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中小学科技教育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 》 报告

29

Upload: whitney-golden

Post on 02-Jan-2016

10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 吉林省中小学科技教育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 》 报告. 孙建为. 题  纲. 一、问题的提出 二、科技教育模式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特征 三、建立科技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六、科技教育模式的支持系统 七、思考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1、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 “ 科教兴国 ” 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程。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践行新课改的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题  纲

一、问题的提出二、科技教育模式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特征三、建立科技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培养

目标四、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六、科技教育模式的支持系统七、思考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1、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顺

利实施的基础性工程。•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践行新课改的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

2 、吉林省“九五”期间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进展

⑴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价值观念有了明显转变。⑵ 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成为科技教育的主线。⑶ 初步构建了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⑷ 研究并探索出了一些科技教育教学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相对比较薄弱,教育目标单一、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教育途经不畅。研究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模式,使中小学科技教育能够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科技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十五”期间,我们确定了《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重点研究和探索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模式。

二、科技教育模式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特征

1 . 吉林省中小学科技教育整体构建模式的 基本定义

中小学科技教育整体构建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多重智能理论和现代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科学方法和基本能力,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为培养目标;把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环境、社会关系等进行整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科技教育体系,全方位实施科技教育。

2. 中小学科技教育整体构建模式的基本特征

⑴ 以学校的科技教育为主渠道 ⑵ 加强家庭和社会的科技教育 ⑶ 科技教育和新课改紧密结合 ⑷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科技教育模式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特征

3. 科技教育模式的内容

中小学科技教育整体构建模式强调的是整体,一是培养目标的整体性,即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二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即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融合;三是教育方法的整体性,即有渗透、启发、实验等传统教学方法,更注重探究式和研究性学习;四是教育途经的整体性,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中,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的结合;五是教育评价的整体性,即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导,在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作到整合。

二、科技教育模式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特征

三、构建科技教育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

1. 指导思想

2. 学生培养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⑴. 组织管理 ⑵. 制度管理 ⑶. 资料管理 ⑷. 成果管理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1 、实施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2 )趣味性原则( 3 )科学性原则( 4 )有效激励性原则( 5 )整体性原则( 6 )开放性原则:

2. 课题的实施 ( 1 )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构建 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构建主要包括:构

建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探索科技教育的方法、途径,实施科技教育的评价,结合新课改深化科技教育。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 课题的实施 ( 1 )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构建 A、构建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省各实验校基

本形成了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创设环境课程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 课题的实施 ( 1 )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构建 A、构建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 优化学科课程: 实施以综合型学科课程教学为主 加强渗透型学科课程的教学 教学内容相互渗透、教学方法互相借鉴、思想教育互相配合、

智能训练通力合作、科学素养共同培养,真正做到横向沟通、优势互补、整体联动

开发和建设选修型学科课程 一类是知识的扩展,如当代科技发展、生态、环保、资源、人

口,信息、能源等;二是技能的形成,如无线电通讯、计算机应用、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第三是知识的应用,如实用数学、实用物理、实用化学等。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 课题的实施 ( 1 )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构建 A、构建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 强化活动课程: 信息传播类 发明制作类 技艺操作类 观察实验类 社会实践类 思维训练类 常规活动类 特色活动类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 课题的实施 ( 1 )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构建 A、构建科技教育的课程体系 创设环境课程: 原则:校园环境建设应是“真、善、美”的统一 ① 物质环境的建设 ② 文化环境的建设 ③ 心理环境的建设 ④科技基地的建设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 课题的实施 ( 1 )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构建 B 、探索科技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并总结出了

实践探索法、情景模拟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展评法、等多种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的科技教育教学方法。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 课题的实施 ( 1 )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构建 C 、研究科技教育的评价• 在研究和探索科技教育的评价中,我们坚持了四个原则,既:发展性功能为主的原则,促进教师提高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多维评价的原则。

• ① 观察与轶事记录 ; ②测验与考试 ; ③ 评定量表 ; ④作业法 ; ⑤评议法 :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作出综合评定。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 课题的实施 ( 1 )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构建 D 、结合新课改深化科技教育 • 两个原则是:科技教育研究结合课程改革 ,科技教育研

究结合中考高考• 四个结合是:结合理科大纲(课程标准)研究科学探究

的思想理念,结合教材和课堂教学研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结合地域经济和地域特点研究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研究科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要内容

• 四个重视:重视过程、重视应用、重视体验、重视合作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 课题的实施 ( 2 )家庭和社会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2. 课题的实施 ( 3 )、特色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 • 长春市南关区提出并实施了县、区小学科技普

及教育活动组织中的竞赛、展评、交流活动模式。

•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实施了“以科技课程为支点的网络式科普活动”模式

• 通化铁路实验小学实施了“以《少儿科学院》为载体,进行科技教育”的模式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3. 过程与控制 • 课题组每年年初召开各实验县区课题负责人工

作会议;• 为及时交流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培训实

验教师,我们不定期的召开一些研讨会、培训会。

• 积极组织实验县区、实验学校的领导、老师参加国家课题组举办的各种会议及教师培训。

• 组织参加了全国科技教师技能竞赛和学生科技创新竞赛。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4. 效果与评价 ⑴ 重视和加强科技教育的氛围基本形成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4. 效果与评价 ⑵ 学生的科技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4. 效果与评价 ⑶ 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4. 效果与评价 ⑷ 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吉林省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研究报告。• 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项目《 2001——2005 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

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子课题《吉林省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模式研究》报告。

• 国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报告。

• 由孙建为主编的《中小幼科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由孙建为、李建群主编的《吉林省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

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李广晨主编的中学科技教育系列从书《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化

学》《生活中的数学》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张 敏主编的《科学课教育导论》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几年来,参加课题研究的教育科研人员和中小学校的领导、教师在各种刊

物和论文集上发表论文 360 余篇,教案和活动设计 480 余篇。

五、科技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1.师资

2. 环境

六、科技教育模式的支持系统

1 . 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统筹协调2.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的队伍建设3. 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场馆和基地建设4. 中小学科技教育应深化科学与技术、科学

与人文、科学与艺术整合的研究

七 . 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