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六日攻 促﹄坚﹄ 再出回头 让...

1
8 2017 6 星期四 责任编辑:林 勇 责任校对:魏光荣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本报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梅峰路 45 号 电话:广告公司 8851426 采访部 8825301 编辑部 8820707 传真 8831501 发行部 8867229 闽北日报印务公司承印 农历丁酉年五月十四 >>>3 >>> >>> 国内统一刊号: CN35-0052 邮发代号: 33-35 8939 今日八版 中共南平市委主办 闽北日报社出版 大武夷新闻网 http://www.greatwuyi.com 今日 导读 当接到去市里工作的通知时,他和妻子商 量,尽快办一件大事—买房。 于是,他把家安在了南平市一栋普通居民 楼里,融进了这座闽北山城的万家灯火之中。 小区里的人,偶尔会碰到他,但几乎没人 知道他是谁,也没人在乎他是谁。 直到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3 18 日,一场车祸,终止了他鲜活的生 命。 廖俊波,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政 和县原县委书记,在一个周末的晚上,走完了 他年仅 48 岁的一生。 “一只好碗,打掉了!”消息迅速传开,街头 百姓说; “感觉没了依靠,今后工作要打起十二分 精神!”工作搭档说; “请你们好好写写他,对他是种告慰,对基 层干部是种激励!”老领导说; …… 这个人都做过哪些事,会让他人惋惜、不 舍?照片中那谦恭的微笑背后,曾有过怎样的 人生风景? 新来的“省尾书记” 入夜,村民邓奕辉刚吃过晚饭,就听见一 阵敲门声。 登门者指着身边一位面带微笑的中年人 说: “这是县委廖书记,今天专门来看望您。” 石屯村,地处南平市政和县石屯镇山脚 边,平时外来人不多,村民大多没见过县委书 记。邓老伯既感意外,又不免有些紧张。 “老伯,身板还硬朗吧?能不能请各组的 老乡过来,一起聊聊?”县委书记柔声道。 很快,几名村民小组长、辈分高的人,聚在 了邓家厅堂。 “大家放开说,不要管时间。”县委书记说。 喝茶、递烟、寒暄,不一会儿,话语就热 了。“县里搞开发区,我们支持,可廖书记,山上 有我们 600 多座祖坟,怎么办?” “镇里打算建一座公墓,咱让老祖宗也住 住新房,好不好?他们楼上楼下的,不也热闹 嘛。”大家听了,笑了起来。 “廖书记,以后征地标准提高,我们第一期 被征的,不就吃亏了?” “决不让老百姓吃亏,一定会补齐。” “行!行!就冲廖书记您到家里来,我们 一定大力支持,不算小账。”大家纷纷表态。 3 个小时过去,大家意犹未尽。 政和,地处闽浙交界,武夷山脉纵贯全 境。人均综合实力全省倒数第一,长期是福建 省长挂点的帮扶县,被形容为“全省之尾”。县 委书记,也被戏称为“省尾书记”。 “当官当到政和,洗澡洗到黄河”,这是当 地干部茶余饭后的自嘲。每次省里市里开会, 政和干部都坐在角落,轮到发言时一般快到饭 点,说者无心,听者无趣。干部调离政和,有时 还会收到“恭喜脱离苦海”的祝贺。 2011 6 月,廖俊波走马上任。 “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官不算大,但 领导着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掌管一方土地, 权力很大,责任和事务似乎也无限,还会面对 不少诱惑。这是个干事创业的重要职务,也是 考验意志品格的关键岗位。 穷家难当!环顾政和,大山连绵,河川密 布。县城老旧破败,连一个红绿灯都没有。县 里没有几家像样的工厂,连县委大楼的墙上都 有很多裂缝。 上任后,他与时任县长黄爱华作了一次深 谈。“依我看,政和相对落后,反倒是个干一番 大事业的平台。想想,咱们一起努力,在全国 率先趟出一条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路子,打它 个翻身仗,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他微 笑着,眼里放着光。 “不怕穷,就怕穷惯了。咱来个大战役,把 信心士气提起来!” 开头两个月,廖俊波很少待在办公室,带 着人马下乡、进厂、家访、夜谈……这位新来的 县委书记,兜里会掏出什么牌呢? 当年 8 18 日,一个政和历史上从未有过 的会议,在县城隆重召开。参加人员:全县 200 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会议主题:政和怎么办; 会议形式:务虚。 “神仙会”一开 3 天,每个人都要发言。 “落后地区,观念也可以领先!”廖俊波最 后开了腔,“政和落后,主要是观念、干劲问 题。” “浙江也有山区,人家发展得怎么样?政 和向东,过了宁德就是大海、港口,向北就是浙 江、长三角,很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就会修过 来,我们条件一点不差。” 此时,他点起了“三把火”:一是深挖传统 农业优势,抓好扶贫;二是全力突破工业、城 市、旅游、回归“四大经济”;三是把原先分散的 园区“三合一”,完善配套、提升档次。 何谓“回归经济”?大家听着新鲜。廖俊 波解释:“光在上海,就有 3 万多政和人创业经 商,他们想为家乡出力,可以动员他们‘回归’ 啊。” 他最后亮出底牌—自他开始,县里所有 干部上一线。 廖俊波收起笑容,严肃地说:“同志们,政 和这种现状,我们当干部的怎么坐得住呢?” “这哪里是什么务虚,分明是一场动员。” 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魏万进说,“老廖这人从不 务虚,做事都是先把路数琢磨透,再来跟大家 沟通,说着说着,就把他的想法灌进你脑子里 了。” 建设集中的开发区,地从哪来?廖俊波穿 上运动鞋,背着地图,带着人在城郊的荒山、河 滩里转悠,然后会商,最终敲定了一片山地,分 期开发。 钱从哪来?初期,光架桥铺路就要 5000 元,可政和过去连 30 万元的项目都要上常委 会。 “大家看,咱能不能先不建县委办公楼,搬 出来分散办公,这不就有 4000 万元了吗?其他 再争取各方支持。”廖俊波跟班子商量,“我们 已经慢人一大截,等不得了!” 他找到县长说,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有 人赞成,有人不赞成,有人观望,所以下手一定 要快。 “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万事开头难,征地就是一难。于是,就有 了县委书记做客农家的那一幕。 能去现场,就不在会场—园区开工,廖 俊波恨不得吃住在工地。每天再晚,他都要到 工地走一趟。没有光,就打着手电对着图纸 看,或者让司机打开车灯照着看。 3 个月后,征下了 3600 多亩地,无人上访; 半年,首家企业达产;一年后,工厂招工的广告 贴满大街小巷。当初被一些人认为是“画饼” 的计划,连骨头带肉,摆在了人们眼前。 “这个园区,是廖书记一脚一脚踩出来 的。”副县长葛建华说。 人大、政协的干部,过去很少介入具体经 济事务,廖俊波动员他们都上“一线”。在老城 区征迁中,他得知当时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许绍卫威信高、有办法,就两次登门请贤。 “你看,我头发全都白了,怕力不从心啊!” 许绍卫摆摆手说。 第三次登门,廖俊波手里多了样东西,一 盒专门托人从香港带回的染发剂。 “老许,你不是嫌自己头发白吗?这个东 西好,一用就黑,马上显年轻。”廖俊波打趣说, “城建没你出马,恐怕不成。” “书记大人这么高抬我,我哪里还有退路, 只能试试喽。”许绍卫哭笑不得。分手时,两人 长时间地握了手。 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个广场、第一座双 向四车道的桥、第一个红绿灯、第一条斑马线 ……“过去县城的河上,几年建不起一座桥, 俊波来了后,当年就干了 5 座,县里一年大变 样。”魏万进说,“他做人很低调,做事却十分 高调。” “组织派我来,不是让我来过渡的,是让我 来干事的。”廖俊波喊出了一句十分提神的口 — 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 4 年后,政和从“省末位”跨入增长速度“省 十佳”,城市建成区扩容近一倍, 3 万多贫困人 口摘掉帽子。政和干部的腰杆变硬了,说话声 音变大了,在省市召开的会议上,也开始“抢话 筒”、介绍经验了。 2015 6 月,廖俊波光荣当选“全国优秀 县委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 书记的亲切会见。 与时间赛跑 开发区,好像与廖俊波有着不解之缘。 大的任务有两次,一次是 2007 年,从市政 府副秘书长任上,调任荣华山产 业组团管委会主任; 唯有初心不忘 —追记心系群众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 □新华社记者 刘亢 周亮 廖翊 涂洪长 姜潇 >>>3 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一论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本报讯 7 日,省委书记尤权主持召开省委常委 会会议,听取 2016 年度我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 责任检查情况的汇报,部署推进下一阶段工作。 按照省委安排,今年 2 月至 3 月中旬,省领导带 队对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省直部门、省属高 校、省管企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行了全 面检查。这次检查对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聚焦省委“五抓五看”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监督 执纪“四种形态”,形成“问题清单”,对照发现问题倒 查问责,特点鲜明、成效明显,有力推动了各地各部 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落实。 会议指出,从这次检查看,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 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主动贯彻省委 “五抓五看”要求, 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 2016 年度我省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情况的汇报 本报讯 6 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 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我市引起 强烈反响,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中共 中央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 党员”称号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把学习廖 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推向深入。 7 日,市委办召开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 事迹座谈会,党员干部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 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 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立足岗位,对标践行, 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廖俊波,争做合格党员” 主题实践活动。要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五 个坚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强化执行力,紧 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比六促”等重大决策部 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绣花”功夫和工 匠精神,用心尽责,实干拼创,扎实做好综合 协调、文稿服务、信息报送、督查落实、服务保 障等工作,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的质量效 率,当好市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 7 日下午,市政府办召开专题会议,组 织学习《决定》精神。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央 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把向廖俊波同志 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要进一步把握廖俊波 精神实质,带着感情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的 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牢牢把握新时期党员 干部应当具备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要 进一步深化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把学习廖俊 波同志先进事迹纳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 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要内容,与学党章党 规、学系列讲话结合起来,营造崇尚先进、争 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激发干事创 业热情,学习廖俊波同志敢于担当、锐意进 取的实干精神,延续“百日攻坚”的好作风、 好做法,在“四比六促”活动中当先锋、作表 率、显身手,展示政府办的良好形象。 市直机关工委积极引导各单位党组织 在前阶段学习基础上,以廖俊波同志先进 事迹为镜,举办主题学习研讨,引导党员干 部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境界、坚定信念,在对 标看齐中担当尽责、干事创业;召开支部专 题组织生活会,深入查摆在理想信念、纪律 规矩、践行宗旨、担当作为、清廉自律等方 面的突出问题,看政治、执行纪律、品德、发 挥作用是否合格。同时要求市直机关各级 党组织把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为纳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鲜活 教材,积极参与“学习廖俊波、争做合格党 员”主题实践活动,自觉投入“四比六促”活 动,涌现出更多廖俊波式的好干部。 6 日,政和县广大干部群众收看了中共中 央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的新闻后,全县干部群众为之振奋。政和 外屯乡洋屯村党支部书记胡儒忠说: “廖书记 始终心系着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造福 百姓为最大快乐,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 我们党员要学习廖书记这种精神,加强洋屯村 支部党建工作,努力壮大洋屯经济,带动村民 走向致富之路。” (朱领军郑金富 叶强华刘永锋) 对标践行 争做合格党员 我市各地各部门持续开展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叶局’现在怎样了?”“‘叶局’醒过来没 有?”……7 日,从建瓯市立医院回到水源乡王 厝村村书记张农福刚刚走进村子,就被村民包 围,当得知‘叶局’还未苏醒,村里人都在叹息: “‘叶局’是个好人呀!” “村民口中的‘叶局’其实是水源乡党政办副 主任、王厝村驻村干部叶建忠的外号。”张农福 道出其中缘由,因其性格豪爽,做事公道,敢于担 当,深受群众喜爱,加上他身材魁梧,也就有了 “叶局”这个称呼。5 26 日晚,一直忙碌在衢宁 铁路水源乡段通站公路征地拆迁第一线的叶建 忠召开协调会,组织王厝村两委与六位田源自然 村村民就征地问题进行协商。22 30 分,突发 脑溢血,经专家实施开颅手术后,至今未苏醒。 叶建忠缘何能让乡亲们对这位乡镇干部 如此牵肠挂肚? 这一切要从造福老区苏区的重点项目衢宁铁路说起。该铁路为国家 I 级单线铁路,客 货共线,线路正线全长382 公里。2015 9 月全 面开工建设,其中建瓯段全长23.2 公里,总投资 18.5 亿元,途经水源、川石两个乡,并在水源 乡王厝村田源自然村设客货两用的建瓯东站。 “铁路正线征地和临时用地都已交付给施 工单位开始施工,今年重点是通往建瓯东站公 路的征地任务,目前仅剩三户也进行了土地丈 量,近期将签订协议。能在一百天完成任务, 叶建忠功劳最大。”水源乡乡长张波介绍,按照 ‘百日攻坚’要求,通站道路征地 水源乡涉及 4 个村,征迁 568 户, 践行“两学一做” ? 廖俊波精神在一线 □廖晨星 魏剑生 日前,在武夷新区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的武夷特色馆内,市农业学校的学子们对武夷特色产 品产生浓厚兴趣。武夷特色馆通过“政府+运营商+O2O平台”的模式,组建“闽北绿色产品O2O联 盟”,联合区域厂家,制定绿色产品公约,建立生态信用体系,集中资源对外推广。(朱宇摄) 加快发展机不可失,项 目攻坚时不我待。3个多月 前,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审 时度势,发出了“开局就是决 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百日攻 坚总动员令,号召全市上下 迅速行动起来,大干100 天。一场大干快上、气势如 虹的战役就此打响。 号角声声催人奋进。 100多个日夜里,全市各级 各部门以敢拼会赢的姿态、 决战决胜的信念,坚持想在 前、谋在先,全力实施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项目征迁、项目 前期、项目招商、项目开竣 工、项目审批服务等6大攻 坚行动,发扬快马加鞭、只争 朝夕的精神,以快的节奏、快 的效率、快的行动推动落实。 奋战百日,取得了卓有 成效的战果。六个攻坚行动 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谋 划、招商、开工、竣工的项目 总数超1000项,其中亿元以 上项目分别谋划 463项、引 进 277项、开工 168项、竣工 79项;实施城市综合整治项 目1709项,完成城建投资超 过去年全年总额;完成征地 5.98万亩、拆迁 102.19万平 方米,均超过去年全年。在 百日攻坚的强力推动下,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上向 好。1-4月固投增长 25.8%,比去年同期高 21.3个百分 点,增幅由去年同期全省末位跃居全省首位。 回首这一百天,我们深切地感到,百日攻坚不仅促进 了发展提速提效、攻克了一批痼疾顽症、创新了工作机制 办法、锤炼了队伍作风能力、赢得了群众点赞好评。更带 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看到只要下定决心就没 有干不成的事;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之 源;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是干事创业的决定因素;先谋后 动、动则必快才能善作善成;机制推动方能事半功倍。 气可鼓不可泄。当前全市上下干事创业心齐劲足,加 快发展力已聚、势已成、时已至,必须乘胜追击、乘势而上。 为进一步总结提升“百日攻坚”的好经验、好机制、好 作风,保持来之不易的好态势、好形势、好趋势,推动南平 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市委、市政府趁势下发《南平市 深入开展“四比六促”活动实施方案》。决定从6月1日 至12月31日,在全市分行业、分系统、分部门开展比党 性、比作风、比业绩、比贡献“四比”活动,并对促产业发 展、促项目接续、促城乡建设、促企业做强、促环境整治、 促精准扶贫等“六促”活动进行了部署。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进一步鼓足 干劲、开拓奋进,全面完成“四比六促”各项目标任务,为 “再上新台阶、建设新南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 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 召开。 朱昕华 >>>3 迎接人生第一个大考 南平高考考场首日见闻 记者手记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82017年6月星期四

    ■ 责任编辑:林 勇 责任校对:魏光荣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报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梅峰路45号 电话:广告公司8851426 采访部8825301 编辑部8820707传真 8831501 发行部8867229 闽北日报印务公司承印

    农历丁酉年五月十四

    >>>3版

    > > >

    二版

    >> >

    三版

    国内统一刊号:CN35-0052 邮发代号:33-35 第8939期 今日八版

    中共南平市委主办 闽北日报社出版 大武夷新闻网http://www.greatwuyi.com

    今 日

    导 读

    当接到去市里工作的通知时,他和妻子商量,尽快办一件大事——买房。

    于是,他把家安在了南平市一栋普通居民楼里,融进了这座闽北山城的万家灯火之中。

    小区里的人,偶尔会碰到他,但几乎没人知道他是谁,也没人在乎他是谁。

    直到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3月18日,一场车祸,终止了他鲜活的生

    命。廖俊波,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政

    和县原县委书记,在一个周末的晚上,走完了他年仅48岁的一生。“一只好碗,打掉了!”消息迅速传开,街头

    百姓说;“感觉没了依靠,今后工作要打起十二分

    精神!”工作搭档说;“请你们好好写写他,对他是种告慰,对基

    层干部是种激励!”老领导说;……这个人都做过哪些事,会让他人惋惜、不

    舍?照片中那谦恭的微笑背后,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风景?

    新来的“省尾书记”

    入夜,村民邓奕辉刚吃过晚饭,就听见一阵敲门声。

    登门者指着身边一位面带微笑的中年人说:“这是县委廖书记,今天专门来看望您。”

    石屯村,地处南平市政和县石屯镇山脚边,平时外来人不多,村民大多没见过县委书记。邓老伯既感意外,又不免有些紧张。“老伯,身板还硬朗吧?能不能请各组的

    老乡过来,一起聊聊?”县委书记柔声道。很快,几名村民小组长、辈分高的人,聚在

    了邓家厅堂。“大家放开说,不要管时间。”县委书记说。喝茶、递烟、寒暄,不一会儿,话语就热

    了。“县里搞开发区,我们支持,可廖书记,山上有我们600多座祖坟,怎么办?”“镇里打算建一座公墓,咱让老祖宗也住

    住新房,好不好?他们楼上楼下的,不也热闹嘛。”大家听了,笑了起来。“廖书记,以后征地标准提高,我们第一期

    被征的,不就吃亏了?”

    “决不让老百姓吃亏,一定会补齐。”“行!行!就冲廖书记您到家里来,我们

    一定大力支持,不算小账。”大家纷纷表态。3个小时过去,大家意犹未尽。政和,地处闽浙交界,武夷山脉纵贯全

    境。人均综合实力全省倒数第一,长期是福建省长挂点的帮扶县,被形容为“全省之尾”。县委书记,也被戏称为“省尾书记”。“当官当到政和,洗澡洗到黄河”,这是当

    地干部茶余饭后的自嘲。每次省里市里开会,政和干部都坐在角落,轮到发言时一般快到饭点,说者无心,听者无趣。干部调离政和,有时还会收到“恭喜脱离苦海”的祝贺。

    2011年6月,廖俊波走马上任。“郡县治,天下安。”县委书记官不算大,但

    领导着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掌管一方土地,权力很大,责任和事务似乎也无限,还会面对不少诱惑。这是个干事创业的重要职务,也是考验意志品格的关键岗位。

    穷家难当!环顾政和,大山连绵,河川密布。县城老旧破败,连一个红绿灯都没有。县里没有几家像样的工厂,连县委大楼的墙上都有很多裂缝。

    上任后,他与时任县长黄爱华作了一次深谈。“依我看,政和相对落后,反倒是个干一番大事业的平台。想想,咱们一起努力,在全国率先趟出一条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路子,打它个翻身仗,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他微笑着,眼里放着光。“不怕穷,就怕穷惯了。咱来个大战役,把

    信心士气提起来!”开头两个月,廖俊波很少待在办公室,带

    着人马下乡、进厂、家访、夜谈……这位新来的县委书记,兜里会掏出什么牌呢?

    当年8月18日,一个政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会议,在县城隆重召开。参加人员:全县2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会议主题:政和怎么办;会议形式:务虚。“神仙会”一开3天,每个人都要发言。“落后地区,观念也可以领先!”廖俊波最

    后开了腔,“政和落后,主要是观念、干劲问题。”“浙江也有山区,人家发展得怎么样?政

    和向东,过了宁德就是大海、港口,向北就是浙江、长三角,很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就会修过来,我们条件一点不差。”

    此时,他点起了“三把火”:一是深挖传统农业优势,抓好扶贫;二是全力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四大经济”;三是把原先分散的园区“三合一”,完善配套、提升档次。

    何谓“回归经济”?大家听着新鲜。廖俊波解释:“光在上海,就有3万多政和人创业经商,他们想为家乡出力,可以动员他们‘回归’啊。”

    他最后亮出底牌——自他开始,县里所有干部上一线。

    廖俊波收起笑容,严肃地说:“同志们,政和这种现状,我们当干部的怎么坐得住呢?”“这哪里是什么务虚,分明是一场动员。”

    时任县委副书记的魏万进说,“老廖这人从不务虚,做事都是先把路数琢磨透,再来跟大家沟通,说着说着,就把他的想法灌进你脑子里了。”

    建设集中的开发区,地从哪来?廖俊波穿

    上运动鞋,背着地图,带着人在城郊的荒山、河滩里转悠,然后会商,最终敲定了一片山地,分期开发。

    钱从哪来?初期,光架桥铺路就要5000万元,可政和过去连30万元的项目都要上常委会。“大家看,咱能不能先不建县委办公楼,搬

    出来分散办公,这不就有4000万元了吗?其他再争取各方支持。”廖俊波跟班子商量,“我们已经慢人一大截,等不得了!”

    他找到县长说,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有人观望,所以下手一定要快。“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

    万事开头难,征地就是一难。于是,就有了县委书记做客农家的那一幕。

    能去现场,就不在会场——园区开工,廖俊波恨不得吃住在工地。每天再晚,他都要到工地走一趟。没有光,就打着手电对着图纸看,或者让司机打开车灯照着看。

    3个月后,征下了3600多亩地,无人上访;半年,首家企业达产;一年后,工厂招工的广告贴满大街小巷。当初被一些人认为是“画饼”的计划,连骨头带肉,摆在了人们眼前。“这个园区,是廖书记一脚一脚踩出来

    的。”副县长葛建华说。

    人大、政协的干部,过去很少介入具体经济事务,廖俊波动员他们都上“一线”。在老城区征迁中,他得知当时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绍卫威信高、有办法,就两次登门请贤。“你看,我头发全都白了,怕力不从心啊!”

    许绍卫摆摆手说。第三次登门,廖俊波手里多了样东西,一

    盒专门托人从香港带回的染发剂。“老许,你不是嫌自己头发白吗?这个东

    西好,一用就黑,马上显年轻。”廖俊波打趣说,“城建没你出马,恐怕不成。”

    “书记大人这么高抬我,我哪里还有退路,只能试试喽。”许绍卫哭笑不得。分手时,两人长时间地握了手。

    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个广场、第一座双向四车道的桥、第一个红绿灯、第一条斑马线……“过去县城的河上,几年建不起一座桥,俊波来了后,当年就干了5座,县里一年大变样。”魏万进说,“他做人很低调,做事却十分高调。”“组织派我来,不是让我来过渡的,是让我

    来干事的。”廖俊波喊出了一句十分提神的口号——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

    4年后,政和从“省末位”跨入增长速度“省十佳”,城市建成区扩容近一倍,3万多贫困人口摘掉帽子。政和干部的腰杆变硬了,说话声音变大了,在省市召开的会议上,也开始“抢话筒”、介绍经验了。

    2015年6月,廖俊波光荣当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与时间赛跑

    开发区,好像与廖俊波有着不解之缘。大的任务有两次,一次是2007年,从市政

    府副秘书长任上,调任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

    唯有初心不忘——追记心系群众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

    □新华社记者 刘亢 周亮 廖翊 涂洪长 姜潇

    >>>3版

    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一论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本报讯 7日,省委书记尤权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2016年度我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情况的汇报,部署推进下一阶段工作。

    按照省委安排,今年2月至3月中旬,省领导带队对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省直部门、省属高校、省管企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行了全面检查。这次检查对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聚焦省委“五抓五看”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形成“问题清单”,对照发现问题倒查问责,特点鲜明、成效明显,有力推动了各地各部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落实。

    会议指出,从这次检查看,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主动贯彻省委“五抓五看”要求,

    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2016年度我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情况的汇报

    本报讯 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我市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推向深入。

    7日,市委办召开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党员干部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立足岗位,对标践行,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廖俊波,争做合格党员”主题实践活动。要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五个坚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强化执行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比六促”等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用心尽责,实干拼创,扎实做好综合协调、文稿服务、信息报送、督查落实、服务保障等工作,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的质量效率,当好市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

    7日下午,市政府办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决定》精神。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把向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要进一步把握廖俊波精神实质,带着感情深入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牢牢把握新时期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要进一步深化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把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纳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要内容,与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结合起来,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学习廖俊波同志敢于担当、锐意进

    取的实干精神,延续“百日攻坚”的好作风、好做法,在“四比六促”活动中当先锋、作表率、显身手,展示政府办的良好形象。

    市直机关工委积极引导各单位党组织在前阶段学习基础上,以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为镜,举办主题学习研讨,引导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提升境界、坚定信念,在对标看齐中担当尽责、干事创业;召开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入查摆在理想信念、纪律规矩、践行宗旨、担当作为、清廉自律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看政治、执行纪律、品德、发挥作用是否合格。同时要求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把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为纳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鲜活教材,积极参与“学习廖俊波、争做合格党员”主题实践活动,自觉投入“四比六促”活动,涌现出更多廖俊波式的好干部。

    6日,政和县广大干部群众收看了中共中央关于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新闻后,全县干部群众为之振奋。政和外屯乡洋屯村党支部书记胡儒忠说:“廖书记始终心系着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造福百姓为最大快乐,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我们党员要学习廖书记这种精神,加强洋屯村支部党建工作,努力壮大洋屯经济,带动村民走向致富之路。”(朱领军郑金富叶强华刘永锋)

    对标践行 争做合格党员我市各地各部门持续开展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

    “‘叶局’现在怎样了?”“‘叶局’醒过来没有?”……7日,从建瓯市立医院回到水源乡王厝村村书记张农福刚刚走进村子,就被村民包围,当得知‘叶局’还未苏醒,村里人都在叹息:“‘叶局’是个好人呀!”

    “村民口中的‘叶局’其实是水源乡党政办副主任、王厝村驻村干部叶建忠的外号。”张农福道出其中缘由,因其性格豪爽,做事公道,敢于担当,深受群众喜爱,加上他身材魁梧,也就有了“叶局”这个称呼。5月26日晚,一直忙碌在衢宁铁路水源乡段通站公路征地拆迁第一线的叶建忠召开协调会,组织王厝村两委与六位田源自然村村民就征地问题进行协商。22点30分,突发脑溢血,经专家实施开颅手术后,至今未苏醒。

    叶建忠缘何能让乡亲们对这位乡镇干部如此牵肠挂肚?

    这一切要从造福老区苏区的重点项目——衢宁铁路说起。该铁路为国家I级单线铁路,客货共线,线路正线全长382公里。2015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建瓯段全长23.2公里,总投资约18.5亿元,途经水源、川石两个乡,并在水源乡王厝村田源自然村设客货两用的建瓯东站。“铁路正线征地和临时用地都已交付给施

    工单位开始施工,今年重点是通往建瓯东站公路的征地任务,目前仅剩三户也进行了土地丈量,近期将签订协议。能在一百天完成任务,叶建忠功劳最大。”水源乡乡长张波介绍,按照‘百日攻坚’要求,通站道路征地水源乡涉及4个村,征迁568户,

    让全村人惦记的﹃叶局﹄

    ——记建瓯市水源乡党政办副主任、王厝村驻村干部叶建忠

    践行“两学一做”?廖俊波精神在一线□廖晨星魏剑生

    日前,在武夷新区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的武夷特色馆内,市农业学校的学子们对武夷特色产品产生浓厚兴趣。武夷特色馆通过“政府+运营商+O2O平台”的模式,组建“闽北绿色产品O2O联盟”,联合区域厂家,制定绿色产品公约,建立生态信用体系,集中资源对外推广。 (朱宇摄)

    加快发展机不可失,项目攻坚时不我待。3个多月前,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审时度势,发出了“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百日攻坚总动员令,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大干 100天。一场大干快上、气势如虹的战役就此打响。

    号角声声催人奋进。100多个日夜里,全市各级各部门以敢拼会赢的姿态、决战决胜的信念,坚持想在前、谋在先,全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征迁、项目前期、项目招商、项目开竣工、项目审批服务等6大攻坚行动,发扬快马加鞭、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快的节奏、快的效率、快的行动推动落实。

    奋战百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战果。六个攻坚行动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谋划、招商、开工、竣工的项目总数超100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谋划463项、引进277项、开工168项、竣工79项;实施城市综合整治项目1709项,完成城建投资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完成征地5.98万亩、拆迁102.19万平方米,均超过去年全年。在百日攻坚的强力推动下,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向上向好。1-4月固投增长25.8%,比去年同期高21.3个百分点,增幅由去年同期全省末位跃居全省首位。

    回首这一百天,我们深切地感到,百日攻坚不仅促进了发展提速提效、攻克了一批痼疾顽症、创新了工作机制办法、锤炼了队伍作风能力、赢得了群众点赞好评。更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看到只要下定决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是干事创业的决定因素;先谋后动、动则必快才能善作善成;机制推动方能事半功倍。

    气可鼓不可泄。当前全市上下干事创业心齐劲足,加快发展力已聚、势已成、时已至,必须乘胜追击、乘势而上。

    为进一步总结提升“百日攻坚”的好经验、好机制、好作风,保持来之不易的好态势、好形势、好趋势,推动南平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市委、市政府趁势下发《南平市深入开展“四比六促”活动实施方案》。决定从6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市分行业、分系统、分部门开展比党性、比作风、比业绩、比贡献“四比”活动,并对促产业发展、促项目接续、促城乡建设、促企业做强、促环境整治、促精准扶贫等“六促”活动进行了部署。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进一步鼓足干劲、开拓奋进,全面完成“四比六促”各项目标任务,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南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

    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朱昕华

    ﹃百日攻坚﹄回头看

    ﹃四比六促﹄再出发

    >>>3版

    迎接人生第一个大考

    ——南平高考考场首日见闻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