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题 36 - image.chinawriter.com.cnimage.chinawriter.com.cn/61/2011/1114/u3875p843t61... ·...

1
3 6 责任编辑:饶翔 2011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一 自古湘西多才俊。从《大湘西演义》 到《走玩大湘西》,李康学一路行来,他的 行囊里已经沉甸甸了。长卷当歌,歌者不 歇,最近,集湘西历史、人物、传奇、民俗 风情于一体的《大湘西作品集》四卷本又 横空出世,洋洋洒洒近 300 万言,让我辈 横生多少赞叹和歆羡。一介清苦的书生, 身居闹市,心系书案。然而不是一味地皓 首穷经、寻章摘句,而是走向田间阡陌, 走向瓦舍深巷,探幽觅古,撷珠采玉,心 无旁骛,专注而精准。十载布衣芒鞋,十 载寒窗无闻,十载往事烟云,十载布局谋 篇,终于,一部尘封的大湘西历史长卷纤 毫毕呈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一直以来,湘西给外人的印象无外 乎最突出的三点:神秘的风土人情,有赶 尸、放蛊、辰州符这些诡异难测的东西, 有记载有传说,到如今仍是不解之谜。湘 西的民风是剽悍的,有“十万土匪”之说, 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手段残忍暴虐,其影 响远胜东北的“胡子”和山东的“响马”。 湘西的人物也是杰出的,有近代民国总 理熊希龄、文学艺术大师级人物沈从文 和黄永玉,更有新中国元帅贺龙。沈从文 笔下的湘西美丽而多情,让外界的人读 之心动不已;贺龙是最具草根色彩和传 奇色彩的新中国元帅,马夫出身、两把菜 刀闹革命。除此之外,外界对于湘西是知 之甚少的,这也是因为湘西自古就是荒 蛮之地,山水重重以致封闭。然而,毋庸 置疑,产生杰出人物和多姿多彩风土人 情的那片土地必是厚重的,厚重的土地 产生厚重的历史,湘西的历史应该为天 下人所熟知,湘西鲜为人知的真实面目 应该展示给天下人看。 湘西的作家们大都没有想到,虽然 一直都在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神奇土地 上寻寻觅觅,得到的是一枝一叶或者一 鳞半爪,有的想到了却不肯下“本钱”。李 康学想到了,也下了大“本钱”,他花了时 间精力,走出书斋,走向民间,去寻找那 些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其中有绿林 枭雄和土司的后裔、匪首的压寨夫人。他 在故纸堆里边研究边核实,查证遗迹搜 索传闻,几百个人物、几十本笔记、几十 本文献,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年板凳十年 磨剑,才有了他的心血结晶大湘西文学 系列作品。无论是土司还是土匪,正如他 说的“本着写历史作品‘大事不虚、小事 不拘’的原则,我这些书中所涉及的人和 事,可以说基本上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创 作的,虚构的部分占据的比例不是很 大”,所以说,李康学的作品是唯实的,是 唯史的,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湘西史。 于是就有历史记载的真实史事和散 落民间的野史相互照应,如雪泥鸿爪般 地渐渐清晰、显影,最终浮出历史的水 面,漫出尘封的纸背。湘西的历史从来就 是一部抗争的历史,每一个时代都不缺 少风云人物,从汉代的相单程和覃儿健、 澧中蛮陈从,到明代的覃垕王、向大坤。 李康学的大湘西作品中,“湘西王”陈渠 珍、田兴恕、田应诏等人物鲜活起来,湘 西乾嘉苗民大起义和田应诏湘西独立、 隆子雍革屯起义、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 等真实的历史事件演义起来,再现百年 湘西血色场景。被誉为湘西版的《尘埃落 定》的《大湘西土司》,全方位解读了湘西 永顺、桑植、保靖、大庸茅岗八百年四大 土司史,描述了溪州之战立铜柱、福石宠 迁居老司城、土家覃垕王举义反明、彭翼 南征倭、清廷改土归流、桑植土司向国栋 负屈河南等事件,唯史而不生吞活剥,行 文如流水,章回小说的故事性和艺术性 得到巧妙结合。在《大湘西匪殇》中,作家 首次对湘西的百年匪患进行扫描,从中 深层次思索,重点围绕湘西三大匪首瞿 伯阶、彭叫驴子、张平的传奇故事展开, 揭示了由民到匪的真实经历,客观公正 地评价了这些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特定 环境下生存的道理。作者还通过田幺妹、 周纯莲、杨丙莲这些真实压寨夫人们的 亲口述说或史料查证,动情地大费笔墨 写下了他们的生死情爱和忠贞不渝,不 仅向世人证明了湘西女人敢爱敢恨的性 子,还留下了一段无限凄美的人间伦理 情爱传奇。作者高明之处还在于不随波 逐流,他改变了一贯的视匪如豺狼的写 法,真实地表现了湘西土匪的人性历史中他们也严明纪律,也大义灭亲,也 打抱不平,也有责任担当,也抗日抗美, 即便是虎落平阳、穷途末路也不离不弃, 甚至抱寡终生、自尽山崖。换个角度,真 的是荡气回肠,一咏三叹,一个“殇”字, 道不尽人间的悲悯和痛惜,说不完人间 的男欢女爱。李康学的唯实情怀,也算对 九泉之下的亦匪亦民亦人的湘西土匪的 一点慰藉吧。同时,也足可说明大湘西作 品的思想性和独特性。 血色的历史本身似乎过于沉重,我 相信作家在大湘西采访和写作时一定有 此感受。他的那支笔一定浸透了血与泪, 由此他的笔锋一转,摆脱了那种记流水 账式或者编年体的笔法,在春秋笔法中 更多采用了小说的方式,这样让读者耳 目一新,读来灵动而不呆滞,人物鲜活而 不死板,大史担纲加以细节铺垫,更引人 入胜。 大湘西是中国武陵山区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的起源 地之一。早在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神奇的武陵山脉就 聚居着“石门人”和“桑植人”等远古人类。先秦时期,武 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越人等部,成为“武陵山文 化沉积带”。 出生在武陵山下湘西本土的李康学,自幼深受武陵 山及大湘西文化的熏陶。经过40余年辛勤笔耕,刮垢 磨光,李康学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文学创作之路,钻探了 武陵地区的大湘西文化宝藏。其创作定位之准、之深, 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尤其作者尊重历史事实,创 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反映了各个朝代的社会风貌和民族 风情,打造了武陵山区及大湘西文化的旅游品牌。经过 多年的研读文献、实地采访,异常勤奋的李康学业已成 为武陵山脉文化富矿的淘金者。而他淘得的“第一桶 金”就是 2003 年出版的历史小说《大湘西演义》。此后, 他又相继出版了《大湘西匪殇》《大湘西土司》《烽火南长 城》《张家界民族风情游》《传奇张家界》《走玩大湘西》和 《野火》等众多书籍。 兔年金秋,李康学又在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四卷 本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这部汇集作者数十年文学 创作作品的鸿篇巨制,可算是武陵山及大湘西历史文化 的集大成者。它不仅实现了作者少年的夙愿,而且确定 了其在中国武陵山区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综观《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可以看出这部可作枕头 的大作,从四个方面向海内外读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 “武陵文化”。一是追溯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大湘西系 列作品集》一书跌宕有致,引人入胜。不仅叙述了武陵 地区重大历史事件,而且用大量篇幅塑造了一大批历史 人物。如历史小说《大湘西土司》中首溯五代时土著人 彭士愁攻打土家酋长吴著冲宫殿的“洛塔会战”。接着, 描述了土家族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及盟约立溪州 铜柱的历史事件。《大湘西演义》从清代咸丰二年(公元 1852年)田兴恕加入竿军起笔,一直写到1952年湘西王 陈渠珍病逝止笔,艺术地再现了武陵地区百年近代风 云。全书涉及百余位历史人物。《传奇张家界》运用 《三国演义》笔法详细描述明朝初年土家首领向大坤在 索溪峪插旗起义、在神堂湾跳崖就义的悲壮故事。章 回体小说《烽火南长城》叙述了清代乾嘉年间湘黔边 境苗族领袖吴八月和石柳邓率领苗民起义、建立“吴 王”苗民政权的历史故事。一座南长城见证了明清时 期朝廷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血雨腥风,一部《烽火南 长城》控诉了苗族人民遭受阶级剥削的血泪历史。二 是叙述了辉煌的红色文化。作者本着创作历史小说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以红军史实为依据,审 慎描绘细节,适当加点调料。《孤岛沉冤》反思了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肃反”扩大化的 历史教训。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执行左倾错误路 线,错杀段德昌、柳直荀和王炳南等湘鄂西根据地创 始人,使红二军团将士锐减,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读后令人毛骨悚然,扼腕叹息。纪实小说《野火》则 是一曲如泣如诉的湘鄂边游击队之歌。三是挖掘了浓 郁的民族文化。武陵地区土家和苗家各族祖先在元明 清时期创建了土司机构,形成了以服饰、饮食、居住 和民间文艺为特征的民族文化。章回体小说《大湘西 土司》以史实为经,诠释了土家族五大土司简史,阐 述了清代雍正年间土家土司“改土归流”过程及其历 史作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在阐述史实基础上对武 陵地区民族文化进行记录,具有民族记忆的修复作 用。作者不仅浓墨重彩地穿插了土家族的转角楼、茅 古斯、摆手舞、跳丧舞、桑植民歌、薅草鼓歌、梯玛 歌、上梁歌、哭嫁歌、拜堂婚俗、祝米酒和上刀梯等 神秘文化,而且点缀了白族本主崇拜、游神赶会和仗 鼓舞,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画卷。四是描绘 了厚重的城镇文化。武陵地区各族先民修筑了具有民 族风格的城堡,形成了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名村,构成了国内外广大游客揽胜思古的人文景 观。《走玩大湘西》以八山七水为主线,描写了凤凰古 城、乾州古城和沅陵古郡等 13座名胜古迹较多的县 城,描述了里耶古镇、王村古镇、塔卧古镇、边城茶 峒、德夯古村、山江古寨、黄丝桥古城堡、老司城、 旧司城、崇山卫城、苦竹寨和洪家关等少数民族特色 村寨。此书让读者在“走走玩玩”之间,可走遍武陵 地区的旅游景点,获得武陵山及大湘西文化的精华。总 之,《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收入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 读了能让人经久回味不忘。 搞文学创作,好比寻矿挖宝,钻探定位要准,挖掘 开采更要深,这样收获才大。这是我多年来写作的一点 体会。 记得20多年前,有一次我与几个要好的大学同学 聚会,大家谈到各自将来的奋斗目标时,个个都充满了 对理想的憧憬。我当时开玩笑,说自己想当一个采矿 工。“当什么采矿工,该不是去挖煤炭吧?”有人笑我。 “我想搞写作,采文学之矿。”我老老实实说。“当文学的 采矿工,你能采到什么矿?没见到几个搞文学创作的致 了富!”有人又道。“怎么没人致富?获得诺贝尔奖有百 多万美元,这算不算?”我反驳道。“获诺贝尔奖的人有 几个?华人迄今还没有,你是不是做梦想得个诺氏奖?” 有人又笑我。“我是做过这个梦。”我笑道,“做梦都不 敢,那还搞什么写作。” 正值年轻气盛,确实什么梦都敢做。但是梦毕竟是 梦,有些梦是可以变成现实的,有些梦却遥不可及。我 只是想采掘文学方面的一点矿藏财富而已,并不是非 要采得诺氏这座大金矿。 我把自己一生的理想和兴趣爱好目标初步选定 了,此后进入社会,便开始了漫长的文学“探矿”作业。 因为要生活,要工作,像多数人一样,我只能在业余时 间去钻探挖掘一点文学之矿。这样,最初参加工作的数 年,我只是练笔写过几十万字文艺作品,在报刊发表的 不多。上世纪 90 年代末,我有幸在《中国老区报》当了记 者。由于职业的方便,我跑遍了全国各地,大大开阔了 眼界,并在写新闻的同时,业余写了一批散文、小说和 游记之类的文学作品,到90年代中期,我相继出版了 《将军与故乡》《燃烧的红烛》《生命的奇迹》等多部专 著。这些书出版后,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但仍没能产 生大的反响。为此,我总结这段时期的文学采矿工作, 好比是东一榔头,西一撅子,到处挖了一挖而已。因为 浅尝辄止,收获的仅仅都是些浮矿,价值不是很大。在 创作进入低沉迷惘时期之后,我干脆停了一两年笔,把 大量时间用来读书,将《二十五史》《十三经》及中外一 些经典名著啃过,又写了百余篇有关历代文苑名人的 随笔,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文学“探矿”历程,才深觉自己 以往“探矿”之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定位不准,二是开 掘太浅。以后的探矿该如何进行,我仔细权衡,决定将 重点定位在探寻大湘西的历史之上,并想通过写历史 来反映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民族风情。之所以这么选 择,是因为我觉得有几个有利因素:自己是湘西人,又 身在基层,对故乡的一切都比较熟悉,这是其一。湘西 的文化宝藏很多,过去虽有很多作家写湘西出了名,比 如沈从文,但他对湘西的历史却鲜见纵深挖掘。为此我 有充分信心用文学手法去写湘西的历史,这是其二。湘 西作为一个地方区域,写其历史虽有一定局限性,但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果把地域宝藏开掘成独 家品牌,其价值意义就非同寻常了,这是其三。基于这 几点认识,我便重新背了行囊,开始到湘西各地采风 “探矿”,经过数年乡村奔波和与数以百计的各色人物 接触,我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又反复研究了有 关湘西的各种史料。接着,便一口气选了六口钻井进行 重点挖掘。第一口是挖掘《大湘西演义》这个井矿。这段 历史是写湘西的近代史,其中又以田兴恕、田应诏、陈 渠珍为主要人物贯穿全书。这个井矿的宝藏一挖出来 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国家图书馆还专门来函,与我 签定协议将此书作了馆藏。第二口是挖掘《大湘西匪 殇》这个井矿。这是一部描写湘西最大的绿林枭雄瞿伯 阶、彭叫驴子的传奇故事作品,内容上有相当可读性, 看过的读者反映都还不错。第三口是挖掘《大湘西土 司》这个井矿。这部书描写了湘西四大土司的发展历 史,时间贯穿 800 余年。此书因涉及土司人物众多,细节 描述上尚未充分展开,但书中蕴含的土司传奇历史内 容十分丰富,有许多信息含量前所未有,所以也很值得 一看。第四口是挖掘《传奇张家界》这个井矿。这本书是 根据张家界天子山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创作而成 的。书中揭示了向王天子的身世之谜,同时演绎了一段 张家界最为传奇的神秘故事。第五口是挖掘《烽火南长 城》这个井矿。这部书描写了湘西乾嘉苗民大起义的历 史,所写人物全部是清史和地方史志中有记载的历史 真实人物,所含信息量也相当丰富。第六口是挖掘《野 火》这个矿井。此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湘鄂边游击队长 贺文慈在红军长征后,是如何领导游击队与敌斗智斗 勇和保护红军伤病员及家属的。 除了挖掘这六口“矿井”,我还顺带写了一部《走玩 大湘西》,此书是我多年来在湘西各地奔波写的一些短 文汇集,不算挖掘的“矿井”,只是我在挖掘其他矿井时 捎带的几十件附属产品而已。其中还有一些写我青少 年时代在家乡生活的文章,对于了解我的“挖矿”过程 或有帮助。此外,我还收入了纪实长篇小说《孤岛沉冤》 (原名《洪湖魂》)、中短篇小说集《神枪手》、报告文学集 《至善者之歌》《走过雪山草地》和《大湘西组诗》、纪实 文学《湘西三大压寨夫人的婚姻故事》《话说湘西土 匪》、电影文学剧本《天门山之恋》等作品,其中大部分 都是写有关湘西历史题材或与此有关联内容的,所以 一并收选在这套书之内了。 总之,这套《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算是我 20 多年来 “挖矿”不止的心血结晶。本着写历史作品“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的原则,我这些书中所涉及的人和事,可以 说基本上都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创作的,虚构的部分占 据比例不是很大。 湘西的矿藏品种很多,什么煤、铁、铜、金、银、锡、 锰、钠、铀、钼等等,储量据勘探都很丰富。而历史文化 方面的精神宝藏更有不少。过去,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 西籍作家已经挖掘出了相当多的湘西文化宝藏。如今, 还有更多的湘西本土作家们在“挖矿”不止,我所选挖 的这几座矿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我所挖的这 些矿藏究竟含金量如何,这最终要靠读者评判。 几年前,我为李康学的《大湘西演义》 写了篇短评,题目就是《大湘西的历史画 卷》。这次他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出版, 我还以此题评说,这是因为:一是我觉此题 对书的评说恰如其分;二是《大湘西系列作 品》写的人和事及风情,都具有大湘西极强 的历史性价值,无疑是一幅大湘西的历史 画卷。 李康学对文学的追求一直孜孜不倦、 勤奋刻苦。这次《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的出 版,可谓是洋洋大观。其作品内容涵盖广, 从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大湘西着笔,把 一个神秘精彩的、吸引人的、近百余年来的 大湘西展现在读者面前。关于大湘西地域 风情、乡土人性的作品,已有沈从文先生的 著作蜚声海内外,他是一个令人仰止的高 峰。李康学深刻明白这一点,他避开了狗 随声吠的忌讳,施展自己的所长,以散文纪 实的手法,从大湘西自然的、人文的、历史 的甚至是民俗风情的角度入笔,将浩如烟 海的大湘西近现代的历史人物事件,以最 朴实、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文笔展示出来, 是他对哺育他成长的这块土地的最真诚的 回报。大湘西这块土地是神奇的,它奇山 异水,有传奇的张家界,有丽水汤汤的沅 澧;它风韵独特,有边城凤凰的韵味无边,有商贾洪江的千年 余香;它钟灵毓秀,有新中国的元帅贺龙,有民国总理熊希 龄,有名满天下的沈从文,有艺术大师黄永玉等。这些事与 人,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里都是有情有景、有血有肉的,而所 有大湘西各类人物,他们又以鲜明的个性共同演绎着那段错综 复杂的大湘西历史。本书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历史事实为 依据,尊重史实,强调历史的真实。全书既有真实的历史背景 为烘托,又有细腻的写实式情节描写,同时对大湘西一些奇特 风俗也有真实记述,因而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有一种鲜明的 人文地域特色。作者对大湘西这块土地是极其熟悉的,他文字 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山有水,有风俗,亦有风情。所写人 物既有共和国的元帅,也有横行乡里的匪首;既有大文豪、大艺 术家,也有一般乡里村野式人物……作者把他们糅合在一起, 穿插于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叙说,真实地再现了大湘西那段风雨 飘摇、血雨腥风、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岁月。作者以高超的艺 术裁剪水平,把错综复杂的大湘西的历史演绎得引人入胜,自 然天成。可以说,远古的大湘西是蛮荒的,大湘西的历史就是 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的近现代史才是大湘西最吸引人的精 华部分,而作者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着眼处正是近百年来的 历史,独具慧眼,独具匠心,由此我说《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的创 作是成功的。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它都是有 其不足的,大湘西系列作品的不足就是思想性的表现较弱。 新中国元帅贺龙是有极其崇高而坚定的信仰的,那就是共 产主义,并为此奋斗终生;“湘西王”陈渠珍虽是地方小 霸,但他也是个很有理想的人物,无论是教育和民生,还 是军民式屯垦和治安,乃至维护祖国统一,他都是有其理 想的。对于这些,作者在其作品中不是没有表现,而是表 现得不够。然而瑕不掩瑜,不能否定《大湘西系列作品集》是 一部好作品,我还是要告诉广大关注大湘西的人们:了解风 情人文的大湘西,请读沈从文的作品;了解历史写实的大湘 西,请读李康学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 我是大湘西文化的挖矿人 □李康学 唯史与唯实的写作 □向延波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 评论 西在武陵山文化沉积带“淘金” □戴楚洲 李康学著《大湘西系列作品集》日前由中国书 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录作者描写大湘西地域 的有关作品共四卷本,260余万字。其中,除已出 版的《大湘西演义》《大湘西匪殇》《大湘西土司》 《传奇张家界》《烽火南长城》《走玩大湘西》《野火》 等书外,还收录了作者以前未出版的长篇小说《孤 岛沉冤》、中短篇小说集《神枪手》《大湘西诗选》、 纪实文学《话说湘西土匪》以及电影文学剧本《天 门山之恋》等作品。 神秘诡异的土司王朝,中国历史中的异数,在大湘西涓涓流淌的历史长河 中曾经一枝独秀。《大湘西土司》全方位解读了大湘西长达千年的古代土司史。 全书以历史史实为经,从唐末五代时期老蛮头土司王吴著冲传令招驸马着笔, 声色并茂地描述了溪州之战竖铜柱(五代)、福石宠迁居老司城(元代)、覃垕王 起义惊明廷(明初)、彭翼南征倭建奇功(明嘉靖年间)、向国栋负屈河南(清雍正 年间)……清廷改土归流,大湘西千年历史中著名的永顺土司、保靖土司、桑植 土司和大庸茅岗土司,中国历史中的历类王朝,从此灰飞烟灭了。 神奇而古老的土司王朝虽然灭亡了,但历史仍在继续。《大湘西演义》以 洋洋 30 万言另类解读了大湘西英雄与豪强争雄、文人骚客辈出的近代史。该 书从清咸丰二年“田兴恕刺臂入篁军,左宗棠刀下救乡党”落笔,历经田应 诏湘西独立,熊希龄北京拜相,隆子雍革屯起义,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止 于 1952年“湘西不倒翁”陈渠珍病逝长沙,百年大湘西近代史,有影响的历 史人物多达 33 个,正是他们与大湘西上千万山民共同演绎了大湘西那段血雨 腥风、变幻莫测的沉甸甸的近代史。 大湘西三大强人与国民政府共同演绎了那段血色历史。《大湘西匪殇》从 “鼠王出世”落笔,历经郎舅反目、绿林征战、迎娶压寨夫人、招安受骗、鹤峰脱 险、八面山上,到柯溪毙命,最终走上穷途末路。大湘西第一大强人鼠王瞿伯阶、 第二大强人彭叫驴子彭春荣、第三大强人古丈魔王张平与国民党38军军长傅忠 芳、国民党86军军长朱鼎卿、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以及国民政府大员薛岳、何 键、宋希濂等两大势力在大湘西山水密林间的角力,成就了大湘西血迹斑斑的 现代史。 但是,真正改写大湘西现代史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正是47军的闪 电进击,才真正结束了大湘西的百年匪患。从此,大湘西的天,才是蓝蓝的天! 如果说,历史的大湘西让你感觉沉重,那么,民族的大湘西,就会让你感觉 神奇。大湘西,首先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大湘西。在《大湘西土司》中,我们看到, 清王朝推行的改土归流的国策,让大批汉族军民迁移大湘西屯垦戍边、繁育子 孙,与原住民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杂居混居,各民族共存共荣的社会环境日 渐形成。在改土归流的历史进程中,开明如彭翼南的土司王们附庸风雅,兴汉 学,筑边墙,与中央政府委任的流官们吟诗作赋,诗酒风流,使原住的彭、田、向、 覃、龙、石、麻、隆八大家族接受汉文明洗礼的同时,形成了民族文化的互动或联 姻。 正因为民族文化的互动或联姻,大湘西曾经诡异的些许民俗逐渐成为历史 的垃圾:翻看《大湘西土司》,我们可以读到“唐宗圣首次叛主,向国柱宫中被 刺”,好色的桑植土司王向国柱用“初夜权”折磨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为了“灵魂 归乡,入土为安”,保靖土司王彭虎臣征广西岑猛,千里“赶尸”回故乡。翻开《大 湘西匪殇》,我们从鼠王瞿伯阶迎娶压寨夫人田幺妹和古丈魔王张平抢婚压寨 夫人杨丙莲,可见古老民族“抢婚”的遗俗。翻开《大湘西演义》,我们可以读到土 家人祭神的梯玛神歌与祀祖的打绕棺、“点亮”,尽管有些许迷信的色彩,但这是 大湘西的历史民俗,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我们不能纂改历史,我们只能还一份历 史的真实,还一份历史的神奇。 大湘西是人杰地灵的宝地。除了举世闻名的张家界,惊险奇绝的猛洞河,美 轮美奂的凤凰城,《大湘西土司》中举世闻名的溪州铜柱,虽是汉楚战争的盟约, 却有土司王彭士愁人文王国的理念。永顺土司王彭明辅礼待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唐伯虎,敢与汉人一流才子诗词唱和,后世传为佳话。文人土司王彭翼南建翼南 书院,一方面重视教育后学,兴汉学,另一方面吟诗作画倡汉化,被称为文治武 功兼具的大湘西的“李后主”……《大湘西演义》中,民国总理熊希龄卸任后不当 寓公,却创办香山慈幼院,开创中国幼教之先河;“湘西王”陈渠珍发现小文书沈 从文写得一笔好小楷,便赠数十光洋资助他到北京求学,才使凤凰县一个小麻 雀最终变成一只金凤凰;贺龙厚葬大姐贺英,彰显革命家和军事家的人文关 怀……《大湘西匪殇》中,那些提着脑袋讨生活的绿林好汉和压寨夫人们,也并 不是只知一味的打打杀杀,抢抢夺夺,成千夫所指。湘西第一大强人瞿伯阶冲冠 一怒为红颜,攻龙山县城抢回美妻田幺妹;第二大强人彭叫驴子缴枪救母,杀石 堤西区长救发妻,其妻周纯莲守坟哭夫……历史长河中的他们,是大湘西曾经 的代表,他们的言与行,是大湘西天人合一历史形态中深情、靓丽、饱满且性情 的一笔又一笔,图说着最本色的、最人文的大湘西。 展现大湘西人文历史 □覃代伦 创作谈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Feb-2020

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专 题 36 - image.chinawriter.com.cnimage.chinawriter.com.cn/61/2011/1114/U3875P843T61... · 枭雄和土司的后裔、匪首的压寨夫人。他 在故纸堆里边研究边核实,查证遗迹搜

36责任编辑:饶 翔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专 题

自古湘西多才俊。从《大湘西演义》到《走玩大湘西》,李康学一路行来,他的行囊里已经沉甸甸了。长卷当歌,歌者不歇,最近,集湘西历史、人物、传奇、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大湘西作品集》四卷本又横空出世,洋洋洒洒近 300 万言,让我辈横生多少赞叹和歆羡。一介清苦的书生,身居闹市,心系书案。然而不是一味地皓首穷经、寻章摘句,而是走向田间阡陌,走向瓦舍深巷,探幽觅古,撷珠采玉,心无旁骛,专注而精准。十载布衣芒鞋,十载寒窗无闻,十载往事烟云,十载布局谋篇,终于,一部尘封的大湘西历史长卷纤毫毕呈地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一直以来,湘西给外人的印象无外乎最突出的三点:神秘的风土人情,有赶尸、放蛊、辰州符这些诡异难测的东西,有记载有传说,到如今仍是不解之谜。湘西的民风是剽悍的,有“十万土匪”之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手段残忍暴虐,其影响远胜东北的“胡子”和山东的“响马”。湘西的人物也是杰出的,有近代民国总理熊希龄、文学艺术大师级人物沈从文和黄永玉,更有新中国元帅贺龙。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美丽而多情,让外界的人读之心动不已;贺龙是最具草根色彩和传奇色彩的新中国元帅,马夫出身、两把菜刀闹革命。除此之外,外界对于湘西是知之甚少的,这也是因为湘西自古就是荒蛮之地,山水重重以致封闭。然而,毋庸

置疑,产生杰出人物和多姿多彩风土人情的那片土地必是厚重的,厚重的土地产生厚重的历史,湘西的历史应该为天下人所熟知,湘西鲜为人知的真实面目应该展示给天下人看。

湘西的作家们大都没有想到,虽然一直都在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神奇土地上寻寻觅觅,得到的是一枝一叶或者一鳞半爪,有的想到了却不肯下“本钱”。李康学想到了,也下了大“本钱”,他花了时间精力,走出书斋,走向民间,去寻找那些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其中有绿林枭雄和土司的后裔、匪首的压寨夫人。他在故纸堆里边研究边核实,查证遗迹搜索传闻,几百个人物、几十本笔记、几十本文献,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年板凳十年磨剑,才有了他的心血结晶大湘西文学系列作品。无论是土司还是土匪,正如他说的“本着写历史作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我这些书中所涉及的人和事,可以说基本上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创作的,虚构的部分占据的比例不是很大”,所以说,李康学的作品是唯实的,是唯史的,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湘西史。

于是就有历史记载的真实史事和散落民间的野史相互照应,如雪泥鸿爪般地渐渐清晰、显影,最终浮出历史的水面,漫出尘封的纸背。湘西的历史从来就是一部抗争的历史,每一个时代都不缺少风云人物,从汉代的相单程和覃儿健、澧中蛮陈从,到明代的覃垕王、向大坤。李康学的大湘西作品中,“湘西王”陈渠珍、田兴恕、田应诏等人物鲜活起来,湘西乾嘉苗民大起义和田应诏湘西独立、隆子雍革屯起义、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等真实的历史事件演义起来,再现百年湘西血色场景。被誉为湘西版的《尘埃落定》的《大湘西土司》,全方位解读了湘西永顺、桑植、保靖、大庸茅岗八百年四大土司史,描述了溪州之战立铜柱、福石宠迁居老司城、土家覃垕王举义反明、彭翼南征倭、清廷改土归流、桑植土司向国栋负屈河南等事件,唯史而不生吞活剥,行文如流水,章回小说的故事性和艺术性得到巧妙结合。在《大湘西匪殇》中,作家首次对湘西的百年匪患进行扫描,从中深层次思索,重点围绕湘西三大匪首瞿伯阶、彭叫驴子、张平的传奇故事展开,

揭示了由民到匪的真实经历,客观公正地评价了这些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特定环境下生存的道理。作者还通过田幺妹、周纯莲、杨丙莲这些真实压寨夫人们的亲口述说或史料查证,动情地大费笔墨写下了他们的生死情爱和忠贞不渝,不仅向世人证明了湘西女人敢爱敢恨的性子,还留下了一段无限凄美的人间伦理情爱传奇。作者高明之处还在于不随波逐流,他改变了一贯的视匪如豺狼的写法,真实地表现了湘西土匪的人性——历史中他们也严明纪律,也大义灭亲,也打抱不平,也有责任担当,也抗日抗美,即便是虎落平阳、穷途末路也不离不弃,甚至抱寡终生、自尽山崖。换个角度,真的是荡气回肠,一咏三叹,一个“殇”字,道不尽人间的悲悯和痛惜,说不完人间的男欢女爱。李康学的唯实情怀,也算对九泉之下的亦匪亦民亦人的湘西土匪的一点慰藉吧。同时,也足可说明大湘西作品的思想性和独特性。

血色的历史本身似乎过于沉重,我相信作家在大湘西采访和写作时一定有此感受。他的那支笔一定浸透了血与泪,由此他的笔锋一转,摆脱了那种记流水账式或者编年体的笔法,在春秋笔法中更多采用了小说的方式,这样让读者耳目一新,读来灵动而不呆滞,人物鲜活而不死板,大史担纲加以细节铺垫,更引人入胜。

大湘西是中国武陵山区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早在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神奇的武陵山脉就聚居着“石门人”和“桑植人”等远古人类。先秦时期,武陵地区为濮人、巴人、楚人和越人等部,成为“武陵山文化沉积带”。

出生在武陵山下湘西本土的李康学,自幼深受武陵山及大湘西文化的熏陶。经过 40 余年辛勤笔耕,刮垢磨光,李康学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文学创作之路,钻探了武陵地区的大湘西文化宝藏。其创作定位之准、之深,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尤其作者尊重历史事实,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反映了各个朝代的社会风貌和民族风情,打造了武陵山区及大湘西文化的旅游品牌。经过多年的研读文献、实地采访,异常勤奋的李康学业已成为武陵山脉文化富矿的淘金者。而他淘得的“第一桶金”就是2003年出版的历史小说《大湘西演义》。此后,他又相继出版了《大湘西匪殇》《大湘西土司》《烽火南长城》《张家界民族风情游》《传奇张家界》《走玩大湘西》和

《野火》等众多书籍。兔年金秋,李康学又在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四卷

本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这部汇集作者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的鸿篇巨制,可算是武陵山及大湘西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不仅实现了作者少年的夙愿,而且确定了其在中国武陵山区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综观《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可以看出这部可作枕头的大作,从四个方面向海内外读者展示了博大精深的

“武陵文化”。一是追溯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一书跌宕有致,引人入胜。不仅叙述了武陵地区重大历史事件,而且用大量篇幅塑造了一大批历史人物。如历史小说《大湘西土司》中首溯五代时土著人

彭士愁攻打土家酋长吴著冲宫殿的“洛塔会战”。接着,描述了土家族历史上著名的“溪州之战”及盟约立溪州铜柱的历史事件。《大湘西演义》从清代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田兴恕加入竿军起笔,一直写到1952年湘西王陈渠珍病逝止笔,艺术地再现了武陵地区百年近代风云。全书涉及百余位历史人物。《传奇张家界》 运用

《三国演义》笔法详细描述明朝初年土家首领向大坤在索溪峪插旗起义、在神堂湾跳崖就义的悲壮故事。章回体小说 《烽火南长城》 叙述了清代乾嘉年间湘黔边境苗族领袖吴八月和石柳邓率领苗民起义、建立“吴王”苗民政权的历史故事。一座南长城见证了明清时期朝廷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的血雨腥风,一部 《烽火南长城》 控诉了苗族人民遭受阶级剥削的血泪历史。二是叙述了辉煌的红色文化。作者本着创作历史小说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以红军史实为依据,审慎描绘细节,适当加点调料。《孤岛沉冤》 反思了 20世纪30年代初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肃反”扩大化的历史教训。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执行左倾错误路线,错杀段德昌、柳直荀和王炳南等湘鄂西根据地创始人,使红二军团将士锐减,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读后令人毛骨悚然,扼腕叹息。纪实小说 《野火》 则是一曲如泣如诉的湘鄂边游击队之歌。三是挖掘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武陵地区土家和苗家各族祖先在元明

清时期创建了土司机构,形成了以服饰、饮食、居住和民间文艺为特征的民族文化。章回体小说 《大湘西土司》 以史实为经,诠释了土家族五大土司简史,阐述了清代雍正年间土家土司“改土归流”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在阐述史实基础上对武陵地区民族文化进行记录,具有民族记忆的修复作用。作者不仅浓墨重彩地穿插了土家族的转角楼、茅古斯、摆手舞、跳丧舞、桑植民歌、薅草鼓歌、梯玛歌、上梁歌、哭嫁歌、拜堂婚俗、祝米酒和上刀梯等神秘文化,而且点缀了白族本主崇拜、游神赶会和仗鼓舞,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画卷。四是描绘了厚重的城镇文化。武陵地区各族先民修筑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城堡,形成了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构成了国内外广大游客揽胜思古的人文景观。《走玩大湘西》以八山七水为主线,描写了凤凰古城、乾州古城和沅陵古郡等 13 座名胜古迹较多的县城,描述了里耶古镇、王村古镇、塔卧古镇、边城茶峒、德夯古村、山江古寨、黄丝桥古城堡、老司城、旧司城、崇山卫城、苦竹寨和洪家关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此书让读者在“走走玩玩”之间,可走遍武陵地区的旅游景点,获得武陵山及大湘西文化的精华。总之,《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收入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读了能让人经久回味不忘。

搞文学创作,好比寻矿挖宝,钻探定位要准,挖掘开采更要深,这样收获才大。这是我多年来写作的一点体会。

记得20多年前,有一次我与几个要好的大学同学聚会,大家谈到各自将来的奋斗目标时,个个都充满了对理想的憧憬。我当时开玩笑,说自己想当一个采矿工。“当什么采矿工,该不是去挖煤炭吧?”有人笑我。

“我想搞写作,采文学之矿。”我老老实实说。“当文学的采矿工,你能采到什么矿?没见到几个搞文学创作的致了富!”有人又道。“怎么没人致富?获得诺贝尔奖有百多万美元,这算不算?”我反驳道。“获诺贝尔奖的人有几个?华人迄今还没有,你是不是做梦想得个诺氏奖?”有人又笑我。“我是做过这个梦。”我笑道,“做梦都不敢,那还搞什么写作。”

正值年轻气盛,确实什么梦都敢做。但是梦毕竟是梦,有些梦是可以变成现实的,有些梦却遥不可及。我只是想采掘文学方面的一点矿藏财富而已,并不是非要采得诺氏这座大金矿。

我把自己一生的理想和兴趣爱好目标初步选定了,此后进入社会,便开始了漫长的文学“探矿”作业。因为要生活,要工作,像多数人一样,我只能在业余时间去钻探挖掘一点文学之矿。这样,最初参加工作的数年,我只是练笔写过几十万字文艺作品,在报刊发表的不多。上世纪90年代末,我有幸在《中国老区报》当了记者。由于职业的方便,我跑遍了全国各地,大大开阔了眼界,并在写新闻的同时,业余写了一批散文、小说和游记之类的文学作品,到 90 年代中期,我相继出版了

《将军与故乡》《燃烧的红烛》《生命的奇迹》等多部专著。这些书出版后,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但仍没能产生大的反响。为此,我总结这段时期的文学采矿工作,好比是东一榔头,西一撅子,到处挖了一挖而已。因为浅尝辄止,收获的仅仅都是些浮矿,价值不是很大。在创作进入低沉迷惘时期之后,我干脆停了一两年笔,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将《二十五史》《十三经》及中外一些经典名著啃过,又写了百余篇有关历代文苑名人的随笔,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文学“探矿”历程,才深觉自己以往“探矿”之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定位不准,二是开掘太浅。以后的探矿该如何进行,我仔细权衡,决定将重点定位在探寻大湘西的历史之上,并想通过写历史来反映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民族风情。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我觉得有几个有利因素:自己是湘西人,又身在基层,对故乡的一切都比较熟悉,这是其一。湘西的文化宝藏很多,过去虽有很多作家写湘西出了名,比如沈从文,但他对湘西的历史却鲜见纵深挖掘。为此我有充分信心用文学手法去写湘西的历史,这是其二。湘西作为一个地方区域,写其历史虽有一定局限性,但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果把地域宝藏开掘成独家品牌,其价值意义就非同寻常了,这是其三。基于这几点认识,我便重新背了行囊,开始到湘西各地采风

“探矿”,经过数年乡村奔波和与数以百计的各色人物接触,我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又反复研究了有关湘西的各种史料。接着,便一口气选了六口钻井进行重点挖掘。第一口是挖掘《大湘西演义》这个井矿。这段历史是写湘西的近代史,其中又以田兴恕、田应诏、陈渠珍为主要人物贯穿全书。这个井矿的宝藏一挖出来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国家图书馆还专门来函,与我签定协议将此书作了馆藏。第二口是挖掘《大湘西匪殇》这个井矿。这是一部描写湘西最大的绿林枭雄瞿伯阶、彭叫驴子的传奇故事作品,内容上有相当可读性,看过的读者反映都还不错。第三口是挖掘《大湘西土司》这个井矿。这部书描写了湘西四大土司的发展历史,时间贯穿800余年。此书因涉及土司人物众多,细节描述上尚未充分展开,但书中蕴含的土司传奇历史内容十分丰富,有许多信息含量前所未有,所以也很值得一看。第四口是挖掘《传奇张家界》这个井矿。这本书是根据张家界天子山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创作而成的。书中揭示了向王天子的身世之谜,同时演绎了一段张家界最为传奇的神秘故事。第五口是挖掘《烽火南长城》这个井矿。这部书描写了湘西乾嘉苗民大起义的历史,所写人物全部是清史和地方史志中有记载的历史真实人物,所含信息量也相当丰富。第六口是挖掘《野火》这个矿井。此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湘鄂边游击队长贺文慈在红军长征后,是如何领导游击队与敌斗智斗勇和保护红军伤病员及家属的。

除了挖掘这六口“矿井”,我还顺带写了一部《走玩大湘西》,此书是我多年来在湘西各地奔波写的一些短文汇集,不算挖掘的“矿井”,只是我在挖掘其他矿井时捎带的几十件附属产品而已。其中还有一些写我青少年时代在家乡生活的文章,对于了解我的“挖矿”过程或有帮助。此外,我还收入了纪实长篇小说《孤岛沉冤》

(原名《洪湖魂》)、中短篇小说集《神枪手》、报告文学集《至善者之歌》《走过雪山草地》和《大湘西组诗》、纪实文学《湘西三大压寨夫人的婚姻故事》《话说湘西土匪》、电影文学剧本《天门山之恋》等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写有关湘西历史题材或与此有关联内容的,所以一并收选在这套书之内了。

总之,这套《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算是我20多年来“挖矿”不止的心血结晶。本着写历史作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我这些书中所涉及的人和事,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创作的,虚构的部分占据比例不是很大。

湘西的矿藏品种很多,什么煤、铁、铜、金、银、锡、锰、钠、铀、钼等等,储量据勘探都很丰富。而历史文化方面的精神宝藏更有不少。过去,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籍作家已经挖掘出了相当多的湘西文化宝藏。如今,还有更多的湘西本土作家们在“挖矿”不止,我所选挖的这几座矿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我所挖的这些矿藏究竟含金量如何,这最终要靠读者评判。

几年前,我为李康学的《大湘西演义》写了篇短评,题目就是《大湘西的历史画卷》。这次他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出版,我还以此题评说,这是因为:一是我觉此题对书的评说恰如其分;二是《大湘西系列作品》写的人和事及风情,都具有大湘西极强的历史性价值,无疑是一幅大湘西的历史画卷。

李康学对文学的追求一直孜孜不倦、勤奋刻苦。这次《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的出版,可谓是洋洋大观。其作品内容涵盖广,从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大湘西着笔,把一个神秘精彩的、吸引人的、近百余年来的大湘西展现在读者面前。关于大湘西地域风情、乡土人性的作品,已有沈从文先生的著作蜚声海内外,他是一个令人仰止的高峰。李康学深刻明白这一点,他避开了狗随声吠的忌讳,施展自己的所长,以散文纪实的手法,从大湘西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甚至是民俗风情的角度入笔,将浩如烟海的大湘西近现代的历史人物事件,以最朴实、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文笔展示出来,是他对哺育他成长的这块土地的最真诚的回报。大湘西这块土地是神奇的,它奇山异水,有传奇的张家界,有丽水汤汤的沅

澧;它风韵独特,有边城凤凰的韵味无边,有商贾洪江的千年余香;它钟灵毓秀,有新中国的元帅贺龙,有民国总理熊希龄,有名满天下的沈从文,有艺术大师黄永玉等。这些事与人,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里都是有情有景、有血有肉的,而所有大湘西各类人物,他们又以鲜明的个性共同演绎着那段错综复杂的大湘西历史。本书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尊重史实,强调历史的真实。全书既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为烘托,又有细腻的写实式情节描写,同时对大湘西一些奇特风俗也有真实记述,因而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有一种鲜明的人文地域特色。作者对大湘西这块土地是极其熟悉的,他文字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山有水,有风俗,亦有风情。所写人物既有共和国的元帅,也有横行乡里的匪首;既有大文豪、大艺术家,也有一般乡里村野式人物……作者把他们糅合在一起,穿插于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叙说,真实地再现了大湘西那段风雨飘摇、血雨腥风、变幻莫测的历史风云岁月。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裁剪水平,把错综复杂的大湘西的历史演绎得引人入胜,自然天成。可以说,远古的大湘西是蛮荒的,大湘西的历史就是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的近现代史才是大湘西最吸引人的精华部分,而作者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着眼处正是近百年来的历史,独具慧眼,独具匠心,由此我说《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的创作是成功的。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它都是有其不足的,大湘西系列作品的不足就是思想性的表现较弱。新中国元帅贺龙是有极其崇高而坚定的信仰的,那就是共产主义,并为此奋斗终生;“湘西王”陈渠珍虽是地方小霸,但他也是个很有理想的人物,无论是教育和民生,还是军民式屯垦和治安,乃至维护祖国统一,他都是有其理想的。对于这些,作者在其作品中不是没有表现,而是表现得不够。然而瑕不掩瑜,不能否定《大湘西系列作品集》是一部好作品,我还是要告诉广大关注大湘西的人们:了解风情人文的大湘西,请读沈从文的作品;了解历史写实的大湘西,请读李康学的《大湘西系列作品集》。

我是大湘西文化的挖矿人□李康学

唯史与唯实的写作□向延波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

评 论

大湘西的历史画卷

刘晓平

在武陵山文化沉积带“淘金”□戴楚洲

李康学著《大湘西系列作品集》日前由中国书

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录作者描写大湘西地域

的有关作品共四卷本,260余万字。其中,除已出

版的《大湘西演义》《大湘西匪殇》《大湘西土司》

《传奇张家界》《烽火南长城》《走玩大湘西》《野火》

等书外,还收录了作者以前未出版的长篇小说《孤

岛沉冤》、中短篇小说集《神枪手》《大湘西诗选》、

纪实文学《话说湘西土匪》以及电影文学剧本《天

门山之恋》等作品。

神秘诡异的土司王朝,中国历史中的异数,在大湘西涓涓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一枝独秀。《大湘西土司》全方位解读了大湘西长达千年的古代土司史。全书以历史史实为经,从唐末五代时期老蛮头土司王吴著冲传令招驸马着笔,声色并茂地描述了溪州之战竖铜柱(五代)、福石宠迁居老司城(元代)、覃垕王起义惊明廷(明初)、彭翼南征倭建奇功(明嘉靖年间)、向国栋负屈河南(清雍正年间)……清廷改土归流,大湘西千年历史中著名的永顺土司、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和大庸茅岗土司,中国历史中的历类王朝,从此灰飞烟灭了。

神奇而古老的土司王朝虽然灭亡了,但历史仍在继续。《大湘西演义》以洋洋30万言另类解读了大湘西英雄与豪强争雄、文人骚客辈出的近代史。该书从清咸丰二年“田兴恕刺臂入篁军,左宗棠刀下救乡党”落笔,历经田应诏湘西独立,熊希龄北京拜相,隆子雍革屯起义,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止于1952年“湘西不倒翁”陈渠珍病逝长沙,百年大湘西近代史,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多达33个,正是他们与大湘西上千万山民共同演绎了大湘西那段血雨腥风、变幻莫测的沉甸甸的近代史。

大湘西三大强人与国民政府共同演绎了那段血色历史。《大湘西匪殇》从“鼠王出世”落笔,历经郎舅反目、绿林征战、迎娶压寨夫人、招安受骗、鹤峰脱险、八面山上,到柯溪毙命,最终走上穷途末路。大湘西第一大强人鼠王瞿伯阶、第二大强人彭叫驴子彭春荣、第三大强人古丈魔王张平与国民党38军军长傅忠芳、国民党86军军长朱鼎卿、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以及国民政府大员薛岳、何键、宋希濂等两大势力在大湘西山水密林间的角力,成就了大湘西血迹斑斑的现代史。

但是,真正改写大湘西现代史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47军。正是 47军的闪电进击,才真正结束了大湘西的百年匪患。从此,大湘西的天,才是蓝蓝的天!

如果说,历史的大湘西让你感觉沉重,那么,民族的大湘西,就会让你感觉神奇。大湘西,首先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大湘西。在《大湘西土司》中,我们看到,清王朝推行的改土归流的国策,让大批汉族军民迁移大湘西屯垦戍边、繁育子孙,与原住民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杂居混居,各民族共存共荣的社会环境日渐形成。在改土归流的历史进程中,开明如彭翼南的土司王们附庸风雅,兴汉学,筑边墙,与中央政府委任的流官们吟诗作赋,诗酒风流,使原住的彭、田、向、覃、龙、石、麻、隆八大家族接受汉文明洗礼的同时,形成了民族文化的互动或联姻。

正因为民族文化的互动或联姻,大湘西曾经诡异的些许民俗逐渐成为历史的垃圾:翻看《大湘西土司》,我们可以读到“唐宗圣首次叛主,向国柱宫中被刺”,好色的桑植土司王向国柱用“初夜权”折磨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为了“灵魂归乡,入土为安”,保靖土司王彭虎臣征广西岑猛,千里“赶尸”回故乡。翻开《大湘西匪殇》,我们从鼠王瞿伯阶迎娶压寨夫人田幺妹和古丈魔王张平抢婚压寨夫人杨丙莲,可见古老民族“抢婚”的遗俗。翻开《大湘西演义》,我们可以读到土家人祭神的梯玛神歌与祀祖的打绕棺、“点亮”,尽管有些许迷信的色彩,但这是大湘西的历史民俗,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我们不能纂改历史,我们只能还一份历史的真实,还一份历史的神奇。

大湘西是人杰地灵的宝地。除了举世闻名的张家界,惊险奇绝的猛洞河,美轮美奂的凤凰城,《大湘西土司》中举世闻名的溪州铜柱,虽是汉楚战争的盟约,却有土司王彭士愁人文王国的理念。永顺土司王彭明辅礼待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敢与汉人一流才子诗词唱和,后世传为佳话。文人土司王彭翼南建翼南书院,一方面重视教育后学,兴汉学,另一方面吟诗作画倡汉化,被称为文治武功兼具的大湘西的“李后主”……《大湘西演义》中,民国总理熊希龄卸任后不当寓公,却创办香山慈幼院,开创中国幼教之先河;“湘西王”陈渠珍发现小文书沈从文写得一笔好小楷,便赠数十光洋资助他到北京求学,才使凤凰县一个小麻雀最终变成一只金凤凰;贺龙厚葬大姐贺英,彰显革命家和军事家的人文关怀……《大湘西匪殇》中,那些提着脑袋讨生活的绿林好汉和压寨夫人们,也并不是只知一味的打打杀杀,抢抢夺夺,成千夫所指。湘西第一大强人瞿伯阶冲冠一怒为红颜,攻龙山县城抢回美妻田幺妹;第二大强人彭叫驴子缴枪救母,杀石堤西区长救发妻,其妻周纯莲守坟哭夫……历史长河中的他们,是大湘西曾经的代表,他们的言与行,是大湘西天人合一历史形态中深情、靓丽、饱满且性情的一笔又一笔,图说着最本色的、最人文的大湘西。

展现大湘西人文历史□覃代伦

■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