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ss newsletter july 2010

4
塱原事件反思 文: Toby 下筆之時,已距離政府發表《新 界東北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二階段 諮詢》有差不多六七個月之久。可是, 今天再細閱計劃中的一字一詞,卻引起 筆者無限反思。 筆者身為香港大學學生會理學會 環境生命科學學會外務副主席和時事秘 書,得知此事後跟眾學會幹事商議,且 立即聯絡香港觀鳥會,於港大校內舉辦 講座。有幸得到香港自然生態論壇各位 的踴躍幫助下,本會成功製作展覽,並 發起簽名運動,在港大收集到多於一千 三百個簽名。本人亦曾經撰寫一份意見 書,代表本會會員發表立場。本會亦有 舉行塱原實地考察,好讓港大同學走 進塱原,感受大自然的美。最後,本 會於本年四月亦把收得的簽名和意見書 電郵政府有關部門,且收到回覆表示會 「充份考慮」我們的意見(Your views will be duly considered in our NENT NDAs Study.) 本會反對發展塱原的立場和原 因,已寫於我們的意見書中 (有興趣歡 迎前往本會的齊來救塱原專頁),亦無 意在此多提。但筆者今天再看一次整件 事,則發現有很多值得人細心思考的地 方。事緣於政府認為「必須顧及土地業 權人的權益」,故「考慮私人參與可融 合自然生態的發展」。在文件中的「古 洞北新發展區土地用途簡介」更加詳細 地解釋此舉乃為了「實現及加強這區的 生態價值和功能的意向」,「善用土地 資源」和「平衡保育及發展需要」。 Newsletter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 Society, SS, HKUSU July issue 本會成功製作展覽,並發起簽名運動,在港大收集到多於一千三 百個簽名。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 Society, SS,HKUSU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http://web.hku.hk/~elsshku

Upload: chi-yu-kwong

Post on 18-Mar-2016

2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A reflection on Long Valley

TRANSCRIPT

Page 1: ELSS Newsletter July 2010

塱原事件反思文: Toby

下筆之時,已距離政府發表《新界東北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二階段諮詢》有差不多六七個月之久。可是,今天再細閱計劃中的一字一詞,卻引起筆者無限反思。 筆者身為香港大學學生會理學會環境生命科學學會外務副主席和時事秘書,得知此事後跟眾學會幹事商議,且立即聯絡香港觀鳥會,於港大校內舉辦講座。有幸得到香港自然生態論壇各位的踴躍幫助下,本會成功製作展覽,並發起簽名運動,在港大收集到多於一千三百個簽名。本人亦曾經撰寫一份意見書,代表本會會員發表立場。本會亦有舉行塱原實地考察,好讓港大同學走進塱原,感受大自然的美。最後,本會於本年四月亦把收得的簽名和意見書電郵政府有關部門,且收到回覆表示會「充份考慮」我們的意見(YourviewswillbedulyconsideredinourNENTNDAsStudy.)

本會反對發展塱原的立場和原因,已寫於我們的意見書中(有興趣歡迎前往本會的齊來救塱原專頁),亦無意在此多提。但筆者今天再看一次整件事,則發現有很多值得人細心思考的地方。事緣於政府認為「必須顧及土地業權人的權益」,故「考慮私人參與可融合自然生態的發展」。在文件中的「古洞北新發展區土地用途簡介」更加詳細地解釋此舉乃為了「實現及加強這區的生態價值和功能的意向」,「善用土地資源」和「平衡保育及發展需要」。

Newsletter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 Society, SS, HKUSU

July issue

本會成功製作展覽,並發起簽名運動,在港大收集到多於一千三百個簽名。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 Society, SS,HKUSU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http://web.hku.hk/~elsshku

Page 2: ELSS Newsletter July 2010

筆者先想什麼是權益,並再想權益和法律之間的關係。筆者明白土地業權人有其一定的權益,他們可自由地使用該片土地。可是,地權的行使亦同時被法律規管。事實上,塱原已被法例限定其土地用途為農業用途。「發展」,一個在香港經常被用作「起樓」的代名詞,是否和農業用途背道而馳?權益又是否無窮無盡,且凌駕於法律之上?筆者明白到政府有需要照顧業主的個人權益,但她們亦有需要照顧公眾權益。在這件事上,這些所謂個人權益是否合理?政府的決定又有否照顧公眾權益?

香港的大自然本來就是所有香港人共有的珍貴資源。享受和欣賞我們的大自然,是所有香港市民的權益之一,而事實亦證明港人對自然保育深感興趣。一項由大埔環保會所作的調查顯示,有高於九成香港市民對香港的生態保育有興趣,但亦有近七成市民認為香港生態教育不足,並且有高於六成人認為香港的生態保育觀賞地點不足。其實,香港具高生態價值的地方又何止分別因蝴蝶和雀鳥而享負盛名

的鳳園和米埔,被受威脅的塱原和即將消失的龍尾亦是好例子。忽視普羅大眾的權益和要求,而選擇容忍小數私人業主的違法要求,並視之為私人業主的權益,又是否恰當?

享受和欣賞大自然是所有香港市民的權益之一 ,不能為了少數人的個人權益而被剝奪。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 Society, SS,HKUSU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http://web.hku.hk/~elsshku

Page 3: ELSS Newsletter July 2010

接著,便是「平衡保育及發展需要」的觀點。跳出塱原事件,再看看其他生態保育議題:如龍尾,一個被證實有很高生態價值的地方,即將被改建作泳灘;鳳園,蝴蝶天堂也,卻又要面對緊貼其保護區起樓的威脅。政府在提到保育和發展時,經常都出現「平衡」這一詞。難道,生態保育和發展是一場無可避免的零和遊戲?保育行動的背後,又是否必定隱藏著反發展的訊息?

或許我們得先問自己一句:生態保育和發展分別是什麼?李奧波先生(AldoLeopold),美國的生態保育之父,把生態保育定義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在許寶強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保育就是保存,但亦有孕育的意思。在綠色和平同一篇文章提到了埃斯岱瓦先生(GustavoEsteva)對「發展」的言論。「發展」在那個年代被解作「生物舒適地釋放其自然所容許的自然潛能」。後來則慢慢變成經濟或工業發展的代名詞。在香港,「發展」某程度上與起樓無異。 事實上,促成這個零和遊戲的困局全是觀點與角度所組成。若果套用起樓等同發展,亦即發展是為了錢,

這個巨大困局恐怕難以打破。可是,若我們把想法一轉,套用埃斯岱瓦先生的想法於這個大時代,這個困局將不再存在。發展可以被視為「人舒適地釋放其自然所容許的自然潛能」,不是只為了經濟,不是只為了政治角力,是為了改善生活。若是如此,發展和保育根本就沒有對立,他們根本就是一體。正如上文所說,保育有孕育,即為了未來之意。若果我們不保育我們所引以自豪的,所擁有的優勢,又如何能將之改進?把一樣東西消滅了,又如何能釋放其潛能?若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出發,現今政府所做的不就是用短視的破壞以換取短期的利益嗎?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 Society, SS,HKUSU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http://web.hku.hk/~elsshku

Page 4: ELSS Newsletter July 2010

本會也不提倡盲目保育。我們明白到在保育的同時,亦一定要照顧到人類和社會的基本需要:即李奧波先生所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我們在處理保育議題均要考慮社會和環境的需要,務求達成「和諧」。筆者認為發展和保育,都要以這個「和諧」作目標。要達成這個和諧,適度的開發大自然是必要的。可是,看一看塱原事件,他們是為了照顧一些不合法的所謂「權益」而去使用我們的大自然,這是「和諧」的表現嗎?筆者不談今天的塱原事件,回到過去,同樣是發生在塱原的落馬洲支線,為何最後會選用成本較高的地底隧道,而非架空路軌?這不就是顧全了人,社會和環境的需要嗎?走出塱原,以大埔區沒有泳灘為理由而犧牲極高生態價值的龍尾,又是務求達成「和諧」?一個泳灘,真的是那麼迫切的需要嗎?筆者以前住的地方也沒有泳灘啊。

有人可能說香港地少人多,必需要犧牲大自然以求應付以後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云云。可是,這是事實的全部嗎?竹篙灣填海區就有280公頃之大。那裡有一小部份被迪士尼樂園這一門疑似虧本的生意用了,其他大多是空置的。這兒絕對可用來發

展住宅區,因其他條件如交通等也不成問題。為何我們偏偏要使用那些擁有生態價值高的地方,而不是用這些閒置了的地方呢?當中政府是否把土地供應列作最優先考慮,還是有其他政治或權力因素?塱原事件中,林超英先生曾提到有「有勢力人士」影響此事。筆者無意在此大談「陰謀論」,但不禁叫人思考,這是否真有其事?筆者假設沒有,在政府眼中,我們的大自然有著怎樣的地位?在他們腦中,是否有其他因素,如金錢,權力等比大自然重要?意見書中曾提到要「善用土地資源」,再看到此段所提的竹嵩灣,大家會認為政府「善用土地資源」的表現?

原來,地少人多和零和遊戲從來都只是一個假象。我們只要把觀點和思考方式一轉,保育和發展絕對會化敵為友。那時候,保育將成為發展的重要一環,而發展也將是為了保育和優化我們現有的優勢。這樣做,地少人多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塱原的雀鳥,鳳園的蝴蝶,龍尾的海洋生物,亦將安穩地生活。這不但照顧到香港人欣賞大自然的需求,真真正正達成保護公眾利益,更能引領社會走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

Reference: 綠色和平 : 保育是發展,文化是經濟,作者: 許寶強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press/reports/green-discussion-articles/5

太陽報 : 罕有蝴蝶現身鳳園生態堪危 ( 19 – 4 – 2010)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00419/00407_022.html?pubdate=20100419

王弼 : 盲目保育成殺機 http://www.lionrockinstitute.org/index.php?contentid=203 梁啟智﹕地少人多之謎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423/4/hnq4.html

Environmental Life Science Society, SS,HKUSU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http://web.hku.hk/~elssh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