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fengshuxunno 376

93
1 季风书园 NO.376 Daydream 白日梦

Upload: jifeng-books

Post on 06-Apr-2016

2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Made by 上海季风书园 Shanghai Jifeng Books Co.Ltd

TRANSCRIPT

Page 1: jifengshuxunno 376

1

季风书园NO.376

Daydream

白日梦

Page 2: jifengshuxunno 376

编后小记

2

编后小记前几天,11 月 9 日,是柏林墙被推倒的 25 周年纪念日,网上竟一下子推出了那么

多的纪念文章和对这个伟大时刻的回忆,可见人心中的普遍正义之不可抹杀。本期书讯

的“声音”栏中,我们选了四篇与各位共享,分享历史的必然力量。

德国总统默克尔出席追思仪式

20 世纪可用以铭刻历史、反省人心的“建筑物”,依我看仅两项,一是纳粹时期的

犹太隔离区及后来的集中营,另一个就是“柏林墙”了。在经过漫长的反省之后,按托

尼.朱特的说法:对犹太大屠杀的态度已经成为进入新欧洲的入场卷,而对“柏林墙”的

态度,以及对古拉格等等极权恐怖统治的态度,则将成为进入 21 世纪的入场卷,它意味

着我们能否从末世拯救的诱惑中解放出来,重返自由的心灵和自由的制度,并对任何自

称真理的强权保持警觉。

Page 3: jifengshuxunno 376

编后小记

3

在 80 年代的东德,有一个后来不断被人们纪念的牧师:弗瑞尔,他是莱比锡尼古拉

教堂的牧师,从 1982 年开始,他每周一次为那些希望离开东德的人们点燃 40 支蜡烛,

尼古拉教堂成为渴望离开的人们的著名圣地,教堂里挤满了来自各地的人们。直到 1989

年,那年,当几十万渴望离开的东德人的离境申请未被批准时,“退出”终于转变成“呼

吁”,和平祈祷转变成“烛光游行”,莱比锡乃至整个东德的“心脏起搏了”。在柏林

墙倒塌以后,前东德共产党的中央委员辛德尔曼这样说:“我们做好了准备对付一切,

除了烛光和祈祷。”

柏林墙是被人民推倒的,包括东欧其他国家的那些将人民围起来的墙。

好了,说两本书。

先是这本《正义的两面》,作者慈继伟是香港大

学政治哲学教授。这是一本纯粹的哲学著作,但问题

的来源和思考路线却直接来自于当下的中国现实。慈

教授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正义,除了其在道德

上的无条件之外,另一面却是来自于利益交换。也就

是说:我要以正义的原则来规范我的行为,但这样做

的前提却是其他人也必须以正义原则来规范自己。然

而事情常常会变得相反,只要有人破坏了这个原则,

有人行非正义之事而未受到制裁,这样的行为马上就会蔓延开来,为其他仿效。这就形

成了作者所说的“非正义局面的易循环性”。作者在前言中承认,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Page 4: jifengshuxunno 376

编后小记

4

来源于对中国当下道德状况的思考,因为,“对中国当下的社会公正、甚至对中国长远

的道德前景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比打破这种相互性崩塌和道德心理扭曲之双重恶性循环

更为急迫的议事日程了”。何况,这种相互崩塌的道德状况已经走出国境,引导出某些

世界性状况,关于此点,可见秦晖的《南非的启示》。

这本哲学著作是可读的,而且,以此角度讨论正义问题,在政治哲学的研究中亦属

罕有,很值得注意。

另一本是杨潇的《子弟》。杨潇原来为《南方人物

周刊》写稿,观察很细。此书由多篇非虚构写作构成。

我读了其中两篇,其中“子弟”一篇尤为令人印象深刻。

50 年代、60 年代,那些在大三线、小三线,以及同样

多的建设单位:铁路、冶金、石油等等,父母带着子女,

轰轰烈烈地席卷了全国。今天,铁路、冶金、石油等单

位尚在,但建设者们却风卷云散了,而那些三线建设者

们,却面对的几乎都是废墟和遗骸。“子弟”,讲的就

是三线建设单位的子弟们,杨潇自己就是。这样的子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遇到,

也许你的太太或你的丈夫就是。看看吧,这就是在了解我们自己。

2014.11.12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Page 5: jifengshuxunno 376

目录

5

目录

编后小记

目录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正义的两面》

《论欧洲》

《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

型》

《中国制造的危机与出路(B2C 版)》

《从华夏到中国》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

《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

《中国十亿城民: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

流动背后的故事》

《主编死了:没有主编才是新媒体》

第二部分

《我是马拉拉》

《意志的胜利:伊隆·马斯克传》

《质问希特勒——把纳粹逼上法庭的律师》

《让·热内》

《秉烛隧中》

《子弟》

《亲情的记录》

《读书指南》

《伦敦精神: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

的伦敦生活指南》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

学术类

声音

不是伟大的开始,但是伟大的结束

柏林墙下的演说——肯尼迪

柏林,墙,世界的碎片

柏林墙涂鸦:超越政治铁幕的艺术

评论

韦森、蒋洪、朱为群谈预算法的修订:已

接近现有制度下修法的天花板

经济学人最新封面文章:许多人看不懂美

国这次中期选举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社科类

经管类

人文类

艺术类

三辉链接

《名利场:1850 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

季风征文

侧面(一等奖获奖作品)

在路上(二等奖获奖作品)

行远念近(二等奖获奖作品)

制作者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

园读书俱乐部

Page 6: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6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正义的两面》

《论欧洲》

《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中国制造的危机与出路(B2C版)》

《从华夏到中国》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

《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

《中国十亿城民: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流动背后的故事》

《主编死了:没有主编才是新媒体》

Page 7: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7

《正义的两面》慈继伟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45.00 / 正义研究

本书力图超越从康德到罗尔斯一系的西方正义伦理之规范

性研究范式,自辟正义的解释性研究理路,提出并系统阐发了

正义的两面性,即:个人自愿遵守正义原则之动机的有条件性

与社会正义要求对个人的无条件性。

慈继伟,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1983)。香港大学政治哲

学专家,武大哲学学院兼职教授。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正义秉性的诸因素

第二章 正义的主观条件

第三章 正义的客观条件

第四章 叔本华论志愿正义

第五章 理性利已主义的道德限度

第六章 公道与证明

第七章 相互性的发展

第八章 达到无条件正义的两条途径

第九章 遗忘与愤恨

第十章 个人的宽恕与社会的愤恨

第十一章 正义与同情心的道德化

第十二章 正义德行的自我意识性

丛书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这套丛书还有 《天朝的崩溃

(修订版)》,《工业组织与

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救

赎与自救》,《从自由主义到

后自由主义》,《罗素与中国》

等。

Page 8: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8

《论欧洲》[美]托尼·朱特 / 王晨 / 中信出版社 / 2014-10 / 35.00 / 政治研究

当托尼•朱特谈论欧洲的时候,欧美各国

政要、学者、社会精英都会认真聆听!什么是

欧洲?欧洲将何去何从?欧洲统一将对世界

产生什么影响?翻开托尼•朱特《论欧洲》,

更新我们对欧洲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

欧洲,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

进程,正以毫不声张的方式重塑着现代世界。

目前,具备成为全球大国的实力或潜力的政治

实体只有三个:美国、中国和欧盟。有乐观者

声称,21 世纪将是欧洲的世纪。

但对于欧洲的未来,托尼•朱特持审慎的

态度,甚至自称为“欧洲悲观论者”。通过明

晰、理智和优雅的文字,他将这块曾经分裂的

大陆视为一个变化中的整体,梳理了“二战”

后欧洲的发展脉络。他认为,西欧战后复兴和

重新崛起的有利形势将永远不会重现;而接纳

梦想“回归欧洲”的东欧诸国,给不再繁荣的

欧洲带来沉重的负担;失业、老龄化、移民和

地区发展不均衡等社会问题正在加剧,并到处

掀起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浪潮;作为欧洲政

治安全阀的社会福利体系压力倍增,面临崩溃

的危险……

托尼•朱特(Tony Judt),全球百大思

想家,奥威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1 世纪初最

顶尖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著名历史学家,以

其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闻名

于世。1948 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

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执教于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

纽约大学。其主要著作有《战后欧洲史》《沉

疴遍地》《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 20世纪》

《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

20 世纪》《思虑二十世纪》等。其中,《战后

欧洲史》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

作”“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美好幻觉

第二章:东方之请

第三章:彻底告别

后记

索引

丛书

托尼·朱特作品

这套丛书还有 《沉疴遍地》,《记忆小屋》,

《重估价值》

Page 9: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9

《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樊纲 / 中信出版社 / 2014-10 / 58.00 / 经济体制改革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结合自身经历

和学术生涯,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全面解读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力作。《制度

改变中国》从经济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和事件入

手,深入探讨了市场经济制度变革、国家职能

转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文化意识改变等中

国社会和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樊

纲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制度的变革,

更是观念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型。在中国经济

社会大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学家以及经济学的

思维方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书中对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解读,为改革

2.0 时代的新一轮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提供了

别样的视角。

樊纲,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

青年专家,主要学术专长是理论经济学,长期

从事经济学研究。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

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

研究所所长。重要著作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

论大纲》、《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

综合》、《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渐进之

路——对经济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目录

《智石丛书》总序

序言经济制度与经济生活

第一章制度变迁的逻辑与进程

骗出一套新体体制

尽快停止复制旧体制

市场无需大智慧

利益冲突与调解冲突的规则

社会博弈与制度建立

非帕累托改变:既得利益与改革阻力

第二章市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市场、风险与制度

“不自由的市场”

“老鼠会”、股市及其他

在“小贩扎堆”背后……

优先培养民族民间投机家

走进风险的世界

通货膨胀、权威主义与“谈判文化”

讨价还价者言

……

丛书

智石丛书

这套丛书还有 《经济的真相》,《新政机遇》,

《国企改革新思路》,《改革的逻辑》,《中国

改革顶层设计》 等。

Page 10: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0

《中国制造的危机与出路(B2C版)》郎咸平 等编著 / 东方出版社 / 2014-11 / 58.00 / 工业企业管理

世界经济正在向体验经济时代过渡,中国

经济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中国企业突围之路

除了回归行业本质,别无出路!

本书收集的案例,既有正在突围的企业,

比如,红酒、茶叶,也有已经成功突围的企业,

比如运动鞋等,力争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实

况,提供全景式描摹。

郎咸平,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沃顿商学院

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

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

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

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

著有《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让人

头疼的热点》、《“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公司治理》

(增补版)等。

节选

再看中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因为我

们的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还是央行说了算,

目前还维持着全球较高的利率水平;而且我们

的商业银行基本都是有官方背景的,它们在选

择借贷对象时,往往很难完全按照市场原则—

—把钱贷给更有偿付能力的企业,而是很容易

受地方政府的影响,把钱贷给国企、地方性大

企业等有地方政府扶持的企业。因此,我们的

中小企业,也就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它们的

融资成本都高达 20%~50%。各位晓得美国的这

个数据是多少吗?只有 10%。另外,中国大型

企业的融资成本是 6.5%,美国是 2%左右。所

以从融资成本上来看,无论建大企业还是小企

业,美国都比我们低的多得多。

中国曾经用来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没

有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甚至比美国还高。此外,

一直被诟病的中国法制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

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些在中国建

立工厂的外企,甚至我们自己的民营企业基本

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建立的,我请问各位,它们

在经过一番比对、考量之后,还有什么理由非

要留在我们这里继续经营呢?

目录

B2C 本 I:

前言 “中国制造”的危机与出路

一、 “世界工厂”的工厂搬走了,中国丢了

立身之本

二、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转型:十年,毫无建

三、中国制造靠什么卷土重来

第一章 葡萄酒与茶——如何拉近人与自然

的距离

为何产茶面积、茶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的中国茶

企,却没有一家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

为何中国七万茶企,难敌一家外国茶企——立

顿?

怡园酒庄凭什么被拉菲酒庄看上,成为世博联

合国馆唯一指定葡萄酒?

我们对照法国葡萄酒标杆企业提问题、找差

距、寻方向。

……

Page 11: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1

《从华夏到中国》刘仲敬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4-9 / 45.00 / 中国历史

本书是一系列历史快门的镜头,讲述了从

殷周到清末民初的历史演变脉络,并兼及考察

欧洲诸国的重要历史节点,将中国文明的演化

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探讨历史上具有独

特意义的人物、事件、思想,以此呈现出“从

华夏到中国”的历史脉络——华夏各邦的塑

造、从封建多国体系到官僚帝国、衰亡与重建、

西欧秩序如何产生世界秩序、近代中国建构的

若干关键路径。如果将这些快照联接起来,就

会产生文明—秩序之流的万古江河。其中,华

夏川流、世界秩序、形态与背景、激荡的百年

(包括正在发生的历史),这四种元素相互衬

托,构成彼此的解释和整体的意义。如果拆散,

解释和意义就会丧失其完整性。只有这些元素

的配置恰到好处,我们才能理解自己在意义世

界当中的位置,理解产生我们的生命川流,理

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秩序。

刘仲敬,长于新疆,而独以川人自属。尝

操宋慈故业,而自授史学。刀下阅尸,笔下著

史,足可谓神来转身。昔以文言译休谟《英国

史》四卷,开华文先河;著述《民国纪事本末》,

亦可堪奇书。

节选

水龙吟·岐下

铜蠡何处斜阳,鸾韶久闭行云度。

紫陌题镌,风遊雨嬉,空阶数处。

过眼苍莽,蓼落秋姿,曾堪一顾。

甚梅枝解舞,披芳弄烨,霜天老,鹭影孤。

一笑依约解语,忆三生,迢递青芜。

结庐人杳,残英遗瑟,家山无据。

陇坂西风,长杨蒺藜,碧鸡难度。

任驿庭新月,宵深犹过,当年骏骨。

目录

秩序之流,混沌之海

假如种子不死

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及中国成长

壹 从华夏到中国

海岱武装殖民

高克逍遥河上

秦为野兽

县而未封

项王耻渡乌江

韩侯甘居胯下

汝颍之士利如锥

儒化家族五百年

无恒产者:始于宾师,止于私属

“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

“孔融鲁国男子”

儒生右倾翻案风

清谈,清流之余绪

唐承北朝方兴之气

行仁义而国亡,天何为而此醉

畀无疆之孑遗,阖秦望之川薮

南蛮校尉诸问题

复汉魏衣冠,用东齐之法

赵魏多名儒,河朔尽夷狄

地虽中州,风俗过于蛮夷

……

Page 12: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2

《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美] 薛爱华 / 程章灿、叶蕾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59.00 / 地方史

今天富饶的岭南(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岛)和毗邻的安南(大部分北越及红河三角洲)

地区,在唐代还是一片边远地区的“蛮荒化外”

之地,旧称“南越”。本书即是关于这片神秘

而燠热之地的历史文化研究,作者“遵循了上

帝造物及从诺亚方舟登岸时的顺序”,逐一描

述了中古南越引人注目的自然风物与山川地

貌:从天空到海洋、岩石、河流、植物、野兽

与鸟类,当然还有历史地理、区域分布、语言、

人种、宗教、气候等等。

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1913

—1991,旧译爱德华•谢弗),美国著名汉学

家和语言学家,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唐代研究

乃至整个西方唐代研究的领军人物。1938 年获

柏克莱加州大学学士学位,攻读人类学;1947

年获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学博士学位。之后一直

任教于柏克莱加州大学,直至 1984 年退休。

曾出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并长期主编《美国

东方学会会刊》(JAOS)。专著十数种,代表

作有:《闽帝国》),《杜绾<云林石谱>简释》,

《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朱

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等。

目录

代译序

四裔、名物、宗教与历史想象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及其唐研究

程章灿绪论

中古汉语的拼写-江南-南越-岭南和安南-

蛮人和华人-仙-灵-克里奥人第一章

南越:前景与背景

现代民族-古代民族-古代占婆与高棉第二章

华人

重新征服-道路与城市-士兵-官员-迁客逐臣-

克里奥人第三章

蛮人

獠人及其他-暴乱-背叛者-占婆人-其他外国

人第四章

女人第五章

神灵与信神者

道教徒-佛教徒-鬼神-妖怪第六章

世界

造物者-地气-自然观第七章

……

丛书

薛愛華作品

这套丛书还有 《唐代的外来文明》,《神

女》。

Page 13: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3

《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美] 薛爱华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10 / 39.00 / 古典文学研究

本书处理的是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一个

经典母题——神女,从上古的龙(阴性)、女

巫、女娲,到《楚辞》中的神女、湘妃,再到

中古的洛神、汉女及各种传说中的江河神女,

研究其形象的衍变互换、与现实世界和民间信

仰的错综关联,在文学中的不断呈现,及作者

的想象和阐释。全书主要围绕在唐代诗歌(尤

其是李贺)和传奇中蔚为大观的各种江河神女

进行描绘和阐释,其瑰丽诡异的意象令人向

往。

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1913

—1991,旧译爱德华•谢弗),美国著名汉学

家和语言学家,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唐代研究

乃至整个西方唐代研究的领军人物。1938 年获

柏克莱加州大学学士学位,攻读人类学;1947

年获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学博士学位。之后一直

任教于柏克莱加州大学,直至 1984 年退休。

曾出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并长期主编《美国

东方学会会刊》(JAOS)。

薛爱华深受传统欧洲汉学影响,重视历史

语言文献的研究(精通十几种古今语言),加

之他在民族学、民俗学和人类学方面的丰厚学

养,使他的中国中古研究呈现出开阔的视野与

多视角融合的特点。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中外

史学界均享有盛誉,如:唐代的社会文化史,

尤其是物质文化(名物)研究、唐代的外来文

明、中原汉文化与周边民族文化的融合、道教

与文学的关系,尤其是唐诗与道教在唐代文化

中的作用等等。

专著十数种,代表作有:《闽帝国》,《杜

绾<云林石谱>简释》),《撒马尔罕的金桃:

唐代舶来品研究》,《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

《古代中国》,《珠崖:早期的海南岛》,《神

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步虚:唐

代对星空的探讨》,《唐代的茅山》,《时间

之海上的幻景:曹唐的道教诗歌》等。

名家推荐

以往四十年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同义词。

——柯睿(Paul W. Kroll ),美国科罗拉多

大学教授

这本书论述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变相。它

与中古早期的诗人以及神话记录者所描述的

各种变化有关。它讲述一个溺水而亡的女子怎

样变成神女,神女又是怎样变成溺死的女子。

它讲述在文学风尚不断变化的潮流中,仙女们

如何被降格,改造成了平凡的女人身,以及与

此同时,那些隐喻如何被创造、如何被再次赋

予新的含义。龙变形为虹,或者虹化身为神女,

对这类转化,古代中国是习以为常、信以为真

的。

所以,这本书旨在讨论文学作品中所开掘

过的一个主题,它不是理论批评的论文,而是

试图探讨一个神话主题的形形色色的体现方

式,它不但体现于迷信崇拜之中,而且体现于

文学作品,特别是体现于叙事小说以及抒情诗

歌之中——叙事小说靠的是人物角色,而抒情

诗歌中最重要的人物角色便是戴上面具的诗

人自身。

——薛爱华

Page 14: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4

《中国十亿城民: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流动背后的故事》

汤姆·米勒 / 李雪顺 /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鹭江出版社 / 2014-7 / 35.00 / 纪实文学

本书结合国内外媒体报道和新近研究成果,以一个在中国

居住多年的西方人的视角,对中国在城镇化中取得巨大成就的

同时,却未能从中获取充分的经济及社会回报,进行了冷静、

理性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务必要寻

找到更健康、更具有包容性,也更持久的城市发展模式,只有

这样,中国的城市才能真正实现文明,并将超越美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汤姆·米勒,现为《中国经济季刊》(由龙洲经讯出版)执

行总编,曾任《南华早报》驻北京站记者。毕业于牛津大学,

并获得英语学士学位,后在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取得

汉学研究硕士学位。在上海大学任教一年,之后在北京语言文

化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中文。旅居中国十余年,现与妻子

和两个孩子住在北京。

节选

中国城镇化最为显著的奇迹莫过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

大的城市,它一度昏昏欲睡,显得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生机勃勃

格格不入。如今,这座差强人意的沿江港口城市正经历着举世

瞩目的转型。在过去的十年间,几百座高层住宅楼从这座城市

的红壤深处拔地而起,一座座崭新的桥梁凌空飞跨于浑浊的江

水之上。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堪比香港的城市天际线。然而,

其盖楼的狂热丝毫没有放缓

的迹象:走进重庆,就好像走

进了大型建筑工地。在这座城

市的北郊,一台台推土机将草

木繁盛的小山包和水草丰美

的深沟幽谷改造为平地,以满

足地产商对于土地永无止境

的渴求。机场边上,一队队建

筑工人正在单轨铁道上铺设

路轨,使之最终接通九条线

路。在市中心的老城区,旧房

拆除者正手执铁镐对着肮脏

破旧的贫民窟猛敲狠砸。

重庆一直被错误地当作

世界最大之城。实际上,它是

一座偏远的省级城市,面积比

苏格兰略大一点,常住人口为

2 800 万……

目录

致谢

引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

人口流动

第一章挥汗如雨——中国的

城市建设者

第二章绿卡炼狱——改革户

口制度

第三章田厂对决——土地之

第四章建设狂潮——农田里

的浇筑

第五章沙漠鬼城——中国式

造城

第六章十亿钱袋——中国新

兴城民之买与不买

结语:城市文明

参考文献

Page 15: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5

《主编死了:没有主编才是新媒体》陈序 / 中信出版社 / 2014-10 / 39.00 / 传播媒介

本书向我们说明只有了解广告模式的周

期性特征,才能知道金融危机为何成为压垮印

刷媒体的最后一根稻草,《主编死了:没有主

编才是新媒体》更加让我们了解大众传播的

“个体私有化”进程和自媒体如何从大机器生

产中复兴。了解主编死了,就会知道新闻专业

主义将成为公民常识,业余者将成为未来的主

流。时至今日,媒体业正在面临深刻而艰难的

转型,昔日辉煌的著名报刊相继关停,数字化

浪潮不可阻挡。

陈序,“赞赏”社交出版创始人。《麻省

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评论》(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中文版首席新媒体战略

顾问。服务新闻业 22 年,现专注移动互联网

内容市场和新媒体孵化。美国《新闻周刊》

(Newsweek)中文刊前执行主编、政经专栏作

家。前中国移动 12580 手机媒体群总编辑。曾

任首都互联网协会理事、机构投资者在线

(Institutional Investor)中文网编辑顾问。

参与创办中国内地多家媒体。上海交通大学安

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EMBA。曾入选北京大学中国

经济研究中心第八届《财经》奖学金项目。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引 言

第一章 重新定义工业化媒体

从神话到原始自媒体

官媒体和钦命主编

一代代丝逆袭,现代主编脱颖而出

重新定义工业化媒体

得到信托的代言人

第二章 站在注意力的金字塔尖

主编的第一项权力:分配公众注意力

……

名家推荐

互联网绝对不仅仅是一种传播的渠道和

通路,它是一种全新的结构世界的社会范式。

本书的贡献在于,它细剖了前互联网时代媒体

的价值模式,从互联网逻辑的角度揭示传统编

辑制度衰落原因,为关注媒体转型和媒体融合

的读者提供了预测未来的新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

授、博士生导师 喻国明

陈序用优雅的语调残酷地写道:“主编死

了,没有主编的媒体是新媒体。”这让我想起

罗兰•巴特的著名命题:作者死了。然而“作

者死了”与其说是一个讣告,毋宁更像宣告某

种替代物的新生;就如巴特在他那篇著名的文

章的结尾写道:“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

亡为代价。”“主编死亡”的代价是什么呢?

搞清这个问题恐怕是读这本书的最重要甚至

是唯一的出发点,而不是简单地相信那一句

“主编死了”的口号式的断语。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胡泳

Page 16: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6

第二部分

《我是马拉拉》

《意志的胜利:伊隆·马斯克传》

《质问希特勒——把纳粹逼上法庭的律师》

《让·热内》

《秉烛隧中》

《子弟》

《亲情的记录》

《读书指南》

《伦敦精神: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的伦敦生活指南》

Page 17: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7

《我是马拉拉》【巴基斯坦】马拉拉 / 翁雅如、朱浩一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14-10 / 38.00 / 自传

本书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

2014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

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

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 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

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

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

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书中记

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

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

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

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

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

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

2014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

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马拉拉,1997 年生于巴基斯坦,11 岁时

便在 BBC 英网站发表文章,讲述她及家人朋友

在塔利班组织控制下的地区学习、生活及争取

儿童、女性受教育权利的情况,这些内容受到

国际媒体的密切关注。年仅 17 岁的马拉拉是

2014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

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得者,同时,她也获得过国

际儿童和平奖、巴基斯坦国际青年和平奖、

《TIME》杂志年度风云人物第二名。克里斯蒂

娜•拉姆: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她于 1987 年

开始报道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消息,五度获得

英国年度外派记者奖,以及普利巴优卡尔瓦多

斯奖(the Prix Bayeux-Calvados),这是欧洲

声望极高、对战地记者而言是最高荣誉的奖

项,目前为 The Sunday Times 写作。

节选

夏末的一个清晨,父亲正准备出门去学校

时,注意到那幅由卡拉奇的一所学校送给我们

的,上面画着我注视天空的画像,不知为何,

画像的位置斜了。他很喜爱那幅画,所以将它

挂在他的床头。看见画上心爱的女儿在自己的

眼中扭曲,使他心生不祥的念头。“请帮我把

它挂好。”他请我母亲帮忙,声调异常尖锐。

在那同一个星期,一天,我们的数学老师

夏息雅小姐来到学校时,显得极度惊慌失措。

她告诉父亲,她做了一个噩梦,梦中,我来到

学校时腿部严重灼伤,而她尽力想保护我。她

恳求父亲煮一些米饭,分发给穷人。因为我们

相信,如果你送别人白米,就连蚂蚁或小鸟都

能吃到掉在地上的碎屑,因此都会帮我们祈

祷。父亲用金钱取代白米,她见状心绪更加烦

乱,坚持说这两种做法的意义根本不同。

目录

序章那一天,我的世界轰然改变

第一部在塔利班到来之前

1女儿诞生

2父亲是鹰

3在学校里长大

4这个村庄

5为什么我不戴耳环,为什么普什图人不说“谢

谢”

6垃圾山的孩子

7想让学校关门大吉的穆夫提

……

Page 18: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8

《意志的胜利:伊隆·马斯克传》刘华强 / 时代华文书局 / 2014-11 / 39.80 / 传记

“你已经站在了罗马帝国之巅。你会采取

怎样的行动来避免自己的衰落?”1971 年出生

的伊隆•马斯克也遇到了之前拿破仑、成吉思

汗在自己盛年时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使自己的

帝国版图能保持和之前的旺盛的生命力。与这

些历史上的人物不同的是,马斯克在自己的上

升时期又要开拓新的疆土,之前,他已经把

Paypal,特斯拉电动汽车成功在纳斯达克上

市。

本书从一个经度描述了马斯克的成长史,

将这位影响人类文明的天才进行了前所未有

的解剖,随着马斯克的 2014 年中国行,作者

跟随马斯克走完全程,并且对他进行了深入的

采访。

马斯克是幸运的,人类也是幸运的,因为

在这个平庸视为功劳的时代,这样的天才使得

我们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类还有另一种

可能性。

刘华强,资深财经记者,曾经供职于众多

主流财经媒体,现为自由撰稿人。

节选

跃入了新贵阶层的马斯克开始了新一轮

的挑战与征服。就像硅谷一直传承的精神一

样,财富不断地激励着人们更大的科技创意和

更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征服的野心和欲望。马

斯克膨胀的躁动和意志,将他的下一步送到了

童年的梦想面前:去征服浩瀚的外太空。

早在还是 PayPal 大股东的时候,马斯克

就已经确定了将要投身航天事业的想法。

这件事的提起有些偶然,2001 年 12 月,

在 PayPal 打算上市前夕的一天,伊隆·马斯克

与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一起搞公寓“夜总会”

的老朋友阿迪约·罗西(罗西也刚刚在繁荣的

互联网经济中捞到了一大桶金)开着车在纽约

转悠着,他们闲聊着怎么处置各自手头的这笔

财富。

罗西说: “当我们开始谈到太空时,就

像讲了个笑话,这太贵太复杂了。开了几公里

之后又想,可能也没那么贵那么复杂吧?到开

出纽约时,我们决定,去全世界转转,看看太

空里有没有什么能做的。”

马斯克登上 NASA 的网站,搜索 NASA 的火星计

划,什么都没找到。伊隆·马斯克回忆说:“我

以为他们已经在去火星的路上了,结果什么都

没有。”

目录

前言 隐秘而伟大第一章 南非少年的“美国

梦”

1.南非“白钻石”

2.科幻小说里的童年

3.北美探险

4.安大略爱情故事

第二章 硅谷没有不可能

1.“入场券”

……

Page 19: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19

《质问希特勒——把纳粹逼上法庭的律师》[美] 本杰明·卡特·黑特 / 何远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10 / 38.00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书是一位德国传奇律师的人生传记。汉斯•利滕的父亲是

哥尼斯堡大学的校长,迫于父命,他放弃了自己深爱的文学,

走上法律之路,成为一名律师。在他 27岁时,纳粹已如日中天,

为了揭穿纳粹的暴力本性,在冲锋队制造的一起刑事案件中,

他申请法庭传唤希特勒作为证人出庭,并利用戈培尔鼓吹暴力

革命的小册子,使希特勒当庭丑态百出。因此,希特勒上台后,

他便成为首批被投入集中营的囚犯之一,并受尽了党卫军的折

磨。此后,在他母亲的努力下,德英两国的多名政要曾试图为

之说情,但他们却发现,利滕的名字已成为大独裁者的禁忌。

利滕在集中营里去世时,年仅 34岁,但如今,他已成为德国律

师的代名词,德国律师协会以及德国律协所在的街道都以他的

名字命名。

本杰明•卡特•黑特(Benjamin Carter Hett),曾是一名

律师,现为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历史学教授,居住在纽约。

节选

1931年秋,弗里茨切断了与长子的所有联系。他后来写道:

“我让他远离政治意识形态疯狂的所有警告和努力,都付诸流

水。”这位父亲说,汉斯已经成为一个“狂热的、不择手段的

共产主义者的辩护人”,对于在成年后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在“与

马克思主义者作斗争”的父亲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弗里茨

走得如此之远,甚至禁止汉斯返回哥尼斯堡的家中。 弗里茨的

怒火,部分源自于他本人的职

业生涯挫折,而这也在所难

免。他因为汉斯的活动以及税

务问题而受到的攻击,也伴随

着或许也可能是刺激了生理

健康的衰退。1931年末,在

向普鲁士教育部递交了 3位

不同的医生出具的证明他无

力继续工作的报告之后,他退

休了。其中一份报告来自于哥

尼斯堡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

报告建议说,他突然需要退休

的原因,正是他所受到的种种

压力。弗里茨时年 58岁。

目录

序传唤证人希特勒

第一章完整的人

利滕大院

“黑色暴民”

“灰熊”“骆驼”和“海豹熊”

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

利滕与巴尔巴斯克

“五一”劳动节

第二章盘问证人希特勒

证人

政治士兵

埃登舞蹈宫案

“凶手暴风 33队”

突击队

宣誓

希特勒的小麻烦

宣判

行动是把双刃剑

比洛广场

里夏德大街

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暗地里的影响

……

Page 20: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20

《让·热内》[英] 史蒂芬·巴伯 / 刘宇清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10 / 28.00 / 传记

这本简洁的传记,浓缩了热内的传奇一

生。斯蒂芬·巴伯强调了热内生命中那些鼓舞

人心、至今对我们来说依然至关重要的元素。

热内的小说、戏剧和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

了深远影响,同时,他也是 20世纪同性恋运

动、易(性)装癖文化等的重要偶像。

让·热内是 20世纪法国最具争议的艺术

家之一。他集小偷、革命者、小说家、戏剧家、

导演等身份于一身,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一方

面,他的偷盗行径、同性恋倾向为世人不齿,

另一方面,他的实验性创作和叛逆个性及行

动,受到包括萨特、科克托、福柯等人的尊敬,

斯蒂芬·巴伯的传记举重若轻地再现了充满传

奇色彩的热内一生,学术质量高,可读性强。

(英)斯蒂芬·巴伯(Stephen Barber),

英国金斯顿英国金斯顿大学媒介艺术教授,已

出版学术著作数十本,近作有Extreme Europe,

Projected Cities:Cinema and Urban Space

等。第一译者刘宇清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已出版学术著作若干,并译有《纪录片导论》

等。

目录

前言/ 埃德蒙·怀特

一雅克旅馆

二私生子让·热内

三问题少年

四梅特莱教养所

五穿越欧洲

六监狱生涯

七《鲜花圣母》

八《玫瑰奇迹》

……

丛书

未名传记图书馆·名家评传丛书

这套丛书还有 《本雅明》,《卡夫卡》,《波

德莱尔》,《永远的流散者》,《乔姆斯基》等。

Page 21: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21

《秉烛隧中》何光沪 / 新星出版社 / 2014-11 / 48.00 / 社会科学

作者何光沪先生属于“文革”结束后中国

第一批宗教学者,堪称三十多年来中国宗教学

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人。作者既侧重于对宗教

学原理及宗教哲学的理论探究,更注重对中西

历史、文化及社会问题的观照与探讨,故其学

术论著深具问题意识与超越精神,兼顾观念澄

清与思想创新。书中文章,无论长短,皆意涵

深远、文辞优美,散发着思想的深邃与人性的

温热。本书为作者 2003年至今重要文章的首

次结集。诚如作者所言:“学术,来源于人生,

也归结于人生。我的全部努力,不仅是为了好

的学术,更是为了好的人生。”

何光沪,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

究所研究员、宗教学原理研究室主任;现任中

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基地研

究员;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香港中

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

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任访问研究员或客座教授。

主要从事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宗

教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三十功名

尘与土》、《多元化的上帝观》、《百川归海:

走向全球宗教哲学》等。

目录

自序:点燃自己的心

辑一仰望星空

千年流布,互动共鸣

——宗教与中国社会

中国神学与中国社会

——回顾与展望、特征与趋势

汉语神学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基督宗教与中华文化

从凤凰涅槃到凤凰共舞

——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从中国的现代性反思宗教改革

基督教对社会的适应与促进

——以基督教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之

关系为例

癌症与重生

……

名家推荐

吾国能讨论形而上的思想家少而又少,故

弄玄虚者当然不在此列。而得其真味的学者也

常常难脱深奥晦涩的文风。光沪之出类拔萃在

于能将艰深的形而上问题讲得清澈明了,且能

将中西神学哲学的辨析密切结合当下的世道

人心。故其言其文是珍贵的,听其言读其文是

享受的。

——郑也夫

既有执信心灵,又有开放胸襟;既有本土

情怀,又具世界眼光; 既喜仰望星空,又愿脚

踏实地。何光沪教授已经为中国读者贡献了许

多很好的基督教思想和宗教哲学译著,而在这

部反映他多年思想求索的文集中,我们还可领

略一位有深厚学术功底和思想力量,在真理之

路上不倦探寻的行路人的所忧所虑、所思所

望。

——何怀宏

Page 22: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22

《子弟》杨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10 / 36.00 / 随笔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的“失重”故事,作者杨潇用非虚构的

写作方式,为我们展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思考者、幸存者、

信仰者、流浪者,他们外在的生存状态和内在的心理世界。这

些苍凉悲歌而又饱含深意的瞬间,像是个体的不幸,又像是一

代中国人无法躲避的命运。作者深情而又节制的文字,更能触

发我们的感受与思考,这世间苦难深重,我们应该如何诚实地

生存。

杨潇,记者,游历者,《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南开

大学中文系毕业,入行 10年,特稿作品多次获得《南方周末》

年度致敬等独立新闻奖项。2012 年中德媒体使者,2013-2014

年哈佛大学尼曼学者。从“蚁族”聚居的唐家岭漫游到昂山素

季的府上,着迷于转型世界里的“失重”故事。

节选

有大概三四年的时间,我处在保罗·奥斯特所说“精力充沛,

满脑子想法,还有一双痒痒的脚”的状态,好吧,至少是“精

力充沛,还有一双痒痒的脚”。那几年中国不断出现巨大的灾

难,我跑四川,跑新疆,跑玉树(故事都收录在本书中),好似

生活在一个热带气旋里,每天都在眩晕里奔忙。2008 年 5 月,

在北川和绵阳采访 10 天交完稿后,我坐大巴去了二郎山那一头

的海螺沟,因为地震的影响,我是当天唯一的进山者,从二号

营地一直走到冰川的尾巴上,又在大雨里独自下山,徒步三十

多公里反而越加精力充沛。

固然是当时更年轻,如今

回看,却想起一位西方同行描

述的贝鲁特双重生活:白天在

枪炮声中采访发稿,晚上在

“中东巴黎”数不尽的酒吧里

宣泄行乐。纵使东西方千般不

同,这却正是含有毒性又叫人

上瘾的新闻业。你可以嗅到鲜

血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气味,你

会感叹魔幻年代与命运的无

常,就像诚实的战地摄影记者

总会告诉你的那句话:“战争

是性感的,只要你不是受害

者。”

目录

壹如今这里废墟丛生再没了

鲜花

如今这里废墟丛生再没了鲜

重返北川中学

玉树的另一种拯救

子弟

倒爷老王与一座城市的兴衰

贰十万草根站长的冬天

丈夫不签字

86 条规定

十万草根站长的冬天

潘家园的三个故事

叁逃离北京

逃离北京

蚁居

青年亚森的二道桥生活

超女七年

肆公知的前世今生 77

……

Page 23: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23

《亲情的记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 / 人民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 2014-10 / 35.00 / 书信集

本书是邓颖超同志写给周恩来同志的侄

子周保章的 50 封信,由人民出版社和青岛出

版社联合出版。从 1957 年的第一封信到 1981

年的最后一封信,时间跨越了 20年多年。隔

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再读这些拳拳亲情、谆谆

教诲的信,让人再一次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

的信仰坚定、克己自制、茹苦奉献精神所震撼。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辑周

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的著作,撰写他

们的年谱、传记,研究他们的思想、生平。

目录

前言

邓颖超致周保章的信

第一封信

第二封信

第三封信

第四封信

第五封信

第六封信

第七封信

……

Page 24: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24

《读书指南》梁启超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2014-10 / 22.00 / 国学研究

本书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

解题及其读法》的合集。前者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

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后者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

要”的讲稿,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

经典进行了系统介绍。此外,附录还收入《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等几篇文章。在《读书指南》中,作者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

验,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梁启超(1873 年 2 月 23 日-1929 年 1 月 19 日),是中国

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

动家,被时人称为舆论界的骄子。他还是一位重量级的学者,

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他的文章议论纵横、气势

磅礴,纵笔所至不拘束,而笔端又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代

表作《少年中国说》影响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梁启超被公认为

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退出政治舞

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节选

读《史记》法之一

读《史记》有二法。一,常识的读法。二,专究的读法。

两种读法,有共同之入门准备。

一,先读《太史公自序》及《汉书·司马迁传》,求明了作

者年代、性行、经历及全书大概。

二,读《汉书·叙传》论

《史记》之部,刘知几《史通》

之《六家篇》《二体篇》《正

史篇》,郑樵《通志总序》论

《史记》之部,《隋书·经籍

志》及《四库提要》之史部正

史类关于记述《史记》之部分,

求略识本书在史学界之位置

及价值。

目录

写在前面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

书类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

(丙)韵文书类

(丁)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戊)随意涉览书类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自序

论语孟子

史记

荀子

韩非子

左传国语

诗经

楚辞

礼记大戴礼记

附录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治国学杂话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

国学书目”

致《清华周刊》记者书

Page 25: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推荐

25

《伦敦精神: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的伦敦生活指南》[英]鲍里斯·约翰逊 / 何虑 / 2014-7 / 38.00 / 伦敦

本书作者以其诙谐的英式幽默语言风格

著称,以调侃的修辞乐此不疲地与我们分享伦

敦的生命力与其独特的个性,并选取了在他看

来为伦敦精神的彰显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

人逐一评说——一些是著名人物,一些则相对

冷门。书包含了从罗马人到作为作者前辈的前

市长——迪克•惠廷顿,从乔叟到甘地,从莎

士比亚到丘吉尔,并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的各

色人物,正是这些不凡者和普通人,构成了伦

敦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核。

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生于

美国纽约,5岁时跟随家人移居伦敦,先后就

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与现任保守党领袖

戴维•卡梅伦同为布灵顿俱乐部会员。

在 2001 年成为英国国会保守党籍议员之

前,约翰逊曾在《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

和《旁观者》杂志从事实习生、记者与主编等

工作,专门撰写讽刺性的政论,并出版了 7本

书。之后,他成为保守党副主席,任保守党“影

子内阁”教育大臣。2008 年 5 月,他当选伦敦

为市长,2012 年 5 月又获得新的四年任期。他

被认为是下一届英国首相的最富有实力的竞

争者。

节选

在等待红灯变绿的过程中,各种车辆的引

擎发出轰隆隆的响声,他们中有受够了道路施

工的出租车司机,有急切想试试自己敞篷车加

速性能的帅气女人,还有摩托骑士,他的后箱

里装着必须要在半个小时之内送到手术室的

还在砰砰直跳的心脏,你在他们的灼灼目光之

下只想迅速开溜。

这种感觉就像穿过疯马或米歇尔·内伊的

铁蹄,他们的爪子已经扣进了地下,犹如随时

准备冲锋的野兽一般。当你在这金属浪潮的面

前一摇一摆地骑往相对安全一点的皮卡迪利

街时,你也许会问自己,为什么有这样一条城

市快速路会穿过曾经因田园风情而闻名的柏

宁大道。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前托利党交通部长欧

涅斯特·马博的辛劳啊。在众多的提议里,这

位智者断定伦敦所需要的是一条环大理石拱

门以及海德公园角的单行道(这条路被命名为

马博环路,以纪念他开创的先河)。

目录

序:一场意外的胜利

第一章伦敦桥

通往城市的步伐

第二章布狄卡女王

她让罗马人前来投资

第三章哈德良皇帝

他把伦敦设立为首都

第四章伦敦桥(续)

一座孤桥的权力

供与求/坠落/资金缺口/获得收益/桥梁

之战

第五章麦勒提斯

他带回了基督教,却遭到了驱逐

第六章阿尔弗雷德大帝

……

Page 26: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排行

26

季风本周排行

1 2 3

非学术类

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青春咖啡馆 人民文学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16

2 故宫日历 2015 年 故宫出版社 华胥 66

3 (精)空巢 华东师大 薛忆沩 36

4 知日·手帐最高 中信 苏静 35

5 暗店街 上海文艺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25

6 300 常用字繁简对照习字本 上海人美 [英]秀林 编 10

7 夜半撞车 人民文学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20

8 老生 人民文学 贾平凹 36

9 图说中国绘画史 北京三联 [美]高居翰 88

10 陆犯焉识 作家 严歌苓 38

Page 27: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本周排行

27

1 2 3

学术类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带人的技术: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 京华出版社 [日]石田淳 36

2 21 世纪资本论 中信 [法]托马斯·皮凯蒂 98

3 从华夏到中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仲敬 45

4 明治维新的国度 京华出版社 宗泽亚 78

5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伦 中信 周鸿祎 45

6 M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弗朗西斯·福山 78

7 哲学的邀请:问题与选择(大学译丛)上海译文 顾萧/刘雪梅 49

8 叛逆国度:为何反主流文化变成消费文化 上海译文 [加]约

瑟夫·希斯/安德鲁·波特 58

9 秉烛隧中 新星出版社 何光沪 48

10 重寻胡适历程 上海三联 余英时 29

Page 28: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28

声音不是伟大的开始,但是伟大的结束

柏林墙下的演说——肯尼迪

柏林,墙,世界的碎片

柏林墙涂鸦:超越政治铁幕的艺术

不是伟大的开始,但是伟大的结束蒂莫西·加顿艾什 理想国(2014-11-09)

记住,请记住,11月 9日。但是谁记住了呢?看到这个日期,你会立即知道我指的是 1989年柏林墙倒塌的那天晚上吗?诗人罗伯特•洛威尔说,日期比我们老得快,大多数确实如此。对

于中欧较老一代的人来说,11月 9日是指“水晶之夜”,即 1938年的“碎玻璃之夜”,当时纳粹的暴徒打碎了犹太店家的窗户,让柏林的街道上铺满了碎玻璃。对于那些更老的人来说,它让

他们想起 1923年 11月 8日至 9日希特勒未遂的暴动。每个 11月 9日都替代了上一个 11月 9日。或许—但愿不要—在几年内,在 11月 9日,在柏林发生一场未遂的恐怖袭击,德国人将不得不决定称之为欧洲版的 9/11还是美国版的 11/9。

本周早些时候,我和一位东欧的老朋友花了一个下午,带我小儿子(1989年的时候才三岁)

Page 29: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29

参观了柏林墙的所在地。那里已经没剩下多少东西:几块凝固的倾斜旧沙地(曾经是“死亡地带”,

准备从前东德逃走的人在此被射杀),粒状的博物馆照片,一块显眼、生锈的纪念碑。波斯波利

斯遗迹更加生动形象。对于我们这些到过那里的人来说,那种经历—我们的朋友长期监禁的滋味

和解放的神奇时刻—令人难忘,改变人生;要将这种经历解释给那些没有到过那里的人听,需要

像小说家那样努力渲染。当地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张图片,上面画着孩子们伸出手指去碰一座内部

明亮、彩色的柏林墙塑料复制品(一位韩国艺术家将该墙立在勃兰登堡门前),配图文字为“感

觉一下怎么回事”。准确地说,怎么也不是那么回事。

1961 年,建造中的柏林墙。背景中可以看到柏林著名的历史建筑勃兰登堡门。

这种遥远的感觉不仅仅是岁月和有形距离的原因。晚饭时,我问我东德朋友最大的儿子(1989年夏天,二十一岁的他从匈牙利穿过有孔的铁幕逃到了奥地利,现在 是西柏林的一名牧师),

如果本周日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布道,他的教区居民会理解多少。他说,不会太多。西柏林的会众

可能会认为:他又来讲述自己东德的旧事 了,令人厌烦。他们就像父亲开始不断地重复讲述自

己参加越战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厌烦的家人一样。

但是想象一下,一名年轻的女子生于 1989年 11月 9日早上的东德,那么本星期五便十八岁了。她会如何庆祝和反思自己成年?我的朋友说:“就像西班牙人或者 英国人那样。”西班牙

或许是更好的比较对象。人们普遍认为,在一个人出生之前,那儿的某个地方有阴暗的过去,就

像对于马德里的一名年轻女子来说,有佛朗哥 独裁统治下的阴影。

但是这与你自己的人生只有微乎其微的关系。那么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标志着“掐头去尾的 20世纪”(1914—1991)终结的划时代事件为什么如此迅速地淡出生活体验呢?或许是因为,比如不像 7月 4日,它并没有开创一个庞大的新事物,仍然与我们在一起(比如美国)。它与其说是

Page 30: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0

伟大的开始还不如说是伟大的结束。

1989 年 11 月 4 日,东柏林人进行了他们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离这座被强行分隔 28 年之久的

城市最终解禁仅仅只有几天时间。

那天早上后,许多大问题弥漫在空中。德国可以(并且应该)和平统一吗?共产主义实际上

已经废除了所有私人财产、削弱了法治并用“无产阶级的专政统治”代替了 民主,它能重新转

变成资本主义吗?当时有一个笑话:我们知道可以将一个养鱼缸变成鱼汤,可是能将鱼汤重新变

成一个养鱼缸吗?多年过去了,这些问题得到了答案。是的,可以。我开车到东德的中心,注意

到了一家嬉皮风格的别样商店,该商店的门上贴着一句模仿冷战时期柏林著名的标语,当初那个

标语上说“你现在正在 脱离美国的阵营”(对于西柏林来说,即加入苏联阵营或者东柏林)。

这个模仿的标语上写着“你现在正在脱离资本主义阵营”。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便在这家别样商

店门后的香气和珠帘中,资本主义也统治着,是吧。

资本主义胜利的最终证据可以在一份引人注目的全彩广告中看到,该广告最近几周出现在

《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的页面中。广告上显示,一副沉思表情的米哈伊 尔•戈尔巴乔夫坐

在汽车的后座上,通过该车的后窗,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段为数不多残留的柏林墙。他的边上放

着一个路易•威登的皮包,这个世界的历史人物、我们那个时代的英雄现在正在为该奢侈品制造

商做广告。十八年过去了,在我看来,这似乎是我们所在时代的完美偶像。

那么那个难以置信的 11月的夜晚(当时人们穿过那座墙跳舞而创造了自己的历史)留下了什么呢?正如东德的小说家克里斯塔•沃尔夫悲哀地问道:“留下了什 么?”我认为,除了我们

淡去的记忆,至少还有一样东西将流传于世。柏林墙的倒塌或许是世界上、我们在英语中所说的

“平民抵抗”—即公众的非暴力行动—最著 名的胜利形象。它紧随莱比锡和东德其他城市的大

规模和平游行之后。正如当时的一名东德工人对我所说:“你看,这表明列宁错了。列宁说,只

Page 31: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1

有暴力的革命才能 成功,但这是一场和平的革命。”

1989 年 11 月 11 日,西柏林人聚集在波茨坦广场附近的柏林墙前,看着那些试图拆除一段柏林

墙,以便在东西柏林之间打开一条通道的人们。1989 年夏季,数以万计的东德人逃离了他们的

共产主义政权压迫,走向了西德的自由生活。

东德的“蜡烛革命”(当时有人这样称)有先例,从甘地和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运动到波

兰的团结工会运动。它还有许多继承者,从几天后在布拉格发生的天鹅绒 革命到南非、斯洛伐

克、塞尔维亚、乌克兰以及最近缅甸佛教和尚领导的抗议—被过于草率地称为“番红花革命”,

还有今天巴基斯坦的那些律师(估计一些记者还 没有赶到现场,预计会有“律师”革命的名称)。

我参与了我牛津大学的同事亚当•罗伯茨主持的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正在研究许多利用“平

民抵抗”的案例,试图研究出有些案例成功而其他案例失败的原因。

如果其他力量因素——军队和警察、殖民力量、邻国、国际媒体和经济力量——没有充分呈

现、不利或者经不起考验,勇气、想象力和熟练地组织和平抗议就还不够。你需要你的戈尔巴乔

夫、赫尔穆特•科尔、西方电台的摄像机,特别是你的政党领导人在愤怒中不开枪就放弃。但是

你还需要公民站在街上,带着蜡烛、旗帜、口号,以及完全和平的力量。没有他们就没有革命。

有了他们,即使面对拥有核武器的超级大国,你也可以改变世界历史的轨道。因此,那个日期可

能淡去,但那个例 子永存。■

Page 32: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2

柏林墙下的演说——肯尼迪

Twodog_egg(2014-11-09)

二千年以前,最自豪的夸耀是 Civitas Romanus sum(拉丁语,意为:我是一个罗马公民),今天,自由世界最自豪的夸耀是 Ich bin ein Berliner(德语,意为:我是一个柏林人)。

世界上有许多人确实不懂,或者说他们不明白什么是自由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的根本分歧。

让他们来柏林吧。有些人说,共产主义是未来的潮流。让他们来柏林吧。有些人说,我们能在欧

洲或其他地方与共产党人合作。让他们来柏林吧。甚至有那么几个人说,共产主义确是一种邪恶

的制度,但它可以使我们取得经济发展。“Lasst sie nachBerlin kommen.”(德语,意为:让他们到柏林看看)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

们离开我们。我愿意我的同胞们——他们与你们远隔千里住在大西洋彼岸——说,他们为能在远

方与你们共有过去十八年的经历感到莫大的骄傲。我不知道还有哪一个城镇或都市被围困十八年

仍葆有西柏林的这种生机、力量、希望和决心。全世界都看到,柏林墙最生动最明显地表现出一

种失败。但我们对此并不感到称心如意,因为柏林墙既是对历史也是对人性的冒犯,它拆散家庭,

造成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把希冀统一的一个民族分成两半。

这个城市的事实也用于整个德国——只要四个德国人中有一个被剥夺了自由人的基本权利,

即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欧洲真正持久的和平便绝无可能实现。经过保持和平与善意的十八年,

Page 33: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3

这一代德国人终于赢得自由的权利,包括在持久和平中善所有的人民,实现家庭团聚和民族统一

的权利。你们住在受到保护的一座自由之岛上,但你们的生活是大海的一部分。因此让我在结束

讲话时请求你们抬起目光,超越今日的危险看到明天的希望;超越这道墙看到正义的生平来临的

一天;超越你们自己和我们自己看到全人类。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当所有的人都自由了,那时我们

便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在和平与希望的光辉中这座城市获得统一,这个国家获得统一,欧洲大

陆获得统一。当这一天最终来临---它必将来临---时,西柏林人民将能对这一点感到欣慰:几乎二十年时间里他们站在第一线。

一切自由人,不论他们住在何方,皆是柏林市民,所以作为一个自由人,我为“Ich bineinBerliner”这句话感到自豪。

《柏林墙下的演说》为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 1963年 6月 25日在柏林墙位于勃兰登堡门的关口前(西柏林)作出的演讲。

Page 34: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4

英文版:

Two thousand yearsago the proudest boast was "civis Romanus sum." Today, in the worldoffreedom, the proudest boast is "Ich bin ein Berliner."

There are many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2000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Let them cometo Berlin. There are somewho say that communism is the wave of the future. Letthem come to Berlin. And there are some whosay in Europe and elsewhere we canwork with the Communists. Let them come to Berlin. And there areeven a few whosay that it is true that communism is an evil system, but it permits us to makeeconomicprogress. Lass' sie nach Berlin kommen. Let them come to Berlin.

Freedom has manydifficulties and democracy is not perfect, but we have never had to put a wallupto keep our people in, to prevent them from leaving us. I want to say, onbehalf of my countrymen, wholive many miles awa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Atlantic, who are far distant from you, that they take thegreatest pride thatthey have been able to share with you, even from a distance, the story of thelast 18years. I know of no town, no city, that has been besieged for 18 yearsthat still lives with the vitality andthe force, and the hope and thedetermination of the city of West Berlin. While the wall is the mostobviousand vivid demonstration of the failures of the Communist system, for all theworld to see, wetake no satisfaction in it, for it is, as your Mayor has said,an offense not only against history but anoffense against humanity, separatingfamilies, dividing husbands and wives and brothers and sisters, anddividing apeople who wish to be joined together.

Page 35: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5

What is true ofthis city is true of Germany--real, lasting peace in Europe can never beassured aslong as one German out of four is denied the elementary right offree men, and that is to make a freechoice. In 18 years of peace and goodfaith, this generation of Germans has earned the right to be free,includingthe right to unite their families and their nation in lasting peace, with goodwill to all people.You live in a defended island of freedom, but your life ispart of the main. So let me ask you as I close,to lift your eyes beyond thedangers of today, to the hopes of tomorrow, beyond the freedom merely ofthiscity of Berlin, or your country of Germany, to the advance of freedomeverywhere, beyond the wallto the day of peace with justice, beyond yourselvesand ourselves to all mankind.

Freedom isindivisible, and when one man is enslaved, all are not free. When all are free,then wecan look forward to that day when this city will be joined as one andthis country and this greatContinent of Europe in a peaceful and hopefulglobe. When that day finally comes, as it will, the peopleof West Berlin cantake sober satisfaction in the fact that they were in the front lines foralmost twodecades.

All free men,wherever they may live, are citizens of Berlin, and, therefore, as a free man,I takepride in the words "Ich bin ein Berliner."■

Page 36: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6

柏林,墙,世界的碎片单读(2014-11-09)

先是有人撞开几个大洞,然后其他人试探着自由出入。再然后,成千上万的人从两边涌向对

方。3.6米高、连绵不绝的混凝土墙被迅速淹没了。墙的东侧,那横亘百米、布满了地面触发报警器丶金属围栏丶铁丝网报装置丶猎犬区域丶铁轨阻挡器丶边防哨所丶探照灯和了望塔丶照明

区丶控制区丶金属围栏丶车辆阻塞沟的死亡地带,也被人群淹没了。

1989年 11月 9日,柏林墙倒塌。

在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怀有共识的幸福时刻里,这可能算是最幸福的一刻。由禁锢到自由,

由沉闷到变革,墙作为上一个时代的罪恶象征物,戏剧性地倒下,是非黑白从人潮的奔涌方向就

可以辨明,清晰直接。连学者都顾不上斯文地高喊起来:历史迎来了“绝对真理”,二元辩论可

以就此终结。

一片欢庆的气氛里,勃兰登堡门旁的柏林墙西侧,一块大木板上,无名者留下了笔迹优美的

散文:“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凯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

整个东边的世界,都在废墟之上,陷入苦涩的反思:为什么偏偏是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

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了高墙,把人从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画地为牢?

曾经的边境检查站与部分柏林墙体被设立为博物馆。“柏林墙”建成之前,每年有几十万人

逃离东柏林,而建成之后的 28年里,每年只有不到一万人成功逃离。这个正式名称为“反法西

Page 37: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7

斯防卫墙”的屏障,从未对任何一个西边的人进行过火力拦截——因为根本没有人试图闯入。但

它却射杀了有名有姓、试图走出去的 201名东德公民,至于在边境被打伤、捉捕的东德人则不计其数。

一群西柏林的示威者拆倒了柏林墙的一段。

曾经的东德秘密警察办公室,如今也开放做博物馆,供全世界參觀。這里是比 140公里长的实体墙更具体的“柏林墙”,它无限延伸到社会文化和个人生活之中。28万全职或者兼职的秘密警察,緊盯着 1700万东德居民——這個比例意味著,平均每 70个人之中就有一个肩负使命。1991年之后,德国“有控制地开放”了所有秘密警察档案。此后的 20年里,有 290万人次申请查阅了当年对自己监听、监视、告密乃至审讯的档案。在 2008年的一次抽样调查中,45%的人承认,查阅这些档案造成了巨大的感情冲击。至于一度流行、获奖无数的电影《窃听风暴》里,

那个秘密警察良心发现的动人故事,档案管理局信息部主管在接受访问时说:“很遗憾,这种情

况我在真实世界里从没听说过。”

连曾经最日常的生活方式,也因为新世界的审视显得荒诞起来。2006年柏林新开放了 DDR(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缩写,即东德)博物馆,那里收藏东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停产的

食物、餐具、服装、课本、徽章、画报、电视节目……还有普通人的照片。其中,砌砖工人在

1988年工作的场景被拍下来,旁边写着,他完成 10年教育、2年专业训练以后,薪水是 1110到1370马克,而当时一间三房公寓的月租是 109马克。展览充满互动性,你可以走进普通东德人家的客厅,可以打开抽屉,看东德小学生的作业,可以把头钻进一个黑箱子,看当年那些充满政

治宣传口号的电视新闻——作为中国人,这些物件扑面而来的气息,异常熟悉。而这种熟悉,也

令人不安。

不少东德人不喜欢 DDR博物馆,他们不会花 6欧元的门票去看,因为“这曾经是我的生活。不需要博物馆来告诉我,它是什么样的。”

Page 38: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8

1989年 12月,中国留学生刘小枫站在柏林墙边,也和许许多多德国人一样,拿起铁锤敲下几块碎片,小心收藏起来。“对我来说,我收藏的不仅是柏林墙本身,更是这个世界本身,这个

时代本身,以至我自己。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我自己,都是碎片——涂有各色油料的碎片。”刘

小枫在笔记中写。

不过,破碎的是东边的世界。柏林墙的西边没有 BRD(联邦德国的简称)博物馆。因为历史完整地站在了这一边。他们愉快地拿碎片做起了生意。

在柏林墙原址处设置的灯光装置作品“灯光边界”。

150公里的柏林墙留下了 45000块 3.6米高 2米宽的墙体。德国媒体估算,其中大概有一半被捣毁,另一半,除了一些保留下整块运送到世界各地作为艺术品拍卖、收藏,大部分则变成了

Page 39: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39

上亿块小颗粒碎片,在市场上流通。“地球上每 15个人就可以拥有一枚”。

柏林所有的纪念品商店都在卖这些碎片——人人都想留下一点不复存在世界的纪念品。而它

们之中的 90%,来自一个建筑工出身的商人帕夫洛夫斯基,卖了 20多年柏林墙的他对媒体说:“对我而言,柏林墙就是商品,就是生意。”对峙的年代,西边的墙体曾经画满涂鸦,而东边的

墙体则在死亡地带的隔离中一片灰色,“但是大家都想买有颜色的”,帕夫洛夫斯基说:“我就

找人画上颜色……反正石头是真的,大家只是选择不同的记忆。”

花上 4到 6欧元,买一块涂鸦柏林墙做的钥匙链、饰品或者冰箱贴。没有人再抱着刘小枫那样“收藏自己”的心情收藏那些五颜六色的商品碎片了。历史逐渐远去,这一个世界一路向前狂

奔,那一个世界,眼看就要消失在身后了。

但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终结。不过十几年后,“绝对真理”就迎来了彻底的挑战。

它不得不死亡两次:9·11之后,民主自由式的政治乌托邦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挑战了全球新自由主义经济的乌托邦。有学者预言,也许很快还有第三次:中国和

俄罗斯式进化中的威权政治与自由经济的结合体——新权贵资本主义,或许会彻底改写上世纪末

的普世规则。

荷兰建筑师库哈斯在 70年代对柏林墙的研究中说,柏林墙作为一个特殊的建筑物,把城市分为“好的一半”和“坏的一半”,它让“沦陷在坏的一半里的人们着迷于各种各样的徒劳的逃

亡计划”,同时,也使“对好的一半热爱太甚的人自愿成为它的囚徒”。

墙作为一个有形敌人的存在,令人们几乎忘记了,墙的另一边并不是黄金世界。日益加剧的

财富和机会的不平等;阶级和阶层的不公正;连同腐败、金钱和特权一起,正在阻断西方国家民

主的血脉。以研究战后欧洲史著称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在病逝前不断诘问:二十多年过去,我

们把追求物质上的自我利益变成了一种美德——这种追求,如今构成了我们所唯一幸存的集体目

的意识。“我们知道各种东西的价钱是多少,但对它们的价值几何却一无所知。我们不再质疑一

项司法判决或立法行为:它善吗?公平吗?正确吗?它会带来一个更好的社会或更好的世界

Page 40: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0

吗?”在朱特看来,这是“尽管它们不能轻易回答,但我们必须再次学习提出这些问题。”若非

如此,曾经胜利的世界,必然沉疴遍地。人们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因于“墙”,一起欢庆墙的倒下,

却忘记了,历史不会一劳永逸,不仅消失的东西会还魂再来,曾坚固的价值基础也会支离破碎。

如同那些被一锤子一锤子敲下的柏林墙碎片,这恐怕才是世界的真实缩影。

更何况,那曾经以长城命名的柏林墙,正在其它地方重新崛起,越来越强。

这一次,人们要面对的问题更加沉重:拆掉高墙,也不一定迎来历史的胜利,没有黄金世界,

我们没有乡愁可以依托,也不能耽溺于简单的幻想。

齐泽克在柏林墙倒塌 20周年时写过一篇文章:“反共者容易提出简单的问题——如果资本主义确实比社会主义好,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仍然这么悲惨?——并得出一个同样简单直接的回

答:因为我们仍然没有真正进入资本主义,仍然没有真正的民主。前共产主义者仍然以所有者和

管理者的形式变相地掌权。我们需要另一场清洗,革命必须重复。人们不难发现,这与旧的共产

党政权将其失败归咎于‘残余力量’的持续影响是非常相似的。”

但不幸的事实却是:“当反共英雄继续沉湎于建立在公正、诚实和团结基础上的新社会时,

前共产主义者已经毫不费力地适应了新的资本主义规则。更为吊诡的是,在新的后共产主义条件

下,反共人士主张一个真正民主的乌托邦,而前共产党人支持一个追求市场效率、充满腐败和存

在肮脏诡计的残酷的新世界。”

这正是我们熟悉的新世界。■

Page 41: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1

柏林墙涂鸦:超越政治铁幕的艺术艺术新闻中文版(2014-11-09)

查理检查站(Checkpoint Charlie)在冷战期间曾是东德与西德之间通行的关口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墙被拆除

Page 42: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2

今年 11月 9日是柏林墙倒塌 25周年纪念日。1961年,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在自己的领土上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建起边防围墙,以阻止人们自由往来于东德与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西德)。这堵全长 155公里,后期加建瞭望塔、混凝土墙、以及反车辆壕沟等边防设施的墙正式的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时期的重要标志,直至 1989年被政府下令拆除。

1989 年 11 月 15 日,一名男子透过柏林墙的缝隙拍摄对面世界的样子

Page 43: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3

1989 年 11 月 12 日,一对爱人在东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前拥吻,庆祝柏林墙的倒塌

其实,柏林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清清楚楚记录了涂鸦文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发

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数的艺术家和普通公众跨越围栏和城墙之间的“死亡地带”,用画笔

和喷漆刻画下思想,把原本黯然的一道墙装点成世界上最长与最缤纷的画布。

最开始,人们只是在柏林墙上写下他们的名字或留下政治标语。到了 1984年,以特里·诺尔(Thierry Noir)为首的艺术家们开始在这里汇集,用最鲜亮的色彩,在墙上留下涂鸦创作。诺尔事后回忆,当时画下这些涂鸦无非是厌倦了这堵墙的灰白无趣,希望为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上

世纪八十年代,在柏林墙涂鸦是违反法例的,所以诺尔只好找到同伴,一个人创作,另一个人把

风,用最快的速度填满三米高的高墙。1990年 9月 28日,来自 21个国家的 180位艺术家在柏

Page 44: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4

林墙上创作了不同主题的绘画,形成了今日的东边画廊(East Side Gallery),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尽管艺术家们每个人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一起用色彩代言思潮,留下了一副又一副

奇妙动人的涂鸦艺术。

人们使用各种工具拆除柏林墙,很多人将带有涂鸦的墙面碎片以纪念品保存

柏林墙倒塌之前,由于东德一面戒备森严,少有人可以靠近,更不要说在墙上进行涂鸦。这

也导致,在 1989年以前,柏林墙长期处于西面盖满涂鸦,东面则灰暗一片的格局。柏林墙倒塌后,各国的艺术家们纷纷涌入东德,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创作乐园。而由于墙面有限,艺术家们

不得不时常覆盖前人的画作,在其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许多极具象征意义的涂鸦也因此只能“昙

花一现”。

《艺术新闻/中文版》挖掘了 5位最具代表性的柏林墙涂鸦艺术家,让我们一起看看艺术是如何记录并改变着历史的。

1. 特里·诺尔(Thierry Noir)

诺尔是最早在柏林墙进行涂鸦创作的法国艺术家,善用鲜亮的色彩勾画有着卡通外形的人

物。他在柏林墙的涂鸦画作连起来长达一公里。

Page 45: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5

诺尔背后是他的创作。在这张图片所拍摄的 1986 年,诺尔忙时几乎会一整天都创作涂鸦。

这幅大象涂鸦是诺尔最早期的作品。诺尔认为,要获得艺术上的成果,就必须每天勤奋外出作画,

而不是在家待着就能得到灵感。他的作品深受艺术家毕加索、米罗以及齐柏林飞船和大卫·鲍威

等音乐人的影响。

Page 46: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6

为了纪念自由女神像创作 100 周年,诺尔和他的朋友共同喷漆绘制了这幅两米高的作品。在当年

美国国庆日当天,柏林墙上共“竖起”了 42座由他们绘制的“自由女神”。

诺尔以这幅作于 1985 年夏天的作品,来纪念在曾在“死亡地带”生存的兔子。由于“死亡地带”

遭到破坏,兔子们的栖息场所最终消失,导致它们在当地区域灭绝。

Page 47: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7

2.凯斯·哈林(Keith Haring)

哈林是美国艺术家和社会运动者。他的画作时常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味。由于涉猎的艺术领域

广泛,哈林时常被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引用或效仿。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蓬

皮杜中心等均收藏他的作品。

黄、红和黑是哈林作品中时常出现的颜色。这三个颜色正好代表了东德和西德的国旗色彩。哈林

希望通过绘制手脚相连的人物来表述一个思想:东柏林和西柏林应该是一体而不是分割的。

这张图片上的背景涂鸦是哈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由于后来艺术家们居上,他的作品无奈被新的

涂鸦所覆盖。好在哈林认为,涂鸦艺术的永久性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涂鸦作品来说,其产生的

那一刻就已经奠定了它的永恒性。

Page 48: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8

3.迪米特里·弗鲁贝尔(Dmitri Vrubel)

弗鲁贝尔是来自俄罗斯的一位画家,他的涂鸦艺术代表作《兄弟之吻》让他闻名遐迩。

这幅涂鸦无疑是柏林墙上最著名的涂鸦之一,描绘的是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吻民主德国战

友埃里希·昂纳克的画面。而由于柏林去翻修,这幅作品已被官方擦除。不过,弗鲁贝尔的仰慕

者们已经在不同地方临摹了这幅涂鸦,试图还原这极有政治意义的画作。

4.罗斯玛丽·辛斯乐(Rosmarie Schinzler)

德国女艺术家。柏林墙倒塌后,她在 1990年来到柏林,并在东边的墙上留下了她的涂鸦作品《和平鸽》。

这一对象征和平的鸽子是辛斯乐的代表作。作为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她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来

到柏林墙,尤其是孩子们。她呼吁人们通过涂鸦艺术去了解这个城市与国家曾经是如何被割裂的。

Page 49: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49

5.布吉特·坎德(BirgitKinder)

德国女艺术家,以代表作《特拉比》而闻名。

画面中的轿车,有一个昵称叫“特拉比”(Trabi)。这款车自 1957 年制造以来,共生产了 3百

多万部,是东德的国民车。这辆极具动感、看似行驶中的轿车巧妙地展现了东德人民的理性诉求。

除了以上的这些著名涂鸦作品,柏林墙还见证了包括卡萨拉·阿拉维(Kasra Alavi), 卡尼·阿拉维(Kani Alavi)等在内的艺术家的作品。可惜的是,由于柏林墙上的涂鸦时刻都在更新变化,不少曾经轰动一时的涂鸦创作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假若没有留下照片,这些涂鸦免遭被遗忘

的命运。不过,也许正如凯斯·哈林所说,哪怕存在过一天,便也能算永久。■

更多柏林墙上的涂鸦作品:

Page 50: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50

Page 51: jifengshuxunno 376

声音

51

Page 52: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52

评论韦森、蒋洪、朱为群谈预算法的修订:已接近现有制度下修法的天花板

经济学人最新封面文章:许多人看不懂美国这次中期选举

韦森、蒋洪、朱为群谈预算法的修订:已接近现有制度下

修法的天花板上海书评(2014-11-09)

预算法条款的修订

王则柯:几位老师的著作很丰富。蒋老师在电视上的两会发言也是讲预算法。预算法是非常

要紧的。我自己对财税不太懂,说我著名经济学教师可以,说著名经济学家是不行的。对实际情

况我不太懂。预算听上去是中性的,不跟意识形态相关,但真的推行下去,是很要命的东西。只

有三个税是人大通过的,其他是说收就收。国外的国会吵来吵去就是税,讨论该不该收、该怎么

用。现在不管意识形态怎么样,讨论预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从微博上看到预算法有一点前

Page 53: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53

进,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这一点前进已经很不容易,很多部门的命根子、钱袋子就在这个

地方。这次座谈,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机会。

关于预算法的修订,蒋老师曾经参与其中,应该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蒋洪:这个说来话长,我也说不上是直接参与,只是在修订过程我比较关注。我是学财政的,

预算是财政的一个核心问题。另外,我恰好是全国政协委员,要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预算法的

制订当然是件大事,从 2003 年开始,就有修订法律的计划,之后陆陆续续有几个草稿,实际上

影响很小,是内部的文件。我真正看到比较正式的文件,是 2010 年 3 月 15 日。当时是财政部、

人大财经委小范围地向专家学者征求意见。我看了之后,两会期间针对这个版本提过一系列的提

案,后来这个版本又做了一些修改。2012 年二审稿与社会大众见面,并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

论,这一过程韦森老师起的作用非常大。

朱为群:韦森老师 2012 年 7 月 20 日在 FT 中文网上发表的《预算法修订为何“静悄悄”?》

这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蒋洪:针对二审稿我们提过很多意见。二审稿向公众公开后收到了三十三万条意见,但是到

底集中在哪些地方,不清楚,各种意见是否有过对话和讨论,在媒体上见到不多;赞成或者反对

的理由是什么,仍然缺乏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三审稿基本上处于保密状态,我没有从正式、公开

的途径看到过三审稿,媒体可能通过各类途径能够看到,但都是从后门出来的。二审到三审稿确

实有了一些变化,这次是四审稿得到了通过,但是这次的情况,多少票赞成,多少票反对,我还

不太清楚。

韦森:一百七十一人,两票反对,七票弃权。这个是在十二届人大十次会议上通过的。

蒋洪:这次预算法的修订,我其实只是作为政协委员、相关学者,提了一些看法,在媒体上

发表过一些文章。2009 年我在人大大会作过一次发言,强调要预算公开,当时并不是针对预算

法的。2010 年以后,我的各项提案很多就是直接针对预算法的,对哪些条款需要修改、应该怎

么修改提出了建议。总的感觉,预算法修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进步有限。

王则柯:您前面说的三十三万条意见,具体内容不知道,但是我觉得微博这个意见平台还是

起作用的。

预算法修订相较以前的突破

蒋洪:预算法的突破是要一条条来谈的。这里面涉及很多法律条款的问题:关于预算的宗旨

性条款问题,预算的完整性条款问题,预算的透明度问题,预算的编制问题,关于行政部门在审

批之前的自主权问题,还有预算调整的问题,还有国库的资金管理问题、地方发债问题。这里面

涉及很多具体环节,只能够一个个说。

关于宗旨性条款。这个钱从性质上来说是公众的,怎么花应该按照公众的意愿。公众和人大

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哪些权利,应该体现在宗旨性条款里面,当然,也要落

实在下面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宗旨性条款原先的中心意思是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国家对预

算管理。当时就我提了意见,说这个宗旨描述得不到位,或者说不准确,总的感觉是要按政府的

Page 54: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54

意愿来使用资金,没有强调社会通过人大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没说清楚国家到底是什么概念。

在宗旨性条款里必须要说清楚钱是按照谁的意志在使用。

这个条款学界提过不少意见,二审稿没有改,当时我估计这是最难改的;到了三审稿,我觉

得有进步,开头一句就是“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然后是“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以前把政府作为管理者,现在把它作为规范对象,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四审稿又加进了“强化

预算约束”。但进步还不够,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你说了要规范政府行为,但没有说谁去规范,

如何去规范。是政府自我规范呢,还是通过社会公众及其代表机构来规范呢?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旧体系的区别不在于是否要规范政府,而是由谁来规范,如何规范,自

我规范代表着旧体制,通过民主法治来规范,才是新体制的特征。所以我提出在宗旨性条款中加

上“为了维护预算过程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加强人大的监督,规范政府行为”。这样才能体现宪

法精神,在宗旨性条款中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大来管理政府,政府执行人大

决定这样一种基本政治构架。我当时写了这个提案以后,国务院某个机构和我联系,反馈意见说,

我提的意见是对的,但是这些话宪法上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我答复说:宪法是一个基

本精神,下位法应该把基本精神明确化而不是笼统化,现在的表述是朝笼统化发展。

预算法的基本精神

朱为群:在 2012 年二审稿出来之后,我也关注了预算法的条款。我当时写过一篇文章,题

目就叫“必须修改预算法的立法宗旨”,里面提出了二审稿关于立法宗旨条款的不足。现在正式

发布的预算法对立法宗旨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做了新的表述,我同意蒋老师的意见,就是有比较

明显的进步。但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可以进一步讨论。

有一个问题就是蒋老师前面提到的,预算法立法宗旨条款中关于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的

主体没有突出出来。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讲是社会公众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另外,后面有一句“建

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制度”,应该是放在原则里去讲,它似乎不是一个宗旨。因为宗旨是

要说明达到的目的,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是说做好这件事情的一个原则,把这两个糅在一起

不是太合适。其实,这条既讲立法宗旨又讲立法依据。关于立法依据,除了宪法以外是不是还有

另外的法,比如《立法法》。预算法是一部法律,立法法是对所有法律的制定的约束,所以关于

立法依据应该加上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

预算法的进步

韦森:从整个预算法的修改过程来看,最高决策层和人大法工委还是充分听取了我们学者的

意见的。先不说内容,仅举个简单的例子,连三审稿和四审稿人大公布的版本都是我们在收到二

审稿后二十一位学者提修改意见时所提供的格式。

2012 年 7 月 5 日的二审稿在人大网上公布时,公布时有关方面打了个马虎眼,根本就没有说

明老的条款是什么、新的修正案的条款是什么,而是把修改的一条放在那里,叫人们根本无法判

断改了什么。

在 2012 年 7月 26 日我们二十多位学者在上海召开“预算法二审稿修正案专门理论讨论会”

之前,我先让上海法律与金融研究院的会务工作人员把老的预算法、新的预算法拼出来,把条款

Page 55: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55

都对起来,把有哪些变化突出出来,一目了然。然后再空出一个栏目,填我们专家学者一天会议

的修改意见。今年的三审稿和四审稿,都是采取我们这种格式。

当然,在内容上,我们几次会议的建议和全国各地学者的建议都显然被吸收进去了。正如蒋

洪老师所说的,这次预算法的最大进步,就是立法宗旨都变了。实际上从原来二审稿的财政部门

对政府其他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法”,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控权法”。

这充分体现在在第一条的修改上。

1994 年的《预算法》的第一条原来条款是:“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

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2014

年 8 月 31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所通过的新的《预算法》修正案,第一条则变成了:

“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

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请注意,这第一条,从原来的“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和“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

改为现在的“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这本身

就意味着立法宗旨变了,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新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接着还加了一条,即现在的

第二条:“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

这又进一步显示了《预算法》已经具备了对财政部门预算收支行为的控权法的性质。

朱为群:预算法实际上是一个利益调整法,是一个关于公共利益的非常主要的调整法。所以,

立法宗旨应该非常明确地提到调整利益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刚才蒋老师的提法,我觉得可以理解

为维护全体人民的基本利益,或者说维护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这个立意更高。现在立法宗旨里

Page 56: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56

表述的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是,“健康发展”有点泛,如果把它定位成从公平正

义的角度去进行利益的调整,可能会更好。

蒋洪:整个预算法对公民在预算过程中的权利提到的很少,或者说基本上没有。预算实际上

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关。我在宗旨性条款当中提了一句,之后我也没再多提,我想改革需要

过程,首先需要在原则上确认这一条。从现代国家治理机制这个层面来说,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是基础,有了这一条才有现代国家治理,才有能够发挥作用的人民代表大会。概括一下我刚才说

的,把政府作为规范对象,这是进步,但是它没有强调谁来规范,如何规范,宗旨性条款之后的

具体条款中,社会公众、人大的权力仍在某种程度上有软化的倾向,这是本次修法留给未来的任

务。

预算法的制度天花板

韦森:新的预算法修正案在 8月 31 日由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后,《北京青年报》立即给我

做了一个访谈,题目叫“从‘税收法定’走向‘预算法定’”,后来全文发表在凤凰网上了。在

那篇访谈中,乃至到现在,我对新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的评价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基本

上是赞赏的。

为什么评价高?我觉得这次预算法的修改,已经碰到了单一法律修改的天花板,其他许多预

算监督和制衡的问题,已经不是预算法本身的问题了,而与未来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

设和国家基本制度建设有关了。原来的预算法以及 2012 年的“二审稿”,基本上还是财政部管

其他部门和下属部门的法律。这几年来,财政学、税法学和经济学界的许多学者,包括我们所组

织的两次预算法修改讨论会的学者,在各种场合和媒体上发表了关于税收法定和预算法定文章,

不断传播税收法定和预算民主的理念,逐渐为社会所接受。

在这次预算法的十年漫长修改过程中,实际上许多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以及在各

省市的人大预工委的领导,也在推进预算法的修改加强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方面做了许多实

际工作,许多人大代表都提出了许多意见。最后的结果是,这次实际上已经修改出来一个形式上

“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政府的]预算的管理和监督”的控权法。至少从立

法宗旨上来看是这样的。并且,在新的将要实施的《预算法》的十三条,又明确规定,“经人民

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

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这里就内含着“预算法定”的精神了。

在其后的许多条款,还规定了预算的编制、审议、批准、实施和监督的许多细节。这些细节

都很重要。实际上你要批准预算,就要由人大来批准,批准了以后财政部门才能进行财政资金的

收支。这是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怎么落实、能否真正做到,还是另一回事。你说要人大来规范,

怎么规范?我和北京大学的刘剑文教授,以及许多参加两次会议的大多数学者一致主张,要建立

人大预算委员会,作为一个专门的常设机构来参与政府预算的编制,预审每年政府的预算案,向

全国人大提供每年预算案的审议报告,乃至在预算批准后日常监督和制衡每年政府预算的实际执

行和实施。

美国的预算体制

韦森:今年 2月底,我去过华盛顿,访问了美国的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具体了解了美

Page 57: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57

国政府的预算编制、审议、批准和实施乃至审计过程。比较美国复杂、严密的政府预算的机构设

置和程序。我深深感到,要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预算委员会的话,仅靠现有的人大常委会下面预算

工作委员会(人大预工委)这么二三十人的编制,是审查、监督和约束不了我们国家这九十多个

中央部委和职能部门、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和近二十万亿元规模的政府财政收支预算的。没有常

设和足够编制的预算监督机构,就不能落实预算法。但是,话说回来,至少新的预算法立法的宗

旨体现了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是预算法的有限进步,关键还在于后面的国家制度

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

新预算法通过后,有人说这是又一次“甲午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强调了这次预算法修改

的重要性。这次预算法的修订和通过,其重要性不止在于立法宗旨和一些具体的立法条文的增改,

还在于这次预算法修订的过程本身。这次预算修法,前前后后,长达十年。学界、政界和社会各

界关于预算法的讨论、评论和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乃至人大有关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以及在政

府部门之间的内部博弈,过程之曲折、参与讨论之广、讨论之深入、修法历时之长、过程之反复,

在中国当代史法制史上均是空前的。

前几年,刑诉法的制订和通过,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最后也只是征得了八万多条的修改

意见,远没有这一次规模这么大,讨论这么深入,修法过程这么曲折,官员、学者、媒体、社会

各界以及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参与讨论和议论这么广和这么深入。我们都知道,仅二审稿放到全

国人大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得到了三十三万多条的社会各界的修改意见。

从启动人大讨论二审稿的修法过程来看,原定人大常委会于 2012 年 8 月 31 号初审二审稿。在社

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下,那天就没有进入议程讨论。到了 2012 年 10 月 23 日,十一届人大常委

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开始讨论审议预算法二审稿,最后的结论是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太大,把它

搁下了。搁下了的意思是说,这次不予以通过。

到了 12 月 24 日起至 28 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再次讨论“二审稿”,最后的结

论是,预算法修改的争议太大,本届人大不再审议预算法。然后,就到了十二届人大。今年 4月

2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启动审议三审稿的议程,结果几天讨论下来还是没有通过。最后到 8

月底,十二届人大第十次会议再次启动审议“四审稿”,经过人大常委会数天的讨论,到 8月

31日才最后通过。

所以,就像我前面说过的,这个法律的修订时间之长、讨论之深入和细致、社会各界参与之

广、过程之曲折,在当代中国立法史上均是空前的。这本身就说明,全国人民和人大代表的民主

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都在提高。最后,从立法的宗旨、适用的范围来看,预算法从一个财政部门

的管理法变成了一个控权法,也就是说,从财政部来管其他部门,变成了人大来管政府预算的法

律,并不是政府立法来管老百姓,这个变化在当代中国的立法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今年 9月 6日,一个叫苏小张的作者在《投资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就叫“甲午变

法:一部经济宪法修订历程”。这位作者也高度称赞“甲午修法”:“2014 年 8 月 31 日获得通

过的预算法,是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案里,第一部对推动改革进

程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法律。”故不管新预算法具体条文怎样,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在这方

面,作为专家的蒋洪老师、中央财大的王雍君教授和天津财大的李炜光教授,都有许多深入和专

业的评论。

他们三位专家既是我们 2012 年 6 月份上海预算法修改研讨会二十一位专家中的主力队员,

Page 58: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58

也是今年 6月份北京预算法修改讨论会的参与者中的主力专家。多年来,我们的观点、见解和主

张也比较一致。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次预算法修改,还是有很大进步,有些地方超出了我个人的

预期。多年来的经验证明,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的渐进性。许多改革方

案,不能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慢慢来。在未来中国,从税收法定到预算法定,再到预算民主,

还将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现在,新的预算法的通过,本身就证明我们这方面的改革符合

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大潮流、大方向是对的。所以我认为这次预算修法至少目前起到一个方向指示

牌的作用。

预算法修订的亮点

蒋洪:完整性是这次预算法的修订过程当中,非常强调的一个亮点。什么叫完整性?也就是

说,把该拿出来让大家监督、讨论、审议的钱都放出来。以前是不完全的,只是拿出一小块。这

就意味着,还有很多东西都不在法治的范围里面。所以这次首先是要保证完整性,都应该纳入预

算法的范围里面来。我注意到从二审稿到三审稿,相对于原有的法律也有很大进步。原有的法律

的范围方面有很大缺陷,我们现在说四本预算。原有的法律实际上只针对其中一本预算。

概括起来,这次修法在完整性方面有两点进步非常突出,第一点是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

这一点很具有革命性。还有一点,就是把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还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都纳入了预算管理的体系。原来是一本账,现在是四本账全都拿出来,

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所以在完整性方面,我个人感到进步真的不小,至少从提法上来进步不小。

在二审稿的基础上,我又提了意见,我说你这样提很好,但是你这个提法不足以保证全部都在里

面,实际上有很多还会在外面。我们这几年也不断地观察,后来我们发现,四本账之外还有一本

账,有一种收入叫做单位自收自支,它是纳入财政专户存储的,这部分收入,据我们了解,是根

据财政部颁发的报表,它要求各个省都要填报表,我们才发现,除了四块以外还有第五块,为什

么不包含进去呢?

另外,我们上次开研讨会,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张曙光教授说,政府性基金我们国家有五

百多项,有的学者还说不只这些项。但是我们现在纳入政府性基金的不到几十项。换句话说,还

有很多基金不在这四本账里面。又比如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该体现国有资本挣到的钱以及它

的使用情况,实际上纳入这个预算的不到国企利润的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利润不在这四

本账里面。

Page 59: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59

那么我就问了,从收支的角度来看,这个预算不就还很不完整吗?或者有人会回答,我们说

是政府的全部收入,那些收入不是政府的,而是单位的、机构的、企业的。但问题在于这些单位、

这些机构、这些企业都是政府的,所以法律上政府这个词就变得很含糊了。换句话,只要收到的

钱不是交给财政部,放在国库里,而是放在政府所属的单位、机构或企业的账上,在法律上就可

以把它放在四本账之外。这是法律的漏洞,这种意义上的完整实际上很不完整。我们尽管斩钉截

铁地说了前面的法律条文,它如果想把那些钱放在账外的话,法律上无法阻挡。

换句话说,法律没有规定清楚。它说法律说得很清楚,这个钱不是政府的,这是企业的,这

是单位的,是基金的,那你就无话可说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面,我们感觉法律的严密性不够,

还留出了可操作空间,而且这种空间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现实当中就存在的。那么,法律上

准备怎么对待?是让它继续在账外,还是把它纳进来?如果要纳进来的话,法律就得说清楚,有

关这个条款,我提出过修改意见,但是显然在这方面,官方有自己的考虑。

预算法的修订不仅仅是预算法的问题

韦森: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条文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政府体制和国家制度安排的问题。我们

这个体制问题主要是什么?就是财政部好像还不是我们国家的总账房。许多政府部门花钱和财政

支出,还不是财政部门能全部管得了的。我们政府的钱,不是来自一个地方,也不是从财政部一

个口子出。比方说社保金的预算,财政部实际上是没权力对它做预算的。社保掌握那么多钱,四

五万亿元,财政部怎么对它做预算?我们又不像美国的体制。

美国是什么体制?是总统制,总统统领所有行政部门,每年各政府部门的预算,全由白宫下

面的一个“管理与预算办公室” (叫 OMB——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来做。按照

1921 年的《会计与预算法案》,联邦预算办公室(局)是设在美国财政部下边的。但是,到了

1939 年,预算办公室就移至总统行政办公室,直接对总统负责。到了 1974 年通过的《国会预算

与截留控制法案》之后,预算办公室被更名为“行政管理与预算办公室”。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在制定政府预算前,各个政府部门先把自己的预算需求报给 OMB,由 OMB

汇总,经过反复协调、沟通和计算制定出预算案后,由总统本人向国会报告,发出预算请求(预

算案),然后经国会多轮讨论通过,每年的政府预算都有一个法案。由此看来,OMB 是管着政府

所有部门的,也包括财政部。现在,我们的预算司是设在财政部下边的,不可能有管着所有政府

部门预算制定的权力。

实际上,说得直白一点,我们现在财政部的地位是很尴尬和憋屈的。财政部在我们的体制下

实际上是被“两面夹击”,收税的是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但是批项目和牵涉到大部分财政支出

的权力的却主要不是财政部,而是发改委。监督财政部门资金入出的后面还有央行的国库局,所

以“前后夹击”。人们目前所说的 “跑部钱进”,主要不是跑财政部,钱就进来了,而是“跑

发改委钱进”。

我们这种独特预算体制,既不同于美国的体制,也不同于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联邦国家

的体制。拿美国体制来说,发改委在整个预算当中的作用,就相当于总统办公室下面的 OMB,但

权力和人员编制要比它强大得多。而在美国的国家体制中,The Department of Treasury,也就

是财政部的职能在很大程度就相当于我们的国库,而“treasury”一词在英语中原来的意思就是

Page 60: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0

“国库”与“金库”的意思。

而美国的 The Department of Treasury,尽管大楼很雄伟,就在白宫右首,但严格说来不应

该翻译成“财政部”,而应该被翻译为“国库部”。但在英国、澳大利亚、南非乃至所有的英联

邦国家体制里,treasury 的权力就很大,一般财长就是副首相,财政部的权力大得不得了。其

他政府部门收支都由 Treasury 来管,Treasury 为各政府部门制定预算,也向各政府部门支出财

政资金,等于说把我们的发改委和美国 OMB 的职能都内含在其中了。但是我们的财政部可没有这

个权力。

至于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乃至新预算法所提到的四本预算和政府全口径的问

题,理论上都可以列入预算,但是财政部的预算司有这个权力和能力来做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

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吗?这里实际上就牵涉到国家行政机制问题。由此我认为,预算法

的修订不仅仅是预算法的问题了,已经是到了改变整个基本行政架构的设置和建制问题了,这就

是我一直说预算法修改碰到了天花板的原因。这些问题,尤其是全国人大如何监督、控制和制衡

政府花钱问题,不是仅仅靠着修改预算法的条文就能够解决的。

政府收入不在四本账里

朱为群:蒋老师刚刚提的政府收入不在四本账里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我们国家比较严重,因

为我国广泛存在着国有企业。还不单是国企——只要带国字头的单位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还

有很多事业单位。国外是没有事业单位这个名称的,他们就是 NGO 或者 NPO。NGO 和 NPO 的财务

跟政府是独立的,等于是自己运转的一个组织,相等于私营体一样。虽然它叫非营利组织,其实

跟政府资金往来是隔断的。有的非盈利组织还公开宣传不要政府一分钱,因为它的宗旨就是要减

税,所以不需要任何政府的资助,当然也有一些 NGO 接受政府资助。

再来说企业的问题。国外的国有企业很少,我国的国有企业非常多。政府想收钱的时候,如

果自己不方便收,就由它所属的国有单位去收;政府想用钱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方便用,就可以

由所属的国有单位买单。这样,政府的收支行为就规避了法律的限制,这个问题在中国特别严重。

如果不把国企和事业单位纳入预算监督范围,实际上就是留了一个通道,而这个通道很难揭露出

来,因为普通老百姓无从了解这些实际情况。政府的财务报表里面也反映不出来,它是内部进行

的,有时候只要打个招呼就好了。据我所知,这种情况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如果这个漏洞不堵

上的话,是有很大问题的。所以,这个问题提出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也理解韦森老

师说的那些难处。

蒋洪:应该说肯定会有难度。但是就目前来说,财政部实际上编报的也就是一般公共预算和

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实际上由社保部门在编制,国资部门负责编报国资。只要把这几

块统起来,在向人大报告上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现在法律上面的空当太大。我们之前

跟上海市政协和有关部门会面,听到一些国资管理方面的情况,发现非常复杂。国资部门说他们

现在管的还不是所有的企业,他们有十几个托管部门,换句话说,这些托管部门有的是宣传口的,

有的是公安口的,有的又是什么什么投资的,都是别人管,他们管不着。他们现在交的钱仅仅是

他们管的这一块。所以可想而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个缺口有多大,有很多东西还不在他们管的

范围之内。这里面如果要真正落实完整性,真的还要好好做一番工作。

中国模式与财政收入

Page 61: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1

韦森:这就要和中国特殊的模式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是一个超强的

政府。1978 年的改革之后,我们是放开了市场。但是如果说有一个“中国模式”的话,最核心

的一个特征是政府不但监管市场,从市场中取得财政收入,而且经营市场、参与市场,几乎所有

的国家部门下边都有资产管理公司。人大这边弄个什么培训中心,那边弄个什么小公司,证监会

下边也有资产公司,银监会下边又有合作公司。财政部和央行下边也都有,中金、汇金、中投等

等,更不用说其他部门了。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政府实际上是社会的最大和最庞杂的资产所有者。我们国有资产到底有

多少?大家都不清楚。先不说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有多少资产,各地政府和各个政府职能机

构有多少资产,能说清楚吗?在过去市场化改革中,各级和各地政府机构的资产迅速膨胀起来,

有些多得都不知道有多少了。比方一个人以前是某市某局的一个局长,在位时提议建了一座楼。

这座楼后来局里管不过来,给承包出去了,找个老表或者关系户给承包了。但是这个局长被提拔

或调任到其他地方去了,几经换人换任,这个楼最初的所有权都被大家遗忘了,到底是谁所有,

就没人知道了。现在就全国来看,政府到底有多少资产,哪些是政府的资产,哪些资产还在产生

现实的收益,哪些是个人或私人公司的收益?都不清楚了。去年,听说安徽马鞍山市政府搞了个

创新,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进行政府所有资产盘查摸底。市政府先是下一个文件,让各个局把所

有的资产都如实报上来。举一个例子,一栋楼是某个局盖的,后来承包出去经营了,但仍是局里

收益来源之一,或者尽管没收益,但知道仍是政府所有的。如果这个局如实报上来,过去是谁经

营还是照旧经营,交不交管理费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没有如实上报,查出来是政府所有的,

那么,对不起,那就是归市政府管,不归你们局管了。据说这个摸底措施非常有效,一下子查出

来许多政府所有的资产。在目前中国政府的大规模的反腐运动中,为什么不在全国对所有的政府

资产摸一次底?这样可以清理出许多政府的资产,堵住政府官员和亲属通过侵吞或占有国有资产

进行腐败寻租的渠道和机会呀!各个部下边在全国各地到底有多少各种资产,什么投资公司,什

么培训中心、会所。这些独立经营的机构是用政府的财政的钱建的,但是收的钱是谁的,怎么进

入预算?还有目前二十多万个财政专户,在还没有被清理掉之前,财政专户赚的利息,产生的收

益,又是谁的,怎么用的?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组织在创新,金融机构在创新,政府的机构也在

创新,政府参与和干预市场的办法也在创新。这是空前的一个情况,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的政府

这样,不但监管市场而且深深卷入市场运作和经营。这种格局,也给全口径预算和新预算法的实

Page 62: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2

施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这“全口径预算”说起来很简单,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有很多问题。新预

算法规定,所有政府的收入都应该纳入预算,但是政府的范围在什么地方?政府财政全口径收支

的边界又在哪里?如各种政府基金负债、盈利和资本增值,新的投资应该不应该管?这些具体问

题,都是很麻烦的。还有各级党委和党校的预算要不要管,军队和国家安全、维稳的支出要不要

在预算监管之下?这些都是预算法具体实施的问题。这是中国特色的过渡体制所留下来的遗产,

也是我们的新《预算法》所不能承受之重。换句话说,在我们中国的这个独特体制下,预算法如

何管,如何落实,如何实施?还有许多问题。

蒋洪:这个问题我们在北京讨论,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照我的说法,凡是属于公的,凡

是政府管的,全部纳进去,你的收入,你的支出,你的资产,你的负债全部包括。那么熊伟马上

提出问题了,说这不行吧,企业自主权怎么办呢?你全部纳入预算了,企业上市了会有各种各样

的问题。我说管理上有各种层面,最广泛的公共预算管理的层面就是,你的情况要让我知道,让

我了解。有的单位,你让我知道就行了,你自己去做决策,比如说企业,这个不妨碍的。有的单

位,你还不能自己做决策,要我说了算,要我给你定规矩,比如社保基金就是这样。你怎么样花

钱,我要规矩帮你定好,具体使用就不再审批了。还有的单位,你每一笔都要我审,就像行政单

位,这是要一个一个项目、一笔一笔地审。属于公这一块,一个最基本的管理层面,就是你必须

向我报告,必须在我的监督之下,当时我是这么跟熊伟教授解释的。我并没有说,所有的都要纳

入预算,然后你的一举一动都要我人大来审批,这个显然做不到,这个在决策权上面我们可以有

各种各样的类别来处理,但是在一个基本层面上必须纳入公共监管体系,要报告,你要让我知道,

这样才能够保证完整性。很可怕的一点就是,如果我们法律方面完整性不能坚持住的话,漏洞太

大了,它只要往那边一挪,就可以避开法律监管,而你什么话都没有了,因为这就是法律的规定。

韦森老师的意思其实是,不像西方,我们的政府管的事太多,到底有多少钱不是很清楚,这

个是中国的特殊性。弄不清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管理不善,该有账的地方没账,但这不是主

要原因。我相信,政府如果下决心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资金、资产,那还是弄得清楚的。还

有一个原因,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想让你知道,因为知道了之后权力就会受到某种程

度的制约。

所以这是预算法方面蛮关键的一个问题。首先要把东西都纳进这个范围,纳入的范围比以前

有进步,但是留存的弹性太大。这是我的基本印象。

预算法的独立性问题

朱为群:其实里面还有一句话,就是关于四本账,相当于四个钱袋子。第一个是说完整的,

还有一个是独立。独立是什么意思?这个在法律里面没有解释,但是按照一般字面的理解,独立

就是说我这里的钱,不能挪到那里,因为四个钱袋子嘛,袋子与袋子之间的钱不能挪,否则利益

格局就发生变化了,它们之所以分开来,是有不同的利益关系在里面。一般公共预算涉及的利益

关系,是跟其他的预算不同。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三本账相当

于特殊预算,所以要保持独立。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话说,“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基金预

算、社保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这句话就有点不清楚。什么叫相衔接?就是口

袋与口袋之间还要连起来,连起来就必然会有资金的相互流动。将前面说的独立性对照起来看,

就让人有些费解。我不是说不同预算之间一定要完全割裂,因为有一些资金是可以流动的,比如

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资金和一般公共预算资金,从受益的主体来讲都是全民,两者相互间一定

程度的流动并未改变利益的对应关系。可是,社保基金预算的受益主体恐怕不是全体民众了,因

Page 63: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3

为有些人并未纳入社保范围内。所以,如果不分情况,将不同预算的资金随意改变用途的话,利

益关系就越搞越乱了。

蒋洪:实际上,像国有资本的原始资本都是从公共预算支出的。又比如说社保基金这块,说

起来是大家缴款,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帮政府还以前的债。如果这个缴款目前不够用的话,

公共资金还要投进去的。所以各基金账上面不可能做到独立性,但是法律上面至少应该得弄清楚,

独立性是什么含义。

预算法的修订口号

蒋洪:现在看来,这次预算法修订口号提得最多的就是公开透明。这次修订,从法律条款来

说也是有进步的。这个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原来的预算法当中对公开只字未提。我翻过保

密法和根据保密法制定的一些条例,上面把预算收支都作为国家秘密。以前在我们的管理术语上

面只有秘密,没有公开两字的。保密条例是什么制定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现在叫保密法了。

1950 年制定了一个保密条例,上世纪八十年代变成保密法。这次预算法的法律条文上面说,预

算、执行和决算要及时公开,然后又规定了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预算的公开,各部门负责部门预算

的公开。

朱为群:这个应该有记载的。预算公开的主体要清楚,公开的时间要清楚。现在看来还有一

些不足。公开的内容有说明,预算调整、决算这些计划,现在还不细化。另外,预算公开的方式

在预算法中还规定得不太明确。

蒋洪:及时性是三审稿的进步。及时性这几个字是在二审稿就提出来了,但是什么叫及时没

说。三审稿这一点明确了,二十天之内。但是三审稿对什么叫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没加以任

何规定。我注意到这次四审稿吹风会的时候,人大常委会有人说,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大进步,公

开是包括了全过程的公开,在内容上包括报告和有关报表的公开。但是什么样的报告、什么样的

报表,这里面的描述都不清晰。我们以往也有报告的公开,也有报表的公开,那么,这些叫不叫

透明呢?所以,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报表公开,而在于是什么样的报表公开,有多少报表公开,报

表公开了什么样的内容,这些都是没有法律规定的。我也在反复问自己,我们有了这个法以后,

是否能够以法律为武器,保证我们在预算方面的知情权?我的感觉是它还不能作为武器,因为它

还太软,弹性太大。

所以在有关条款的讨论的时候,我们是在建议版上写了的。我们要求收入公开到什么程度,

支出公开到什么程度,都明确提了出来,其实这些不特别费法律文字的,但是最后没有被采纳。

显然,信息公开实际上是涉及利益调整,一旦公开的话,权力就马上会受到制约,因为都在众目

睽睽之下。利益也会因此而变化。因此改革必然会有阻力。

朱为群:信息公开是保证制度公平正义的一个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不公开,我们就有理

由怀疑你;你公开了,即使有问题我们也看得出来,这样就会防止一些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哪些政府部门最在意预算法?

蒋洪:所有花钱的部门都会在意预算法。关于公开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人想法各有不同。

我们现在进行调查,有些感性认识。对操作人员来说,公开不公开没什么大关系的,他需要考虑

Page 64: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4

的只是领导的态度,好不好公开,得请示一下。上级如果说好公开,他马上就公开,所以我们的

透明度有些省份跳跃性很大的,碰到一个开明一点的领导说 OK,马上材料全部交出来了。当然,

对权力部门来说,公开了还是会受到制约的。这方面设身处地来想,公开和不公开,有时候对一

个管理者来说是双刃剑。公开也有公开的好处,公开了以后,很多矛盾、问题就可能通过制度来

解决。否则的话,这个人来一张条子,那个人来说情,这怎么对付啊?所以,管理者有时候也希

望用一种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矛盾。但如果管理者试图用权力来牟取个人利益的话,那公

开对他来讲就是制造障碍了。在当下中国的限制条件下,有的时候,管理者也需要利用制度的模

糊性来获取一些灵活性。拓宽自己的权限,不公开是扩大自己权力的一种办法。目前的预算法,

大部分实质性条款实际上留存的空间都很大,比如说公开条款、完整性条款,目前都还没有完善

到成为社会制约政府的“法律武器”的程度。

关于公开的方式,我一直还是存有疑问的。世界各国比较惯常的做法的是财政部门统一公开,

广州市财政局以前也是这样做的。换句话说,在财政部门的网站上面可以看到所有部门的预算。

我们国家现在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涉及部门层面的话,财政部门就不负责公开,那就要到各个部

门去一个一个地了解,这就增加了很多麻烦。这条规定是 2010 年以后新出的,以前没有这条规

定。

韦森:今年 1月份我受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的邀请,去作了一次讲演。他们说,预算法的核心

问题不是预算公开和透明,公开是原则问题,更主要的是预算实施的审查、监督和制衡问题。公

开对普通纳税人来讲有什么意义呢?大多数纳税人平时为了赚钱忙得要死,交完该交的税,其他

根本就懒得管了。公开的意义在于,有人感兴趣可以去查。这只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方面。另

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有立法机关的专门机构来审查、来辩论、来制衡。目前像我们

Page 65: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5

八个教授提出来的,也有不少学者在其他地方建议提出,要在有预算的地方均建立人大预算委员

会,专门审查、监督和制衡政府预算。目前,在全国人大还做不到,地方人大也同样做不到。于

是,广州市人大就想了一个蛮好的主意,他们把人大常委会委员分成若干个组,再把每一个局的

预算实施和执行情况都承包到这一组人大常委身上,专门审议和监督他们所分管局的预算资金的

运用。另一组则分管另一个局的预算。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的一位副主任专门向我介绍了他们的改

革试验,我觉得很有意义,这是实际进行着的改革实验。如果能像我们八位教授向中央提交的建

议那样,以后在各级人大均设立专门的“预算委员会”,给这个机构足够的编制以及监督和制衡

政府财政预算资金出入的权力,那就不用像广州市人大那样来安排人大常委会委员“业余地”去

监督各局的预算资金的实际使用了,这会使我们国家的治理体系和国家制度向现代化前进一大

步。通过规范政府财政资金的收支来源和渠道,从制度上也堵死了一些官员腐败寻租的可能。

对各级人大代表来说,他们本来就是要保卫他们所代表的人民的利益。从人类社会近代史来

看,议会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看管好纳税人的钱袋子。西方的议会吵来吵去,百分之六十以上

的时间都是在吵钱的问题。现在我们的人大的职能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广州市人大进行了制

度创新,人大代表分组承包监管各个局来进行预算审查。这里面可能会有人过来送礼、打招呼、

说好话,这是另一回事。但是有了这个制度,至少就可以保证有人来监督和审查政府部门如何花

纳税人的钱了。这至少也是一个进步。

朱为群:人大代表的构成结构,首先是保证党政人员,然后是企业界的,接着是各个行业协

会,企业界在这里并不是很多,普通职工和农民的代表特别少。

韦森:现在我们不像美国,在美国国会有预算委员会,除了原来的财政经济委员会,1921

年《预算与会计法案》实施后,还建立了十二个拨款委员会。光拨款委员会,就有一千多号人,

专门管着政府的财政资金如何用。除了审计署之外,他们制定预算的时候是直接参与的。人大预

工委编制只有十七个人,我们国家二十万亿的全口径,十七个人连看都看不过来,又怎么监管?

朱为群:刚才谈的是第二十二条。其实第二十条是比较好的、可以体现民众参与预算的一个

环节,因为它是初步审查。初步审查的时候有民众的加入,我注意到这是新增加的,内容很多。

我看了一下,有这样几个层次,一个是全国层次,有财经委;省级有关专门委员会,没说是什么

专门委员会;社区的地市级以上政府,叫有关专门委员会;可是到了县级政府,就没有这个有关

专门委员会,直接就奔县人大常委去了,而且后面还有一句话说,自治州以上各级人大也就是地

市级以上的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在讨论预算的时候,应该邀请本级人大代表参加。这多少还

有一点参与,但是县一级这个层次,人大代表是完全没有任何参与的,也就是说,常委会定了就

定了。县人大为什么不可以被邀请来讨论?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限制县一级的人大。

值得参考的美国经验

韦森:北京的预算法讨论会后,我们八位学者向有关部门写了五条意见,其中一条就是建议

设立大预算委员会。这次新的预算法修正案,虽然没有采纳我们这一条建议,因为实际上设立人

大专门的预算委员会已经超越预算法本身的功能了,以后要通过启动人大的组织法或其他法律来

决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的预算法第二十二条还是留了一个口子,原话是:“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本级

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设区的市、自治州人

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本级预算调整初步

Page 66: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6

方案和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未设立专门委员会的,由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这里所说的“专门委员会”,可以是目前各级省

人大的“预算工作委员会”,即“预工委”,当然也可以是之后设立的“人大预算委员会”。做

到这一点,“税收法定原则”和“预算法定原则”就能落到实处了。到那个时候,我们才能说我

们国家的预算民主建设才真的有了起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个人觉得,目前的预算法修改,

还是阶段性的进步。将来还得再修。再修的时候,那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制度现代化的建设

的臻于完成之日。

当然,参考美国的国家制度演变史和预算制度史来看,这次预算法的修改,若能配套人大功

能制度的改革,当然是个最好的时机。如果看美国历史,我们会发现,在美国进步运动之前,美

国政府官员腐败得一塌糊涂。尤其是在美国进步时代初期,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社会动荡与政治腐

败。金钱操纵政治,“政府多次被人利用来牟取私利”,政治腐败使美国的州和地方的代议制徒

有虚名,民主制度被严重扭曲。像州和地方政府一样,到进步时代,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管理也

是非常不规范和十分混乱的,既没有正式的预算制度,也没有国会的规范的监督和制衡机构,财

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也非常不协调。在 1921 年制定和颁布了《预算与会计法》之后,联邦政府的

预算也开始规范起来,政府官员的腐败案件开始大幅度减少。到了罗斯福新政之后,尤其是在

1946 年制定了《联邦行政程序法》(APA),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到美国国

会 1976 年通过了《阳光下的政府法》,美国政府官员的贪腐才最终得到控制。从美国预算管理

制度史和美国反贪历史来看,美国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和制衡制度,与美国政府

反腐机制的完善,是同步进行和同时发生的,并且都是在美国建国一百多年之后的事情。由此看

来,我们国家今天起步还不算晚。我们的共和国到目前也才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现在还是建设国

家预算管理制度的一个时机。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把政府预算的监督和制衡制度的建设列入整个

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日程。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实际上预算法的修订是要伴随着专门机构的设立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

化建设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们还仅仅只是修法而已。我以前也和别人讲过,现在,我们只是把

预算制度的笼子造起来了,但是实际上没有看笼子的人,或者说没有足够的专门看管制度的笼子

的人和机构。现在,或者通过人大组织法把现在预工委改成真正功能化和常设的预算委员会,就

可以落实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了。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提的一条设想是:

“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

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目前看来,还需要努力,还只能是个遥远的理想和长期的改

革目标,就此而论,预算民主现在真的还只是停留在理念层面上。新的预算法尽管在目前的阶段

上已经修得很好了,但仍然还主要是理念性的和阶段性的进步,将来总有一天还要修改。

预算编制必须是铁笼

蒋洪:这次预算法修订当中也有预算编制的有关条款。预算编制的意义是非常大的,编得越

细,用钱的规定就越明确,如果粗的话,那就是只给个大数字,用钱的人很大程度上可以自作主

张。这次修订,在基本精神方面强调了细化,用钱要管得细一些。这上面,我感觉二审稿比原来

有进步,原来没有规定细化到什么程度,二审稿明确提出细化,功能分类至少编制到款。三审稿

在二审稿的基础上又进步了,三审稿提出,功能分类编制到项,又跨进了一步。三审稿还进步在

什么地方呢?二审稿没提经济分类,三审稿提了,说经济分类基本支出应该编制到款。相较于二

审稿来说,这上面的进步还是蛮明显的。但是在法律上面有什么样的缺陷呢?又留出了一个很大

的软档,这个软档如果不是行内的人还不太容易发现。这句话本身就是非常内行的人写的:基本

Page 67: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7

支出应当编制到款。开始我还没看到三审稿的时候有个记者打电话来,说功能分类编制到项,经

济分类编制到款。我说,这在目前的管理水平上来已经到顶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后来我拿

到三审稿的文件,一看实际上里面有一个空当,它说的是基本支出。基本支出是什么概念?也就

是每个单位用钱的比较固定、没有什么调节余地的部分,是根据基本的定额、定员、开支标准算

出来的——这部分本来就是死的。比如说工资,一个单位有多少个员工,平均工资是多少,乘一

下就出来了。一个单位的办公经费,每个人定额比如说是五十块钱,也是一算就出来了。而且基

本支出在总数中占的比率是三分之一。换句话说,三分之二的钱怎么用,在预算当中没有明确规

定。三分之二是项目支出。人大要审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项目支出,因为这里面弹性很大,项目

支出它不按经济分类编报的话,等于只是报一个总数,只是说某个项目要花多少钱。凭这个数字,

能保证这个数是合适的吗?实际上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的钱,人大是没有审查能力的。在项目

这个层面上,要花多少钱,没办法审。而且现在项目支出越来越大。本来基本支出蛮大的,保持

基本运转就可以了,现在钱越来越多了,就可以上五花八门的项目了。用钱的弹性太大。

行政长官是要有一定的自主说话的权利,但是范围有限。现在的问题是,省长有一大笔行政

支出,省长有了县长也要有,每一个分管的行政长官都要有。这种情况很容易出问题。我提了建

议,但是没有被采纳。

人大常委会开吹风会的时候,提到这个条款做了一番解释,解释大致两个要点:一个要点是,

在我们现有的情况下,要对项目的钱具体如何使用做出预算的安排,技术上有困难。另外一个解

释是,虽然预算不变了,但是决算要报进去,要编进去。也就是说,决算时项目支出要按经济性

质分类编列到款。实际上这两点都不很站得住脚。上次上海市财政局来政协座谈的时候,我就问

起这个问题:如果现在下面说要有一个什么项目,你们是否要求他编列这个项目到底花什么钱?

他们说要编列的。有的单位编列得很细,有的单位编列得很粗。但是理论上肯定是要编列的,怎

么能够凭一个数字就拨钱呢?要干什么事情,这件事情要花多少钱,总归要说清楚的,不管怎么

样,总是要有一个详细的说法。不可能报一个数字我就给你拨款,肯定要有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

所以用“技术上达不到”作为理由,我觉得不成立。

Page 68: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8

当然,体制是有问题的,现在领导一句话就是一个项目了。但预算法要改变的正是这个情况。

如果这个情况不改的话,预算法还有什么用?决算的编制不能代替预算的编制,决算只是把现成

的结果呈现出来,但是你评价它要根据预算事先作出规定,如果事先没有规定的话,决算充其量

就是一个统计报表,意义会丧失很多。事前一定要有规定,否则的话,用钱就没有约束。这方面

留出的弹性我觉得太大,每一条都有弹性。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制度必须是铁的,不能只

是个橡皮笼子。

这个条款好像社会上关注的人不多,因为有技术含量,写这个条款的人本身就是行家,这个

问题不仔细看即使是专家也会一眼带过了,一般人更不可能注意到这些法律细节。

人大预工委的制度设计

王则柯:韦森老师前面讲过的人大代表的事情,广东的人大代表特别有热情,总想找点事情

做。分组那个办法现在看看也是个进步。

韦森:不光是广州,还有江西、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等省,许多省的人大代表、

人大常委,尤其是人大预工委的领导实际上都在推动我们国家的税收法定和预算法定的建设。

2013 年 7 月份,中山大学的马骏教授、天津财经大学的李炜光教授还有中央财大和其他高校的

财政学教授在江西南昌与江西和其他几个省的人大预工委主任开了一个理论讨论会。在那个会上

我们才知道,许多省市的人大预工委的领导同志都在实际推动预算监督制度的改革,他们对税收

法定和预算法定的理念和追求,比我们这些学者还先进,且都是在扎扎实实地实验、一步步实打

实地推进。开过那次会后,我们这些学者就更加有信心了。与会的人都是各地人大预工委的主任,

他们不只是讲理念,而是讲他们已经做了什么和计划下一步做什么。特别是黑龙江的人大预工委

的领导和同志,他们多年来比较主动推进预算监督,并且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通过预算监督在推

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故自他们成立预工委之后,每一次开会他们都做了记录,用精装的本子装订

起来,就像《联邦党人文集》一样。这一次开会推进什么问题,下一次开会在预算监督方面做了

什么,都有记录。我看了他们装订成几十卷的回忆和实施流程记录,真的让人很感动。大家的刻

板印象都认为人大是花瓶,现实其实不是这样。许多人大代表和人大的领导同志都在实实在在地

推进我们的税收法定和预算法定的制度建设。

蒋洪:所以编制这方面法律条款的时候,我就提出建议,收入要编制到目,支出按功能分类

要编制到项,按经济分类所有的支出都编制到款,还有就是项目分别编制项目预算,这在编制方

面是一个框架性的提法。实际上因为现在大量的是项目支出,要审就审项目,有了项目预算才能

够知道到底要做什么事情,要花多少钱。

这些在我来看,都是人大进行审批的基本条件,离开了这些就根本就没办法进行负责的审批。

韦森: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央行国库这次恢复,背后的争论是第四十八条第二款,二审稿、

三审稿都没有,为什么这么重要?第一,如果把央行国库拿掉,会导致政府官员运用手中所掌管

的财政存款资金进行腐败寻租的普遍化和合法化;第二,会导致央行的货币政策根本无法做。所

以这些年来我一直认为,这是在现行中国的政府体制下无论如何不能动的条款,是超越任何部门

利益的。

按照央行国库局所提供的数字,到 2012 年,全国各级政府有二十六万个财政专户,县级政

Page 69: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69

府财政结余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不在国库,而是在财政专户里。这几年,由于我们国家政府财政

收入的超常增长,加上现行财政资金配置体制的不合理,有数万亿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结余,要

么缴存在央行国库中,要么存在各级政府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中。譬如,到 2013 年

一季度,中国各级政府财政存款的情况是:央行国库里的资金是三万两千亿元,各级和各地“财

政专户”里的存款是一万四千亿元,加起来总共是四万六千亿元。三万两千亿元的央行国库库底

资金放在那里不动,照财政部门的观点来看,确实是“没效率的”,“钱不能生钱”。

于是,在 2013 年 4 月下旬,财政部又提出了在央行国库中的库底资金现金管理问题,要求

盘活数万亿“趴在”央行国库不动的“库底资金”。 2013 年 5月后,李克强总理也在几次场合

中讲到要盘活财政库底资金,并于 7月 3日主持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盘活

库底资金”,号召各级政府“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

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7月 15 日,财政部预算司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方预

算执行管理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通知”, 这实际上是在敦促大家快点花钱。但是我后来所追踪

的数据是,由于我们的财政体制问题,到 2013 年第三季度末,各级政府的财政存款余额又攀升

到四万亿以上。

这么大的政府存款,是放在央行国库中,还是放在商业银行的各种财政专户中?这可是一块

大肥肉,也是财政部在二审稿中取消央行国库的主要考虑:把原来 1994 年《预算法》第四十八

条第二款“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地方国库业务依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办理”的条

款整个拿掉,随即把各级政府存在商业银行的财政专户合法化。但这显然与 1985 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1994 年的《预算法》、1995 年的《银行法》以及 2002 年由财政部和中

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发的《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第四条中确立

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即 TSA)的有关规定相矛盾。因为有巨大的部门利益在里面,财政部

门一直坚持要改变目前的央行经理国库制和央行的“国库单一账户”制,以致到三审稿仍然坚持

拿下了原来《预算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并且,在 2013 年 4 月 12 日,财政部还发布了一个《财

政专户管理办法》(财库 2013 年 46 号文),在第六条第三款明确说“国库单一账户不能满足资

金管理核算要求,需要开立财政专户”,并在同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法律、

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财政部文件规定开立财政专户”。财政部的这个 46 号文实际上已经抢先把

Page 70: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70

现存的几十万个财政专户给“合法化”了,这实际上也改变了 1985 年的《金库条例》和 2002 年

的《国库支付管理办法》中的央行“国库单一账户”的制度,抢在新预算法通过之前,先一步来

保卫二审稿取消央行国库制度的努力。在二审稿 2012 年放在网上征求意见以后,这一旨在取消

央行国库制的做法遭到许多税法学家、财政学家和社会各界的批评,我自己也发表了大量文章,

提出央行国库制度在目前的国家体制安排下实在取消不得,这一方面会导致一些政府官员运用自

己所掌握的财政存款资金进行个人寻租的普遍化,撑开一些政府官员腐败寻租的制度保护之伞;

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央行无法控制基础货币的正投放,实施有效的宏观货币政策。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 6月份在北京参加预算法修改的八位教授在写给中共的预算法修改的五

条建议书中,最后一条强烈建议“明确央行国库的职能,从严格限制财政专户制度的设立到逐步

取消财政专户”。在这一条的具体建议中,我们还建议在预算法新的修正案中,恢复原来的四十

八条第二款,也就是保留央行经理国库的条款。最后,我们这个建议得到上边的肯定答复,接纳

了这一条修改意见。最后,在四审稿和新通过的预算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恢复了这一规定。这

应该是一次真正实质性的进步。

当然,新预算法第五十六条也把财政部的《财政专户管理办法》(财库 2013 年 46 号文)的

既成事实的做法写了进去,明确说:“对于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经国务院批准的特定专用资金,

可以依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财政专户。”尽管有这项规定,但是最新的进展是,在 2014 年 10 月

8 日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

各地一律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除财政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予以保留的专户外,其余专

户在两年内逐步取消。”这应该是国务院一项实质性的改革措施,是全国人民应该举杯庆贺重大

实质性进步!

关于减税问题

蒋洪:《决定》上面说是稳定税负,但实际上税负可能还处于上升的趋势,财政收入增长幅

度高于 GDP 的增长幅度就表明了这一点。

朱为群:环保税、资源税有增税的迹象,2008 年金融危机时,采取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应该

说税负是有所下降的,但减的大都是地方税。同时也有增税的举措。例如,2009 年 5 月 1 号,

针对卷烟批发征收了百分之五的消费税。原来,卷烟的消费税是在卷烟厂出厂的时候征的,这样

就纯粹是加税了。这百分之五意味着什么呢?我专门到国家烟草公司官方网站上看一年的批发收

入有多少,按照 2010 年前半年的批发收入推算,一年可以增加五百亿的税收收入。这应该是一

个保守的估计,因为下半年的销售收入会高于上半年。

预算法二审稿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把很多分散在各个地方的权力集中到财政部。预算法的立

法原则第一条就应该是分权制衡,还有就是全面规范、公开透明、完整独立。这次预算法修订有

一个条款专门讲原则,但是我感觉不太给力,因为这些原则的表述是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

而行。这些当然都没什么问题,但是真正的原则不是这样讲的。我认为,真正的、最重要的原则

就是分权制衡,现在没有凸显出来。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分权制衡——预算法修订的基石》,

就是要特别强调这个原则。■

Page 71: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71

经济学人最新封面文章:许多人看不懂美国这次中期选举经济学人 观察者(2014-11-09)

11 月 4 日中期选举以前,各种民调均表明奥巴马的政党将遭受重创,但没想到结果如此惨

烈。共和党人轻松夺取参议院控制权,而他们对众议院的掌控之稳固,恐怕是大多数美国人有生

以来第一次见到。纽约州的一位共和党竞选人身负 20项欺诈罪名,居然也胜选了。

对民主党人而言,选举结果怎么看怎么失败。他们本以为能够打败几个鼓吹减税、仇视工会

的共和党州长,但几乎一无所获。相反,共和党夺取了马里兰、马萨诸塞等传统上由民主党操控

的州长席位。

奥巴马难咎其责。他在家乡伊利诺伊州为民主党州长候选人助选,他的对手是一位入会费高

达 10万美元的俱乐部成员。结果那位共和党的品酒行家以 5个百分点的优势轻松获胜。

Page 72: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72

不过,共和党人也不要太兴奋。他们的竞选运动并没有拿出富有建设性的政治方案,相反,

绝大多数都是在指责奥巴马制造了全世界所有麻烦。这足以保证共和党胜选,但还不足以构成保

守派的政策主张。美国人的政党情怀前所未有之浓烈,但还是有很多人厌倦政治僵局,冀望候选

人能够做出妥协、踏实做事。为满足选民需求,美国应当探索政治运作的新模式。

中庸之道

许多旁观者看不懂本次中期选举的结果。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形势不错,经济保持增

长,股市飘红,失业率下行,政府财政收入稳健增长——至少比欧洲要好。那为什么奥巴马如此

不招人待见,以至于“摇摆州”的民主党人都求他不要来助选呢?

答案在于,虽然经济大盘走势良好,选民们却感觉不到。 收入中位数始终停滞,许多家庭

对未来惴惴不安。高达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认为生活将一代不如一代。他们看看华府的政客们,全

都在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去年,众议院共和党人与奥巴马僵持不下,导致联邦政府暂时关门,

差点造成债务违约。国会口水仗不少,但议案产出率却是自 1947 年来最低。美国人对国会的信

任率仅为可怜的 7%。毫不过分地说,选民对国家形势不满意,总统及其政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

乐观派认为,国会总能改善。 既然共和党已经掌权,那选民就会期望他们真正治理国家,

而不是单纯和总统对着干。迈克康纳尔、博纳等共和党领袖尽管抱有党派之见,但终归会希望办

些实事罢。这就意味着要和奥巴马合作——后者的总统职位直至 2017 年 1 月才到期,在此之前,

他可以否决国会提交的任何议案。双方必须谋求共识,尤其是总统应当先抛出橄榄枝。可以从许

多领域下手,共和党喜欢自由贸易,奥巴马则喜欢掌控贸易谈判的权威感,而这正是他从自己的

党派那里得不到的。两党都想修改企业税率,并对陈旧的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两党的温和派

都想改革移民法,阻止美国所仰赖的人才资源进一步流失。

一份权力,一份责任

不过,即使乐观派预判正确,美国仍然面临一堆问题,目前的政治局势无法解决。拯救中产

阶级的困境,与个人所得税改革密不可分。医保、养老金吞噬政府预算,要想解决老龄化带来的

难题,必须削减这两种福利的高昂成本、提高退休年龄。长期改革必将招致大批选民的反感,需

要两党的共同支持——如果仅仅一方做动作,另一方往往就会开骂“你怎么把老奶奶往悬崖推”。

清醒的两党人士都明白,庞大的福利项目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必须加以调整。但就算国会再怎

么和谐,两党都习惯回避紧要议题,专挑每年重审的 15%预算份额(不含军费开支)争执不休。

美国自里根和克林顿时代以来已经发生许多变化。金钱渗透了选举,许多人认为,这导致立

法机关腐败。政党愈发极端化、愈发不信任对立党派。美国的政治架构是问题之一。有两个原因,

一,选举制度有利于极端分子。众议院许多议员通过改化本地选区而获得了绝对性优势。他们唯

一担心的是,有人会在党内初选阶段跳出来指责自己立场过于柔弱。所以,他们主动迎合党内初

选阶段投票的政治狂热分子,把任何妥协机会都当作烧国旗一般不可接受。

另一个原因是,联邦政府过度分权制衡,导致运作机制瘫痪。除政府预算案以外,参议院

100 名参议员中只要 41 人即可阻挠一切议案(这部分参议员理论上只能代表全国 11%的人口)。

限制竞选资金的建议往往无法兑现,通常是以侵犯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为理由。目前最有可能实

Page 73: jifengshuxunno 376

评论

73

现的是强制披露政治献金的资助者身份。需要实行更多的改革措施,在不修宪的前提下,强化中

间派、消除制度障碍。以下为三条建议:

第一,撤销参议院的阻挠议事机制(filibuster)。第二,停止更改选区。已经有四个州将

更改选区的权力移交给独立委员会。加州于 2010 年即实现此项改革。2002~2010 年间,加州众

议院的连任率是 99.6%;2012 年,四分之一的州众议员要么主动退休、要么被选了下去。此项改

革还让加州立法机关趋于温和化。州议会一度被意识形态僵化的民主党所霸占,但去年它否决了

美国商会认为会降低就业率的 40件议案中的 39 件。但愿终有一天,计算机能够设计出不受党派

左右的选区划分方案。

第三,其他州都应该效仿加州的公开式初选。一般的初选模式是共和党人选出一位共和党候

选人,民主党人选出一位民主党候选人,而加州的初选模式是任何人都可以投票。得票率最高的

候选人进入下一轮,即使两人属于同一个党派也无妨。这可以鼓励竞选人从一开始就摆脱党派之

争。

这几项改革都不会很快落实,都需要各州长时间的讨论。但如果美国想要获得更好的治理—

—中期选举的投票结果证实了这一愿望——那美国人就得改变政治精英的选举模式。■

Page 74: jifengshuxunno 376

本周最新到货

74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作家作品集 梁晓声中国青年出

版社39

2 暗算 作家作品集 麦家 十月文艺 35

3 孔子 文学 杨书案 东方 46

4 超级富豪的七次考验 文学印度/维卡斯·史瓦

卢普友谊 32.8

5 贫民窟的百万富豪 文学印度/维卡斯·史瓦

卢普友谊 32.8

6 (全四册)四书手读 文学 郑燮 华东师大 480

7 复乐园 外国文学 日/渡边淳一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39.8

8 吻了五个世纪 外国文学 朱蒂·狄弗洛 山东文艺 32

9 神箭 外国文学尼日利亚/铁努阿·

阿契贝南海 35

10 (上)献给某飞行员的夜想曲 外国文学 日/犬村小六 上海文艺 22

11 (下)献给某飞行员的夜想曲 外国文学 日/犬村小六 上海文艺 29

12 19 流行、畅销 落落 长江文艺 38.8

13 国学会心录 国学 杨义 生活书店 42

14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史论古代文学研

究郭丹 上海古籍 39

15 随性论书古代文学研

究斯舜威

中国青年出

版社49

社科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从华夏到中国 中国政治 刘仲敬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45

2 (中文简体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中共党史 习近平 外文 120

3伦敦精神:伦敦市市长的伦敦生

活指南政治文明

英/鲍里斯·约翰

逊重庆出版社 38

4 噪音书 政治文明美/加列特·基泽

尔重庆大学 48

5 导读布朗肖 哲学乌尔里希·哈泽/

威廉·拉奇重庆大学 28

Page 75: jifengshuxunno 376

本周最新到货

75

6 导读葛兰西 哲学 斯蒂夫·琼斯 重庆大学 28

7探寻中国的现代性:汪晖学术思

想评论集(一)

思想文化研

究何吉贤/张翔 东方 55

8 第十四辑 思想与文化思想文化研

华东旴江大学中

国现代思想文化

研究所

华东师大 42

9理解中国的视野:汪晖学术思想

评论集(二)

思想文化研

究何吉贤/张翔 55

10 习惯学初探社科随笔、全

球化周明德 九州出版社 25

11 紫阳学术发微 社会科学 唐文治 华东师大 36

12 21 世纪道德经 社会科学 郑奎飞 东方 30

13 中国历史十大政变 历史研究 释然 九州出版社 31.8

14 万历十五年 历史研究 黃仁宇 中华书局 59

15 遇见更强大的自己 教育学 路光远 华东师大 35

16 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海外中国研

究美/薛爱华 北京三联 39

17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国际问题 万斯白 重庆出版社 36

18 战后美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研究 国际问题 梁志 九州出版社 59

19 台湾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变迁 当代中国题 邹振东 九州出版社 68

20 中国十亿城民 当代中国题 美/汤姆·米勒 鹭江出版社 35

21(2008-2014)海峡两岸协议蓝皮

书当代中国题

武汉大学两岸入

港澳法制研究中

九州出版社 58

22 大视频时代 传播学 张海潮/郑维东中国民主法制

出版社99

经管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流程圣经:管理组织空白地带 企业史美/吉尔里·A·拉姆

勒/艾伦·P·布拉奇东方 54

人文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无量寿经笺注 宗教文化 丁福保 华东师大 39.8

2 阿弥陀经笺注 宗教文化 丁福保 华东师大 18

3 悦读台湾 游记、印象 夏雪当代中国出版

社65

4 最孤独的冰箱和有故事的远方 游记、印象 余师 金城出版社 38.8

5 恋食人生 饮食文化 沈倩如/杨蕙瑜 北京三联 48

6 四季蔬:小白素食记录 饮食文化 小白 重庆出版社 39.8

Page 76: jifengshuxunno 376

本周最新到货

76

7 (典藏版)中国名茶图典 饮食文化 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摄影出版

社90

8 (含 DVD)金牌甜点零失败教科书 饮食文化 赖哓梅/杨志雄 光明日报 69.8

9 茶的故事 饮食文化 王旭烽浙江摄影出版

社48

10熊谷裕子的甜点教室:不失败完

美比例马卡龙饮食文化 日/熊谷裕子 光明日报 38

11 寻找遗失的美好 心理励志 郞世玮 东方 32

12 丢掉负情绪好好爱自己 心理励志 李洁 中国华侨 29.8

13 (全三册)曾国藩 人物传记 唐浩明 东方 100

14 (上中下)杨度 人物传记 唐浩明 东方 100

15 (上中下)张之洞 人物传记 唐浩明 东方 118

16法兰西帝国玫瑰:波利娜·波拿巴

的自由、爱与欢愉人物传记

英/弗洛拉·弗雷

泽重庆出版社 49.8

17 意志的胜利:伊隆·马斯克传 人物传记 刘华强北京时代华文

书局39.8

18 我是马拉拉 人物传记巴基斯坦/马拉

拉·优素福扎伊四川人民 38

19 微信民国 人文图书 李玉广 东方 32

20 天后御用造型师:彩妆术 旅游、地理 陈凯文 九州出版社 36

21 欧洲移居指南 旅游、地理 刘建宇/朱丽娜 九州出版社 38

22(插图修订第 4版)中国古代文化

常识历史文化 王力 京华出版社 60

23 虫子旁 科学探索 朱赢椿 湖南人民 48

24 DK 动物百科 科学探索美国 DK 图书出版

公司

浙江摄影出版

社128

25 亲历"九一八" 军事战争 方军 九州出版社 29.8

26最后的尊严:浙江宁波的抗战老

兵军事战争 方军/陈刚 九州出版社 39.8

27 优点多鼓励犯错零指责 家庭教育美/伊丽莎白·潘

特丽京华出版社 28

28上海·爱:名妓、知识分子和如东

文化 1850-1910记忆珍藏 美/叶凯蒂 北京三联 48

29 民国北京城:历史与怀旧 记忆珍藏 董玥 北京三联 46

30 8 图解家庭育儿:小儿生长发育 保健、养生 崔玉涛 东方 32

31 身体的妙药你知道吗? 保健、养生 程凯 四川科技 35

32 健康是道不是术 保健、养生 洪昭光 河北科技 32

33 雾霾来了! 保健、养生 穆永涛 天津科技 32

34 7 图解家庭育儿:直面小儿护理 保健、养生 崔玉涛 东方 32

35(附 DVD)龙层花都市病家庭推拿

法保健、养生 龙层花 上海世图 29.8

艺术类

Page 77: jifengshuxunno 376

本周最新到货

77

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陈年普洱茶 收藏鉴赏 包章泰 中国书店 78

2 摄影成功 100 例 摄影工艺 李强浙江摄影出

版社38

3 强大内在:风光摄影进行时 摄影工艺 高觉浙江摄影出

版社75

4 透析主体:风光摄影进行时 摄影工艺 田鑫/韩冰浙江摄影出

版社79

5 尼康数码单反摄影易经 摄影工艺 广角势力浙江摄影出

版社89

6 佳能数码单反摄影易经 摄影工艺 广角势力浙江摄影出

版社89

7 摄影的灵感:人像 摄影工艺 瑞典/1x.com浙江摄影出

版社59

8 (第三版)实用摄影教程 摄影工艺 韩程伟/林中柱浙江摄影出

版社30

9 不可不知的曝光与用光技巧 摄影工艺 数码创意浙江摄影出

版社45

10数码时代无菜鸟:数码摄影构

图从入门到精通摄影工艺 光合网

浙江摄影出

版社45

11数码时代无菜鸟:数码摄影曝

光从入门到精通摄影工艺 光合网

浙江摄影出

版社45

12数码时代无菜鸟:数码黑白摄

影从入门到精通摄影工艺 光合网

浙江摄影出

版社45

13数码时代无菜鸟;数码人像摄

影从入门到精通摄影工艺 光合网

浙江摄影出

版社45

14 网店商品摄影:从入门到精通 摄影工艺 光合网浙江摄影出

版社45

15 摄影的灵感;微距 摄影工艺 瑞典/1x.com浙江摄影出

版社59

16 中国茶画 摄影工艺 裘纪平浙江摄影出

版社138

17 摄影造型解析 摄影工艺 董介人浙江摄影出

版社38

18 驾驭光线:风光摄影进行时 摄影工艺 张新根浙江摄影出

版社75

19 开始构图:风光摄影进行时 摄影工艺 庄开歇浙江摄影出

版社79

20 摄影的灵感;风光 摄影工艺 瑞典/1x.com浙江摄影出

版社59

21不可不知的美女人像摄影技

巧摄影工艺 数码创意

浙江摄影出

版社49

22不可不知的数码相机使用技

巧摄影工艺 数码创意

浙江摄影出

版社49

Page 78: jifengshuxunno 376

本周最新到货

78

23当代摄影的多远突破-摄影观

察丛书摄影工艺 林路/唐卫

浙江摄影出

版社59

24 风景摄影史-摄影观察丛书 摄影工艺 林路浙江摄影出

版社59

25数码时代无菜鸟:数码单反相

机使用从入门到精通摄影工艺 光合网

浙江摄影出

版社42

26数码时代无菜鸟:数码风光摄

影从入门到精通摄影工艺 光合网

浙江摄影出

版社45

27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迈克

尔·尼科尔斯摄影工艺

美/迈克尔·尼科

尔斯

浙江摄影出

版社60

28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戴

维·杜比莱摄影工艺 美/戴维·杜比莱

浙江摄影出

版社60

29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安

妮·格里菲思摄影工艺

美/安妮·格里菲

浙江摄影出

版社60

30从看见到发现:一个人文主义

者的摄影集摄影工艺 蔡天新

浙江摄影出

版社45

31 经典手工影像 摄影工艺

钟建明/美 山

姆·王/桑迪·肯

浙江摄影出

版社155

32 怎样阅读照片 摄影工艺 英/伊安·杰弗里浙江摄影出

版社138

33 广告摄影攻略 摄影工艺 韩程伟浙江摄影出

版社38

34 世界上最棒的老爸 摄影工艺 美/戴夫·伊戈多浙江摄影出

版社59

35实践为王:52 个超祥细的摄影

实战案例解析摄影工艺 英/丽兹·沃克

浙江摄影出

版社88

36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詹姆

斯·L·斯坦菲尔德摄影工艺

美/詹姆斯·L·

斯坦菲尔德

浙江摄影出

版社60

37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约

迪·科布摄影工艺 美/约迪·科布

浙江摄影出

版社60

38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乔

尔·萨尔托雷摄影工艺

美/乔尔·萨尔托

浙江摄影出

版社60

39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威

廉·艾伯特·阿拉德摄影工艺

美/威廉·艾伯

特·阿拉德

浙江摄影出

版社60

40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保

罗·尼克伦摄影工艺 美/保罗·尼克伦

浙江摄影出

版社60

41视觉艺术色彩:在艺术与设计

中理解与运用色彩设计 美/戴维·霍尔农

浙江摄影出

版社78

42 老年大学摄影基本教程 摄影工艺 刘江浙江摄影出

版社45

43 世界 24 小时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

瑞典/耶普·维克

斯特伦

浙江摄影出

版社99

44 阅读摄影 摄影工艺 郭力听 浙江摄影出 68

Page 79: jifengshuxunno 376

本周最新到货

79

版社

45多萝西娅·兰格:摄影生涯与

传世佳作摄影工艺

美/伊丽莎白·帕

特里奇

浙江摄影出

版社198

46 (1969-2010)亚历山在·麦昆艺术(体育.

电影.戏剧)英/朱迪斯·沃特 重庆大学 88

47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 艺术史英/迈克尔·苏立

文上海人民 59

48 1966-1976 新中国美术国史 艺术史 王明贤/严善錞 上海人美 260

Page 80: jifengshuxunno 376

三辉链接

80

三辉链接《名利场:1850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

——中文版序

名利场:1850 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

Vanity and Excess: The Art Market since 1850

[美] 戈弗雷•巴克(Godfrey Barker)著

马维达 译

商务印书馆

2014 年 11 月

78.00

一百五十年来,在伦敦、巴黎和纽约,在今天的北京、上海和香港,数千交易者曾经或正在

通过艺术品牟取利润。过去的五年,中国也加入到这场艺术的盛宴之中,并在 2011 年取美国而

代之,占据了世界艺术品交易排行榜的首席位置。在艺术市场上,美妙的回报正等待着买家、卖

家、画家、投机者以及见利抛售的人。艺术交易现在似乎成了一个“零和”游戏,一场轻易就能

赢取的胜利,无论你下注多少,这匹赛马总能赢得比赛,为你带来 5倍或 25 倍的回报。

在艺术市场上,不断涌现的价格纪录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东方和西方,在中国、欧

Page 81: jifengshuxunno 376

三辉链接

81

洲和美国,这些纪录让人惊骇不已。

在21世纪初,中国的齐白石大师的作品拍卖纪录是201567美元,徐悲鸿的拍卖纪录是215207

美元。[ 齐白石,《人物图册》(1930),1993 年 10 月 24 日在佳士得香港拍卖行以 156 万港

元(201567 美元)卖出;徐悲鸿,《愚公移山》(1940),1992 年 3 月 22 日在苏富比香港拍卖

行以 166.7 万港元(215207 美元)卖出。用于购买齐白石水墨画《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1947)

的 4.255 亿元应在 2011 年 5 月付款,但据称买家一直未进行支付。雅昌在湖南电视台的节目中

披露,买家认为这幅画可能是赝品。卖家是一位来自旧金山的收藏家,拍卖行是北京的中国嘉德。]

而到了本书成书之际,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创下了 6500 万美元的价格纪录,徐悲鸿的《九

洲无事乐耕耘》创下了 4200 万美元的纪录。这些纪录就像是天文数字,令普通人难以企及,但

艺术市场的美妙和神秘就在于:要想从中牟利,你无需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

本书提供的若干例子表明,一旦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创下新的价格纪录,所有其他价格较低的

“杰作”的价值也会随之上涨。

这也是正在复兴的中国艺术市场之所以下起金雨的原因所在。从 2009 年到 2012 年,在新价

格纪录的刺激下,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常玉和傅抱石作品的价格涨幅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

的程度。近来涨势有所停滞,这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些作品的价格很快就会再度开始攀升。

太阳也开始照耀西方艺术品。在 2013 年 11 月的纽约,一位匿名买家以 1.423 亿美元买下弗

朗西斯·培根的三联画《弗洛伊德肖像三习作》,这一史无前例的价码创下了新的艺术品拍卖纪

录。在 2000 年的时候,培根的拍卖纪录只有 500 万美元。培根的朋友和同胞、英国艺术家卢西

安·弗洛伊德也同样一飞冲天。在长达二十七年的时间里,弗洛伊德作品的最高定价只有 116 万

美元,直到 2008 年 5 月的纽约,其拍卖价像鸟儿一样腾空而起,创下了 333 万美元的新纪录。

当这两笔交易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会上达成之际,现场观众一起起立鼓掌。他们都知道

接下来在市场上将会发生什么,事实也的确如此。自那以后,培根和弗洛伊德的作品价格全线上

涨了五倍到十倍。

在艺术市场上,并非总是要由顶部来提升底部。有时候底部也会推高顶部。

在七十年的创作生涯里,吴冠中的主题从裸体变为抽象画,又变为风景,在各个价位上都广

受中国艺术品买家的青睐。在 20世纪 90 年代,他的油画和水彩画作品的价格在 5000 到 10 万美

元之间。

吴的绘画风格非常自由。他的作品拥有广泛的市场,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涨。但他做梦也不可

能想到,他的作品的价码会在 21世纪发生怎样的变化。2011 年 6月,也就是他去世一年之后,

保利在北京的拍卖行以 1.15 亿元(1860 万美元)卖出创作于 1988 年的《狮子林》。四个月后,

也就是 2011 年 10 月,吴的《万里长江图》(1973—1974)卖得 1.495 亿元(2360 万美元)。[ 吴

冠中,《狮子林》(1988),2011 年 6 月 4 日在北京保利拍卖行以 1.15 亿元人民币(1860 万美

元)卖出;《长江万里图》,2011 年 11 月 19 日在北京艺融拍卖行以 1.495 亿元人民币(2360

万美元)卖出。]

在十五年间,有近三十位中国艺术家,包括在世的和已故的,其价码就是这样上涨了 2000%

Page 82: jifengshuxunno 376

三辉链接

82

—3000%。

2011 年,陈逸飞作品的价格涨幅达到了尤为不可思议的程度。当 1980 年他从上海移民到美

国时,这位艺术家口袋里只有 38美元。《山地风》是他的壮丽的西藏服饰组画中的一幅,1994

年这幅作品在中国嘉德拍卖行以 286 万元卖出。当其在 2011 年 5月重回拍卖会时,却以不少于

8165 万元的价格易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油画作品的最高价格纪录。

戈弗雷·巴克(Godfrey Barker)英国作家,《伦敦旗帜晚报》艺术版通讯记者和 ES 杂志特约编

辑。他研究艺术品市场长达三十余年,文章散见于《每日通讯》《泰晤士报》《卫报》《星期天

泰晤士报》《经济学人》《艺术与拍卖》《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1982—1997 年间担任

英国保守党艺术部长的艺术市场顾问。

《中国日报》抨击这一价格,称艺术市场的泡沫终将破灭。这家报纸竭尽其所能贬低艺术品

的价值,认为无论是画作还是明清瓷器,艺术市场上都充斥着赝品。

到了 2012 年,中国的税务部门开始艰难地调查全国的艺术品买家,追究是谁的资金被用于

购买价格如此惊人的艺术品。这些调查肯定抑制了买家的购买意愿以及新的价格纪录的产生。根

据北京雅昌的报告,中国在 2013 年的销售额在全世界排在了第二位,占有全球艺术品销售额的

24%;美国因为当代艺术品的强势回归,占有 37%;英国排名第三,占有 20%。[ 克莱尔·麦克安

德鲁博士,《欧洲艺术节年报 2014 版》(荷兰马城,2014 年 3 月)。]

但在全世界,无论税务员们白天如何忙碌,珍稀画作、玉器和瓷器的那些幸福的主人们依然

会带着笑意安然入梦。当你夜里在床上沉睡之际,艺术品为你带来的财富,永远都会多过你去工

作所得到的。

在 2000 年到 2014 年间,中国、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品买家还发现了其他一些令他们心安的事

情。

Page 83: jifengshuxunno 376

三辉链接

83

在 21 世纪的头八年里,世界经济形势非常糟糕——现在也很糟糕——银行超发货币以及倍

增的债务,对经济造成了一次次的冲击。但在很大程度上,艺术品的价格并未受到危机的影响。

从 2005 年到 2008 年初,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增长了 1200%。当其增长停滞之际,资金几乎在一

夜之间就转向了中国古典艺术品。自那以后,古典艺术品市场开始疯狂增长。在美国,自从 2001

年 9月纽约世贸中心被袭击之后,就有人预言美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将会走上毁灭之路。但艺术市

场却依然在持续增长,在 2005 年到 2008 年年末期间急剧增长,并在 2010 年到 2014 年间攀升至

新的高峰。

艺术市场对危机的正面反应与华尔街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华尔街的资产在

2004 年大幅缩水;2008 年有了一些赢利,一年间又都损失掉了;2010 年之后,华尔街用了几年

的时间才又恢复到六年前的水平。

艺术杰作的价格之所以上涨的一个原因是,艺术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买

家,尤其是在互联网上竞拍的买家。

2013 和 2014 年,在纽约和伦敦的秋冬季拍卖会上,分别有来自 44 和 48 个国家的买家参与

竞拍。今天的艺术品交易已经发展成真正的全球性生意。其全球化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如果某

个国家(比如美国)的买家有资金压力,其他 40 多个国家的买家都会受到影响。

全世界绝大多数的艺术品买家都是商人——在 19 世纪中叶的伦敦、巴黎和纽约,他们从国

王、王子和拥有大房子的贵族地主手中夺走了艺术市场。

本书讲述的是艺术市场在从 1850 年到 21世纪之间这个商业时代的故事。它将讲述艺术家是

怎样与商人合作,讲述他们怎样抬高艺术品的价格,并让其保持在高昂的水平上。

它将讲述市场是怎样听任商人在短时间内——五到十年间——转卖画作,这样的转卖经过精

心的设计,又是怎样为卖家带来五倍至五十倍的收益。它将解释 19 世纪艺术市场的一次繁荣怎

样持续了三十年之久——要紧的为什么不是艺术品的价格,而是利润。

本书还将考察,与股票、黄金和钻石相比,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品,在一百五十年间的表现

如何。

它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危机时刻,甚至在战争期间,艺术品的价格为什么还会上涨?为

什么当税务员盯上收藏家甚至向后者宣战之际,艺术品的价格也不会下跌?本书将考察我们时代

的收藏家那种秘而不宣的风气。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关于艺术品归属的记载;艺术品是便携的财

富,无人知晓它们的家和所在。

本书还将说明艺术品为什么远甚于金钱——它们是人类最高贵的创造,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

最美妙的物品。■

Page 84: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征文

84

季风征文侧面(一等奖获奖作品)

卢洲

不得不承认,我又在回忆那次旅行。也许是因为那次长长的旅行使我看到了某些侧面,那里

隐隐含着我到今天也并未完全领会的意味。

驻唱的歌手说,他常常出门一整天,闲闲逛逛,从不打理酒吧,什么也不做。

十点多的时候,他终于回来了,“饿死了!有没有吃的!”。我递给他一根玉米,他吼了一

声,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啃起来。但他啃着啃着,就好像突然陷进回忆里一样,慢悠悠地和我说

起他大学时的事。原来他就是老板,很年轻,也只比我大四五岁的样子,耳朵上带着帅气的耳钉。

“以前我很单纯,像你一样,天南地北,背起一只包就走。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都在外面,

大学四年几乎把中国全走遍了。也不知为什么,就是爱玩,觉得这样很帅,但那不是真的帅。”

Page 85: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征文

85

“后来玩着玩着觉得无聊,想着开个酒吧也许不错。喏,就是这个鹊桥仙。但。”他突然停

住了。

“你知道山坡上那家红旗客栈吗?是个女孩子开的,她才刚大学毕业呢,就有勇气到这个山

沟沟里来开客栈,而且经营得很好。那样才是帅呢。”他的表情很认真,却突然不说话了,看着

手里那根乱七八糟的玉米。

我看着他,也没有说话。

他漾起一个微笑,挑了挑眉毛,轻描淡写地说,他想转出这个酒吧,玩点别的。

酒吧里没有客人。临窗的位子上洒了月光。

“山怎么这么秃?”

“爷爷告诉过我,从前的人死了之后,要趁着天黑把棺材抬到山上去,你看到了么,就是沿

着土山边上那细细窄窄的小路。别看这些山不高,可是蜿蜿蜒蜒地上去是很费时的,但是如果不

能趁着天亮前把人安葬,就必须再抬下来,另选日子才能安葬。”她的眼睛看着车窗外连绵的土

山,若有所思地说。

那些山哪像山啊,不如说是坚固些的沙丘,土山下面的黄黄的河水就像是一群群流动的飞沙。

“前些年我在南京学护理,那里的人以为兰州没有水喝,生活贫困。哪能啊!只是他们看不

到而已。”

“怎么没有待在南京呢?”

“总要回来的。我们兰州人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我弟弟也是,他正在西藏当兵呢,已经待了

三年。那里虽然艰苦,但待遇好些,也许还能分配到工作,以后也要回来的。”她的声音听起来

平静而安详,像一缕傍晚温柔的光线。

在杉树林里徒步时,我认识了一个广东男人。他说他小时候就不爱念书,初中的时候觉得挑

烟很赚钱,什么都不懂就离开了学校。后来没有事做,就去当了兵。退役后,生活还是得继续,

他扛过大包,也干过工地,给父母在老家盖了新房。

“那你现在做什么?”,他很模糊地说,物业,不过已经辞了。

我们坐在侗寨的风雨亭里,听风的声音,听稻田里鲤鱼摆动身子的声音。他突然说,“你知

道风雨亭对侗族人意味着什么吗?当男人劳作了一天回家的时候,看到风雨亭,就知道家不远了,

于是便忘记了一天的劳累,总要在风雨亭里抽抽烟,歇歇脚再进寨。”

Page 86: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征文

86

“这一段说得真美。”

他好像没有听见,梦呓般地说,“这儿的生活多纯粹,像初恋一样。只是,我初恋的女孩如

今孩子都很大了。”说完,他猛吸了一口烟,不再说话。

“你是旅行的吗?去了哪?”坐在旁边的男生突然转过头,很认真地对我说。他蓬蓬松松的

头发像个菠萝包。

“嗯,去了好多地方。”我随口答了一句,他却一下子很甜地笑了,牙齿洁白又整齐,但他

又很羞涩地收了一下表情。

“可我不能。我才高二。”

“那不怕,很快了。”

“可我是艺术生,刚刚补习完美术学习班回来。成绩又很差。”他的声音小了下去。

旁边的愤青哥哥安慰他说,“是现在的教育有问题,成绩又能代表什么呢…”他听得很认真,

脸上也有了轻松的笑容,开始加入讨论,“是啊,我们全要住校,功课多,压力大,国外就不这

样……”他谈得很愉快,甚至有些恋恋不舍,虽然他马上就要下车了。

“回去还是要好好考试,事实不会因为我们刚刚的聊天而改变丝毫。”我还是忍不住说了一

句残忍的话。

他却很甜地笑了。哈,一只勇敢的菠萝包。

五.

深夜。在车站旁的炸鸡店。对面坐着的女人带着一只很大的大行李箱。广播里一遍一遍地驱

赶不用餐的客人,但她定定地坐着。她并不老,但一脸的忧愁和沉闷使她看起来并不年轻。

她的手拄着桌子撑着头,眼睛一直盯着空气游离,一句话也没说,好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想事情。直到值班经理请她把脚从椅子上放下来,她才对我说了第一句话,“你还是学生咯?”

没想到她也是学生,只是她曾经工作过好些年,后来才读的研究生。“你之前读的是什么专

业?为什么后来才读研?”

“心理学。觉得越读越把自己绕进去了。工作也不满意,但还是工作了好多年,后来才决定

去读书,也许能找一份好点的工作。”除了这短短的几句回答,之后她不再说起关于自己的事。

她似乎对旅行并不关心,但她似乎很喜欢听我说话,不知不觉嘴角浮起了微笑。后来她问我关于

上海的事,上海怎么样?上海的工作好找吗?聊着聊着,她没了声。

Page 87: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征文

87

凌晨一点,当她离开炸鸡店的时候,还是用了一个笑容祝我旅途愉快。我猜,那只沉重的箱

子里装着似海的孤独。

在长途火车上的硬座车厢里,大家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钱和奔波的生活。我旁边坐了一个

老民工,一个精神的小伙子,一个沉默的年轻人。

先是老民工和小伙子因为盖房子所需的钢筋数量理论起来,后来嗓门都越来越大声,两人各

执一词,各自引证了自己家乡造房的种种步骤,种种数据。老民工说,“我告诉你,这事你不懂,

这一行我干了多少年,里面的事情还多着呢,说是有那么高,但实际哪有啊……”小伙子答,“你

错了!我家盖房我还不知道,我们那片村的房子没有不这么盖的……”他的脸很白净,看起来很

斯文,但这时他的头抬得高高的,说话的时候用手强烈地比划着,急促的语气里似乎没有丝毫怀

疑。

老民工把头撇向一边,去和那个沉默的年轻人说理。沉默的年轻人从窗外把眼睛找了回来,

看着老民工,细细地听着。气氛渐渐缓和下来,我们谈起了工资,房价,娶媳妇……坐在后面一

排的大叔也转过头来,把头耷拉在靠椅上面,像一个听故事的孩子。

“这年头,没钱就别想买房,买不上房,也别想结婚。”“拼死拼活在乡下盖房有什么用,

盖了也空着……”……“哎,说来说去都是一个钱字。”除了叹气,大家都不再说什么。

我挪了一下位子,那个沉默的年轻人很认真地看着我,说,“你是不是觉得不舒服?我也觉

得。”

我们已经在这荒郊野岭狂走了十几里,天渐渐黑起来,甚至落起雨来!我们拿着电筒时而照

在四周陡峭的崖壁上,时而照在前方漆黑的山洞里,时而照在后面的公路上,摇摇晃晃的灯光来

回游荡,像个野鬼,而我们始终没有等到一辆车!如果这个地方限行的话,晚上是不准有车进山

的!那我们得继续徒步二十几公里才能到达下一个村庄,或者在毫无装备的情况下露宿野外!

山谷像极了孤寂的大海,我们像遇难的人绝望地等待。而终于,海上响起了一声沉闷的汽笛

声!我们立马沸腾了!五个队友全部跑到公路中间,用整个身体在挥,希望这辆卡车能搭上我们。

“师傅,求求你了!恐怕再没有车会经过了!”“师傅……”这个清瘦的师傅叹了一口气,

“哎,都上来吧,坐不下的坐后面。”

“谢谢师傅!谢谢师傅!”我们简直要哭了,一个劲道谢,连滚带爬地上了车。

“哎,你们这些孩子哟,我的车是不能载这么多人的啊,可是天黑了还落雨,不载你们可怎

么办哦。”师傅边说边摇着头,叹了一声。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是刚刚的恐惧?是现在的安全?

是师傅的好心?是我的无知?是自然的冷峻?是人的渺小?我不知道。

Page 88: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征文

88

漆黑的深夜 ,寂静的高山,没有人说话,寒雨敲窗。

“翻过这座山就是邦达了。”师傅说得那么简单。山路是那样陡,拐弯是那样急,我们拐了

三个小时才拐出了那座山。在这条凶险的川藏线上,生命大概只得交给天意。

“师傅,请你一定注意安全!”分手的时候,我字字珍重地说。

“没得办法,没得办法啊,只能顺其自然咯!”

车里挂的平安结摇啊摇。

那晚,我又失了眠。我很难说清,这些擦肩而过的人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什么影子。这些平凡

的人,平凡地活着,使我对人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Page 89: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征文

89

在路上(二等奖获奖作品)

赵天宇

第一次去洱海是高考后的暑假。高考失意,加上与父亲吵架,带着一无所有闯荡江湖的落魄

和离家出走的激动,独自飞到昆明,独自辗转火车汽车来到大理,奔着正在那里实习的男友,无

所畏惧。

两个人去看洱海的早晨天空阴沉的厉害,正如我当时的心情。他告诉我他再不想吻我,再不

想同我亲昵。那从前经历的两年多的快乐都是虚伪吗?“是因为你从前不曾对我要求许多。”

我还留着那时的日记,夹着那天灰色的洱海的照片。照片下有一句话:越是美的地方越藏些

悲伤。

很多年后我又独自来了大理。洱海还是放晴的时候更多,游客仍是熙熙攘攘,喧闹不停。我

却不是那个因此烦躁的小姑娘,反而看着他们觉得欣喜可爱。当年的失意忧愁早就被卷进了时间

的年轮,化成生命这棵树的淡香。

Page 90: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征文

90

少年不知愁滋味,那并非生活真正的残酷。

我早明白,不能总抱着得到什么的目的走出家门,踏上旅途。起初我们以为世界之大,出门

便可以看到更多繁华,一路走下来却发现了世界的残缺,总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圆润完满。

我们的旅行,并不为充实,而是为了同更多的可能性相遇。

“旅途上总会遇到一点意料不到的事。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狡黠的女性的流盼在睫毛

下一闪,什么时候远方会露出陌生城市的塔尖,天际会出现重载船舶的桅杆。或当你看到狂吼在

阿尔卑斯诸峰上的大雷雨时,会有什么样的诗句在脑中涌现,谁的歌喉,会想旅人的铜铃般对你

唱起述说含苞待放的爱情的小调。”这次来洱海,带在身边的是《金蔷薇》。读到这段话便会心

一笑,想起在西湖边遇到的有故事的女教师,想起误闯进的东京上野公园旁的神社的安静,想起

长白山不通电的深谷里那个卖我薯片的小姑娘,以及我还在憧憬的未来的相遇。

只有在想象中,世界才永远环绕着夺目的诗的光轮,吸引我们踏上旅途;而当我们理解了对

现实的失望,我们才更会为旅途中不可知的相遇而兴奋。景色就在那里,并不因它是景点而天生

具有什么魅力,而是因为你发现它的那一刻的惊喜而熠熠生辉。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读书的美妙在看到某段文字时

不可遏制的共鸣,旅行的美好在未可知的相遇。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必为少拍了一张照片而遗憾,不必为不能环游世界而伤感。心会为我们

保留住最珍贵的记忆,照片只不过是过往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滋味自己知道,照片是留

给别人看的记忆的满地狼藉。我们该为了心去旅行,而不是为了在微博上 po 几张相片。

三毛出发去撒哈拉之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理解。谁愿意为了心的渴望甘愿去落后荒凉的大地

受苦呢?荷西大概也不能理解她,但他无言地陪伴她出发了。旅行就是这样奇妙,别人看来的一

无所获,其实却不经意间收获了永生珍视的缘分。

形形色色的人为了各不相同的理由而旅行。有人为了满心壮志,有人因对故乡的失望,有人

回应前世的召唤,总之都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更多的人,处在偏僻的世界角落,处在水深火热

的贫瘠大地,挣扎在温饱与理想的选择中,想出发却不被现实允许。这是种遗憾,但或者并不必

要太为此遗憾。康德一生未走出过家门外 20 英里,他的心却比许多游历列国的人都丰富得多。

如果有足够的好奇心,谁都可以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人生有财富或知己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

遇而不可求,可求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要俯下身去,向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拉一拉愚昧

无知幼稚的自己,读书或旅行,寻找完整的自己。尽管越完整的自己就越是残缺不堪,我们的心

却不再迷惑。

走吧,异乡人!带着最喜欢的书,背上最简单的行囊,去最想去的地方,让心灵始终在路上。

Page 91: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征文

91

行远念近(二等奖获奖作品)

——和 Kathy 谈谈我的旅行

邓洁玉

Kathy,今年夏天你从家乡来到上海,来到我身边时,我却用了 2周多的时间去走了川藏线。

记得当时有人问我为何舍得离开你时,我说离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其实,原因不止于此,和你

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让我充满喜乐,无需用别离来证明。

坚持去远方旅行,即使是有那么一点小险阻,是因为我希望你长大以后做一个敢于追寻美、

远方和梦想的姑娘,做真实和开阔的自己,我深知无法把这种期望强加于你,我只能努力从自己

先做一个这样的人开始。

Kathy,上天赐予你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你清澈天真的眼神有如纳木错湖深处阔寂的幽蓝,

你长而密的睫毛像是南迦巴瓦峰顶披有绚烂霞光的云朵。当你是个小 BABY 时,你就喜欢用好奇

的大眼睛打量这个世界,我对远方的好奇和对景致风物的渴望同你一样。有一天,你稚嫩的双脚

长大,你也会想要登高望远,会被青藏高原的山谷、彩云与清风、阳光的变幻迷倒、沉醉。

美是一种礼物。当我们收到这份礼物时,要爱护珍惜。当我们感觉缺少时,可以看看自己,

是被群山阻挡还是被自己蒙钝的眼睛遮蔽。远处也许会有山川壮丽和新鲜之美,身边自然不乏亲

切厚重和细节之美,若一味执于远可能也会失乎近。所以,去远方仅是旅行一种,若能发现近身

之美则更为可贵。

Kathy,从在路上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想念你,不管是睡在那些沿途不知名的简陋旅馆里,

Page 92: jifengshuxunno 376

季风征文

92

还是坐在从拉萨改签提前返程的机舱里。吃住行不太是我旅行关注的主题,对于精细规划“穷游”

的刻意标榜和对于奢侈挑剔“富游”的过度沉溺,所追寻的不过是一种延伸自我的镜像,而非重

新发现自己的旅行。

卡子拉山口的泡面和重装中的风雨兼程,成都热闹的青年旅舍和左贡满是污水的洗手间,理

塘高原的搭车和林芝的中巴车……不管舒适还是艰辛,这些都成了旅行回忆的一部分。根据自己

的经济能力、时间状况和兴趣主题,充盈旅行本身,才是我们出发的目的。

我在等你长大, My little girl。这些年我一直是一个人远行,从南海之岛到大漠风沙。

一个人在路上的自由,像鲁朗山谷林海里的骏马,吃吃青草晒晒太阳,在山涧的溪水里看看自己

来时的路。一个人在路上的孤寂,像荒原上的鹰隼,顶着自由的风冷眼旁观尘世的喧哗。

我在等你再长大一点,两岁半的 Kathy。虽然我不喜跟团,虽然我向往自由,但那些最美好

的时刻和感动我一直在等待一个人跟我一起分享。我想要带你去新都桥住上一整个夏天,带你认

识青稞、牦牛和呼啸而过的单车青年。我想要带你去稻城住上一整个秋天,数星辰落叶,望绝美

神山。

在路上,既能看到那些勇敢的独自背包的小女生,新闻里,也能听说一些另人痛心遗憾的失

联消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边让你看到美与希望,一边让你感受丑和沮丧,然后让你选择前

行还是留下。

Kathy,我不知道你以后会否喜欢旅行,会否喜欢和爸爸在一起。但对美的追寻与对世界的

好奇,将超越距离与时间上的远近,将我们联系在一起。让世界上有爱的人在一起。■

Page 93: jifengshuxunno 376

制作者

93

制作者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Email:[email protected]

【季风书讯】网站:http://www.jifengshuyuan.com

季风书园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jifengts

季风书园淘宝商城店:http://jifengts.tmall.com

QQ群 1:328386406(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QQ群 2:85186717(季风志愿者之家)

联系电话:021-5382 1942 021-6415 2843

季风微信公众平台:jifengshuyuan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