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35
1 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 外外外外 外外 : 外外外 TA8931034 外外 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 :一 外外外外 外外外外外

Upload: emma

Post on 21-Jan-2016

6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學生 : 翁敏嘉 TA8931034 系級: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臨床心理組博一 指導老師:楊倍昌教授. 大綱. 心理學的源起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興起 台灣本土臨床心理學的興起 反思自己研究的出路 以依附理論為例 結論. 心理學的源起. 東西方心理學. 中國人的哲學心理學 自春秋戰國~清季,兩千七百年 歐美的科學心理學 十九世紀末葉德國 一個世紀後大放異彩於美國 美國以實驗心理學為主 楊國樞( 2005 ). 美國主流心理學的學術革命. 為了匡正忽視文化在心理與行為的形成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學生 : 翁敏嘉 TA8931034系級:健康照護科學研究所臨床心理組博一

指導老師:楊倍昌教授

Page 2: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

大綱心理學的源起華人本土心理學的興起台灣本土臨床心理學的興起反思自己研究的出路

以依附理論為例結論

Page 3: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3

心理學的源起

Page 4: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4

東西方心理學 中國人的哲學心理學

自春秋戰國~清季,兩千七百年 歐美的科學心理學

十九世紀末葉德國 一個世紀後大放異彩於美國 美國以實驗心理學為主

楊國樞( 2005 )

Page 5: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5

美國主流心理學的學術革命 為了匡正忽視文化在心理與行為的形成

跨文化心理學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文化心理學 (cultural psychology) 本土心理學 (indigenous psychology)

楊國樞( 2005 )

Page 6: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6

Etic Research vs. Emic Research

Page 7: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7

Three Research Approaches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Imposed etic Absolutism

Derived etic Universalism

Emic Relativism

(Barry, Poortinga, Segall & Dason, 1992)

Page 8: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8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興起

Page 9: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9

本土心理學的萌芽 德國

Wilhelm Wundt 1920 Volkerpsychologie (民族心理學)

台灣 楊國樞 1982 強調華人心理與行為的研究應中國化(後改為本土化) 楊國樞( 2005 )

Page 10: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0

台灣華人本土心理學之父 楊國樞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心理系

講座教授 編著「中國人的性格」、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中國人的蛻變」、「華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等學術專著二十餘種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

Page 11: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1

楊國樞( 2005 ):本土化心理學理論 劉劭的人格理論及其詮釋

一千七百年前的三國時期 一個非常完整、深入而實用的特質論 (trait theor

y)

華人社會取向的理論分析

Page 12: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2

當前世界科學心理學

科學心理學

本土心理學 西化心理學 本土化心理學

Page 13: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3

西方國家本土心理學對非西方國家心理學的宰制性影響及反應性本土化嘗試

楊國樞( 2005 )

西方國家原有的社會、文化、歷

史特徵西方(內生性)本

土心理學

西化心理學

本土化心理

學非西方國家原有的社會、文化、

歷史特徵

內生性本土化

內生性本土化

(未曾發生)外衍性本土化

反應性本土

Page 14: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4

台灣華人本土化心理學的推動意義 感覺西方理論的不適用 對美國心理學的反彈 促進研究的創新與發現 不直接套用西方理論,建立自己人民一套最妥貼、最有用的完整心理學

Page 15: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5

台灣華人本土心理學之母 黃光國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著有「社會科學的理路」、「知識與行動」、「科學哲學與學術創造力」、「儒家關係主義的社會心理學研究」等學術專著十餘冊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

Page 16: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6

黃光國( 2005 ):本土化心理學理論華人關係主義的理論建構

Page 17: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7

Applied in Clinic Psychological Researches-3

Hwang (2005) The developing models & theories of indigenous psychology should both explicate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s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indigenous mentalities in their cultures.

Page 18: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8

西方值得學習的地方 科學哲學

反思科學活動所找出的遊戲規則 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看

黃光國( 2005 )

理解美國心理學 如何與歷史傳統思想、反映當前社會哲學與文化脈動 多元典範

楊國樞( 2005 )

Page 19: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19

多元典範 (Guba & Lincoln, 1994) 實證論 (positivism) 後實證論 (postpositivism) 批判理論 (critical theory) 建構論 (constructionism)

Page 20: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0

台灣本土臨床心理學的興起

Page 21: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1

台灣華人本土臨床心理學之父 余德慧 東華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

著著有「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觀山觀雲觀生死」、「生死學十四講」等學術專著十餘冊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

Page 22: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2

台灣乩童的心理輔導(余德慧, 1991 ) 乩童香火的鼎盛

服務時間以求助者為中心 內部志願義工內聚力高 特殊技巧引發神人之間情感轉移,使其暗示性產生莫大的威力

Page 23: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3

余德慧( 2005 ):本土化臨床心理學理論 從實證論典範轉為詮釋現象學 ( hermeneuti

cs phenomenology ) 人際困境與受苦 民俗療癒法 本土化治療理論與方法 死亡心理

Page 24: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4

反思自己研究的出路建立切合本土的兒童臨床心理學

知識或理論

Page 25: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5

Applied in Clinic Child Psychological Researches

Clients & their familiesChinese people

The culture contextTraditions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view of the disordersBio-psycho-social model

SciencesBetween natural & social sciences

Page 26: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6

Bronfenbrener

(1979)ecological m

odel. As cite

d from S

haffer,

1996)

Page 27: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7

以依附理論為例

Page 28: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8

Israel (西化心理學)

Ambivalent attachment

In the context of continual threats to national and personal security

Temperament More emotional reactivity

(Van Ijzendoorn & Sagi, 1999)

Page 29: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29

Japan (發展出本土化心理學)Ambivalent attachment

Avoidant attachment(Miyake, Chen, & Campos, 1985; Takahashi, 1986)

The strange situation is too stressful.

The concept of attachment may not be relevant to the Japanese culture.

The idea of amae(Doi, 1973, 1992)

Page 30: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30

Taiwan (西化心理學)Hwang (1989)

The strange situation is too stressful.

Liu(2002)

More stop the crying from babies.More intrusive & directive when playingMore suppressed emotion in babies.Change the criteria of 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

Page 31: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31

Yeh, K. (2005) (本土化心理學)Reframe relationalism

The interaction in the same role

obligate level vs. practice level

The component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分位 (obligate)

情感 (obligate & natural)

慾欲 (practice) insecure attachment

Page 32: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32

結論紮根理論的運用本土理論的運用英文發表可與西方理論比較

Page 33: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33

References 余德慧(民 80 )。中國人的寬心之道。台北:張老師文化。 黃光國(民 94 )。華人的道德觀與正義觀。發表在楊國樞、黃

光國 & 楊中芳 ,華人本土心理學(上)(頁 407-446 )。台北:遠流。

黃惠玲(民 78 )。一歲至三歲的依附行為模式(第一年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專題計畫報告。

楊國樞、黃光國、楊中芳(民 94 )。華人本土心理學(上)(下)。台北:遠流。

葉光輝(民 93 )。現在華人家人的互動關係及其心理歷程。發表在楊國樞 ,本土心理學的創新與超越(頁 81-119 )。台北:桂冠。

劉培鈴(民 91 )。母親的憂鬱症與焦慮症對其十四個月幼兒依傅行泰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大。

Page 34: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34

References

Barry, J. W., Poortinga, Y. H., Segall, M. H., & Dasen, P. R. (1992).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 T. (1992). On the concept of amae.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13, 7-11.

Miyake, K., Chen, S. J., & Campos, J. J. (1985). Infant temperament, mother’s mode of interaction, and attachment in Japan: An interim report. In I. Bretherton & E. Waters (Eds.), Growing points of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50(1-2), 276-297.

Shaffer, D. R. (1996).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Van Ijzendoorn, M. H., & Sagi, A. (1999). Cross-cultural patterns of attachment: Universal and contextual dimensions. In J. Cassidy, & P. R. Shaver (Eds.), Handbook of attach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pp. 713-734).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Page 35: 外來心理學的本土化歷程- 華人本土心理學的文藝復興

35

The end.The end.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