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憑試資料 -...

11
1 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 1(2015 / 16 年版) 得分攻略 一 文憑試資料 文憑試概覽 1. 總覽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的成績,由「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兩部分合計而成。 公開考試部分 80% 校本評核部分 20% 項目 內容及百分比 公開考試(80%) (1)卷一 閱讀能力(24%) (2)卷二 寫作能力(24%) (3)卷三 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18%) (4)卷四 說話能力(14%) 校本評核(20%) (1)必修部分:閱讀活動(6%) (2)選修部分:兩個選修單元(14%) 留意!「校本評核」的分數多於一份聆聽及綜合卷,因此要儘量在「校本評核」部分取得高分。 2. 閱讀卷 項目 說明 卷別 試卷一 閱讀能力 考試時間 1 小時 15 分鐘 佔分 佔全科總分 24% 考材類型 白話文 1-2 篇 及 文言文 1-2 篇(共 2-4 篇不等) 考核重點 理解、分析、感受、鑒賞等能力 考核形式 選擇、判斷、填表、填充、短答、長答等題型,所有試題必須作答 文憑試考試日期 每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舉行,閱讀卷及寫作卷同日進行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Sep-2019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1 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 1(2015 / 16 年版) 得分攻略

一 文憑試資料

文憑試概覽

1. 總覽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國語文科的成績,由「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兩部分合計而成。

公開考試部分80%

校本評核部分20%

項目 內容及百分比

公開考試(80%)

(1)卷一 閱讀能力(24%)

(2)卷二 寫作能力(24%)

(3)卷三 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18%)

(4)卷四 說話能力(14%)

校本評核(20%)(1)必修部分:閱讀活動(6%)

(2)選修部分:兩個選修單元(14%)

留意!「校本評核」的分數多於一份聆聽及綜合卷,因此要儘量在「校本評核」部分取得高分。

2. 閱讀卷

項目 說明

卷別 試卷一 閱讀能力

考試時間 1 小時 15 分鐘

佔分 佔全科總分 24%

考材類型 白話文 1-2 篇及文言文 1-2 篇(共 2-4 篇不等)

考核重點 理解、分析、感受、鑒賞等能力

考核形式 選擇、判斷、填表、填充、短答、長答等題型,所有試題必須作答

文憑試考試日期 每年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舉行,閱讀卷及寫作卷同日進行

c522_得分攻略.indd 1 14年6月5日 下午4:13

32 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 1(2015 / 16 年版) 得分攻略

試題分析

1. 閱讀卷 (1) 閱讀考材分析

年份 作者 /篇章名稱 文體 字數 題材

2007 年會考

1.林思華《冥王星的最後一夜》 白話 約 1400 字 科普

2.游宇明《只能陪你一程》 白話 約 600 字 哲理

3.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節錄) 文言 約 700 字 人物傳記

2008 年會考

1.向華《探月感言》 白話 約 800 字 隨筆

2.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文言 約 250 字 哲理、抒情

3.佚名《不圓亦圓》 白話 約 900 字 哲理

2009 年會考

1.佚名《民以食為天》 白話 約 2400 字 文化:節儉

2.司馬光《訓儉示康》 文言 約 1100 字 文化:節儉

2010 年會考

1.張中行《自嘲》 白話約 3000 字(有 480 字是文言)

處世態度

2.《列子•說符》 文言 約 250 字 軼事

2011 年會考

1.魯迅《二十四孝圖》(節錄) 白話 約 1900 字 文化:孝

2.古文兩則: (1)《孔子家語•六本》(節錄) (2)《孝經•諫諍章》

文言 約 500 字 文化:孝

文憑試練習卷

1.龍應台《目送》 白話 約 1400 字 親情

2.龍應台《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白話 約 1900 字 親情

3.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節錄) 文言 約 400 字 人物傳記

2012 年文憑試

1.曾敏之《橋》 白話 約 2800 字 家國情懷

2.《韓非子•五蠹》(節錄) 文言 約 290 字 法家思想

2013 年文憑試

1.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白話 約 1700 字 親情

2.黃國彬《說誓》 白話 約 1300 字 誠信

3.《呂氏春秋•士節》(節錄) 文言 約 400 字 節操

2014 年文憑試

1.徐國能《第九味》 白話 約 3000 字 人物事跡

2.《史記•孔子世家》(節錄) 文言 約 700 字 孔子思想

小分析: 近年的白話選文,會選取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而不會刻意選擇佚名或無名作家的作品。白話文的長度,一般都有二千多字至三千字,篇幅較長。文言文方面,較多選取先秦兩漢的文言篇章。

c522_得分攻略.indd 3 14年6月5日 下午4:13

54 得分攻略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1(2015/16 年版)

(2) 題型分析

年份題型

2007 年會考

2008 年會考

2009 年會考

2010 年會考

2011 年會考

文憑試練習卷

2012 年文憑試

2013 年文憑試

2014 年文憑試

圈出字詞 2.2% 3.5% / / / / / / /

字詞解釋 / / 4.9% 7.6% 6.7% 7.1% 7.1% 11.2% 11.6%

句子語譯 / / / 6.5% 6.7% 4.8% 3.6% 4.4% 3.5%

長答 13.3% / / 20.7% 13.3% 20.2% 29.8% 20.0% 14.0%

短答 25.6% 4.7% 7.4% 19.6% 12.2% 29.8% 13.0% 17.8% 22.0%

限字數回應題 / 7.0% 9.9% / / / / / 4.7%

判斷 11.1% 11.6% 7.4% 9.7% 15.6% 4.8% 4.8% 4.4% /

填充 8.9% 34.8% 38.3% 15.2% 18.9% 11.9% 2.4% 4.4% 4.7%

填表 27.8% / / 10.9% 13.3% 14.3% 15.5% 20.0% 25.5%

選擇 11.1% 38.4% 32.1% 9.8% 13.3% 7.1% 23.8% 17.8% 14.0%

總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小分析: 近年題目,問答題穩佔一定比例,考核考生文字表達能力。判斷題的佔分逐漸下降,2014更沒有出現判斷題。文言字詞解釋題的佔分與 2013 年文憑試相若。

(3) 能力分佈

年份能力

2007 年會考

2008 年會考

2009 年會考

2010 年會考

2011 年會考

文憑試練習卷

2012 年文憑試

2013 年文憑試

2014 年文憑試

複述 / 15.1% 4.9% 4.3% 4.4% 3.6% / / /

解釋 14.4% / 9.9% 17.4% 13.3% 11.9% 10.7% 15.6% 15.1%

整合 41.1% 27.9% 37.0% 59.8% 68.9% 48.8% 41.7% 21.1% 24.4%

引申 8.9% 30.2% 30.9% 10.9% 6.7% 16.7% 22.6% 38.9% 43.0%

評鑒 35.6% 19.8% 7.4% 7.6% 6.7% 19.0% 25.0% 24.4% 17.5%

創意 / 7.0% 9.9% / / / / / /

總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小分析: 歷年主要以整合及引申能力為主。而 2014 年文憑試,評鑒能力的佔分稍稍下降,而引申能力及整合能力的佔分略為增加了。

(4) 文白分數比例

年份文體

2007 年會考

2008 年會考

2009 年會考

2010 年會考

2011 年會考

文憑試練習卷

2012 年文憑試

2013 年文憑試

2014 年文憑試

白話文 65.6% 65.1% 67.9% 71.7% 72.2% 66.7% 57.7% 65.6% 62.8%

文言文 34.4% 34.9% 32.1% 28.3% 27.8% 33.3% 42.3% 34.4% 37.2%

小分析: 2014 年文憑試文言文的佔分,與 2013 年大致相若。

c522_得分攻略.indd 4 14年6月5日 下午4:13

1110 得分攻略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1(2015/16 年版)

二  應試技巧

閱讀卷應試技巧

閱讀卷旨在考核考生的理解、分析、鑒賞等能力,考生要在此卷中取得佳績,必須運用一些閱讀策略和應試技巧。考生在回答閱讀卷時,有一定的答題步驟:

1.速讀 2.審題 3.精讀 4.回答問題

考生在閱讀每篇閱讀材料及回答相關題目時,都應經過以上的四個步驟。以下將詳細介紹與這四個步驟有關的策略和技巧。

1.速讀 閱讀材料一般由兩至三篇文章組成,考生宜逐一完成。在正式回答題目前,先花數分鐘速讀文章一遍,把關鍵詞和重要句子畫上間線(或可利用螢光筆標示),初步掌握文章的主題和內容。速讀是以掃視的方式閱讀文章,只求掌握一些基本內容,速讀時不宜回讀。

考生速讀文章時,宜因應文章的體裁,留意不同的重點。文章體裁可分為記敍文、描寫文和論說文,以下是速讀不同體裁時所留意的重點:

記敍文

(1) 速讀時,應找出文章的記敍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經過、事件結果);

(2) 了解作者主要抒發的感情。

描寫文(景物和人物)

(1) 速讀時,應找出文章的描寫對象;(2) 了解作者主要抒發的感情。

論說文

(1) 速讀時,應找出論說的主題和作者的立場;(2) 留意分論點和相關論據。

另外,在速讀文言篇章時,還可注意以下兩項重點:

文言文

(1) 留意篇名和作者,因為當中或可反映文章的主題和內容重點,例如 2013 年文憑試的《呂氏春秋•士節》,篇名反映了文章主題與士人氣節有關;又如 2012 年文憑試的《韓非子•五蠹》,考生可連繫韓非的法家思想,了解文章的主題。

(2) 應結合注釋和題目中的字詞速讀文章。文言篇章會為難解的詞語注釋,考生不宜忽略。另外,題目一般提示了文中某些內容重點,有助考生理解文意。

考生常犯錯誤:1.閱讀速度太慢;2.漫無目的地閱讀,讀完一遍後,對文章仍沒有基本概念。

c522_得分攻略.indd 10 14年6月5日 下午4:14

1110 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 1(2015 / 16 年版) 得分攻略

2.審題 考生速讀文章後,應仔細分析題目,把題目和選項的關鍵詞圈起來,掌握題目要求。一般而言,題目可劃分為六個層次:「複述、解釋、整合、引申、評價、創意」。考生在審題時,可判斷出題目的層次,初步了解該題目的答題要求。

題目層次 題型 要求

複述 • 要求抄錄文中詞句按題目要求摘錄文中詞句,指出某項事實

解釋 • 解釋文中詞句的意思 運用個人文字解釋詞句

整合 • 概括段意和主旨• 從文中多處或某部分綜合訊息

以簡要的文字概括描述內容重點

引申

• 推斷句子的深層意思或言外之意

• 推斷作者的觀點或文中隱含的主題

• 分析文中的表達手法和段落的結構作用

分析出文中沒有直接提及的內容,一般會要求加以解釋

評價 • 評論文中的觀點• 鑑賞語言和表達手法

提出個人看法,並以文中內容或個人經驗作說明

創意 • 提出建議 提出特別而合理的建議,並加以說明

以下是題目的示例:

1. 以下文字分別描寫了作者在花園看到的景象,兩段文字的描寫手法有甚麼不同? (題目層次為「引申」,考生應分析出文中沒有直接提及的描寫手法,並附以詳細解釋)

2. 有人認為本文標題應改為「談用功」,你認為是否恰當? (題目層次為「評價」,考生應提出個人看法,並以文中內容作說明)

另外,題目經常引述文中句子,甚至標示有關段落,考生可先歸納出各道題目涉及的段落,在閱讀某段時,先回答所有與該段有關的題目。審題是取得佳績所不可或缺的步驟,考生不宜輕視,務必了解題目的作答重點和範圍。

考生常犯錯誤:1.未有審題,花掉大量時間精讀文章後,才逐一瀏覽題目,以致作答時需要再次精讀文章,耗費不少時間;

2.未有抓住題目的關鍵詞,或未能理解關鍵詞所反映的作答要求,導致答非所問。

3.精讀 在審題以後,考生便可根據題目要求,仔細閱讀文章。精讀時,先找出與答案大致相關的段落或部分,放慢閱讀速度,不時重讀前文。通過上下文意,理解關鍵詞句,推斷作者的觀點或感情。

精讀時,宜在讀完一個段落或部分後,思考該段落或部分的大意,務求掌握全文內容重點,這樣有助回答所有問題。考生除了按題目要求精讀文章外,還可因應不同的文章體裁,注意以下重點內容:

c522_得分攻略.indd 11 14年6月5日 下午4:14

2524 得分攻略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1(2015/16 年版)

三  文言文化知識

文言知識

文言文是中國語文科的重要部分,打好閱讀文言文的基礎,對閱讀理解試卷尤為重要。考生日常應多讀文言篇章,積累文言詞彙。另外,了解文言虛詞和常見實詞等,亦有助理解文言篇章。

1.文言虛詞 文言虛詞是指文言文中的介詞、副詞、連詞、助詞,它們都沒有實在意思,但在句子中起着輔助作用,使句子意思明確表達。文言虛詞的數量不多,但在文言文中普遍出現,假如我們掌握文言虛詞的用法,對閱讀文言文大有幫助。每一個虛詞往往有數種用法,我們應根據上下文意來理解虛詞的意義。以下將介紹部分常見的文言虛詞:

虛詞 解釋 例子

引進動作的對象:「 …… 的 事 情 」、「 …… 的 東 西 」、「……的人」

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4

羞。(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這是百代以來的恩怨,又是趙國引以為恥的事情。)

引進動作的目的、原因、地方:「……的目的」、「……的原因」、「……地方」

所4

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戰國策•趙策》)(拜見將軍的目的,是想救助趙國。)

用 作 助 詞, 構 成「 為 …… 所 ……」的句式,可直譯為「所」

太祖為流矢所4

中。(陳壽《三國志•魏書》)(太祖被亂飛的箭簇所射中。)

引進動作施行的時間或地方:「在」、「從」、「由」

救民於4

水火之中。(《孟子•滕文公下》)(把百姓從水火中解救出來。)

引進動作涉及的對象:「向」、「對」、「給」

借兵於4

楚伐魏。(司馬遷《史記•趙世家》)(向楚國借兵來攻打魏國。)

引進施行動作的對象:「被」

晏子見疑於4

齊君。(《呂氏春秋•士節》)(晏子被齊王懷疑。)

引進一同施行動作的對象:「跟」、「與」、「同」

燕王欲結於4

君。(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燕王希望與你結交。)

表示比較:「比」、「勝過」

冰,水為之,而寒於4

水。(《荀子•勸學》)(冰,由水而成,而比水寒冷。)

c522_得分攻略.indd 24 14年6月5日 下午4:14

2726 得分攻略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1(2015/16 年版)

虛詞 解釋 例子

表示遞進或並列關係:「 而 且 」、「 並且」、「又」

王不行,示趙弱且4

怯也。(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大王不前往,就顯得趙國軟弱而且膽小了。)

表示接近:「即將」、「將要」

年且4

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湯問》)(年紀將近九十歲,在大山對面居住。)

表示暫時作出的行為:「暫且」、「姑且」

烹羊宰牛且4

為樂。(李白《將進酒》)(我烹殺牛羊,暫且圖眼前的快樂。)

表示假設:「如果」若4

壅其口,其與能幾何?(《國語•周語上》)(如果堵塞他們的言論,還會得到多少人支持呢?)

表示揣測:「好像」、「似乎」

山有小口,彷彿若4

有光。(陶潛《桃花源記》)(山有小洞口,當中隱約好像有光。)

表示比較:「比得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

4人也。(宋濂《送東陽馬生

序》)(不在意所吃、所穿的比不上別人。)

表示施行動作的原因:「因為」、「由於」

蒙恬因4

家世得為秦將。(司馬遷《史記•蒙恬列傳》)(蒙恬由於家族關係而成為秦國將軍。)

表示連接:「於是」、「就」、「才」

項王即日因4

留沛公與飲。(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就在這天留下沛公與他一起喝酒。)

表示施行動作的條件或依據:「憑着」、「通過」、「趁着」

因4

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陶潛《歸去來辭》)(憑着這件事情來抒發自己的情意,寫了這篇文章,命名為《歸去來兮》。)

引進動作施行的對象:「替」、「給」

陳涉少時,嘗與4

人傭耕。(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年少時,曾經受僱替人耕種。)

引進動作的參與者:「跟」、「同」

執其手而與4

之謀。(《國語•越語上》)(握着他的手,跟他一起商量。)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通「歟」:「嗎」、「呢」

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4

?抑與之與

4?(《論語•學而》)(先生每到一個國家,

總是要了解這個國家的政事。能夠有此資格是他自己求得的呢?還是君主給予他的呢?)

2.常見文言實詞 文言實詞即具有明確意思的詞語,一個實詞往往具有不同含義,考生須根據實詞所在的位置,閱讀上下文來理解實詞的意義。以下將介紹常見的文言實詞:

實詞 解釋 例子

顯著誠則形,形則著

4。(《禮記•中庸》)(做到了真

誠就會表現出來,表現出來就會逐漸顯著。)

記載前主所是著

4為律。(《禮記•中庸》)(把前代君

主所肯定的記載為法律。)

c522_得分攻略.indd 26 14年6月5日 下午4:14

2726 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 1(2015 / 16 年版) 得分攻略

實詞 解釋 例子

空隙節者有閒

4,而刀刃者無厚。(《莊子•養生主》)

(牛的骨節有空隙,而我的刀刃卻薄得沒有厚度。)

參與肉食者謀之,又何閒

4焉?(《左傳•莊公十年》)

(掌權的大官自會策劃,你何必參與其中呢?)

嫌隙故君臣多閒

4。(《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因此

君臣之間多嫌隙。)

差別則醜美有閒

4矣。(《淮南子•俶真訓》)(那麼醜

和美是有差別的。)

窺探內閒

4主之情以告外。(《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在內窺探國君的情況然後告訴外面的同黨。)

邊境既而大叔命西鄙

4、北鄙

4貳於己。(《左傳•隱

公元年》)(過了不久,共叔段使西方和北方的邊境都聽命於自己。)

見識短淺肉食者鄙

4,未能遠謀。(《左傳•莊公十年》)

(掌權的大官見識短淺,未能深謀遠慮。)

輕視我皆有禮,夫猶鄙

4我。(《左傳•昭公十六年》)

(我們都能遵守禮儀,那些人仍然輕視我們。)

貪婪今之爭奪,非鄙

4也,財寡也。(《韓非子•五

蠹》)(現在人們互相爭奪,不是因為貪婪,只因財物太少。)

經過雷霆乍驚,宮車過

4也。(杜牧《阿房宮賦》)(雷

聲忽然震響,原來是宮車經過。)

責備聞大王有意督過

4之。(司馬遷《史記•項羽本

紀》)(聽說大王打算責備他。)

拜訪、探望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

4之。(司馬遷

《史記•魏公子列傳》)(我有朋友在市井屠戶之中,想委屈你駕車去拜訪他。)

過錯過4

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犯了錯誤而能夠改正,沒有事比這更好了。)

超過不過

4數仞而下。(《莊子•逍遙遊》)(不超過幾

丈高就落了下來。)

通「向」,面對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嚮

4之。(柳宗元

《梓人傳》)(有的拿着斧頭,有的拿着刀,大家圍成一圈,面向他站着。)

從前然後知吾嚮

4之未始遊。(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

記》)(然後知道以往的遊覽稱不上是真正的遊覽。)

c522_得分攻略.indd 27 14年6月5日 下午4:14

3130 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 1(2015 / 16 年版) 得分攻略

文化知識

中華文化是考核重點之一,並會出現在各試卷中,例如文言篇章問答、寫作題目等,便經常涉及有關文化知識的內容。考生在作答時,能夠適當運用文化知識,也能使內容更豐富。因此,學習基本文化知識對應付考試非常重要。以下是重要的文化概念:

文化概念 解說

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即關愛他人的善心。儒家主張把「仁」向外推廣,推己及人,社會便得以和諧。

義「義」是合乎道德的正當行為,是「仁」的體現。因此「義」必須建基於「仁」之上。

禮「禮」是社會公認的行為標準,使人的行為受到規範。「禮」講求心存敬意,屬於「仁」的外在表現。

智「智」是判斷是非的能力。人有「智」,因此能反省己過,對人作出批評,處事符合仁義。

信 「信」是誠信,人應堅守諾言,以此立身處世,與人建立穩定和諧的關係。

勇「勇」是堅毅、勇敢,是實踐「仁」的動力。「勇」必須以「仁」為本,堅毅、勇敢地做出「義」的行為。

廉「廉」是正直、有節操的品格。人有「廉」,則不會掩飾過錯,處事公正,不貪圖利益。

恕 「恕」是寬恕和體諒。能夠設身處地,為人着想,是擴展「仁」的結果。

恥「恥」是羞恥之心。人有羞恥之心,便能謙讓,不自尊自大,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

勤「勤」是勤勞。人能「勤」,便能恪守職分,毫不懈怠,這是古人心目中的成功之本。

儉 「儉」是簡樸節約,不奢侈浪費,是修養心性的原則。

忠「忠」是忠誠,即盡心盡力,本着仁心為別人服務。古人以此作為對待君主的原則。

孝「孝」是家庭倫理的核心,子女應孝敬父母,了解父母的需要,不使父母擔心自己。具體可分為「孝養」(供養父母)、「孝順」(順從父母之意)、「孝敬」(對父母心存敬意)、「孝承」(繼承父親志願、傳承家族血脈)。

悌 「悌」是兄友弟恭,兄弟之間互相關懷,使家庭和睦。

五倫

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為五種基本的人倫關係。《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父子」一倫,講求父慈子孝,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孝順父母。「君臣」一倫,講求君主以禮對待大臣,大臣忠心為君主服務。「夫婦」一倫,講求相敬如賓,夫婦在家庭中各有職責。「兄弟」一倫,講求兄友弟恭,依從年齡大小,恪守本分,使家庭和諧而井然有序。「朋友」一倫,講求誠信,相規以善,彼此超越私心和個人利害。

c522_得分攻略.indd 31 14年6月5日 下午4:14

3332 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 1(2015 / 16 年版) 得分攻略

四  應試特訓

文言文應試特訓

訓練一

    荊昭王A之時,有士焉曰石渚。其為人也,公直無私,王使為政廷。有殺人者,石渚追之,則其

父也。還車而反,立於廷曰:「殺人者,僕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廢國法,不可。失法伏

罪,人臣之義也。」於是乎伏斧鑕B,請死於王。王曰:「追而不及,豈必伏罪哉?子復事矣。」石

渚辭曰:「不私其親,不可謂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謂忠臣。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廢法,臣之行

也。」不去斧鑕,歿頭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為人臣也,可謂忠

且孝矣。

《呂氏春秋‧離俗》(節錄)

【注釋】

A荊昭王:即楚昭王,春秋時楚國君主。

B斧鑕:古代刑具。

c522_得分攻略.indd 33 14年6月5日 下午4:14

353434 得分攻略中文科模擬試卷及得分攻略1(2015/16 年版)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10 分)

  A 王使為政廷  使:

  B  阿有罪   阿:

  C 子復事矣   事:

  D  事君枉法      事:

  E 上之惠也   惠: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6分)

  A 有殺人者,石渚追之,則其父也。

   

   

  B 石渚辭曰:「不私其親,不可謂孝子。」

   

   

3.  石渚請求荊昭王賜他一死,原因是:(2分)

  A  執行任務失敗  A  B  C  D

  B  自知違反法律       

  C  受到國人責備

  D  以為必受追究

4.  試根據有關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分)

正確 錯誤無從判斷

A  荊昭王打算赦免石渚的罪行。

B  石渚最終在朝廷上死去。

古代漢語中,字詞不少都是一詞多義。解釋字詞時,可分辨字詞所屬詞性,如名詞、動詞、代詞、副詞等,再按上文下理推斷詞義。

答 策題 略

語譯句子時,應採 用 直 譯 的 方法,譯出每個詞語的意思,而不應採用意譯法。

答 策題 略

c522_得分攻略.indd 34 14年6月5日 下午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