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探源

2
年第 浙江大学 语史 究中, 浙江 杭 指现成的词语 , 成言 成辞 陈言 , 到宋 称为 成语 , 沿 〔关成语 演变 〔中分类 编号 成语 的词 一词 演变 , 先生在 研究 词源 流考 一文 简称 , , 最早 雕龙 , 是对骄 , , , 是对拼 律诗说 愈提 倡古文 对拼 , , 称为 全语 , 学有 的例子 , 赵文 论点 正确与 , 我们 考察 成言 词语在文献 使 情况 经过 , 我们 , 与赵文 , 不一 的出 现时 的出现时 , 赵文 镜秘 府论 唐代 · 起赋 , , 为剖 , , 春秋 , 笔札 , 迹行 ⋯⋯ 假作 见通 , 备卷好 谈曾, 庭诲 伯鱼 , , , 鲤也 趋庭 , 义班论语 , , , 赋者也 文据此认 此时 间为 , , 生于 , 古文 据考 , 一词 皇后 子所 不臣 , , 春秋 公二 , , 归于 桓公 , , 后于纪 , , , 或言逆 , , 于天子 , , 王后 , 得加 季姜 , 其字, , , , 离宫 , 这段文 字讨 献帝 后敬 节问, 天子 ·, · 成言 王后 嫁给 子的女子 , 称之 王后 中出成言 , 当指 有之言 , 其构 式是 结构 成言 在稍见到 拚局 , 知足 盐乃 要也 , 是服 服食 , , 者希 , , 一笑 知我 , 此有 成言 , 知我者 有的孙盛 欲嫁 盛闻庆 赏威 , 于主 , 且宵 , , , 贬之成 , 之成言 针对前 , 毁其 食器 , 春秋 , 的褒 , 有定 孙惠如成 , , 典无 , 未敢孤 赵文文, 成言 当是 之误 依据 镜秘 府论 镜秘府 , 依据 秘府 镜秘 校注 , 府论 文镜秘 论校注 , 起赋者也 故名起赋者

Upload: clod13

Post on 05-Jul-2015

1.30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成语 探源

年第 期 古 汉 语 研 究 总第 期

“成语

”探源

陈秀兰

浙江大学 汉语史研究 中心,

浙江 杭州

〔摘 要 〕“

成语”指现成的词语

,

最初称为“

成言” 、 “

成辞” 、 “

陈言” ,

到宋代称为“

成语” 、“

全语” ,

明清沿用。

〔关键词 〕成语 来源 演变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 一 一

成语”

指 旧 有的、

现成的词语。

关于“

成语”

一词 的来

源、

演变问题,

赵红 棉先生在《古汉 语研究 》 年 期上

发表《“

成语 ”一词 源流考 》一文 以下简称赵文,

认为

成语一 词,

最早在《文心 雕龙 》称 为“ 成辞 ” ,

是对骄 文 用

典说 的。

至唐,

始 称“成 语

” ,

又 称“

成 言” ,

是 对拼 文律诗说

的。

林愈提倡 古 文反 对拼 文,

贬称 成 言,

①两 宋人士 改 称 为“

全语 ” ,

只 民 间 文 学有 用“

成语”一 词 的例 子

元 明 人“

语” 、 “

全语 ”兼用

,

清人 亦 然。

为了核实赵 文所说论点 的正确 与否,

我们 考察 了“

辞” 、“

成言” 、 “

成语” 、 “

陈言” 、 “

全语”

等词语在文献 中的使

用情况。

经过调查,

我们发现, “

成辞” 、 “

全语”的 出现时代

与赵文所说一致,

不一致 的是“

成言” 、 “

陈言” 、 “

成语”的出

现时间。

关于“

成言”

的出现时代问题,

赵文说

日僧 空 海《文镜秘府论 》引 中国唐代 文 献《六 志·

起赋

志 》云

起赋志者,

谓粉 音折,

意 义为剖析 论古事,

指 列今词,

模《春秋 》之 旧 风,

起《笔札 》②之新 号。

或指 人为 定,

就迹行

以 题篇 ⋯ ⋯即假作《赋得 普司寇 》诗 曰 “隐 见 通 荣辱

,

行藏

备卷好。

避席谈 曾子,

趋庭诲伯 鱼。 ”

释 曰 有道无道之说,

备列前 闻 用 之舍之这 ③事,

名 传

后代。

曾参避席,

文载《孝经 》鲤 也趋庭,

义 班《论语 》。

斯之例,

事得成言,

因 旧 行新,

中起赋者也。

赵文据此认 为

以 此 时间 为 下 限,

可推知 “ 成言 ”一 词,

应产生 于盛行骄

文、

律诗的 中唐 时期,

在韩、

柳反对骄 文提倡 古 文运动之前。

据考察, “成言

”一词在东汉郑玄《皇后 敬父母议 》中 已

经出现

天子所 不 臣者三 其一,

后之父母也。

天子 尚不 臣者,

于后 乎 《春秋 》鲁隐公二 年,

纪 裂孺 来逆女,

伯 姬 归 于 纪。

又桓公九年,

祭公来,

遂逆 王后 于纪,

九年,

纪季姜归 于京师。

或言逆女,

或言逆 王后,

盖 义有所见也。

女 虽嫁为邵 国夫人,

其羊无 以加 于父母。

嫁于天子 者,

此 虽 己 女,

成 言 曰 王后,

当时之羊得加父母也。

纪季姜归 于京师,

更称 其字者,

得行

礼而 戒之,

其羊安可加 父毋耳。

今不 其 辛侯在京师,

礼事 出

入,

宜从 臣礼。

若后适 离宫,

及归 宁父母 从子礼。

这段文字讨论汉献帝伏皇后敬父母的礼节问题, “

嫁于

天子者· , ·

⋯成言 曰 王后”是说嫁给天子的女子

,

成言称之为

王后。

文中出现“

成言”一词

,

当指旧有之言,

其构词方式是

偏正结构。

成言”一词在稍后 的文献中也可见到用例

晋 王 羲之《杂帖 》“

得足 下拚局胡桃 药二种,

知足 下 至。

戎 盐 乃要也,

是服食所 须。

知 足 下 谓 须服食,

方 回 近之,

许吾此志。

知我者希,

此有成 言。

无缘见卿,

以 当一 笑。 ”

知我者希,

此有成言”

即是说, “知我者希

”是 旧 有 的话

语。

晋孙盛《华欲嫁踢生 口 》“

盛闻庆赏威刑,

必 宗于主,

且宵 怒,

出 自人君。

子路私馈,

仲尼 毁其食 器 田 氏 益 施,

《春秋 》著以 为饥。

斯褒贬之成言,

已然之显义也。 ”

褒贬之成言”是针对前 面

子路私馈,

仲尼毁其食器

田 氏盗施,

《春秋 》著以为饥”而言 意思 是说

,

关于 子路、

氏的褒贬,

以前已有定论。

后魏孙惠蔚《上 书言 童子 衰麻如成人 》“ 臣 又 闻先 师 旧

说 童子 常服类深衣,

衰装所施,

事或取象。

但典 无 成 言,

未敢孤断。 ”

①依据赵 文 文意, “

成言”

当是“

陈一

言”

之误。

②依据《文镜秘府论分、

《文镜秘府论校注 》, “

笔札”无书名

号。

③依据《文镜秘府 沦 》、

《文镜秘府论校 注 》, “

这 ”当是

之 ”字。

④依据《文镜秘府论 》、

《文镜秘府论校注 》, “

中起赋者也”

当是“ 故名起赋者也 ” 。

Page 2: 成语 探源

陈秀兰 “

成语”

探源

“ 日说”与

成言”前后对举

, “

成言”

指 旧有 的言语。

关于“

陈言”

的出现时代问题,

赵文说

韩愈《答李诩 书 》“ 当其取 于心 而 注 于手也,

唯 陈 言之

务去,

嘎嘎乎其难哉”此 陈言一 词 的 来源

从我们掌握的资料来看, “

陈言”一 词在南朝梁庚肩吾

的《书品序 》中已经 出现 了

开篇戳古 预吐千载共朝。

削 简传今,

则 万 里 对 面。

记善

则恶 自削,

书贤则过 必 改。

玉 麻颁 正 而 化俗,

帝载陈 言 而 设

教。

变通不 极,日 用 无 穷

,

与 圣 同功,

参神并运。

帝载陈言而设教 ”

是说帝记载旧有之言而设教化。

关于“

成语”的出现时代问题

赵文说

日僧 空海《文镜秘 府论 》引初 盛唐 间 华僧 皎 然《诗议 》

或 曰 今人 所 以 不 及 古 人者,

病 于 丽 词。

予 曰 不 然。

先 正诗人,

时有丽 词。 “ 云从龙

,

风从虎” ,

非 丽 耳阳“

昔我往

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 雪 霏霏, ”

非丽 那 但 古人后 于

语先 于意,

意 因成语 语不 使意,

偶 对则对,

偶散则散。

若 力

为之,

则见 斤斧之迹。

故 有对 不 失 浑成,

纵散不 关造化,

名 手也。

赵文据此认为

在皎然《诗议 》里,

我们 第一 次看到 了“成语

”一 词,

可据

知“

成语 ”一 词 产生 于初 盛唐之 间。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年版《文镜秘府论校

注 》〔日 〕弘法大师撰,

王利器校注、

人 民文学 出版社

年版《文镜秘府论 》〔日 〕遍照金刚撰,

周维德校点,

核对了

赵文所引《文镜秘府论 》中的文字,

发现有 一些 出人。

二本

文均如下

或 曰 今人所 以 不 及 古 者,

病 于俪 词。

予 曰 不 然。

正 时人,

兼非刘 氏。

《六 经 》时有俪词,

扬、

马、

张、

蔡之徒 始

盛。 “ 云从 龙

,

风 从虎” ,

非俪 邓 但 古 人后 于 语,

先 于 意。

因意成语,

语不 使意,

偶 对 则对,

偶散则散。

若 力 为 之,

则 见

斤斧之迹。

故有对不 失浑成,

纵散不 关 造化 此名 手也。

赵文所引文献脱“

兼非刘 氏,

六 经 ⋯ ⋯扬、

马、

张、

蔡之

徒始盛” ,

衍“ ‘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 雪霏霏, ’

非丽耶, , ,

将“

古者”

误为“

古人者” 、“ 时人

误为“

诗 人” 、“

斧”

误为“

斥斧” 。

理解“

成语”

含义 的最关键 的地方是“

因意成语” ,

周维

德先生于“ 因 ”下有一个注解

《考文篇 》校云“

按文 义,

推对偶,

当必脱‘

意’

字也。

缘上有‘

意’

字而 脱耳。 ”

王利器先生在“因

下亦有一个校注,

他说“因

”下 原 无“

意”

字,

周校本 引《考文篇 》云“

按 文 义,

对偶,

当必脱‘

意’

字也。

盖 缘上 有‘

意’

字而 脱耳口 ”

今据补。

根据文意,

周维德先 生、

王 利器先生 所校极是。 “

但 古

人后于语,

先于意。

因意成语,

语不使意,

偶对则对,

偶散则

散。 ”是说古人用典

,

是先有意象,

后才有语句,

根据意象而

形成句子,

语句不役使意象,

能够偶对就偶对,

不能偶对就

散行。

这体现 了皎然“

意先于语”的文艺理论观点

文 中的“

因意成语”即是依据文意形成句子之意

。 “

成语”

是述宾结

构,

意为形成句子,

而不是如赵文所认为的是偏正结构,

现成的词屠。

那么,

作为偏正结构的“

成语”一词 究竟是在什么 时候

出现的呢 通过调查文献用例,

赵文所说在话本小说《冯 玉

梅团圆 》的开场辞里 出现“

成语”

一词的论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

关于成语一词 的源 流情况,

可 以 概括如下

成语一词,

最早被称为“

成言” ,

在东汉 已 经 出现。

六朝 时,

它又被称为“

陈言” 、 “

成辞” 。

到 了宋代,

又 称“

全 语” 、 “

语” 。

明清沿用。

参考文献《文镜秘府论 》

,

日 遍照金刚撰,

周维德校点,

人 民文学 出版社, 。年

《文镜秘府论校 注 》,

日 弘法大师撰,

王利器校注,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年。

《全上古三代秦汉 三 国六朝文 》一 二 三 四,

清严可均辑校,

中华书局,

年。

。 夕 ’

成语

哭, , ,

‘ ’ 一, ‘ 少 ’

成言, ‘ ’

成辞‘ 〔去

, ’

陈言, 。 。 ‘ , , ’

成语‘ ’

全语

‘ ’

成语

作者简介 〕陈秀兰 一,

女,

四川绵阳人,

副教授,

文学博士,

浙江大学汉语史中心博士后,

从事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

责任校对 余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