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12
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台 1950-2000 吳吳吳 吳吳 3A 965547 吳吳吳

Upload: bern

Post on 05-Jan-2016

3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吳嘉苓 社會 3A 965547 張勤健. 前言. 人工協助生殖科技逐漸廣泛的運用 去理所當然的角度 Ex. 性別分工未必全程由女性擔任,異性戀性交生殖不再是唯一。 科技如何改變性別系統? 人工生殖科技在怎養的性別系統下發展? 1950 年不孕檢查、不孕治療以理解助孕科技、生殖分工與性別政治之關係. 新生殖科技與性別社會. 助孕科技改變性別關係 Firestone (1970) 「兩性之間天生的生殖差異,造成階級源起的第一種分工」 人工生殖:消除因生理差異而造成的性別階級 新生殖科技改變為母經驗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1950-2000

吳嘉苓

社會 3A965547張勤健

Page 2: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前言 人工協助生殖科技逐漸廣泛的運用

去理所當然的角度 Ex. 性別分工未必全程由女性擔任,異性戀性交生殖不再是唯

一。 科技如何改變性別系統?

人工生殖科技在怎養的性別系統下發展?

1950 年不孕檢查、不孕治療以理解助孕科技、生殖分工與性別政治之關係

Page 3: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新生殖科技與性別社會 助孕科技改變性別關係

Firestone (1970) 「兩性之間天生的生殖差異,造成階級源起的第一種分工」 人工生殖:消除因生理差異而造成的性別階級

新生殖科技改變為母經驗 抹滅女性生殖上的主體性

→ 女性生產一致性、連續感遭介入而斷裂→ 增強男性與父職關聯性

製造更多對女體的醫療侵入及暴露 生殖科技帶出的多從意義

代理孕母、打破「臍帶相連」的信念、女同志、未婚女性

Page 4: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助孕科技是異性戀父權社會的產物 科技是種文化與政治現象

延續男性的種,父權體制下用以控制女性 科學社群很父權

科技解決無子社會,非治療不孕 ( 試管嬰兒 ) 不孕藉以表示病理失能,合理化醫療介入 將女性生育與為母經驗分離片段,將生物性母職降低為孵卵

Page 5: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助孕科技與性別社會的互相影響 社會科技的聚合體 Clarke(1998)

生殖知識型成為內在 ( 科技、理論 ) 外在 ( 社會、文化 ) 來回移動

台灣不孕診療如何在異性戀父權社會下形塑?

Page 6: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女體為重的不孕檢查與診療: 1950-1969 窮盡女而後男

不孕因素與檢查以女體為主 重女輕男的生殖分工

用藥、手術、人工授精:以女性為對象的不孕治療 女性:手術、用藥。侵入性、過程複雜,病人。 男性:人工授精 (AIH, AID) ,解決無子問題。 男性氣概

「男性不孕、治療女性」 女體的重要

Page 7: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男性近檢查,遠血親: 1970-1982 男女同步的不孕檢查

教育宣導 以國外研究的科學強調男性不孕的高比例

實際上無法完全同步 婦產科為主的不孕門診、婦產科以外缺乏要求男性檢查

治癒身體、放棄血親 (p.28) 教育 ( 主要 ) 、心理方面改進、醫療 ( 非主要,治癒 ) AID :「從己所出」到「半養子」 領養 家庭計畫:接受不孕事實、領養、人工授精

Page 8: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醫療助孕得社會誕生? 1982-2000 男性優先的不孕檢查

教育宣導 男先於女檢查未能普及

社會仍將生殖與女性密切連結 ( 不孕易先從女性檢查 )

男女對身體起疑程度 ( 合理化女性不孕 ) 醫療制度設計 ( 不孕診療由婦產科主導 )

「治療」強迫達成「檢查」 「不孕一半歸諸男性」

Page 9: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重血親、女體為主的不孕「治療」 IVF( 體外授精 ) 到 ICSI( 卵細胞質內精子顯微注射 )

IVF 不用牽涉男性治療過程,卻對女體有更深入的侵入 ICSI 從治療重度男性不孕 → 解決所有男性不孕 不治療也可得到血親子女

不能治療的助孕科技取代治癒不孕的醫療措施忽略治癒男性不孕手術,傾向增加女性受孕機會

女性成為助孕科技治療主體,加重生殖勞動 (P.40) 只剩女人的問題

Page 10: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重血親、女體為主的不孕「治療」 血親的重要性

避免社會爭議,倫理面向。 ( 忽略遺傳、生殖危險性 ) 避免女性成為病人

領養〉 AID/AIH 〉 ICSI 生殖科技

ICSI 〉 AIH 〉 AID 〉領養 社會邊緣人

( 社會→科技 ) ( 科技→社會 ) ( 社會→科技 )(p.45)

Page 11: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醫療助孕的社會誕生 受孕醫療化

不孕是「病」 不孕意識增加 日常生活影響受孕,不孕成為醫學凝視對象

女體社會的控制 職場、晚婚、性氾濫

解決方法皆訴諸醫療

Page 12: 台灣的新生殖科技與性別政治 1950-2000

結論 各年代不孕診療特色 (p.54)

50 年代:社會影響科技使用 70 年代:科技帶動社會改變 80 年代:科技與社會交互作用 90 年代:非異性戀婚姻體制的邊緣他者,成為科技新主體

不孕成因從生理現象,延伸到日常生活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