默的天性。他告訴我,沒有神

的人就有很多事情掛慮、操心。比如說美國人最操

心的就是錢,所以每個人看起來都特老……

如果說高中友是直接的廣傳福音,那白樂施便

是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他們感受到神的愛。

她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女士,非常關心她的每一

個學生,就像關心自己的孩子。她關心他們、他們

的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她就去家裡探訪,給他們

幫助。

她與我也成為了好朋友。那時我生活在愛情的

憂鬱裡,整日悶悶不樂,她就想方設法讓我開心。

一個美國女人在你面前打中國功夫,你能不樂嗎?

我剛學會騎腳踏車時,不敢上街。她說不用

怕,交給神,天使會看顧的。於是她和高中友,一

人騎一邊,我在中間,就真的不怕了。

當時對天使的概念是不明白的,但那經歷銘記

在心。後來再讀到聖經,跟人講起天使,就有很清

楚的感受。

夏莉莉(Lily),是個文靜內向的女子。我在

她身上看到的,是生命的執著。

她來自美國的大城市波士頓,看透了那繁世

中的空虛。她選擇來到我們這個當時還很落後的地

方。她身上總是揣一本聖經,走到哪裡,就在哪裡

讀給人聽。她帶領了好些青年教師信主,把他們組

古今人物美麗的

Page 46: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44 第八十四期

織起來查經。為這事,學校領導還找那幾個教師談

話。這也並沒有嚇倒他們。因為他們知道神的力量

大於一切。

夏莉莉後來去了雲南省的邊寨,一個很偏僻

的地方。她知道那裡有更多人從來沒有聽過福音。

她在那裡勤勤懇懇地傳揚神,帶給更多的人

生命。恰如一朵美麗的百合花(Lily),盛開在中

國的邊城。

這是近20年以前的事了。如今我那所大學,

有寬廣的馬路直驅,兩旁酒店、別墅、高爾夫球

場點綴,是坐落在美麗的鹿湖旁的一所現代化大學

了。可最初帶給它活力的那幾個美麗的身影,美麗

的靈魂,那帶給許多人盼望的福音,人們是不會忘

記的。

作者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現居加拿

大溫哥華,在銀行任職。

(上接41頁)

或許,任何人都會於其一生之中,或遲或

早,遭遇與哈姆雷特相彷彿的選擇。生或死,戰

或降,贏或輸,他必須自己定奪。

幸運的是,我個人尚未臨至那個關鍵點。迄

今為止,我的人生有如一程風平浪靜的航行。有

時,我會問自己:我是否找到了生與死的真義?

……(北大,梁辰譯)

吳今在寫這篇英文作文時,並不知道自己

真的會面臨生死。但是,聰明的她,仍然如此感

慨。

我們呢,我們找到了嗎,關於生與死的真

義,在我們真正遭遇生與死、遭遇苦難之前?

作者來自中國,為本刊編輯。

聖經中的地名,在兩千年後的今天,許多依

然存在,但也有很多輝煌的大城至今煙

消灰滅,僅可尋其遺跡。新約中的以弗所就是其中

之一。

在世界廢墟的觀光景點中,土耳其的以弗所廢

墟(The Ruins of Ephesus)大概僅次於意大利維蘇

威火山掩埋的龐貝城(Pompeii)了。遊客目前在以

弗所看到的遺址建築群,是亞歷山大大帝的一名將

軍在公元前三世紀建的,距今兩千三百多年。據土

耳其官方資料,以弗所的考古挖掘從1869年開始,

到去年2006,挖了137年,才挖出5%。

建於兩山之間的以弗所,面向愛琴海。遊人從

地勢較高的地方入口,順著寬廣的大理石街道走,

經過挖出來的神廟、噴泉、石柱、市府、劇院、下

水道、會堂、富宅、市集等等,再往下去,遠處

即可看見那座廢墟的坐標――高聳的一面圖書館門

牆。

我喜歡拿它和中國的歷史比一比,公元前二、

三世紀正是戰國後期和秦朝,那時中國的城邦用的

是什麼建材?有什麼樣的建築?那時中國人不興用

石頭建屋宇,以致現在無跡可循,也就不知道中國

社區兩三千年前是什麼模樣。

據史學家說,以弗所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0

世紀,遠古的以弗所居民是從近米索波大米的安納

托利亞(Anatolia)遷移來的呂底亞人(Lydia)。

他們崇拜多神,尤其拜女神。在新石器時代(公元

前8000-2000年)母系氏族的社會裡,女性崇拜是

顯見的。以弗所人認為他們的城是亞馬遜女族的女

王以菲西亞(Amazonian Queen Ephesia)所建。

有個傳說:亞馬遜女族的女戰士們,會為了配

合拉弓射箭的方便而切掉一邊的乳房;為繁衍下代

會找鄰邦強壯男人交媾,然後殺死對方。

說起以弗所的宗教信仰,以弗所居民一直崇拜

安那托利亞的本土母親神,希臘名字叫“亞底米"

(Artemis又譯為阿提米絲),羅馬名字即戴安娜。

亞底米在以弗所保有最崇高的地位,其它從鄰邦收

編過來的眾神皆可增可減,只有這位主事繁殖狩獵

古今人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ge 47: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45

以弗所廢墟 文/焦明

新約名勝導覽

的女神至高無上,不容爭議。

以弗所主廢墟的東邊塞爾柱(Selcuk)有一

根亞底米神廟的柱子,亞底米神廟(Temple of

Artemis)建於公元前七世紀,是古代七大建築奇

觀之一。七奇之中,今天僅埃及的金字塔還存在,

“萬人俯伏的亞底米"現在就剩下一根柱子。

歷史上,波斯王、敘利亞王、埃及王都曾佔領

過以弗所。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將以弗所

納入希腊帝國版圖,這時期的以弗所興盛繁華達到

高峰,是希腊帝國僅次於亞力山卓(Alexandra)的

第二大城,人口達四五十萬。

保羅到以弗所傳道的時候,正是以弗所城的

鼎盛期。可以想見這位遠從巴勒斯丁來的猶太人,

在這裡是多麼微不足道。然而以弗所最被後世傳誦

的一段歷史,竟由保羅而來,是記載在新約聖經的

《使徒行傳》。

我在這裡參觀的時候,腦子裡不由得浮起《使

徒行傳》第十九章的情節:保羅在以弗所傳道,說

人手造的神不是神。許多人信了,偶像就不要了。

那鑄造神龕神像的銀器匠鼓動民眾反對保羅,造成

動亂。暴動很快蔓延全城,群眾聚集在那座25,000

人的大劇場前高聲呼叫:“大哉以弗所的亞底米啊

﹗大哉以弗所的亞底米啊﹗"這樣連喊兩個鐘頭。

老天,如果你站在那座可容25,000人的大劇場前

面,當能想像那景況是何等嚇人。這應該是以弗所

城最戲劇化的一段歷史吧。

以弗所城後來居然有了基督教會和許多的信

眾。而且聖經裡有一卷專門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

信,千百年來,無數人在讀它。

還有一件令我反覆思想的事:保羅在這樣一個

盛行偶像崇拜的地方傳耶穌,竟沒有坐牢受刑,而

被開釋的理由是“言論自由"﹗想想當時有這樣維

護“言論自由"的法律條文,有這樣依法行事的官

員,在今天聽來都稀奇,這又可証明以弗所文明的

程度了。

順便一提,傳說耶穌死後,門徒約翰帶著耶穌

的母親馬利亞,從耶路撒冷避難到土耳其的以弗所一

帶,而保羅在這裡建立的初期教會,死後由約翰接班

牧養。他和馬利亞都先後死在這裡,也葬在這裡,因

此這地方是天主教的聖地之一。尤其君士坦丁把基督

教定為國教以後,對教堂的興建不遺餘力,現在還留

有約翰和馬利亞的墓堂。不過大多數的教堂後來都被

鄂圖曼帝國摧毀,或改建為清真寺了。

位於愛琴海和凱斯特河(Cayste River)交口的

商港以弗所,曾經是三個大帝國(羅馬、塞爾柱、

鄂圖曼)的重要城市,也是三大宗教(多神教、基

督教、回教)的主要據點。後來因為地震和海港淤

砂等原因,到了11世紀逐漸衰敗成村落,最後埋在

土裡。現今挖出來的部分多在地表的八公尺以下,

真是滄海桑田啊。

作者為旅遊文學家,現住美國。

山水屐印

Page 48: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46 第八十四期

短篇小說

(一)

新天堂路,坐落在美國南加C市一個安靜住宅

區內。那裡,藍花楹樹通街夾道,翩翩羽毛般的長

扇葉,亭亭如蓋。雖說是藍花楹,但開的卻是紫色

花蕊。每到夏天盛開時,街道上像浮著團團紫雲。

風過花落,陣陣紫雨冉冉降下,步入其中,讓人覺

得騰雲駕霧,天上人間。

這正是趙白初次踏進新天堂路的感覺。他和

瑞秋是初次見面,兩人約好在一中國超市前碰面,

再由瑞秋開車帶他來到此地看房。100號的房子正

立於一個十字路口上,四向皆有停標誌。房子外觀

老態龍鍾,漆落木蝕,幾面窗口黑洞黯啞,看得出

來,房子已被空置好一陣了。

據瑞秋說,這社區很有點歷史,房齡也有幾十

年,所以整体格局並不佳。但因位居路口,所以地

大些,可以改建,並裝修出更大的空間。趙白正是

瑞秋登中文報紙找來的裝修工人。她只是不知,趙

白在國內並非從事此業,他學的本來是經濟。出國

後,困於英文不好,才隨一裝修工頭學了技術,現

想一人出來闖。

在中國超市前等候時,瑞秋也曾有過一時片刻

的不安。因對方在電話上說他沒車,要瑞秋開車帶他

去看房子。讓一個陌生男子上車同行,是有點冒險,

到底來到南加闖的人龍虎雜陳,不得不謹慎點。

但當趙白出現車前時,瑞秋吊著的心放下了。

她注意到趙白沒有一般工人的江湖味兒,反而有點

大男孩氣質。前額髮梢零亂,披下遮著眼睛。那雙

由下往上覷的眼神,有點靦腆。走近面對面時,更

顯怯不可逼,瑞秋才發現他有隻右斜眼,所以常用

笑容來遮掩。那笑容也真管用,不帶鬍樁、光澤的

臉,一笑一臉率氣和憨直。她終於放心地讓趙白上

了車。

前前後後,瑞秋帶著趙白巡望房子格局,一

一解說。間中曾有片刻,瑞秋望著滿園荒廢,沉思

無語,好似落入光陰的某道皺褶下失神。趙白不知

這房子內藏著複雜內蘊,有許多的傷口。對瑞秋來

說,這裡是她15年感情的廢墟,記憶的遺址。離婚

後,她雖得到了房子,卻再也無以為繼,於是搬出

去另外租房住,一住一年多。直到最近,才打起精

神整頓房子,想要改頭換面,再把房子另作打算。

瑞秋想要有一個全新的開始,在那最終的結束

之前。

一邊的趙白只望見瑞秋臉上有著哀傷,以及火

煉後的沉靜,這使得她的哀傷有股力量。但他不打

算問,異鄉謀生,誰沒有一段故事?他自己的故事

可多了,從不回顧,也不打算翻攪。現在,他最大

的興趣是眼前的房子。他眼光在房子門廊、前後院

和整棟房子輪廓裡,細細巡迴,好像想以此來估瑞

秋的價。

走完一圈,他心中按捺許久的興奮節節高升,

這房子,大有可為呀!

瑞秋拿著請人畫好的建築圖,揮手比劃著說:

“我想再加蓋出獨立三套帶浴廁的套房,將來好

出租!但我沒有太多的錢,所以,"她微微一笑,

“我也會和你一起來幹活!"

估計著瑞秋是和他講價了,他低著頭說:“大

姊別擔心,錢的事好說!只是……我才來美國,英

文/莫非新天堂路100號短篇

信仰

小說

Page 49: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47

文不大靈光,工具也不全,又沒車,這些還得靠大

姊費心!"

瑞秋笑容稍稍漾開,“沒問題,咱們就這麼說

定!"語氣中滿是敲定事情的釋然。

一抬首,忽然,她發現趙白臉上唯一能正視

人的眼光,現炯炯逼人。由上往下,望得人心慌。

他,怎麼一下比初識時高大偉岸起來?

轉身,她領先上車。

(二)

接下來幾個月,趙白負責作工,瑞秋負責所有

工料和工具的採買。她拆封讀英文說明,他照說明

擺架裝釘。兩人配合得不錯,沒多久,地基、棟樑

就開始有模有樣了。

天天,兩人從天亮做到天黑,每天上工下工

又都是瑞秋開車接送,在一起混久了,難免會說說

話。時日一長,說的話也就寬了、廣了。瑞秋因而

得知趙白的右眼,是高中時和人打架給打斜的。趙

白也得知瑞秋婚姻的破裂,是因著丈夫有了第三者

而被拋棄。因此瑞秋曾有很長一段時候封閉自己,

對人生失望。還是幾個月前,經人帶領信了基督教

後,才由黑暗絕望中爬出來,對生命有一番不同的

展望。

一天,兩人正在作工時,瑞秋不經意間透露:

“自信了主後,我便有一個心願,想把這房子重

蓋,然後捐給這附近一所神學院,作為中國神學生

宿舍。這,是我對神的奉獻!"

“神學院?這玩意兒我有點搞不懂。"趙白

停了手中鎯頭問:“你可以說護理學院、工學院、

商學院,這些學校學得具体又實在。若要抽象些,

也有哲學院。但什麼是神學院?是學習關於神的

學問?還是學習怎麼問神?"隨之,用力敲兩下鎯

頭,又說:“但是神是看不見的,所以還是人為的

學問多吧!"

瑞秋有點驚訝,因為她從未想過。“我也說不

清。我信主也沒多久,只知道神學院的成果,是栽

培出許多傳道人來拯救靈魂。既然信仰對我生命影

響這樣大,這棟房子又剛好靠近神學院,如果能幫

助神的僕人帶領更多人信主,絕對是件好事吧!"

不自覺地,她口氣有點戰抖。

趙白冷眼旁觀,是宗教狂熱的激情吧!想來瑞

秋來美國夠久,已變得一派美式天真了。像他接觸

的一些老美,沒吃過什麼生活的苦,厭倦了優裕生

活,便想做些善事來給自己添些精神身價。而他,

連自己的一片天花板都沒有,她卻要把整棟房子拱

手讓人?

她會怕死後下地獄,而他現在的生活就是地

獄。所住家庭旅館,一間房裡放了好幾張床舖。房

子隔熱不好,通風不佳,夏天熱得出油,冬天冷得

發顫。有時房客就在他身邊舖位上,和不知名女性

胡搞瞎搞,更讓他輾轉難眠。吃喝拉睡,幾吋間內

全解決,暗無天日,克難從簡。要幫不相干的人,

還不如幫他?

忽然,他聽到她問:“你呢?你得救了沒

有?"

他把嘴角一個煙頭甩在地上,“想必沒有!"

得救?怎樣算得救?從國內混到這鬼地方,以為生

活會更好,卻活得更灰頭土臉,更不是人!得救,

顯然不是從一個地方摸到另一個地方的事。他一撇

嘴說:“不說這些,咱們幹活!"

沉默片晌,她又遲疑地問起:“那麼,你會想

要得救麼?"

“妳什麼意思?得救?"他這話問得有點精明

了。想到老聽到有些老美捐錢興學,認養孩子,她

是想提供他什麼樣的機運?

瑞秋笑了,心想,如果連修房子的工人都可被

她帶領信主,對這神學生宿舍的奉獻,倒會是個好

兆頭。所以她認真地解說:“得救,就是信了主後

心裡有平安喜樂,什麼都不用擔憂,就像,就像進

了天堂!"

“呸!"趙白往地上啐了一口,“我還不想

死,進什麼天堂?也不忌諱!"此時,他老往外看

的右眼,冷然無神,好似一個自瞎的人,對瑞秋所

提的世界拒絕凝視。“我和大姊不同,我是那種摘

短篇小說

短篇

信仰

小說

Page 50: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48 第八十四期

下眼罩看世界的人,什麼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

必須老實說,這世界也實在沒有什麼看頭!像我這

樣,能把世間看透,不也是一種救贖?"

瑞秋忽然發現趙白對世界的思考,比他作工技

術老練。算是個會思考的人,雖然不見得想得夠清

楚。不知為何,稜角分明、汗濕的一張臉,現仔細

望來並不難看。若眼睛沒歪,還稱得上俊。

繼而,趙白臉上神情又忽而緩和,露齒一笑,

又是那很管用的一笑,他說:“我不懂什麼是得

救,但很願意幫大姊您成全心願。只是,每天大姊

作了一天工還要送我回家,黑天暗地的,在路上猛

打哈欠,看了叫人心疼。"

瑞秋別過頭去,有點感動。

他繼續說:“現這房子空也是空著,要不讓我

搬進來住,那大姊就不用多跑這兩趟了?不是?早

上多點時間睡覺,晚上多點時間收拾,免得房子蓋

完,您大姊也垮了!"

瑞秋想想,也對。這樣是省下不少路上功夫。

“當然,大姊,房錢我會照付!"趙白又加了

一句。

瑞秋白了他一眼:“付房錢?還沒完工的工

地,打個地舖,付什麼錢?"

於是,趙白便帶著簡單行囊,住進新天堂路

100號。他那幾件家當,瑞秋望來覺得心酸,真是

出門在外什麼都短缺,便從家裡拿了些被褥枕頭等

什物給他用。“真和我親姊姊一樣!"趙白低著頭

說。可不是?瑞秋也覺有那麼點意思。

沒多久,趙白又提議:“大姊,我想申請一支

手機,但我在美國什麼信用都沒有,可不可以借大

姊的名字和這裡地址,申請一支手機?所有費用我

全會照付!"

給人方便沒什麼不好,瑞秋也首肯了。過一

陣趙白移民局文件、帳單等郵件,全都用新天堂路

100號來收發了。

漸漸地,瑞秋摸清了趙白的口味,每天中、晚

飯,她會刻意變著花樣出去買來吃。趙白也收斂著

性子,儘量把工程做到合瑞秋的心意。兩人一陣子

下來,左手右手合作無間。

然而每次算工錢,趙白都會連連推拒:“大

姊,急什麼?等做完再說,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為

大姊完成這奉獻的心願!"

也每在此時,讓瑞秋覺得那是來自神的恩典,

讓她還能重拾對人久已失落的信心。她覺得自己面

對的,是人性裡那點神性的微微燭光。那是最後的

純真,深山湖中最深湛的一點藍。那男孩般的純真

和義氣,重建了她被前夫踩爛的自信和希望。

所以名字借他用、地址借他用,在她一點一點

出借的生命裡,透過趙白,她好像又得回了生命。

(三)

十個月下來,房子從破敗轉為完整,從不成形

到有形。間中,瑞秋也跳下去和趙白一起鋪水泥、刷

油漆、鋪地磚、貼壁紙……,作所有她能作的活兒。

有時,她氣喘噓噓,不能不停住手。趙白便指

著她笑:“女人不都可以撐起半邊天的麼?怎麼還

這麼沒用!"她也撫著胸口笑,“對呀!真沒用!

整片天現只好讓賢囉!"

感覺上,她像建造自己靈魂般的建造這棟房

子,事必躬親,無微不至。難得的,她所選擇的地

板色彩和壁紙花樣,全都得到趙白的稱讚。

“大姊,不知道為什麼,妳選的漆色就這麼耐

看!"

或左右端詳,“妳看看,妳看看,大姊,這地

板鋪上質感有多好?"

一個男人毀掉的,現經由另一男人重建了。她

心中無限感慨。

兩人流血流汗,終於並肩地共同把一幢房子立

起、造成了。

房子完工時,趙白說他要親自下廚,作幾道菜

來慶祝。那天傍晚,瑞秋開車帶著趙白去當初他們

碰面的中國超市採買。結帳時,趙白伸手指煙,對

收銀小姐說:“拿一條來!"

瑞秋攔下,盯著他唯一能正視的左眼說:“你

抽得太兇了!對身体不好!"

短篇小說

短篇

信仰

小說

Page 51: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49

趙白沒有迴避:“只要能結婚,有個老婆,

我就不抽了!"嘴上笑得很壞,但又壞得不讓人討

厭。

瑞秋不理,只回頭搶著付賬。身後又傳來:

“有人付賬,我也不抽!"

那晚,菜很豐富。瑞秋沒想到趙白還有這一

手,這男人很有幾下子,可貴的是,卻沒有闖蕩過

的滑頭。

兩人也喝了點酒,慶功嘛!飯後,瑞秋拿出

一個禮物,小女人似的俏皮說:“送你!"趙白拆

開,是本黑皮聖經,拿在手裡沉甸甸。

“謝謝你,幫我圓這房子夢!只是,這個夢

裡,好像沒有送你這本書,就不算完滿!"瑞秋笑

著說。

“哇!這麼倒楣!下次幫人圓夢時,要先說清

楚:我只負責作工,不負責讀經,居然還有這樣不合

理的附帶條件!"趙白誇張地說,兩人都笑開了。

因天氣熱,酒足飯飽後,他們便坐進院裡納

涼。月亮早已升起,掛在藍花楹樹梢。片片手掌似

的葉子,翩翩招搖,是邀請,是呼喚,是捕捉。

微醺中,趙白初次說了心裡的話,“這一生,

東漂西蕩,浮舟一樣活得老不踏實,老覺得靠不

了岸……我好盼望自己可以有個下錨之處……"月

光下的趙白,望來更像個流亡份子,一地漂流到一

地,一種引人的脆弱,從他削薄肩頭流洩出來。

瑞秋解人地傾聽。過一會兒,也剖露:“其

實,我的生命核心,在還沒有離婚時,就已荒蕪很

久了……現回頭看,那時活得很淺,又有太多的浮

渣……"

不知何時,兩人愈坐愈近。不知何時,她的臉

被捧在他的手裡。

“我們……為什麼?"她望著他輕輕囈語。

“因為這棟房子,"他那唯一可以正視的左

眼,現銳利地望進她的深處,“妳的奉獻,為一

些人提供了生命的安頓和歸屬,這,使得妳與眾不

同!"

“對,我的房子,是我和上帝的對話。"

她覺得他是第一個瞭解她靈魂的人。當吻落下

時,瑞秋還覺得有點失真。他的吻像個孩子,嘗試中

帶點粗魯。她腦中血急湍,心好似驟然停止,近乎窒

息。驟然,一下推開他,她撫著胸大口喘著氣。

趙白有點訝然。等瑞秋稍平靜些,她抿抿唇

說:“我有一個從來沒告訴過人的秘密,現在願意

和你說,你要不要聽?"趙白有點冷卻,又有點失

望,坐遠一點,他點點頭。

“我的心臟有問題,沒多久前,他們剛發現我

心臟有一個洞,要動手術,但不保証我可以醒得過

來,這也是我渴望得救的一部分原因。"她悽楚一

笑,“如果醒得過來,我要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有

好多事我想要為神作,我不想再活得那麼淺!但如果

我醒不過來,那至少,我還可以上天堂。這是為何,

我想在動手術前,先把房子的心願了一下!"

她的故事讓趙白有點肅然,又有點動容。沉

默半晌,“早知妳有心臟問題,那些工絕不會讓

妳做了,真是,信教再怎麼誠,也不能把生命賠上

吧!"他開始東摸西摸身上口袋,終於,摸出一支

煙,點起。

“我也有一個秘密,"他決定給眼前這人一點

真相,“我的名字不叫趙白……,我的真名,是秦

虹。"

忽然,瑞秋覺得院裡怎麼這樣涼。站起,她走

向一棵藍花楹樹下,說:“這,不算是個秘密,應

該算是個謊言吧!你……生命中還有什麼其它謊言

呢?"

趙白一口接一口的煙,薰得他的臉模糊不清,

斜眼正眼不知望向何方。“我……國內已有老婆和

孩子……"後面的聲音幾乎聽不清楚。

頓然,瑞秋走出樹影,“你有沒有注意到,你

名字是假的,地址借用我的,婚姻狀況也欺瞞……

你,你,你知道所有構成一個人身分的資料,你全

是假的?"

趙白沉默地抽著煙。他沒辯,雖然他心裡想

回的是,“不是假,是借。窮的和富的借,無產的

和有產的借,生命沒形狀的和有形狀的借,只要我

短篇小說

短篇

信仰

小說

Page 52: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50 第八十四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生命是真的,其他用借,又有什麼關係呢?"但

望著瑞秋胸部急速起伏,他開始害怕,怕她心臟病

發。猛抽著煙,他什麼也沒說。

(四)

次日,趙白,還是秦虹?不告而別。

瑞秋並不意外,但不能說沒有再一次被背叛的

感覺。

來到新天堂路100 號,人去樓空。穿堂走戶,

一間又一間房,她無目的地搜尋。一些過去的鏡頭

在腦裡重播,心裡重復響起許多聲音。許多是驚嘆

號,原來他想用假結婚辦身分!原來他有心佔據整

棟房子,這是為何他一直不和她收錢,他的胃口原

來更大!

也有問號,為什麼他最後又要講出真話呢?他

可知道這會毀掉她的夢?對一個將死之人,真話假

話,有差別麼?

人心可畏啊!她居然一點未識透!好好一番奉

獻心意,神為何帶領至此,成為醜事一樁?過去十

個月,她像建造自己靈魂般的建造這棟房子,投資

金錢、花盡心思、冒著心臟危險親手作工,天地良

心,她可說是身心靈全都投入了,上帝還想向她要

什麼?

欲哭無淚。晃晃,晃到趙白平時睡的那間房,

一地凌亂被褥,金蟬脫殼,瑞秋又覺得此情何堪?

檢視著房間,發現他留下了所有她的東西,但

沒有片紙隻字。到頭來,他連工錢都不要了麼?

再留神四處看看。也不能說他全然空手而走,

他帶走了她的秘密,卻留下了謊言。而且,他也帶

走了那本聖經。

十個月的生命,換一本聖經,是賠?還是賺?

這筆賬,唉,要怎麼算?

要誰來算?

作者是自由作家,現住美國洛杉磯。

短篇小說 看門。門開著。

門外的亮,形成了門內的陰影。

那亮,使門外的一切恍惚了。一切都被抹去,一切

都成為可能……

我躺在客廳的沙發上,對著門。發呆。其實,

門是關著的。門外是夜,寂靜無聲的黑暗。這夜,

需要涉過一大片稱作城市的東西,才能漫入戈壁。

如果將頭和腳換個位置,就會看見一道樓

梯。沿著簡陋的樓梯上去,折二下,就是他的背。

這背是載我來尋夢的大鳥,是家的牆。此刻,卻彷

彿搖搖欲墜……它在說話,說許多重要的話,有關

今天臨到我們家的“災難"。這災難和城市中天天

發生的災難一樣,瑣碎,暗淡,毫無浪漫與悲壯。

我知道它們發生著,卻也知道必會過去。我

想我應該慎重些對待,應該有憐憫給他和自己,

或者至少給災難本身。但我沒有。人有時會像棵樹

般立著,任憑災難如路上的鐵匣子,在面前跑來跑

去。被弄得灰頭土臉,裡面卻冷漠地“乾淨"著,

不在乎災難從哪來?向哪去?

(一)

門外的亮,有點隱約的晃動,彷彿有些什麼

要衝出來和我面對。我靜靜地等著,不懼怕,也不

期待。

然後,我又看見了那個門框,門框上吊著的

人很高大。理應非常沉重,但在我的記憶裡,他卻

像張大紙片,晃著,沒有真實感。他是我幼時的鄰

居,跛腳王叔,個子很大,寬肩。我和春仔爭著爬

他的背,就像比賽爬山。春仔是他的兒子。

那晚,隔壁傳來沉悶的撞擊聲,很久很久

……

那是個特殊的年代,這群成分不好,住在煤灰

場的知識分子,誰都沒有出去。沉悶的撞擊聲響了

多久,我不知道,在我的感覺中似乎響了一夜……

然後,是春仔的哭聲。

然後,爸媽都出去了。謎底:羅得

短篇

信仰

小說

Page 53: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51

短篇小說

那夜,風動文/施瑋 圖/羊兒

然後,我坐在空空蕩蕩的大床上,面對死

亡。

後來聽說,王叔大腿兩側都被手拍青了,簡

易的木門被他掙扎的身子撞得幾乎散架。王媽夜班

回來時,以為家裡遭了賊。我問春仔,你沒聽到聲

音嗎?他說沒有,他睡得很香。但他在夢裡看見了

一切,只是不明白自己該做什麼。

我常常在夜裡聽見那撞擊聲,就忍不住地想

王叔,想他手抬不起來的感覺。等我喜歡上哲學

後,就開始想他這麼死命地打自己,是對這肉体痛

恨吧?若沒有肉体,也就沒有了生死的選擇。生死

就可以停在詩文中,飄在精神裡,而不必落實在驚

心動魄的疼痛上。

那年,我才八歲。本能地保護自己,躲避對

疼痛的認識。讓山一般的男人像個紙人,掛晃在門

上,兩腳離地,不出,不進。似乎這樣,就可以讓

發生在那夜的事,成為心裡可以咀嚼的“死亡"。

其實不敢咀嚼,只是旁觀著,細細地卻又遠

遠地察看它……這樣的時候,我總像是坐在床上,

一張大床,一塊浮在洪水上的大門板。面前的“死

亡"不動聲色,但寒冷卻一點點在骨縫間瀰漫,空

虛也在瀰漫,一小塊一小塊地吞沒具有重量和溫度

的血肉。

從八歲的那夜起,我突然開始喜歡寫字,寫

一串串連著的字。像是要和死亡比賽,藉著思想

和文字拚命虛構真實,然後將這一絲絲虛構的血肉

重新填進身体,讓我不至於空了,像個紙片,掛起

來。這種比賽令我忽略了童年和少年,但它最終使

我成了個作家。

王叔的女人一口咬定他是瘋了,是精神錯

亂,不是自殺。有一次,她來我們家哭,嘆息好好

的人不該多想不著邊際的事。又對我母親說,那男

人總算還不錯,再活下去必要說點什麼,那就不是

他一個人死了。那天,我聽著,不太懂,卻模糊地

知道,人活著比死了危險。

第二年,她結婚了。那扇門裡就剩春仔。又

過一月,來了新住戶,換了新門。王叔就消失了。

春仔後來成了商人。實際、忙碌,只做有用的事。

兩小無猜的我們似乎越離越遠了,但在我出

版第一本書時,他突然對我說,你會寫空自己嗎?

那一刻,我找不到言語來解釋自己寫作的初衷,事

實上是在懷疑,我無法也不敢稱量自己還剩多少重

量。

吊在門上的王叔,隨風微微晃動。砰……砰

……的聲音,在我倆之間迴盪不絕。這使我憎恨

他。那句話以後,我和春仔沒有再見面。我仍然不

斷地寫著,不再想是為了什麼,只是一種慣性,還

有一份本能的饑渴。

(二)

身後的樓梯響了,丈夫故意把步子踏得響

些,我不得不想起他今天失業的事,覺得自己需要

像個妻子。坐起來。轉過身。用比較悲哀,又含著

堅定,又略帶楚楚可憐的眼神去看他。這種眼光能

讓受挫的男人感到妻子與他同舟共濟,同時又像大

地與港灣,同時又小鳥依人般激發男人的鬥志。

果然,丈夫走過來,頭放在我膝上躺了一

會,說了些話,抱抱我後,像雄獅般抖抖威風的獅

毛,邊上樓邊說,我今晚就去發求職信。我在他

身後說,沒關係,慢慢來,我己經和鄰居鄭姐說好

短篇

信仰

小說

Page 54: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52 第八十四期

短篇小說 了,加幾天工。

他在樓梯上回身看著我,深情得讓我有點發

虛。他說,我老婆就是行,隨時能衝出去。放心,

老公不會讓你受苦的!作家老婆怎麼能天天當跑堂

的。

我只是笑著用鼓勵、安慰的眼神看他,直到

他轉身上去。一邊躺回原來的位置,一邊覺得丈夫

把我說得像戰鬥英雄。而我心中卻模糊不了那份清

醒,知道自己就算做了堵槍眼、攔驚馬這類壯舉,

也不過是按劇情演戲,和作妻子、當作家、出國、

甚至千古留名都沒什麼區別。我的心在哪呢?怎麼

就不肯隨著身子?

人或馬馬虎虎,或一絲不苟地完成著各種過

程,心裡卻有意識無意識地等著死亡,等著落幕。

只是誰都不把真相說出來。瘋子才會大喊:虛空的

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在日光下一切的勞碌,有

何益處?

門,關閉了。關閉的門,斷絕了一切的想

像。

誰都不知道快樂自信的我,最大的嗜好就是

想像死亡,想像各種死亡形式。不是因為人生中

的痛苦,而是因為人生中感覺不到真正觸及心靈的

痛。心中其實有種懼怕,因為自己心靈的痛感正在

漸漸喪失。我懼怕突然知道自己其實已經死了;懼

怕某種生死的標準突然醒過來,發出響亮真實的笑

聲;懼怕“真實"顯形為虛謊;懼怕人心中故意避

而不見的東西,突然大踏步地,吹著號角走來……

對各種死亡形式的想像,可以把我假設在活

的這邊。其實和春仔的忙碌,和他從不想生死沒什

麼兩樣。再見到春仔是在北京。那時我是個詩人。

酒。愛情。他成了佛學院的學生。我們坐在後海。

深冬。月光下的冰面閃閃發光。他沒有向我解釋從

實到虛的過程,我也不覺得需要解釋,實和虛都在

那個門框上掛著。

我說,冰面上好像有隻蝴蝶。他說,有吧。

然後,他突然回頭向我笑了笑,帶點兒調侃地說,

別說這是莊周的蝴蝶。那晚,一絲風都沒有。面

對一大片實實在在卻終必融化的冰;面對一隻完

美卻虛幻,飄飛於無形的蝴蝶,我倆聊了許多禪的

智慧。當然,莊周的逍遙還是在不經意中暗雲般飄

來,弄得蝴蝶若隱若現。

我很興奮,突然說,春仔,你真該學佛理

禪,我好像能嗅到你智慧的香氣了。不像以前做

商人,銅臭。春仔眼裡的亮卻突然熄了。蝴蝶沒有

了,只剩下不發光的冰面。他一邊起身一邊說,智

慧的香氣?看來我不是個參禪的人。

我愣愣地看著他走遠,突然明白,他想越修

越無,卻越修越有了。

月,不知去了哪裡?冰面,在黑夜中發著黯

然的白光,像一塊浮在洪水上的白木門板。

(三)

夜深了。我不敢上樓,怕丈夫發現我心裡的

無動於衷。

表面上,我很驕傲自己“不食人間煙火",

不在乎貧富、悲喜;其實內心,我對此惶恐並覺羞

恥。我的心像是死了一樣,對誰都不在乎,包括自

己。我越來越喜歡把玩一些與血肉無關的標本:哲

理、宗教、死亡……我知道有不少人和我一樣,把

玩著“小智慧",消磨時光。但我們互不往來,呆

在自己的殼裡,等著破繭的日子。

屋裡很靜,靜得可以聽見自己,聽見自己裡

面的嘈雜,聲音像是追趕我的千軍萬馬。趕緊拿

了盤帶子放進機器,盒子上寫著《Jesus》。許多

日子前,一個外國老太敲開我的門,我穿著睡衣對

她說,自己不打算接待客人。她很禮貌,沒多說什

麼,只是把錄像帶送給我。然後說,天上的爸爸不

是客人。

我沒看這部片子,關於耶穌的事早就知道

了。如果他是先知哲人,那他不過也是玩著“智

慧"等死的人,最多是玩得更棒些。如果他是神,

就更與我無關了。因為他不會死;他不會瞭解

“門";他不需要選擇“進"、“出",或是“吊

短篇

信仰

小說

Page 55: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53

短篇小說起來"。

轉身,走到窗前。對我來說,英語若不去注

意聽,就可以忽略內容,和身後屏幕上的畫面一起

成為一種背景,僅僅是遮蓋我裡面嘈雜的幕布。

窗外,起了風,忽急忽緩。

聽不見風聲,卻能看見樹梢的搖動,姿態,

瞬息萬變。這讓我感覺到風。這個夜晚,透明、清

潔的風,似乎是從宇宙,從海上,從戈壁……漸漸

旋颳,漸漸向我趨近。我開始莫名地渴望,渴望被

這風撫摸,穿透;渴望像外面的樹一樣被它顫動、

揮舞;渴望自己被風吹颳得乾淨、透明……

這時,似乎風中有聲音在問:為什麼活?為

什麼寫?

問得真簡單,好像是愛好文學的女大學生在

發問。唯一不同的是,這風把我的智慧吹颳得散亂

了;風中,有一讓我肅穆的存在,無法迴避。雁過

留聲,人過留名。我抓住了這句幾乎也要被吹跑的

名言。

你在乎人嗎?

這是個要命的問題,好像是替樓上的丈夫,

替我的親朋、讀者在問。又好像不是。沒有責備的

意思,只是把鏡子上的灰輕輕抹去了,反倒給了我

一種暢快的赤裸感。……當然……不在乎。我不知

道自己為什麼說出“當然"這個詞。從這一刻,沉

睡得太久,以至被我忘卻了的靈魂,似乎睡美人般

被蒼天的一吻喚醒,欠身而起,撇開肉体,直接與

它的創造者對話……

你尊重歷史嗎?

我不禁要為這個問題笑了,突然覺得上帝有

點天真。這一次我理所當然地說,不尊重。

那你為什麼要用畢生的精力,為你不愛的人

寫,在你不尊重的歷史中留名呢?

腳下的高臺,流沙般,迅速地溜走、消散

了。我像穿慣高跟鞋的女人突然赤腳站在地上,像

是演員突然下了舞臺。恍惚著,堅固的思維被晃動

起來……

想對他說,我寫,只是因為需要持續幹一種

事,別讓等待死亡的日子過於空閒。但我不能這麼

說。即便此刻,自己已經萬分鄙夷自己的生命和文

字;即便我清清楚楚地知道,那些不過是個殼,供

我躲避真實。但這些畢竟屬於“天賦",我能對天

說,他給我的東西全然無用嗎?不能吧,被造物似

乎需要憐憫一下造物主的失落。

上天好像能聽到我裡面的自語。他說:女

兒,來!把你的生命和藝術給我。

這呼喚讓我一震,他為什麼要叫我女兒?我

的父親在我生命中全無印象,不是他不愛我,只是

因為那個晚上,我一個人,在砰的死亡撞擊聲中,

孤獨地飄蕩。那一瞬心靈中的場景,始終不能抹

去。他和母親衝出房門時的背影,讓我一生都對別

離敏感,不能相信任何依靠。

然而此刻,我看見了蒼天的空缺;上帝的懷

抱;一個有血有肉,實實在在痛著的傷洞。這個空

缺突然讓生命,以及生命中的一喜一嗔一悲一歎都

有了確定的落處。那一行行幾乎快要融回到泥裡去

的詩,被這傷洞中吹來的風注入了氣息。

女兒……女兒……這呼喚,吸聚著我散落的

情感與肉体……

夜。風,吹動著我的靈魂。那風中的翩躚,

無人知道,卻被天外的一雙眼睛攝下,被他欣賞,

被他撫摸,被他細心地修復每一絲顫慄。

回身看到屏幕上被掛吊的身体,他覆蓋了另

一個掛在門框上的“死亡"。這身体,實實在在地

佈滿了傷痕,實實在在地流出血。我沒法把他想像

成紙片,沒法阻擋他的痛侵入我,鐵釘般砸進沉睡

的心。

始終醒不過來的生命;因為失去痛覺,而找

不到活的証據的生命――終於,像個被晃動了的海

洋,洶湧地哭出來。

寫於2006年8月27日洛杉磯,修改於2007年3月22日。

作者為本刊編輯。

短篇

信仰

小說

Page 56: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54 第八十四期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坐在飛往東京的班機上,看看芳鄰,有十成把

握,這是位日本姑娘。同飛十幾個小時,除

了一般的話匣子,最終要如何納入“正題"呢?心

中默禱:主啊!賜我一個介紹您的話題吧! 果然,

靈感來了。

我問她:你聽過一首歌嗎?我哼給她聽:5 ·

5 6 5 3 1| 1― 6 ―……誰知她立刻接了下一句

5 ·1 3 1 5 3 | 2 ― ― ―!哈!果然像網上介

紹的:1900年初,有一位年輕人將此曲寫成日文歌

謠,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調子。多少年來,日本新

娘即使不信耶穌,但有很高的比例希望採用基督教

的儀式,而且在婚禮中最愛用的音樂之一就是這首

“耶穌恩友"!

由此可見這首詩歌旋律的優美。而能夠感動

康弗斯(Charles C. Converse, 1832-1918)這位

卓越的音樂家譜出如此純樸的旋律(Tune)及

和聲(Harmony)的,卻是一個鮮為人知的聖詩

(Hymn)背景和它的作者。

史克文(Joseph Scriven, 1819-1886)生於一

個富裕的愛爾蘭家庭。由都柏林的三一學院畢業。

25歲那年決心飄洋過海移民到加拿大。主要有兩個

原因:一是弟兄會的信仰;另外是婚禮前夕,未婚

妻不幸溺斃。從此,他過著敬虔簡樸、異於常人的

生活。

在希望港(Port Hope)這個地方,人人都知道

他樂善好施、隨時脫下身上的衣服給有需要的人。

他常常背著鋸子和鋸木架替人鋸樹。有一回,一個

人想找他鋸樹,但有人說:你是無法雇用他的,因

文/周瑞芳

聖詩漫談

為他只給那些窮寡婦和貧病交加的人們免費工作。

這就是當地的人都敬愛的怪人史克文。

在史克文移民到加拿大十年的時候,他接到老

家母親病重的消息。在無法返家的痛苦中,那封安

慰母親的信尾,他附上了一首詩: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All our sins and griefs to bear!

What a privilege to carry

Everything to God in prayer!

O what peace we often forfeit,

O what needless pain we bear,

All because we do not carry

Everything to God in prayer.

耶穌是我親愛朋友,擔當我罪與憂愁

何等權利,能將萬事,帶到耶穌座前求!

多少平安,屢屢失去,多少痛苦冤枉受,

都是因為未將萬事,帶到耶穌座前求。

Have we trials and temptations?

Is there trouble anywhere?

We should never be discouraged;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Can we find a friend so faithful

who will all our sorrows share?

Jesus knows our every weakness;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我們有無試探引誘?有無難過苦關頭?

Joseph Scriven, 1819-1886

耶穌恩友Charles C. Converse, 1832-1918

Page 57: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第八十四期 55

聖詩漫談決不應當因此灰心:仍到主恩座前求!

何處得此忠心朋友,分擔一切苦與憂?

我們弱點,主都知道,放心到主座前求!

Are we weak and heavy laden,

cumbered with a load of care?

Precious Savior, still our refuge,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Do your friends despise, forsake you?

Take it to the Lord in prayer!

In His arms He’ll take and shield you;

you will find a solace there.

我們是否軟弱多愁,千斤重擔壓肩頭?

主仍做我避難處所,奔向耶穌座前求!

你若正逢友叛親離,快向耶穌座前求!

到衪懷中, 祂必保護,有祂安慰便無憂。

從來沒人知道史克文能寫詩,他本人更無意發

表作品。有一次他病了,一位朋友來探望他時,瞥

見這首詩凌亂的草稿就在床旁。朋友讀完很好奇的

想知道是否出自他的手筆,史克文靦腆地說:“是

主和我一同寫的"。1868年,這首詩到了康弗斯手

上,就成了優美可唱的詩歌。

這又是一首詩、曲的最佳結合。康弗斯這位

多才多藝的音樂大家兼律師,在當代音樂界享有

盛名,但流傳後世最有名的作品就是這首詩與曲的

“天作之合"――“耶穌恩友"。它的調名就叫康

弗斯。

英文的聖詩多半用首句作為歌名,以便於目錄

尋索。所以“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雖

然是歌名,但史克文所要表達的是我們應當隨時到

這位忠心朋友面前來禱告,讓他分擔苦與憂,在他

的懷中得保護、蒙安慰。日本女孩津津有味地聽著

史克文的故事。當然,我也介紹了這位聆聽我們禱

告的耶穌。這位永不改變,永可信賴的神,不但是

史克文的主,也是我的神。

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似乎在這些談話中不知不

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不

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

身体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

嗎?身体不勝於衣裳嗎?(《馬太

福音》 6:25)"

他又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

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

救自己生命(生命:譯靈魂;下同)的,必喪

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

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

福音》 16:24-26)"

親愛的朋友,若你真愛惜你的人生與靈

魂,此刻最珍貴的機遇在你面前,耶穌基督呼

召你跟隨他。若你願意,請做下面的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相信你道成肉身、死而

復活,擔當了我罪的刑罰並賜我永生。我願意

棄絕自己舊的、充滿罪性的生命,來得著你裡

面豐盛的、與神和好的生命。我請求你來做我

生命的主。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覺就度過了。我心中一路祈願主祝福她的一生。

我告訴這位愛旅行的女孩:將來有一天到加拿大安

大略省的希望港時,仍然能在它北方四英里的墓園

裡找到一個紀念碑,上面刻著的正是這首聖詩的全

文。

周 瑞 芳 是 女 中 音 , 大 陸 事 工 傳 道 人 。 現 任 教 於 中

華基督教音樂崇拜研究院。請上網聆聽: ht tp : / /

www.cyberhymnal.org/htm/h/I/m/himself.htm,並歡

迎每週一上網(華僑廣播中心,“生命廣播網":

www.cgbc.org)收聽作者主持的聖詩節目“迴聲谷"。

Page 58: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雜誌索閱單 Magazine Request Form請正楷書寫姓名Please Print Your Name

先生Mr. [ ] 女士Ms. [ ]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Last Name) (M) (First Name)

地址Mailing Address:

(City) (State) (Zip code) (Country)

電話Tel: 電子郵址Email:

□ 若以上是新地址,請附舊地址於下:

※我願索閱 (我是[ ]新訂戶 [ ]續訂戶)

□ 《海外校園》雙月刊 份數_______ □ 《舉目》季刊 份數_______

※我願為下列事工奉獻:

[ ]經常費 $__________ [ ]宣教事工 [ ]出版事工(雜誌、培訓材料、其它出版品) [ ]培訓事工(歐洲、中國、其它地區) [ ]其它事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工生活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EF-OCM reserves the right to reallocate funds to where the ministries are most needed.

※奉獻方式: (美國地區可獲免稅收據)

本社所需經費主要來自基督徒的奉獻,若您願意,請按個人能力與索取份數奉

獻。各刊物全年的印刷及郵費成本如下,供您參考:《海外校園》一年六期,美

國24美元,其他國家36美元。《舉目》一年六期,美國24美元,其他國家36美

元。若您願意另為人事、行政、編輯等支出奉獻,對我們的事工是極大的幫助。

□ 美金支票(抬頭請寫CEF-OCM)

其它貨幣支票(抬頭請寫各國代理處)

□ 信用卡 (Visa or MasterCard only)

卡號Card Number:

持卡人Card Holder:

到期日Expiration Date: / (Month/Year)

簽名Signature:

信用卡地址Billing Address:

電話Tel: 金額Amount:US$

此奉獻為 [ ]一次性 [ ]按月領取 [ ]按季領取 [ ]按年領取

從____年____月起,至____年____月止

加拿大代理處:CCEF﹙加拿大校園福音團契﹚Tel/Fax: (416) 496-8623

Suite 718, 5863 Leslie St, Toronto, ON M2H 1J8, Canada

紐西蘭代理處:Overseas Campus New Zealand

P. O. Box 26249, Epsom, Auckland, New Zealand. Tel: (09) 638-8213

澳洲代理處:The Melbourne Church of Living Stone (Attn: Esther Lee)

69 Aldinga St., Blackburn South, Victoria 3130, Australia, Tel: (03) 9899-7933

新加坡代理處:Singapore Every Home Crusade Co. Ltd新加坡逐家文字佈道會

No.8, Lorong 27A Geyland Road, #02-04 Guilin Building, Singapore 388106

Tel: 6744-7355 Fax: 6744-7266

香港代理處:Evangelical Reading Room, (福音閱覽室)

181 Wai Yip St, Hip Lik Industrail Bldg 12 A-B, Kwun Tong, Kowloon, Hong Kong

Tel: 2755-7711 x2369 Fax: 2799-6977 x2367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刊歡迎讀者投稿,一起耕耘這塊園地。

來稿以1500字以內為宜。

徵稿內容與投稿提示請參考本社網站﹕

http://www.oc.org/submit

來稿請用文字檔電傳至[email protected]

務請註明中英文姓名及email地址等資料。

本刊保留所有來稿之修改權。

若不願意本刊刪改,請在來稿時註明。

請勿一稿兩投。

56 第八十四期

非常感謝您長期以來成為我們的忠實讀者,讓

我們有機會與您分享我們寶貴的信仰--耶穌基督,

以及他在許多人生命中、所做的奇妙地改變。

每一期雜誌到達您的手中,都包含了我們眾同

工的心血和努力--認真地審稿、字斟句酌地改稿、

編選切合主題的文章、五六遍的校對、美工不斷地提

昇、印刷發行的改善,行政同工在資料輸入、寄發上

的協助等等,再加上作者的投稿、奉獻者的支持和美

國郵政局的運送,每一環節都非常重要。

今年5月14日起,美國郵局全面調整郵資,對我

們影響最大的是,取消了以海郵往國外寄發雜誌的方

式,因此,今後所有寄往外國的雜誌,一律改為空

郵。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海外讀者今後

在每期雜誌出刊後,兩三個星期內即可收到,憂的是

郵費增加不少。

一直以來,《海外校園》和《舉目》都是非賣

品,只要讀者有需要,我們就寄上。然而,為了減輕

我們經費上的壓力,也是為了雜誌可以長期地發行下

去,我們鼓勵經濟能力許可的讀者,按照所建議的金

額奉獻,來分擔雜誌的印刷費和郵費。

因著美國郵資調整後所帶來的影響,從2007年

下半年起,我們建議美國國內《海外校園》和《舉

目》雜誌,一年6期的建議奉獻金額為美金24元

(【舉目】明年起將改為雙月刊);美國以外的地

區,則調整為美金36元。我們衷心盼望您能理解,

並繼續在禱告和奉獻上支持,更盼望的是,您能珍貴

地使用這兩份雜誌,不僅自己得造就,也讓更多人得

益處。敬頌

主恩同在海外校園雜誌社 敬上

親愛的讀者:收信平安! 2007年7月

Page 59: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本頁歡迎複印並分發。請向本社索取電子稿:[email protected], 本頁編號是OC84-57.

文/遠志明

Page 60: 信仰廣場 Forum of Faith - ocfuyin.org

美 國 校 園 福 音 團 契 (海外校園雜誌社)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OCM1753 Cabrillo Ave., Torrance, CA 90501 U.S.A.Tel:(310)328-8200 Fax:(310)328-8207Website: www.oc.org若您變更地址,請立即通知本刊

圖/旺望忘 文/施瑋

現代社會彷彿是不能平息的海

洋。數字顯示幕上的風雲讓眾生顛

狂;證券交易所中的浪潮,以聲速、

光速,波及地球的每個角落。這風浪

僅僅在外面嗎?是商品經濟的狂潮,

衝破層層堤壩,侵襲一個又一個樂

園,使人無處可逃嗎?華爾街不是造

浪的中心,人的心才是這風浪之源。

當我們被自己的私欲捲裹,被

物質的碎片割裂時,世界的真光——

耶穌基督,正踏浪而來。他的目光傾

注在你身上;他釘痕的手伸向你;他

為你指出通向天國的路。你無力伸手

抓住他嗎?你不能單單定睛於他嗎?

你不敢相信他所賜的平安,世界不能

奪去嗎?

他在問:“你們的信心,在哪

裡呢?"(《路加福音》8:25)

OVERSEAS CAM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