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菩薩寺法訊

路旁一株梅樹,門外一堵水幕,清清涼涼的隔開外界的繁華。若不是樸質 木門上低調寫著「菩薩寺」三個字,單從外觀判斷,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裡到 底是個另類咖啡館,還是個性餐廳。門前原本更加低調的黑色圓木山門,因為這 幾年攢積了些經費,才又搭上了屋頂、有了屋簷,崁上較為明顯的寺名。進入寺 門,印入眼中的又是一潭清涼,外牆上的潺潺水聲,流成寺中寧靜的池水,再一 次提醒來客,放下執見關注當下。人生似水隨處高低,無論扮演的是水幕還是池 水的角色,原始的質地始終不變。雖說改變的,不過是外在的載具與容器,但人 們卻更習慣依著外在表象驟下定義,而忽略了內在的本質。 在這裡擔任執事的葉惠貞師姐,一如菩薩寺的低調氣質般,說起話來輕輕 柔柔的,沒有誇張的言詞和手勢,只是平靜自然的分享。她說菩薩寺的建築不是 一棟完美的建築,下大雨時,水會淹進寺內,下小雨時,走在樓梯上會被雨水淋 溼,而世間本來就不是完美的,追求完美不過是自尋煩惱。人人都希望擁有的快 樂,不過就是去掉煩惱,接受生命原汁原味的「存在」。 (文章未完,接左頁) 朝一座生命的山 走入山門 給生命一次機會吧 依循法印的足跡 在來去之間 隨處做主 立處皆真 在真理之前謙卑自己 低頭 從桃樹下經過 每一腳步 如是觀照緣起的生滅… ~ 菩薩寺 「菩薩寺是不是還沒蓋好 外地來的信眾,看到這幢夾雜在學校、住家、商店、大馬路旁的清水模樸實 建築物,經常會有這樣的疑惑。而疑惑正是思考的開始,菩薩寺從外觀就告訴來 者,凡事並不都是理所當然。絕大多數的「想當然爾」,其實是累積出來的既定 俗成。菩薩寺從外觀開始,就領著來客觀照心中的定見,衝擊著過去的經驗。從 疑惑到面對,透過眼耳身意的漸次開竅領悟,了解到寺廟不一定都是金碧輝煌, 雄偉華麗。寺廟,也可以單純到直指人心,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中,脫去塵俗外衣 之後,毫無掩飾面對真實的自我。 http://www.ibs.tw 電話04-24079920 傳真04-24072469 e-mail : [email protected] 地址:臺中市大里區永隆路147護持菩薩寺建寺弘法基金捐款帳號:郵政劃撥帳號: 22602184 戶名;菩薩寺;銀行匯款:第一銀行大里分行007 戶名:菩薩寺 帳號: 412-10-232001 ,捐贈收據可扣抵綜所稅。 課程日 成佛之道/ 每週二 晚上7:30~9:30 菩薩寺 大智度論/ 每週三 晚上7:30~9:30 法印學苑 法印學苑: 台中市美村路二段186804-2261-0838 The Way to Buddhahood/(成佛之道.全程以英文授課) Sat. AM 10:00~12:00 International Bodhisattva Sangha 菩薩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893565292 歡迎加入菩薩寺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ges/IBS-pu-sa-si/295902746511 線上觀看慧光法師佛學講座 http://www.tudou.com/home/hueiguang_shi 聞思日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共修/ 每週日 下午2:00~3:30 菩薩寺 般若心經開示/ 每週日 下午3:30~5:00 菩薩寺 大般若轉經會/ 每月農曆初八、十四、十五 晚上7:30~9:30

Upload: syouko-liao

Post on 09-Mar-2016

25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2011上慧下光法師出關開示 菩薩寺的回家哲學

TRANSCRIPT

Page 1: 2011 菩薩寺法訊

路旁一株梅樹,門外一堵水幕,清清涼涼的隔開外界的繁華。若不是樸質

木門上低調寫著「菩薩寺」三個字,單從外觀判斷,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裡到

底是個另類咖啡館,還是個性餐廳。門前原本更加低調的黑色圓木山門,因為這

幾年攢積了些經費,才又搭上了屋頂、有了屋簷,崁上較為明顯的寺名。進入寺

門,印入眼中的又是一潭清涼,外牆上的潺潺水聲,流成寺中寧靜的池水,再一

次提醒來客,放下執見關注當下。人生似水隨處高低,無論扮演的是水幕還是池

水的角色,原始的質地始終不變。雖說改變的,不過是外在的載具與容器,但人

們卻更習慣依著外在表象驟下定義,而忽略了內在的本質。

在這裡擔任執事的葉惠貞師姐,一如菩薩寺的低調氣質般,說起話來輕輕

柔柔的,沒有誇張的言詞和手勢,只是平靜自然的分享。她說菩薩寺的建築不是

一棟完美的建築,下大雨時,水會淹進寺內,下小雨時,走在樓梯上會被雨水淋

溼,而世間本來就不是完美的,追求完美不過是自尋煩惱。人人都希望擁有的快

樂,不過就是去掉煩惱,接受生命原汁原味的「存在」。 (文章未完,接左頁)

朝一座生命的山

走入山門

給生命一次機會吧

依循法印的足跡

在來去之間

隨處做主

立處皆真

在真理之前謙卑自己

低頭

從桃樹下經過

每一腳步

如是觀照緣起的生滅…

~ 菩薩寺

「菩薩寺是不是還沒蓋好?」

外地來的信眾,看到這幢夾雜在學校、住家、商店、大馬路旁的清水模樸實

建築物,經常會有這樣的疑惑。而疑惑正是思考的開始,菩薩寺從外觀就告訴來

者,凡事並不都是理所當然。絕大多數的「想當然爾」,其實是累積出來的既定

俗成。菩薩寺從外觀開始,就領著來客觀照心中的定見,衝擊著過去的經驗。從

疑惑到面對,透過眼耳身意的漸次開竅領悟,了解到寺廟不一定都是金碧輝煌,

雄偉華麗。寺廟,也可以單純到直指人心,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中,脫去塵俗外衣

之後,毫無掩飾面對真實的自我。

http://www.ibs.tw

電話:04-24079920

傳真:04-24072469

e-mail : [email protected]

地址:臺中市大里區永隆路147號

護持菩薩寺建寺弘法基金捐款帳號:郵政劃撥帳號:22602184 戶名;菩薩寺;銀行匯款:第一銀行大里分行007 戶名:菩薩寺 帳號:412-10-232001,捐贈收據可扣抵綜所稅。

◆ 課程日

成佛之道/ 每週二 晚上7:30~9:30 菩薩寺

大智度論/ 每週三 晚上7:30~9:30 法印學苑

法印學苑:台中市美村路二段186號8樓 04-2261-0838

The Way to Buddhahood/(成佛之道.全程以英文授課)

Sat. AM 10:00~12:00 International Bodhisattva Sangha

◆ 菩薩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893565292

◆ 歡迎加入菩薩寺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pages/IBS-pu-sa-si/295902746511

◆ 線上觀看慧光法師佛學講座

http://www.tudou.com/home/hueiguang_shi

文:朱慧芳

哲學

菩薩寺的

◆ 聞思日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共修/

每週日 下午2:00~3:30 菩薩寺

般若心經開示/

每週日 下午3:30~5:00 菩薩寺

大般若轉經會/

每月農曆初八、十四、十五 晚上7:30~9:30

Page 2: 2011 菩薩寺法訊

各位菩薩:

新年到了,先給大家拜個早年!希望大家智慧增長、福德具足!

學習佛法,要開智慧、要具足福德,能夠成就這兩件事,就必須要有正

確的發心與堅定的信心。

一、正確發心正確的發心就是與法相應。《金剛經》經文說,要發心廣度一切眾生的

心,不管是卵生、胎生、濕生、化身、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

無想,一切的眾生都歡喜與他結善緣,這是發慈悲心。

二、空慧相應 有慈悲心還要有空性的智慧,「度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得度者。」做很

多善事,利益了很多人,但心裡要記得一切功德皆是虛妄,不要執著那個功

德。「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世間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因緣和合、沒有

一件事不是無常變化的。如果我們心執著在那裡、苦惱就會相伴著。所以學

佛人要有這樣正確的知見。

三、心是珍寶我們會出生在這個世間,就是這個心帶著我們來,我們的心,過去修了

什麼內容,它今生就帶著你往哪里去。你要往生天道、你要往生人間、你要

往生三惡道,要往生哪里,都是這個心帶著我們走。現在在生活裡面,我們

一切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心所成就的,所以如果我們不用心,是沒有辦法有

所成就。

而當生命要往下一個階段去時,也是這個心帶著我們往下一個生命的里

程去。所以,心是我們真正的寶貝啊!真正跟隨我們的人啊!不要忘記,自

家有寶,這是我們最珍貴的寶。佛手上拿的摩尼寶珠,就是代表那顆清淨的

心,摩尼寶珠能成就一切的心願,所以叫“如意珠”,我們要將這顆如意珠

擦亮,不要讓它有一點塵埃,這個是我們生命的功課。

四、應如何面對生命?苦苦惱惱也是一生,為何要苦惱呢?執著也是不可得,為什麼要執著

呢?平時常常要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自己閉關9個多月,時間很快,本來沒有頭髮的,你看,頭髮都長這

麼長了,鬍鬚也長這麼長了。無常啊!世間相一直在變,今生是如此,下一

生又不知道如何?所以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

我閉關禪修的時候,發現我們人最難突破的就是當下那一刻,那個心無

法覺知眼前的境界是虛妄的,因為當下每一個裡那的覺受是那麼的真實,所

以眾生會苦惱就是被這件事情迷惑了,他認為一切都是真實可得的、可以執

著、可以擁有的。但是如果仔細觀察,時間這樣子流逝.....10年、20年,

很快都過去了,就只剩下記憶而已。你還擁有什麼呢?臨命終了,“萬般帶

不去,唯有業隨身”。這一生跟多少人、多少事結了緣,到了臨命終時,撒

手歸去,什麼都帶不走,只剩一個記憶:我曾經做過什麼?我曾經跟哪一些

人結過緣。那就是你內心裝的東西,那才是你真正擁有的財富、寶藏。

如果我們平常的生活常常與人歡喜、給人信心,自己內心裡面裝的就滿

滿都是喜悅、都是歡喜,也沒有任何放不下的、沒有任何掛念的,所以我們

學佛要有這樣的體認,這才是學佛真正的意涵啊。

一個菩薩發心要以無量的外在財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供養一切的

眾生,但在《金剛經》裡說,這還不及一個人開啟空性的智慧。為什麼?因

為世間是苦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人生這樣走過來,人生真的有很多苦惱

的事;時間是有限的,再大的福報、再大的功德都會過去的,所以是有限量

的、不可得的。唯有心清淨、自在、快樂,那個才是無限量的。你今生如此

快樂自在、來世還是快樂自在。這個功德無有限量,無法用世間來比喻,所

以我們學佛應該要這樣認知。所以發心要正確。

五、如何生堅定心?再來就是堅定、心要安住。為什麼我們遇到境界的時候突破不了,因為

兩個事。第一個:猶豫。內心裡面猶豫,為什麼猶豫?我不知道這樣子對不

對,猶豫就沒辦法落實、往前走,所以學佛者平常要多親近善知識,要聽問

佛法。不是只有“聽聞佛法”,要“聽-問-佛-法”!

上慧下光和尚出關開示2011年1月30日

Page 3: 2011 菩薩寺法訊

傳統我們一般講“聽聞佛法”,但是在《大般若經》裡說---“聽問佛

法”。我以為字寫錯了,本來要全部改成“聽聞佛法”。但是我在校對的時

候,看了很多的藏經,有石頭刻的--《房山石經》;紙寫的《趙城金藏》;

還有另外一部《磧砂藏》。 這句話呢:聽問、聽聞。看了好幾遍,許多藏

經,不管是唐朝的、宋朝的、甚至後面明朝的、清朝的,有些經文就寫“聽

問”,有些結集它寫“聽聞”。這些結集的法師難道他們不知道嗎?到底哪

一個是正確的?

我發現到:應該是“聽問佛法”。

"聽聞",是單向的。你講、我聽。但聽了好像懂,但是真正面對到境界

的時候,不懂。所以只是聽還不夠,還要問!

各位要知道,沒有笨的問題,只有我不懂的問題,因為我不懂,所以當

我面對境界考驗的時候就會形成障礙,突破不了,心裡面就開始猶豫,所以

要問。問後要如理思維,但如理思維不是如我自己想的那樣子。理,是依佛

講的意思;理,是你平常所觀察到的真理實相:世間是無常變化的、緣生緣

滅。這是你看到的,但是你心中卻認為這世間有個裡常不變的,這樣是不如

理思維,與平常所觀察的事物不一樣啊。這不符合佛所說的意思,這樣不如

理。思維不只是把它想清楚、想通了,還包括抉擇。思維的意思是抉擇,抉

擇善、抉擇正確。我現在面對境界時要抉擇善、抉擇正確、什麼是跟法相應

的、什麼是符合佛所說的,這個叫如理思維。

我們經常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是皈依三寶的弟子,但

是當我們面對煩惱、面對苦的時候,是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有

沒有以佛為依靠、以覺性為依靠?有沒有以正法、真理為依靠?有沒有以清

淨的修為做依靠,還是依然故我?用我過去在世間所熏習的那些觀念、知見

去做抉擇?這樣子不如理思維,不是真正皈依三寶的三寶弟子。我們學佛人

應該要有這個樣子的認知,皈依三寶,尤其是遇到大的困難的時候,正是考

驗的時候。修道都有魔考。這個魔考能知道我們真實的功德修的多少,“真

金不怕火煉”。所以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如理思維。思維之後,另外一件事

情,要突破障礙,除了理解清楚,能抉擇善惡、能抉擇正確,下面的就是執

行力。為什麼能有力量執行?就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

有人來問我,師父我現在遇見什麼事情,很苦惱啊。

跟他講:學習放下!

他講:師父,我也想放下,但就是放不下。

為什麼放不下?因為心沒有力量。不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心力很弱提不

起來。

所以我們平常修善法,跟眾生結善緣,我們要謝謝他、他成就了你的福

德因緣。但福德善法很難修,第一個,為了跟他結緣,你要付出的是你擁有

的東西。第二個,體力,你要跟他互動。第三個,你的心,你要怎麼跟他互

動、讓他生起歡喜,你做了不見得有好的回應啊。做的過程要能夠持久,身

體會累、心也會累。這就是你的福德因緣,當你看到你的累的時候,你看到

你的福德因緣極限到了,你是到這個程度,所以你的煩惱開始要生起來了。

因為想慈悲利益眾生,只要能忍一下,就會增加一些,每次做都再增加

一些,這樣點點滴滴就會慢慢累積。所以有些小的地方一開始沒辦法突破,

但因為不斷在修福德因緣,慢慢就突破了、走過去了。如果這個障礙、苦,

用數據化來說,這個是兩分的苦,他現在有能力突破,但是到了三分的苦可

能就突破不了,這個高了一點、這個苦高了一點,承擔沒辦法。但是他只要

在兩分,這個苦上不斷精進用功、一直突破,那個福德因緣會一直在累積,

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三分也突破了。三分突破,四分的苦他一開始也突

破不了,所以要多修福,多跟眾生結善緣,才會面對苦難的時候,有力量超

越、自利利他。當下看起來好像是我在利益他,最後終極得到利益的是你自

己。因為人生一定會遇到困難的、苦的,你能不能超越,那不是你外在擁有

多少的問題,那是你內心的問題。這個快樂不是外界可以買得到的,是修來

的。所以一定要這樣點點滴滴精進不懈怠,所以佛經上用了兩個字--“勤

苦”。為什麼用苦,因為勤勞很辛苦啊,一個精進的人,修苦行,身體苦、

心理苦,所以要忍那個煩惱苦。

每次看到煩惱來了,要先覺察它:你來了。下面它會來誘惑你,花言巧

語的告訴你怎麼做。譬如起嗔恨心了,嗔恨心會告訴我說:「罵他!」或者

「打他!」「怎麼可以讓他這樣欺負你!」嗔恨心會跟你說理的。那魔很會

說理啊,魔境會告訴你:「你是對的!他是錯的!你要堅持!你怎麼可以認

輸?」

它花言巧語跟你說道理,然後我們就傻傻的「噢,對!」就把剛才說的

那顆摩尼寶珠送給它,「這顆珠子給你吧,看你要怎麼安排。」

一般都是自己的心做不了主,被煩惱帶著走。

所以我說,它來了,跟它打個招呼:你來了。

下一步,如木人看花。你要像個木頭人,看著風景。你要看它講的頭頭

是道、天花亂墜,但你就是不反應:「噢、原來還有這種想法!噢、原來還

有這種思維、還有這種覺受!」

你會越看越清楚,原來內心世界是如此---它好像魔術師一樣,變出種

種的樣子給你看,但是因為你看清楚了,一切因緣生,因為內心有煩惱、外

界有這些境界,所以內心裡才會起這樣種種的景象。看懂了,你就知道《金

剛經》裡的這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

觀。」你真正看懂了,那個念頭,就好像一個夢境一樣、就好像一個幻境

一樣,不可執著的。所以他如果抉擇去跟境界互動,現在動力的根本不是煩

惱,不是因為起嗔恨心了,而是你知道怎麼樣跟他互動能夠利益他、也能夠

讓自己不苦惱。修行就是這樣修的。所以每一次面對境界考驗的時候要如理

抉擇。在抉擇的過程,心要定,不要馬上反應。

我們現在世間就是求快,凡事要快、馬上反應。但是我們要知道:生命

的成長這件事,它快不得。我對生命的很多事情,我不理解,反應錯了會造

成苦惱,所以不要馬上反應,想清楚了、看清楚了,再做反應。再來,平常

要多修福,這樣面對苦難時,突破的力道就會強。能夠這樣修,諸佛悉知、諸

佛護念。不只諸佛護念,連善神護法都會護持你。

六、諸佛龍天護持 我以前沒這麼強烈,但是閉關的時候,就這個覺知非常強烈:護法常常

在你的身邊。尤其是學習這個金剛般若,有大護法常在身邊。

佛在經典裡面說:三世諸佛皆以般若成就,般若是三世佛母。過去的佛

是這樣子成就、現在的佛也是這樣子成就、未來的佛還是這樣子成就。三世

諸佛,皆是依智慧而得成就。

佛的母親是誰?佛的母親是智慧。所以佛在經典裡說:智慧像世間殊勝的珍寶,因為它是珍寶,所以有很

多境界來考驗;有人要搶、有人要偷,魔難自然就會找上門來。但是修這個

法,諸佛護念,必定成就!一切魔都無法得其便。

我那感受很強,怎麼說呢?時間到了,該起床做功課了,開始讀經了,

他自然就來了。我是用電腦,到了清晨3-4點時候電腦自然就會亮,我已經讓

它休眠,但到了那時候自然就亮,告訴你:你要起床了!你要起床了!有的

時候,靜靜的自己讀經,會聽到好像在念經的聲音,遙遠的地方,有敲木魚

和誦經的聲音。佛經上說,當我們人修般若法,會得善神護持,並且他也會

跟著你學。你讀,他也跟著你讀,跟著你學。香味也是如此。我沒有點香,

但偶爾就有一股香味飄來。這些都是一些善神在告訴我們:我在你身邊噢,

你要用功啊!所以我們修道要有信心,就怕我們自己不用功。諸佛護念、善

神護持,沒有什麼障礙突破不了的!

七、讀誦《大般若經》在這個9個月裡,我總共讀了《大般若經》總共800多卷。《大般若經》

有600卷,但是我已經重讀了。不是只有讀一次啊。本來想可以全部將第2次

讀完,但實在太多了,校對的時候要斟酌每一個字的時候,要花很多時間,

一句話頓在錯的地方,意思也都跑掉了。我們讀經典的時候發現過去印經、

抄經、刻經這件事很了不起,有他們,我們今天才有辦法讀到這些經典啊。

中國佛教有幾次佛法的破壞, 三武一宗。總共四個皇帝,下令全國出

家人統統還俗,佛像、道場統統毀滅,經典統統燒掉,所以經典很多都不

齊。這邊湊一點,那邊湊一點,把它們湊齊,變成一套。

所以我剛才講,在看的時候,會看到這些問題,都要斟酌每一個字,

不要誤解了過去祖師在翻譯時的意思、佛的意思,不要錯。所以我想,這部

經能夠印出來,可以說是現世學習大般若、學習智慧這個法門最圓滿、最殊

勝、最完整的本子,因為過去都沒有這樣去整理過、因為太多了。

我聽說你們在共修《大般若經》,一直在讀誦重複的經文,讀得頭都

暈了”。我說你那個還沒什麼。我是讀到快吐了。坐在那裡讀,精神要很集

中,精神耗費、身體又沒有很多的運動,讀的胃都快吐了,但是我還是堅持

將它讀過去。各位要注意,那個重複的地方,不要把它省略了,因為每一次

你在讀,都是在鍛煉你的定力。那個時候不是跟你講道理,不是跟你分析,

是在鍛煉你的定力。看這經的時候,心煩嗎?能不能安住?還是你有想:放

棄了、算了?不讀了。但其實這是讓我們練定力。

《大般若經》裡面,可能有四十幾卷,統統都是重複。一般人讀到這

裡,100個人可能剩下不到10個,其他人都跳過去不讀。所以說修行突破不

了,就是這樣突破不了。佛施設很多方法幫助我們,重覆的講,不只聽話的

累,講話的也累啊。但是佛可以這樣,為什麼?因為祂知道這個對眾生有

益。

八、結語我希望大家真正能夠在法上真正能得到利益,真正得到幫助,這件事別

人沒辦法成就我們,只有我們自己用功才有辦法。所以我希望大家真正在法

義上、在修道上能夠發起大勇猛心。

學法是在生活裡面修的,法不是拿來信仰的,雙手拜一拜,然後回家,

跟我沒關係。不是的,法是生活,因為你每個當下都要面對境界,因為你每

個當下都在抉擇,你怎麼看這個事?你怎麼抉擇這些事?然後造成自己的快

樂、造成別人的快樂---這個就是佛法。佛法在生活中應用,所以我們一定要

這樣子學,才是真正的佛的弟子。

大家要好好用功。阿彌陀佛!

Page 4: 2011 菩薩寺法訊

菩薩寺要分享的是生活的單純與豐富,這裡並不特別彰顯微言大義或是古籍

經典,無論外在的建築形態,或是寺內簡單的運作模式,都只是表達一種回到家的

自在從容。菩薩寺的住持慧光和尚認為,佛法原本就是從生命中來,可以輕鬆的從

生活中學習。菩薩不是佛,而是正在學習的行者,菩薩之道就是豐富生命與無私分

享,取名「菩薩寺」,就是告知大家此地是屬於眾人的學習平台。如同寺內的一處

壁畫上書寫著:「朝山,是朝一座生命的山」,而興建水月道場,只是想讓更多朋

友前來覺察生命的本質,進而得到清淨自在的生活。

回家是輕鬆自在,無須刻意修飾,就像菩薩寺的外觀一樣,免去了雕樑畫棟,

也省卻了虛應酬作。然而,謙卑是需要的,就像走道旁有一株桃樹,在晚春時結了

果子,壓低了枝條,不論是誰經過都得低頭。慧光師父微笑著說,這是提醒我們,

在生活中時時都要學習謙卑,因為謙卑是認知自己的無知和不足,哪怕是一株桃樹

都有供我們學習的地方。唯有覺察到自己的不足,才有容納更多學習的空間。

低頭走過門前桃樹,沿著步道進入寺內,環形的清水模堵牆內,是菩薩寺的

大寮(廚房)。寺內義工馬愛雲從裡面走出來,她張開雙臂熱情的給我一個大大的擁

抱,並且用她開朗明亮的笑聲歡迎我們。習慣使用歐洲進口廚具的馬愛雲,在來到

菩薩寺當典座義工,職掌廚炊之前,曾經只會使用頂極的食材和高檔的廚具。但是菩

薩寺一開始只有一般家用的雙口瓦斯爐,孤孤單單的擱放在小小的料理大寮裡,食

材也就是些在地當季的蔬菜米飯或信眾供養的食蔬,連特色都難說出,更別奢望還

有什麼稀有難見的珍饈。馬愛雲用得順手的頂級橄欖油、高級岩鹽、垂手摘的新鮮

香草…這裡全都沒有。零,一切從歸零開始,重新學習。

收拾起短暫的沮喪,她立即學習使用眼前的食材和隨手可得的器皿。她到院子

裡取了一些平滑的黑石頭,用熱水煮滾後,拿來盛放簡單的燙青菜,再灑上少許芝

麻,模樣一點不輸精心打造的特色餐食。信眾供養的手造陶器,色澤質樸,擺入醬

燒豆腐格外好看;竹筒剖半洗淨,裝入自己醃漬的小菜,看了讓人直吞口水。撕下

的芭蕉葉放上當季水果,就可以是最美的點心;隔餐的剩菜,切碎了拿來拌飯,好

像刻意的彩繪白飯。曾經有信眾看到菩薩寺的簡單料理,帶著批評的口吻說:「在

廟裡還吃這麼好喔!」馬愛雲說,在菩薩寺她學到生活可以隨處美好,不必因為處

在不同的環境,就存有分別心。

馬愛雲已經在菩薩擔任義工多年,現在的她,可以變出供一百多人的餐點,還

可以讓大家吃得飽又吃得美好。儘管最近有信眾捐贈了一套四口爐具和烤箱給菩薩

寺,但是馬愛雲說:「對我而言,使用什麼炊具已經不再是障礙了。」我問她在這

裡最大的感動是什麼?她一再重複說:「慧光師父說菩薩寺是容許犯錯的地方,犯

錯就是學習的機會。因為師父這句話,我真的就放手去嘗試各種可能。」

除了儉約卻極富美感的餐食之外,菩薩寺不定期的舉辦「茶席」、「咖啡席」

和各種人文藝術課程。「生活,原本就是多元的學習,道理是存在生活中的。」葉

惠貞師姐這麼說。無論是從馬愛雲或是從葉惠貞的口中,我聽到的都是慧光法師無

量的包容。除了在外觀上打破成見之外,菩薩寺也試圖突破每個人心中的限制,回

到純樸,再從儉約處萌發新芽。

扶著簡單的鑄鐵欄杆,來到二樓,即使到了大殿,也看不到氣宇軒昂的雕塑金

身,只有古樸的菩薩雕像,或坐或立在一大片透明玻璃窗前。窗外的大樹隨著清風

擺盪,而其實早晚、晴雨,此處都會有不同的風光。如果是在大風大雨的天氣立在

大殿,會看到窗外的樹幹大幅晃動,窗內的佛像不動如山,而佛前的人看到這樣的

畫面,是否心胸澎拜,還是和眼前的佛像一樣,淺淺含笑的看待一切因緣變化呢!

菩薩寺所提倡的「在生活中修行,修行離不開生活」,在這樣的畫面中更是清楚呈

現。

自我內在的家是單純的,甚至是空的,因為空所以容納得下複雜的心情。我們

的心就像極大容量的記憶體,被塞進各種哀怒喜樂的情緒,菩薩寺的回家哲學,是

去學會放掉複雜的外在情緒,面對真實的自我。如果這些描述,看起來還是抽象的

話,不妨走一趟菩薩寺,親身去感受那種讓心回家的經驗。

2011菩薩寺年中行事曆

1月8日

佛成道日紀念法會

(

臘八粥供眾)

1月30日

歲末圓燈功德回向法會

2月3~

5日

新春供燈消災祈安法會

3月23日

觀音菩薩聖誕紀念法會

3月5日

八關齋戒戒會

4月1~

3日

清明孝親報恩超薦法會

4月28日

傳授在家三皈五戒戒會

5月1日

文殊菩薩聖誕紀念法會

(

智慧燈會)

5月7日

佛誕日紀念法會

5月17日

夏安居

8月6~

13日

盂蘭盆法會

8月14日

佛自恣日.解夏

9月4日

供佛齋僧法會

10月15日

八關齋戒戒會

10月22~

23日

藥師如來消災祈安法會

12月5~

11日

精進彌陀佛七

佛法講到最後,心.才是你真正的歸依處。

我們現在世間的教學是,你的歸依處是什麼?是外在的東西,什

麼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歸依處、真正的依靠?全是你外在的東西。我

們一直被這樣熏習。甚至修學佛法之後,你也會被挑戰。不要說什麼其

他,光說吃素就好。你吃素,別人不吃素,他就會問你~「你為什麼吃

素?」他就要挑戰你了。因為你的存在,就是挑戰他。因為表示生命有

另外一種選擇。人都有一種不確定感、不安全感,群體讓他感到安全~「喔,原來我們都一樣!」所以當我們吃素,大家不吃素,我的存在就是

挑戰大家的思維的,所以他一定要問你~「你為什麼跟我們不一樣?!」當

然從某個角度是關心,但是從他深層意識裡反映的是不安全感,就是有

一種不確定感。因為你的這種認知被人挑戰,自己也會有不安全感。所

以你要學習「樂阿蘭若處」,那就是一種獨立的思維,學習孤單。

因為生命的實相就是孤單的。但是我們又害怕孤單。所以要體現那

個實相~「本來就是孤單的,你怕什麼?」

因此,禪宗是一種強人教育,教育每個人站在自己的兩隻腿上。依

靠什麼?依靠你自己的兩隻腿站立。棒呵!把你的自利、自強打出來。所

以有的時候,禪師的禪風很猛利的。看古代禪門公案。譬如說,問一個

問題,禪師他不回答你的,甚至反問你,甚至答非所問。你想想看,一

個人在問師父的時候,被問的人答非所問,問的人會是什麼心情?心都

慌了:「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是不是我沒想清楚?」傻在那裡。

禪門公案裡「狗子有沒有佛性?」答案其實都是很明確的,祖師卻

說:「沒有佛性!」因為我們都認為狗子有佛性,所以我們肯定這件事

情、執著這件事情。祖師他就是破你這個執著,不要在你的觀念下落下

任何的執著。我們人有法執,在觀念上又執著。所以會變成一個框轉不

過來。所以,要破你這個執著。

樂阿蘭若處

去有所得心

開放參拜時段

週二

~

週五:

下午一點至六點

週六、日:

上午九點至十一點

下午一點至六點

放香日

每週一(

全天不開放)

◆ 本期刊2011.06出刊,由吳春山、陳美惠居士供養 ◆ 本期內容:畫作、提字/邱秉恆 攝影/劉俊傑

(承右頁)