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 -...

1
2017 6 13 星期二 第五版《采风周刊》第291 总编室主办 周刊 采由木铎 采由木铎 蕴雅颂 蕴雅颂 拼搏终有回报 【手 记】 严帆蛮拼的,这是他给记者留下的最 深刻的印象。为了节省做饭时间,他可以煮 一锅饭连吃三天;为了赶工作进度,他曾经 在单位办公室打地铺,真正是以单位为家。 除了在红色文化研究传承方面取得显 著成就外,在法院主持研究室工作的十多 年间,他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多 年受到本单位或上级表彰,被评为全省法 院信息工作十佳、赣州市法院宣传工作十 佳、第三、四届红都十大杰出青年、赣州市 首届十佳书香家庭、赣州市首届十佳文艺 理论先进工作者、红都十大民间文艺收 藏保护与研究有突出贡献人物等。 从一名高中生成长为党史研究专 家、作家、教授、法官,这一切,都是他 努力拼搏的结果。 就在我们采访他的时候,严帆又 有一个好消息,就是由他担任执行副 主编参与编写的《中央苏区文艺丛书》 即将出版发行。这部由长江文艺出版 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内容涵盖中 央苏区歌谣、歌曲、戏剧、美术漫画、标 语、文献史料等八部分,全书共 500 多 万字,耗时三年编写而成,是我国首部 宣传介绍苏区红色文艺运动的书籍, 对研究苏区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 参考价值。 对于今后的打算,严帆说准备筹 建两个馆,一个是中央苏区红军枪炮 兵器博物馆,另一个是客家契约文物 博物馆。同时,继续保持每年出版一 部红色书籍的红色文化传承态势。 祝愿他梦想成真! 严帆出版的部分红色文化专著。 资料图片 法院干警参观严帆的红色博物馆。 红色文化追梦人 本报记者 姚晨奕 本报通讯员 邱继东 —记江西瑞金市法院严帆法官 妻子眼中的严帆 责任编辑 新闻热线 (010)67550710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人物 报 道稿件或线索 采风周刊:您眼中的丈夫是个怎 样的人? 钟彩云:在我的眼中,严帆是一 个家庭、事业都很看重的人,也是个 很有生活情趣的人,是个典型的“模 范丈夫”。严帆平时回到家中,总是 抢着下厨房切菜做饭,并设法按照电 视节目介绍或外面看到的菜谱学做一 两个菜给我们吃,说是要露一手给我和 儿子看。看到衣服未洗,他抢着洗;看 到地未拖扫,他立即拖扫。每天天一 亮,他就早早起床了,拿把扫帚细心打 扫家里的庭院,浇花草,还以此教育儿 子要学古人“黎明即起,洒扫前 庭”……只要他在家,家里一定四处整 洁光亮。 采风周刊:您家最快乐的是什么? 钟彩云:他与普通人一样,非常关 爱妻儿和老母,千方百计挤出时间陪我 们散步、爬山、野外郊游、摄影,并利 用这个机会与家人聊天、谈心、沟通心 —这是我们家最快乐的时光。嫁给 他是我一生的幸福。 采风周刊:严帆研究传承红色文化 痴迷到什么程度,能说说吗? 钟彩云:当然,他更多的时间,是 端坐在家中的大书房内,写作、阅读、 接待来访客人,或在楼上展厅中研究红 色收藏品……他常在书房内一坐就是半 天一动不动,似乎忘记了时间。很多时 候,已是半夜,他还在灯下写作,我看 了都很心疼。我常不解地问他哪来这么 旺盛的精力写作研究,长年累月坚持 不懈?他总是认真地回答我说全靠一 种信念。他一生拼搏,工作、写作、 研究、收藏……爱惜分秒时间,依靠 的是对事业与理想追求的信念,靠的 是与生命车轮赛跑的毅力。他说,只 要坚信自己一定行,一定能成功,便 会有动力。” 采风周刊:您支持严帆开展红 色文化研究吗? 钟彩云:虽然严帆长期从事红 色文化收藏和研究,经常弄得我们 经济紧张,但我从来没有反对过 他,我一直支持他开展红色文化研 究和传承。因为我相信他所做的 事。是的,他是我的偶像,我佩服 他,崇敬他,我应该努力支持他。 我在学校勤奋工作,刻苦努力并获 好评,这与他的吃苦精神、拼搏精 神、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和他的人格 魅力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口述: 钟彩云 (严帆的妻子) 整理: 姚晨奕 邱继东 “人生苦短,我每天都要把日子当成 最后一天来看待,抓紧时间做事,趁现在 尚能走能写,多为瑞金的红色文化传承 作点贡献。” 4 28 日,草长莺飞,树木葱 郁,春意盎然,记者见到严帆时,他正在 家里的“笔耕斋”中伏案写书。虽已是临 近退休之年,可他干事创业的闯劲,却丝 毫不逊色于年轻的小伙子。一见到记 者,他就表明了自己抓紧时间做事的人 生态度。 他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除了接待 文友、藏友和外地来访的文艺与学术界 客人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他这间堆 满万册藏书的笔耕斋书房中度过的。他 的妻儿都远在外地生活,自己孤身一人 在瑞金生活工作,衣食住行均由他自己 打理。为了节省做饭的时间,他经常是 煮一锅饭连吃三天,有时干脆饿肚子。 有 人 说 他 是 “ 苦 行 僧”。 可他 毫 不 在 乎,依然为传承红色文化忙得不亦乐 乎。 “我收藏红色文物,研究苏区历史, 最主要的动因源于自己的一次红色文化 写作。那是上世纪 70 年代末,我在大柏 地乡插队做知青,当时为了写好一篇大 柏地战斗的红色故事去乡村走访,查资 料,找实物,发现人们对苏区革命历史知 之甚少,很多红色文物无人去整理研究, 苏区遗留的红色文物不少散落在民间, 流失严重,缺乏保护。我作为一名红军 烈士的后代,突然萌发了研究苏区历史, 收藏保护苏区文物的念头。于是,从那 时起,开始了我的红色文化追梦之路。” 他回忆说。 他这一追,就是漫漫四十多年! “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 收藏保护红色文物” 1958 年,严帆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市 象湖镇河背街严屋村,祖父严庆丰在苏 区时期担任红一军团的连长,后被反动 派杀害;堂祖父严庆堤是一员开国少将, 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 伯父年轻时曾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派,带 人上山砍伐木头,参与修建了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和旁边的 防空洞……作为红军的后代,严帆从小 就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 1976 年,严帆高中毕业后下放到大 柏地乡做知青。当年,毛泽东主席曾在 此地亲自指挥红四军,与国民党赣军独 立第七师刘士毅部展开激战,最终打败 了刘士毅部,取得了战斗胜利,并写下了 那首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菩萨蛮·大柏 地》。一天,为了考察毛泽东诗词中提到 的“弹洞前村壁”的大柏地战斗遗址,他 清晨就从驻地出发,一人独自步行 30 里的崎岖山路,穿过布满荆棘的小道,饿 了吃点又干又硬的红薯干,渴了喝点又 冰又凉的山泉水,最终找到了战斗遗址, 而且还意外地捡到了一颗当年的子弹 头。当他回到驻地时,虽已是夜晚,一身 疲惫不堪,但看着手中那颗珍贵的子弹 头,一身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这是 他生平第一件苏区红色藏品。从此以 后,他一有机会就到大柏地村民家里走 访,打听是否有红军留下的物品。老枪、 古炮、旧报、书籍……只要有,他都会想 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把物品收藏到手。 1980 年,他通过招工回城在当时的 瑞金县供销社土产公司工作。回到城里 后,他收藏红色文物的平台也更大了。 每月有工资收入,也为他收藏红色文物 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支撑。事实上,他的 大部分工资都用于收藏红色藏品,只要 一听到哪儿有红色文物,他就会拿出工 资去跟红色藏品出让人讨价还价。平时 下乡,他非常关注乡间的各种旧书籍、旧 藏品,一旦发现是红色文物,就购买收 藏。他经常与各个乡镇的文物收藏者联 系,这些收藏者都会给他提供收藏信息。 1982 7 月的一天,一位文物收藏 者向他提供了一条红色文物藏品信息, 说是赣县一位老人保存有一张印有马列 头像的股票凭证。严帆听说后,立即搭 乘汽车前往赣县找这位老人。见到老人 后,严帆仔细向老人了解有关历史情况, 并请求老人把股票转让给他收藏研究。 老人看到这位红军后代对红色历史如此 痴迷,很是感动,当场就把自己那枚面值 二角、由联合消费社总社发行的彩色版 苏区股票送给了他。 1985 年,严帆听说赣州一位老人要 将一本《苏维埃法典》高价卖给一位港商 时,非常着急,立即联系到这位老人,请 老人不要将书卖到香港去,卖给他收 藏。后经讨价还价,向亲朋好友借款,变 卖部分家产,严帆才得以收藏到这部苏 区法典。该法典一共收集了苏维埃时期 20 多部重要法律法规,不少法规属首次 发现。目前该法典仅存两部,这是其中 一部。 社会上也有人对他收藏研究苏区红 色文物不理解。见他花费好几个月的工 资去买些苏区纸条、票证和一些“破玩 意”,笑他傻;也有人讥笑他,买那么多废 铜烂铁能有什么用?面对别人的冷嘲热 讽,严帆毫不理会,仍然执著地走自己的 路。红色文物收藏不比古玩收藏升值空 间大,更多体现的是历史硏究价值,不仅 花费钱财,而且还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 力,没有几个人乐意做,更没有人把它当 成事业来发展。然而严帆坚持了下来, “我作为红军的后代,我不做这事还有谁 愿意呢?即使是千辛万苦,困难重重,我 也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收藏保护民间流 散的红色文物。”正是这种信念、责任和 担当,让他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 困难,一路走来。四十多年来,为了收藏 和研究,严帆的足迹遍及中央苏区各县 市,包括全国各地老区,收藏的红色文物 超过 2300 多件,种类涵盖公文证件、货 币票据、报刊书籍、武器弹药、办公生活 用品等,包括苏区时期的裁判文书、宣传 标语、米谷票、报纸、宣传单、宣言、文告、 货币、公债券、印章、山林契约、革命宣传 画及苏区中央图书馆藏书等。其中有不 少还是国家级珍贵文物,如第 64 期《红 星》报。《红星》报在瑞金共出版 66 期,第 64 期出版于 1934 9 10 日,距红军主 力从云石山迈出长征第一步仅有 1 个月 的时间。这件藏品极为珍贵,原件目前 在国内仅此一份。 “我要为传承红色文化多 作贡献” 1986 年,严帆以工人身份被市里破 格调到瑞金县志办工作,次年又调到瑞 金革命纪念馆工作。到了纪念馆后,严 帆如鱼得水,丰富的革命文物与史料为 他研究苏区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 台。为了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1989 年,他刻苦努力,考入了江西师范大学历 史系的文博班脱产学习。 在瑞金革命纪念馆工作期间,严帆 的红色文化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突 破。1990 年,严帆在一般馆藏的文物中 发现了一本前后残缺的书籍,经他认真 考证研究,发现这本书是张闻天在苏区 出版的唯一一本经济研究专著,论证文 章发表在《中共江西出版史料》期刊上。 这一研究发现为研究张闻天早期经济思 想和生平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史料。张闻 天的夫人刘英为此特地从北京回到阔别 了几十年的红都瑞金,向严帆再三表示 谢意。还是那一年,严帆经过认真调查 研究,撰写了一篇题为《土地革命时期中 央苏区的反贪污浪费斗争》的研究论文, 发表在 1990 年第三期的《江西社会科 学》杂志上,在国内首次论证宣传了中央 苏区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1991 年,经 过认真研究,严帆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 《文献和研究》上发表《关于中央苏区南 北部经济建设大会有关史实的考证》一 文,纠正了《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一书中 有关中央苏区南北部经济建设大会召开 时间的记载错误,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 的广泛关注…… 虽然研究苏区历史是很枯燥、很辛 苦的事,可严帆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坚 持一边收藏苏区红色文物,一边研究苏 区革命历史。他说:“我要认真研究发掘 苏区红色文物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和价 值,传承苏区精神,为后人多留下些精神 财富。”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了解 有关情况,他经常深入实地调查走访,不 辞劳苦,不怕困难,耐心向老人、见证者 了解情况,不厌其烦、不耻下问。为了搞 清模棱两可的问题,弄清自己不懂的知 识,他虚心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诚心 诚意,直到弄懂为止。有一次,他为了了 解邓希平烈士的事迹,一个人骑摩托车 去泽覃山乡调查,回去的时候,由于天黑 下雨路滑,他在一处下坡的山路上摔倒, 摩托车摔坏了,人也受伤了。在向党史 专家学者讨教的过程中,严帆先后得到 了党史专家余伯流、凌步机、石仲泉等人 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和他们交上了朋 友。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严帆的红色 文化研究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艰 辛的努力和日积月累,他对苏区红色历 史的研究,终于达到了新的境界,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 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红色文化研究等文 300 多篇,论文多次入选全国全省性 学术研讨会交流;出版了《中央革命根据 地新闻出版史》《万里播火者—长征岁 月中的新闻宣传》《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 刷发行史》等 100 多万字的专著;出版了 首次介绍毛泽东、邓小平生平革命史迹 的《毛泽东的足迹—旧居旧址史话》 《邓小平的足迹》等专著,其中 2015 年出 版的《红都女英杰传奇—从瑞金走出 的红色女战士》一书,由原中共江西省委 书记万绍芬、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石仲泉分別作序,万绍芬的序文在《江西 日报》 2016 7 1 日党建日全文公开 发表。其中,因填补了我国党史和新 闻史研究的空白,《中央革命根据地新 闻出版史》获得了江西省第五届优秀 社科成果三等奖、江西省党史优秀论 著一等奖。《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 行史》,获江西省第十四届优秀社科成 果一等奖(丛书)。他的多部著作入选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书架”,被全国多 所地方和大学图书馆收藏,有的列为 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除出版专著外,严帆还任主编或 副主编出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纪事》 《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等书。 “要让红色文化一代一 代传下去” 1992 年,严帆以特殊人才身份选 调到当时的瑞金县人民法院研究室工 作。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没有 放弃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坚持利 用业余时间研究苏区红色历史和红色 文化。结合法院工作,他还深入研究 苏区审判历史,先后编辑出版了苏区 法制史料《苏区法学史研究》《苏区审 判史简介》等,逾 120 万字。1998 年, 法院发挥他的苏区历史和红色文化研 究专长,指派他负责筹建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最高法院旧址和苏区审判史陈 列馆。为了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物, 他一路风尘仆仆地走访了原中央苏 区、湘鄂赣苏区、川陕苏区和遵义、延 安等地,行程上万里。经过七八个月 的连续奋战,他终于收集到了大量珍 贵文物和约 100 多万字的重要资料, 拍摄了近 100 个胶卷,从而确保了旧 址和陈列馆如期竣工,复原陈列,圆满 完成了任务。后经过严帆的逐一考证 和建议,中央十几家有关部委启动了 在瑞金的寻根工作。他先后主持承担 了苏区审计史、统计史、检察史、外交 史、内务史、财政史、税务史、红色中华 新闻台史、国家政治保卫局陈列馆、瑞 金革命烈士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 陈列馆等十几家红色历史陈列馆的策 划设计与布展。他主导的设计陈列项 目,忠实于历史原貌,主题突出,均已 全部对外开放。 为了更好地宣传苏区历史,传承 红色文化, 2002 1 月,经上级有关部 门审批,严帆在家里设立了一个家庭 博物馆,陈列展出红色文物,宣传红色 文化,让来访者能更直观地了解苏区 历史,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从那时 起,他的家也成了“红色文化交流接待 站”,来者不拒,乐此不疲。 30 多年来,严帆接待全国各地学 界、文艺界的采风和来访者 1500 多批 达上万人次。2003 年,江西省委原书 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万绍芬,在省文 联领导杨佩瑾、刘华的陪同下来严帆 家访问。万绍芬对严帆的红色文化收 藏和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热情勉 励他继续努力,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多 作贡献。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 研究室等多家单位的领导也先后到严 帆的红色博物馆参观调研。在他家的 来宾题词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党 政军等各界领导和名人的签名题词, 其中有不少是开国元勋的后代,还有 将军、著名教授、学者、收藏家等。 对自己收藏的红色文物,严帆亦 能正确对待。他说:“我收藏红色文 物,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区历史 和红色文化。无论我的藏品值多少 钱,它都属于红都瑞金,我迟早会毫 无保留地把它奉献给国家。” 2009 年,他将自己收藏的 1300 多件苏区 文物,免费提供给赣南师范大学建立 “中央苏区历史陈列馆”;2010 年, 他向中央有关部委捐献 150 多件苏区 文物举办红色文化陈列展览。他还向 最高人民法院捐赠 40 多件苏区文物 史料,并协助设计建设“中国法院博 物馆”。 在法院工作岗位上,严帆同样孜 孜不倦、任劳任怨、甘于奉献。他自 1992 年调入法院工作以来,20 多年 长期从事调研宣传信息工作。为了搞 好研究室工作,他在办公室加班加 点,连周末几乎都是在办公室工作。 他的办公室放有一片破旧的单人小草 席,每天中午铺在地板上午休,为的 是不误下午上班和加班时用。他负责 创办了全省基层法院首份审判理论刊 物《审判理论与实践》杂志。他主持 研究室工作期间,研究室连续 10 年荣获市委、中院、省高院的表彰, 并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 如今,严帆还兼任赣南师范大学 的特聘兼职教授、赣南医学院苏区卫 生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瑞金干部学 院特约教师。他利用讲堂,继续深入 开展红色文化的宣讲传承,推介宣传 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承红色文化。他 说:“要让红色文化一代一代传下 去。” 就这样,为了心中的红色文化梦 想,严帆始终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 “人生在世,总要做点什么。我要尽我 所能,为传承红色文化作点贡献,让自 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鉴于严帆对传承红色文化作出了 卓越贡献,日前,中共瑞金市委、瑞金 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魅力瑞金· 2016 年度时代楷模”暨瑞金市第三届模范 工程“十大红色文化传承人”荣誉称 号。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周刊 - chinacourt.orgrmfyb.chinacourt.org/paper/images/2017-06/13/05/2017061305_pdf.pdf时起,开始了我的红色文化追梦之路。” 他回忆说。 他这一追,就是漫漫四十多年!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第五版 《采风周刊》第291期 总编室主办

周刊 采由木铎采由木铎蕴雅颂蕴雅颂

拼搏终有回报【手 记】

严帆蛮拼的,这是他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为了节省做饭时间,他可以煮一锅饭连吃三天;为了赶工作进度,他曾经在单位办公室打地铺,真正是以单位为家。

除了在红色文化研究传承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外,在法院主持研究室工作的十多年间,他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多年受到本单位或上级表彰,被评为全省法院信息工作十佳、赣州市法院宣传工作十佳、第三、四届红都十大杰出青年、赣州市首届十佳书香家庭、赣州市首届十佳文艺

理论先进工作者、红都十大民间文艺收藏保护与研究有突出贡献人物等。

从一名高中生成长为党史研究专家、作家、教授、法官,这一切,都是他努力拼搏的结果。

就在我们采访他的时候,严帆又有一个好消息,就是由他担任执行副主编参与编写的《中央苏区文艺丛书》即将出版发行。这部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献,内容涵盖中央苏区歌谣、歌曲、戏剧、美术漫画、标

语、文献史料等八部分,全书共500多万字,耗时三年编写而成,是我国首部宣传介绍苏区红色文艺运动的书籍,对研究苏区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对于今后的打算,严帆说准备筹建两个馆,一个是中央苏区红军枪炮兵器博物馆,另一个是客家契约文物博物馆。同时,继续保持每年出版一部红色书籍的红色文化传承态势。

祝愿他梦想成真!

严帆出版的部分红色文化专著。 资料图片

法院干警参观严帆的红色博物馆。

红色文化追梦人本报记者 姚晨奕 本报通讯员 邱继东

——记江西瑞金市法院严帆法官

妻子眼中的严帆

责任编辑 陈 冰新闻热线 (010)67550710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欢迎广大读者提供人物报道稿件或线索

采风周刊:您眼中的丈夫是个怎样的人?

钟彩云:在我的眼中,严帆是一个家庭、事业都很看重的人,也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是个典型的“模范丈夫”。严帆平时回到家中,总是抢着下厨房切菜做饭,并设法按照电视节目介绍或外面看到的菜谱学做一

两个菜给我们吃,说是要露一手给我和儿子看。看到衣服未洗,他抢着洗;看到地未拖扫,他立即拖扫。每天天一亮,他就早早起床了,拿把扫帚细心打扫家里的庭院,浇花草,还以此教育儿子 要 学 古 人 “ 黎 明 即 起 , 洒 扫 前庭”……只要他在家,家里一定四处整洁光亮。

采风周刊:您家最快乐的是什么?钟彩云:他与普通人一样,非常关

爱妻儿和老母,千方百计挤出时间陪我们散步、爬山、野外郊游、摄影,并利用这个机会与家人聊天、谈心、沟通心绪——这是我们家最快乐的时光。嫁给他是我一生的幸福。

采风周刊:严帆研究传承红色文化

痴迷到什么程度,能说说吗?钟彩云:当然,他更多的时间,是

端坐在家中的大书房内,写作、阅读、接待来访客人,或在楼上展厅中研究红色收藏品……他常在书房内一坐就是半天一动不动,似乎忘记了时间。很多时候,已是半夜,他还在灯下写作,我看了都很心疼。我常不解地问他哪来这么

旺盛的精力写作研究,长年累月坚持不懈?他总是认真地回答我说全靠一种信念。他一生拼搏,工作、写作、研究、收藏……爱惜分秒时间,依靠的是对事业与理想追求的信念,靠的是与生命车轮赛跑的毅力。他说,只要坚信自己一定行,一定能成功,便会有动力。”

采风周刊:您支持严帆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吗?

钟彩云:虽然严帆长期从事红色文化收藏和研究,经常弄得我们经济紧张,但我从来没有反对过他,我一直支持他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和传承。因为我相信他所做的事。是的,他是我的偶像,我佩服他,崇敬他,我应该努力支持他。我在学校勤奋工作,刻苦努力并获好评,这与他的吃苦精神、拼搏精神、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和他的人格魅力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 口述:钟彩云(严帆的妻子)

整理:姚晨奕 邱继东

“人生苦短,我每天都要把日子当成最后一天来看待,抓紧时间做事,趁现在尚能走能写,多为瑞金的红色文化传承作点贡献。”4月28日,草长莺飞,树木葱郁,春意盎然,记者见到严帆时,他正在家里的“笔耕斋”中伏案写书。虽已是临近退休之年,可他干事创业的闯劲,却丝毫不逊色于年轻的小伙子。一见到记者,他就表明了自己抓紧时间做事的人生态度。

他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除了接待文友、藏友和外地来访的文艺与学术界客人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他这间堆满万册藏书的笔耕斋书房中度过的。他的妻儿都远在外地生活,自己孤身一人在瑞金生活工作,衣食住行均由他自己打理。为了节省做饭的时间,他经常是煮一锅饭连吃三天,有时干脆饿肚子。有人说他是“苦行僧”。可他毫不在乎,依然为传承红色文化忙得不亦乐乎。

“我收藏红色文物,研究苏区历史,最主要的动因源于自己的一次红色文化写作。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大柏地乡插队做知青,当时为了写好一篇大柏地战斗的红色故事去乡村走访,查资料,找实物,发现人们对苏区革命历史知之甚少,很多红色文物无人去整理研究,苏区遗留的红色文物不少散落在民间,流失严重,缺乏保护。我作为一名红军烈士的后代,突然萌发了研究苏区历史,收藏保护苏区文物的念头。于是,从那时起,开始了我的红色文化追梦之路。”他回忆说。

他这一追,就是漫漫四十多年!

“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收藏保护红色文物”

1958年,严帆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河背街严屋村,祖父严庆丰在苏区时期担任红一军团的连长,后被反动派杀害;堂祖父严庆堤是一员开国少将,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伯父年轻时曾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派,带人上山砍伐木头,参与修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和旁边的防空洞……作为红军的后代,严帆从小就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

1976年,严帆高中毕业后下放到大柏地乡做知青。当年,毛泽东主席曾在此地亲自指挥红四军,与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展开激战,最终打败了刘士毅部,取得了战斗胜利,并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菩萨蛮·大柏地》。一天,为了考察毛泽东诗词中提到的“弹洞前村壁”的大柏地战斗遗址,他清晨就从驻地出发,一人独自步行30多里的崎岖山路,穿过布满荆棘的小道,饿了吃点又干又硬的红薯干,渴了喝点又冰又凉的山泉水,最终找到了战斗遗址,而且还意外地捡到了一颗当年的子弹头。当他回到驻地时,虽已是夜晚,一身疲惫不堪,但看着手中那颗珍贵的子弹头,一身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这是他生平第一件苏区红色藏品。从此以后,他一有机会就到大柏地村民家里走访,打听是否有红军留下的物品。老枪、古炮、旧报、书籍……只要有,他都会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把物品收藏到手。

1980年,他通过招工回城在当时的瑞金县供销社土产公司工作。回到城里后,他收藏红色文物的平台也更大了。每月有工资收入,也为他收藏红色文物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支撑。事实上,他的大部分工资都用于收藏红色藏品,只要一听到哪儿有红色文物,他就会拿出工资去跟红色藏品出让人讨价还价。平时下乡,他非常关注乡间的各种旧书籍、旧藏品,一旦发现是红色文物,就购买收藏。他经常与各个乡镇的文物收藏者联系,这些收藏者都会给他提供收藏信息。

1982 年 7 月的一天,一位文物收藏者向他提供了一条红色文物藏品信息,

说是赣县一位老人保存有一张印有马列头像的股票凭证。严帆听说后,立即搭乘汽车前往赣县找这位老人。见到老人后,严帆仔细向老人了解有关历史情况,并请求老人把股票转让给他收藏研究。老人看到这位红军后代对红色历史如此痴迷,很是感动,当场就把自己那枚面值二角、由联合消费社总社发行的彩色版苏区股票送给了他。

1985年,严帆听说赣州一位老人要将一本《苏维埃法典》高价卖给一位港商时,非常着急,立即联系到这位老人,请老人不要将书卖到香港去,卖给他收藏。后经讨价还价,向亲朋好友借款,变卖部分家产,严帆才得以收藏到这部苏区法典。该法典一共收集了苏维埃时期20多部重要法律法规,不少法规属首次发现。目前该法典仅存两部,这是其中一部。

社会上也有人对他收藏研究苏区红色文物不理解。见他花费好几个月的工资去买些苏区纸条、票证和一些“破玩意”,笑他傻;也有人讥笑他,买那么多废铜烂铁能有什么用?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严帆毫不理会,仍然执著地走自己的路。红色文物收藏不比古玩收藏升值空间大,更多体现的是历史硏究价值,不仅花费钱财,而且还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没有几个人乐意做,更没有人把它当成事业来发展。然而严帆坚持了下来,

“我作为红军的后代,我不做这事还有谁愿意呢?即使是千辛万苦,困难重重,我也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收藏保护民间流散的红色文物。”正是这种信念、责任和担当,让他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一路走来。四十多年来,为了收藏和研究,严帆的足迹遍及中央苏区各县市,包括全国各地老区,收藏的红色文物超过 2300 多件,种类涵盖公文证件、货币票据、报刊书籍、武器弹药、办公生活用品等,包括苏区时期的裁判文书、宣传标语、米谷票、报纸、宣传单、宣言、文告、

货币、公债券、印章、山林契约、革命宣传画及苏区中央图书馆藏书等。其中有不少还是国家级珍贵文物,如第 64期《红星》报。《红星》报在瑞金共出版66期,第64期出版于1934年9月10日,距红军主力从云石山迈出长征第一步仅有1个月的时间。这件藏品极为珍贵,原件目前在国内仅此一份。

“我要为传承红色文化多作贡献”

1986年,严帆以工人身份被市里破格调到瑞金县志办工作,次年又调到瑞金革命纪念馆工作。到了纪念馆后,严帆如鱼得水,丰富的革命文物与史料为他研究苏区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舞台。为了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1989年,他刻苦努力,考入了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文博班脱产学习。

在瑞金革命纪念馆工作期间,严帆的红色文化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突破。1990年,严帆在一般馆藏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本前后残缺的书籍,经他认真考证研究,发现这本书是张闻天在苏区出版的唯一一本经济研究专著,论证文章发表在《中共江西出版史料》期刊上。这一研究发现为研究张闻天早期经济思想和生平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史料。张闻天的夫人刘英为此特地从北京回到阔别了几十年的红都瑞金,向严帆再三表示谢意。还是那一年,严帆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撰写了一篇题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反贪污浪费斗争》的研究论文,发表在 1990 年第三期的《江西社会科学》杂志上,在国内首次论证宣传了中央苏区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1991年,经过认真研究,严帆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

《文献和研究》上发表《关于中央苏区南北部经济建设大会有关史实的考证》一文,纠正了《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一书中有关中央苏区南北部经济建设大会召开

时间的记载错误,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虽然研究苏区历史是很枯燥、很辛苦的事,可严帆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坚持一边收藏苏区红色文物,一边研究苏区革命历史。他说:“我要认真研究发掘苏区红色文物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和价值,传承苏区精神,为后人多留下些精神财富。”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了解有关情况,他经常深入实地调查走访,不辞劳苦,不怕困难,耐心向老人、见证者了解情况,不厌其烦、不耻下问。为了搞清模棱两可的问题,弄清自己不懂的知识,他虚心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诚心诚意,直到弄懂为止。有一次,他为了了解邓希平烈士的事迹,一个人骑摩托车去泽覃山乡调查,回去的时候,由于天黑下雨路滑,他在一处下坡的山路上摔倒,摩托车摔坏了,人也受伤了。在向党史专家学者讨教的过程中,严帆先后得到了党史专家余伯流、凌步机、石仲泉等人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和他们交上了朋友。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严帆的红色文化研究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艰辛的努力和日积月累,他对苏区红色历史的研究,终于达到了新的境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红色文化研究等文章 300 多篇,论文多次入选全国全省性学术研讨会交流;出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万里播火者——长征岁月中的新闻宣传》《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等100多万字的专著;出版了首次介绍毛泽东、邓小平生平革命史迹的《毛泽东的足迹——旧居旧址史话》

《邓小平的足迹》等专著,其中2015年出版的《红都女英杰传奇——从瑞金走出的红色女战士》一书,由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分別作序,万绍芬的序文在《江西日报》2016 年 7 月 1 日党建日全文公开

发表。其中,因填补了我国党史和新闻史研究的空白,《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获得了江西省第五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江西省党史优秀论著一等奖。《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获江西省第十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丛书)。他的多部著作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书架”,被全国多所地方和大学图书馆收藏,有的列为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除出版专著外,严帆还任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纪事》

《中央革命根据地简史》等书。

“要让红色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1992年,严帆以特殊人才身份选调到当时的瑞金县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没有放弃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苏区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结合法院工作,他还深入研究苏区审判历史,先后编辑出版了苏区法制史料《苏区法学史研究》《苏区审判史简介》等,逾 120 万字。1998 年,法院发挥他的苏区历史和红色文化研究专长,指派他负责筹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旧址和苏区审判史陈列馆。为了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物,他一路风尘仆仆地走访了原中央苏区、湘鄂赣苏区、川陕苏区和遵义、延安等地,行程上万里。经过七八个月的连续奋战,他终于收集到了大量珍贵文物和约 100 多万字的重要资料,拍摄了近 100 个胶卷,从而确保了旧址和陈列馆如期竣工,复原陈列,圆满完成了任务。后经过严帆的逐一考证和建议,中央十几家有关部委启动了在瑞金的寻根工作。他先后主持承担了苏区审计史、统计史、检察史、外交史、内务史、财政史、税务史、红色中华

新闻台史、国家政治保卫局陈列馆、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等十几家红色历史陈列馆的策划设计与布展。他主导的设计陈列项目,忠实于历史原貌,主题突出,均已全部对外开放。

为了更好地宣传苏区历史,传承红色文化,2002年1月,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严帆在家里设立了一个家庭博物馆,陈列展出红色文物,宣传红色文化,让来访者能更直观地了解苏区历史,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从那时起,他的家也成了“红色文化交流接待站”,来者不拒,乐此不疲。

30多年来,严帆接待全国各地学界、文艺界的采风和来访者1500多批达上万人次。2003年,江西省委原书记、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万绍芬,在省文联领导杨佩瑾、刘华的陪同下来严帆家访问。万绍芬对严帆的红色文化收藏和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热情勉励他继续努力,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多作贡献。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多家单位的领导也先后到严帆的红色博物馆参观调研。在他家的来宾题词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党政军等各界领导和名人的签名题词,其中有不少是开国元勋的后代,还有将军、著名教授、学者、收藏家等。

对自己收藏的红色文物,严帆亦能正确对待。他说:“我收藏红色文物,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苏区历史和红色文化。无论我的藏品值多少钱,它都属于红都瑞金,我迟早会毫无保留地把它奉献给国家。”2009年,他将自己收藏的 1300 多件苏区文物,免费提供给赣南师范大学建立

“中央苏区历史陈列馆”;2010 年,他向中央有关部委捐献150多件苏区文物举办红色文化陈列展览。他还向最高人民法院捐赠 40 多件苏区文物史料,并协助设计建设“中国法院博物馆”。

在法院工作岗位上,严帆同样孜孜不倦、任劳任怨、甘于奉献。他自1992 年调入法院工作以来,20 多年长期从事调研宣传信息工作。为了搞好研究室工作,他在办公室加班加点,连周末几乎都是在办公室工作。他的办公室放有一片破旧的单人小草席,每天中午铺在地板上午休,为的是不误下午上班和加班时用。他负责创办了全省基层法院首份审判理论刊物《审判理论与实践》杂志。他主持研究室工作期间,研究室连续 10 多年荣获市委、中院、省高院的表彰,并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

如今,严帆还兼任赣南师范大学的特聘兼职教授、赣南医学院苏区卫生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瑞金干部学院特约教师。他利用讲堂,继续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的宣讲传承,推介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承红色文化。他说:“要让红色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就这样,为了心中的红色文化梦想,严帆始终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

“人生在世,总要做点什么。我要尽我所能,为传承红色文化作点贡献,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鉴于严帆对传承红色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日前,中共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魅力瑞金·2016年度时代楷模”暨瑞金市第三届模范工程“十大红色文化传承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